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镁及其化合物
高一上四大基本金属元素钠镁铝铁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和对应离子方程式总结
![高一上四大基本金属元素钠镁铝铁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和对应离子方程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65273d31126edb6f1a1079.png)
NO3- + 2+
Fe3+ + 3H2O
Fe(OH)3(胶体) + 3H+
Cl2 少量: 6FeBr2 + 3Cl2 == 2FeCl3 +4FeBr3 Cl2 过量:2FeBr2+ 3Cl2 == 2FeCl3 + 2Br2
2Fe2+ + Cl2 == 2Fe3+ + 2Cl2Fe2+ + 4Br- + 3Cl2 == 2Fe3+ + 2Br2 + 6Cl-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 + 6H+ == 2Al3+ + 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 + 2OH- == 2AlO2- + H2O AlCl3 + 4NaOH = NaAlO2+ 3NaCl +2H2O Al3+ + 4OH- == AlO2- + 2H2O NaAlO2 + 4HCl == AlCl3 + NaCl+2H2O AlO2- + 4H+ == Al3+ + 2H2O NaAlO2 + HCl + H2O == Al(OH)3↓+ NaCl AlO2- + H+ + H2O == Al(OH)3↓ 2NaAlO2 + CO2 + 3H2O ==2 Al(OH)3↓+ Na2CO3 2AlO2-+ CO2 + 3H2O ==2 Al(OH)3↓+ CO32NaAlO2 + CO2 + 2H2O == Al(OH)3↓+ NaHCO3 AlO2- + CO2 + 2H2O == Al(OH)3↓+HCO3AlCl3+3NaAlO2+ 6H2O=4Al(OH)3↓+3NaCl Al3+ + 3AlO2- + 6H2O== 4Al(OH)3↓
钠、镁及其化合物
![钠、镁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43876f2ced630b1c59eeb56b.png)
钠、镁及其化合物一、一周内容概述本周学习了钠、镁及其化合物,重点介绍了:钠的性质、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离子反应的实质、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镁的提取及应用。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一)钠1、钠的物理性质(1)金属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2)金属钠质软、硬度小;(3)密度为0.97g/cm3,比水轻,比煤油重;(4)熔点97.81℃,沸点882.9℃,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2、钠的化学性质(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O,在加热条件下,燃烧,生成淡结论:钠露置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生成白色的Na2O2,并且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Na2O2比Na2O稳定。
黄色的Na2(2)钠与水的反应O=2NaOH+H2↑2Na+2H2(3)钠与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注意:①钠与盐酸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其原因为钠无论是和水反应还是和盐酸反应,其实质都是和H+反应,HCl是强电解质,水为弱电解质,即盐酸中的H+浓度远大O提供的H+浓度,故钠投入盐酸中,直接与盐酸反应,且比与水反应剧烈。
于H2②若盐酸浓度较大,还会出现白色浑浊,其原因为生成的NaCl在浓盐酸中溶解度不大。
3、钠在实验室中保存方法实验室中的少量钠需保存在煤油中,避免与空气和水接触。
4、钠的制备5、钠的存在钠的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有NaCl、Na2SO4、Na2CO3、NaNO3等。
6、钠的重要用途O2;(1)制取钠的重要化合物,如Na2(2)钠、钾合金在室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3)作冶炼某些金属的还原剂,如:;(4)用在电光源上,制高压钠灯。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及部分氧化物(如Na2O、CaO、Al2O3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部分氧化物(如CO、CO2、SO2、SO3等),部分气态氢化物(如CH4、NH3、PH3等)。
元素及其化合物方程式练习.pdf
![元素及其化合物方程式练习.pdf](https://img.taocdn.com/s3/m/22f10e1aa8956bec0975e365.png)
13. 盐酸逐滴滴入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14. 偏铝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4. 偏铝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15. ①氯化铝与过量氨水混合:
;
15. ①氯化铝与过量氨水混合:
;
②将足量 CO2 通入 NaAlO2 溶液中:
;
②将足量 CO2 通入 NaAlO2 溶液中:
3
; 反应, 再
四、铜及其化合物方程式练习 1. 分别写出铜与氯气、 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铜分别与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铜及其化合物方程式练习 1. 分别写出铜与氯气、 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铜分别与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氧化铜是
色固体,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中,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
③将氯化铝溶液与 NaAlO2 溶液混合:
;
③将氯化铝溶液与 NaAlO2 溶液混合:
;
16. 阐述明矾可用于净水的原理:
16. 阐述明矾可用于净水的原理:
2
三、铁及其化合物方程式练习
1. 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的离子方程式:
2. 过量 CO2 通入到 NaAlO2 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3. 过量的 Fe 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少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请以 FeCl 2 作为产物,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1)化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考点】最新高中化学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第4课时 镁的提取及应
![【重点考点】最新高中化学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第4课时 镁的提取及应](https://img.taocdn.com/s3/m/aa5509afda38376baf1fae9c.png)
第4课时 镁的提取及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过程。
2.掌握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一、从海水中提取镁 1.工艺流程2.相关反应的方程式 (1)分解贝壳制取氢氧化钙: ①CaCO 3=====高温CaO +CO 2↑; ②CaO+H 2O===Ca(OH)2。
(2)沉淀镁离子: Mg 2++2OH -===Mg(OH)2↓。
(3)制备氯化镁:Mg(OH)2+2HCl===MgCl 2+2H 2O 。
(4)制取金属镁:MgCl 2(熔融)=====通电Mg +Cl 2↑。
由MgCl 2·6H 2O 加热制取无水MgCl 2时,要不断通入干燥的HCl 气体,防止MgCl 2水解生成Mg (OH )2。
例1 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从海水晒盐后的盐卤(主要含Na +、Mg 2+、Cl -、Br -等)中模拟工业生产来提取镁,主要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从盐卤中获取Mg(OH)2用石灰乳而不用NaOH 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过程①得到的Mg(OH)2沉淀中混有少量的Ca(OH)2,除去少量Ca(OH)2的方法是先将沉淀加入到盛有__________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经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可得纯净的Mg(OH)2。
(3)下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进行过程③的实验装置图:其中装置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过程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探究教案
![钠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9125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3.png)
本文将探讨钠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元素及其关键化学反应。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钠和镁的基本概述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1,它属于第一周期,第3族元素。
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易于导电,也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
镁是一种轻金属,具有热和导电性,不溶于水。
镁是一种地球皮层中常见的元素,成矿量较大。
钠和镁都是相对较常见的元素,对人类生产和消费都有重要影响。
2.钠和镁的物理化学性质钠和镁的物理化学性质都与它们的电子结构相关。
钠有一个相对不稳定的外层电子,这是因为这个电子非常容易被赋予额外的电子,而且这个电子结构会很快变化。
由于这个原因,钠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
在水中,钠会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钠氢氧化物。
镁具有类似的性质,不过它比钠更加稳定。
镁的电子结构非常容易接受额外的电子,因此它也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在水中,镁也会与水反应,不过反应非常缓慢,因为镁与水甚至不会形成氢氧化物。
镁在空气中也能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
3.钠镁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钠镁化合物也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钠镁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因为它可以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还能耐高温和高压力。
