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还是“丁零零”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说课材料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说课材料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叮铃铃”还是“丁零零”?文/张学勇本文已发表于《济南教育》批阅作文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写到下课铃声,有的用“叮铃铃”,有的用“丁零零”,还有的用“钉铃铃”……到底哪一个比较规范呢?我也给搞糊涂了,觉得这个也对,那个也行。

说实话,我真没有深究过这个词语的标准写法。

问问办公室里的同事,也各持己见,谁都拿不准。

翻阅一些手头上的资料,也看到了不同的字形,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在表示铃声的用词上,存在非常不规范的现象!以下是笔者收集到的一些例子。

“叮铃铃”用词举例例1“叮铃铃”,忽然电话铃响了……《现代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1994年版 P52例2“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当代小学生》1999年第11期P18《“老太婆”同桌》例3 叮铃铃……闹钟声大振……《红蕾.故事宝库》2007年第7、8期P81《梦乐园》例4 “叮铃铃……”下课了……“叮铃铃……”又上课了……《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10期 P26《课桌上的分界线》例5、“铃铃……”神探菲利普桌前的电话急促地响起……《红蕾.故事宝库》2007年第7、8期P94《U盘藏到哪里去了》例6 “叮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使他预感到有什么特殊的事情……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自读课本《南极企鹅的生活》P20 《回到祖国的怀抱》例7“铃铃铃……”同学们告别了欢快轻松的课前时光……《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11期 P30《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例8《叮铃铃》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音乐》第十一册(2001年审查通过)P47歌曲《叮铃铃》“丁零零”用词举例例9:丁零零,随着清脆的声响,下课了……《当代小学生》2005年第10期P18《课间十分钟》例10 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当代小学生》2005年第10期P19《星星和我通电话》例11“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1、2期 P32《“见死不救”的死党》例12、“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清脆的闹钟声,催促我赶快起床……《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9期 P36《未来的一天》例13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红蕾.快乐读写》年第4期P46《校园景色》例14“丁零零……”伴随着上课的铃声,董老师推开了门……《少先队小干部》2007年第1、2期P78《董老师,对不起》例15“零……”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少先队小干部》2007年第1、2期P146《迟到的秘密》例16“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我一直心神不安……《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4期 P64《发表文章真开心》例17“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当代小学生》2007年第10期P19《在冰块上写字》例18 丁零零——闹铃响了……《小学生拼音报》2008年第1—7期18版《“迟到”的闹铃》例19 “丁零零,丁零零……”门铃又响了……《小学生拼音报》2007年第1—8期27版《一袋红樱桃》例20 清晨,拖拉机的“突突”声,自行车的“丁零”声……《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1、2期 P75《我家屋后的那条路》例21 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自读课本《草叶上的歌》P 53 《掩耳盗铃》例22丁零零,闹钟响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 P31 《一分钟》例23 丁零零,门铃响了……丁零零,门铃又响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 P31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例24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P131 《乌塔》例25 丁零零,丁零零,是谁拉响了下课铃?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同步阅读《金色的小船》二年级上P19《下课十分钟》例26“丁零零……”七月初的一个晚上,一阵电话铃响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一次“互动”式家长会的启示》例26“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我快步走进教室……《山东教育》2008年第12期(小学刊)P16《当学生爱上听课》从以上各例我们不难看出,在表示铃声的词语使用上,存在许多问题。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叮铃铃”还是“丁零零”文/张学勇本文已发表于《济南教育》批阅作文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写到下课铃声,有的用“叮铃铃”,有的用“丁零零”,还有的用“钉铃铃”……到底哪一个比较规范呢我也给搞糊涂了,觉得这个也对,那个也行。

说实话,我真没有深究过这个词语的标准写法。

问问办公室里的同事,也各持己见,谁都拿不准。

翻阅一些手头上的资料,也看到了不同的字形,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在表示铃声的用词上,存在非常不规范的现象!以下是笔者收集到的一些例子。

