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管理技能)简述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
管理学知识点
1、什么是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吗?答: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上都具有的现象。
各种不同的管理活动过程具有共同的规律性,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协调人们的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因而管理具有普遍性。
2、简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答: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①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③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
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各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时机3、管理的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包括哪些因素?环境对管理实践有何影响?答:一般因素有国际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法律政治因素。
任务因素的利益相关者有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监管者,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环境对管理实践的影响,从经济上看,其他同类产品价格上的升降及原材料、劳动力工资等经济上的变化可能会使价格相应的上升或者下降;从政治条件上看,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变动都对经营决策者的管理方法有影响,有促进生产销售的政策的提出可能会使得管理者提高生产量,反之减少;从社会、自然等因素上看,社会的变革,社会上重大事件的影响,以及自然方面自然灾害或其他方面的变化都对管理者有影响;在技术上,技术的进步或者后退都会使得管理者改变其决策。
4、管理者应具有何种技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上有何侧重?答:(1)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
(2)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重要性大体相同. (3)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各级管理者最基本的管理技能是,能识别和确认本企业或本部门所有控制过程,和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领导管理技能-导理论与领导方式 精品
领导艺术的特点
非模式化 随机性 情感性 实践性
直觉性 创造性 模糊性 科学性
32
领导艺术分类:
A、履行职能的艺术。主要包括沟通、 激励和指导的艺术,以及决策艺术、 用权艺术、授权艺术、用人艺术等;
B.提高领导工作有效性的艺术。 C.人际关系的协调艺术
返回
33
二、主要领导艺术
1.用人和用权艺术 2.决策艺术 3.人际关系艺术
26
目标—路径理论 返回
① 领导者对绩效予以更有吸引力的奖酬,就可以改 善对下属的激励,领导者对人们的表扬、提拔和赏 识,就可以提高下属对实现目标的效价。
② 如果下属的任务规定得不明确,领导者可以通过 有益的指导、培训和解释目标等途径,来使任务得 到明确,从而加强对下属的激励,减少工作的模棱 两可,使下属更易于达到目标,这样期望值就会增 大。
9
3.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共性:
从行为方式看,两者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 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 从权力的构成看,两者也都是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 的结果。
区别:
• 从本质上说: •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
础上的对下属命令的行为。 • 领导则是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
25
三、领导权变理论(二)
2.路径—目标理论
罗伯特·豪斯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 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 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目 标一致。“路径—目标”指有效的领导者能 够明确地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方式来帮助下 属,并为他们清除各种障碍和危险,从而使 下属的相关工作容易进行。 “路径—目标”理论
指导人们 ·同协作者沟通,指明方向、路线; ·让人们更好理解目标、战略及实现 目标后的效益; ·指引人们据需要组建工作组、建立 合作伙伴关系。
简述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简述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简述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你是否已具备了以下这些项基本能力或技能?1、具有自己人生规划目标的能力,对自己人生的定位很明确,最终目标是什么,目标进行分段和细化,并能制定出实施的计划,如:20岁、30岁、40岁……80岁、90岁、100岁;规划、经营、管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最有意义目标。
2、决策时,具有权衡取舍的魄力和能力。
在瞬息万变市场的竞争中,有果断做出决策的能力,这是管理者们智慧与谋略及胆量的结晶。
当作出决策时,要求管理者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满意决策”是建立在以对现实条件的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一种风险较小、较为满意目标方案的决策,是现实性与先进性结合的明智之举。
3、具有计划管理的能力。
当人们要满足某种期望时,往往不计算将要付出的成本,常常凭心理感觉,有了大方案却没有小计划,干到哪里算哪里,因而付出了大的成本冲减了效益。
管理者做出一切决策时,一定要先计划、后实施,因为世界在变,环境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科学地运用计划管理,企业才可立足及长远发展。
4、具有建立和改进企业的管理制度的能力。
企业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精致到进入每个员工的心里,制度不仅是制约一般员工行为的,更不能被一些特权者们所利用;所以,企业是用制度来管理人的行为;同时,“信誉是金,承诺是负债”,企业制度中对员工的承诺一定兑现,制度适用于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员工们快乐地工作,有效率的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5、具有管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企业的管理系统越大,结构就越是复杂,对信息的渴求就越加强烈。
任何一个组织要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步调,各要素之间必须能够准确快速地相互传递信息。
管理者们对企业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都必须依靠来自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
信息,如同人才、原料和能源一样,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企业管理活动赖以展开的前提,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一切有效的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的管理。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与被领导具有角色的多样性
二、领导与被领导具有角色的多样性•为什么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是具有角色多样性呢?因为,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实践中,无论领导者或被领导者,在社会结构的整体框架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岗位,对上是被领导者,对下是领导者,对外身份是国家干部,对人民是服务公仆,就如同在家庭空间里,在父母面前,充当着儿女的角色;在夫妻面前,充当着丈夫或妻子的角色,在同胞面前,充当着哥弟姐妹的角色,在孩子面前充当着父亲或母亲的角色。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领导者或被领导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对象面前所扮角色多样性的根据。
