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上磜复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

合集下载

219947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分类

219947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分类

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分类
1、岩浆成因与交代成因
岩浆成因的花岗岩类
由岩浆侵位冷凝形成,经历了从岩浆源区分凝、上升迁移到异地就位的过程——异地花岗岩
交代成因的花岗岩
指先存在的岩石基本上在固态的情况下由交代作用转变而成——原地花岗岩;形成机制更接近变质作用,也称花岗岩化作用
2、岩浆花岗岩形成的主要观点
结晶分异作用(Bowen):存在,但规模小。

层状和环状岩体晚期分异物。

混合化作用(Daly):通过同化作用或混合作用形成的混杂岩浆的过程。

只能形成偏中性的花岗岩类岩浆,而不可能形成大型岩基
深熔作用或部分熔融作用:认为花岗质岩浆主要是由中、下地壳的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

3、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花岗岩成因复杂的因素
1)物质来源的多样性
地壳内部的不同结构层;消减带的消减洋壳和地幔楔形区
2)产出构造背景的多样性
岛弧造山带;活动大陆边缘;大陆碰撞带;陆内造山带;大陆裂谷带;大洋中脊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的依据及类型
1)物质来源
M型地幔与地壳混合型
I型地壳中未经风化的火成岩
S型地壳中经过风化的沉积岩
A型地幔玄武岩浆演化、或玄武岩浆上升后,受地壳不同程度混染或亏损地壳熔融的产物
2)构造背景:造山花岗岩、过渡型花岗岩、非造山花岗岩。

广东“台山红”花岗岩石材矿山开采分析

广东“台山红”花岗岩石材矿山开采分析

广东“台山红”花岗岩石材矿山开采分析简介广东省境内分布着丰富的花岗岩石材资源,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区,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花岗岩品种,俗称“台山红”。

该石材具有颜色鲜艳、结晶细腻、质地坚实、硬度高、防滑耐磨等特点,深受客户的喜爱,被广泛用于室内外装修、建筑外立面石材装饰等领域。

本文将对广东“台山红”花岗岩石材矿山的开采进行分析,包括区域地质环境,矿石储量、开采方式和环境影响等方面,以期提高社会对石材开采的认知,为石材采石企业提供参考。

区域地质环境广东省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地区,多山多水,地表热带多雨,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润。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有丹霞山地、岩溶地貌、南岭和海滨海岛等,地形高差达到上百米。

这种地形和构造对于盆地形成和花岗岩储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台山红”花岗岩石材矿山位于江门市台山区松岗镇,经调查发现,该地区属于广东中渡河—埔寨岭岩体,地层区分了中生代基性火山岩、辉长岩、花岗岩等岩石,花岗岩是该地区的主要产状岩石之一。

该地区的岩石层倾角较小,地质构造稳定,岩石结构致密,厚度较大。

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地貌特征,可推测该地区的未来仍具有一定的石材开采潜力。

矿石储量与开采据相关部门调查,广东省台山区花岗岩的储备量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列,其中“台山红”花岗岩是质量较高的品种。

目前,该石材的储量和产出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可勘探范围内。

“台山红”石材的开采方式主要是露天采矿和采矿洞,由于石材具有质地坚硬的特点,采用常规的石材开采机械不易施工,采矿洞的使用量逐年下降,露天采矿逐步成为主流采矿方式。

当前大多数的采石点通过进行岩石破碎、整形加工后出售给石材切割企业或出口到国外市场。

在开采石材过程中,总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地质破坏,并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由于“台山红”石材的质地坚硬,露天采矿对环境破坏相对较小。

部分采石场采用创新的“夹层采石”方式,即在开采过程中,采用先从底部部分往上推进一定深度,然后再采取一定的填充方式,最后由上部分推进新的挖掘。

粤西大金山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_余长发

粤西大金山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_余长发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39卷第6期2012年12月Vol.39,No.6Dec.,2012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云浮市西北约6km 处,是广东省地调院近几年新发现的一个矿床。

大金山矿区可分为:大坳矿段、坑底矿段、麻坳矿段等矿段。

随着找矿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金山矿区显示出良好的找矿潜力。

目前,对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的研究相对较少,仅限于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异常、资源潜力评价等,还没有对与之有关的花岗岩类进行过详细研究。

本文通过对大金山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 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来认识花岗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源区及演化特征。

这项工作不仅对理解该区的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下一步找矿提供重要的参考。

1区域地质背景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夏与扬子陆块碰撞拼接带(即钦杭成矿带)的西南段,云开隆起区核部的罗定盆地东北缘。

该区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震旦纪至早古生代该区是华南加里东地槽的一部分;志留纪末期,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构成准地台的褶皱基底;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使得该区由稳定的准地台阶段转入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发展阶段;晚三叠世粤西地区变为隆起区;侏罗纪开始的燕山运动一直持续到白垩纪,带来强烈的花岗质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众多燕山期的花岗岩体;新生代以来主要以陆相沉积建造为主[1,2]。

区内地层发粤西大金山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余长发1赵海杰2陈懋弘2罗大略3郭敏3王志华1(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3.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提要:大金山花岗岩体是一个与广东省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隐伏岩体,岩性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

大金山花岗岩体具有高硅、富碱、贫镁钙、准铝质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以富集Rb 、Th 、U 而亏损Nb 、Eu 、Ti 为特征;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分别为203.36×10-6~248.42×10-6、243.76×10-6~255.08×10-6,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略高,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略富集重稀土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则富集轻稀土;两者均具有强烈的Eu 负异常,δEu 值分别为0.004~0.009、0.059~0.13。

浅述广东省阳春古山茶田岭地区的地质成矿背景、地质特征、成矿条件

浅述广东省阳春古山茶田岭地区的地质成矿背景、地质特征、成矿条件

浅述广东省阳春古山茶田岭地区的地质成矿背景、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湘桂褶陷、郴怀复向斜,阳春盆地复式向斜之西南段向北西突出部,吴川-四会断裂带中部,属华南华夏构造体系的之南西段,褶皱为由寒武系八村群(∈bc)组成的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紧密褶皱构成的单斜;断裂:矿区内小断裂构造比较发育。