钠镁化合物还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这使它们在化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钠和镁的氢氧化物也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钠氢氧化物是一种极强的碱性物质,可以中和酸性的化合物,而且在水中很容易溶解。
镁氢氧化物虽然也是弱碱性物质,但它溶解在水中的速率非常缓慢。
4.钠和镁的关键化学反应钠和镁还具有许多关键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其中一个重要的反应是与卤素的反应。
钠和镁可以与卤素发生放热反应,形成氯化物。
氯化钠是一种非常广泛的化合物,在食品及其他工业应用中都有重要的用途。
实验:通过以下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钠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一:钠和水的反应将一小块钠挑出来,将其轻轻放入装有几毫升水的试管中。
观察到钠和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颜色和声音。
化学高中必修一:《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
![化学高中必修一:《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af005476c66137ee0619bd.png)
化学高中必修一:《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化学高中必修一:《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基本信息名称钠的性质执教者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其中钠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
难点就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在钠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教材对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
学情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其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其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具体建议如下:(1)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2)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
(3)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4)钠和氧气的反应可由[实验2-2]钠的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而引入。
2.深入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优化的知识结构。
(l)虽然碱金属单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们的某些化合物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让学生标出与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3)应将的结构、性质、保存、存在、用途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主线。
充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决于性质这一思想。
专题15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学生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5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学生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20ecf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e.png)
专题15钠、镁、铝及其化合物1.【2022年广东卷】劳动开创未来。
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 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23Na CO 可与酸反应B 环保工程师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熟石灰具有碱性C 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铁与2H O 高温下会反应D技术人员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铝能形成致密氧化膜2.【2022年1月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镁合金密度较小、强度较大,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B .还原铁粉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 .氯气、臭氧、二氧化氯都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D .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3.【2022年湖南卷】铝电解厂烟气净化的一种简单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B .采用溶液喷淋法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C .合成槽中产物主要有36Na AlF 和2COD .滤液可回收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4.【2022年广东卷】下列关于Na 的化合物之间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碱转化为酸式盐:2332OH 2H CO HCO 2H O-+--++=+B .碱转化为两种盐:222OH Cl ClO Cl H O ---+=++C .过氧化物转化为碱:22222O 2H O 4OH O --=↑++D .盐转化为另一种盐:2323Na SiO 2H H SiO 2Na+++=↓+5.【2022年海南卷】钠和钾是两种常见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钾B.基态钾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C .钾能置换出NaCl 溶液中的钠D .钠元素与钾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86.【2022年6月浙江卷】尖晶石矿的主要成分为24MgAl O (含2SiO 杂质)。
已知:4222230MgAl O (s)+4Cl (g)=MgCl (s)l (g)+2O (A g) 2 +l ΔH>C 。
该反应难以发生,但采用“加炭氯化法”可以制备2MgCl 和3AlCl ,同时还可得到副产物4SiCl (4SiCl 沸点为58℃,3AlCl 在180℃升华):24223MgAl O (s)+4C(s)+4Cl (g)MgCl (s)+2AlCl (g)+4CO(g)高温。
学考复习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学考复习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2262421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9.png)
2Na + H2 = 2NaH NaH + H2O = NaOH + H2 ;NaH是强的还原剂。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
(3)工业制钠:
电解熔融的NaCl 2NaCl(熔融) 通电 2Na + Cl2↑。
(4)钠的用途:
①作强还原剂,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 金属,如钛、锆、铌、钽等;
一、氯及其化合物
1、氯气的工业制法
原料:氯化钠、水。
主要以海盐为原料。海盐中含硫酸钙、
硫酸镁、氯化镁等杂质,要净化后制成饱
和食盐水再电解。
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
装置:阳离子隔膜电解槽。
反应式:
2NaCl
+
2H2O
通电
== 2NaOH
+
H2↑
+Cl2↑
例题: 在电解食盐水之前,需要提纯食盐 水。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 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解析:将一小块钠投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钠与水剧烈反应,所 以首先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的一系列现象。随着2Na+2H2O=2NaOH+H2↑反 应的进行,水被消耗,溶液的温度升高,由于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液中的Ca(OH)2有部分析出,可以观察到溶液变 浑。
从海产品中提取碘:
水
氯气
碘
海带 浸泡 氧化 过滤 提纯
单
质
Cl-、Br-、I-的检验:AgNO3─HNO3法 Ag+ + Cl- == AgCl↓ 白色沉淀 Ag+ + Br- == AgBr↓ 浅黄色沉淀 Ag+ + I- == AgI↓ 黄色沉淀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重要方程式小结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重要方程式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fb5dfd5022aaea998f0f69.png)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重要方程式小结1.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点燃Na2O2注:Na2O2为淡黄色固体粉末2.2Na+2H2O=2NaOH+H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嘶、红)Na与水反应的实质,若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呢?Na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呢?3.Mg+Cl2点燃MgCl2 Mg+Br2=MgBr2Mg+S △2Mg+O2点燃2MgO4.2Al+3Cl2点燃2AlCl34Al+3O2点燃2Al2O3(钝化)5.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6.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Al、Fe、C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7.Al+4HNO3(稀)=Al(NO3)3+NO↑+2H2O8.3Fe+4H2O(g)高温Fe3O4+4H29.2NaOH(过量)+CO2=Na2CO3+H2O NaOH+CO2(过量)=NaHCO32NaOH+SO2(少量)=Na2SO3+H2O NaOH+SO2(足量)=NaHSO310.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注: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11.Na2O+2HCl=2NaCl+H2O(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水)2Na2O2+4HCl==4NaCl+2H2O+O2↑12.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无气体符号)注意:对比氧化钠、过氧化钠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及盐酸反应的特征。