然而,了解"多样性"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为了引导我们每一个领导和被领导者在社会实践的空间里要找准自己工作、学习的位置,"唱"好自己所演绎的角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具有可变的动态性•我们知道:组织人事工作本身就是时刻处在动态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随着科技、经济、文化、形势、时间的变化,对领导与被领导的个体素质和系统的构成要求是不断更新的,这就决定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直处于可变的动态状。
•因此我们每一个干部的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是被领导者,明天可能就是领导者;今天是领导者,由于事业的需要,明天可能成为更高级的领导或退居二线,或成为被领导者,或因个人主观不努力,被事业所淘汰•我们平常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工作也是这样,任何一个领导,不思进取,在思想、工作、学习上就会"滑坡",就会从领导位置上掉下去,成为被领导者;而被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只要努力进取,执著的对待事业,也将会成为不同的领导者。
四、领导与领导关系具有先后的顺序性•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
党的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干部来接班,谁来接班,只要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同志都有这个可能,只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
这个先后顺序问题,并不是论资排辈,不是工龄的长短或年龄的大小来排交椅,而是依据党的干部路线和选拔领导干部原则及不同的领导岗位而应具备的不同素质来确定领导干部选配的梯次。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科学与艺术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领导科学与艺术姓名学号年级专业二O一一年十一月作业(一)一、填空题1. 领导科学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就是政治领域中的分权制已经形成并得到发展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菲德尔的领导理论提出为标志,产生了权变领导理论,这是一种对领导理论的动态研究。
3. 领导环境与领导活动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输入- 转换-输出4. 领导的本质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一种影响过程。
5. 就其构成要素来讲,领导者的职位由职务和责任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
6. 领导哲学必须研究价值问题7. 绝对被领导者是组织目标得以最终完成的决定性力量8. 领导用人是整个领导过程的中心环节。
9. 领导效能反映了领导活动进行的状态和结果。
二、名词解释1. 领导:指在社会组织中,领导者通过影响其下属行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2. 领导环境: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讲,领导环境是指与领导行为直接相互作用的组织内部的小环境。
从广义上讲,领导环境是指制约或推动领导活动展开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是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技术、自然要素等组织内、外氛围和条件的总称3. 领导决策:是指享有领导权力的领导者或领导机关,为达成特定的管理目标,在综合考虑各种需求和可能性的基础上,为处理领导权力范围内的事务而进行的一种决定政策、对策和方案的活动过程。
1. 4. 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其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巧妙地运用各种领导条件、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的基本技能。
三、简答题1.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答: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领导具有前瞻性,管理具有当前性2)领导具有整体性,管理具有局部性3)领导具有超脱性,管理具有操作性2. 简述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答: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1)领导组织结构2)领导的层次与跨度3)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4)领导机关的决策方式和指挥、监督方式3. 领导效能包括哪些内容?答:领导效能包括:决策效能、组织效能、人事效能、执行效能4. 简述领导创新的程序答:领导创新的程序1)环境的扫描和分析2)信息的处理3)想法的产生4)方案或规范的设计与评估5)领导创新的实施6)领导创新的控制7)反复的试错四、论述题材料一:奥巴马是一个非常深奥的一个人,我们把他看的太简单了,我举个例子, 他从竟选的第一天到他当选总统值得欢呼的那一天,我们没有看他笑过,也没有看他哭过,也就是他的喜怒不形于色。
(领导管理技能)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第四章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第一节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一、研究的基本宗旨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
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二、两大研究领域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1、企业领导研究领域。
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
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
2、政府行政领导研究领域。
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伯恩斯的《领袖论》等。
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
西方社会企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展。
西方一般领导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领导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进政府的领导改革,推动政府行政领导科学的发展。
简述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管理者是组织中负责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人员,其基本素质和技能如下:1.基本素质:(1)身体健康:管理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来支持。
(2)道德品质:管理者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公正、责任感等,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
(3)沟通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协商、解决问题等。
(4)学习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5)自我管理: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情绪控制、时间管理、自我反思等,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效率。
2.基本技能:(1)决策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决策能力,能够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2)计划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计划能力,能够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3)组织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组织能力,能够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和调度资源,使组织高效运转。
(4)领导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团队成员,发挥团队的最大潜力。
