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的言语行为类型分析
新闻语篇的言语行为简析
新闻语篇的言语行为简析—以“湖南临湘副市长姜宗福:房地产商绑架政府当心撕票”这则新闻为例一、写作意图、任务、方法和主要内容通过对近期新闻言语事件来分析该事件言语行为构成及其类型,并结合实际来掌握言语行为理论相关的论述。
主要方法是将截取的新闻材料中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将课堂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
二、材料说明和分析1.材料来源这是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九日06:02刊登于红网-潇湘晨报的报道记者汤宇兵耿红仁长沙报道2.材料内容(节选)昨日下午15时16分,红网论坛出现一篇题为《房地产商“绑架”政府,当心经济“撕票”》的帖子,署名“姜宗福”。
这不就是上次发帖炮轰张艺谋的那个临湘市副市长吗?记者随即拨通了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的手机号码,对方确认了帖子是他本人所发。
……对话姜宗福潇湘晨报:你并不主管房地产管理工作,发这个帖子不担心被认为是个人炒作吗?姜宗福:不会吧?谈宏观经济也是炒作?潇湘晨报:你在帖子中把经济学家痛批了一番。
至于批评的理由,你做过调查吗?姜宗福:本来不想写这个帖子的。
两会期间厉以宁老先生说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很气愤。
农村最缺劳动力了,还哪里有富余?潇湘晨报:农村缺劳动力?这个看法有根据吗?姜宗福:当然。
年轻的都进城打工去了,现在发个山火找人救火,根本就找不到年轻人。
老人又救不了,很伤脑筋。
农村缺劳力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在基层工作,缺不缺劳动力我们知道,不用统计数据的。
潇湘晨报:你在帖子中说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是供过于求,但是价格却上涨,随后您在帖子后面又说大量的农民工和大学生缺房。
姜宗福:所谓供过于求,是说整体来说,人们手头上囤积的房子,加上房产商待售的房子的总量,是大于需求的。
潇湘晨报:不合理囤房,临湘市有没有可参考的数据?姜宗福:临湘市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私房占有量非常巨大,所以不存在缺房,地方政府地价卖不起来,不存在政府炒地一说。
潇湘晨报:临湘市政府不炒地,所以你才敢发这个帖子?姜宗福:我身边的许多人,都有政策性给予的多套房子。
语篇分析中的语篇类型研究
语篇分析中的语篇类型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度探讨语篇分析这一语言学领域中的核心课题——语篇类型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系统性分析与归纳,揭示其内在结构特征、功能用途以及交际策略。
本研究首先梳理了语篇类型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但不限于叙事语篇、论述语篇、说明语篇、对话语篇等各类常见语篇形式的定义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现代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剖析各类语篇在实际应用中的构建规律与互动模式,并试图探索不同类型语篇在跨文化交际、社会语境变迁以及媒体话语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本文还将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如何依据语篇类型的不同灵活运用语篇分析技术,以期对相关领域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最终目标是推动语篇类型研究的深化,促进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语篇的本质及其实现方式,从而丰富和发展语篇分析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
二、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此理论由韩礼德等学者提出,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语境的重要性。
在语篇分析中,它主张从语篇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角度来剖析语篇的组织结构和意义生成机制。
话语结构分析:关注语篇的整体构造,包括宏观结构(如主题发展、段落衔接等)和微观结构(句子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通过识别和解析这些结构特征,可以揭示语篇内部的逻辑层次和信息流动规律。
语域理论:语域是指特定社会情境下语言使用的变异性,不同的语篇类型往往对应不同的语域特征。
在语篇分析中,对语域的考察有助于界定语篇的边界以及理解作者如何适应并体现其意图和目的。
批评话语分析:这是一种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分析语篇的方法,旨在揭示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及话语建构背后的动机和效果。
在语篇类型研究中,批评话语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语篇如何参与社会实践并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多模态语篇分析: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形式,而是包含了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
言语行为的分类和举例
言语行为有哪些类型?
