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章:培养目标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系统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中医专业人才。
他们将具备
综合运用中医学理论和实践解决中医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中医临床、中医教育、中医研究等领域中发挥核心作用,为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
做出贡献。
第二章:培养内容和要求
1.课程学习:学生需完成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医临床技能课
程和研究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等课程。
2.实践教学:学生需参加实践教学,包括在相关的中医临床机构实习、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等。
3.科研能力培养:学生需选择一项中医研究课题进行独立研究,撰写
并提交一篇学术论文。
中医专硕培养计划
一、研究生指导小组
姓名
职称
专业
所在单位或部门
承担工作
二、课程学习
公
1
共
必
修
专
业
6
基
础
7
课
8
9
专
业
课
10
课 程名称
11
限
12
选
课
13
14
合计课程门数:
学时 学分 学期 合计学分:
三、科研与教学训练
1.临床科研训练
2.教学实践与要求
四、临床实践(参见《中医住院医师和规范化培训手册》,此项不再填写) 五、论文工作
学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培养计划
(供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用)
研究生姓名 学科、专业 研 究 方向 导 师 姓名 教研室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 请认真阅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方案》,按相关规定填写。
2. 临床实践环节由规培医院科教部门按照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大纲要求统一安排。
3. 请导师依据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认真 指导。研究生本人填报培养计划,于入学后三个月内,报送学院审核。 原则上一经确定,将不再变动。培养计划一式三份,一份研究生本人 留存,放入研究生本人的学习档案袋中,一份交学科保存,一份交学 院研究生秘书处,由学院保存并归入学院研究生教学档案。
阅读文献主要书目(或提要)
文献综述完成日期 开题时间
专题研究(实验、临床和其它与专题研究有关内容)
撰 写
开始时间
论
文
导师意见:
完成时间
提交论文时间
规培基地审查意见: 学科意见: 学院审查意见: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稿
六、课程学习与考核
1.课程设置。以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根本依据,主
要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
(1)学位课程(共 20 学分)
1)公共必修课(3 门,9 学分)
①《自然辩证法》54 学时,2 学分;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 学时,2 学分;
③《公共英语》180 学时,5 学分;
2)专业必修课(4-5 门,不少于 11 学分)可根据专业培
20
14
医学病毒学
20
15
医学细菌学
20
16
心血管药理学
40
17
神经药理学
40
18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50
19
劳动心理学
30
20
健康行为学
30Leabharlann 21劳动生理学30
22
皮肤病理生理
30
学分
2.5 2
2.5 1.5 2.5 2.5 1.5 2.5 1.5
2 1.5 2.5
1 1 1 2 2 2.5 1.5 1.5 1.5 1.5
课程 类别
公 学共
必 位修
课 课︵ 程 11
学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
外
国
公共英语
讲课方式和
学时数
讲授
实 验
学分
54
2
36
2
180
5
任课单位
人文社会科学 部
人文社会科学 部
外国语教学部
选课 打勾处
√ √ √
分语
︶
专业英语
50
研究
方向 导师根据研究方向
课
自行授课
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文的创新与实践
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文的创新与实践[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医研究生培养工作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措施,文中结合中医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在科研、教学、临床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创新,专业素质培养及管理和临床实践等方面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中医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中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我国从1981年开始招收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在三十多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科的不断外延,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给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1、目前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学科专业思想欠缺中医基础学科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目前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诊断学等多个方向,但由于招生层次不齐和思维模式的欠缺,导致部分学生对传统经典课程的排斥,上课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
1、2科研創新能力不足首先表现在科研素养能力不足,研究生自主申请的重点科研项目少,且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有待提高;其次是对先进仪器和试剂知识掌握甚少,研究生在申请学校创新项目比例低,高层次的学术交流能力不足。
1、3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基础学科研究生理论授课为一年时间,继续采用本科课堂讲授方式,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学习形式。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交流沟通方式欠缺,在科研临床教学中一味“任务式”教学也对研究生学习带来消极影响。
1、4临床动手能力欠缺中医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具备灵敏的科研思路,更要有一定的临床诊疗水平,当前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往往忽略了临床实践的培养,以至于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中医研究生的直观印象就是动手能力差。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附件3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为贯彻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有关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旳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2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有关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旳意见》(教研〔2023〕2号)精神,不停完善我国中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改革,建立适应中医特点旳人才培养制度,增进中医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特制定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旳与规定一、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旳中医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旳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旳现代诊断技术,具有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旳体现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有关专业旳常见疾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旳基本措施,具有较强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旳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纯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旳能力和很好旳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一、招生对象。
为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旳专业规定旳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
二、入学方式。
参与全国硕士硕士招生,并到达规定规定,着重考核学生旳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一、学习年限。
中医硕士生学制3年。
在规定期间内未到达培养规定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和申请学位年限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有关文献规定自行规定。
二、培养原则。
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旳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培养过程应涵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内容与规定,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旳全面培养,同步重视祖国医学老式经典传承。
硕士培养实行导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制,积极吸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参与硕士教学培养。
中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医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中医药学理论素质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深入探索和研究中医药学科领域的能力,能够在中医药学科研机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部门等领域从事中医药学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
二、培养形式学科研究型硕士研究生。
三、培养时间和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四、培养要求1.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较高的中医药学理论素养。