(5)控制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控制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组织中的偏差和问题,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6)管理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调度组织中的各项资源和活动,确保组织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7)创新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和改进组织的运作方式和业务模式。
总之,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其成功开展工作的基础。
在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之前,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同时,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资源管理和创新实践等方面,以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
管理者三项基本技能
管理者三项基本技能办理者三项基本技能企业员工一般对领导者有较高的期望,而领导者的表示却常常不如员工之意,尤其是一些企业领导者经常在以下五个方面犯错误:未给予恰当的反馈;未能积极倾听或让员工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未能对员工、任务及情境使用恰当的领导型态(督导过度或督导不足);未制定清晰的目标;未能培训和发展企业员工。
领导者的这种实际表示是不利企业发展的。
领导者应该具备和提高的三项核心技能:绩效办理技能、建立伙伴关系技能和人际沟通技能。
绩效办理技能使一线领导者能够为员工设定清晰的绩效目标,明确达成该目标的奖励和认可过程,在适当时机给予员工批评和反馈。
建立伙伴关系技能帮忙一线领导者更加准确地诊断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并按照具体情境采取恰当的领导型态。
人际沟通技能包罗有效沟通的能力、积极倾听、保持每位员工的自尊且同时达成工作目标。
而有效沟通是成为高效领导者,特别是一线领导者的关键技能。
然而,不少企业的多数员工都认为,领导者最大的不足正是缺少这种关键技能——沟通能力。
其一,绩效办理技能所有一线领导者都必需具备的第一项技能就是绩效办理——为员工设定清晰的目标,时刻关注员工的绩效表示并适本地给予反馈。
很多人会说人人都知道绩效办理。
那么为什么绩效办理仍然是很多领导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呢?原因在于时间。
领导者未能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对直接下属的绩效表示进行充分办理。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员工并不能在其关键目标任务和实际表示上获得领导者及时恰当的反馈。
要帮忙员工成功,领导者就必需关注他们表示的.细节所在,而掌握细节的关键在于与员工进行频繁且非正式的沟通,无论是表彰还是批评,不要等员工淡忘了以后才提起。
要达到每日绩效办理要求的领导者,就必需想办法增加与直接下属在一起沟通的时间。
成功的一线领导者与员工进行更加频繁且非正式的沟通。
这样彼此间的对话才能更生动,领导者所提出的建议才能更及时有效。
成功的一线领导者不是比及一年一度正式的绩效面谈时,才把所有的表彰或批评说出来,而是与其直接下属每两个月、每周甚至每日进行沟通,讨论他们的绩效表示、发展的需要和未来的目标。
新任经理必备管理技能
新任经理必备管理技能
第一部分角色转换
1.工作重点的转变:自我管理到员工管理
2.管理和领导的基本概念
3.新经理人的任务和挑战
第二部分新经理人的准备度:价值观、态度和理念
1.价值观和准则
2.积极主动的态度
3.转变你的思维定势
4.正确应对管理中的各种关系
第三部分绩效导向带动员工发展
1.绩效的基本含义
2.员工发展的三要素:知识、技能和态度
3.工作要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绩效导向的管理流程
第四部分新经理人管理技能之一:目标和计划制定1.远景和目标的含义
2.目标的制定中的SMART原则
3.目标的分解和落实
4.目标的贯彻和执行:PDCA的循环
第五部分新经理人管理技能之二:沟通和协调1.管理沟通的含义
2.沟通中的障碍
3.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4.改进行动
第六部分新经理人管理技能之三:辅导与反馈1.反馈和辅导的含义
2.情境化领导方法
3.员工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七部分新经理人管理技能之四:考核与评估
1.为什么要进行绩效考核
2.如何进行有效考核
3.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估
第八部分应用研究:新经理人的常见问题1.案例分析
2.成功经验分享。
领导学经典简答题(必考)
一、简答题:1.简述毛泽东领导理论的内容。
2.简述邓小平领导思想的内容。
3.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什么?4.什么是领导者的权力?5.什么是领导者的影响力?6.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怎样的?7.什么是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8.领导者的素质包括哪些内容?9.领导决策有哪些特征和类型?10.领导决策的程序是什么?11.领导用人的原则有哪些?12.领导沟通的组织功能包括哪些内容?13.领导凝聚力有哪些类型?14.什么是领导艺术?其有哪些特点?15.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6.领导激励理论有哪些?简述其内容。
17.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和程序是什么?18.党内思想政治工作原理是什么?19.如何提高领导效能?20.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程序及方法是什么?二、论述题1.领导就是服务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本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领导活动二重性原理及其意义。
领导科学类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答案要点】(1)关于共产党领导工作的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活动的根本宗旨;实事求是是领导活动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领导活动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领导活动的基本立足点。
(2)关于领导者和领导机关。
提出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领导者的素质为“又红又专”。
(3)关于领导权力控制问题。
领导权力的正确控制是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的重要保证,正确处理权力集中分散的关系,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的权力控制方法、加强对领导权力的监督。
(4)关于战略策略思想问题。
毛泽东十分重视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问题,提出要适合人民利益的原则,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战略策略的原则,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
毛泽东对战略策略的实施和验证,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一是慎重初战,务必求胜,二是善于把政策交给群众,三是突破一点,推动全盘。
(5)关于领导用人思想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干部是实施政策的决定因素,号召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要关心爱护干部,要重视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学基础简答题
1.简述领导的属性及其关系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品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即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
(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
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
(3)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2.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1)自然式领导(2)专制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5)专家集团式领导3.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1)儒家。
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
(2)道家。
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
(3)法家。
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
其核心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
(4)兵家。