1、言内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
说出了这句话并表达了这句话的意义。
2、言外行为: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
通过说这句话提出了请求。
3、言后行为: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它是通过讲某些话所完成的行为。
提出请求后取得的效果或得到的回应。
这三个概念属于语言哲学学说言语行为理论的范畴,由英国奥斯丁提出。
他认为语言是人的一种特异的行为方式,人们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离不开说话和写字这类言语行为;认为,任何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都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的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扩展资料:
奥斯汀在《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阐述了他的“语言是人的一种特异的行为方式”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
他认为,人类说出的所有话语都是利用语言做事情,即“说某事即是做某事,或通过说某事来做某事”。
如说“天在下雨”是实施了一个判断的行为,说“请递给我那本书”是实施了一个请求的行为,说“明天我一定回家”是实施了一个许诺的行为,说“现在开会了”是宣布了一件事情发生,如此等等,都是用语言做事,都是一个言语行为。
奥斯汀的追随者塞尔也对言语行为理论做过如下的阐发:“作出一个陈述,也和作出一种许诺、打赌、警告等等一样,都是完成一种以言行事的行为,任何话语都是由一个或更多个以言行事的行为组成的。
”塞尔和奥斯汀一样,都强调“以言行事”是一切话语普遍具有的共同特性。
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
外语学刊1999年第1期(总第95期)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复旦大学 苗兴伟 11 引言Austin(1962)和Searle(1969)的言语行为理论阐释了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实施各种言语行为的语言功能观。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只是孤立的脱离语境的句子或语段(utterance)所实施的单个行为(Coulthard,1977:9)。
由于言语行为是人们在具体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发出的,所以孤立地研究单个的言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揭示语言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实质。
随着语篇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许多语言学家开始把言语行为放到它所赖以存在的语篇中去研究。
一方面,孤立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具体的语篇中才能确定其言外之意,而且对言语行为序列(sequence)的研究可以揭示言语行为在连贯语篇的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另一方面,语篇分析又可以推动言语行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
21 言语行为与语篇言语行为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Austin(1962)提出来的,后来美国哲学家Searle(1969)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发展。
言语行为理论是从研究日常语言的功能开始的。
Austin认为,语言交际的单位不是句子,而是通过句子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如许诺、感谢、警告等等。
Searle认为,每个句子都具有一定的潜在的言外之力,这种潜在的言外之力是句子意义的组成部分,每个有意义的句子借助于它所具有的意义都可以被用来实施一个特定的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只是孤立的脱离语境的句子或语段所实施的单个行为。
但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参与者所实施的不只是单个的言语行为。
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所实施的言语行为不仅要具有语境适宜性(contextual appropriacy),而且要与其他言语行为形成前后的连贯关系。
也就是说,言语行为研究需要涉及更大的语言交际单位:语篇。
专业的语用分析方法
专业的语用分析方法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功能。
它关注语言的实际应用,探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效果。
语用分析方法是对语用学理论的应用,以系统分析语言使用的规则、上下文和意图。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专业的语用分析方法。
一、言语行为分析方法言语行为分析方法是一种常见的语用分析方法,它研究语言行为中的意图和目的。
通过分析说话人的话语,可以揭示其真实意图和言外之意。
言语行为分析方法有助于理解对话中的含义,帮助我们正确解读并回应他人的话语。
二、会话分析方法会话分析方法是研究对话结构和交互规则的语用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方式、对话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可以揭示对话中的权力关系和信息传递效果。
会话分析方法不仅关注对话的表面形式,还关注其中隐藏的社会互动和意义。
三、语篇分析方法语篇分析方法是对连续语言文本进行分析的语用分析方法。
它关注语言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和效果。
通过分析语篇结构、话语连贯性和上下文信息,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和目的。
语篇分析方法适用于研究篇章、文章和广告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文本。
四、语境分析方法语境分析方法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具体语境和背景的语用分析方法。
它关注言语行为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效果。
语境包括时间、地点、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通过分析语境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解读和理解言语行为。