“叮铃铃”用词举例例1“叮铃铃”,忽然电话铃响了……《现代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着1994年版 P52例2“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当代小学生》1999年第11期P18《“老太婆”同桌》例3 叮铃铃……闹钟声大振……《红蕾.故事宝库》2007年第7、8期P81《梦乐园》例4 “叮铃铃……”下课了……“叮铃铃……”又上课了……《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10期 P26《课桌上的分界线》例5、“铃铃……”神探菲利普桌前的电话急促地响起……《红蕾.故事宝库》2007年第7、8期P94《U盘藏到哪里去了》例6 “叮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使他预感到有什么特殊的事情……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自读课本《南极企鹅的生活》P20 《回到祖国的怀抱》例7“铃铃铃……”同学们告别了欢快轻松的课前时光……《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11期 P30《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例8《叮铃铃》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音乐》第十一册(2001年审查通过)P47歌曲《叮铃铃》“丁零零”用词举例例9:丁零零,随着清脆的声响,下课了……《当代小学生》2005年第10期P18《课间十分钟》例10 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当代小学生》2005年第10期P19《星星和我通电话》例11“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1、2期 P32《“见死不救”的死党》例12、“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清脆的闹钟声,催促我赶快起床……《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9期 P36《未来的一天》例13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红蕾.快乐读写》年第4期P46《校园景色》例14“丁零零……”伴随着上课的铃声,董老师推开了门……《少先队小干部》2007年第1、2期P78《董老师,对不起》例15“零……”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少先队小干部》2007年第1、2期P146《迟到的秘密》例16“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我一直心神不安……《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4期 P64《发表文章真开心》例17“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当代小学生》2007年第10期P19《在冰块上写字》例18 丁零零——闹铃响了……《小学生拼音报》2008年第1—7期18版《“迟到”的闹铃》例19 “丁零零,丁零零……”门铃又响了……《小学生拼音报》2007年第1—8期27版《一袋红樱桃》例20 清晨,拖拉机的“突突”声,自行车的“丁零”声……《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1、2期 P75《我家屋后的那条路》例21 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自读课本《草叶上的歌》P 53 《掩耳盗铃》例22丁零零,闹钟响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 P31 《一分钟》例23 丁零零,门铃响了……丁零零,门铃又响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 P31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例24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P131 《乌塔》例25 丁零零,丁零零,是谁拉响了下课铃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同步阅读《金色的小船》二年级上P19《下课十分钟》例26“丁零零……”七月初的一个晚上,一阵电话铃响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一次“互动”式家长会的启示》例26“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我快步走进教室……《山东教育》2008年第12期(小学刊)P16《当学生爱上听课》从以上各例我们不难看出,在表示铃声的词语使用上,存在许多问题。

湘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叮铃铃》教案

湘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叮铃铃》教案

湘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叮铃铃》教案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四年级音乐教材,选自湘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易懂的歌词,展现了日常生活中铃声的各种场景,如学校上课、放学、门铃等。

歌曲节奏感强,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善于发现和模仿,对于富有童趣的歌曲更容易产生共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叮铃铃》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叮铃铃》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法:创设生活中的铃声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叮铃铃》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铃铛等。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叮铃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然后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铃声?这些铃声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叮铃铃》的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同时,教授歌曲中的生僻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演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如分组演唱、男女对唱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叮铃铃》教案分析

《叮铃铃》教案分析

《叮铃铃》教案分析一、教案概述《叮铃铃》是一本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绘本,通过讲述一只小猫叮铃铃的冒险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勇敢、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

本教案以《叮铃铃》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绘本《叮铃铃》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自主学习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悉《叮铃铃》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参与教学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叮铃铃》相关的小故事或画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叮铃铃》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叮铃铃》,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活动:分组进行与《叮铃铃》相关的小游戏或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活动和创作活动中的参与度,评价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其创意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与《叮铃铃》类似的主题绘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宠物店,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动物的互动,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3. 开展以“勇敢、善良、助人为乐”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资源1. 《叮铃铃》绘本若干册,确保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机会。

第6课《叮铃铃》教案

第6课《叮铃铃》教案
5.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通过课堂表演,使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歌曲学唱: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歌曲《叮铃铃》,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音高感知: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音准概念,能准确地唱出各个音高。
-节奏训练:加强学生对简单节奏的掌握,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并能在唱歌和舞蹈中正确表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6课《叮铃铃》。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到过铃铛的声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叮铃铃》这首歌曲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比我预想的要好。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需要我及时引导回到正轨。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学生们今天的学习成果表示肯定,同时也强调了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创作音乐。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音高和节奏的概念掌握程度不一。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阐述,希望能让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音准控制仍然是一个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多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音准。
第6课《叮铃铃》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6课《叮铃铃》教案,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材下册第3单元。主要内容如下:

