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23.24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作用: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作用: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含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联合国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中国的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成功关系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70年代外交突破和转机的关键原因: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双方的共同要求改善过程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1978年,中美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原因:中美关系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标志: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表现: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意义:对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上海合作组织建立时间:2001年中国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目的: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性质: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人教版必修一 第23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共29张PPT)
同
异
共同的遭遇: 都曾沦 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共同的任务: 保卫和平、 发展民族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
共同的愿望: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⒈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说:“这是 和解的演说。”
⒉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说:“这个演说是 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同盟,使我们疏远了一些 较为中立、温和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中国建立 发展广泛的国际联系、改善国际生存环境。也使我们的外 交决策受到一定限制,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一边倒”的 外交方针把意识形态抬高到不适当的地位,误认为只要政 治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同质,国家间的一些问题都可 以迎刃而解,反而忽视利益”这一国家关系中最重要的制 约因素。——李景治《试析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
越南 印度 印度尼西亚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1950.1.18 1950.4.1 1950.4.13 1950.5.9 1950.5.11 1950.6.8 1950.9.14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资料中的建交国家一览表整理
“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却迟迟不来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然是存在的。 求 同 存 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 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 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 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 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 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 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 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 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对外关系课件
(1)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和平共处五原则被大多数亚 非国家接受。
主义阵营一边
立
“团结世界人民”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 巩固发展和平力量, 民地国家及资本主义 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国家的人民
探究二: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方针?是 倒向苏联吗?你怎么看一边倒?
角度:原因、含义、评价(积极、消极)
原因:历史—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中苏两党 意识形态联系
目的--保障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安全;打破美国孤立 封锁;赢得苏联支持
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总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方针:“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评价:积极—达到上述目的。
消极—某些主权方面受到损害
这一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 具有广泛适用性
二、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和影响
1、掀起第一个建交浪潮
2、中苏建交并签定《中苏友好互助条约》--保障新中国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3、50年代初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4、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重要国际会议,提高新 中国声誉。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课件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⑧ 田中角荣 应邀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 的联合声明。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 交出现了新局面。
典例 (2017湖北荆门高三模拟)下列两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
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 C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解题关键 抓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950、1950—1952。抓图片的说明: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志愿军出国作战。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根据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史料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信息“要有独立精神”表明新中国要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 各国间的关系。为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提出 了“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三大外交政策。 (2)史料2中信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新性; “国家主权平等”说明了其平等性的原则。 (3)史料3信息“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包容性; “能容纳 不同的时代内容”体现了其开放性的特点。
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外交上坚定地站在⑥ 社会主义 阵 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专题要览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政治、经济、军事直至文化背景的结晶,因而每一时期的外交都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紧密相关。
一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的阶级属性;民族利益(民族利益包含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国家地位和国家实力。
本专题主要叙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
学习本专题要把握如下基本线索:新中国从成立之初开始,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53年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之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适时调整外交政策,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外交走向全方位外交的新时代。
本专题突出的重点是:建国初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的策略和贡献;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及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学习本专题要着重把握新中国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做出的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还要注意中外相关知识的联系,对于重大历史事件,要从多角度去分析。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导航: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形势,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课标分解:(1)了解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局势,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总原则和基本方针的制订。
(2)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3)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会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及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知识结构:新背景:两大阵营的对峙中外交政策:国外交方针:、、初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期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的交1953年提出意义:外成1954年意义:交就1955年意义:重点阐释: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方针: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23-24课、现代中国外交
(2)中美建交的过程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1.4
美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1972.2 1979.1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9 年 1 月 , 邓 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 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 举行的欢迎仪式。这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 次访问美国,在中美 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 一页。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 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 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 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 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