五、语用推理分析方法语用推理分析方法是通过推理和推断来理解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方法。
它关注言语行为中的逻辑推理和信息推断。
通过分析言外之意、暗示和隐含信息,可以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
语用推理分析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复杂的语言使用情境。
六、跨文化语用分析方法跨文化语用分析方法是研究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语言行为差异和交际风格的语用分析方法。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言语行为的形式和含义。
通过对语言使用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差异和误解,并寻找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专业的语用分析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语言使用的规则和功能。
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050501中文提要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由于连贯概念本身的复杂性,目前语言学界对连贯阐释与理解尚无形成系统的标准和方法。
自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Halliday和Hasan提出语篇的衔接理论以来,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对他们的连贯是在衔接的基础上形成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其中,有的认为衔接既不是实现连贯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实现连贯的充分条件:语篇的连贯不依赖语篇的标记形式,而是依赖于一种假设,即听者或读者假设语篇是连贯的。
有的认为衔接指的是语篇命题之间的发展关系,连贯则指的是言外行为之间的关系。
还有的认为连贯不在于外在语篇的连贯,而是内在语篇的心理连贯,也就是说是一个交际双方心理互动或协调的过程。
在我们看来,这些不同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又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其实,连贯是一个多层次性的概念。
它既可以体现于语义层面,以有形的衔接手段或命题之间的发展关系为连贯表现形式;又可以体现于语用层面,以隐形的言外之义或会话含义的联系为连贯的表现形式:还可以体现于交际双方的心理互动层面,以无形的心理互动形式为语篇的产生和接受的过程和手段为连贯的表现形式。
可以说,连贯是指交际双方所实旋的一定言语行为的话语在语篇中体现出来的有形、隐形和无形的意义关系。
因此,这三个层面上的连贯形式完全可以纳入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一章提出了目前有关语篇连贯的不同理论和观点、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其方法。
第二章首先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起源、意义以及Searle等人对该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作了重点阐述。
它包括:(1)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即语言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词和句子,而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是由三个次行为构成的,它们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
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一、本文概述《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言语行为理论,源自哲学家约翰·奥斯汀的学说,主张语言不仅仅是描述或陈述事实的工具,更是一种能够实施行为的力量。
这一理论强调语言与行动的紧密关系,认为说话者通过言语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产生实际效果,如请求、命令、承诺等。
而语篇分析则是对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关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功能。
本文将首先介绍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阐述其如何影响我们对语言行为的理解。
随后,文章将讨论如何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语篇分析中,探讨言语行为在构建和理解语篇中的作用。
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我们将展示言语行为理论如何帮助我们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图和目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功能。
本文还将总结言语行为理论对语篇分析的贡献,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言语行为理论概述言语行为理论,起源于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LangshawAustin)的学说,后经其学生塞尔(Searle)等人的发展,逐渐成为了语言学和哲学的重要分支。
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即每一个言语(或书写)行为都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语言学将语言仅视为表达思想的工具的看法,转而强调语言本身的行动性,即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行为。
言内行为指的是说出词语、句子等语言形式的行为,它涉及到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语法结构。
言外行为则是指通过说出某个句子来实施某种行为,如命令、请求、承诺等。
例如,当某人说“请把窗户关上”时,他不仅在表达一个要求,同时也在实施一个命令的言外行为。
言后行为则是指言语行为产生的结果或影响,例如听话人的反应、情感变化、行为的改变等。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已成为全球的焦点。
本文将以环保为主题,通过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