《叮铃铃》说课课件.ppt

《叮铃铃》说课课件.ppt

1、师生问好! 2、以图片、音响、设问导入本课教学。(2-3分钟) 3、学唱歌曲。(25分钟) (1)借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叮铃铃》,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2)再次播放歌曲,教师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前倚音、升记号的位置,感 受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
(3)学生交流,朗读歌词,初步熟悉歌曲,跟着琴用”LI”哼唱歌曲旋律。 (4)教师逐句教唱。 (5)难点的解决。 (6)歌曲处理。
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尊重民歌, 热爱民歌的情感。
●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有感情 地演唱苗族歌曲。 ●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准确演唱升sol与下滑音。
●教法: 听唱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 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 ●学法: 手势直观模仿教学。 练习法。
地方特音乐。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
提下,将全班分为两个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 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 演歌曲,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叮铃铃 (湖南苗族民歌)
一、音乐知识
1、前倚音 2、顿音记号 3、渐强:˂ 二、听辨
减弱:˃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叮铃铃》, 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希望你们 有机会也去山里走一走,去看看外面 的世界,去感受更多、更好、更美的
孔滩镇小学校 刘向英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创编活动
●本课选自人音版小
学五年级上册教材,这 是一节以歌曲学习为主 要内容的教学课。
●指导学生感受湖南苗族民歌的风 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 感情地演唱歌曲《叮铃铃》。 ●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 听、唱、说等实践活动。 ●将音乐教育 与民族教育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叮铃铃》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叮铃铃》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叮铃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叮铃铃》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表达了孩子们对铃声的喜爱和期待。

歌曲共四乐句,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

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能够积极参与演唱、节奏、听力等方面的练习。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叮铃铃》,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练演唱《叮铃铃》,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以及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演唱、节奏练习、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叮铃铃》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学习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讲解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合作: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5.总结: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叮铃铃》、歌曲节奏、旋律要点、音乐理论知识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图形、符号和文字呈现,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歌曲。

第6课《叮铃铃》教案

第6课《叮铃铃》教案
举例解释:
-在生字词掌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拆分生字结构、编口诀、做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和书写生字;同时,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让学生区分和运用生词。
-对于语法知识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得”字句的用法,并通过改写句子、创作小段落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法知识。
-在写话练习中,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框架或开头,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写作,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讨论,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点。
第6课《叮铃铃》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6课《叮铃铃》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课文学习:《叮铃铃》是一篇描绘春天田野景象的短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字词学习:本节课共有10个生字,15个生词。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结构和书写;理解生词的意思,学会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叮铃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里,你们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春天的美好。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春天特色的写话作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这个教学环节的成功。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或者是对话题的兴趣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小学音乐《叮铃铃 》说课稿

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小学音乐《叮铃铃 》说课稿

小学音乐《叮铃铃》说课稿尊敬的考官: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节唱歌课《叮铃铃》。

是一首2/4拍的歌曲,歌曲旋律清新流畅,多倚音、连线、变化音等,描绘了牧童们赶着羊群,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说学情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乐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学生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

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要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会指导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对能力稍弱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引导,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提高创编与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合唱曲《叮铃铃》其中的一个声部,并唱出歌曲中变化音的效果。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是熟练掌握2/4拍的相关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学唱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巩固提高——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叮铃铃》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叮铃铃》

湘教版四年级下第十课《叮铃铃》教学设计本单元围绕“快乐乡村生活”这个主题,精选了具有浓郁湖南地方特色的歌曲《叮铃铃》、台湾民谣《清晨》以及民间锣鼓“蛇蜕壳”三个教学材料,让孩子们从快乐的音乐中感受美好的生活,抒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本课为湘艺教材第十课的教学内容,《叮铃铃》是一首带有湖南民歌风味的儿童合唱歌曲,用几个骨干音巧妙组合勾勒出高山白云、快乐的牧童、活泼的羊群等组成的美景。

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牧童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中“叮铃铃”既是羊群铃铛的声音,也是人们希望和收获的象征。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思维方式逐步转向理性思维,随着孩子们的视野的拓展,除了接触音乐课本音乐外,开始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喜好,同时也对我们民族民间的音乐也产生了一些兴趣。