兵家以谋略著称。
4.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想与领导实践方面的主要贡献。
(1)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3)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5.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两个研究方向。
(1)一条基本线索:即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2)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6.简述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
(1)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
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于行为的研究。
(2)企业领导领域。
西方一些经济管理学家普遍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他们的领导学著作也往往冠以管理学的专业用语。
(3)军事领导领域。
这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
管理学答案
1、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项目有哪些?答:计划和控制如何协调?答:1、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2、制定检查计划与标准;3、严格按照计划执行;4、按照检查计划与标准检查评估;5、修正执行偏差;6、奖优罚劣。
2、计划和控制的反面因素有哪些?3、如何理解计划和控制的基础?答:计划是控制的根据、前提和基础,而且与管理控制活动紧密相联。
计划为各种复杂的管理活动确定了数据、尺度和标准,它不仅为控制指明了方向,而且还为控制活动提供了依据。
计划为控制提供衡量标准。
控制是计划的实施手段,及时有效的控制牵引组织的实际绩效向计划的目标不断靠近。
计划和控制周而复始的默契的配合,能使组织不断的追求并能够实现更高的业绩。
4、控制系统有哪些要素构成?答: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要素有1、建立目标和标准。
2、测评绩效。
3、根据目标和标准比较绩效。
4、采取纠偏行动。
5、采取正强化措施。
5、事前标准有何重要意义:答:事前标准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它是信息反馈的源泉;二是也是员工努力工作的激励因素。
6、有效控制的特征是什么?答:1.明确的目的性2.信息的准确性3.反馈的及时性4.经济性5.灵活性 6.适用性7.标准合理性8.战略高度管理层应该控制那些对组织行为有战略性影响的因素,包括组织中关键性的活动和问题。
9.强调例外10.多重标准11.纠正措施。
二、1、什么是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吗?答: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上都具有的现象。
各种不同的管理活动过程具有共同的规律性,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协调人们的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因而管理具有普遍性。
2、简述领导者的功能?答:领导的基本功能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即组织功能与激励功能。
(1)、领导的组织功能,主要是为实现企业的目标,科学地、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2、过程部门化:就是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3、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4、非正式组织:指人们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由于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共同感情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名集体,并产生一种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但没有强制性。
5、激励: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有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6、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7、计划: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8、组织: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9、领导:名词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委派职责等工作而去指挥或引导下属的人;动词性的“领导”指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个人具备的能力去指挥、命令和影响、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10、沟通: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或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11差额计件工资制:就是指对同一种工作设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
对那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质量高的工人,就按一个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对那些用时长、质量差的工人,则按一个较低的工资率计算。
12、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做,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13、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
14、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次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15、目标管理:即企业领导提出的方针目标,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根据总目标确定一定时期的工作与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实现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精品
领导学名词解释:1、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署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2、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运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娴熟的方式和方法。
3、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利,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4、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5、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盼。
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概括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6、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利影响力,采取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行动的领导行为。
7、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富裕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利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8、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9、领导层次: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机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
10、直线式组织结构:又称层次制、分级制、金字塔制或传统式组织结构。
它是将一个领导系统或单位,在纵向垂直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最高的指挥中心到最低的基层单位),形成一个逐级扩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11、职能式组织结构:称分职制,它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专门机构。