一、核心信息提取本文的核心信息是:环保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采取全人类共同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二、语篇分析1、语言表达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和对仗等。
例如,“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
”这种比喻手法使得抽象的环境问题更加具象化,引起读者的共鸣。
2、句子结构本文在句子结构方面较为简洁明了,通过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强调了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例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这种简短明了的句子结构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3、话语分析本文在话语分析方面较为清晰明了,每个段落紧扣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例如,在讨论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时,文章从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呈现出话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三、话语分析1、话语表达在话语表达方面,本文通过多个段落阐述了环保问题的严峻性以及解决措施。
例如,“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还关乎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
”这种表达方式突显了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话语内涵在话语内涵方面,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和事实说明了环保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例如,“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这些建议为读者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方向,使得话语内涵更具现实意义。
总之,本文从环保这一主题入手,通过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着重探讨了环保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措施。
在未来的环保事业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环保问题,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为美丽的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然而,人们在新闻的却往往忽略了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言语行为内容分析法介绍资料
言语行为内容分析法介绍言语行为内容分析法介绍【作者】王卫1 引言陈立认为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应该摈弃门户之见,两条腿走路[1]。
纵观我国发表的心理学论文,除实验手段外,大多应用问卷法。
自编或修订的量表使用起来固然方便,且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然而在实际研究中,我们也常会遇到非问卷的数据。
比如,开放式题目的回答,谈话法的结果等。
除了对此类数据进行质的分析外,能否也做量的分析?本文扼要介绍一种可应用于这一领域的方法。
虽然内容分析法本身在通信、传媒等领域中也早有应用,但是本文讲的内容分析法,指对言语行为的分析,由 Gottschalk 和 Gleser (1969)[2]首创并应用于临床。
其基本出发点是:直接可以观测和记录的言语行为,尤其是语汇特性,于特定的情境中反映了复杂的心理状态;在理论指导下对言语交流单元的分析,可以提供各种心理状态的量化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法可与心理分析的投射法类比,如同统觉或墨迹测验,在没有特定或明确的线索情境中,个人所投射的信息是心态的表征。
此外,这种情境由统一的开放式指导语造成;信息即言语本身;而心理状态则是个体所经历的或认作是最重要的经验经由言语的折射,言为心声,颇不为过。
但是在使用上这种方法比经典的投射法远为方便,在分析上更具有与其它量表类似的量化特性,其结果可方便地用参数统计方法行处理。
自六十年代末至今三十年间,这种方法的应用也不再局限于临床上了,并有许多内容分年量表可供选择。
而且这种方法及量表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其它文化和语言,如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3]。
在应用对象上也具有很大的宽容性,小到6岁,大到80岁开外都可应用[4、5] 。
一般而言,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具有正常语言交流能力的人。
大量的研究表明,内容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是令人满意的[6、7]。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拟对内容分析量表的编制作更深入的讨论,而是着重介绍两个量表的应用。
2 数据2.1 标准指导语言语内容分析方法的数据来源于言语样本。
说新闻的言语行为分析
说新闻的言语行为分析新闻的言语行为分析是一种针对新闻内容的、系统性的语言学分析方法。
它旨在探究新闻报道里所包含的言语行为类型和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新闻语言的功能和效果。
通过对新闻报道里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深入挖掘新闻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加深人们对新闻产生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人类语言可以被归纳为几种基本的言语行为类型,包括陈述、询问、命令、承诺、威胁等。
在新闻报道中,这些言语行为类型均有所涉及。
例如,新闻报道中的陈述性内容通常包括某件事件的发生事实、当事人的身份背景、现场情况等;而新闻报道中的询问性内容则主要用于提出问题、向读者寻求信息、引出讨论等。
在新闻报道中,命令性和承诺性内容也常有所体现,例如报道中的“敦促”、“要求”、“承诺”的用语,以及政府机构和企业发布的通告等等。
言语行为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新闻报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
新闻报道通常采用标准的、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以求达到最佳的信息传递效果。
在语篇结构上,新闻报道也采用了一定的固定结构,包括报道开头的“导语”、中心内容的“主体”以及结尾的“结论”等。
