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质类型及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小麦水分含量对容重及硬度的影响

立了以 “抗粉碎硬度指数” 来表示小麦硬度。根据 现行 《小麦》 国标规定,硬度指数成为判断白麦和 混合麦的关键指标,而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白小 麦 、 红 小 麦 及 混 合 麦 每 千 克 的 价 差 达 到 0.08 元 。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麦水分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 小麦容重及硬度指数的影响程度,对入库质量控制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5 水分在12%~14% 变 化 时 样 品 容 重 及 硬 度 指 数 变化
样品号 3号
水分 (%) 12.4 13.5
容重 (g/L) 825 810
硬度指数 HI 56 57
4号
12.4
787
59
13.9
765
60
12.2
808
66
5号
13.5
787
66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水分的增加,容重均降 低 。 样 品 3 号 中 , 水 分 从 12.4% 上 升 为 13.5% 时 , 降 低 15g/L, 硬 度 指 数 升 高 1; 样 品 4 号 中 , 水 分 从12.4%上升为 13.9% 时, 降低 22g/L, 硬度 指 数 升 高 1; 样 品 5 号 中, 水 分 从 12.2% 上 升 为 13.5%时,降 低 21g/L, 硬 度 指 数 保 持 不 变。 为 详细了解升高1%水分容重降 低 情 况, 笔 者 又 进 行 了 分 析 , 见 表 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许 昌 、 南 阳 2010 年 最 低 收 购 价 小 麦 各 2kg。
1.2 仪 器 设 备 HGT1000A 型容重器 (上 海 生 产)、LSC-80
型粮食测水粉 碎 机 (郑 州 生 产 )、101-1-S 型 电 热恒温 鼓 风 干 燥 箱 (上 海 生 产 )、JYDB 100×40 硬度 指 数 测 定 仪 (无 锡 生 产 )、 分 样 器 (上 海 生 产)、谷物选筛 (孔 径 分 别 为 4.5 mm、1.5 mm)、 谷物筛选器 (上 海 生 产 )、JC203 电 子 天 平 (d=1 mg,上海生产),JC1200电子天平 (d=10 mg,上 海生产)等。
粮油检验项目知识全套

粮油检验项目知识1、杂质的概念和分类:杂质是指夹杂在粮食、油料中没有食用价值的物质和影响粮食、油料质量的异种粮粒。
杂质按其性质可以分为:(1)筛下物:通常指通过规定筛层的物质。
如:小麦通过L5mm,稻谷通过2.0mm圆孔筛的物质.(2)无机杂质:一般指夹杂在粮食、油料中的泥土、砖瓦块及其它无机杂质。
(3 )有机杂质:一般指夹杂在粮食、油料中的无食用价值的粮油籽粒或异种粮粒、杂草种子,自然脱落的稻壳、植物体及其它有机杂质。
2、不完善粒的概念:有虫蚀、病斑、生芽、热损伤或未熟等缺陷但仍有食用价值的粮食、油料颗粒的统称。
小麦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霉变粒、病斑粒、生芽粒、破碎粒;稻谷不完善粒包括:未熟粒、虫蚀粒、霉变粒、病斑粒、生芽粒。
(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的囊壳。
黑胚粒: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的颗粒。
)3、粮油水分的定义及测定方法:粮油水分是指粮食和油料中所含水分的量。
一般用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粮食油料总重量的百分率来表示。
按水分在籽粒中的分布状态,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测定方法:105度恒重法(仲裁方法);定时定温烘干法;隧道式烘箱法;两次烘干法,・电子仪器快速测定法。
4、标准水分、安全水分的定义:标准水分是指粮油标准中规定的水分标准,它是计价的重要依据。
安全水分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粮食安全储藏的水分,一般认为粮食中的水分,几乎都是结合水时,才能保证储粮的安全。
安全水分与温度有关,各地温度不同,安全水分指标也不同, 所以又称相对安全水分。
安徽省小麦、稻谷安全水分分别为:13.0% , 14.5%β5、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高水分的定义:只能保证粮食在气温较低季节短期储存,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水分,称为粮食的半安全水分。
易造成粮食发热霉变的水分, 称为粮食的危险水分。
粮食水分超过安全水分标准,称为高水分,半安全水分和危险水分均属于高水分。
高水分粮食不利于安全储藏。
影响粮食容重测定因素

影响粮食容重测定因素影响容重测定因素1、容重的概念容重就是粮食油料籽粒在一定容积内的重量,以“g/L”表示。
1)容重是衡量粮食质量好次的重要指标。
在同类粮食中,只有粮食籽粒成熟度越好(结构紧密、充实、饱满),容重越高;反之,成熟度越差(结构疏松)容重越低;2)容重可以作为加工出品率的依据。
容重高的粮食、加工时出品率也高;3)通过容重可以计算粮食仓容和粮堆体积,估算出粮食的重量。
2、影响容重的因素容重的高低与粮食籽粒在规定容积内的密度有关。
因此,所有能增加或减少粮食堆积密度的因素,都影响容重的大小。
2.1水分对容重的影响粮食的水分大小会引起粮食形状的改变,从而影响容重。
一般规律是水分增加容重减少,水分减少容重增加。
主要原因是:水分增加,粮食籽粒膨胀,体积增大。
因此,装入量筒内的粮食减少,加之水的比重(4℃比重等于1g/cm3),小于粮食干物质的比重(干淀粉比重等于1.65g/cm3),容重因而减少。
另一方面,粮食水分增加,致使籽粒表面摩擦系数增大,散落性降低,当粮食漏入容量筒时孔隙度增大,密度减少,容重降低。
但是,含壳油料如大麻子、苏子、芝麻等水分增加,容重也增加。
这是因为带壳油料的皮壳比较坚硬,吸水少,不易变形。
水分的大小对皮壳的物理性质影响不大,由于壳与子仁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水分增加就填充了壳内的空间,随着含水量增大,子仁体积也随之膨胀,减少了子仁与皮壳的间隙,但含壳油料颗粒整个体积基本不变。
因此,含壳油料水分增加,容重也增加,水分减少其容重也减少,一般差2g/L~5g/L。
2.2温度对容重的影响温度的高低变化也会引起粮食物理性状的改变,对容重的影响,一般规律是粮食温度增高容重减少,温度降低容重增加。
在水分较大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其主要原因是:粮食和水分的体积变化受温度的影响。
温度越高物体膨胀系数越大。
同时温度升高时籽粒硬度降低,摩擦系数也增大,因此粮食温度升高容重降低。
2.3空气湿度对容重的影响空气湿度大容重降低,湿度小容重增加。
粮食类容重标准