13.MgO+H2SO4=MgSO4+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注:Al2O3是两性氧化物Al2O3+2NaOH=2NaAlO2+H2O14.2Al+2NaOH+2H2O=2NaAlO2+3H2↑Al2O3+2NaOH=2NaAlO2+H2OAl(OH)3+NaOH=NaAlO2+2H2O注:⑴产物均有NaAlO2,⑵当金属铝无论是与盐酸、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还是与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反应时,均为2mol铝生成3mol H2。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定)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定)](https://img.taocdn.com/s3/m/43b1ecd40029bd64783e2cdc.png)
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钠及其化合物一、钠1、钠在氧气中燃烧:2Na+O 2Na2O22、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 22NaCl3、钠常温条件下和氧气反应:4Na+O 22Na2O4、钠和硫共热:2Na+S Na2S5、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2Na+2H2O2Na++2OH-+H2↑6、钠和稀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2Na+2H +2Na++H2↑7、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CuSO4+2H2O Na2SO4+Cu(OH)2↓+H2↑2Na+Cu2++2H2O2Na++Cu(OH)2↓+H2↑8、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钠:6Na+2AlCl3+6H2O6NaCl+2Al(OH)3↓+3H2↑6Na+2Al3++6H2O6Na++Al(OH)3↓+3H2↑9、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钠:4Na+AlCl3+2H2O NaAlO2+3NaCl+2H2↑4Na+Al3++2H2O4Na++AlO2-+2H2↑10、钠在高温条件下与四氯化钛反应:4Na+TiCl 44NaCl+Ti二、氧化钠1、氧化钠和水反应:Na2O+H2O=2NaOHNa2O+H2O2Na++2OH-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 2Na2CO33、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Na2O+2H +2Na++H2O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钠:Na2O+CuSO4+H2O Cu(OH)2↓+Na2SO4Na2O+Cu2++H2O Cu(OH)2↓+2Na+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钠:3Na2O+2AlCl3+3H2O2Al(OH)3↓+6NaCl3Na2O+2Al3++3H2O===2Al(OH)3↓+6Na+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钠:2Na2O+AlCl 3NaAlO2+3NaCl2Na2O+Al3+AlO2-+4Na+三、过氧化钠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H2O===4Na++4OH-+O2↑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 22Na2CO3+O2↑3、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2Na2O2+4H +4Na++2H2O+O2↑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2Na2O2+2CuSO4+2H2O===2Cu(OH)2↓+2Na2SO4+O2↑2Na2O2+2Cu2++2H2O2Cu(OH)2↓+4Na++O2↑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6Na2O2+4AlCl3+6H2O4Al(OH)3↓+12NaCl+3O2↑6Na2O2+4Al3++6H2O4Al(OH)3↓+12Na++3O2↑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2Na2O2+AlCl3+2H2O NaAlO2+3NaCl+O2↑2Na2O2+Al3++2H2O AlO2-+4Na++O2↑7、过氧化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4Na2O2+4FeSO4+6H2O===4Fe(OH)3↓+4Na2SO4+O2↑4Na2O2+4Fe2++6H2O4Fe(OH)3↓+8Na++O2↑四、氢氧化钠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OH-+2H2O2AlO2-+3H2↑2、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NaOH NaCl+NaClO+H2OCl2+2OH -Cl-+ClO-+H2O3、氯气通入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3Cl2+6NaOH5NaCl+NaClO3+3H2O3Cl2+6OH -5Cl-+ClO3-+3H2O4、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3S+6NaOH2Na2S+Na2SO3+3H2O3S+6OH -2S2-+SO32-+3H2O5、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Si+2NaOH+H2O Na2SiO3+2H2↑Si+2OH-+H2O SiO32-+2H2↑6、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 -2AlO2-+H2O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CO 2Na2CO3+H2O2OH-+CO 2CO32-+H2O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CO 2NaHCO3 OH-+CO 2HCO3-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2NaOH+SO 2Na2SO3+H2O2OH-+SO 2SO32-+H2O10、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NaOH+SO 2NaHSO3 OH-+SO 2HSO3-11、五氧化二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P2O5+6NaOH2Na3PO4+3H2OP2O5+6OH -2PO43-+3H2O 12、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O2+2NaOH NaNO2+NaNO3+H2O2NO2+2OH -NO2-+NO3-+H2O1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NO+NO2+2OH -2NO2-+H2O14、将二氧化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2NaOH+SiO 2Na2SiO3+H2O2OH-+SiO 2SiO32-+H2O15、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O3+2NaOH Na2SO4+H2OSO3+2OH -SO42-+H2O16、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l+NaOH NaCl+H2O H++OH -H2O 17、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H+NaOH CH3COONa+H2OCH3COOH+OH -CH3COO-+H2O1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硫化氢:H2S+2NaOH Na2S+2H2OH2S+2OH -S2-+2H2O1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硫化氢:H2S+NaOH NaHS+H2OH2S+OH -HS-+H2O20、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SO4+2NaOH Na2SO4+2H2OH++OH -H2O21、磷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3PO4+3NaOH Na3PO4+3H2OH3PO4+3OH -PO43-+3H2O22、将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l(OH)3+NaOH NaAlO2+2H2OAl(OH)3+OH -AlO2-+2H2O23、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AgNO3+NaOH AgOH ↓+NaNO3Ag++OH -AgOH ↓2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SO4+2NaOH Na2SO4+Cu(OH)2↓Cu2++2OH -Cu(OH)2↓25、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FeCl3+3NaOH Fe(OH)3↓+3NaClFe3++3OH -Fe(OH)3↓2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AlCl3+3NaOH Al(OH)3↓+3NaClAl3++3OH -Al(OH)3↓27、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AlCl3+4NaOH NaAlO2+3NaCl+2H2OAl3++4OH -AlO2-+2H2O28、向氯化铵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NH4Cl+NaOH NaCl+NH3↑+H2ONH4++OH -NH3↑+H2O29、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NH4HCO3+NaOH NaHCO3+NH3↑+H2ONH4++OH -NH3↑+H2O30、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NH4HCO3+2NaOH Na2CO3+NH3↑+2H2ONH4++HCO3-+OH -CO32-+NH3↑+2H2O 31、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aHCO3+NaOH Na2CO3+H2OHCO3-+OH -CO32-+H2O32、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NaOH CaCO3↓+NaHCO3+H2OCa2++HCO3-+OH -CaCO3↓+H2O33、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2NaOH CaCO3↓+Na2CO3+2H2O 