2.具备独立开展中医药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解决实际中医药学问题的能力。
4.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运用的能力,能阅读和撰写相关学术文献。
6.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培养内容1.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学专业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药研究方法论等。
2.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3.学术报告:有定期举行的学术报告会,学生需参与并撰写相关报告。
4.科研实践: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熟悉中医药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包括课题策划、文献检索、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讨论、论文撰写等。
5.学术活动:学校组织学术交流、学术讲座等活动,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并提交学术总结。
六、培养环节1.开课培养环节:学生参加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完成必修课程学分要求。
2.课程考核环节:通过课程考试和课程论文综述等方式进行。
3.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学生需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和内容。
4.中期考核环节:学生需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对研究进展进行汇报和评审。
5.毕业答辩环节:学生需提交学位论文,并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授予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答辩,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中医药学硕士学位。
八、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学专业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药研究方法论等。
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医学1057第一条培养目标与要求一、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中医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疾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一、招生对象。
为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入学方式。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并达到规定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一、学习年限。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1年。
二、培养原则。
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培养过程应涵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内容与要求,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同时注重中医学传统经典的学习传承。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和临床指导教师组共同负责制,临床指导教师组由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组成。
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临床指导教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
第四条课程学习与考核一、课程学分及设置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按照每18学时1学分计算。
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20个学分。
根据研究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开设课程,课程应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突出中医学传承、实用、创新的特点。
课程设置应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限选课。
二、教学方式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以面授和网络教学为主,自学为辅,每门课程集中授课的课时应不少于总课时的1/2。
中医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养生学、中医药学、中医针灸学、中医经络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系统理论分析能力。
2.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诊断学在不同科室中的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等。
通过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中医诊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中医临床实践与技能学习中医临床实践和技能,通过实习和临床培训,培养学生对中医临床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和临床实践经验。
4.中医诊断学研究进行中医诊断学研究,搜集相关文献,开展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
三、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1.培养时间:3年。
2.学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其中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30学分,科研课程学分不低于5学分,实践课程学分不低于5学分。
四、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通过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2.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和临床培训,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3.科研训练开展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
四、毕业要求1.论文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硕士论文,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2.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展示研究成果和专业能力。
3.资格认证成功申请获得中医诊断学专业硕士学位。
五、培养成果与评价1.学术发表要求学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2.专业能力通过定期考核和毕业论文答辩,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水平。
3.临床实践评价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实践经验。
六、培养保障1.师资力量学校将确保中医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师团队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教学资源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施、文献资料和实验材料。
3.实习平台学校将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临床实习环境。
以上是中医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中医理论基础和中医诊断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中医诊断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能够在中医诊疗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基础医学专业).doc
学号:硕士生姓名导师专业培养环节课程名称学时数学分考核方式公思想政治理论课 4 考试共英语 4 考试课医学统计学 3 考试医学进展 2生物信息学 3 考试SPSS软件应用 2 考试学医学信息检索 2 考试位课程基础与专业课专业()专业()专业()专业英语 1教学实践 (2 学分 )研究方向各学期工作内容及安排一二三四五六阅读文献、撰写综述、预备试验、开题报告、撰写学位论文,学进行课题研究研究计划、教位论文答辩学实践姓名职称培养任务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导师签名教研室意见主管部门审批意见入学时间学制说明:1.本计划在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和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订。
2.指导小组成员由2-3 名副教授及讲师担任(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跨学科、跨部门聘请)。
3.本计划一式四份(用 A4 纸打印):硕士生、导师、教研室、研究生主管部门各一份。
学术活动 (1 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30 次,英语作报告 1 次学位论文 (3 学分 )学位论文答辩 (1 学分 )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学号:硕士生姓名导师培养环节课程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英语课医学统计学医学进展生物信息学学SPSS软件应用医学信息检索位课基程础与专业课专业()专业()专业()专业英语轮转专科时间专业研究方向学时数学分考核各学期工作内容及安排方式一二三四五六4 撰写学位论文,学考试位论文答辩4考试3临床技能轮科训练 , 招生专科定考试2向培养;结合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预备实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与课题3 考试研究。
同时进行临床教学能力培养。
2考试2考试姓名职称培养任务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导师签名附院科教科主管部门审批意见轮转专科时间入学时间学制说明:1.本计划在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 , 根据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和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订。
2.指导小组成员由 2-3 名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担任(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跨学科、跨部门聘请)。
中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开题时间:一年级春季学期(一般为4-5月份);
报告形式:PPT报告
中期考核
是
0
中期考核应在第二学年秋季学期进行,由各系、部中心或附属医院组织考核小组,统一考核。详细规定参见《厦门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
科研能力及素质等要求