粮食类容重标准因种类和等级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小麦为例,一等小麦的容重标准为≥710g/L,二等为≥690g/L,三等为≥670g/L,四等为≥650g/L,五等为≥630g/L。
此外,对于玉米,一等玉米的容重标准为≥720g/L,不完善粒含量≤40%,霉变粒含量≤20%,杂质含量≤10%,水分含量≤14%;二等玉米的容重标准为>720g/L或≥690g/L,不完善粒含量≤60%,霉变粒含量≤20%,杂质含量≤10%,水分含量≤14%;三等玉米的容重标准为>690g/L或≥660g/L,不完善粒含量≤80%,霉变粒含量≤20%,杂质含量≤10%,水分含量≤14%。
其他粮食的容重标准因种类和等级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粮食的容重标准:
粳稻:750-800g/L。
籼稻:540-780g/L。
小麦:750-800g/L。
大麦:610-650g/L。
燕麦:500-550g/L。
荞麦:550-600g/L。
黑麦:650-810g/L。
玉米:750-800g/L。
高粱:650-770g/L。
栗:600-650g/L。
大豆:720-760g/L。
蚕豆:660-780g/L。
请注意,这些标准仅供参考,实际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杂质类型及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注: * * 表示 P< 0. 01的显著水平. * 表示 P< 0. 05 的显著水平.
9
总杂 \ - 0. 690* *
0. 449* * 0. 310* * 0. 268* 0. 234* 0. 790* * 0. 464* * 1. 000
系统在进行逐步回归过程中产生了四个回归
模型, 模型 1是按照 Option对话框确定的标准概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本研究所用的 65份小麦样品分别取自山东
省德州、聊城直属库及两地 区种植农户 ( 直属库 样品 50 份, 种植农户样品 15份 ); 砂石 ( 通过孔 径为 1. 5 mm 谷物选筛的物质 )、麦皮和麦秸 ( 长 度大约 2. 0 cm 左右 ) 分别取自山东省聊城直属 库, 并在 4 e 冷藏状态下存放. 1. 2 主要仪器与设备
杂质类型及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张玉荣1, 王君利 1, 周显青 1, 于林平 2, 刘学军 3
( 1. 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2. 中央储备粮德州直属库, 山东 德州 253011; 3. 中央储备粮聊城直属库,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 对取自 直属 库及种 植农 户的 65 份样 品的 杂质 类 型、含量 及容 重进 行了 测定. 采 用
皮、麦秸含量的增加, 容重逐渐减小; 随着砂石的增加, 容重逐渐增大.
关键词: 小麦; 杂质; 类型; 含量; 容重
中图分类号: T S210
文献标识码: B
0 前言
粮食容重是指 粮食籽粒在一 定容器内 的质 量, 它是与孔隙度密切相关的物理量, 容重与孔隙 度成反比 [ 1] . 在 粮食流通过程 中, 它是检 验小麦 质量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我国, 许多粮食, 如 小麦、玉米等现行质量标准中都以容重作为定等 基础指标. 世界各小麦主产国如美国、加拿大、澳 大利亚等国小麦质量标准中, 容重也被列为质量 标准的首位. 容重的大小是籽粒大小、质量、形状、 整齐度、腹沟深浅、胚乳质地、出粉率等性状和特 征的综合反映 [ 2 ] . 一般说来, 同一品种的 粮食容 重与粮食籽粒的成熟度、饱满度、大小整齐度、表 面光洁度及硬质率的高低有关, 粮食籽粒成熟好、 饱满、大小整齐、硬质率高、表 面光洁的, 容重较 高; 反之, 容重较低.
浅谈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若干指标

2021年第2期现代面粉工业Modern Flour Milling Industry制粉技术浅谈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若干指标梅清刘杨丁培广姚华刘志国(中央储备粮宿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安徽宿州234000)摘要:小麦加工品质包括磨粉特性、出粉率、色泽、再制品工艺特性等,影响小麦加工品质主要有容重、千粒重、硬度、色泽、水分、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出粉率等指标。
同品种小麦,容重高,千粒重也高的小麦,出粉率更高;保持适宜的水分,有利于生产高精度小麦粉。
关键词:容重;硬度;色泽;蛋白质;出粉率中图分类号:TS2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280(2021)02-0007-04小麦品质可以分为加工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以及卫生品质。
小麦加工品质包括磨粉特性、岀粉率、色泽、再制品工艺特性等;食用品质包括面制品如面包、面条、饼干、糕点的口感、烘焙特性、蒸炸特性等;营养品质主要指含有的营养物质品种与数量,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必需氨基酸、消化吸收率、蛋白质效价;卫生品质则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的类型和数量。
小麦品质常用指价,如用重、重、、色泽、水、蛋白质含量、数、岀粉率、粉色、等指反映加工品质;用湿面筋的数量和质量、蛋白质含量、烘焙等指反映食用品质。
同等指因面制品种类的同价结。
某指可以反映小麦一种品质,还可以反映种品质,如小麦蛋白质含量反映营养品质,反映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
1容重1.1容重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在GB1351—2008《小麦》质量要求中,容重是小麦质量等的指,指小麦的质量,以/g/L。
小麦重为680~820g/L,相同条件下,容重大,出粉率高,某品种小麦重与出粉率1。
1可以出,重则小麦出粉率高,等内小麦容重每增加20g/L,出粉率相应增加2%左右,等外小麦容重每减少20g/L,出粉率减少幅度在5%以上。
小麦重的主要因素有小麦品种、粒密度大小,水、、质种类及含量。
小麦质量标准(全面完整版)