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 34、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Mg(HCO3)2+2NaOH Mg(OH)2↓+2NaHCO3Mg2++OH -Mg(OH)2↓35、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Mg(HCO3)2+4NaOH Mg(OH)2↓+Na2CO3+2H2O Mg2++2HCO32-+4OH -Mg(OH)2↓+2CO32-+2H2O五、氯化钠1、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NaCl+AgNO 3AgCl↓+NaNO3Cl-+Ag +AgCl ↓2、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共热:NaCl+H2SO 4Na2SO4+2HCl↑3、电解饱和的氯化钠溶液:2NaCl+2H2O2NaOH+H2↑+Cl2↑2Cl-+2H2O2OH-+H2↑+Cl2↑4、电解氯化钠的熔融液:2NaCl2Na+Cl2↑六、碳酸钠1、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CO32-+Ca2+CaCO3↓2、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Na2CO3+BaCl 2BaCO3↓+2NaClCO32-+Ba2+BaCO3↓3、碳酸钠溶液呈碱性:Na2CO3+H2O NaHCO3+NaOHCO32-+H2O HCO3-+OH-4、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的盐酸:Na2CO3+HCl NaHCO3+NaClCO32-+H +HCO3-5、碳酸钠溶液滴入足量的盐酸:Na2CO3+2HCl2NaCl+CO2↑+H2OCO32-+2H +CO2↑+H2O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 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7、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CO32-+CO2+H2O2HCO3-8、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2Na++CO32-+CO2+H2O2NaHCO3↓9、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3Na2CO3+2AlCl3+3H2O===2Al(OH)3↓+6NaCl+3CO2↑3CO32-+2Al3++3H2O2Al(OH)3↓+3CO2↑10、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3Na2CO3+2FeCl3+3H2O===2Fe(OH)3↓+6NaCl+3CO2↑3CO32-+2Fe3++3H2O2Fe(OH)3↓+3CO2↑七、碳酸氢钠1、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NaHCO3+H2O H2CO3+NaOHHCO3-+H2O H2CO3+OH-2、碳酸氢钠溶液滴入盐酸:NaHCO3+HCl NaCl+CO2↑+H2OHCO3-+H +CO2↑+H2O3、碳酸氢钠溶液滴入醋酸:NaHCO3+CH3COOH CH3COONa+CO2↑+H2O HCO3-+CH3COOH CH3COO-+CO2↑+H2O4、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3NaHCO3+AlCl 3Al(OH)3↓+3NaCl+3CO2↑3HCO3-+Al3+Al(OH)3↓+3CO2↑5、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3NaHCO3+FeCl 3Fe(OH)3↓+3NaCl+3CO2↑3HCO3-+Fe3+Fe(OH)3↓+3CO2↑6、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aHCO3+NaOH Na2CO3+H2OHCO3-+OH -CO32-+H2O7、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NaHCO3+Ca(OH)2 =CaCO3↓+NaOH+H2OCa2++HCO3-+OH -CaCO3↓+H2O8、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2NaHCO3+Ca(OH)2 =CaCO3↓+Na2CO3+2H2O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 9、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 3Na2CO3+CO2↑+H2O镁及其化合物一、镁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O 22MgO2、镁在氯气中燃烧:Mg+Cl 2MgCl23、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 2Mg3N24、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 22MgO+C5、镁与硫共热:Mg+S MgS6、镁与水共热:Mg+2H2O Mg(OH)2+H2↑7、镁和盐酸反应:Mg+2HCl MgCl2+H2↑Mg+2H +Mg2++H2↑8、镁和醋酸反应:Mg+2CH3COOH(CH3COO)2Mg+H2↑Mg+2CH3COOH2CH3COO-+Mg2++H2↑9、镁和氯化铵溶液反应:Mg+2NH4Cl MgCl2+2NH3↑+H2↑Mg+2NH4+Mg2++2NH3↑+H2↑10、将少量的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Mg+2FeCl 32FeCl2+MgCl2Mg+2Fe3+Mg2++2Fe2+11、将过量的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2FeCl 33MgCl2+2Fe3Mg+2Fe3+3Mg2++2Fe12、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Mg+CuSO 4MgSO4+CuMg+Cu2+Mg2++Cu 13、镁和浓硫酸反应:Mg+2H2SO 4MgSO4+SO2↑+2H2O14、镁和浓硝酸反应:Mg+4HNO 3Mg(NO3)2+2NO2↑+2H2OMg+4H++2NO3-Mg2++2NO2↑+2H2O15、镁和稀硝酸反应:3Mg+8HNO 33Mg(NO3)2+2NO ↑+4H2O3Mg+8H++2NO3-Mg2++2NO ↑+4H2O二、氧化镁1、氧化镁与盐酸反应:MgO+2HCl MgCl2+H2OMgO+2H +Mg2++H2O2、氧化镁和醋酸反应:MgO+2CH3COOH(CH3COO)2Mg+H2OMgO+2CH3COOH Mg2++2CH3COO-+H2O3、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MgO+2NH4Cl MgCl2+2NH3↑+H2OMgO+2NH4+Mg2++2NH3↑+H2O 4、氧化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O+2FeCl3+3H2O3MgCl2+2Fe(OH)33MgO+2Fe3++3H2O3Mg2++2Fe(OH)3三、氢氧化镁1、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Mg(OH)2+2HCl MgCl2+2H2OMg(OH)2+2H +Mg2++2H2O2、氢氧化镁和醋酸反应: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Mg(OH)2+2CH3COOH2CH3COO-+Mg2++2H2O3、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Mg(OH)2+2NH4Cl MgCl2+2NH3↑+2H2OMg(OH)2+2NH4+Mg2++2NH3↑+2H2O4、氢氧化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OH)2+2FeCl 33MgCl2+2Fe(OH)33Mg(OH)2+2Fe3+3Mg2++2Fe(OH)35、氢氧化镁受热分解:Mg(OH)2MgO+H2O四、氯化镁1、氯化镁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MgCl2+2AgNO 32AgCl ↓+Mg(NO3)2Cl-+Ag +AgCl ↓2、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MgCl2+2NaOH=Mg(OH)2↓+2NaClMg2++2OH -Mg(OH)2↓3、氯化镁溶液加入氨水:MgCl2+2NH3·H2O Mg(OH)2↓+2NH4ClMg2++2NH3·H2O Mg(OH)2↓+2NH4+4、氯化镁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MgCl2+2NaAlO2+4H2O==Mg(OH)2↓+2Al(OH)3↓+2NaCl Mg2++2AlO2-+4H2O Mg(OH)2↓+2Al(OH)3↓5、电解氯化镁的熔融液:MgCl 2Mg+Cl2↑6、电解氯化镁的溶液:MgCl2+2H2O Mg(OH)2↓+H2↑+Cl2↑Mg2++2Cl-+2H2O Mg(OH)2↓+H2↑+Cl2↑五、碳酸镁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CO2↑+H2OMgCO3+2H+===Mg2++CO2↑+H2O2、碳酸镁与醋酸溶液反应:MgCO3+2CH3COOH===(CH3COO)2Mg+CO2↑+H2O MgCO3+2CH3COOH===2CH3COO-+Mg2++CO2↑+H2O 3、碳酸镁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MgCO3+CO2+H2O===Mg(HCO3)2MgCO3+CO2+H2O===Mg2++2HCO3-4、碳酸镁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CO3+2FeCl3+3H2O===3MgCl2+2Fe(OH)3↓+3CO2↑3MgCO3+2Fe3++3H2O===3Mg2++2Fe(OH)3↓+3CO2↑5、碳酸镁加入氯化铵溶液中:MgCO3+2NH4Cl===MgCl2+2NH3↑+CO2↑MgCO3+2NH4+===Mg2++2NH3↑+CO2↑6、碳酸镁高温煅烧:MgCO3高温MgO+CO2↑六、碳酸氢镁1、碳酸氢镁与盐酸反应:Mg(HCO3)2+2HCl===MgCl2+2CO2↑+2H2OHCO3-+H+===CO2↑+H2O2、碳酸氢镁与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HCO3)2+2NaOH===Mg(OH)2↓+2NaHCO3Mg2++2OH-===Mg(OH)2↓3、碳酸氢镁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HCO3)2+4NaOH===Mg(OH)2↓+Na2CO3+2H2OMg2++2HCO 3-+4OH-===Mg(OH)2↓+2CO32-+2H2O 4、碳酸氢镁与澄清石灰水反应:Mg(HCO 3)2+2Ca(OH)2===Mg(OH)2↓+2CaCO3↓+2H2O Mg2++2HCO 3-+2Ca2++4OH-===Mg(OH)2↓+2CaCO3↓+2H2O5、碳酸氢镁受热分解:Mg(HCO3)2△MgCO3↓+CO 2↑+H2O 铝及其化合物一、铝1、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 22Al2O32、铝在氯气中燃烧:2Al+3Cl 22AlCl33、铝和硫共热:2Al+3S Al2S34、铝与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2Al+6H +2Al3++3H2↑5、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 +2H2O2NaAlO2+3H2↑2Al+2OH-+2H2O2AlO2-+3H2↑6、铝和浓硫酸共热:2Al+6H2SO4Al2(SO4)3+3SO2↑+6H2O7、铝和浓硝酸共热:Al+6HNO3Al(NO3)3+3NO2↑+3H2OAl+6H++3NO3-Al3++3NO2↑+3H2O8、铝和稀硝酸反应:Al+4HNO3Al(NO3)3+NO ↑+2H2OAl+4H++NO3-Al3++NO ↑+2H2O8、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Al+3AgNO3Al(NO3)3+3AgAl+3Ag+Al3++3Ag9、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2Al+3Cu2+2Al3++3Cu10、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2Al+Fe2O3Al2O3+2Fe11、铝和四氧化三铁高温共热:8Al+3Fe3O44Al2O3+9Fe12、铝和氧化铜高温共热:2Al+3CuO Al2O3+3Cu13、铝和二氧化锰高温共热:4Al+3MnO22Al2O3+3Mn二、氧化铝1、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Al2O3+3H2SO 4Al2(SO4)3+3H2OAl2O3+6H +2Al3++3H2O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 -2AlO2-+H2O3、电解氧化铝的熔融液:2Al2O 34Al+3O2↑三、氢氧化铝1、氢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2Al(OH)3+3H2SO4Al2(SO4)3+6H2OAl(OH)3+3H+Al3++3H2O2、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 NaAlO2+2H2OAl(OH)3+OH-AlO2-+2H2O3、加热氢氧化铝:2Al(OH)3Al2O3+3H2O四、硫酸铝1、硫酸铝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Al2(SO4)3+3BaCl22AlCl3+3BaSO4↓SO42-+Ba2+BaSO4↓2、硫酸铝的水溶液呈酸性:Al2(SO4)3+6H2O2Al(OH)3+3H2SO4Al3++3H2O Al(OH)3+3H+3、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l2(SO4)3+6NaOH3Na2SO4+2Al(OH)3↓Al3++3OH-Al(OH)3↓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l2(SO4)3+8NaOH2NaAlO2+3Na2SO4+4H2OAl3++4OH-AlO2-+2H2O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2(SO4)3+3Ba(OH)22Al(OH)3↓+3BaSO4↓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6、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2(SO4)3+4Ba(OH)2Ba(AlO2)2+3BaSO4↓+4H2O2Al3++3SO42-+3Ba2++8OH-==2AlO2-+3BaSO4↓+4H2O 7、向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3Ba(OH)2+2KAl(SO4)22Al(OH)3↓+3BaSO4↓+K2SO4 3Ba2++6OH-+2Al3++3SO42-3BaSO4↓+2Al(OH)3↓8、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KAl(SO4)2+2Ba(OH)2KAlO2+2BaSO4↓+2H2O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9、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Al3++3NH3·H2O Al(OH)3↓+3NH4+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Al2(SO4)3+3Na2CO3+3H2O==2Al(OH)3↓+3Na2SO4+3CO2↑2Al3++3CO32-+3H2O2Al(OH)3↓+3CO2↑11、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Al3++3HCO3-Al(OH)3↓+3CO2↑12、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Al2(SO4)3+3Na2S+6H2O==2Al(OH)3↓+3Na2SO4+3H2S↑2Al3++3S2-+6H2O2Al(OH)3↓+3H2S ↑1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氢化钠溶液:Al2(SO4)3+6NaHS+6H2O==2Al(OH)3↓+3Na2SO4+6H2S↑Al3++3HS-+3H2O Al(OH)3↓+3H2S ↑1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硅酸钠溶液:Al2(SO4)3+3Na2SiO3+6H2O==2Al(OH)3↓+3Na2SO4+3H2SiO3↓2Al3++3SiO32-+6H2O2Al(OH)3↓+3H2SiO3↓1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Al2(SO4)3+6NaAlO2+12H2O3Na2SO4+8Al(OH)3↓Al3++AlO2-+6H2O4Al(OH)3↓五、偏铝酸钠1、偏铝酸钠溶液呈碱性:NaAlO2+2H2O AI(OH)3+NaOHAlO2-+2H2O Al(OH)3+OH-冰晶石电解2、偏铝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盐酸:NaAlO2+HCl+H2O Al(OH)3↓+NaClAlO2-+H++H2O Al(OH)3↓3、向偏铝酸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NaAlO2+4HCl NaCl+AlCl3+2H2OAlO2-+4H+Al3++2H2O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2AlO2-+CO2+3H2O2Al(OH)3↓+CO32-5、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2+CO2+2H2O Al(OH)3+NaHCO3AlO2-+CO2+2H2O Al(OH)3+HCO3-6、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Al2(SO4)3+6NaAlO2+12H2O3Na2SO4+8Al(OH)3↓Al3++AlO2-+6H2O4Al(OH)3↓7、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NaAlO2+NH4Cl+H2O Al(OH)3↓+NaCl+NH3↑AlO2-+NH4++H2O Al(OH)3↓+NH3↑8、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3NaAlO2+FeCl3+6H2O===3Al(OH)3↓+Fe(OH)3↓+3NaCl 3AlO2-+Fe3++6H2O3Al(OH)3↓+Fe(OH)3↓。
2022届化学复习五钠镁铝及其化合物检测含解析
![2022届化学复习五钠镁铝及其化合物检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519cc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e.png)
专题五钠、镁、铝及其化合物考点1钠及其化合物1.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大量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氧气B。
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C.产生④中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D。
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2。
[2020北京东城区二模]某实验小组利用pH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实验操作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①与②的实验数据相同,是因为②中的OH—未参与反应B.加入试剂的体积相同时,②中所得沉淀质量大于③中所得沉淀质量C。
从起始到a点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 CaCO3↓+2H2O+CD.b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c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3.[2018海南,17,10分]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制取CO2。
打开弹簧夹,制取CO2.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CO2,产生的气流应依次通过盛有、的洗气瓶(填试剂名称)。
反应结束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原因是。
(2)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步骤现象将一小块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充分反应,放置冷却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产生,瓶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过滤滤纸上留下黑色固体,滤液为无色溶液①为检验集气瓶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取适量滤液于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据此推断,白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填标号)。
A.Na2O B。
Na2O2 C.NaOH D。
Na2CO3②为检验黑色固体的成分,将其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据此推断黑色固体是。
③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2届高三高考化学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五:钠、镁、铝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2022届高三高考化学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五:钠、镁、铝及其化合物【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b40f370c22590103029dac.png)
