分数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后续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对整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分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考试成绩中的分数,但他们可能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实物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伙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比如一个苹果被切成了8份,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你想要吃其中的3份,你会怎么表示?”学生可能会回答“3/8”,这时教师引入分数的概念,分数就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如考试分数、糖果的分配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分数来表示。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表示方法,即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三、说教学流程
活动6.深入探究,比 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小猴子想:我太喜欢 吃西瓜了,我要吃这 个西瓜的1/2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 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小猪想:我肚皮大, 吃得多,我要吃这个 西瓜的1/4
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 不同的答案,我不急 于下结论
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 分西瓜的时候,也想 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 数,它们都想多吃点
3 4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 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 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1
二、说教 法和学法 2
3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 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
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6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 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
7 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
三、说教学流程
也是这个西瓜的1/2 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 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 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 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 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内容二、教材分析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本单元就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本单元主要创设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控制,只出现了分母比较小的分数。
在比分数大小时,是同分子分数比大小或同分母分数比大小。
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
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因注意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供充分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模型,并在各种操作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三、单元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为了学生“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服务的。
学习目标是个性的,它既要尊重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有要满足学生未来学习的需要。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平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1、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建构的。
通过动手操作对知识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可以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学生需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掌握解决分数的简单应用的技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领悟分数表示的实际含义;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篇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篇教师说课稿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人教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矗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二、说教法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
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3篇XXX《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3篇分数的初步认识ppt精品文档,仅供参考XXX《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3篇分数的初步认识ppt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讲了明白什么是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的分数等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们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的,它为进一步研究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加减运算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善于研究,爱好展示,善于发言,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二、讲授目标(针对新课标的要求与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讲授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朴的分数。
2、能熟练地根据图表表示分数,根据分数涂写表格。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重点。
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据本节课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主要教法有:创设情境法、启发式讲授法、精讲点拨法。
主要学法有:自主研究法、小组会商法、展示探究法。
设计意图: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自主研究、合作讨论、展示探究,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只是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倡导者和引领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解析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先教学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同时结合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说明它们的认识写法和读法并介绍分数各部分间的名称。
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分数时1的分数大小;在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含义。
第二小节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第三小节是分数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奠定基础,也为学习小数做好了铺垫。
编排特点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
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
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初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初步认识分数时主要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进行,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2.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模型、面积模型和数线模型,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会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一部分,同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的概念,对整数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分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能够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能够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物体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物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概念。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切水果、分物品等,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如切水果,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3.巩固: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活动,如分物品,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一部分,巩固对分数的理解。
4.应用: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分数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应用。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4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意义。
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与学法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六、教学过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上课我激趣问道:“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你能用掌声表示吗?”学生兴趣盎然的拍手两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3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的基本精神。
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
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说说课题及对教材的认识本课时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七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拟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
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根底。
二、教学目标设置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发挥电脑教学的优势,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
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教学难点: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局部。
四、说说教学手段及教法针对以上特点,我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
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到达最终的学习目的。
根据直观性原那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内容自制了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分数概念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
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是笔者在这次去希望小学上的内容。
新课开始,我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
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8个苹果和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装几个?把8个苹果、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接着我出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盘子里可以装多少个?”学生就回答半个苹果,老师就问:半个苹果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个苹果,那这半个苹果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在学生猜测不定的过程中,我就告诉他们用一个新朋友来表示“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出示课题。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我巡视一周,发现大多数同学会平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
接着我就指导学生操作,又把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自己的作业。
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操作练习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的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本单元一开始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分东西的情境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感受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能正确的读、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感悟数学来自生活,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1、教学中主要采取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2、教学具准备:学生:每小组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纸片,答题卡一张、圆形纸一张、彩笔一支。