12、委员会制:又称之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利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详细概述
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详细概述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要素:目标设定、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首先,目标设定是管理者思维方式的核心。
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能够明确定义组织的目标,并且根据这些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
目标设定需要明确、合理、具有挑战性和可衡量性,以便给予员工明确的方向和激励。
其次,规划是实现目标设定的重要步骤。
管理者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包括预算、资源分配、时间表等,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规划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组织是管理者思维方式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管理者需要将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各个部门和个人,确保组织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这包括责任划分、权力分配、团队建设等。
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组织的结构和工作流程,以便能够高效地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
领导是管理者思维方式中的基本要素。
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能够激励员工、引导员工并促使他们为组织的目标努力。
领导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以便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控制是管理者思维方式中的重要环节。
管理者需要不断监控和评估组织的目标达成情况,如果出现偏差,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能够按照计划实现目标。
控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以便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控。
最后,创新是管理者思维方式中的重要能力。
管理者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和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
创新需要管理者有广阔的眼界和跨学科的知识,能够发现新的机会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总之,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可以分解为目标设定、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几个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管理者思维方式的核心要素。
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在这些要素上具备全面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和实现预期的目标。
情景领导II
情景领导II姓名:日期:课程目的与大家一起交流关于有效领导的思路学习情景领导的技巧和方法使大家思路更宽, 方法更多,信心更足自觉地提升自我, 更有效地工作前言领导者的角色高效能的管理者个人行为培训开始前请回答下面的例子:领导行为张经理是一个很能干的人。
他手下有10个员工,部门的日常工作很繁杂,每天的工作计划几乎都会因为一些突然发生的事项给打乱。
他是11个人里最忙的一个,因为他总觉得大家的工作能力有限,让他感到不放心,怕出漏子。
一般大事或紧急的事他都亲自出马。
久而久之,事无巨细他干得最多,下属们也习惯了。
大家似乎有了默契,经理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做,从不发表异议。
问:妨碍张经理进步的问题是什么体会:许多管理者是因为业务技术好而被提拔或者招聘来的这些技术性的干部最大的特点是上手能力强因此也产生了一个严重的挑战:–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我该怎么做?举例: 两位经理有这样一个经理, 他每个月的月末都会写一份市场分析报告, 并且结合本部门的业务目标进行对比, 及时调整. 他经常鼓励下属开动脑筋, 随时主动解决问题, 如果有人直接找到他, 他也会用引导的方式请对方想想应该怎么办. 他的领导方式很灵活,对不同的人,他久而久之, 他的下属都变得很能处理问题. 该汇报的汇报, 该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还有这样一位经理, 每天的生活都是在电话上处理问题渡过的. 几乎所有的手下有了问题都会打电话给他,请示方法,用户也会直接打电话给他,让他解决问题. 他很忙, 也很辛苦, 每天疲于奔命. 他经常地感叹: “咳, 如果我再多有点时间就好了!你如何看待这两位经理呢? 你愿意做哪一位呢?管理者的工作状态和感受忙碌压力变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管理者的策略:抗洪?冲浪?情景领导II概论HighLeadership styles领导方法支持第一部分被领导者一:考察被领导者的表现二:诊断被领导者的发展阶段第二部分领导者三:领导者与领导四:领导威信的来源五:领导者的行为六:领导的方法第三部分情景领导者七:用合适的方法去领导八:方法不合适的后果概论渊源与目的–Paul Hersey & Kenneth Blanchard–情景领导模式II的概念–团队的管理和情景领导模式IIPaul Hersey & Kenneth Blanchard1. Paul Hersey与Kenneth Blanchard其人2. 情景领导模式的产生3. 情景领导模式II的演变1. Paul Hersey与Kenneth Blanchard其人Paul Hersey是研究组织行为和组织发展的美国教授.他本人并没有许多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但是他所从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始终围绕着组织内部的领导效率,组织的行为导向,组织内部层级关系的相互作用等等领域展开.他提出的情景领导的概念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在国外企业界受到很大重视.Kenneth Blanchard也叫“Ken Blanchard”,是Hersey的学生.他同自己的老师的最大区别是他自从毕业后始终在企业里从事培训,教练,课程开发的工作.他最有名的一本书“一分钟经理人”在全世界企业界广受欢迎.他还与他人合作出版了大量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小册子和论着.情景领导模式II是他在老师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在企业里调查和咨询的经验提出的2.情景领导模式的产生情景领导模式是Hersey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组织内部领导行为的理论.他考察了组织内部上下级关系的行为特征和互动效果之后,发现员工的表现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直接上级与他的交流.这种交流如果有一种弹性,也就是说,如果上级可以根据下级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去交流的话,领导效果会更好.最初,这个模式是作为一个研究成果公布的,并没有成为一个实际操作的模型到了六十年代中期,Hersey将这个模式开发成为一个可以复制和学习的操作模型加以推广.很快便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情景领导模式产生的背景管理科学发展的故事:–过程管理(1850-1950)–以人为本的管理(1950-1990)–情境管理(1990-现在)3. 情景领导模式II的演变Ken Blanchard最先是与老师一起推广情景领导模式.后来决定另立门户.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之后,他便开始推广和研究情景领导模式的实际应用.他发现在组织的日常操作中,关于员工的表现认定方面,有一些细节同老师的模式不大符合.于是他对情景领导模式做了小小的修改,叫做“情景领导模式II”.而他的老师则继续推广原版的模式.这样,领导力的培训领域里,就有了两个关于变通式领导方法的模型,都叫做“情景领导模式”.诺基亚全球系统所推行和采纳的是Ken Blanchard的情景领导模式II情景领导模式II的概念1.情景领导模式II的简要介绍2.情景领导模式II的目的3.情景领导模式II的用途,效果和好处4.情景领导模式II的学习基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5.参加本次培训的目的1.情景领导模式II的简要介绍简单地说,情景领导模式II是根据员工的表现状况,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领导方法的工作技巧情景领导模式II分为三个部分:–识别执行任务时员工的表现状况–把握四种基本的领导方法–针对不同员工在执行任务时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领导方法去操作如果方法用错,则效果会反其道而行之情景领导IIHigh Leadership styles 领导方法Task re ns hi 支行为D4 D3 D2 D1 Low2.