断裂主要有北东的压扭性断裂及张扭性断裂。

断裂主要表现为硅化破碎带,走向北东,倾向南东,陡倾角60°~85°。

根据围岩出现的蚀变研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标签:成矿背景构造破碎带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1位置、交通、社会经济广东省阳春市古山茶田岭矿区铅锌矿,位于广东省阳春市,隶属广东省阳春市三甲镇管辖。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三甲镇相通,可达阳春市、阳江市及茂名等地,交通方便。

(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漠阳江中游源区的低山区,具有沟谷侵蚀地貌。

区内地势切割强烈,呈起伏较大、密集的山丘地形,一般海拔高度大于350米,区内最高山峰(宿子顶)海拔584.1米,最低270米,相对高差314.1米。

地形起伏不大,自然坡度20~35°,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矿区北东角部有鸡托坑、石头塘溪流自东往西通过。

2地质成矿背景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湘桂褶陷、郴怀复向斜,阳春盆地复式向斜之西南段向北西突出部,吴川—四会断裂带中部,属华南华夏构造体系的之南西段。

区域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八村群浅海相砂质、砂泥质碎屑岩变质岩类,泥盆系陆相、滨海相碎屑岩—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类。

区域构造发育,地层强烈变形成为一系列北东向紧密褶皱构成的复向斜(即阳春复式向斜)同时伴随较为强烈的断裂活动。

断裂主要有北东及东西走向的压扭性断裂及张扭性断裂。

并导致了岩浆的频繁入侵,形成了区域最为有利的内生成矿条件,侵入岩以酸性的花岗岩类岩石占绝对优势。

其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其次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少量花岗斑岩小岩体、岩屑晶屑流纹斑岩体,区域上已有矿种有钨锡、铅锌多金属、磁铁矿、黄铁矿点等。

粤北201矿床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粤北201矿床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饱 和指数 ( C A/ NK) 高 , 样 品 的 A/ NK 值 均 > C
2 岩 体 地 质 概况
2 1矿床 花 岗岩 体是 巨大 的诸 广 山花 岗岩基 的 0

部 分 ,位 于 澜 河 矿 区 的 中 部 , 出 露 面 积 约
5k 。岩 体 主 要 由粗 中 粒 斑 状 黑 云母 花 岗 岩 组 m。 成 ,成 岩 时代为 1 5 6 ,属燕 山早期 第一 阶 4 ~1 1Ma 段 ] 。岩石呈 灰 白色 ,粗 中粒 斑 状 结 构 ,块 状 构 造 。主要 矿 物 成 分 微 斜 长石 、条 纹 长 石 呈 浅 肉红 色 ,多半 自形 晶 ,含 量 3 % ~ 4 % ;斜 长 石 呈 白 5 5 色板 状 ,含 量 约 2 ;石 英 他 形 ,含 量 2 ~ 5 5 3 %。次要矿 物黑 云母及 白云母 含 量约 1 。 5 0 岩 石 内蚀 变 作 用较 强 ,普 遍 发育 有 水 云 母 化 、 绿泥石 化 、红化 、硅化 、碳 酸盐 化 、黄 铁 矿 化 等 。 蚀变水 平分带 现 象 明显 ,即 以硅 化 或 红化 为 中心 ,
1 概 述
21 0 矿床 花 岗岩体位 于诸 广 岩 体南 东 边缘 ,百 顺 断陷带 的北 东 端 。由 于 诸 广 岩 体 南 部 铀 矿 化 集
中 ,使得 该地 区的研 究 工作 开展 较 早 ( 王联 魁 等 , 1 7 ;李 田港 ,1 8 ;蒙 晓 莲 等 ,1 9 ) 95 99 90 [ 引,但
[] 李 田港 . 0 2 2 1和 3 1 床 的 地 质特 征 和 富 铀 矿 床 形成 条 件 的初 6 矿 步 分 析 [] .《 J 铀矿 地 质 》 9 9 ( ) 6 1 ,1 8 2 :6 ~7 . [] 王 健 芳 ,高德 统 .诸 广 岩 体 南 部 富 铀 矿成 矿 地 球 化 学 条 件 的 3 初 步 探 讨 [] .《 矿 地 质 》 9 ~ 2 2 J 铀 ,1 4 0 . [] 邓 访 陵 .诸 广 山花 岗 岩 复 式 岩 基 南 部 的 同 位 素 地 质 年 代 学 4 [ ]. 《 球 化 学 》 9 7 () 4 ~ 1 2 j 地 ,18 2 :1 1 5. E ] 陈小 明 ,王 汝 成 ,刘 昌实 等 .广 东 从 化 佛 冈 ( 体 ) 黑 云 母 s 主 花 岗岩 定 年 和 成 因 [] . 《 校 地 质 学 报 》 20 ( ) 9 J 高 , 0 2 3 :2 3

