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发展与学习心理复习要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4中学生学习心理
教育基础知识4中学生学习心理一、感觉与知觉概述感觉:人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2.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①空间知觉:既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又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②时间知觉:即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及周期性的反映。
③运动知觉:即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和知觉。
社会知觉即对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①第一印象②晕轮效应③刻板效应④近因效应⑤投射效应3.根据知觉对象的准确性,可将知觉分为错觉与幻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而产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觉。
三、感觉与知觉的特点(一)感觉的特性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人刚刚能觉察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差小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觉察出的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异叫差别感觉阈限。
2.感受性的变化感觉适应相同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明适应:环境刺激有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导致对后来的强光刺激的感受性不断降低的过程。
暗适应:环境刺激由强变弱时,由于一系列弱光刺激导致对后来弱光刺激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又分为:①同时对比:同一感觉器同时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山青花更艳,水碧鸟愈白。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其相关教育问题的学科。
在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复习要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以下是2000字的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一、心理发展阶段1.儿童期(7-12岁):此阶段儿童逐渐产生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开始发展独立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认识。
2.青春期(13-19岁):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迅速,个性特征明显,认知能力也逐渐提高。
二、认知发展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初中学生的特点:思维能力逐渐突破局限,开始建立抽象思维,但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
三、动机与学习动机1.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力量,可以分为生理动机、心理动机、社会动机等。
2.学习动机的类型:内在动机、外在动机、过程动机。
3.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目标导向、自我效能、自主学习能力、情绪状态等。
四、学习与记忆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从感知、觉知、注意到认同、记忆、整理为个体行为内容、思维活动的过程。
2.记忆的类型:感性记忆、概念记忆、定向记忆、方法记忆等。
3.记忆的影响因素:情感价值、刺激强度、记忆方式、记忆策略等。
五、教师与学生关系1.教师的角色:教育者、引导者、榜样、评价者等。
2.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发展:初中学生开始产生“父母是教师”的观念,对教师有一种崇拜感,同时也开始和教师形成互动。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师生关系良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发展,建立信任,实现共同发展。
六、教育与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定义:指一个人对自身的理解、接受和发展度,对社会环境进行适应的能力的好坏程度。
2.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情绪稳定性、自我接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性等。
3.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可以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了解和指导。
本文将从中学生发展心理的定义、特点、关键时期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指青少年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所经历的各种因素和过程。
它关注学生在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变化,并涉及到他们在自我认知、自我价值感、人际关系和学业方面的发展。
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动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和需求。
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中,有一些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首先是青春期,这是中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青春期的学生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对自我身份和独立性的探索也愈发明显。
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理解和支持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其次是高中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和职业规划的困惑,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决策,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再者是中学毕业阶段,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需要教师提供职业指导和实用技能培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教师在中学生发展心理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进行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解决情绪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
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
要做好中学生发展心理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心理发展理论和研究成果。
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交流和信任关系。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观察和分析学生心理状态的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最后,教师还应该与家长和社会各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需求。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大纲及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主要有一下特征: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d.思维不具可逆性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a.命题之间的关系b.假设-演绎推理c.抽象逻辑思维d.可逆与补偿e.思维的灵活性(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B.社会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C.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3、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为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习题(精品)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一般掌握)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了解)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了解)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了解)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般掌握)[问题与练习]一、选择题: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般掌握)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了解)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般掌握)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了解)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了解)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一般掌握)二、自我意识的发展(重点掌握)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般掌握)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般掌握)问题与练习:一、选择题:1、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2、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3、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二、填空: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____。
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__________与差异性。
中学生心理辅导期末重点总结
中学生心理辅导期末重点总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末考试是每位中学生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因此,在这个节点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中学生期末考试前心理辅导的重点:心态调整、学习方法及时间管理、焦虑和压力处理。
一、心态调整1. 正确认识考试在期末考试之前,中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考试,并意识到它只是一个评估学习成果的方式,而不是定义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
教师和家长可以向他们传达正确的信息,让他们明白考试仅代表当前阶段的努力与收获,不必过分在意具体分数。
2. 培养良好自我认知鼓励中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进步的潜力。
教师可以通过赞美并强调他们过去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来增强其自信心。