这些结构和语言风格的选择都与新闻报道的目的、受众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因素有关。
除了语言形式和结构,新闻报道里的隐含意义和语言效应也是言语行为分析的研究对象。
新闻报道中使用的词汇、句式、图表等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对事件的态度和评价。
例如,一篇对某公司发布新产品的报道中,如果报道中使用了“具有革命性的”、“颠覆市场”的词汇,那么读者对这个新产品的评价就会有所差异。
此外,在语言效应方面,新闻报道也经常采用“头条效应”、“印象反向效应”、“言外之意效应”等手法,以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言语行为分析为理解新闻语言的功能和效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的言语行为类型、语篇结构、语言风格、隐含意义和语言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新闻诉求、传递的信息和影响效果,对于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
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语篇分析是教育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旨在研究语言单位在现实生活交际中如何被组织和使用。
在语言教学中,语篇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教授学生真正使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语言水平。
本文将介绍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包括语境分析、文本结构分析、语言功能分析、评估分析等。
一、语境分析语境是指言语发生的背景条件,包括发言者、听者、场景、时间等与言语直接相关的因素。
语境可以直接影响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和意义。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语言使用的背景、语境中的信息、语言交际的目的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实现语境分析的教学。
二、文本结构分析文本结构指语篇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和组织方式。
通过分析文本结构,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文章、故事、对话等语篇中的不同部分、关键词汇、句型、连词等,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
三、语言功能分析语言功能分析是指研究语言成分和表达的意义的功能或目的。
通过分析语言功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情感色彩以及隐含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文本中所含的情感、表达方式、语言功能等,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评估分析评估分析是指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并为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供支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然后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新闻语篇的言语行为分析
语言研究新闻语篇的言语行为分析马梦瑶【摘 要】新闻语篇由不同的言语行为构成,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判断新闻语篇中运用的次言语行为类型,并对它们进行言语行为分析。
研究发现通过分析言语行为能更好的理解新闻语篇作者的交际意图。
【关键词】新闻语篇 言语行为 交际意图一、前言在交际活动中,若言语行为理论只研究单个句子的言语行为,离开相关的语境,比如社会语境、上下文等,那么交际意图难以判断,因此将其用于研究语篇非常合适。
在当今社会,新闻与我们密不可分,引起了许多语言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主要将批评语言学和新闻语篇相结合,挖掘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辛斌2000,戴炜华&高军2002),然而对新闻语篇的言语行为研究仍然较少,如林纲(2016)从语用、语言和语境三个层面对比新闻语篇中言语行为背后的意识形态。
新闻语篇作者是如何通过言语行为序列的组合来建构一个完整的新闻语篇的,本文以美国CNN的“Apple’s Tim Cook hopes China will ease VPN restrictions”的新闻报道为例,剖析不同的言语行为类型在新闻语篇中的体现,以及它们是如何以言表意的,帮助我们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上世纪50年代,言语行为理论创立者奥斯丁认为人们发出的每一个言语都同时完成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是说出具有一定的指称和意义的词、短语或者句子;言外行为是说话者会选择不同言语行为,如告知、拒绝、保证等,传达某种真正意图;言后行为是指说出一句话后产生的效果,比如可能影响甚至改变听话者的态度、思想或者行为。
塞尔进一步将言语行为细分为断言类、指示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
“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交际者实施的多种言语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有意义的单位——语篇。
”(苗兴伟,1999)。
这种由多个言语行为组合成的特定序列称为一个“宏观言语行为”(Van Dijk,1977)。
言语行为分类及其语义表现式
言语行为分类及其语义表现式言语行为分类及其语义表现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语行为是指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它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来分析。
根据语言功能,言语行为可以分为接受性言语行为和产出性言语行为。
根据活动性,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主动性言语行为和被动性言语行为。
根据承诺性,言语行为可以分为承诺性言语行为和非承诺性言语行为。
本文将针对这三类分类,对言语行为进行具体阐述,并提出对应的语义表现式。
一、接受性言语行为接受性言语行为是指一方在接受另一方的言语信息时所采取的行为,包括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回应信息等。
它的典型语义表现式有:"嗯"、"哦"、"是吗"、"原来如此"等。
二、产出性言语行为产出性言语行为是指一方在发出信息时所采取的行为,包括提出问题、传递信息、表达意愿、传递情绪等。