广东花岗岩类岩石风化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广东花岗岩类岩石风化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 22 卷 第 3 期 陈泳周等 : 广东花岗岩类岩石风化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265
化带多为由陡倾角断层破碎带或陡倾角裂隙密集 带风化而成 , 其宽度及规模受原构造带所控制. 这 3 个垂直带反映了风化土风化程度的差异 , 这种差异也从各带的矿物成分上的变化得到反映 , 表 2 为华南沿海第四纪地质调查研究报告中归纳 汕头 、惠采 、番禺 、新会等 5 个风化壳的花岗岩 风化土的化学成分 , Ⅲ带的化学成分介于 Ⅱ带与 岩石之间. 从表 2 可以看出 , 从原岩到 Ⅱ带 , 主 要矿物成分基本上没有变化 , 此阶段风化主要表 现为黑色矿物及普通角闪石水解变质 、岩石结构 破坏 , 以物理风化为主. 从 Ⅱ带到 Ⅰ带 , 主要矿 物成分有较大的变化 , 此阶段表现为风化加剧 , 矿物风化变质较完全 , 以化学风化为主. 在相同 的垂直分带上 , 不同地貌部位和取样深度 , 其风 化土的化学成分也有较大差异 , 表 3 为中山石歧 不同地貌单元花岗岩风化土 Ⅰ带的化学成分. 从表 2 , 3 可以看出 , 广东花岗岩类岩石经风 化后 , 部分氧化物因溶解淋漓而降低了含量 , 另 一些则相对地累积而增加 , 随风化作用的加剧 , 其含 量 变 化 越 大. 这 主 要 是 由 于 SiO2 , MgO ,
除上述个带外花岗岩类岩体中还有较多夹层风化土或槽状风化带夹层风化土多为缓倾角从而构成层状风化它多在离地表不深的强风化岩带中由卸荷裂隙或原生的缓倾角裂隙密集带风化而成厚度一般为化带多为由陡倾角断层破碎带或陡倾角裂隙密集带风化而成其宽度及规模受原构造带所控制个垂直带反映了风化土风化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从各带的矿物成分上的变化得到反映为华南沿海第四纪地质调查研究报告中归纳汕头惠采番禺新会等个风化壳的花岗岩风化土的化学成分要矿物成分基本上没有变化此阶段风化主要表现为黑色矿物及普通角闪石水解变质岩石结构破坏以物理风化为主带主要矿物成分有较大的变化此阶段表现为风化加剧矿物风化变质较完全以化学风化为主在相同的垂直分带上不同地貌部位和取样深度其风化土的化学成分也有较大差异表为中山石歧不同地貌单元花岗岩风化土可以看出广东花岗岩类岩石经风化后部分氧化物因溶解淋漓而降低了含量另一些则相对地累积而增加随风化作用的加剧其含量变化越大这主要是由于sio的大量淋失al水化的风化过程并使它由上而下成为富铝化阶段产物垂直分带在不同风化类区也有不同的表观一般在由于岩性的不同垂直分带也有差别花岗闪长岩类岩石带界线较不明显而且厚度很大花岗岩类岩石风化土因风化程度差异产生的垂直分带同样可以反映在它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上首先作为风化土分散度的颗粒组成有着明显的不同列出广东300余组花岗岩类岩石风化土的颗粒组成大部分为粗粒斑状花岗岩风花岗岩风化土各分带的化学成分table2chemicalelememtsofdifferentpartsofweatheringsoilofgraniterock分带siomgocaona未风化花岗岩562674787444044018013237613391408699269147027019028012019036009116341169198501237538529带的化学成分table3chemicalelementsofpartofweatheringsoilofgraniterockindifferentphysiognomyparts未风化花岗岩地貌单元40m高程侵蚀阶地60m高程侵蚀阶地丘陵401550583671573647645fefeo328244078123al261179415161254tio020014008005cao031039028073mgo016014018024mno00200200400

广东省典型花岗岩成土剖面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广东省典型花岗岩成土剖面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广东省典型花岗岩成土剖面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复杂。

该地区的花岗岩成土剖面是物理和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元素垂向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剖面的上层土层中富含有机质,颜色较深,而下层土层则含有较少有机质,颜色较浅。

这是因为上层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较多,下层土壤中透水性较好,难以保存有机物质。

其次,剖面中存在铝铁氧化物的富集层。

该层位于土壤的中下部分,是由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生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铝离子结合形成的。

铝铁氧化物对于磷和钾的吸附能力很强,土壤中的磷和钾很容易被固定在这一层中。

此外,剖面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是由花岗岩中的矿物质分解和土壤微生物代谢产生的。

其中,铜、锰、锌和钼等元素在铝铁氧化物层下富集,磷、钙和钾则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

这些微量元素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剖面中的pH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表层土壤的
pH值通常在5.5 ~ 6.5之间,而深层土壤的pH值可高达7.5 ~ 8.0。

这是由于表层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较多,而深层土壤中的铝铁氧化物则对酸性物质进行中和。

总的来说,广东省的典型花岗岩成土剖面元素垂向分布特征明
显,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结合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为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花岗岩地貌

花岗岩地貌

第三阶段
继续上升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并 接近剥蚀阶段
花岗岩地貌的旅游景观
在旅游地学上,对石灰岩岩溶地貌的 旅游景观作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和描述,而 对花岗岩地貌的旅游景观的分类描述则很 不够,现将花岗岩地貌旅游景观作如下分 类。
石蛋及其垒砌造型
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石蛋,虽近于球状,但 形态各异,分布于山巅溪涧,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 间,成了旅游区的重要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源泉。 如黄山顶部的猴子观海、华山西峰顶的劈山救母石、 福建平潭岛南寨石景区的骆驼石、神龟石、鸳鸯石、 厦门的日光岩和海南岛的鹿回头等。 石蛋垒砌造型,也是花岗岩 地貌旅游景区的重要景观,例如 鸡公山顶的雄鸡、碴岈山的八戒 醉酒和双猴望月、平潭岛上的海 潭天神等
绝壁、陡崖
花岗岩体中或边缘发育有断裂构造时, 由于断裂带岩石破碎, 抗风化能力变弱, 或由于断裂的抬升,在花岗岩体的周边 或内部产生悬崖绝壁。另外,流水沿直 立节理冲刷,也会产生高差较小的陡崖。 绝壁和陡崖为花岗岩地貌增添了险俊的 美感。这一点在华山体现最为明显。华 山之险,名冠群山,是因为华山四周均 是绝壁,从东峰沿长峰至石楼峰更是构 成了一个巨大的崖壁,被称之为“华山仙 掌”。
花岗岩地貌的发育深受岩性影响,一 方面因块状结构,坚硬致密,抗蚀力强, 常形成陡峭高峻的山地;另一方面因风化 壳松散偏砂,其下原岩不透水,易产生地 表散流与暴流,水土流失严重;且因节理 丰富,产生球状风化;地表水与地下水沿 节理活动,逐步形成密集的沟谷与河谷; 在节理交错或出现断裂的地方,往往形成 若干小型盆地;节理的多少和形式决定山 坡的形态,节理密集区,重力崩塌显著, 出现垂直崖壁;层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 角保持不变,而球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 浑圆化。沿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深入 岩体内部,形成很厚的红色风化壳。此外, 岩体构造对花岗岩地貌也有影响。

地理花岗岩知识点总结

地理花岗岩知识点总结

地理花岗岩知识点总结一、花岗岩的形成花岗岩是一种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

岩浆由于岩石圈内部的熔融并上升到地壳表面时,由于受到巨大的压力,岩浆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

这一过程可能发生在地表或者地下深处,形成不同类型的花岗岩。

二、花岗岩的特点1. 结构致密花岗岩的结构非常致密,由于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晶体结构十分紧密,因此花岗岩具有高密度,强度大,抗压性和耐磨性好的特点。

