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设计说明书 (3)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3)二、热力计算 (6)三、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7)四、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8)五、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2)六、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七、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4)八、管径的确定 (14)九、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5)十、制冷机组与管道的保温 (17)十一、设备清单 (18)十二、参考文献 (18)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二、原始数据1.制冷系统采用空冷式直接制冷,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1、初参数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根据设计的要求,本制冷系统为100KW 的氨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小型冷库,该制冷机房应设单独机房且远离被制冷建筑物。
因为制冷总负荷为100KW,所以可选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8)。
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器使用强制循环对流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即末端制冷设备)。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2。
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3.水系统设计(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4。
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5。
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6。
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7.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8。
图纸要求(1)图纸要求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二、原始数据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冷负荷1200kW。
2.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6.5℃/35.1℃。
4.某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氟利昂(R22)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确定设计方案 (1)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 (1)三、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并校核制冷量和电动机 (3)四、冷凝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4)五、蒸发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8)六、辅助设备选型 (9)七、管径的计算 (10)八、水泵系统 (12)九、保温层 (12)十、噪声控制 (12)十一、所选设备汇总表 (14)十二、参考资料 (14)一、确定设计方案本制冷系统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空调冷负荷1200kW 。
冷冻水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
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6.5℃,出口温度为35.1℃。
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即:℃71=z t ℃122=z t ℃5.261=l t ℃1.352=l t kW Q 1200=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2.1确定蒸发温度0t :蒸发温度0t 比冷冻水供水温度℃71=z t 低3℃,即:℃4 37 310=-=-=z t t 2.2 确定冷凝温度k t :冷凝温度k t 比冷却水出口温度℃1.352=l t 高3.5℃,即:℃6.38 5.31.35 5.32=+=+=l k t t2.3 确定吸气温度吸t :过热度一般为5~8℃,选取6℃,即:℃吸10 64 60=+=+=t t 2.4 确定过冷温度过冷t :再冷度一般为3~5℃,选取5℃,即:℃过冷6.33 56.38 5=-=-=k t t 2.5查R22的压焓图根据℃40=t 、℃6.38=k t 、℃吸10=t 、℃过冷6.33=t 查R22的压焓图得: kg kJ h /5.4111= kg kJ h /8.4061=' kg kJ h /0.4372= kg kJ h /8.2414=kg dm v /4231=' kg dm v /4331= kg dm v /2.1832= kg dm v /880.033=MPa p 568.00= MPa p k 5.1=2.5.1 单位质量制冷量0q :kg kJ h h q /1658.2418.406410=-=-=' 2.5.2 单位容积制冷量v q :kg kJ v q q v /21.3837043.016510=== 2.5.3冷负荷的计算0Q :间接冷却系统附加系数为7%~15%,取附加系数10%,则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为:kW Q Q 132012001.10=⨯==ϕ2.5.4制冷剂的质量流量r M :s kg q Q M r /8165132000===2.5.5制冷剂的体积流量r V :s m v M V r r /344.0043.0831=⨯==三、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并校核制冷量和电动机3.1根据℃40=t 、℃6.38=k t 查8FS12.5型活塞式压缩机性能曲线图得:该工况下的制冷量g Q :kW Q g 475=; 该工况下的轴功率e N :kW N e 115=。
空调制冷系统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空调制冷系统的基础工作原理,掌握制冷循环的关键部件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作用,并解释其热力学特性。