3. 制定合理目标帮助中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使他们明确在期末考试中期望达到的结果。
目标应该是可实现且具体明确的,并符合学生个人能力和特点。
这样可以激励他们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动力。
二、学习方法及时间管理1. 制定科学复习计划中学生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各科目的重点难点安排时间并监督自己按时完成任务。
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优化复习计划。
2. 多样化学习方式鼓励中学生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阅读、讲解、练习等。
适应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分享一些有效的记忆技巧和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以提升他们的记忆与理解能力。
3.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要告诉中学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对大脑恢复和积累知识同样重要。
适当地安排间歇性休息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并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效果。
他们可以选择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来恢复精力。
三、焦虑和压力处理1. 管理时间压力中学生常常在期末考试前面临时间压力,因此需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以避免到最后紧张而导致焦虑。
提醒他们将学习任务切分为小目标,并逐步完成,在事先规划好的时间内逐渐实现预定目标。
《中学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评价目标】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部分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5、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二、理解部分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他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31题-心理发展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31题-心理发展类一、中学生发展心理☆①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过渡性、封闭性、社会性、动荡性。
②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
③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
二、中学生学习心理[2016上]①学习动机的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②学习心理(学习动机[2015下]、学习迁移[2014上]、学习策略)一、中学生发展心理(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
中学生各方面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
2.闭锁性(封闭性)。
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很多想法不愿对长辈说。
3.社会性。
考察较少。
中学生在这个时期走入社会,经常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品德的影响,社会性主要是针对品德方面的。
因为初中阶段接触外界比较多,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品德发展不好。
4.动荡性。
考察比较多。
动荡性是指比较敏感、非常偏激,不稳定,经常会动摇。
有的情况下比较偏激、执拗;有的情况下会出现极端情况,如自杀、跳楼等。
【例题】某学校初一学生李爽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几乎没有朋友。
其父母是经商的,平时很忙对他关心得很少,李爽感觉一直很寂寞。
放暑假时,父母答应带他去旅游,却因临时有应酬而取消了。
李爽对此非常生气与伤心,认为父母都不关心他,又不愿意和别人倾诉,心里的怨气越积越多,觉得活着也没有意思,准备跳楼报复父母。
幸亏邻居及时发现,并报了警,消防队员将他解救了下来。
问题:试分析该案例反映的这个阶段学生的典型心理特点,并如何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首先,李爽的问题体现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
闭锁性表现在中学生常常不愿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材料中,李爽遇到心理问题不愿意和他人倾诉,最终导致极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其次,案例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
动荡性是指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好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容易走“极端”,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单题)(一)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三)讲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论述题)基本任务包括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两方面:1,作为基础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领域中向纵深发展。
2,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题)(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而起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地位。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简答题)(一)客观性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二)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自组织性上。
(三)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其加以分析。
(四)教育性原则:要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五)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的生活环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表情等),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心智和行为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发展阶段:
-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身体和感知能力,建立安全感和依恋关系。
-幼儿期(2-6岁):开始发展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
-童年期(6-12岁):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建立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青少年期(12-18岁):身心发展迅速,面临身份认同、自我探索等挑战。
-成年期(18岁及以上):继续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追求事业和家庭平衡。
2. 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来建构认知结构。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形成的。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危机,强调个体身份认同的建立。
3. 情绪和社会发展:
-儿童情绪发展:从情绪表达到情绪调节的发展过程,如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方式等。
-社会认知发展:包括他人观察、社会角色认识、同理心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4. 性别角色和身份认同:
-性别角色认知:儿童如何认识性别,形成性别角色认知和性别身份认同。
-性别发展:探讨性别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性别认同形成的过程。
5. 发展障碍和干预:
-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发展障碍的诊断和干预。
-重视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障碍,促进健康发展。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指导实践中的教育、家庭和社会工作。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物和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2.早期发展
-出生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社会情绪发展
-社交关系的形成
-早期语言发展
3.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
-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社交和同伴关系
-学业和职业发展
4.成年发展
-身份和角色的发展
-爱情和亲密关系
-职业和事业的发展
-中年危机和后期发展
5.老年发展与晚年
-老年认知能力
-健康和身体变化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死亡和丧失的处理
6.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
-长期追踪研究
7.性别和文化差异
-性别发展和身份认同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
-文化差异的心理解释
-跨文化研究方法
8.风险因素和发展障碍
-基因和遗传障碍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心理和情绪问题
-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9.教育和发展
-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
-教育对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养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照顾
这些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复习要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中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
初中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初中心理发展是指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形成个性和逐渐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
在初中心理发展过程中,孩子们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和挑战。
以下是初中心理发展的关键知识点总结。
1. 自我认同的形成在初中阶段,青少年开始试图找到自己独特的身份和角色。
他们会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他们的兴趣爱好、才能和价值观是什么。