小麦质量标准(全面完整版)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补充资料:小麦的等级及质量标准我国小麦国家标准( 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分为5个等级:小麦质量指标一、容重test weight: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二、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生霉粒。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其中:3.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4.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
5.破损粒:压扁、破碎,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6.生芽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7.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三、杂质foreign material:除小麦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1.5mm圆孔筛的物质。
2.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
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小麦,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说明:1.本表是指原粮与油料。
成品粮不许有虫,粉类成品粮含螨类不得超过30头/kg,若超过此标准,即为严重虫粮;带有对外检疫对象害虫的作为危险虫粮。
2.主要害虫系指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娥和印度谷蛾。
(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象、麦娥、印度谷蛾等)3.表中害虫头数系指活虫。
4.表中两项指标中有一项突破的即算作更严重一级的虫粮。
小麦代购、代储合同委托方(甲方):受托方(乙方):签订地点: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一致,就甲方委托乙方收购小麦,以及收购之后委托乙方储存小麦达成如下协议,并签订合同:一、质量标准、收购数量、收购价格、储存地点、收购存储期限、交货方式及地点:1、质量标准:容重≥克/升以上,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适合小麦加工面粉使用。
不完善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不完善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引言: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小麦容重作为衡量小麦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小麦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而小麦的粒类型又是决定小麦容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小麦容重与粒类型之间的关系对于改善小麦品质和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麦容重的定义、粒类型的分类、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机制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小麦容重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小麦容重即单位体积内所含小麦颗粒的质量,通常以千粒重来表示。
它是衡量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之一小麦容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种、栽培环境和管理措施等。
其中,小麦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尤为重要。
二、小麦粒类型的分类小麦粒类型是指小麦颗粒的形态特征。
根据颗粒的形状和色泽,可以将小麦粒类型分为正常粒、异形粒和畸形粒三类。
1.正常粒正常粒是指形状完整、质地均匀、颗粒一致的小麦粒。
正常粒形状规则,基本呈圆柱形,颗粒表面光滑,容重较高。
正常粒的小麦容重通常在45克以上,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商业价值。
2.异形粒异形粒是指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的小麦粒。
异形粒形状呈不规则形状,例如扁长形、球形、三角形等。
异形粒的小麦容重通常较低,容易导致小麦加工时的破碎率上升,降低小麦的商品价值。
3.畸形粒畸形粒是指形状极不规则、质地不均匀的小麦粒。
畸形粒形状呈多样化,例如扁平、破碎、缺角等。
畸形粒的小麦容重通常较低,容易导致小麦加工时的破碎率上升,减少小麦的利用价值。
三、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机制小麦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特征:不同粒类型的小麦颗粒形态特征不同,导致其容重存在差异。
正常粒形状规则、质地均匀,容重较高;而异形粒和畸形粒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容重较低。
2.质量分布:不同粒类型的小麦颗粒质量分布存在差异。
正常粒的质量分布相对均匀,容重较高;而异形粒和畸形粒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容重较低。
3.生理特性:不同粒类型的小麦颗粒在生理上存在差异。
容重测定仪分析小麦容重与不完善颗粒的关系

容重测定仪分析小麦容重与不完善颗粒的关系
小麦的品质标准有很多,其中容重值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小麦容重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就是指其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
小麦的容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小麦的品质,小麦容重以克每升(g/L)表示,其大小是由包括籽粒本身结构、水分、杂质和不完善粒含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一般来说,籽粒成熟饱满、结构紧密、颗粒小、含水量低的样品,容重较大;反之,容重较小.小麦容重测定的仪器主要有容重测定仪。
容重的测定需要从平均样品中分取试样约1000g,需要制备的不完善粒质量太大,因此本试验中容重的测定主要使用谷物水分测定仪.使用托普云农容重测定仪对除去杂质和不完善粒的小麦样品进行容重测定,对相同的样品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进行容重测定,对两种方法测出的容重值进行分析,得出容重测定数据的矫正值.其中,使用国标法对每份样品测定3次后取均值,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5次后取均值。
通过托普云农容重测定仪的严谨分析测定,无论是将样品作为整体来分析,还是将样品分等级后分别进行分析,都具有以下相同的规律:随各类型不完善粒含量的增加,3个等级的小麦容重均呈降低趋势;不完善粒含量相同时,各类型不完善粒对小麦容重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此外,对于不同小麦样品,随不完善粒含量的增加,小麦容重下降程度各不相同:以破损粒为例,在20份样品中,当破损粒含量达到20%时,容重减小的最大值为43g/L,最小值为14g/L;对于同一小麦样品,各不完善粒类型对容重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当各类型不完善粒含量均为20%时,赤霉病粒最多可使容重降低77g/L,但同样含量的黑胚粒对容
重几乎没有影响。
小麦水分含量对容重影响的研究

小麦容重器 /product/865.html
粮食工程
小麦水分含量对容重影响的研究
邵 慧1, 李荣锋2, 张景花1 , 王德强1 , 倪 冰1 , 倪继峰1, 赵 玲1
( 1. 商丘市粮油科技检验所 , 河南 商丘 476000; 2. 中央储备粮商丘直属库,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 : 研究了 28 个新收获的高水分小麦容重随水分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小麦水分和容重呈 负相关关系。 不同小麦水分对容重的影响不同 , 当水分由 15% 左右降到 12. 5% 左右时, 容重最大 增加值 17 g/ L, 最小增加值 4 g/ L。水分降低 1% , 容重增加 1. 2~ 7. 1 g/ L, 平均增加 3~ 4 g/ L 左右。 当水分在 11. 0% ~ 12. 5% 左右变化时 , 小麦容重基本保持不变 。 关键词: 小麦; 水分; 容重 中图分类号 : TS 210.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7- 7561( 2009) 03- 0001- 03 随着水分的降低 , 容重也会发生变化。由于容重是 小麦的定等指标, 直接与小麦价格有关 , 因此 , 研究 水分变化与容重的关系 , 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部分高水分小麦在室内自然通风下, 使小麦水分升高或降低 , 测定小麦的含水量和容重, 探讨小麦容重受水分变化的影响规律。
- 1. 21
11
W2008- X222
- 2. 72
12
W2008- X223
- 2. 04
样品编号
1
W2008- X004
2
W2008- X007
3
W2008- X017
4
W2008- X021
水分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实验报告