它的典型语义表现式有:"你好"、"我明白"、"我有一个想法"、"我感到很难过"等。
三、主动性言语行为主动性言语行为是指一方在发出信息并带有一定意图时所采取的行为,包括问候、邀请、道歉、道谢等。
它的典型语义表现式有:"你好"、"我邀请你去吃饭"、"对不起"、"多谢"等。
四、被动性言语行为被动性言语行为是指一方在遵循他人意图时所采取的行为,包括应答问候、响应邀请、接受道歉、回应感谢等。
它的典型语义表现式有:"你好"、"当然"、"不用道歉"、"不客气"等。
五、承诺性言语行为承诺性言语行为是指一方在承诺或者保证他人意图时所采取的行为,包括承诺帮助、保证实现目标等。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语篇连贯探析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语篇连贯探析[论文关键词]语篇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表现模式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连贯在语篇分析中的表现复杂性,目前,专家学者对连贯的阐释尚未形成系统的标准和方法。
韩理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在他们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nglish)一文中,认为连贯是在衔接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衔接是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一理论观点立刻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有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批评意见。
比较集中的是语篇衔接在连贯中的作用问题,认为它不能保证语篇连贯,衔接既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充分条件。
布郎和尤(BrownYule)认为,人们在解释一个语篇时不是依赖于语篇的形式标记,而是依赖于一种假设,即假设语篇是连贯的。
衔接可以被认为是命题与命题之问的语言符号关系,是一种言内行为,而连贯是言外行为,是由其语用功能决定的。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如程雨民引,黄国文引,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对该理论进行阐释和补充。
概括起来,学者们的修正意见大致可分为三点:首先衔接手段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条件,但语言形式上的衔接未必能导致语义上的连贯。
其次,语篇的连贯是话语与语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交际时它们在社会文化语境或情景语境下体现于语用预设和推理之中。
再次,语篇的连贯是一种心理表征,是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认知语境中心理互动的结果。
现在对于衔接与连贯是什么关系,是否可以根据衔接来推断语篇的连贯和语篇连贯的程度等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在这几方面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语篇连贯应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体现于语义层面,也体现于语用层面和交际双方心理互动层面,可以将它们纳入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连贯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首先由英国哲学家奥斯丁(JohnLanshawAustin)提出,后又经过塞耳(Searle) “的修正和发展。
言语行为的语言逻辑分析
言语行为的语言逻辑分析一、言语行为的定义及分类言语行为是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们通过使用语言,表达出某种意义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言语行为主要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两种。
直接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用言语直接表达其意图的行为,如“我想喝水”、“我要去看电影”等。
间接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用言语暗示或者表达其意图,不直接表达其意图的行为。
如“你考试考得不错啊”可能是称赞,也可能是安慰,要根据具体情境而定。
二、言语行为的语言逻辑分析言语行为的语言逻辑分析主要涉及到言语行为的五个方面:言语表达的目的、言语表达的准确性、言语表达的责任、言语表达的基础、言语表达的意义。
1.言语表达的目的言语表达的目的是指说话人在说些什么,目的是什么。
要想正确分析言语表达的目的,需要考虑言语行为的语境和上下文。
比如,说话人说“你觉得这个电影怎么样?”目的是邀请对方进行评价。
而如果说话人说“这个电影怎么样?”目的可能是表达对电影的评价。
在分析言语表达的目的时,要充分考虑到语境和上下文,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2.言语表达的准确性言语表达的准确性指说话人使用语言时是否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一个清晰准确的言语行为应该能够让听者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但通常情况下,言语表达不可能完全准确,往往还需要借助上下文进行理解。
比如,“我很高兴”这句话表面上看是表达了说话人的感受,但如果上下文是在说一些讽刺或者嘲笑的话时,可能是反话。
3.言语表达的责任言语表达的责任指说话人对自己的表达要负的责任。
言语行为中有些言语可能会伤害到他人,这需要说话人对自己的言辞进行负责任的把控。
比如,在对他人进行批评时,不应该使用攻击性语言或者带有歧视色彩的语言。
这样的言语行为不仅不符合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4.言语表达的基础言语表达的基础指言语行为的来源和基础。
言语行为的来源可能是个人经验、阅读、学习等,也可能是社会体验、文化习惯等。
语用学小常识
一、举例说明言语行为的类型1、从语句表达上看,也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以下四种:1)疑问类言语行为,如“这是谁的钢笔?”;2)陈述类言语行为,如“这是他的钢笔。
”;3)感叹类言语行为,如“多明丽的秋天呵!”;4)祈使类言语行为,如“快把它扔掉!”。
2、从话语功能(指言语的影响力)上看,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表述性行为:就是将要说的话说出来,不管是什么样的句子,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说出,如“小明是个好学生。
”;2)施为性行为:在完成表述性行为的时候,不但将一定的信息内容传递出来,而且也是在实施某一种行为,如“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