3. 学生能够掌握空调制冷系统中能量转换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制冷效率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模型或实物演示,分析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流程,正确解读系统图。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原理,计算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功率消耗。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制冷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模拟优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空调制冷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培养对节能减排的重视。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空调制冷系统,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物理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注意引导他们从直观的操作体验上升到理论的认识。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空调制冷原理概述:包括制冷剂的选择、热力学循环(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基础知识,以及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
- 教材章节:第三章“制冷原理与制冷剂”2. 制冷循环关键部件:深入讲解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制冷系统关键部件”3. 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探讨制冷剂的压力-温度图、焓-熵图,以及制冷剂在系统中的状态变化。
- 教材章节:第五章“制冷剂及其热力学性质”4. 空调制冷系统的能量转换与效率:包括能效比(COP)的计算,以及影响制冷效率的因素分析。
关于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

关于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3篇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篇1《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北京某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制冷机房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姓名:陈兰东学号:__106指导教师:刘焕胜2015 年12月15日1原始条件1.1工况本工程为北京某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制冷机房设计,空调建筑所需冷量为1200KW,冷冻水供水温度7℃,回水温度12℃。
1.2原始资料北京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为33.5℃,空调室外湿球温度为26.4℃。
2方案设计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旅馆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后的12℃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降温后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制冷剂,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电子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3负荷计算3.1制冷机房负荷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74KW时,A=0.15~0.20;当空调制冷量为174~1744KW时,A=0.10~0.15;当空调制冷量大于1744KW时,A=0.05~0.07;对于直接供冷系统,A=0.05~0.07。
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这里选取10%。
= (1+10%)=1200×(1+10%)=1320kW4设备选择4.1制冷机组4.1.1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考虑到机场对卫生及安全的要求较高,宜选用R22为制冷剂,R22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如下表4-1所示:R22适用范围表4-14.1.2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
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设计1.前言近年来,空调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它帮助我们度过了许多炎热的夏季。
然而,在使用空调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其制冷技术,了解空调的运作原理以便更好地维护和使用。
2.目标在本次教学中,我们旨在让学生了解空调的制冷技术,掌握空调的基本原理、构造和维护要点。
3.教学内容3.1 空调制冷原理空调制冷原理主要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到空调的制冷过程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素。
3.2 空调的组成空调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电控系统等部分组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这些部件的作用和构造原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空调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3 空调的维护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介绍空调的维护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对空调进行定期维护,包括清洗滤网,除湿结霜等,以确保空调的长期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4.教学过程4.1 教学环节设计1.介绍空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介绍空调的构造和部件3.介绍空调的维护方法4.空调维修实操练习4.2 教学方法1.讲解法2.经验分享3.实例演示4.互动答疑4.3 教学辅助材料1.PPT课件2.实物模型3.录像介绍4.教材和教辅资料5.评价方式1.做好课堂笔记2.参加模拟操作3.完成相关维修作业4.进行相关知识测试6.教学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们能够:1.理解空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空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熟悉空调的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4.能够进行基本的空调维修和维护工作。
7.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我们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份全面的空调制冷技术学习资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空调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空调的使用与维护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维修技能和生活质量。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2.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