现初
代
中
国 20世纪70年 的代 对
外
关 系
改革开放以 后
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中美三个公报: 1、《上海公报》(1972年2月28日):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 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 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 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 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 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 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2 、 《 中 美 建 交 公 报 》 ( 1978 年 12 月 16 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个 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范围内, 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 他非官方关系。
请客” ③“一边倒”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24课)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24课)主编人:吴庆艳审核:高一历史学科组【考纲课标解读】1、了解建国初期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课前30分钟预习完成)一、建国初的外交成就: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2)内容:①:a.含义:不承认旧的的外交,建立新的外交;b.意义:使中国改变了的地位;②:含义:清除在华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建立奠定基础,再考虑与建交问题。
③:a.含义:坚定地站在一边。
b.意义:使新中国不致处于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①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在建国第一年就同等17个国家正式建交;②积极同和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①1953年12月在接见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4)评价:成为的基本准则。
3、参加国际性会议:(1)1954年参加会议:①目的:为了解决和问题;②成果:达成了《》;③意义:新中国首次以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1955年在印尼召开的:①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②周恩来提出了“”的方针。
③意义:第一次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
二、70年代外交新局面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美国抵制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非法占据;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2)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国际上掀起了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做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一、独立自主,灵活多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背景①两大阵营严重对立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就①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②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③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日内瓦会议(3)(4)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1.特点:“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
2.原因(1)朝鲜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2)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遭到中国严词拒绝;1960年,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要求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
中苏关系紧张,我国外交环境恶化。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中国与欧洲的关系
政治关系
中欧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 作,但也存在一些分歧和争议,如人权、贸易、安全等问题。
经济关系
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但也存在一些贸易摩擦和争端,如关税 、市场准入等问题。
军事关系
中欧之间的军事合作较为紧密,但也存在一些军事竞争和对抗,如地 区安全等问题。
VS
详细描述
中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构建以积极务实为 主导,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在经贸、科技 、文化等领域,中国与新兴大国开展广泛 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 文明进步。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与责任
总结词
负责任、有担当、具有影响力的大国
详细描述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扮演着负责任、有担当、 具有影响力的大国角色。中国积极参与全球 治理,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全球秩序的稳定 和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与 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3
新型国际关系
近年来,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政策
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 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受任何外 来干涉。
中国对外文化产业合作
文化产业合作的背景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美术等。
文化产业合作的模式
中国与各国开展文化产业合作,如共同制作电影、电视剧、音乐等。
文化产业合作的意义
通过文化产业合作,中国向世界推广了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各地 的优秀文化元素,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成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根底上另建新的同等外交关系使我国变更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退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稳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同等互利外交关系的根底。
一边倒坚决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二:和平共处五项根本原那么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和缅甸,两国相同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根本原那么2.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内容:相互敬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扰、互不干预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与,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胜利做出了巨大奉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4.意义:①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加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根本原那么。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莫定了根底。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根本准那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涵性和开放性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标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与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与1955年参与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三: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睬的常任理事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24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
三、新时期外交活动
1、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 活动……
三、新时期外交活动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比如加入 亚太经合组时期外交活动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 平的周边环境,如2001
第一部分 建国初的外交
一、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 (一) 时代背景
1、国际形势 (1)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3)中苏关系加强; 2、国内形势 (1)历史: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2)现实: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 力不强。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 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 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 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 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 出的努力。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的全方位外交
一、时代背景 (一) 国内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 国策,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国 际环境;
一、时代背景 (一) 国内背景 (一) 国内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 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二、外交目标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 缓和原因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 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1、从美国方面看 2、从中国方面看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 期争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程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运用。
①难点:中国建立初期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背景:1.国际(1)二战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斗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 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0张PPT)
不 干 涉 内 政
不 土相相
侵 犯
完 整 尊 重 领 土 主 权 尊 重 主 权 和
必备条件和基 础,是核心
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万隆会议有何特点?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 针?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思考题
问题四 求 同 存 异
1、周恩来求同存异中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异”指的是什么?