情景领导模式II的目的情景领导模式和情景领导模式II都是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流行时产生的.它是行为主义流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组织行为研究中的产物这个模式的目的是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发挥最大潜力出发,考察员工的表现行为,通过应用合适的领导方法,使员工的工作表现达到绩效考核的标准3.情景领导模式II的用途,效果和好处情景领导模式II简单,好学,适用于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许多管理者学习了这个模式的工作方法后,发现工作的针对性强了,与员工的交流效果极大提高,员工的绩效表现也有很大改观情景领导模式II是管理者可以应用的各种各样管理和领导工具中的一种,有它的特定价值,一旦熟练掌握,会使我们的管理工作更顺畅,更灵活,更有效果4.情景领导模式II的学习基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为了快速地学会和掌握情景领导模式II的方法,我们应该具备一些管理方面的基本技巧:–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知识–沟通的技巧–辅导的技巧–把握结果的管理技巧5.参加本次培训的目的工作必须的技能–这个模式是帮助我们工作的有效方法–我们的日常工作繁杂而紧张,要求我们处理问题要快速和有效,尤其是人的问题,我们能否运用合适的领导方法直接决定了我们下属的工作效率和业绩我们自身提升的要求–作为经理,我们自身必须不断提升和进步,不断充实我们自己的管理技能,环境随时在变化,我们能否有足够的精力和方法去应对这些变化,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学习性上级认为我们需要学习的工具–这次课程是公司高层推荐和认为我们应当掌握的.每一位经理都要掌握这个工具团队的管理与情景领导模式II1.工作的特点2.管理工作的挑战和难点3.管理者的职责和角色学会平衡各种角色和领导者的同一性4.领导模式II是一个好帮手练习: 我们的困惑和难题请以小组的形式, 各自交流和列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领导下属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案例:?团队1.工作的特点:·任务重·独立性·内容杂·线头多·问题乱·资源少·变化快·意外多2.管理工作的挑战和难点·忙-盲-茫·时间不够用·资源有限·人员不稳定·员工能力有限·市场变化快速·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3.管理者的职责和角色·会平衡各种角色-帅-将-兵·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同一性-现代管理实践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科学管理”.任何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如果不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都会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任何一位管理者,他同时也是一位领导者.管理者研究如何分解任务,计划步骤,把握进度,调整资源等等;而领导者则研究如何把握方向,激发热情和潜力,引导员工主动工作-不能平衡和把握管理与领导技巧的管理者很难进步4.领导模式II是一个好帮手·情景领导模式II对于我们的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方法·我们手下的员工各有千秋,在担当不同任务的时候,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差别各异·如果我们用“以不变应万变”的领导方式去与他们交流,一定会经常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学会了解下属,用合适的方法与下属在快速而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交流,是帮助下属完成任务的重要步骤·情景领导模式II正是这样强调的第一部分被领导者第一单元:考察被领导者的表现第二单元:诊断被领导者的发展阶段情景领导IIHig h Leadership 领导方法 Low High Rel ati ons hip s 支持D4 D3 D2 D1第一单元:考察被领导者的表现·被领导者表现的概念·员工工作意愿的内涵·员工工作能力的内涵举例:Lucy的问题Lucy是一位行政主管.她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工作能力也很强,做事麻利,乐观向上.公司年底要召开工作总结大会,会上要表彰表现优秀的员工,并且要强化团队意识.总经理希望这次会议能够组织得有创意,不能与以往一样,开个会议就完了.上司出于信任,提前一个月就把负责组织大会准备工作的事情交给了Lucy.时间紧迫,还有两个星期就开会了.各地的同事也将陆续返回总部述职.但是Lucy的上司发现她这两天情绪突然不稳定起来,有时还会与同事争吵两句,会议的准备工作虽然在进行,但进度很慢,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整个大会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细节方案,目前的准备工作还是在以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前一天召开筹备会议的时候,Lucy表现得很有火药味,对大家的各项建议都采取挑剔的态度,说话也有些尖刻.有同事私下里议论说这是Lucy面对的压力太大了,可以理解.请回答:Lucy为什么会有目前的表现,作为她的上级,如何帮助她呢?·被领导者表现的概念1)员工的工作行为2)员工的表现的考察坐标3)员工工作的目的4)知识员工的概念1)员工的工作行为·员工的工作表现是由他的行为所组成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是他的行为的结果·关注员工的工作行为是有效管理和领导的前提一位员工领受一项任务,这时他的行为状态会决定他完成这项任务的结果.-比如,经理请小王去某个卖场看一下情况.小王嘴上答应,但行动很慢,而且很快就回来了.说卖场情况很好.-你会相信小王的报告吗?为什么?考察员工表现的注意点:·考察员工的表现不能根据对方的潜力或以前的行为,而是要根据其目前的行为和语言来观察·许多领导者往往过于看重员工的表现历史,而忽略了对对方眼前的行为状况的分析,从而采取了不合适的领导方法请讨论下面的问题:除了金钱因素之外,还有哪些激励员工工作的方法?3)员工工作的目的·员工为什么工作?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的问题·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们为了自身的充分发展和自我的充分展示,会有五个层面的需求,其中前两个需求是物理需求,而后三个需求是心理需求·每一个员工,都是出于这些需求中的不同点,才会在组织内从事各种工作和担当各种任务的马斯洛的需求模式举例:小王的表现经理:小王,你看,我的电脑又坏了.你是专家,帮我修理一下小王:好的,我来看一下.哎呀,经理,这台电脑的硬盘有问题,可能一时半会修不好经理:糟糕,我下午要出差,必须要用,怎么办?小王:没有办法,你只好不带了经理:可是我记得上次小刘的电脑也是同样的问题,你一会就给修好了,不是吗?小王:经理,你不知道,有些问题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差别很大的.你这台电脑肯定今天修不好的.经理:...?请思考:小王是否真的不能马上修好这台电脑?4)知识员工的概念·知识员工的概念是由美国着名的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于五十年代提出的·五十年代初期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组织内部分工和结构的细化与专业化.原先流水线上的简单工作带有越来越多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每一个员工都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有或多或少的自主权.这些领域是他们的上司所不能把握和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必须依靠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来保障任务的实现·这就是“知识员工”的概念·知识员工的概念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提出了客观的依据,也是情景领导模式II的应用前提2)员工的表现的考察坐标·根据情景领导模式II的理论,员工表现的考察有两个标尺:-员工的工作意愿-员工的工作能力意愿是内在的表现,工作能力是外在的表现,但作为内在表现的意愿,是可以通过对对方的语言和行为判断出来的。
最新领导述职报告领导能力方面范本
最新领导述职报告领导能力方面范本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今天,我有幸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并特别聚焦于领导能力方面的实践和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本着对组织忠诚、对工作负责、对团队成员关怀的原则,努力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效。