二、课程标准小学音乐课标准要求以下:1、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是人格。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活动参与放在主要位置。

4、鼓励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浅质。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装饰音和力度记号的表现作用,能将活泼、欢快的情绪表达出来。

2、能力目标:能在演唱和歌表演等形式中,感受歌曲的情绪,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表的对家乡的热爱。

3、情感目标:能够自信地参与表演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三、学法教法本课由学唱《叮铃铃》、听赏《蛇脱壳》以及歌曲《清晨》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课我以学生为本,根据歌曲的情境和结构设置教学环节和方法,通过情境设置和引导,做到化难为简,既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也注重理性的分析和指导。

叮铃铃完整教案

叮铃铃完整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第九册《叮铃铃》一、教学内容小学音乐人音版第九册的第六课歌曲《叮铃铃》二、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包含二声部合唱。

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唱准变化音#5 前倚音和下滑音,学好二声部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趣味、情景”中愉快合作表现二声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和感受歌曲表现的牧童赶羊群时发出的欢乐歌唱,并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叮铃铃》第一段四、教学重点:在“趣味、情景”中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歌唱实践活动教学难点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前移音,下滑音五、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铃声导入(铃儿响叮当)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是什么歌曲?(生答:铃儿响叮当)师:你们知道他一般在什么时候播放吗?生答:圣诞节师;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美国儿歌,每当圣诞节前夕,那轻松欢快的旋律在空中飘荡时,人们总能想起他,叮叮当,叮叮当铃声代表着祝福和祈祷。

<二> 二部和声教学1、铃声节奏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条铃声,你们听叮铃铃铃|叮铃铃铃|叮铃叮铃|叮铃叮铃|叮铃|叮铃|你能模仿出来吗?看大屏幕,一起来试一试吧!2.学生唱低声部旋律(1)师;我们给他加上音高来唱一唱,请看歌谱出示旋律:3 3 3 3 |6 6 6 6 | 1 6 1 6 |1 6 1 6|1 6|1 6|(2)师:这些铃铛似乎在跳舞呢!并且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声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生答:越来越大师问;我们在音乐中用什么符号表示呢?生答:<,渐强符号(画渐强记号)越来越远呢?<渐弱符号)师;真棒,我们一起加入渐强来唱一唱,注意声音要清脆响亮。

(3)师;这串动听的铃声从哪里传来,生;风铃自行车铃师;我来用歌唱的方式告诉你们答案16535|65|6-|6-|33|60|(4)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师:同学们这里有个音乐符号,老师用红色把它标出来了,你知道是什么记号吗?生;升音记号,师:是的,加了升记号就是在原来的音上再升高半个音(做动作)师:现在请你们来听两组音,听听哪组是带升记号的,师:加上歌词唱一遍,加上这个音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我们在赶羊群”有了升记号,就显得牧童更加自豪了。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叮铃铃》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叮铃铃》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意识到仅仅围绕歌曲本身进行教学还不够,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因此,我计划在后续课程中,加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元素,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处不在。
最后,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认为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方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通过合唱《叮铃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5.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快乐,提高他们的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叮铃铃》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旋律的优美和节奏的欢快,提升音乐鉴赏水平。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合唱、舞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叮铃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欢快的旋律让你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摇摆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音乐节奏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叮铃铃》: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准确、流畅地演唱。
-音乐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简单的音符、节奏,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
-歌曲背景了解:认识歌曲的创作背景,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合唱与协作:培养学生集体合唱时的音准、节奏协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解释:
-学唱歌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起伏、节奏变化,确保学生能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在音乐理论学习中,重点关注学生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掌握。

五年级音乐《叮铃铃》教案

五年级音乐《叮铃铃》教案

《叮铃铃》[课型] 合唱课[教学内容] 《叮铃铃》〔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教学目标]一.在体态律动的根底上学唱二声部歌曲《叮铃铃》,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二.在练习过程中复习和稳固多种音乐记号的名称和作用,并运用这些音乐记号表现“牧童〞与“羊儿〞其乐融融的情景。

三.在律动、演唱的过程中,体会具有湖南地方特点的歌曲特有的韵味,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演唱具有地方特色歌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能准确演唱各自声部并能相互倾听。