个体在这一阶段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寻找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从而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2.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青少年更加关注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他们开始试图在群体中寻找归属感和支持,同时他们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也开始受到他人的看法和评价的影响。
重要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身体和生理变化初中是青春期的开始,孩子们的身体和生理上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会经历生理周期的变化、体型的变化和性激素的分泌增加。
这些变化会带来身体和情绪上的不适,同时也可能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性别角色的认知在初中阶段,孩子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的问题。
他们会对性别特征、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有更多的认知和思考。
这个阶段的性别认同的形成对于个体的自我理解和性别身份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5. 情绪和社会情感的发展青少年在初中阶段会经历情绪的起伏和强烈的情感体验。
他们可能感到焦虑、紧张、疲劳和悲伤等负面情绪,同时也可能感到快乐、兴奋和满足等积极情绪。
他们需要适应和处理这些情绪,同时也需要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6. 自我管理和决策青少年开始逐渐获得独立性,他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制定目标和计划以及做出决策。
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初中阶段的自我管理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之后的成年生活也有重要的影响。
7. 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往往较为脆弱和易受影响。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红色字体为重点,里面内容需要重点记住】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1)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2)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下)。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 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2青年初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道德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的方面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形式运算阶段。
⑴命题之间关系⑵假设——演绎推理⑶抽象逻辑思维⑷可逆与补偿⑸思维的灵活性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中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
中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在这里,我把自己在的求学生涯中留心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与心态跟大家分享,衷心地希望能帮助后来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少走一些弯路。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中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中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时候成绩不好,我们往往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然而努力过后,下一次仍然考不好,我们就会怀疑自己不够聪明。
这种在心理上的自我否认,会造成恶性循环,对以后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的提升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学习成绩提上去。
它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能让你把已有的知识、能力发挥到最好的状态。
可以说,自信心的调整是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
在学习过程中,心里踏实,充满自信,就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做题;心理积极,就能够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不被暂时的失意所击败。
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在自信心激励方面,除了自己的不断努力,我还得感谢我的父亲!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怎么冒尖,当时同宿舍有个女孩子,学习成绩好,人缘又好,真让我羡慕。
我也曾多次向父亲提起。
一个星期天,父亲送我回宿舍,凭感觉,父亲很快就认出了那个女孩。
去教室的路上,父亲问我:那个女孩是不是某某?我觉得奇怪:我并没有告诉过父亲哪一个是她,父亲是怎么认出来的呢?于是我问父亲:“你怎么知道?”开始父亲不告诉我,说这是秘密。
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父亲说了一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因为她的眼睛像你一样透着灵气!”某某女孩本是我学习的榜样,爸爸居然说她的眼睛像我一样透着灵气!这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从此我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功课,我不再老用羡慕的眼光看别人这个好那个好了!因为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榜样居然还是“像我一样透着灵气”的,我只要把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是最棒的!当然,别人有优点,我们向别人学习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以自信为基础。
初中心理发展知识点汇总
初中心理发展知识点汇总初中是一个青春期的阶段,孩子们在这个时期经历着身心发育的快速变化。
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始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和挑战。
了解初中心理发展的知识点,对于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一阶段,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汇总一些初中心理发展的知识点,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们。
1. 青春期的特征:青春期是从儿童期过渡到成人期的过程。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身高、体重、性特征等。
同时,他们的情感和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青春期还伴随着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和建立,以及社交关系的重要性增强等特征。
2.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个体对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了解和评价。
在青春期,孩子们经历着身份认同的建立和重建过程。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是谁,以及他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倾听、理解和鼓励孩子们的兴趣和独特性,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3. 同伴关系:在青春期,同伴关系对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
同时,与不良同伴或遭受排斥等不良同伴关系也会给孩子们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选择积极健康的朋友圈,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
4. 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价。
在青春期,孩子们常常面临来自同伴、家长、学校等方面的评价和压力。
他们容易陷入自卑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赞美孩子们的成绩和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5. 情绪管理:青春期是情绪波动最大的时期之一。
孩子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压抑和愤怒等强烈的情绪。
帮助他们学会有效的情绪管理对于促进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教给他们一些调节情绪的技巧,例如深呼吸、运动和与他人分享等。
6. 压力管理:青春期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如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压力和未来规划压力等。
帮助孩子们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生发展心理复习要点
• 2、人格的特征:
– (1)独特性: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 (2)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
体; – (4)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 3、人格结构
– (1)气质与性格
• A、气质: – 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 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稳定性
情绪不稳定、无耐心
情绪稳定、有耐心
E
好强性
温顺、随和
支配、好斗、有己见
F
兴奋性
严肃、谨慎、安静
轻松、热情、活泼、幽
G
有恒性
权宜、敷衍、轻视规则 有恒、负责默、遵守规则
H
敢为性
畏怯退缩
冒险敢为
I
敏感性
粗心、迟钝
细心、敏感
L
怀疑性
信任、接纳
怀疑、警觉
M
幻想性
实际、合乎常规
幻想、不实际
N
世故性
直率、天真
• 5、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三因素 的关系
– 代表人物:沙赫特、辛格 – 观点:
• 情绪的发生与变化涉及三个因素:刺激情境、生理变 化、情绪经验
• 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 情绪产生的机制。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 1、忧郁:
– 表现: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 不乐、思维迟缓;
•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 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 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4、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初三上学期期末心理学知识点
