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资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全面了解中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开展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寻找差距,发现不足,为银行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中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调研对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十三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调研方法:通过银行网站、媒体报道、银行宣传资料以及金融统计年鉴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分析,形成调研结论。

调研团队:汇通天下国际结算网课题组。

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概况从可以搜集到的网上公开资料来看,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迅猛,多家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外贸进出口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国际业务经营历史较长的中国银行在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且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2004年全辖实现国际结算量3533亿美元,增长率达到了39%。但与此同时,中行的国际业务优势地位也受到了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工行和农行的强有力挑战。2005年,工行实现国际结算量2927.57亿美元,接近3000亿美元大关,实现外汇中间业务收益34.46亿元人民币。农行近年来的国际业务发展迅猛,2005年实现结算量1955.96亿美元,同比增长36.48%,超过外贸进出口增速(23.2%)13.28个百分点,实现外汇中间业务收入4.61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的国际业务量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76亿美元。

工行、农行、建行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与其深厚的客户底蕴是分不开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的经营或者产品都登上了国际的舞台。这些为数众多的企业的需求变化日益引起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视,为其发展国际业

务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愈发重视国际业务的发展

图二2004年各商业银行国际

结算量(单位:亿美元)1、国际业务低资本消耗的特点可以缓解资本约束趋紧的压力。招商银行管理层早在2004年3月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之前就对国际业务给予了高度重视。自2002年开始,招商银行的国际业务规模每年以将近50%的增幅呈阶梯式上扬。2005年初,招商银行正式启动经营战略调整,着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并将国际业务、信用卡、企业年金等七大中间业务确立为重点发展领域。2005年,招商银行共实现国际结算量741.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12%,实现外汇中间业务收入1.013亿美元。2、竞争战略转变的需要。面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同质化特征突出,作为中小银行,如果继续走高端客户路线,根本无法回避议价能力差的劣势,而且受资本金约束,服务大客户的能力比较有限的局面,2005年,深发展在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自身贸易融资业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公司业务转型战略,新组建了贸易融资部,重兵布局"自偿性贸易融资",全力打造"贸易融资专业银行"品牌,并在广州、佛山、杭州三家分行开始了推广试点。3、依托战略合作者的资源与经验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业务。交通银行在其发展规划中提出将以国际结算业务、外汇资金业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充分发挥银行本外币一体化营销的优势,继续发展国际结算业务。交通银行近期与汇丰银行联手推出了专为内地出口商客户提供贸易服务的金融新产品——信用证通知服务“中国快线”。产品组合及产品创新虽然各家商业银行对国际业务都非常重视,但其对相关产品的归类和归口管理却略有不同,产品种类和丰富程度也有较大差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将本外币产品融合在一起,国际业务产品分散在融资产品、结算产品、中间业务产品与票据业务产品之中;中国建设银行将贸易融资产品也涵盖在国际结算产品之内。我们通过查阅各家银行的网站,对各家银行的产品按国际结算类产品、贸易融资类产品、国际融资业务和其他服务进行了分类、整理、统计(见表二)。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各行产品与其网站上公布的产品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受网页更新速度的原因,一些刚刚创新的产品可能并未在网站上立即显示,但这样的分析也基本上能够反映各行的产品现状,从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了更具针对性,我们未将涉及衍生交易资格的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外汇理财等作为本次调查的重点。

2、广东发展银行的22类贸易融资产品中有11种为各传统贸易融资产品之间、与本币产品(票据等)之间的产品组合。

通过对各家银行产品组合的分析,我们发现有如下特点:

(一)产品涵盖的范围基本相同即使是产品种类较少的华夏银行、恒丰银行,其国际业务产品也基本上涵盖了汇款、托收、信用证等三种结算方式的结算需求与融资需求。

(二)产品丰富程度的差别源于产品细化、产品组合与国际融资业务从表一看,国际业务开展较好的五大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产品种类都较丰富。若包含外汇衍生产品、外汇理财产品,农行的外汇服务产品有71种之多。这些银行不仅积极争取境外筹资转贷、进出口信贷等国际融资业务,同时也在产品细化和产品组合上下功夫。中行、交行等在其网站上详细介绍了三种特殊贸易方式的结算产品,农行把外汇清算又详细的分为了美元清算、欧元清算、日元清算、非美元货币清算、亚洲同日汇款、代理B股资金清算等品种,广东发展银行也对其11项贸易融资产品组合进行了详细阐述。

(三)各商业银行都加大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

表三中资商业银行近期主要的国际业务创新产品名称创新产品产品推出时间中行出

口全数据来源:各商业银行网站这些创新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1、服务创新。如工行推出的“美元汇款零扣费”业务,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联合推出的信用证通知服务“中国快线”,交行推出的“韩国闪电汇款”业务等都是针对企业提高业务办理效率、节约手续费支出等方面的需求做出的针对性很强的服务创新。2、产品组合创新。中国银行近期对多项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新老产品进行了归纳组合及融会贯通,设计推出了“出口全益达”产品包,以全面满足出口企业在各个贸易环节中的业务需求;民生银行根据企业的贸易链设计推出了“本外币一票通”业务;广东发展银行将贸易融资产品与国内票据等业务进行了组合,推出了11项很有特点的新产品。业务支持系统随着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不断发展,国际结算系统的功能与效率显得越发重要。各家商业银行都把系统的换代、升级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5年8月30日,中国银行发布《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集中化处理系统信息征询函》,了解市场上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系统供应商的信息,帮助其进行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转型。中行在其信息征询函中要求新系统要包括三个部分:操作类、管理类和营销类的业务功能。从开发方式上,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自主研发。中国工商银行依托其强大的科技实力自主设计开发的国际结算系统于2004年8月21日全面投产,系统可以与其会计核算系统(CB2000)、信贷台账系统(CM2002)、外汇汇款暨清算系统(RFC)、SWIFT系统、外汇账户系统及国际收支申报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了全程电子化操作与审批管理,并在全行统一业务平台上进行规范化运营。委托项目公司开发。中国光大银行国际业务采用大集中管理模式,全行数据集中在总行处理。其国际结算系统由STL公司和新晨公司合作开发,二期工程于2003年完工,大部分国际结算业务得以告别手工处理阶段,进入电子化处理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