3.水系统设计(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4.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5.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6.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7.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8.图纸要求(1)图纸要求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空调用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应用。
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空调用制冷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或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课程目标:1. 理解空调用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 掌握空调用制冷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种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3. 学习空调用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4.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空调用制冷系统的实验操作和调试。
课程大纲:第一单元:制冷基础知识- 制冷循环过程与热力学基础- 制冷剂的选择和性质- 制冷设备的分类与选择第二单元: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应用领域- 制冷机组、风机盘管和空气处理机组的工作原理- 蒸发器、冷凝器和节能装置的原理第三单元: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与计算方法- 空调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技术- 空调系统的质量检测与验收方法第四单元:空调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空调系统的判断与故障分析技巧第五单元:实践操作与实验设计- 空调系统的实验操作与调试方法- 空调系统的故障排除与维修实践- 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组装实践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空调用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2. 实验操作:设置实验室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将学习空调用制冷系统的实验操作和调试。
3. 实践项目:安排实践项目,学生参与空调系统的设计、组装和调试。
4.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1. 学生平时表现: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
2. 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撰写。
3. 期末考试:对课程内容的综合考核。
4. 实践项目评估:对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设计说明书 (3)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3)二、热力计算 (6)三、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7)四、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8)五、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2)六、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七、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4)八、管径的确定 (14)九、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5)十、制冷机组与管道的保温 (17)十一、设备清单 (18)十二、参考文献 (18)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二、原始数据1.制冷系统采用空冷式直接制冷,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1、初参数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根据设计的要求,本制冷系统为100KW 的氨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小型冷库,该制冷机房应设单独机房且远离被制冷建筑物。
因为制冷总负荷为100KW,所以可选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8)。
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器使用强制循环对流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即末端制冷设备)。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
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 冷凝温度()的确定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大连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Co s 25t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28325t t t s s 1s =+=∆+=℃式中——冷却水进冷凝器温度(℃);——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安全值,对于机械通风冷却塔,=2~4℃。
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与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及冷凝器的形式有关。
按下式确定: 选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2~4)=28+3=31℃注意:通常不超过35℃。
系统以水为冷却介质,其传热温差取4~6℃,则冷凝温度为 +=tts2c4=35℃式中——冷凝温度(℃)。
②、 蒸发温度()的确定蒸发温度是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汽化时的温度。
蒸发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被冷却物体的温度及传热温差,而传热温差与所采用的载冷剂(冷媒)有关。