2. 颗粒状花岗岩呈颗粒状结构,由于岩浆深部冷却凝固形成晶体,使得花岗岩具有多个颗粒状矿物组成,因此呈现出颗粒状结构。

3. 花岗岩种类花岗岩根据颗粒状矿物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斜长石花岗岩、闪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等不同种类。

4. 色彩多样花岗岩的颜色多样,有灰色、红色、粉红色、黄色、绿色等不同颜色。

这些颜色的差异主要由于不同的成分和矿物质造成的。

5. 耐久性强花岗岩由于结构致密,含有多种抗腐蚀的矿物质,因此具有很强的耐久性,不易受到风化和侵蚀。

三、花岗岩的分布花岗岩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各个大陆,尤其在地壳活跃的板块边界上,火山喷发或者地壳运动构造引起的山脉中,常可见到花岗岩的出现。

例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非洲的基隆贝、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等都是花岗岩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

四、花岗岩的应用花岗岩因其结构致密,耐久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路面、墓碑等领域。

许多古代和现代的建筑物、雕塑艺术品都采用花岗岩,如埃及金字塔、希腊巨石雕像等都是花岗岩制成的。

五、花岗岩的意义1. 地质科学研究花岗岩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花岗岩的化学成分、形成时期、构造特征等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地壳构造、地球演化、地球内部构造等重要信息,对于地球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建筑和雕塑花岗岩因其美观、坚硬、耐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雕塑领域。

许多古代和现代的建筑和雕塑作品都采用花岗岩,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和遗产。

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与成岩构造环境

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与成岩构造环境

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与成岩构造环境
庄文明;黄友义;陈绍前
【期刊名称】《广东地质》
【年(卷),期】2000(015)003
【摘要】粤中地区的印支期花岗岩类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等,各岩体沿近东西向区域性佛冈-丰良断裂带和高要-惠来断裂带分布,成岩年龄在(198~233)×106a之间,且总体上自南而北表现为成岩时代变新、岩石由偏酸性向中性变化的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应属Ⅰ型花岗岩.锶初始值为0.7111~0.7181,Nd、Sr同位素特征的一致性,说明其成岩物质来源相似.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形成于印支运动碰撞造山之后,成岩物质均源自具中等锶初始值和地壳成熟度较低的早元古代华夏古陆基底.【总页数】7页(P33-39)
【作者】庄文明;黄友义;陈绍前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佛山 528000;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佛山 528000;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佛山 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21
【相关文献】
1.中昆仑耸石山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岩作用与构造环境研究 [J], 柏道远;陈必河;孟德保;刘伟
2.白云嶂中生代晚期碱性火山岩的基本特征与成岩构造环境 [J], 张宗胜
3.粤中地区中生代火成岩构造组合特征及造山-深部过程 [J], 庄文明;陈绍前;许业熙;黄友义
4.中国东部花岗岩类的成岩和成矿及其与构造环境的关系 [J], 胡受奚;胡志宏;郭继春;季海章;卢冰;孙冶东
5.东昆仑中带印支期浅成-超浅成岩浆岩及其构造环境 [J], 钱壮志;胡正国;李厚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花岗岩的开采及石材工业的特点综述

广东花岗岩的开采及石材工业的特点综述

我国的石材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石材出口大国[1]。

尽管可供建筑装饰用的石材种类较多[1],但国际石材市场中最为常见的石材主要为花岗岩和大理岩并以花岗岩石材最早于20世纪中期左右就已经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开采销售[2]。

花岗岩石材在广东省境内大量发育[3]并包含有大量的优质花岗岩石材[4],并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5]。

基于花岗岩石材的重要价值,本文对广东省花岗岩石材的状况进行探讨旨在探究其重要发展途径及前景。

1 石材的特征及开发现状前人研究表明,广东的花岗岩石材主要有红色(玫瑰红或深红)、灰白色、黑色、绿色、紫色系列,主要发育于广东的揭阳、汕头、潮湿州、南雄、佛冈、廉江、信宜、阳江、封开、广宁等地,储量约为80亿立方米。

基于丰富的花岗岩资源,广东省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花岗岩石材产业体系[3,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省根据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资金优势及良好的发展环境等优势,逐渐建成并发展壮大了本省的石材工业。

就广东省而言,现今矿山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已进人了全国石材先进行列,迄今已经拥有了开采、加工和石材机械、工具、零配件、运输等完整的石材工业体系,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和合资等多种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5]。

尽管如此,广东省的花岗岩石材总体水平不高且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3]:一方面大石材矿山开采公司并不多且绝大部分以规模小、产量低的个体形式开采为特征,全省花岗岩年荒料产量约为200万m3;另一方面广东石材矿山开采方法总体较为落后,除少数采用了较先进的火焰切割机以及定向爆破、无声爆破剂、装卸机械外绝大部分矿山主要是原始的手工方法或半机械化。

2 石材的加工及废物利用石材加工方面,广东省已形成了云浮、茂名、深圳、东莞、广州、揭阳等地一批规模比较大的石材加工、商贸基地[3],现有的近4000家大小石材企业年产板材4000多万立方米、异型工艺品300多万套(件)以及大量的石碑、石刻、石雕等工艺制品。