1. 战略规划与执行:我领导团队制定了清晰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确保每个成员都对这些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定期的进度回顾和调整,我们确保了战略规划的有效执行。
2. 团队建设与管理:我重视团队的多样性和协作精神,通过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和鼓励创新思维,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协作效率。
同时,我也注重个人职业发展,为团队成员提供了成长和晋升的机会。
3. 决策能力: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时,我通过数据分析和团队讨论,做出明智的决策。
我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决策过程,以确保决策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4. 危机应对: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危机。
我领导团队迅速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 领导风格:我采用了以身作则的领导风格,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团队树立榜样。
我相信领导力不仅仅是指挥和控制,更多的是激励和赋能。
6. 绩效评估与反馈:我实施了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每个成员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
同时,我提供了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团队成员识别和克服工作中的挑战。
7.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我认识到领导力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因此,我积极参与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强化这些领导能力,并探索新的领导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和团队。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我们能够实现更加卓越的业绩。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愿意接受任何问题和建议。
此致敬礼[您的姓名][您的职位][汇报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
【参考答案】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可分为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两个方面。
(1)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有:①开调查会。
②解剖麻雀。
③走马看花和下马看花。
④胸中有数和种试验田。
(2)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有:①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②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③抓中心环节、“牵牛鼻子”和“弹钢琴”。
④出“安民告示”和典型引路。
⑤抓两头带中间。
2、试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答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思想基础。
所谓一切为了群众,主要是指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事事对群众负责,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履行领导职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所谓一切依靠群众,是指坚信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事事、处处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吸取群众的智慧。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包括三个步骤:①深入群众,收集群众意见。
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归根到底只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如果不深入群众进行调查,就不能制定适合实际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方案。
②对群众意见进行加工,形成领导决策。
集中群众的意见,不是简单地罗列堆积,而是要经过选择、整理和概括。
③发动群众执行决策并进行检验。
这是发动群众执行领导决策并在实践中检验决策是否正确,使其得到修改、充实、提高的过程。
3、试论群众路线基本领导方法的原理。
【参考答案】群众路线基本领导方法包含三个基本原理:(1)在如何认识客观世界问题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归根到底是群众的实践,所以,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2)在解决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问题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念。
社会主义领导者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尊重群众的智慧和首创精神。
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能发挥巨大的作用,都是历史的产物及其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还正确论述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这就正确指明了社会主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3)在坚持基本领导方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作为基本领导方法组成部分的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反映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人们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新认识,它为唯物辩证法充实了新的内容。
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都要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去指导。
4、运用矛盾不平衡理论,说明毛泽东在论述注意工作方法时指出要“学会弹钢琴”,并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1)上述两种工作方法强调要学会抓重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强调两点论的同时,又要坚持重点论。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在许多矛盾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其他矛盾起决定和制约的作用;被制约、被决定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有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
主要矛盾对于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因而,在一切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应集中主要力量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弹钢琴中的主旋律。
切忌平均使用力量,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2)上述两种方法也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协调发展,在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次要矛盾的解决。
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并影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以应主次结合。
(3)“弹钢琴”就不能只是一个指头动,不能只有一个主旋律。
如果只有一个指头动,仅有主旋律,没有其他旋律的配合,就不会有优美的音乐。
这就要求十个指头都动起来,而且要协调好。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抓住中心工作,也不可忽视其他工作,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
5、论述行政方法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1)在当代,行政方法应力求科学化,即必须采用那些贯穿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规律的行政方法,这对于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是极为重要的。