由于蒸发式空气冷却器不需要谁做冷媒,所以蒸发温度等于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的气化温度。
若系统以水为载冷剂,其传热温差为℃,即℃式中——载冷剂的温度(℃)。
一般对于冷却淡水和盐水的蒸发器,其传热温差取=5℃。
本制冷机房用风冷式蒸发器,则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也应为2℃. ③、 过冷温度()的确定在冷凝压力下,制冷剂液体的过冷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差值,称为过冷度。
是否采用过冷应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分析。
对于一般的空气调节用制冷装置,不采用液体过冷;对于大型的蒸发温度较低(<—5℃)的制冷装置,在条件许可时使用液体过冷。
对于本设计系统,=2℃,因此不采用液体过冷,即=0℃。
④、过热温度(t r )的确定压缩机吸气口温度()的确定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根据管道中的传热情况,或根据标准规定的过热度确定。
通常=+=℃。
(式中 对于一般氨压缩机,=℃)。
⑤、 制冷系统理论循环p-h 图根据绘制的p-h 图查表求得各状态参数:确定压力:Pe=429380Pa ,Pc= 1351200 Pa 。
比容:=ν10.27kg m 3, =ν20.096kg m 3焓值:=h11464kg KJ ,=h 2 1640kg KJ ,=h 3=h4380 kg KJ ,二、 制冷系统热力计算1、 单位质量制冷量()的计算==hh q 41-( 1464-380)kg KJ =1084 kg KJ2、单位冷凝负荷(q k )的计算kg1260380-1640-hh q 32kKJ ===3、单位理论压缩功(ωc )的计算kg1761464-1640-h h 12cKJ===ω4、单位容积制冷量()的计算mqqKJ v31401527.01084===ν5、 制冷剂质量流量(M r )的计算s kg qQ M 0923.01084100r ===6、 压缩机吸入制冷剂蒸汽的体积流量(V r )的计算s m qV vr 30025.04015100===φ6、冷凝器热负荷(φ0)的计算kWqM kr3.11612600923.00=⨯=⨯=φ8、 压缩机所需的理论耗功率(p th )的计算kWc r thM p245.161760923.0=⨯=⨯=ω9、 制冷系数(εth )的计算16.6245.161000===pthth φε10、 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εc )的计算:33.8275308275=-=-=TT Te cec ε11、制冷系数(ηR)的计算74.033.816.6cth ===ωωηR三、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1、 压缩机形式的选择根据已知参数,预选螺杆式压缩机。
2、 压缩机型号的选择查《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根据制冷机组冷负荷100KW 选择压缩机,选用KA12.5—12型压缩机,其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为137KW 大于100KW ,符合要求。
2、 压缩机台数的选择压缩机台数应根据总制冷量来确定:73.0137100m g00===QQ 式中——压缩机台数(台);——每台压缩机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
因此,选择1台KA12.5-12型压缩机.4、 压缩机级数的选择压缩机级数应根据设计工况的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来确定。
一般若以氨为制冷剂,当时,应采用单级压缩机;当时,则应采用两级压缩机。
对于本设计制冷系统中,815.34293801351200≤==p pec ,因此,本设计制冷系统采用单级压缩。
5、电机的选择由于使用KA12.5-12双螺杆压缩机,其配用电机型号为YW200L-2,标准工况功率55KW,电压380V 。
四、 冷凝器的选择计算1、冷凝器的选择原则冷凝器的选择取决于当地的水温、水质、水源、气候条件,以及压缩机房布置要求等因素。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具有占地面积小,无冻结危险,对水质要求不高,传热系数高的特点,在本系统中选用氨立式壳管冷凝器。
2、冷凝器热负荷计算冷凝器热负荷在热力计算中已求出。
KW3.116k=φ式中 φk—冷凝器的热负荷(KW )3、冷凝器的已知参数氨制冷系统传热管采用无缝钢管,f λ=58.2w/(m ·k), 肋管外径0d =15.43mm ,内径i d =13.15mm, 肋片外径f d =17.8mm ,肋片厚度t δ=0.232mm ,0δ=0.354 mm ,平均肋厚f δ=0.3mm ,肋片的节距e=1.029mm 。
4、计算肋管特性参数 (以1米长肋管计算)肋管水平部分的面积:()[]ed e d t f 1000A 00p δπδπ+-==44×3-10㎡肋管垂直部分面积:=-=ed d f 12)(A 202f π119×3-10㎡肋管总外表面积:A=p A +f A =163×3-10㎡ 肋化系数:15.3=AAi=τ 肋片的当量高度:ff d d d )(4H 202e -=π=3.5×3-10m基管平均表面积:A =()20id d +π=44.9×3-10㎡所以:f A /A=0.73 ; p A /A= 0.27 : A/A =3.65、计算平均传热温差36.531352835ln2831ln 2112=---=---=∆tt t t t tt s cs c s s m ℃6、冷却水流量查水在5.36 ℃的物性参数:p C =4.2)k kg kJ ⋅())(skg 3.5100036.52.410003.1161000kw =⨯⨯⨯⨯∆⨯=t C M m P φ7、概算所需传热面积假设热流密度ψ=5500w/㎡,则m k 2c 215500116300/A ==='ψφ8、初步规划冷凝器结构取管内的流速v=2.7m/s ,则每流程类管数m 为 ==vd M i wρπ24m 14.5取m=15,这样管束总长等于 )(Am nl Ac'==8.6如流程数n=2,则冷凝器传热管有效长度为3.1m ;传热总根数N=40根9、计算水侧的换热系数=+⨯+==2.08.02s 1s 2.08.0)2t 221430(ii w d v t d v βα 1.094×410w/㎡·k10、计算制冷剂测得冷凝换热系数1) 按公式(4—1)求水平光管管外冷凝换热系数。
由于c t =35C ,查物性表可得:λ=0.45w/(m ·k) , ρ=587.5kg/3m , p C =3.56kj/(kg ·k) ,, μ=1.255×4-10N ·s/㎡ , γ=1100.3kj/kg 所以=⎥⎦⎤⎢⎣⎡=312331g μγρλβ 1.36×410310c 65.0⎪⎪⎭⎫⎝⎛⨯=d ψβα=2010w/㎡·k2)计算水平肋管外的冷凝换热系数。
1214782m -=⎥⎥⎦⎤⎢⎢⎣⎡='m ff c δλα⎥⎦⎤⎢⎣⎡⎪⎪⎭⎫ ⎝⎛+-=00lg 805.012d d d d l ff =0.00124m 肋片效率:()lm l m th ''=f η=0.8905 (l m '=0.603,查表的()l m 'th =0.5370)肋片的修正系数f ε=⎥⎥⎦⎤⎢⎢⎣⎡+⎪⎪⎭⎫ ⎝⎛A A H d A A e f p 25.0075.0f 3.1η=1.5 所以,=⨯=•c f f c αεα 1.5×2010=3014.5w/(㎡·k) 3)计算水平肋管束外冷凝换热系数 ()=⨯=⨯=•-•••f c f c z f c N ααεα167.05.0z 6.02442.7w/(㎡·k)11、实际的热流密度(ψ')取污垢热阻⨯=8.0R fou 4-10(㎡·k) /w ,按公式111K -••⎥⎥⎦⎤⎢⎢⎣⎡⎪⎪⎭⎫ ⎝⎛+++⎪⎪⎭⎫ ⎝⎛+=i w fou p oil z f c c A A R A A R R αα=977.2w/(㎡·k) 其中:油膜热阻oil R 取0.4×3-10㎡·k/w 管壁热阻p R =2.86×5-10㎡·k/w 所以,实际热流密度mctK∆⨯='ψ=5237 w/㎡%,5%8.4%100-<=⨯''ψψψ 计算传热面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