南岭中段大东山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南岭中段大东山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张 敏 ·,陈培 荣 ,张文 兰 ,陈卫锋 ,李 惠 民 2,张孟群
(1.南 京 大 学 内 生 金 属 矿 床 成 矿 机 制 研 究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南 京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系 ,江 苏 南 京 210093;2.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天 津 地 质 矿 产 研 究 所 ,天 津 300170;3.南 京 大 学 现 代 分 析 测 试 中 心 ,江 苏 南 京 210093)
Rb、Sr和 Sm、Nd同 位 素 分 析 由 中 国 科学 院 地 质 地 球 物 理 研 究 所 同 位 素 地 质 实 验 室 完 成 ,详 细 分 析 流程 已有 文 献 叙述 1。质 谱 测 定 采 用 VG一354质 谱 计 ,sr同位 素 比值 测 定 采 用 。 Sr/。。Sr=0.1 19 4进 行 质 量 分 馏 校 正 ,对 Sr同位 素标 样 NBS 987测 定 的 结 果 为 。 Sr/ Sr=0.710 218±12(2o");Nd同 位 素 比值测定采用 Nd/…Nd=0.72 1 9进行标准化,对 BCR一1测 定 的 Nd/ Nd=0.512 603±1 1(2or),对 GBW04419测 定 的 Nd/…Nd=0.512 698±13(2盯)。 实 验 室全 流 程 本 底 :Rb、sr为 10 。~10 g,Sm、 Nd为 10 ~10 g。样 品 的初 始 Nd、Sr同位 素 组 成 分 别 以 wa(t)和 ,s 值 表 示 。
段 中带 ,是 南 岭 构 造 .岩 浆 作 用 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图 1)。
大 东 山 岩 体 由两 阶 段 侵 入 体 构 成 ,早 期 侵 入 体 占岩 体 总 出 露 面 积 的 85% 以 上 ,本 文 称 其 为 主体 , 相 应 地 把 晚 期 侵 入 体 称 为 补体 。 岩 体 与 古 生 代 地 层 呈 侵 入 接 触 ,被 侵 入 的 最 新 地 层 为 中三 叠 统 。与 岩 体 直 接 接 触 的地 层 多 为碳 酸 盐 类 岩 石 ,其 次 为砂 页 岩 。普 遍 发育 接 触 变 质 作 用 ,主要 为 夕 卡 岩 化 、大 理 岩化 和 角 岩 化 等 ,变 质 晕 一 般 为 200~500 m宽 ,最 宽可 达 1 500 m。岩体 中偶 见 暗 色包 体 。从 岩体 的 空 间 展 布 看 ,控 制 岩 体 侵 入 的构 造 因 素 主 要 是 纬 向构 造 ,局 部 受 到北 西 向构 造 的 影 响 ,因 而 使 岩 体 大 致 呈 北 西 西 向延 伸 ¨1。

汕头市礐石花岗岩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汕头市礐石花岗岩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汕头市礐石花岗岩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邱明昆;王为;温小浩;陈敏;王晨;冯静
【期刊名称】《热带地理》
【年(卷),期】2024(44)3
【摘要】以广东汕头礐石地区景区内各类花岗岩地貌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表调查和洞穴调查,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礐石地区花岗岩的地貌特征、成因及形成
年代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礐石山由燕山晚期花岗岩构成,于中更新世晚期之前就受
风化作用;礐石花岗岩石节理的性质和礐石地区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下产生的
风化作用,是形成礐石花岗岩地貌的基本因素;礐石地区花岗岩山体主要分为石蛋山、峰林山、馒头山3种类型;洞穴可划分石核洞,崩塌洞穴,裂隙洞和龛4类。

【总页数】12页(P403-414)
【作者】邱明昆;王为;温小浩;陈敏;王晨;冯静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
院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931
【相关文献】
1.江西灵山地质公园花岗岩地质特征与地貌成因分析
2.江西“灵山式”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及成因探讨
3.基于文旅融合的西洋近代建筑保护与活化研究——以广东
省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为例4.江西武功山花岗岩地貌特征与成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看看花岗岩地貌

走,看看花岗岩地貌

走,看看花岗岩地貌炎炎暑期已临近尾声,小伙伴们有没有出去游玩呢?当你选择逃离城市中心,领略大好山河的自然风光时,有没有偶遇本文的主角--花岗岩地貌?黄山花岗岩地貌华山花岗岩地貌花岗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最常见的火成岩,是大陆地壳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可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

广义的花岗岩类指的是花岗岩及与花岗岩密切伴生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组成,还有少量的暗色矿物如黑云母和角闪石。

花岗岩形成部位较深,有充分的冷凝结晶时间,它的矿物颗粒也长得较粗大,用肉眼即可识别,因此花岗岩是在野外较易识别的火成岩。

花岗岩地貌是在花岗岩体基础上,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其地貌景观以高耸、雄浑、雄峻、雄险为特征。

花岗岩在冷凝过程中因体积收缩,常常产生不同方向的裂隙,这种裂隙称为节理,常见的花岗岩节理有垂直节理、水平节理和斜节理。

以上的节理由于是和岩石形成时同时产生,又称原生节理。

在岩石形成后受外力的影响也会产生另一些方向各异的节理,称后生或次生节理。

花岗岩虽质地坚硬,但其节理发育,风化作用、重力崩塌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沿其节理进行,可形成花岗岩峰林、石柱等造型地貌;原生节理切割而成的立方形块体受风化磨蚀作用变成球状体,也称为球形风化,形成的花岗岩球状岩块常被称为石蛋。

花岗岩体节理示意图花岗岩棋盘状节理花岗岩球形风化中国是花岗岩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

花岗岩经构造抬升出露于地表接受风化剥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山峰、台地、石丘、石柱、石蛋等造型地貌景观。

不同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气候带、海拔高度、剥蚀深度、地质营力等形成了不同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以花岗岩地貌景观为主构成的国家级及世界级景区达40多处,再加上大大小小的省市级花岗岩地貌景区则数量更多。

说不定你已经见识了很多花岗岩地貌了,接下来就来盘点一下它们的各类造型吧!(分类参考中国地质科学院陈安泽研究员的划分标准)1(高山)尖峰花岗岩地貌(高山)尖峰花岗岩地貌。

广东省亚髻山地质遗迹特征及成因分析

广东省亚髻山地质遗迹特征及成因分析

广东省亚髻山地质遗迹特征及成因分析花崗岩在形成演变过程中,受内部构造应力和外部风化作用等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尤其是花岗岩接近地表或暴露时,岩石表面突出的棱角逐渐被磨平磨圆,形成了近似于球状的风化体,这种岩石地质演化可以称之为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这种球形风化体俗称花岗岩“孤石”,其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可以在地球表面裸露,也可以位于地表以下,有时由于受到地表搬运的影响而堆积起来成为孤石堆,还有些很小块度与其他类型花岗岩共生成为“石蛋群”[2-3]。

2010年,广东省亚髻山被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列为典型岩石类地质遗迹,该地质遗迹点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良口石岭村和佛冈县四九芒寨村一带,面积约7.45 km2。

该岩体面积小但成因特殊,是华南陆块腹地早白垩世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的碱性岩体,对于华南陆块乃至整个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其大地构造环境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4-5]。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亚髻山地质遗迹点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球状风化分布特征,分析风化“石蛋”成因与岩体形成构造环境,评价了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丰富了该地质遗迹点的内涵及地质意义。