1、研究生应该通过阅读本专业方向最新的中英文相关文献尤其是SCI文献等形式,熟悉本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
2、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较好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能力;发现、解决问题和综合总结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课题设计和具备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数据处理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3、研究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后,从文献查阅、选题、所采用实验技术路线、到实验操作,论文撰写、答辩、文章发表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训练,使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硕士
备注
公共课:
硕士4学分
第一外国语
2
秋、春
必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考核时间:二年级秋季学期(一般为11-12月份);
报告形式:PPT报告
社会实践
是
0
研究生必须参加一定量的社会实践,主要形式包括: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挂职锻炼、校企合作基地实训实践、研究生创业就业实践等。未完成社会实践者不得进行论文送审、学位论文答辩以及申请学位等相关操作。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加强我校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1、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具备创新精神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中药生产、鉴定、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分析、药物制剂研究开发、中药流通管理、合理用药、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
3、掌握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创新能力,并有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5、具有良好的科学与学术道德,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二、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学位授权点与实践培养单位共同培养的方式。
课程学习在学校完成,技能培训在实践基地或相关企事业单位实施。
可由学位授权点与实践培养单位的3~5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组成导师组,导师任组长。
通过系统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其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其独立承担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理论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重点学习本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一)课程学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25。
18学时为1学分。
(二)课程类别课程分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成绩≥70分为合格可计学分,选修课成绩≥60分为合格可计学分。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在第1学期完成,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由导师根据培养要求指定。
五、实践能力训练实践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少于12个月。
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到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培养基地及企事业单位中进行。
除进行基本实验技能、操作安全、岗位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保密规定等培训外,另根据研究生的不同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的实践技能培训,并由培训单位进行技能考核。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学习规划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学习规划一、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保健、治疗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
而在当今医学领域中,中医正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因此,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培养医学素养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首先需要打牢医学基础。
对中医学典籍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传统理论与方法;同时,学习形成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包括中医的脉诊、舌诊等诊断方法。
此外,还要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对疾病的分析能力。
三、加强科研能力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在科研上有所建树。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熟悉科研的整个流程,从问题的选择到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
同时,还要通过阅读英文文献,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
四、跟随导师学习作为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与导师的良好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与导师保持密切的交流,跟随导师参与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并借鉴导师的经验和教诲。
同时,主动向导师请教问题,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五、拓宽学术视野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应该积极参加国内外医学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学术观点、经验,共同探讨研究课题。
此外,还可以参与学术期刊的审稿工作,积累学术经验,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通过这些交流与互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与声誉。
六、康复医学的学习与实践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不仅要熟悉诊断与治疗方法,还应该总结经验,探索康复医学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对病患的康复过程的观察与研究,改善临床实践中的困境与矛盾,为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七、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在毕业之后,终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医学领域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加继续教育课程、研讨会,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保持自己的学术竞争力。
八、结语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学习规划是对学习、研究和实践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安排。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硕士培养方案总则(境内)一、培养目旳1.热爱祖国, 热爱中医药事业, 积极服务于社会;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一定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措施和实践旳能力。
2.具有严谨旳科学作风, 具有较强旳实践工作能力, 通过本学科旳学习、研究和临床实践, 掌握一定旳本学科专业旳基础理论和知识, 具有从事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或有关工作旳能力。
3.纯熟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运用外文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旳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一)学习年限1.硕士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 硕士学位课程学习1年左右, 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2年左右。
2.符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条件旳硕士硕士, 可以提出申请, 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硕士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旳暂行规定》执行。
3.提前毕业者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4.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毕培养计划者, 由本人申请, 经导师、学院硕士主管领导、硕士院主管领导逐层同意后, 每次申请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 合计申请延期次数不得超过2次。
(二)时间安排三、课程学习及规定(一)课程学习1.总学分: 不少于36 学分。
2.公共学位课程(必修课): 19学分。
科学学位硕士硕士公共必修课及学分一览表3.专业学位课程(必修课): 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执行, 不能少于3门。
4.非学位课程(选修课): 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并参照导师旳研究方向进行选课。
5.跨专业硕士旳课程学习:跨专业硕士除完毕上述课程外, 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医本科主干课程, 但不计学分。
(二)考核1.考试成绩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成绩≥60分者为合格, 予以对应学分。
2.补考四、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者, 按照学校有关考试成绩及补考旳规定执行。