教师:各种图形纸片、一段毛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三一班的师生一起去郊游,他们带了很多吃的东西,同学们也帮他们分一分吧。
请看大屏幕。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西瓜,分蛋糕等等。
小结:刚才每个同学得到的东西都是同样多的,数学中,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2.课件出示1个苹果,两个小朋友。
教师提问:还能平均分吗?每人得到多少?引出“一半”。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
4、揭示课题:二分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继续节选《论语》中的一些精典名句,让学生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的做人、学习、言行等基本活动内容,感受博学好礼、因材施教、乐以忘忧。
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书中不仅有注音、注释、译文,还设有诗歌赏读、日积月累、活动园地等。
让学生在“神奇汉字”中领会汉字的奥妙与神奇;在“诗歌赏读”中,进入文学的百花园,品赏艺术的奇花异草;在“日积月累”中,通过讲述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你积累文化知识;并通过读、想、说、写的深切体验,让学生真正走进由国学经典构成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
本册教材有五单元,包括16课:第一个单元是以“礼”“乐”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礼”“乐”态度的典型篇章。
这些篇章既涉及到了社会实践的讨论,也涵盖了个人体会的表达。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感受《论语》中的礼乐文化,为今后国学经典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第二单元以“为政”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五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国家治理好,理想的为政之道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
三篇课文分别是《为政以德》《为政之法》《圣人之治》。
第三单元以“为学”为主题来编排课文,三篇课文所选取的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如何学习,学习的态度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
五篇课文分别是《论诗》《子以四教》《学而不厌》《学而是习之》《有教无类》。
第四单元以“理想”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树立理想,理想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
两篇课文分别是《立志》《侍坐》。
第五单元以“言行”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四篇课文反映孔子如何做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典型篇章。
四篇课文分别是《子之言》《子之行》《高山仰止》《用舍行藏》。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对分数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以及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所导致的。
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1)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在教学分数时,过于依赖教材和课件,缺乏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氛围沉闷,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缺乏实际情境。
分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分数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计算结果,而忽视了分数背后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注重计算,忽视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分数的计算方法,而忽略了分数概念的本质,使得学生难以形成对分数的深入理解。
(2)机械训练,缺乏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大量的练习题进行训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在学习分数时,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分数的定义理解模糊。
学生可能知道分数表示“部分”,但对其具体含义和表示形式理解不清。
(2)对分数的性质认识不足。
学生对分数的分子、分母以及分数的大小关系等性质理解不透彻,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错误。
(3)缺乏分数的直观认识。
由于分数的抽象性,学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分数形象,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促进思维发展,以及培养核心素养。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再思考以及结语部分,将在后续内容中展开。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分数概念,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关注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用于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在这个单元中,“初步”主要指的是:1.单位“1”只有一个物体组成;2.出现的分数都是真分数且分母比较小;3.不出现分数的定义。
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分数的概念扩展了他们的数学认知。
分数和整数在意义、读写方法和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以下知识能力: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过程方法的要求: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有与同伴合作的体验。
情感态度的要求:1.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研究数学的过程。
在研究分数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一些整数知识,掌握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经验基础,还研究了用除法来求平均分物体数量的计算方法,具有了平均分物体的操作能力。
但是,分数的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
学生研究时可能会出现不惯的情况。
因此,教材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直观的方式,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分数打下基础。
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不超过10.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研究分数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互换思考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的意识;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研究数学;通过交流研究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研究态度;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3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师:说一半是多少:(1)全班同学的一半(2)一个西瓜的一半(3)一个苹果的一半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
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
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5、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片断二]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师: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第十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
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程序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2、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3、2瓶水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4、1个蛋糕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1、认识1/2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
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
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3)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分蛋糕、折纸片、涂颜色、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长方形纸片,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1)有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几个?(2)有2瓶水,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几瓶?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几个?学生会说每人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我就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板书)(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1)电脑演示,初步认识: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
指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
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写作1/2。
(板书:二分之一1/2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圆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
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我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亮点:1、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 2 表示。
②这一份是蛋糕的1 2 ,那一份呢?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 2 。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 2 涂上颜色。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组织学生折一张长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2 1 的数学活动,丰富了学生对21 的认识,让学生自己表示长方形的2 1 有这样几点好处:首先,单位“1”既可以是一个物体(蛋糕),也可以是一个图形(长方形),丰富了学生对分数内涵的理解;其次,从“有意义地接受”到“自主表示”,帮助学生实现了数学认识由理解向表达、由内化向外压的自然过渡;再次,长方形2 1 的不同表示方法,(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 2 1),可以进一步剥离分数的非本质属性,重点突出“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2 1 ”,这一本质属性,深化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2、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 2 表示?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 2 。
【设计意图:在教学2 1 时,如此浓墨重彩,层层推进,其意图在于,学生这样认识了21 ,便可以对分数的本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形成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时这样突破重点,可以以点带面,为学生自主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作好铺垫,并且顺利地表达41、8 1 等分数。
】3、学写分数(教学时间:2分钟)(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1 2 ,学生书空。
4、认识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间:1分半钟)(1)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1 2 ,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分数写法的教学,注重我的示范与指导;分数各部份名称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学,这都是对以往好的教学传统的继承。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继承好的教学传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教学时间:12分钟)《课标》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度适中。
练习不仅是对新知的巩固深化的过程,也是将新知应用于实践,消化理解的过程。
遵循有层次,有变化,开放性强的原则,本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练习,以此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联想:五角星、巧克力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教学时间:3分钟)结合巧克力图,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得到不同的分数。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中许多画面都能引发学生对分数的联想,五角星及巧克力都是对数学资源进行有效开发的结果。
其中巧克力这一素材的应用,是煞费苦心的。
一方面,渗透了“观察角度不同,联想到分数也不同”的思考前景;另一方面,又蕴含了同样一块巧克力,每份越多,分得的份数越少的反比例的函数思想。
】(2)估计:(教学时间:5分钟)①《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黑板报和人的身高切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分数就在自己身边。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学生初步理解分数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分数,利于调动学生的应用意识。
】(3)拓展:【设计意图:课堂上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孩子们在经历着数学化的同时,能运用所学到的这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从而使学生能更加自觉地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显示生活的问题,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孩子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发展了他们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