水分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水分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探讨小麦的最佳水分含量,为小麦的储存和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材料:
1. 小麦样品:选择同一品种的小麦,去除杂质和破损颗粒。
2. 天平:用于测量小麦的质量。
3. 干燥箱:用于控制小麦的水分含量。
4. 容积筒:用于测量小麦的容积。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定数量的小麦样品,称量其质量,并记录初始质量。
2. 将小麦样品放入干燥箱中,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使小麦样品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
3. 取出小麦样品,冷却至室温,再次称量其质量,并记录最终质量。
4. 使用容积筒测量小麦样品的容积。
5. 计算小麦的容重,公式为容重=质量/容积。
6. 将实验数据整理,绘制水分含量与小麦容重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水分含量对小麦容重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水分含量的减少,小麦的容重逐渐增加。
然而,当水分含量过低时,小麦容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因此,小麦的最佳水分含量应该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实验结论:
水分含量对小麦容重有一定的影响,适当的水分含量可以提高小麦的容重。
然而,过低或过高的水分含量都会对小麦容重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小麦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小麦的水分含量,以保证小麦的容重达到最佳水平。
小麦水分与容重的规律小麦水分计算公式水分对小麦粉品质影响

小麦水分与容重的规律小麦水分计算公式水分对小麦粉品质影响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水分含量和容重是评价小麦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
以下将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讨论。
1.小麦水分与容重的规律:小麦的水分含量和容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小麦的水分含量与容重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即小麦的水分含量越高,容重越小;而水分含量越低,容重则越大。
这是因为小麦的含水量增加会使其内部结构发生改变,颗粒间的空隙变大,从而导致容重的降低。
当小麦的含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因为颗粒间的摩擦减小,小麦的容重开始增加。
2.小麦水分计算公式:小麦的水分含量可以通过称量样品的湿重和干重来计算。
一般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小麦的水分含量(以百分比计):水分含量(%)=(湿重-干重)/湿重×100%其中,湿重是指取得的样品在标准温度(常见为105℃)下烘干至恒重前的重量,干重是指样品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后的重量。
3.水分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水分是影响小麦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合适的水分含量可以促进面团的形成和发酵,影响面粉的加工性能和面制品的质量。
水分含量的不同对小麦粉品质有如下影响:(1)面团形成:适量的水分有助于使面粉颗粒与水分充分结合,形成面团,提高面团的弹性和延展性。
(2)发酵性能:水分是面团中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必需条件之一,水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发酵的效果,导致面包质地硬或发酵不均匀。
(3)面筋形成:适量的水分可以促进面筋形成,增加面团的黏性和弹性,提高面团的韧性。
(4)贮存稳定性: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小麦粉容易变质、发霉,水分过低则容易吸湿结块。
(5)面制品质量:水分含量的变化也会影响面制品的质量,如馒头发黄、口感变差等。
综上所述,小麦的水分含量和容重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水分含量可以通过湿重和干重的差异来计算,水分含量对小麦粉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掌握小麦水分与容重的规律以及水分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有助于优化小麦种植和加工过程,提高小麦及其制品的品质。
不完善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FOOD INDUSTRY I THEORY 不完善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文吴元鼎中储粮兰州直属库有限公司杨雪勤中储粮兰州质监中心有限公司一、影响小麦容重的因素常见谷物质量检测中,相关人员可使用小麦容重器,获取小麦容重数据,从而判断小麦品质、颗粒饱和度。
因此,小麦容重是划分小麦等级、分析小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杂质、水分含量、不完善粒是影响小麦容重的主要因素。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各类不完善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问题。
所以为生产高品质小麦、培育优良小麦品种,相关人员可通过测定实验,将不同量的不完善粒,增加至小麦完善粒样品中,并根据小麦容重器中,样品标准差、容重数值变化,分析不完善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二、不完善粒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一)样品及实验仪器准备选择2019年产小麦样品15份,将其存储于恒温条件下,温度约为4摄氏度,各类型不完善粒可从原始样品中获取。
样品归类完毕后,准备谷物水分测定仪、电子天平、小麦容重器等仪器。
(二)测定小麦容重及水分实验人员可利用水分测定仪,明确小麦样品中水分值数,并将样品水分调整到12.5%左右,误差为±5。
在测定小麦容重时,应基于我国粮食容重测定标准,从平均样品中选出1000g 的取试样品。
之后,使用国标法、小麦容重器,测定不完善粒小麦容重值,以及容重测定数据。
得出回归方程:y=0.996x+5.606.后,可矫正小麦样同,小麦容重数值变化的差异性。
比如,在不完善粒破损粒中所选取的20份样品中,如果不完善粒占比为20%,小麦容重最大、最小数值为45、16,并且不完善粒类型不同,小麦容重变化程度有着明显差别,但在实验中,小麦不完善粒含量相同时,赤霉病粒对小麦容重的影响较为明显。
除此之外,结合各类不完善粒与完善小麦粒混合后,小麦容重数值的降低值可以看出,不完善粒含量不同时,小麦容重降低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
具体来说,不完善粒类型对小麦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中:1. 破损粒小麦容重测定实验中,不完善粒类型中的破损粒,与小麦容重数值的变化呈反比关系。
小麦论文 小麦籽粒成分及含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吉林工商学院学期论文题目名称:小麦籽粒成分及含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院系: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粮食工程专业学生姓名:单金卉学号:38指导教师:杨玉民2014年5月5日小麦籽粒成分及含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摘要:分析了小麦籽粒成分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组成、比例及相互作用有关,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以及淀粉的糊化特性对面粉制成品的外观和食用品质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小麦粉制成的馒头、面条食用品质差,馒头体积小、韧性差、较黏,面条韧、黏性与馒头相同;而直链淀粉偏低或中等的小麦制成的馒头、面条食用品质好,馒头体积大、韧弹性好、不黏,面条有韧性、不黏。
因此,小麦品种、胚乳淀粉性状的改良及其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机理也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关键词:籽粒成分,直链淀粉,加工品质,影响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
从长城以北到长江以南,东起黄海、渤海,西至六盘山、秦岭一带,都是小麦的主要播种区。
由于不同区域有其不同的自然条件,这就决定了我国小麦有不同的类型,以便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我国小麦分为三大自然麦区,即北方冬麦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南方冬麦区(包括江苏、安徽、四川、湖北)和春麦区(包括黑龙江、新疆、甘肃等)。
一般地说,不同的小麦的加工品质不尽相同,北方冬麦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其次是春麦区。
南方麦区小麦的蛋白质和面筋质含量较低。
小麦品质是由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概念。
根据小麦面粉的用途不同,衡量品质的标准有所变化。
通常所说的小麦品质包括小麦籽粒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1. 小麦蛋白质组分与含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1.1小麦蛋白质组分及作用小麦品质是指其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可分为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
小麦加工品质是指其籽粒和面粉对制粉和制作不同食品的适合性,籽粒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平衡程度。
由于长期以追求高产为目标,忽视对品质的改良,我国现有大多数小麦品种既无法制作优质面包、饼干和糕点等,又达不到机械化生产优质面条的要求。
原粮(小麦)质量控制