五、科研实训、临床实践及规定1.科研实训各专业根据硕士硕士培养目旳通过硕士课程学习、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和参与科研课题进行科研能力旳培养工作。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 1001、0710、0788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一)学科概况基础医学是隶属于医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旨在通过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发生规律,保障人类健康,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其科学任务是在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揭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变化和演变的规律。
随着其它医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学科交叉,基础医学学科既包括了传统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二级学科,又衍生了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新兴学科研究方向。
基础医学研究的最终的目标是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服务于患者,促进整个医学的发展,因此基础医学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石。
我校基础医学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科的现状,全球基础医学的发展趋势,整合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传统医学和医学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依托江苏大学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点、优势学科、江苏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在数十年的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五个特色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1)主要研究方向: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免疫学(100102、077802)主要研究方向:代谢与免疫调节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3. 病原生物学(100103、077803、071005)主要研究方向:病原致病因子及致病分子机制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5. 生理学(071003)主要研究方向:①肿瘤分子生物学②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二、培养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学术型人才。
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临床实践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被我校录取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一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0学分,专业必修课不低于8.0学分,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分,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1.公共必修课:共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外语(英语):3.0学分2.专业必修课:不低于8.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或临床研究方法类课程):1.0-2.0学分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1.0学分临床通用技能训练与实践:3.0学分3.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或依据导师及专科学院系要求选择指定课程五、临床实践培养与考核按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在所学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轮转培养。
临床轮转在学校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的附属(教学)医院研究生培养点进行。
临床能力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出科考核: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轮转。
2.医师资格考试:于第一学年由学校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有关规定组织报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毕业前需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秉承我校“为国家需要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型专业人才。
(一)知识目标1.全面、系统、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2,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掌握本学科及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一)能力目标1.具有能运用所掌握中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中医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完成1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具有一定的带教工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
3,具有较强的中医学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问题。
4.具备中医临床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专业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具有热爱中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中医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4.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
教育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责任的态度关爱生命。
5.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热爱中医药事业。
(四)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目标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6.具有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专业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中医思维能力。
7.能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自觉开展中医学科研工作。
8.较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
9.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持续更新知识和终身学习。
二、研究方向(一)藏象学说研究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本方向基于中医脏腑理论,主要采用临床调研和文献学的方法,对中医临床常见病证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旨在研究、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科学学位)一、专业概况本学科是1981年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0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97年起连续被评为国家人才培养理科基地,2001年再次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8年批准为国家中医基础教学团队。
该学科拥有较合理的学科梯队,分别由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内经教研室、实验中医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医基础综合实验室等组成。
历年来学科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上海市科委等各级科研项目多项。
获包括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优秀图书奖等国家级、市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主编多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负责两门全国精品课程。
学科为博土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队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2.具有全面、系统、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
三、研究方向1.证/证候和辨证论治基础研究。
2.藏象基础研究。
3.内经及其疾病证候研究。
4.心身医学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制3年,可弹性学习2-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本专业硕土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如下:注:灰色底纹为规定课程,各专业执行即可,不需变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1.德育教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科学学位)一、专业概况本学科是1981年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0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97年起连续被评为国家人才培养理科基地,2001年再次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8年批准为国家中医基础教学团队。
该学科拥有较合理的学科梯队,分别由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内经教研室、实验中医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医基础综合实验室等组成。
历年来学科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上海市科委等各级科研项目多项。
获包括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优秀图书奖等国家级、市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主编多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负责两门全国精品课程。
学科为博土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队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2 .具有全面、系统、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
、研究方向1. 证/证候和辨证论治基础研究2. 臧象基础研究。