同:①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 的侵略 ②都要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 ③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2、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各国见存在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 会议走向歧途。 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周恩来
• 周恩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外交部长,他以非凡的 人格魅力与高超的外交智慧,为新中国谱写了一部光辉伟 大的红色外交史。
•
•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 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 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 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
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
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的化身,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是人民的
好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更多的人说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中国与
17国建交
苏联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和强化训练必修一:第23-24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24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知识梳理(一)三个环节:大国、周边国、发展中国家(二)四个阶段1.50年代——“一边倒”(1)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由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3)日内瓦会议: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4)万隆会议:(1955)——求同存异——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大国参加的亚非会议2.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中美敌对,中苏破裂3.70—8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变化(中苏关系破裂、美苏争霸在70年代处于守势)成就:(1)1971年,基辛格访华(2)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联合国26届会议)(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4)1979年,中美建交4.90年代——“无敌国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外交政策(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组织二、强化训练1.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
这表明(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B.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C.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D.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答案 C 由材料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体现了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
2.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
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这个政策有利于(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答案 C 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说明周恩来主张在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项正确。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师】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生】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国内外形势……【师】周恩来说:“外交无小事”;英国伯默斯顿:“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新中国初期,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导入——B、新课讲授: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方针制定的背景: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A、有利形势:1)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2)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4)新中国的成立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建国后采取的外交政策必须巩固政权、保卫和平、卫主权、打破封锁)2)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方针:P109教材【资料回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师】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教材P108页【引言】: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师】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生】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3、内容:1)“另起炉灶” ①含义②作用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合作探究: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 明》。声明指出:……日本方面痛 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 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 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 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人民版教材
找找《中日联合声明》和《中美联合公报》有什么不同? 第一,关注的焦点不一样,中美间的核,美国承认的是一个中国,日本承认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1
规律总结 影响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因素:
国家性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势… …
对一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 表,弱国无外交„„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 艺术„„ 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美改善关系的原因。
符合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共同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哈里•哈丁《脆弱的关系》 中国——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获得美国等国的技 术支持,有利于发展经济;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美国——进入 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10
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 报》。……在长期阻碍两国改善 关系的台湾问题上,美方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 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 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 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编自人民版教材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 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 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只有君临天下的世界秩序:中国居天 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 材料二 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改变了中国过去 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 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总理衙门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 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 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外交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基 本 方 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 子 再请客” “一边倒”
重大外交活动(意义)
(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出现第一次建交热潮,与苏联结盟。有 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促进中国 经济恢复与政权巩固。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走向国际舞台:1954年参加日内 瓦会议,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 结与合作。
国内外形势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第三世界崛起; 美苏争霸形势变化。
外交成就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 合法席位;1972中美关 系改善;1979中美建交。
新 时 期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趋势;和平发展成为 时代主题;国内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相对和 平的环境。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 平;积极推动各种国际 (区域)交流与合作; 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建国初期的外交
现 代 中 国 的 外 交
(50年代)
•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0年代外交关系 的突破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 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政策
50年代初外交的重大调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基本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二)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使我国外交方针重大 调整,调整的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调整的背景? 1、表现
“一边倒”
结盟
对象 方式
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和平共处
国的掌控,推动了世界政治民主化及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 建立。
9
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中美关系缓和
材料一: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不断扩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中苏 边境,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同时,苏联在与美国对抗中显然占有 上风,美国则由于在越南的战争无结果而无力与苏联抗衡。 材料二……中国领导人决心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自我孤立, ……与 美国关系改善了,不仅可以购买美国的先进设备,也便于从美国的西欧盟 国和日本进口类似的技术。此外,许多美国人也认识到,与中国恢复经济 与文化联系,能够获得市场。
【史料】 1971年11月8日,《时代》的封面文章这 样写道:“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 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题:20世纪70年代【时间定位】,世界局 思考: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的变化为中 势的变化【紧扣题意】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创造 国重返联合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中国重返 了哪些有利条件?中国重返联合国对国际关系 联合国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产生怎样的影响?【两问两答,层次分明】 有利条件:(1)苏攻美守,美国相对优势削弱。(2)广大发展中 国家取得独立并大量加入联合国。(3)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影响:增强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冲破了超级大国对联合
2、调整背景【把握时间点:1953年】 背景 国际: 国内: 朝鲜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即将开始
目的: 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有何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 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 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 开放性 经济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 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包容性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 上,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与时俱进, 成为解决国与 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外交政策
70 年 代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改善同西方 国家的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具体 表现为不结盟政 策;实行对外开 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