常规 指标
色泽气味:指小麦固有的综合颜色、色泽和气味; 意义:小麦的颜色、色泽和气味直接影响到面粉的色泽、气味; 测定方法:GBT 5492-2008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水分:水分含量指粮食中所含水分的量 意义:小麦的水分含量影响小麦的储存性能,也影响公司经济效益。 测定方法:参照GB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方法
2、麦仓具备通风条件,可适 当放宽水分标准。 注:超标部分进行扣重扣价处 理确保公司经济利益。
《收购标准》应根据当年小 麦品质情况进行调整。 如:2013年豫南小麦整体芽 麦高,为了保证采购小麦的 量,应适当放宽不完善粒验 收标准。
国家标准
储粮安全
储粮条件
产品质量需求
当年小麦品质
影响小麦储粮安全的重要因素:水分和虫 害
收购 关注
水分:不同水分小麦外观手感 杂质:杂质类型判断小麦来源及稳定性
容重:根据容重监控小麦稳定性(整仓)
不完善粒:重点关注芽麦、霉变、热损
四、原粮(小麦)关注指标
低筋麦
1、根据低筋小麦外观特 点和近红外结果,结合成 品效果筛选优质低筋小麦 ; 2、总结优质低筋小麦来 源指导贸易采购。
普麦
1、根据小麦内在品质将 普麦分为A、B、C、D四 类; 2、总结不同地区普麦外 观差异,并与近红外指 标建立联系,结合成品 效果做好分类; 3、根据小麦感官判断内 在品质
谢谢
一、原粮验收标准制定、修订与执行
《原粮接收标准》备注部分
小麦卫生指标检验频次
合同 小麦的采购
特采小麦接收及扣减标准
卫生指标必须符合 GB2715-2005,每年按 照标准要求检验项目进 行送检
特殊品种小麦有合同标 准,执行合同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定温定时烘干法 2.1 仪器和用具:.同1.1。 2.2 试样制备:同1.2。 2.3 试样用量计算:本法用定量试样,先计算铝盒底面积,再按每平方厘米为 0.126g计算试样用量(底面积×0.126)。如用直径4.5cm的铝盒,试样用量为2g; 用直径5.5cm的铝盒,试样用量为3g。 2.4 操作方法 用已烘至恒重的铝盒称取定量试样(准确至0.001g),待烘箱温度升至135~145℃ 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送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5min内,将烘箱温度调 到130±2℃,开始计时,烘40min后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称重。 2.5 结果计算 定温定时法的含水量计算与1.4同。 C小麦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小麦杂质、 小麦杂质 杂质检验 1.1仪器和用具 1.1.1 天平:感量0.01g、0.1g; 1.1.2 谷物选筛; 1.1.3 电动筛选器; 1.1.4 分样器和分样板; 1.1.5 分析盘、镊子等。 1.2 试样 检验杂质的试样分大样、小样两种:大样是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 绝对筛层的筛下物;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 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检验杂质的的试样用量见下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样杂质含量按公式(1)计算: 大样杂质(%)=(W1/W)×100 ………………. (1) 式中:W1——大样杂质重量,g; W——大样重量,g。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3%,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1.5 小样杂质检验 1.5.1 操作方法: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试样中,按照1.2的规定用量称取试样(W2),倒入分析 盘中,按质量标准的规定拣出杂质,称重( W3)。 1.5.2 结果计算 小样杂质含量按公式(2)计算: 小样杂质(%)=(100-M)×(W3/W2)……………(2) 式中:W3——小样杂质重量,g; W2——小样重量,g; M——大样杂质百分率,%。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3%,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 位。 1.6 矿物质检验 1.6.1 操作方法:质量标准中规定有矿物质指标的(不包括米类),从拣出的小样杂质中拣出矿 物质,称重(W4 )。 1.6.2 结果计算 矿物质含量按公式(3)计算: 矿物质(%)=(100-M)×(W4/W2)………………………(3) 式中:W4—矿物质重量,g; W2—小样重量,g; M—大样杂质百分率,%。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1%,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1.7 杂质总量计算
小麦三等质量标准