2.能用适宜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的多种音乐记号,以表现歌曲中“牧童〞与“羊儿〞其乐融融的情绪特点。

[教学设计理念]1.以情境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和语言描述创设快乐放牧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美丽、清新的大自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羊儿的铃铛声〞和“牧童的吆喝声〞为载体解决教学重难点。

注重音乐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用动作帮助记忆旋律特点,在唱唱、拍拍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稳定了两个声部的旋律走向,顺利解决二声部合唱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碰钟、串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体验感受。

1.发声练习〔开嗓〕。

师:我们一起对着山谷高喊一声:“嗬~〞〔气口,手势〕一起“嗬~〞。

2.律动,活动身体。

师:在这清新的空气中,我们放松了心情,接下来就请你们和老师一起随音乐律动,注意老师呼吸的状态和表情。

3.二声部情景练习。

师:同学们,瞧,远处有位小牧童正挥动着鞭儿训练它的羊群,他大声的吆喝道我们也来跟着他唱一唱〔生唱,有钢琴带〕;师:小牧童的声音真美,羊群听见了,欢快的朝你们跑来,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一段有规律的旋律,你听〔师唱旋律〕。

学一学羊儿们〔生唱旋律〕召唤声和铃铛声一起响起,二声部合作:4.学唱低声部—“铃铛之歌〞,为后面二声部学习埋下伏笔。

出示乐谱——低声部【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练声,表现歌中“牧童〞和“羊儿〞两个音乐形象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清脆的铃声,而当我们想要用文字来描述这种声音时,就会遇到一个小小的困惑:到底是“叮铃铃”还是“丁零零”呢?这两个词看起来非常相似,读音也相近,让人在使用时难免有些纠结。

要弄清楚它们的正确用法,我们得从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入手。

首先来看“叮铃铃”。

“叮”这个字,有再三嘱咐、蚊虫叮咬等意思。

当与“铃”字组合在一起时,“叮铃”给人的感觉是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是铃铛被轻轻敲击所发出的声音。

这种声音通常比较响亮、清脆,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比如“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里的“叮铃铃”形象地描绘出了上课铃声音的清脆和急促,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种紧张的氛围。

再说说“丁零零”。

“零”这个字,本义是零碎、不整齐。

“丁零零”所描绘的声音相对来说更加细碎、微弱,有一种零零散散的感觉。

比如“风轻轻地吹过,风铃发出丁零零的声音”,这里的“丁零零”就突出了风铃声音的轻柔、细碎,给人一种宁静、悠然的感受。

从使用场景来看,“叮铃铃”更常用于形容较为响亮、有明显节奏的铃声,比如闹钟声、电话铃声等。

而“丁零零”则多用于形容较为轻柔、细碎的铃声,如微风中轻轻摆动的小铃铛发出的声音。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的使用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界限,更多的是根据作者想要表达的情境和氛围来选择。

如果想要强调声音的响亮和引人注目,可能会选择“叮铃铃”;如果想要营造一种轻柔、宁静的氛围,“丁零零”则更为合适。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这两个词的差异,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两个场景。

场景一:在一个热闹的学校里,课间休息结束,上课铃“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同学们听到这响亮的铃声,立刻停止了嬉戏打闹,迅速跑回教室。

这里用“叮铃铃”,能够突出上课铃的威严和紧迫性,让大家意识到要赶紧回到课堂。

场景二: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窗外的树枝随风摇曳,挂在上面的小风铃“丁零零”地响着。

主人躺在床上,伴着这轻柔的声音,渐渐进入了梦乡。

此处使用“丁零零”,更能体现出夜晚的宁静和祥和,让人感受到一种舒适的氛围。

叮铃铃说课稿

叮铃铃说课稿

叮铃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叮铃铃》。

一、说教材《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湘西风格的歌曲,旋律流畅、欢快,歌词描绘了在山坡上牧童放牧的情景,表现了牧童们的快乐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歌为 2/4 拍,歌曲中包含了较多的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对于学生节奏的掌握有一定的挑战。

同时,歌曲的音域较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音准控制能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基本的节奏感知、简单的旋律哼唱等。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处理复杂节奏和音准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此外,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较高,喜欢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这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叮铃铃》,掌握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和音准,并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快乐情绪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叮铃铃》,掌握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和音准。