2022届高三高考化学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五钠、镁、铝及其化合物考点1 钠及其化合物1.[2021浙江绍兴测试]下列做法中观察到的现象可以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的是( )A.用小刀切开金属钠B.将钠放在坩埚中加热C.把钠保存在煤油中D.将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2.[2021山西太原测试改编]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O2可用作潜水艇供氧剂B.自来水厂常用明矾净水,用ClO2代替明矾净水,其原理相同C.将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使用,会降低灭活新冠病毒的效果D.工业上生产玻璃和水泥使用到的共同原料有CaCO33.[2021四川成都摸底测试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Na2O2和NaHCO3固体混合加热到200 ℃,完全反应后,趁热放出的气体为混合气体,则Na2O2和NaHCO3两者的物质的量关系:Na2O2≥NaHCO3B.将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的铝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C.将钠投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钠浮在液面上且有气泡冒出,说明钠的密度比乙醇小D.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水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红色,说明反应生成了碱4.[2021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月考改编]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陈述Ⅰ陈述Ⅱ判断A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可与盐酸反应Ⅰ对;Ⅱ对;有关系B 滴有酚酞溶液的水溶液中加Na2O2,溶液变红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Ⅰ对;Ⅱ错;无关系C 金属钠具有强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Ⅰ对;Ⅱ对;有关系还原性黄光D 过氧化钠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O2Ⅰ对;Ⅱ对;无关系5.[2021湖南衡阳八中月考,14分]钠的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用途广泛。
(1)泡沫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两者混合后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可生成Al(OH)3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钠、镁及其化合物》 知识清单
![《钠、镁及其化合物》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70ee84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0e.png)
《钠、镁及其化合物》知识清单一、钠(一)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它的密度比水小,为 097g/cm³,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新切开的钠表面呈银白色,很快会被氧化而变暗。
(二)钠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Na₂O):4Na + O₂=2Na₂O。
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钠与氧气剧烈反应生成过氧化钠(Na₂O₂):2Na + O₂= Na₂O₂(条件:加热或点燃)。
2、与水反应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 +2H₂O = 2NaOH + H₂↑。
现象: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在水面上四处游动(生成的氢气推动钠球移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剧烈),溶液变红(生成的氢氧化钠使酚酞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钠与酸反应时,先与酸中的氢离子反应,如与盐酸反应:2Na +2HCl = 2NaCl + H₂↑。
如果钠过量,再与水反应。
4、与盐溶液反应钠投入盐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如,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 +2H₂O = 2NaOH + H₂↑,2NaOH + CuSO₄= Cu(OH)₂↓ +Na₂SO₄。
(三)钠的制取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来制取钠:2NaCl(熔融)= 2Na +Cl₂↑(条件:通电)。
(四)钠的保存由于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所以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和水。
二、钠的化合物(一)氧化钠(Na₂O)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较高。
2、化学性质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反应。
与水反应:Na₂O + H₂O = 2NaOH与酸反应:Na₂O + 2HCl = 2NaCl + H₂O与二氧化碳反应:Na₂O + CO₂= Na₂CO₃(二)过氧化钠(Na₂O₂)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二《钠、镁及其化合物-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课件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二《钠、镁及其化合物-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1b53fcf61fb7360b4c65e0.png)
二、化学性质 3、热稳定性 探究实验Ⅲ:把少量NaHCO 固体放在试管里,往
3
烧杯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如图。观察澄清 的石灰水是否起变化。 现象:加热,导 管口有气泡产生, 烧杯中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最后 又变为澄清溶液。 试管口有水珠产 生。
结论:NaHCO3受热易分解,即具有不稳定性。
五、小结
碳 酸 钠 与 碳 酸 氢 钠
一、物理 性质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二、化学 性质 与盐反应 热稳定性
2NaHCO3= NaCO3+H2O+CO2
Na2CO3+2HCl=2NaCl+ H2O+CO2 NaHCO3+HCl=NaCl+ H2O + CO2
三、相互 转化 四、用途
Na2CO3
NaHCO3
问题2:为什么等质量的碳酸氢钠与足 量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与足量稀盐酸 反应放出的气体多?
Na2CO3+2HCl=2NaCl+ H2O+CO2
106g 0.3g
44g m1
NaHCO3+HCl=NaCl+ H2O + CO2
84g 0.3g
44g m2
演示微观机理: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Na2CO3+HCl=NaCl+Na HCO3 NaHCO3+HCl=NaCl+ H2O + CO2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 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灌云县第验1:与钙离子的反应 实验2:与浓盐酸的反应
实验3: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实验4:碳酸钠溶液的去污作用
钠镁铝及化合物相互转化网络图
![钠镁铝及化合物相互转化网络图](https://img.taocdn.com/s3/m/c382b0cdda38376baf1faee1.png)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网络图1.钠及其化合物2.镁及其化合物3.铝及其化合物4.铁及其化合物5.氯及其化合物6.卤素及其化合物7.碳及其化合物8.硅及其化合物9. 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1.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Na 2SNa 2CO 332O C 2H 5ONaNaClO 2 , 点燃H 2O H 2O SCO 2222C l2 ,燃烧CO 2C 2H 5OH2.铝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Al 2O 3NaAlO 233KAl(SO 4)2Al①O 2 , 点燃②Fe 2O 3, 点燃电解2 , △NaOHN a OH NaOH△H C l HCl 322O3.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S , △FeSFeFeCl 2FeSO 4FeOFe(OH)2Fe 2O 3Fe(OH)3FeCl 3[Fe(SCN)]2+HClCl 2Fe C l2 ,△HClO 2H 2SO 4NaOHO 2 , H 2OH 2SO 4C O,△H 2SO 4O 2C O,△NaOHHCl H 2SO 4△KSCN4.铜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5. 氯气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Cl 2CuCl 2HClPCl 3、PCl 5HClO O 2Ca(ClO)2①C O 2+H 2O②H C l P ,点燃H 2,点燃(或光照)Cu,点燃NaClAgClNaOHH 2S O 4(浓)△MnO 2、△N a , △①电解熔融盐②电解食盐水H 2O光照A g N O3Ag N O 3Ca(OH)26.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7.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3Na SO4FeS FeS2Na2SO3H2SO2SO4O,燃烧O,催化剂,△O222O28.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NH4N3243N23·H2ONH4+ OH+H2,催化剂高温高压O2 , 放电2O2浓H2SO4△①浓酸,Cu②见光或△③C点燃2O。
钠、镁、铝的性质
![钠、镁、铝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4544ba880eb6294dd886cc4.png)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钠、镁、铝的性质二. 教学目标: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了解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了解镁及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运用氢氧化铝的两性能解决有关计算和图象问题。
三. 教学重点、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四. 教学过程:(一)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性质:金属钠很软,用刀切开可以看到它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熔点(97.8℃)、沸点(882.9℃)都较低。
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ⅠA族;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
因此,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强的还原性。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如与S、O2、Cl2等反应:2Na+S=Na2S;4Na+O2=2Na2O;2Na+O2Na2O2;2Na+Cl2=2NaCl;钠还能与酸及水反应放出H2:2Na+2H2O=2NaOH+H2↑,反应比较剧烈;工业上利用钠作还原剂把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熔融卤化物中还原出来,但不能有水参与,否则就是与水反应;钠还可以和某些有机物反应:如钠与含有-OH官能团的有机物:醇、酚和羧酸等物质反应:3、氢氧化钠(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主要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易溶解于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有涩味,有强碱性。