小麦三等质量标准一、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小麦三等的质量要求,包括杂质、水分、容重、不完善粒、霉变粒、矿物质、气味、色泽和农药残留物等方面的要求。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杂质1. 杂质含量:小麦中的杂质包括砂石、泥土、草籽、虫卵、碎粒、霉变粒等。
三等小麦的杂质含量不得超过2.0%。
2. 杂质鉴别:杂质含量高的麦粒表现为颜色暗淡,有黑点或霉变现象。
三、水分1. 水分含量:小麦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其贮藏性和加工性。
三等小麦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0%。
2. 水分检测:可采用烘干法或红外线干燥法进行检测。
四、容重1. 容重定义: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内小麦的质量。
2. 容重标准:三等小麦的容重应不低于685克/升。
3. 容重检测:可使用容重器进行检测。
五、不完善粒1. 不完善粒定义:不完善粒是指受到损伤或发育不良的小麦粒。
2. 不完善粒分类:可分为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和未熟粒。
3. 不完善粒标准:三等小麦的不完善粒含量不得超过4.0%。
4. 不完善粒检测:可采用人工或机器视觉系统进行检测。
六、霉变粒1. 霉变粒定义:霉变粒是指小麦受到霉菌污染的颗粒。
2. 霉变粒标准:三等小麦的霉变粒含量不得超过1.0%。
3. 霉变粒检测:可采用显微镜检或试纸法进行检测。
七、矿物质1. 矿物质含量:小麦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铁、镁等。
三等小麦的矿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矿物质检测:可采用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
八、气味、色泽1. 气味:新鲜的小麦应具有清香的麦香味,若有异味或香味过浓,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2. 色泽:小麦的颜色应为黄色或浅褐色,表面光滑,有光泽。
若颜色暗淡或表面粗糙,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感官检验时,可取少量样品进行观察和闻味,以确定其气味和色泽是否符合要求。
九、农药残留物1. 农药残留物标准:为保障食品安全,三等小麦的农药残留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小麦的质量指标

小麦的质量指标一、引言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小麦的质量指标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观指标1.籽粒大小:一般来说,籽粒越大,品质越好。
2.籽粒形状:籽粒应该呈扁平形状,且长度与宽度比例应为2:1。
3.颜色:成熟的小麦颜色应为黄褐色或淡黄色。
4.表面光泽度:表面应有光泽,并且不应有污渍和霉斑。
三、化学指标1.水分含量:小麦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储存期限和品质。
成熟小麦水分含量一般在13%左右。
2.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小麦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其含量直接影响到面筋弹性和口感。
优质小麦蛋白质含量在11-15%之间。
3.淀粉含量:淀粉是构成小麦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直接影响到面筋质量和口感。
4.灰分含量:灰分是小麦中无机物质的总称,其含量是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物理指标1.容重:容重是小麦单位体积的重量,其高低直接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优质小麦容重在76-84kg/hl之间。
2.筛选率:筛选率是指通过筛网的小麦比例,其高低直接反映出小麦中杂质和不完整籽粒的含量。
优质小麦筛选率应在98%以上。
3.糙米率:糙米率是指去除外壳后剩余糙米的比例,其高低反映出小麦加工利用效率。
优质小麦糙米率应在1%以下。
五、微生物指标1.霉菌毒素含量:霉菌毒素是一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小麦霉菌毒素含量进行检测十分必要。
2.细菌总数:细菌总数过多会导致发酵、变质等问题,严重影响小麦品质。
3.酵母菌和霉菌数:酵母菌和霉菌数过多也会导致小麦变质,对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六、总结综上所述,小麦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指标、化学指标、物理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
这些指标相互影响,只有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一定要求,才能够保证小麦的优良品质。
因此,在种植、收获和储存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确保小麦的品质安全。
小麦杂质的名词解释是

小麦杂质的名词解释是小麦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小麦是一种谷物,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生产。
然而,在小麦中存在着一些杂质,这些杂质对食品加工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一、谈谈小麦杂质的定义及分类小麦杂质是指在小麦粮食中与有营养的部分相混杂的物质。
这些杂质可以分为两类:非有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非有机杂质主要包括灰分、沙石、石块等;有机杂质则包括碾米屑、小颗粒、病虫害体等。
这些杂质通常会影响小麦的外观、口感和食品加工工艺。
二、小麦杂质对食品加工的影响小麦杂质会对食品加工的过程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杂质的存在会增加食品加工的难度。
对于确保小麦磨粉的纯度和品质来说,清除这些杂质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杂质会降低小麦产品的质量。
例如,杂质会造成面粉的颜色、纹理和香气的变化,从而影响制作面食、糕点等食品的品质。
此外,一些有机杂质中的病虫害体对小麦的储存也会带来一定的损害。
三、小麦杂质的源头及预防措施小麦杂质的源头主要包括种植、收割、储存和加工等环节。
在种植阶段,农民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和农药,以减少土壤和种子中的杂质。
在收割阶段,使用先进的收割机械和技术来降低小麦与非有机杂质的接触。
在储存阶段,采取合理的储存条件和措施,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在加工阶段,优化加工工艺,加强清洁和筛分等步骤,从而减少产生和保留小麦杂质的可能性。
四、小麦杂质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小麦杂质对消费者的健康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杂质,如石块、沙石等会导致咬伤、牙齿损伤等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一些有机杂质中可能存在农药残留物,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对小麦杂质的控制和检测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五、小麦杂质检测技术为了有效控制小麦杂质的含量,在小麦加工和食品生产中,必须进行杂质检测。
目前,杂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学检测、电子检测、红外检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光学特性、电导率、红外光谱等方法来识别和筛选不同种类的杂质,从而保证小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筛下物杂质对小麦微生物活动与储藏品质的影响