前人的工作侧重于该区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分析,探讨岩体成因及成岩年龄,认为它可能来自地球深部上地幔,本次研究侧重于地貌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对亚髻山岩体周围区域分布的风化“石蛋”进行调查,分析后期地质构造抬升形成风化“石蛋”的成因机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亚髻山地质遗迹点的科学价值。

1 自然地理及交通广东省亚髻山地质遗迹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北东12°,距离附近的石岭村直线距离约18 km,行政属于从化区良口镇管辖,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8′30″,北纬23°42′30″。

研究区北部有S345省道通过,东部有大广高速(G45)过境,距良口镇约为8 km,沿G105国道即可直达广州市等地,西面与佛冈县接壤,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图1)。

研究区属丘陵—谷地地貌,北面为石岭山间谷地地貌类型,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地面标高62.00~100 m,相对高差约40 m。

广东连阳地区上二叠统九陂组岩石组合特征

广东连阳地区上二叠统九陂组岩石组合特征

广东连阳地区上二叠统九陂组岩石组合特征摘要:上二叠统九陂组是广东地区重要的含煤地层且含有大量动、植物化石,其地层特征和沉积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心的重要科学问题。

本文共实测阳山县小江镇凹头村剖面(PM202)和连州市九陂镇莲塘村剖面(PM206),进一步厘定了九陂组岩石地层特征,连阳地区九陂组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硅质泥岩、碳质泥岩等细粒碎屑岩,且含有少量灰岩透镜体或夹层,灰岩中并未发现䗴类或其它生物,沉积构造包括水平纹层、泥裂等,并包含多个自下至上粒度由粗变细的基本层序;本文发现九陂组与长兴组并非前人所提出的单一的整合接触关系,其顶部与长兴组实则为相变关系,九陂组在局部地区与三叠系四望嶂组直接接触,四望嶂组覆于九陂组、长兴组二者之上。

关键词:连阳地区;九陂组;岩石组合;地层接触关系0引言在连县、阳山(连阳)地区,南岭区测队称其为来坝口岩系,上世纪六十年代煤田普查勘探报告中称为龙潭组,广东区调队称其龙潭组上段。

徐光洪等称宜章组九陂段,而后林甲兴和冯少南重新厘定地层关系,九陂组被相对精确地限于区内梅田组之上、麻田组之下,主要岩性为泥、砂岩,且含大羽羊齿植物群,表现为一套沉积于海陆交互环境的含煤碎屑岩地层,定名九陂组,沿用至今[1]。

长兴期,连阳地区所在的华南板块均处在一次规模较大的海侵阶段,在此之前整体属于晚二叠世的广泛海退。

因此,研究区长兴阶地层碎屑岩的产生基本可判定为海侵晚期的结果[2]。

长兴期中,广东北部及东北部存在一次周期较短的海浸,使该区域内成为滨海潮坪环境,在此环境中存在大量䗴类、腕足类,以及头足类、珊瑚、瓣鳃类,并且生长有大量的植物,此时粤北、粤东北地区形成潮坪相硅泥质和钙质建造,且在连阳一带的滨岸沼泽环境中沉积形成含煤碎屑岩建造[3]。

1实测剖面概述研究区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连阳地区,亦称“三连一阳”(连州、连山、连南、阳山)地区,本文主要以研究区内的阳山县小江镇凹头村剖面(PM202)和连州市九陂镇莲塘村剖面(PM206)两条剖面为研究对象,剖面位置如图1所示,基本位于连州市区和阳山县城连线地带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上磜复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马浩明,陈国能,彭卓伦,邵荣松,庄文明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510275)email: ee28@摘 要:长达数千m的地质探洞揭示广东上磜岩体是由两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

通过地表调查和岩体内部结构的详细研究,本文建立了复式岩体的成因模型。

与岩体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包括边缘混合岩、伟晶岩、石英萤石脉以及花岗岩中的各类中基性岩脉等,在模型中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证实本区地壳在中生代至少经历了两次原地熔融或重熔事件。

关键词:花岗岩 复式岩体 中基性岩脉 壳内熔融 重熔界面复式岩体是花岗岩产出的一种普遍形式[1-5]。

大的复式岩体面积可达成上千甚至数千km2,如南美的海岸岩基[6]、我国西藏的冈底斯岩基[7,8]及华南的诸广山-万洋山岩基[9,10]、佛岗岩基[11]等;小者仅几~十几km2,例如西华山[12]、邓阜仙[13]等岩体。

本文讨论的广东博罗上磜复式岩体,出露面积仅1.38 km2。

复式岩体的形成反映了岩浆活动的多期或多阶段性[9,14-16]。

研究复式岩体的内部结构,对于了解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特征、查清复式岩体的形成过程,无疑有重要意义。

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对上磜岩体进行了众多的钻探,并在岩体内部开掘了长达数公里纵横交错的地下探洞,为复式岩体内部结构的观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 上磜复式花岗岩体的基本地质特征1.1围岩特征上磜复式花岗岩体位于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北约15公里。

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为由晚元古代-晚古生界地层变质而成变质砂岩、片岩及混合岩。

多个燕山期的小岩体产于其内,上磜岩体为其中之一(图1)。

∗本课题得到高等院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30558005)资助- 1 -- 2 -图1 研究区区域地质简图Fig.1 Schematic geological map of study district1 第四系 2侏罗系 3寒武系 4古生界(未分) 5燕山三期花岗岩 6燕山二期花岗岩 7混合岩 8 断裂 9实测/推测地质界线 10钻孔 11探洞 12剖面线如图1所示,上磜岩体的平面形态近似圆形,周边围岩为混合岩,岩体顶部也残留混合岩顶盖(图1)。

从区域资料看,混合岩多分布于花岗岩体周围①*。

根据对上磜岩体周边围岩和残留顶盖中的钻孔岩心观察,混合岩的构造大体有条纹状、条带状、眼球状和残影状四种不同类型(图2)。

四者常相互交积,之间没有明显界线,但总体而言,残影状和眼球状混合岩多分布于接触带附近,接触带向外、向上渐变为条带状或条纹状混合岩②。

a 条纹状;b 条带状;c 眼球状构造;d 残影状图2 ZK2057孔岩心自上而下四种不同类型的混合岩(岩芯纵切面扫描)Fig.2 Four types of migmatite from the drill hole ZK2057① 广东省地质局,1/20万地质图说明书(惠州幅),1964② 陈国能等,广东惠州抽水寻能电站f304断裂及相关地质体研究报告,20041.2复式岩体内部特征上磜岩体过去被认为是单一岩浆期形成的岩体。