教学难点: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处理好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2、示范法:教师通过范唱和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节奏练习、旋律哼唱和歌曲演唱,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合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叮铃铃说课稿

叮铃铃说课稿

叮铃铃说课稿一、说教材《叮铃铃》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

本文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铃声为线索,通过描述不同场景下的铃声,展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同时,本文还融入了语言、文学、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早晨学校的铃声,展现了学生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描绘了午后街头巷尾的铃声,反映了市民生活的繁华景象;第三部分,叙述了夜晚医院急诊室的铃声,体现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精神。

1. 作用:本文通过描绘不同场景下的铃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学到丰富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 地位:本文位于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与第一篇课文《清晨的阳光》相呼应,展现了我国不同场景下的生活画面,又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主要内容:(1)第一部分:描述了早晨学校的铃声,展现了学生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2)第二部分:描绘了午后街头巷尾的铃声,反映了市民生活的繁华景象。

(3)第三部分:叙述了夜晚医院急诊室的铃声,体现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生活中的铃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身边的日常生活,热爱生活。

(2)尊重不同职业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团结协作、关爱他人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叮铃铃》教案分析

《叮铃铃》教案分析

《叮铃铃》教案分析第一篇:《叮铃铃》教案分析《叮铃铃》教案分析教学目标、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音乐风格,认识巩固升记号、前倚音、下滑音。

2、能运用渐强强弱的力度变化表现铃声由远到近及由近到远的形象。

3、能用轻快和谐的声音初步合唱唱歌曲,表现少年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难点正确演唱前倚音、下滑音和#,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教学方法听唱法、自学与视听相结合、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对比练习……教学准备手风琴、养成教育训练点在二声部合唱练习中,做到相互倾听,相互兼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家喜欢周杰伦吗?今天我就引用他的一首老歌里面的歌词,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马上把它念出来。

二、节奏练习单声部练习喂-︱喂-︱仁者无敌‖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哼哼︱哈嘿‖2二声部练习喂-︱喂-︱仁者︱无敌‖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哼哼︱哈嘿‖3.加入律动(八分音符拍手,四分音符拍腿,长音处作呼喊状)4.换词练习嗬--︱啰啰︱啰啰‖叮铃叮铃︱叮铃叮铃︱叮铃︱叮铃‖.加旋律练习-︱3-︱33︱33‖i6i6︱i6i6︱i6︱i6‖ 三、三音游戏,强化音准,揭示形象。

、在上面的小调音阶中老师提取了三个音符,你能看着手势唱一唱吗?听琴、看手势、唱音符3、6、i(听音练习)2、视唱下列音组,幻灯出示36i6|0606||(反复6次表现“渐强”)幻灯出示36i6|36i6||(反复次表现“渐弱”)教室弹琴,请一个学生从教室外踏着音乐拍点走进教室。

听辨思考:同学的脚步声在音量上是怎样变化的?用“噔噔”反复演唱36i6|0606||6次表现“渐强”;教师弹奏《叮铃铃》A段音乐。

全体同学演唱,运用力度变化表现由远到近及由近到远的形象。

第一排同学加上走路形态律动。

3、三个音符还可以用同音反复的办法编成这样的旋律,你能唱吗?|66|i6i6|i6i6|I|I叮铃铃铃叮铃铃铃叮铃叮铃叮铃叮铃叮铃叮铃。

4、踩着清脆的铃声,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山坡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叮铃铃”还是“丁
零零”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
文/张学勇
本文已发表于《济南教育》
批阅作文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写到下课铃声,有的用“叮铃铃”,有的用“丁零零”,还有的用“钉铃铃”……到底哪一个比较规范呢?我也给搞糊涂了,觉得这个也对,那个也行。

说实话,我真没有深究过这个词语的标准写法。

问问办公室里的同事,也各持己见,谁都拿不准。

翻阅一些手头上的资料,也看到了不同的字形,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在表示铃声的用词上,存在非常不规范的现象!以下是笔者收集到的一些例子。