筛下物杂质对小麦微生物活动与储藏品质的影响周显青1,张玉荣1,王君利1,于林平2,刘学军3(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52;2.中央储备粮德州直属库,德州253011;3.中央储备粮聊城直属库,聊城252000)摘要:杂质类型与含量的控制是中国粮食流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性清除危害性较大的杂质,减轻或避免储藏过程中杂质导致的危害,旨在提高粮食储藏稳定性,减少储粮损失。
该文在30℃、相对湿度为80%~90%储藏条件下,就筛下物杂质对小麦微生物活动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下物杂质通过其携带微生物间接影响小麦储藏品质。
在适合霉菌生长的条件下,筛下物杂质可增加粮堆局部带菌量,并使其品质劣变;筛下物杂质携带霉菌越多,小麦品质变化越快。
相关性分析可知:外部霉菌量、内部霉菌检出率与脂肪酸值呈显著正相关(r=0.799、0.602),与发芽率、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由此可见,筛下物杂质对小麦储藏品质影响较大,在小麦入库前宜尽可能地将筛下物杂质除净以减轻或避免储藏过程中杂质对小麦储藏的危害,增加小麦储藏的稳定性。
关键词:微生物,农产品,储藏品质控制,小麦,筛下物杂质doi:10.3969/j.issn.1002-6819.2009.06.051中图分类号:TS210.1,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09)-6-0274-06收稿日期:2008-09-25修改日期:2009-01-04 基金项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科技重点项目(ZCL20060030-CC) 作者简介:周显青(1964-),男,江西吉水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谷物科学及产后加工与利用研究。
郑州市嵩山南路140号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450052。
Email:xianqingzh@0引言杂质是指夹杂在粮食、油料中没有食用价值而又影响粮食、油料品质的物质或异种粮粒。
小麦的杂质按国家标准[1](GB 1351-2008)将其分为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筛下物杂质,筛下物杂质是指通过直径1.5 mm圆孔筛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 052 0. 2713 0. 040 0. 052 1. 000
- 0. 3023 3 0. 171
- 0. 236 0. 013
- 0. 205 1. 000
- 0. 6803 3 - 0. 2683 - 0. 241 - 0. 066
0. 126 0. 068 1. 000
注 : 3 3 表示 P < 0. 01的显著水平. 3 表示 P < 0. 05的显著水平.
参考 GB / T5498—85. 样品不经过谷物选筛的 筛选 ,直接用原始样品作为测定容重的试样. 1. 3. 3 试样制备及检测
取一份经过杂质清理后的小麦 ,往小麦样品 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的砂石 ,制成砂石含量分别 为 0. 0 %、0. 6 %、1. 2 %、1. 8 %、2. 4 %的试样 ; 添加不 同 质 量 的 麦 皮 , 配 成 麦 皮 含 量 分 别 为 0. 0 %、0. 1 %、0. 2 %、0. 3 %、0. 4 %、0. 5 %、 0. 6 %、0. 7 %的试样 ; 添加不同质量的麦秸 ,配 成麦秸 含 量 分 别 为 0. 0 %、0. 2 %、0. 4 %、 0. 6 %、0. 8 %、1. 0 %、1. 2 %、1. 4 %的试样. 在 制备小麦样品时 ,将杂质与小麦充分混合 ,每份小 麦样品的容重测定 5次 ,然后取其平均值 ,对测定 结果进行分析. 1. 4 统计分析
对此 65份样品的检测数据进行各杂质类型 与小麦容重相关性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 2. 从表 2 可以看出 ,筛上物 、筛下物 、大麦 、砂石 、麦皮 、麦秸 都和总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 分别为 0. 449、0. 310、0. 268、0. 234、0. 790、0. 464. 容重 和 大 麦 的 相 关 性 很 低 (相 关 系 数 为
采用 SPSS10.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
理. 其中执行 Analyze→Correlate→B ivariate 等命令 对指标进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 ; 执行 Analyze → Regression→L inear→Stepwise等命令对指标进行多 元逐步回归分析 ;执行 Analyze→descrip tive statis2 tics→descrip tives等命令对因素进行方差分析.
目前 , 有关粮食容重的研究较多 , 李宗智 等 [ 3 ]指出 ,小麦籽粒容重与蛋白质含量 、沉降值 和硬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 4 ]. 容重与淀粉总含量 也呈显著正相关 [5] , 籽粒含水量越高 , 容重越
收稿日期 : 2007209217 基金项目 :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科技重点项目 ( ZCL20060030 - CC) . 作者简介 :张玉荣 (19672) ,女 ,新疆阜康县人 ,副教授 ,硕士生导 师 ,主要从事农产品储藏与品质分析.
第 1期
张玉荣等 :杂质类型及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表 2 各类型杂质与容重间的相关系数 (N = 65)
容重
筛上物
筛下物
大麦
砂石
麦皮
麦秸
容重 筛上物 筛下物 大麦 砂石 麦皮 麦秸 总杂
1. 000
- 0. 3643 3 1. 000
0. 3833 3 - 0. 136
1. 000
- 0. 077 0. 2503 0. 208 1. 000
- 0. 077) ,这说明大麦对小麦容重影响很小 ,主 要是因为 :小麦中杂质按颗粒大小进行分类 ,大麦 属于并肩杂质 [ 9 ] ,其密度 、外形结构等都和小麦 相似. 筛上物 、筛下物 、麦皮和麦秸与容重之间存 在极 其 显 著 的 相 关 关 系 , 相 关 系 数 分 别 为
- 0. 364、0. 383、- 0. 302、- 0. 680,说明以上 4类 杂质对容重影响很大. 因此 ,为了尽量减小这些杂 质给测量容重带来不必要的误差 , GB / T5498285
2 结果与讨论
2. 1 杂质类型与小麦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对 15份农户样品和 50份直属库样品进行容