由于工程建设需要,长达3km的地质探洞深入到岩体内部,发现该岩体实质是由两个形成于中生代不同时期小岩株复合而成。

本次研究获得两期岩体的全岩钾氩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56Ma和85.5Ma。

两期岩体岩性差别不大,主体岩性均为灰白-肉红色中粒或中细粒花岗岩,其中钾长石含量约为30-50%, 为他形或半自形板状体产出,一般具格子双晶和卡氏双晶,其内常见黑云母、斜长石等包裹体;斜长石多为柱状自形体,常具环带状构造;石英为他形粒状。

两期岩体接触界面清晰。

地质探洞中的不少地段,均可见到两者的接触面。

界面上常发育厚数cm至30cm不等的伟晶岩壳(照片1)。

伟晶岩主要由肉红色的钾长石和半透明的石英团块或晶体组成,局部见有电气石和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富集;长石和石英团块的块径多在3-5cm间, 最大可超过10cm。

照片1 探洞PD01-3中两期岩体的接触界面及其上的伟晶岩壳地质探洞是在246m标高开掘的平洞。

伟晶岩壳在洞中的出露时隐时现,显示接触界面起伏不定。

地表局部地段也可见到伟晶岩壳的出露,表明晚期岩体的某些部位已经被剥露。

除伟晶岩壳外,晚期岩浆活动另一标志是接触带附近早期岩体的裂隙中,充填有不少石英硫化物和石英萤石脉(照片2),后者脉幅最大可达2-3m,矿物组成自脉壁向中心呈规律性变化:最外层为石英,向内为萤石,最后是方解石(照片3)。

这一现象除了证实伟晶岩壳之下确实为晚期岩体外,同时证实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气相物质成分,随系统温度下降而不断变化。

后者与不少专家学者对华南众多热液矿床成矿阶段的研究结果一致[17,18]。

- 3 -- 4 -照片2 照片3照片2 沿f304分枝断裂充填的石英-萤石-方解石脉(探洞PD01-4)照片3 脉体矿物组成自外向里依次为石英、萤石、方解石图3是根据地表及探洞资料编制的复式岩体示意剖面,显示了由伟晶岩壳标志的两期岩体的接触界面(图3)。

早期岩体中的石英、萤石脉,应是晚期岩浆分异的结果。

图3 复式岩体示意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B)Fig.3 Schematic section of the composite granite body1燕山二期花岗岩 2燕山三期花岗岩 3混合岩4石英-萤石-方解石脉5 断裂 6重熔界面 7钻孔及编号1.3 岩体内部的中基性岩脉复式岩体内部发育有众多中性或中基性岩脉,岩性主要为闪长岩或闪长玢岩,少量为煌斑岩。

脉体多为北西走向,与围岩(花岗岩)的接触界面呈锯齿状(照片5),表明来自深部的中性或中基性岩浆是沿着花岗岩体中的张裂带贯入。

据野外实地观察,岩脉至少有两期。

早期岩脉多呈单脉产出,后期破碎显著,破裂面常有石英或方解石细脉充填(照片4),岩石整体风化较深,分布局限于复式岩体中的早期岩体内。

晚期岩脉完整性好,往往成群产出,岩石坚硬、新鲜。

脉体同时穿过复式岩体中早、晚两期花岗岩,探洞中可清楚观察到岩脉切割伟晶岩壳(照片6)和萤石脉(照片7),被岩脉穿切割的伟晶岩壳没有明显错位(照片6)。

- 5 -照片4 照片5照片6 照片7照片4早期煌斑岩脉的后期碎裂现象,沿裂隙有石英、方解石细脉充填,岩石风化较深。

照片5晚期闪长玢岩脉,脉壁呈锯齿状;照片6闪长玢岩脉切割伟晶岩壳,后者未发生显著位移;照片7闪长玢岩脉切割紫色萤石脉从照片5-7中尚可见到,与岩脉接触界面的花岗岩、以及被包裹在岩脉中的花岗岩片,均没有明显的熔融或蚀变现象,说明晚期入侵的中性或中基性岩浆的热力,不足于造成花岗岩的熔融。

2上磜复式岩体成因讨论对复式岩体的成因,过去一般认为是源于深部的岩浆沿断裂反复入侵的结果[19-21]。

问题是,即使早期地壳存在众多裂口,早期岩浆沿裂口入侵固结后,裂口就应被熔合或充填堵塞[22],不可能再为晚期深部岩浆的入侵提供通道和定位空间-除非在已经固结的早期岩体中开启有新的裂口,就如照片4-6所示的那样。

上磜复式岩体中的早期岩体,确实发育有不少断裂,但这些断裂的破碎带一般几cm至几十cm宽,规模最大的是F304断裂②, 其破碎带宽达30m, 切割了早期岩体并被晚期的石英-萤石脉充填,说明断裂形成于早期岩体固结之后、晚期岩体形成之前。

从图1可见,这样规模的一条断裂,也不可能为体积巨大的晚期岩体提供定位空间。

事实上,野外只观察到断裂破碎带中充填有晚期岩浆分异产生的石英-萤石脉(照片2),没有观察到花岗岩沿断裂充填。

陈国能等(1996,2003)对花岗岩的成因及复式岩体的形成机制提出了新的解释[22-24],认为花岗岩是起因于上陆壳的岩石原地熔融或重熔,复式岩体是多次重熔的结果,反映了不同期次的重熔界面(壳内重熔层的上界面)在某一区间与现代剥蚀面的几何关系[22]。

作者认为,这一假说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本区所观察到的上述各种地质现象(图4)。

图4 研究区内各类岩石的关系及成因模型(据Chen et al.,2003改编)Fig.4 Model for formation of the various rocks in study area1.未熔融的岩石地层;2. 燕山中期重熔层上方的部分熔融带,固结后成为混合岩;3.重熔岩浆,颜色向下变深表示基性度向下增加;4燕山中期重熔层上方固结形成的早期花岗岩(γ52); 5.燕山晚期重熔层上方固结形成的晚期花岗岩(γ53);6燕山中期的中基性岩脉;7燕山晚期的中基性岩脉;8.早期/晚期重熔界面(重熔层上界面); 9. 中生代熔融系统的能量输入(下方)和输出(上方)方向如图4所示,本区地壳在中生代至少经历了两次重熔事件。