主要化学性质: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如:NaOH与酸、酸性氧化物、两性物质、某些盐反应,还可以提供碱性环境发生无机和有机反应,如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酯类的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等。
说明:1、钠的性质很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因此少量钠必须保存在煤油中,而大量钠,则必须保存在密闭容器中;2、钠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一样。
高三一轮《钠、镁及其化合物》复习
![高三一轮《钠、镁及其化合物》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093a9818762caaedd33d426.png)
高三一轮《钠、镁及其化合物》复习考纲要求:1、以钠为例,了解典型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IA 族元素(但单质和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Na 2O 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4、以NaOH 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如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转化和制法。
5、焰色反应:知道Na (黄色)和K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命题规律:钠及其化合物(Na 2O 2、Na 2O 、NaOH 、Na 2CO 3、NaHCO 3)的性质是考考考查的核心内容,出现在选择题、推断题、简答题、计算题中;碱金属与科学技术联系较多,如在电光源、光电管、核技术、贵重金属冶炼等方面。
复习方法1、表格化、网络化是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方法。
2、掌握反应本质和原理,建立化学过程,寻找比例关系式,是解题的重要思路。
必备知识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熔点低,密度小(ρ<1,比水轻),硬度小,用小刀可以切。
(2)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特点:Na 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Na -e -=Na +,易失去1e -,表现出强还原性,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①与非金属反应 2Na +Cl 2点燃2NaCl 2Na +S△Na 2S 4Na +O 2==Na 2O 2Na +O 2△Na 2O 2②与H 2O 反应2Na +2H 2O =2NaOH +H 2↑ (浮、游、熔、响、红-加酚酞) 分析上面这个反应的电子得失情况及氧化剂、还原剂。
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本质上是Na 与水电离出的H +反应) Na 应保存在煤油中,不能保存在CCl 4中。
一块钠放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 Na 2O 、NaOH 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 Na 2CO 3·10H 2O 无水Na 2CO 3 其他:Na 与乙醇反应:2Na +2C 2H 5OH 2C 2H 5ONa +H 2↑(比钠与水反应缓慢) Na 与苯酚反应:2Na +C 6H 5OH 2C 6H 5ONa +H 2↑ ③与酸反应2Na +2HCl =2NaCl +H 2↑ 2Na +2CH 3COOH 2CH 3COONa +H 2↑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④与盐溶液反应 Na 与CuSO 4溶液:2Na +2H 2O =2NaOH +H 2↑ 2NaOH +CuSO 4=C u (O H )2↓+Na 2SO 4 本质:先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
钠、镁及其重要化合物
![钠、镁及其重要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29cc9f6258fafab069dc02db.png)
钠、镁及其重要化合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晚会上,焰火贯穿了晚会的始终,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晚会印象。
焰火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2.碱金属元素是周期性表现得最鲜明和最规律的一族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都能浮在水面上,都能保存在煤油中B.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都生成过氧化物C.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D.单质都是强还原剂,其阳离子都具有弱氧化性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③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A.都正确 B.②③④C.②③ D.只有④4.过量的NaHCO3和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固体是( )。
A.Na2O B.Na2CO3C.Na2O2和Na2CO3 D.Na2O2和Na2O5.有3份等质量的小苏打,第1份直接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第2份首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第3份首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再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假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V1、V2和V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1>V2>V3 B.V2>V3>V1C.V1=V2=V3 D.V1>V3>V26.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2-2-1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89张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2-2-1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89张](https://img.taocdn.com/s3/m/d4674161a45177232f60a250.png)
专题2 第二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1.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状态________。熔点 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 ________(大、小)。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2 第二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2)化学性质
江 苏 教 育 版
在空气中虽然N2的含量比O2的高,但由于O2的性质 比N2的性质活泼,故Mg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的产物主要是 MgO。
必修部分
专题2 第二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②与水的反应(缓慢):______________ ③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Mg+2H ===Mg2 +H2↑ ④与氧化物的反应: 点燃 2Mg+CO2=====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总复习
5.(2009· 海南)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加入澄清石灰水 )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加入稀盐酸
江 苏 教 育 版
[解析]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带来新的杂 质、保留非杂质成份。溶液中可用这样的方法: Na2CO3 +H2O+CO2===2NaHCO3。 [答案]A
)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2 第二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解析]A 项: 2O2 与水反应除了生成 NaOH 外, Na 还有 O2 生成,所以 Na2O2 只是钠的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B 项:Na2O2 是淡黄色固体;C 项正确,Na2O2 与 CO2 反
江 苏 教 育 版
应时电子转移关系:
必修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一)钠及其化合物一、钠的物理性质二、钠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切割绿豆大小钠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并迅速盖上表面皿,观察现象。
现象浮, 熔, ,游, 响,红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问:若将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会生成铜么?2、与非金属反应Ⅰ、钠与氧气反应:钠在空气中逐渐被氧化成Na2O,而在氧气中燃烧则生成Na2O2。
Ⅱ、在氯气中燃烧:剧烈、产生白色的烟Ⅲ、和硫粉混合研磨:(火星四射、发生爆炸)保存:隔绝空气和水,加煤油密封。
三、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1、元素存在形态游离态以单质形态存在化合态(以化合物形态存在)2、钠的存在:钠在自然界里没有游离态,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食盐(NaCl)纯碱(Na2CO3· 10H2O)Na2SO4, NaNO3等。