重 、总杂质含量和各类型杂质含量的检测 ,检测数 据执行 Analyze→descrip tive statistics→descrip tives 等命令对因素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 1. 由表 1 可看出 ,农户样品容重平均值是 775 g /L ,总杂质 平均 含量 为 0. 5% ; 直属 库样 品容 重 平 均 值 为 741 g /L ,总杂质平均含量为 1. 3%. 直属库的小 麦样品中大麦 、麦皮 、麦秸含量较高 ,平均值分别 为 0. 25%、0. 66%、0. 25% ,农户的小麦样品中大 麦含量也较高 ,平均值为 0. 24%.
0 前言
粮食容重 是 指 粮 食 籽 粒 在 一 定 容 器 内 的 质 量 ,它是与孔隙度密切相关的物理量 ,容重与孔隙 度成反比 [ 1 ] . 在粮食流通过程中 ,它是检验小麦 质量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我国 ,许多粮食 ,如 小麦 、玉米等现行质量标准中都以容重作为定等 基础指标. 世界各小麦主产国如美国 、加拿大 、澳 大利亚等国小麦质量标准中 ,容重也被列为质量 标准的首位. 容重的大小是籽粒大小 、质量 、形状 、 整齐度 、腹沟深浅 、胚乳质地 、出粉率等性状和特 征的综合反映 [ 2 ]. 一般说来 ,同一品种的粮食容 重与粮食籽粒的成熟度 、饱满度 、大小整齐度 、表 面光洁度及硬质率的高低有关 ,粮食籽粒成熟好 、 饱满 、大小整齐 、硬质率高 、表面光洁的 ,容重较 高 ;反之 ,容重较低.
中规定 :从平均样品中分取试样约 1 000 g,依规 定的筛层分次进行筛选 ,取下层筛和上层筛筛上 物 ,拣出空壳和比粮粒大的杂质后混匀后作为测 定容重的试样 [ 10 ] . 2. 2 容重与杂质类型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对上述 65份检测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 析. 令 Y为容重 , X1 为筛上物含量 , X2 为筛下物 含量 , X3 为大麦含量 , X4 为砂石含量 , X5 为麦皮 含量 , X6 为麦秸含量 , X7 为总杂含量. 以筛上物 、 筛下物 、大麦 、砂石 、麦皮 、麦秸 、总杂为自变量 ,容 重为因变量 ,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采用的准 则是 : F ≤ 0. 050, 变 量 被 引 入 回 归 方 程 ; F ≥ 0. 100, 变 量 将 被 移 出 回 归 方 程 ) , 其 结 果 见表 3~5.
杂质类型及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张玉荣 1 ,王君利 1 ,周显青 1 ,于林平 2 ,刘学军 3
(1. 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2. 中央储备粮德州直属库 , 山东 德州 253011; 3. 中央储备粮聊城直属库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 :对取自直属库及种植农户的 65 份 样品的 杂质 类型 、含 量及 容重 进行了 测定. 采 用 SPSS10. 0统计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并建立了各类型杂质 与小麦容重的优化模型. 结果表明 :总杂质对小麦容重影响最大 ,在最常见的 6 类杂质中 ,麦 秸 、麦皮 、砂石对容重的影响依次减小. 为了得到容重随麦皮 、麦秸 、砂石含量的变化趋势 ,制备 不同麦皮 、麦秸和砂石含量的小麦样品 ,并对这些样品的容重进行测定分析. 研究发现 :随着麦 皮 、麦秸含量的增加 ,容重逐渐减小 ;随着砂石的增加 ,容重逐渐增大. 关键词 :小麦 ;杂质 ;类型 ;含量 ;容重 中图分类号 : TS210 文献标识码 : B
9
总杂 \ - 0. 6903 3
0. 4493 3 0. 3103 3 0. 2683 0. 2343 0. 7903 3 0. 4643 3 1. 000
系统在进行逐步回归过程中产生了四个回归
模型 ,模型 1是按照 Op tion对话框确定的标准概 率值 ,先将与容重 Y线性关系最密切的自变量 X7 (总杂质含量 )引入模型 , 建立了 Y 与 X7 之间的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而后再逐步引入其他自变量 , 表中模型 2 表明又将自变量 X6 (麦秸含量 )引入 了回归模型 ,建立了 Y与 X6、X7 之间的二元线性 回归模型. 表中模型 3 表明又将自变量 X5 (麦皮 含量 )引入了回归模型 , 建立了 Y 与 X5、X6、X7 之 间的三元线性回归模型. 表中模型 4 表明又将自 变量 X4 (砂石含量 )引入了回归模型 ,建立了 Y与 X4、X5 、X6 、X7 之间的四元线性回归模型. 表 3 中 显示了自变量被引入形成的回归模型情况 , 第一 个模型中 Y与 X7 之间的相关系数 0. 690, 说明容 重与总杂质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随着
表 1 样品各杂质类型含量及容重测定分析结果
农户样品 (N = 15)
直属库样品 (N = 50)
M in
M ax
M ean
容重 筛上物 筛下物 大麦 砂石 麦皮 麦秸 总杂
771 0. 05 0. 00 0. 11 0. 00 0. 06 0. 03 0. 40
781 0. 17 0. 32 0. 36 0. 24 0. 78 0. 13 0. 70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本研究所用的 65 份小麦样品分别取自山东
省德州 、聊城直属库及两地区种植农户 (直属库 样品 50 份 ,种植农户样品 15 份 ) ; 砂石 (通过孔 径为 1. 5 mm 谷物选筛的物质 ) 、麦皮和麦秸 (长 度大约 2. 0 cm 左右 )分别取自山东省聊城直属 库 ,并在 4 ℃冷藏状态下存放. 1. 2 主要仪器与设备
低 [ 6 ] . 张晓龙等人研究了小麦籽粒的容重与比重 间极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后 ,导出了计算统计容 重的公式 :μ = 375. 3774 + 268. 060Sg,运用公式 , 得到容重的统计值 [ 8 ]. 目前尚没有文献报道小麦 杂质与容重的关系. 因此 ,研究各类型杂质和含量 对粮食容重的影响 ,对正确测定和评价粮食容重 , 保证粮食在购 、销 、调 、存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 本文以小麦为材料 ,利用 SPSS10. 0 统 计软件包对 65 份杂质含量不同的小麦样品的容 重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 建立各类型杂质与容重相关关系的优化模型 ,进 而得到容重随杂质类型及含量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