早期的重熔形成了包括上磜早期岩体在内的众多燕山中期花岗岩②。

岩体边缘的混合岩化现象,可被解释为重熔层上方的部分熔融带[22-26]。

地壳温度下降导致早期重熔层发生自上而下的固结。

当重熔界面下降到一定深度时,上方已固结部分因冷却收缩或其他原因而产生裂口,从而使得重熔层深部未固结的偏基性岩浆(有关壳内重熔层垂深方向的成分分带,请参见文献[22])可以沿裂口贯入,形成早期的中基性岩脉(图4B)。

燕山晚期的重熔事件使早期形成的花岗岩层再度熔融(图4C),而晚期重熔层的固结又一次重复了上述过程,从而形成了复式岩体中的晚期岩体,以及切割晚期岩体的中基性岩群(图4D)。

- 6 -3 两点认识(1)上磜岩体地表出露的均为燕山中期花岗岩,洞探工程却揭露出深部隐伏的燕山晚期岩体。

由此可使我们对“复式岩体”现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重熔界面”的概念。

(2)同一过程形成的各种现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

本文在原地重熔模型基础上构建的时空框架,比较好地容纳了本区观察到的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包括岩体边缘混合岩化、复式岩体的内部结构、伟晶岩壳、石英-萤石脉、不同期次的中基性岩脉等,但未涉及到各类岩石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后者目前正在测试中。

本项研究的野外工作得到了广东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及属下地质队陈云翔、魏炳荣、王汇明、吴国荣、范陈新、陈仁杰等高级工程师的鼎力支持与帮助,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1]刘家远.复式岩体和杂岩体-花岗岩类岩体组合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003,18(3):143-148.[2]汪传胜,汪湘,姚晓娟.南岭中西段若干复式岩花岗岩体的成因模式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4,23(3):203-213.[3] HEALY B, COLLINS W J, RICHARDS S W. A hybrid origin for Lachlan S-type granites: the MurrumbidgeeBatholith[J]. Lithos, 2004, 78(1-2):197-216.[4] LACKEY J S, VALLEY J W, SALEEBY J B. Supracrustal input to magmas in the deep crust of Sierra Nevadabatholith: Evidence from high-δ18O zircon [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5,235(1-2): 315-330. [5] LINDH A. Origin of chemically distinct granites in a composite intrusion in east-central Sweden: geochemicaland geothermal constraints [J]. Lithos, 2005, 80(1-4):249-266.[6] PARADA M A, NYSTRÖM J O, LEVI B. Multiple sources for the Coastal Batholith of central Chile(31–34°S): geochemical and Sr–Nd isotopic evidence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J]. Lithos, 1999, 46(3):505-521.[7] 卢书炜,张良,任建德,等.青藏高原冈底斯岩浆弧的分带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04,23(9-10):1023-1032.[8] 李汉光,葛良胜,邹依林,等. 西藏冈底斯地块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与构造环境[J].矿产与地质,2005,19(2):107-116.[9] 莫柱孙,叶伯丹,潘维组,等.南岭花岗岩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10] 李献华.万洋山-诸广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据[J].地球化学,1993,1:35-44.[11] 庄文明,陈绍前,黄友义.佛冈复式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源岩[J].广东地质,2000,15(3):1-12.[12] 刘家远.西华山钨矿的花岗岩组成及与成矿的关系[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2,(3):97-101.[13] 宋新华,周珣若. 邓阜仙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岩浆起源与演化[J].现代地质,1992,6(4):458-469.[14]HECHT L, VIGNERESSE J L, MORTEANI G.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zonation of the granitecomplexes in the Fichtelgebirge (Germany and Czech Republic): evidence from a gravity and geochemical study [J]. Geologische Rundschau ,1997, 86(1): S93 - S109.[15] 付建明,马昌前,谢才富,等.湖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体SHRIMP锆石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4):370-378.[16] 章平,田邦生.赣东北灵山复式岩体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初探[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5,22(1) :31-38.- 7 -[17] 朱焱龄,李崇佑,林运淮.赣南钨矿地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18] 王昌烈,罗仕徽,胥友志,等.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19] PATERSON S R, TOBISCH O T, MORAND V J. The influence of large ductile shear zones on theemplac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Wyangala Batholith, SE Australia[J].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1990, 12(5-6): 639-650.[20] 张志强.衡山复式花岗岩体西缘韧性剪切带的特征、成因及岩体定位机制[J].湖南地质,1992,11(3):198-202.[21] HUTTON D H W, ALSOP G I. Extensional geometries as a result of regional scale thrusting: tectonic slidesof the Dunlewy-NW Donegal area, Ireland[J].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1995,17(9): 1279-1292.[22] 陈国能,曹建劲,张珂.原地重熔与元素地球化学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23] CHEN G N,GRAPES R. In-situ melting model of granite formation: evidence from SE China [J].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03,45: 611-622.[24] CHEN G N,GRAPES R,ZHANG K. A model for Mesozoic crustal melting and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SEChina [J].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03,45: 948-957.[25] JOHANNES W. On the origin of layered migmatites: In: Migmatites, melting and metamorphism, AthertonM P, Gribble, C D (eds.), Shiva Publishing Ltd., 1985: 234-248.[26] TAGIRI M, SHIBA M, ONUKI H. Anatexis and chemical evolution of pelitic rocks during metamorphismand migmatization in the Hidaka metamorphic belt, Hokkaido[J]. Geochemical Journal,1989,23:321-337.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hangqi composite granite body, GuangdongHaoMing MA GuoNeng CHEN ZhuoLun PENG RongSong SHAO WenMing ZHUANG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PRC, 510275AbstractA tunnel of more than 3000m long reveals that the Shangqi granite in Guangdong is composed by two granite bodies formed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Mesozoic. The various geological phenomena related to formation of the composite body, including marginal migmatite, pegmatite in the contact between two granite bodies, quartz-fluorite-calcite veins over pegmatite, intermediate - basic dikes,etc., can be observed clearly in the tunnel.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a model concern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granite body is advanced, in which the various geological phenomena consist a logical system, demonstrating two crustal melting events happening in the Mesozoic in this area.Keywords: granite, composite body, intermediate-basic dike,crustal melting,melting interface马浩明: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