“叮铃铃”用词举例
例1“叮铃铃”,忽然电话铃响了……
《现代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1994年版 P52
例2“叮铃铃……”上课铃响了……
《当代小学生》1999年第11期P18《“老太婆”同桌》
例3 叮铃铃……闹钟声大振……
《红蕾.故事宝库》2007年第7、8期P81《梦乐园》
例4 “叮铃铃……”下课了……“叮铃铃……”又上课了……
《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10期 P26《课桌上的分界线》
例5、“铃铃……”神探菲利普桌前的电话急促地响起……
《红蕾.故事宝库》2007年第7、8期P94《U盘藏到哪里去了》
例6 “叮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使他预感到有什么特殊的事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自读课本《南极企鹅的生活》P20 《回到祖国的怀抱》
例7“铃铃铃……”同学们告别了欢快轻松的课前时光……《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11期 P30《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
例8《叮铃铃》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音乐》第十一册(2001年审查通过)P47歌曲《叮铃铃》
“丁零零”用词举例
例9:丁零零,随着清脆的声响,下课了……
《当代小学生》2005年第10期P18《课间十分钟》
例10 丁零零,电话铃响了……
《当代小学生》2005年第10期P19《星星和我通电话》
例11“丁零零……”下课铃响了……
《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1、2期 P32《“见死不救”的死党》
例12、“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清脆的闹钟声,催促我赶快起床……
《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9期 P36《未来的一天》
例13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
《红蕾.快乐读写》年第4期P46《校园景色》
例14“丁零零……”伴随着上课的铃声,董老师推开了门……
《少先队小干部》2007年第1、2期P78《董老师,对不起》例15“零……”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
《少先队小干部》2007年第1、2期P146《迟到的秘密》
例16“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我一直心神不安……
《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4期 P64《发表文章真开心》
例17“丁零零”上课铃响了……
《当代小学生》2007年第10期P19《在冰块上写字》
例18 丁零零——闹铃响了……
《小学生拼音报》2008年第1—7期18版《“迟到”的闹铃》例19 “丁零零,丁零零……”门铃又响了……
《小学生拼音报》2007年第1—8期27版《一袋红樱桃》
例20 清晨,拖拉机的“突突”声,自行车的“丁零”声……
《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1、2期 P75《我家屋后的那条路》
例21 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自读课本《草叶上的歌》P 53 《掩耳盗铃》
例22丁零零,闹钟响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 P31 《一分钟》
例23 丁零零,门铃响了……
丁零零,门铃又响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 P31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例24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P131 《乌塔》
例25 丁零零,丁零零,是谁拉响了下课铃?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同步阅读《金色的小船》二年级上P19《下课十分钟》
例26“丁零零……”七月初的一个晚上,一阵电话铃响起……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一次“互动”
式家长会的启示》
例26“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我快步走进教室……
《山东教育》2008年第12期(小学刊)P16《当学生爱上听课》
从以上各例我们不难看出,在表示铃声的词语使用上,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词语用字不够规范。

同样表示铃声,有的用“丁铃铃”,有的用“叮铃铃”,有的用“丁零零”。

有的同一种杂志不同的期别就有不同的写法,如上例2与例9、例17;例3例5与例13;例4、例7与例11、例12、例16。

有的是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学生用教科书写法也不尽相同,如例1、例6、例8与例21、例22、例23、例24、例25,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学生用书,在表示铃声的用词上也并不统一。

其次,标点符号使用不够规范。

有的“丁零零”(叮铃铃)加了引号,有的则没有引号;在“丁零零”(叮铃铃)后面有的用省略号,有的用逗号,有的用破折号,有的用感叹号,有的没有标点符号;有的报刊用得标点符号不统一,如上例18、例19,一个只用了破折号,一个则用了引号、逗号、省略号。

那么,到底哪一个是比较规范的写法呢?笔者查阅了比较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5版),在第318页上有这样的词条——丁零,拟声词,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铜铃~~地响。

《四角号码字典》(商务印书馆2008第10版P55)、《学生现代汉语词典》(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
P175)、《新编现代汉语词典》(崇文书局2008年9月版
P192)、《新编学生汉语词典》(金盾出版社2006年8月版
P190)等字词典上的注释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也基本一致,都未收录其他字形。

另外,从上面的举例我们也不难看出,使用“丁零“(“丁零零”或“零零零”)的比较多一些,一些比较权威的教材,比如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其配套教材基本上都是使用“丁零零”表示铃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表示铃声的拟声词中,比较规范的写法应该是“丁零零”,而不是“叮铃铃”或者其它的字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