”;3)成事性行为:如果施为性行为在受话者发生了作用,例如得到劝勉、接受了道歉等,这就是收到了言语行为的效果,这就是完成了成事行为。
这三种言语行为,实际上是整个言语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
3、每种语言又可以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两类。
直接言语行为:通过话语直接表达话语意图的言语行为,如“请给汤放点盐。
”。
间接言语行为:通过话语间接表达话语意图的言语行为,如“这汤真淡。
”二、简述语用含义的理论和价值语用含义又叫言外之意,指人们在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引申的、临时的、隐含的意义。
也就是说,对于相同的语言,它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语用含义常常表现出发话人话语交际时的真正的话语意图和交际目的。
例如:“今天有点儿冷。
”这句话本身没有歧义,表示“今天的气温比较低”的意思。
这是它的一般的和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通常叫做“语言意义”。
但在不同的情景下它的话语意图和交际价值就有所不同。
例1冬天的傍晚,主人和客人在聊天,客人坐在窗下,窗户开着。
忽然一阵寒风吹进来,客人对主人说:“今天有点儿冷。
”在本例中,它表示客人想请主人把开着的窗户关上。
例2冬天的早上,孩子背着书包要去上学,妈妈对孩子说:“今天有点儿冷。
”在本例中,母亲在提醒孩子应多穿一点儿衣服。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的关系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的关系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篇分析均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一文章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功能解释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发展做出了贡献。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语篇语篇分析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只是孤立地脱离语境的,句子或语段所实施的单个行为,而言语行为是人们在具体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发出的:孤立地研究单个的言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揭示语言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实质,只有在具体的语篇中才能确定其言外之意同时语篇分析又可以推动言语行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随着语篇分析理沦和实践的发展,许多语言学家开始把言语行为放到它所赖以存在的语篇中去研究1言语行为与语篇的关系言语行为与沿篇部属于语言运用范畴,言语行为是构成语篇的基本要素: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所实施的不仅只是单个的语言行为,而且要与其它的言语行为构成一定的连贯关系,从而形成更大的交际单位.即语篇从浯言交际的角度看,浯篇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大于句子或语段的交际事件它不是,句子的排列和组合,而是言浯行为的序列vanDijkAl1]把这种由言语行为构成的更大的交际单位称为宏观占语行为从语用学的角度讲、孤立的,句子是毫无意义的.,句子只有在交际过程中波用来实施言语行为,并连接在一起构成更大的交际单位时才能获得意义言语事件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实例,如互致、询问信息、抱怨等例如“洵问信息”这一言语事件至少应包括以下言语行为:询问+回答+反馈如:①Child:Mum,where’Smyredumper?(询61)Mother:Itisinthebottom drawerinyourbedroom(回答)Child:Right,HIhavealook(反溃)以上是一个由三个言语行为构成的连贯语篇在日常交际中,任何一个交际事件都离不开语言使用者实施的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并一起构成言语行为的序列或语篇,这些言语行为不可能离开语篇的上下文而独立存在语篇的连贯性并不是通过语篇的表层结构之间的衔接关系实观的而是通过语篇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的连接关系实观的言语行为理沦可以为浯篇的连贯性提供功能解释的理论基础。
言语行为的分类
言语行为的分类
言语行为可根据其实现过程、意图等多种因素,被细分为各种各样的类型。
从广义上看,言语行为主要分为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两大类。
直接言语行为意指使用者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选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明示其意图与目的,言语表层含义与实际行为意愿相吻合的情况。
譬如,使用命令句表达请求、使用祈使句表达命令等,都属于直接言语行为。
直接言语行为更侧重于语言的字面含义,意图明显,易于理解。
与此相反,间接言语行为指的是言语使用者以不直接的、非明示的方式表达其意向,言语表层含义与实际行为意愿有所出入。
例如,“你能帮我开开窗吗?”这句话,在字面上是向对方询问能力,但实质上是一个请求行为,期望对方能把窗户打开。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因文化、习俗、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会优先选择使用间接言语行为,以追求礼貌、避免冲突。
进一步来看,根据胡壮麟的分类标准,言语行为可分为五类,即陈述型、指令型、承诺型、表述型、表达型。
陈述型言语行为主要用于表达事实或真实情况,承诺型言语行为表达的是说话者的未来行为,指令型言语行为则用于表达对听话者的要求或期待,表述型言语行为表达的是说话者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和观察,最后,表达型言语行为则主要用于体现说话者的某种情感或态度。
这种分类方式旨在更好地理解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实际功能,知晓在何处、何时、如何运用某种类型的言语行为,能有效提升人际交流的效率和和谐度。
语篇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语篇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摘要]无论奥斯汀还是塞尔,他们对言语行为的研究,都局限在句子这一级的语言单位,而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往往不是只说一句话。
篇章语言学认为,语篇是语言的交际单位,认为只有语篇才能实现交际目的,才能完成一个具体的言语行为,才有完整的语言效果,词和句子也只有结合语篇才能获得研究和把握。