(2)实现行政方法的科学化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行政方法必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
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就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政治学、法学、行为科学等行政管理相关学科和基础学科知识;三是信息论、系统论、模型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知识。
这些知识对行政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增大行政方法中的科学技术含量。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使行政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
只有不断增大行政方法中的科学技术含量,才能使政府管理适应大型、复杂且变化多端的社会。
③注意行政方法的适度。
一定的行政方法对应一定的行政对象。
好的行政方法如果不顾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必须从行政对象出发,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行政方法。
④注意把企业管理中的先进方法引入到公共行政中。
克服官僚主义的最有效办法是采用“企业家精神”,即政府要讲究效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政府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利用业绩数据来确定问题所在。
就是说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政府必须重视和利用市场机制,以求得更佳效果7、试述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参考答案】能力素质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领导者应具备以下能力素质。
(1)预测和决断能力。
领导者是引导和率领群众朝一定目标前进的人和集体。
因此,作为领导者必须具有预测能力,善于深谋远虑,具有战略头脑和眼光,运筹帷幄,总揽全局,在复杂的情况下,能预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
在信息爆炸、社会急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领导者还必须具有决断能力。
对错综合复杂、紧迫突发的问题,领导者要反应敏捷,及时判明事物的本质,排除干扰,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所困扰,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及时作出抉择,采取果断措施,解决问题。
(2)组织指挥能力。
领导者的组织指挥能力,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并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和规范,建立一个完善灵活、精简高效的组织指挥系统。
②善于通过组织和规范进行综合协调,保证组织的正常有效运转。
③善于应用组织力量来达到目标,充分调动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合理地组织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使领导决策能迅速地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
(3)交际协调能力。
领导工作是一项天天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领导者不仅需要争取上级的支持、指导以及其他单位的协助,还需要下属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通权达变的熟练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上级、同事、下属和其他人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与下属的关系,关心理解他人,自觉服从上级,主动与同级合作。
同时,领导者还需要有协调能力,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
(4)应变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利益群体的多元化,领导活动的时空跨度越来越大,个体中的变量越来越多,领导对象的诸种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在领导活动中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紧急和棘手事件。
因此,领导者要有高超的应变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与反应力。
在当今改革开放、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领导者还必须有创新开拓精神,决不能故步自封,僵化守旧,更不能夜郎自大,目空一切。
必须适应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开拓进取。
8、简述领导者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参考答案】(1)善于从政治上考虑问题的政治洞察力。
(2)善于集思广益,择善而从的决策能力。
(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较高的交际协调能力。
(5)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6)精通的专业能力。
(7)出色的科学思维能力。
9、对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哪些具体要求?【参考答案】(1)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①洞察力。
这是一种敏锐的、迅速的、准确的抓住问题要害的直觉能力。
由于问题常常隐藏在复杂现象背后,准确地认识问题常很困难。
洞察力常需要较高的资质禀赋,但勤于实践和思考有助于锻炼这种能力。
②预见力。
这是一种超前把握事态发展的预见力。
行政领导活动中的创新并非主观任意的行为,它要以对事物发展的正确认识和对现实与可能关系的辩证分析为基础。
③决断力。
这是一种迅速做出选择,形成方案的意志力。
因为每一个新的选择和创造往往要承担风险和压力,缺乏果断的意志就不可能有任何创新。
④推动力。
这是一种激励下级实现创新意图的能力。
通常表现为领导者的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以及个人的“魅力”。
这是因为任何创新都不能单靠领导者个人来完成,行政领导者应当推动整个组织行动起来,以达到既定的目的。
⑤应变力。
这是一种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面前善于随机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创新活动中,不可能完全排除不确定性,能否在出乎意料的偶然性面前正确地做出决定,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①信息获取能力。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占有量的大小,成为领导行为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组织行为的复杂化,领导者在决策时所面对的选择变量也日益带有多元化、多维化和多层次的特点,领导者必须充分掌握有关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②知识综合能力。
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
新学科不断出现,学科间也广泛地出现相互交叉和渗透。
行政领导者不仅应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而且要对各门学科的相互联系有所认识,这样才能管理好高度专业化的各种组织机构及其活动。
③利益整合能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但各种具体的利益差别是存在的。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利益多元化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行政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是要把分散的、甚至有冲突的利益要求整合为利益共识,并据此制定政策。
(3)开发人才资源,搞好后备队伍建设。
这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重要源泉。
①开发人才资源,要大力狠抓智力开发,多层次、大规模、多形式地加强教育,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品德素质,提高干部队伍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领导水平,从而为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优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