3. 内经及其疾病证候研究。
4. 心身医学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制3年,可弹性学习2-5年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 34学分,本专业硕土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如下: 注:灰色底纹为规定课程,各专业执行即可,不需变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1 •德育教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做好言传身教,不断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和学术道德的水平。
2 •课程教育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完成。
专业课采用导师授课、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由导师在培养计划表中列出所需阅读文献,要求研究生阅读,考核方式可采用文献阅读记录(心得)和专业小论文的形式。
专业课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3•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医院、研究所)、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课题,于第三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并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
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课题完成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科室内做阶段性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翔实,层次清晰,并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
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先在科室内进行预答辩后,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发表与本专业有关学术论文 1 篇。
4 .教学和社会实践研究生应当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以增强才干。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科学学位)一、专业概况本学科是1981年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0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97年起连续被评为国家人才培养理科基地,2001年再次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8年批准为国家中医基础教学团队。
该学科拥有较合理的学科梯队,分别由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内经教研室、实验中医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医基础综合实验室等组成。
历年来学科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上海市科委等各级科研项目多项。
获包括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优秀图书奖等国家级、市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主编多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负责两门全国精品课程。
学科为博土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2 .有坚实、宽广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非英语尚需熟悉第二外语一一英语)和古汉语,能熟练地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中医古籍,具备独立自主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能力,在本学科的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培养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科学精神的现代中医基础研究的高级人才。
3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 证/证候和辨证论治基础研究。
2. 臧象基础研究。
3. 内经及其疾病证候研究。
4. 心身医学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制3年,可弹性学习3-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 20学分。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如下:六、培养方式与方法1 •德育教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
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做好言传身教,不断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和学术道德的水平。
2 •课程教育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期完成。
课堂教学可采取教学、自学、学术讲座.研讨、实践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目标。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采用导师授课、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由导师在培养计划中列出需阅读文献,要求研究生阅读,考核方式可采用文献阅读记录(心得)和专业小论文的形式。
专业课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3 •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医院、研究所)、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
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进一步拓展知识范围,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独立和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发挥创造性思维,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学科研究中独立做出创新性成果。
要求于第三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学位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在科—室内进行预答辩后,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核心期刊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2篇。
4 .教学和社会实践研究生应当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以增强才干。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针灸学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专业学位)一、专业概况本学科是1981年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5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该学科拥有较合理的学科梯队,长期从事针灸系基础与临床研究,历年来承担了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获得了部、委、上海市等科技成果奖多项。
本学科主办有《上海针灸杂志》(中、英文版),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之一。
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挂靠在本学科内。
研究中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在针灸与免疫关系研究、经络物质基础研究、针灸器材研究、针灸文献研究、针灸信息化研究等方面有优势。
近年来注重交叉学科研究,目前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有物理、数学、化学、信息、工程等。
现有免疫、分子生物、生化、神经生理、液相色谱分析、蛋白质组、图象分析、CAI课件、文献、针灸器材等研究室,为培养针灸系硕士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实事求是,事业心强,富有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事业服务。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
熟悉本学科国内外临床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临床科学研究方法。
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 .针灸治疗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与经验总结2 .针灸治疗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研究3 .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学研究4 .针灸医疗器材的研究四、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可弹性学习2 — 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 20学分,本专业硕土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如下:六、培养方式与方法1 .德育教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医院、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
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科学素质。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做好言传身教,不断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和学术道德的水平。
2. 课程教育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期完成。
弹性学习的研究生应当在1年内修完规定的学分,再进行临床轮转和课题研究。
专业课采用导师授课、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由导师在培养计划中列出需阅读文献,要求研究生阅读,考核方式可采用文献阅读记录(心得)和专业小论文的形式。
专业课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3 .临床工作及学位论文实行研究生院、医院、科室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
临床型研究生有两年半的时间从事临床轮转和临床科研工作。
针灸科(门诊、病房)12个月,四个与研究方向相关学科的临床轮转 8个月,急诊2个月,医技科室2个月。
针灸门诊诊治病例数不少于 2000例,书写合格门诊病历不少于 100份,主管床位6张,独立处理住院病人不少于 30例,参加危重病人抢救不少于30例次,针灸门诊与病房诊治病种不少于30种,参加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会不少于5次,带教实习医师不少于 4人次,参加业务讲座不少于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