从这个角度讲,语篇才是言语行为的基本单位。
[关键词]言语行为语篇主要意图次要意图语篇既包括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利用口头语音说出的话语(discourse),也包括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利用书面语符写出来的篇章(text)。
小到仓库里的一条标语“禁止吸烟”,大到一部长篇小说,都是语篇。
言语行为理论的所有研究都是在“说话就是做事(to saying somethings is to do something)”。
这一命题上进行的。
但是无论奥斯汀还是塞尔他们都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局限在句子这一级的语言单位,而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往往不是只说一句话。
在口语交际中,需要几个话轮;在书面交际中,则需要由句组合而成的段、篇、章才能完成一定的交际意图。
因此,篇章语言学认为语篇是语言的交际单位,认为只有语篇才能实现交际目的,才能完成一个具体的言语行为,才有完整的语言效果,词和句子也只有结合语篇才能获得研究和把握。
从这个角度讲,语篇才是言语行为的基本单位。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是口语交际,关注的语言单位也只是句子,现在我们提出语篇也是言语行为,就把研究的对象扩展到了书面交际领域,而且关注的语言单位由一句话扩展到了语篇。
这两个不同也决定了语篇这种言语行为会有自己的特点。
作为言语行为,语篇也可以进行三分,即述事行为、行事行为、成事行为。
通过对这三个行为的介绍,我们看看语篇是如何“做事”的。
一、语篇的述事行为语篇的述事行为就是指说出具有一定意义的话语或写出一定意义的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篇的言语行为类型分析
——以“陈光标到底撒谎了没有?”为例
一、前言
为了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具体语篇,所以选了一篇关于陈光标事件的新闻评论,对其的语言行为进行分析。
希望能找到这类语篇的基本行为及其行为组合的模式。
二、具体分析
文章选自南方网。
(1)有首善之称的陈光标,最近遭到媒体的公开质疑。
这次对陈的质疑和不满,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陈这几年高调宣称的慈善项目,是否真的落实;二是陈的慈善动机,是慈善还是把慈善作为谋名牟利的阶梯。
分析:属于表述类的陈述行为。
客观地诉说真实存在的事件——陈光标的慈善行为遭到媒体的公开质疑。
说明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增加可信度。
(2)说实话,陈光标有今天的境遇,毫不奇怪。
这几年来,他的慈善行动异乎寻常的高调,早已引起诸多认为“行善何必如此张扬”的人的腹诽。
后来,这些肚子里的牢骚终于涌了出来,零星地公开表达。
有关陈光标言过其实、事实漏洞的传闻也不断积累。
发展到今天,终于发现“少捐多报”甚至有捐款到子虚乌有单位等材料。
媒体借此公开质疑,算是把这几年对陈光标的种种怀疑和不满,系统地表露,让公众讨论。
为数众多的人也的确分为“挺陈”和“讨陈”两派,进行激烈的口水战。
分析:第一句是个判断类行为,其后都是对这个判断的解释。
表达作者认为陈光标遭到质疑是不可避免的,作者认为陈光标的慈善行为有许多是子虚乌有的。
列举一些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证明命题是真的。
(3)陈光标自己的回应,大概也有两点:第一是“质疑有98%不属实”,
大约另外2%是真的或者待考;第二是“人在做,天在看”,一副两手一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气概。
分析:属于表述类。
陈述陈光标对媒体质疑的回应。
(4)我以为,公开质疑陈光标,是件好事。
问题关键是,我们是把陈光标拿出来和谁比?参照物不同,结论自然有异。
分析:“质疑”是判断,和祝福、感谢邓不同。
质疑是不同意他人的判断,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示同意媒体的质疑。
(5)比如先说他对慈善的认识。
很多国人认为,慈善是人的恻隐之心,是美德。
但是新加坡政治学者马凯硕谈美国的慈善时说,现代社会慈善,是因为富人们认识到,富人的财富归根到底来自社会,如果有一部分人总是处于边缘,社会无法良性发展。
因此慈善实际上不是恩赐,而是让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机制。
这大概也是美国巨富搞慈善时不发出什么声音的缘故。
从陈光标这几年的言论集来看,他显然认为他在恩赐。
这也O K,或者值得称赞,中国不是美国嘛。
就是美国,慈善事业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分析:这段话属于表述类。
诉说陈光标对慈善的认识和中美慈善管的差异。
(6)至于他的慈善动机。
从他这几年的发展来看,不管他认为自己是如何在恩赐,他也从高调行善中获得了莫大的利益。
尤其是政治身份。
这种情况,在真正慈善机制完善的社会,有些让人不能接受。
但在中国,这个也没问题。
毕竟还有更多获得更大利益的人,却铁公鸡一毛不拔呢!更何况,与那些去吃天价饭、强行收取手续费,甚至诸多款项下落不明的堂而皇之的机构相比,陈光标还真是善的。
分析:这是表述类的行为。
这个是全段的核心判断,前面的话语是对这个核心判断的解释。
对陈光标是否是“真的慈善”作出分析,寻找原因。
(7)我觉得不能马虎,也不能弹性看待的,是他到底撒谎了没有?也就
是“少捐多报”、捐款到不存在的单位,这些是不是真的。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98%和2%的量化问题,有撒谎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分析:这是指令类的建议句。
表达希望在陈光标的事件不能以量化的形式来讨论。
(8)我们理解,在中国做慈善不易,既没有机制保障,民间也疑虑重重。
陈光标横空出世,算开了一个风气,值得支持和保护。
但正是因为如此,如果他撒谎,那对人们的伤害,对中国慈善的伤害更大。
这不是个小问题。
分析:这段文字是表述类地判断行为。
表达对陈光标慈善的理解与支持,也对他若撒谎而引起的社会问题提出看法。
(9)而且,拨开首善迷雾,不能靠不可捉摸的“天”,即陈光标所说的“天在看”。
而是要靠人。
所谓靠人,第一是法律,如果你相信中国司法的话,倘若陈光标认为人们在造谣,那就应该诉诸法律;第二是媒体要一直追下去,真相会越辩越明。
因为大家都不是傻瓜,只是缺乏信息而已。
只有如此,陈光标是首善还是欺世盗名之辈,才可能大白天下。
通过不断的争论,也可提高国人对慈善的认识,最终将促成中国真正的慈善。
分析:这段文字前几句属于表述类的判断行为。
后面是解释,解释自己的观点——“要靠人”。
三、分析结论
本文属于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这种语篇类型应该包含表述类、表情类、指令类这几
种言语行为类型。
各种言语行为的先后顺序基本模型是:
首先,用表述类陈述事件,诉说客观事实,并增加命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其次,在表述类中适当穿插表情类的一言行为,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
然后,在其中穿插一些指令类的表示建议的句子。
最后,在末尾一般会总结观点,用指令类的行为提出建议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