初三上学期期末心理学知识点一、认知心理学1. 感知与知觉- 感知的定义和作用- 知觉的过程和特点- 影响感知和知觉的因素2. 学习与记忆- 学习的类型和原理- 记忆的过程和分类- 有效记忆的方法和技巧3. 思维与解决问题- 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二、发展心理学1.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阶段和特征-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和研究- 儿童情感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青少年身心变化的特点-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形成 -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策略三、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社会认知偏差和错误的类型- 社会影响的形式和机制2. 团体与领导- 团体的定义和特征- 团体决策和合作的心理过程- 领导力的类型和培养方法3.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特点- 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技巧和策略四、个性与心理健康1. 个性理论与评估- 不同个性理论的特点和观点- 个性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个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应对与适应- 应对方式的类型和效果- 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3. 压力与情绪管理- 压力的类型和影响-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心理健康与压力调适的关系五、心理咨询与治疗1.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心理咨询的定义和目的- 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方法- 心理咨询的注意事项和道德规范2. 常见心理问题和治疗方法- 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的类型和原则- 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结语:以上为初三上学期期末心理学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并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心理学的学习,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共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心理发展初中知识点梳理
心理发展初中知识点梳理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学生经历了许多身心上的变化和挑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发展出健康的心理素质。
下面是初中心理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青春期心理发展:青春期是初中阶段最显著的心理发展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经历了身体、生理、情感和认知各方面的急剧变化。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和性别有新的认识,同时面临来自同伴、社会期望和自我认同方面的压力。
2. 自我认知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自我和自己的作用。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兴趣和价值产生兴趣,并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个性。
同时,他们开始关注其他人的看法,并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可以影响他人。
3. 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更复杂和抽象的思维活动,可以处理更多的信息和概念。
他们能够运用逻辑和推理去解决问题,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
同时,记忆、注意力和思维灵活性也得到了发展。
4. 情绪调节和管理:初中时期,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术、家庭和社交方面的压力。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逐渐发展出积极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情绪的表达和理解,掌握有效的冷静和放松技巧,是初中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5. 社交能力的培养:初中时期学生的社交圈子扩大了,他们开始与更多的人接触和交往。
这时候,学生们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解决冲突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学生们也逐渐发展出同理心和合作意识,开始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6. 健康意识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的关键时期。
学生们需要了解营养、锻炼和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维持身体健康。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保持心理健康。
7. 学习和目标设定:初中时期,学生面临着更高的学业要求和挑战。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设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通过努力和毅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3)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
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三)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1)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同时对比。
(2)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继时对比。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做感觉后效。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1)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
(2)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名词释义(2021年)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讨论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因素。
【要点解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服从、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儿童最不成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
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活泼、快乐、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自立、彬彬有礼、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富于合作、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以说,教师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影响学生的社会化人格的发展。
(3)同辈群体。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沟通,培养人际敏感度,为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学习
2.广义的学习
3.狭义的学习
4.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5.符号学习
6.命题学习
7.概念学习
8.上位学习
9.下位学习10.组合学习11.技能12.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二、问答题
1.学习的实质
2.知识的类型
3.知识的表征形式
4.知识学习的种类
5.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6.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7.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8.知识直观及其类型
9.知识概括的类型
10.知识概括的措施有哪些?
11.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3.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14.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学习动机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2.学习需要
3.学习期待
4.诱因
5.认知内驱力
6.自我提高内驱力
7.附属内驱力
8.成就动机
9.自我效能感
二、问答题
1.学习动机的构成
2.学习动机的功能
3.学习动机的分类
4.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的分类
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6.学习动机的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行为主义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3)成败归因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
(5)自我效能感理论
7.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8.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迁移
一、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
2.正迁移/负迁移
3.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4.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5.水平迁移/垂直迁移
6.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二、问答题
1.简述迁移的分类
2.迁移的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形式训练说
(2)共同要素说
(3)概括性理论
(4)关系转换理论
(5)认知结构理论
3.试述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学习策略
一、名词解释
1.学习策略
2.认知策略
3.元认知
4.资源管理策略
二、问答题
1.学习策略的特征
2.学习策略包括哪些策略?
3.认知策略包括哪些策略?
4.元认知策略包括哪些策略?
5.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哪些策略?
6.常见的复述策略有哪些?
7.常见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
8.常见的组织策略有哪些?
9.元认知计划策略有哪些?
10.元认知监控策略有哪些?
11.时间管理策略有哪些?
12.如何进行环境管理?
13.如何进行努力管理?
14.资源利用策略包括哪些?
学习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分化
2.泛化
3.强化
4.逃避条件作用
5.回避条件作用
6.惩罚
7.消退
8.直接强化9.替代强化10.自我强化
二、问答题
1.试述尝试错误说的理论
2.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
3.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4.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5.班杜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6.完形顿悟说的基本观点
7.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8.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基本观点
9.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观点
1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