3、钠的主要用途性质决定用途(1)、制Na2O2(2)、制Na-K合金,做原子反应堆导热剂(3)、高压钠灯(4)、还原稀有金属四、钠的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比较内容Na2O Na2O2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氧的化合价—2价—1价(过氧离子O22—)电子式稳定性较不稳定较稳定生成条件通过钠的常温氧化生成通过钠的燃烧生成物质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2O + H2O==2NaOH 2Na2O2 + 2H2O==4NaOH + O2↑与CO2反应Na2O + CO2==Na2CO32Na2O2 + 2CO2==2Na2CO3 + O2与盐酸反应Na2O + 2HCl==2NaCl + H2O 2Na2O2+ 4HCl==4NaCl + 2H2O + O2↑用途用于少量Na2O2制取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保存密封保存密封保存澄清石灰水碳酸钠 碳酸氢钠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 2CO 3 Na 2CO 3·10H 2ONaHCO 3 俗 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溶解性 易溶于水易溶于水(溶解度较Na 2CO 3小)色 态 白色粉末 无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热稳定性 稳定易失水、风化受热易分解2NaHCO 3Na 2CO 3+H 2O+CO 2↑H +CO 32-+2H +=CO 2↑+H 2O 较快,分步进行HCO 3-+H +=CO 2↑+H 2O 剧烈 NaOH不反应HCO 3-+OH —=CO 32-+H 2O 石灰水CO 32-+Ca 2+=CaCO 3↓石灰水足量:HCO 3-+Ca 2++OH -=CaCO 3↓+H 2O 石灰水不足:2HCO 3-+Ca 2++2OH —=CaCO 3↓+2H 2O+CO 32-BaCl 2 CO 32-+Ba 2+=BaCO 3↓ 不反应(若再加NaOH ,则有沉淀)CO 2 NaCO 3+CO 2+H 2O=2NaHCO 3不反应用途 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洗涤 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胃酸过多转化3.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1)硫酸钠Na2SO4·10H2O,俗名:芒硝,为无色晶体。
硫酸钠用途:制玻璃、造纸、染色、纺织、制水玻璃,在医药上用作缓泻剂等。
硫酸钠分布:盐湖、海水及矿物中。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易吸水而发生潮解,在空气中还易变质,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
俗名:苛性钠、烧碱、火碱,氢氧化钠有很强腐蚀性,它是一种重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
工业制法:2NaCl+2H2O2NaOH+H2↑+Cl2↑,Na2CO3+Ca(OH)2=CaCO3↓+2NaOH保存:密封保存。
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
因为烧碱能与玻璃成分中的SiO2发生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Na2SiO3使玻璃塞与瓶口粘结。
4、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几个问题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银白色金属钠2.Na2CO3与盐酸的互滴反应(1)向盐酸里逐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开始就有气体放出;(2)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HCl+NaHCO3=NaCl+CO2↑+H2O可见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3.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法(1)制取NaHCO3的方法①减压低温蒸干NaHCO3溶液。
NaHCO3遇热易分解,其水溶液加热更易分解,所以不可能采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得NaHCO3晶体。
②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过滤得到晶体。
Na2CO3+C02+H2O=2NaHCO3(2)制取Na2CO3的方法往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人足量的NH3、CO2(氨碱法),利用NaHCO3的溶解性小于NH4HCO3的溶解性原理,使NaHCO3从溶液中析出(依次通人CO2、NH3至饱和行吗?):NH3+H2O+CO2=NH4HCO3NH4HCO3 +NaCl=NaHCO3↓+NH4Cl (制纯碱的工业方法)2NaHCO3−→−∆Na2CO3 +CO2↑+H2O五.焰色反应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燃烧时火焰呈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是一种物理变化,是元素的性质而不仅属化合物。
钠是黄色;钾是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钙是砖红色。
1.焰色反应原理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的轨道上运动,当其受热时,处在能量较低轨道的电子会吸收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
这些处于高能量轨道的电子不稳定,又会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一定波长的光的形式释放。
而且不同的元素产生不同波长的光,故此原理常用于光谱分析。
按此理论,任何元素的原子灼烧时都应呈现一定的焰色,但我们所说的焰色实际为可见光,故只有部分金属元素才有特殊的焰色。
焰色反应指的是元素的性质,相应金属不管是离子还是单质灼烧时都会呈现其焰色。
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应注意:①火焰本身尽可能无色,②铂丝要洁净,③焰色反应鉴定物质的方法,一般是在其他化学方法无效时才采用。
2.焰色反应的操作步骤:(1)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与铂的原来颜色相同;(2)蘸取待测溶液;(3)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焰色;(4)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在酒精灯上灼烧。
进行焰色反应之前,灼烧铂丝是为了防止操作之前铂丝上的残留物对实验产生影响。
用盐酸洗铂丝灼烧可除去铂丝上的残留物对后面实验的干扰。
不用硫酸是由于盐酸盐比硫酸盐更易挥发,对实验的影响小。
焰色反应所用铂丝昂贵,实验室常用光洁的铁丝、铬丝、钨丝等无焰色的金属代替。
六.碱金属中的一般和特殊之处1.Na、K需保存于煤油中,但Li的密度比煤油小,所以Li必须保存在密度更小的石蜡油中或密封于石蜡。
2.碱金属中,从Li至Cs,密度呈增大的趋势,但ρ(K)=0.862g/cm3<p(Na)=0.971e/cm3。
3.酸式盐的溶解度一般大于正盐,但溶解度NaHCO3<Na2CO3。
4.氧在化合物中一般显-2价,氢显+1价,但Na2O2、H202中的氧显-1价,NaH、CaH2中的氢显-1价。
5.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IA金属Na、K等除外。
6.一般活泼金属能从盐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但对IA非常活泼的金属Na、K 等除外。
如:2Na+CuSO4+2H2O=Cu(OH)2↓+H2↑+Na2SO4七、钠的制备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熔融NaCl来制备金属钠。
方程式为:(二)镁及其化合物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1)(2)(3)(4)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Ⅰ与O2反应:Ⅱ与N2反应Ⅲ与CO2反应: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集气瓶壁发烫,瓶内壁附着有黑色物质和白色物质。
Ⅳ与酸反应:Ⅴ与H2O反应(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化合物的类型离子化合物(强碱、盐),某些极性键共价化合物(酸、弱碱)主要是非极性键、弱极性键共价化合物能否直接电离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直接电离溶于水或熔融时不能直接电离通电时现象溶于水或熔融时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时不能导电实例H2SO4、HF、NaOH、NaCl、CaO等HF、H2S、H2CO3、CH3COOH等注意:①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
②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CO2、NH3,SO2等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导电的物质不是其本身。
,AgCl等)虽然水溶液不能导电,但是在融化时能导电,也④难溶的盐(BaSO4是电解质。
例、请指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哪些是强电解质,哪些是弱电解质。
⑴H2SO4 ⑵液氨⑶Ca(OH)2 ⑷石墨⑸NH3·H2O ⑹H2O ⑺CH3COONH4⑻C2H5OH ⑼CaCO3 ⑽氨水⑾H3PO4⑿Na2O电解质:。
非电解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OOH B.Cl2 C.NH4NO3D.SO2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比较的项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化合物类型物质类别离子浓度导电能力电离程度电离平衡溶液中溶质微粒电离方程式说明:①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必然联系。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无必然联系。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没有必然联系。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强。
C.共价键的极性强的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
D.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只由它们的浓度决定。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强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
C.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强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全部溶解。
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⑴强电解质用号:弱电解质用⑵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远远大于第二步电离,如碳酸:、(四)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一般都是离子反应。
在水溶液中,电解质发生电离,产生的离子与其他化学物质(或离子)发生反应。
如在水溶液中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由于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硝酸银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银离子(Ag+)和硝酸根离子(NO3-),氯离子与银离子发生下列反应:Ag++Cl-=AgCl↓离子反应进行的条件是使体系中离子的浓度减小。
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生成水等弱电解质等能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