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和教案:证人证言(1课时)
证人证言新版
证人证言在司法领域中,证人证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形式。
在刑事案件或民事诉讼中,往往会有一些关键证人来提供证言,以帮助法庭查明事实、裁决案件。
本文将就证人证言做一些解析,包括证人的定义、证言的类型、证人的作用、证人证言应该具有的特点等。
证人的定义证人是指在法庭诉讼中,能够提供证言以帮助裁判案件的人。
证人可以是亲身经历过某些事情的人,也可以是对某些事情有关键证据的人。
证言的类型证言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口供证言和书证证言。
口供证言口供证言是指证人在法庭上口头陈述自己所知道的事实的证言。
口供证言可以是直接证据,也可以是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证人亲身经历过事实,自己目睹了事件发生;而间接证据是指证人没有亲身经历,而是根据其他人的陈述或其他间接途径了解到的事实。
书证证言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证据。
例如证人提供的某些文件、合同、信件、短信等等都可以构成书证证言。
证人的作用证人的作用是帮助法庭查明真相,同时也是保护证人权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于刑事案件中的证人,他们通常都是目击了案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够提供重要证言的人。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可以提供相关的证据来证明交易过程中的事实,以帮助法庭做出判决。
在证人提供证言时,法庭会为证人提供一系列保障措施,如保护证人安全、保护证人个人信息等等。
同时,证人也需要遵守法庭给出的规定,如对证言真实性的要求等等。
证人证言应该具有的特点在证人证言时,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真实性证人证言应当真实无误,不得夸大或歪曲事实。
客观性证人证言应当客观公正,不得带有个人情感色彩或个人看法和主观推测。
证人证言应当一致连接,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证人提供的证言信息应该保持一致。
恰当性证人证言应当切合实际,不得牵强附会或自圆其说。
适用性证人证言应当具有适用性,即对案件的裁决有一定帮助。
结束语证人证言在司法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证人的陈述可以为案件的裁决提供重要帮助,而证人证言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特点,如真实性、客观性、一致性、恰当性和适用性等。
证人证言
(2)消极条件。
立法规定的消极条件: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 幼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该规定 存在明显不足:①没有考虑到有的知情人应该被赋 予免予作证的特权;②对于证人的资格规定得过于 笼统,如正处于明显醉酒、麻醉品中毒或者精神药 物麻醉状态的人能否提供证言等问题)。
3.与证人条件有关的几个问题。 (1)儿童能否在案件中成为证人?
1.日本:深受英美法系的影响,但在当事人对证人进 行询问的过程中,审判长可以随时亲自询问,或是 在主询问过程中准许另一方当事人询问,可以限制 不必要或不妥当的询问,审判长还可以在双方当事 人询问终结后,对证人进行补充性询问。
2.法国:刑事诉讼中对证人的询问,一般由预审法官、 法官来进行。对证人的询问权利属于法院,当事人 只有在经过审判长的许可之后才可询问证人,证人 陈述后,审判长可以对证人再进行询问。
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证人对诉讼案件事实有关情况的认识是从感知阶段
开始的。 证人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及其他感知方式形成对
案件情况的感性认识。
证人对案件事实有关情况的感知是一个独立于法庭 及询问者的过程,是由证人独自完成的。
证人对案件情况所形成的感知一般是片断的、非系 统的。
证人对案情的回忆和再认一般是在法庭上进行的, 审判人员、双方当事人或其律师等诉讼参与人都参 与了这一过程,并对证人的回忆和再认产生一定的 影响和制约。
三、表达阶段
(一)概述
1.概念:是指证人将自己对案件情况的感知和记忆通 过口头或书面言语的形式表述出来,以供外界感知和 理解的过程。
2.证言的表现形式:最主要方式是语言,包括口头的 和书面的,但口头表达须由法庭书记员或当事人作成 书面记录。随着现代科技在诉讼中的应用,证人证言 也可以用录音、录像等视听手段加以表达。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一、《民事诉讼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09(二)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al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五)教学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管辖、当事人、民事诉讼证据和证明、调解、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程序、民事执行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协调,特别是2007年通过、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新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八)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主,组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为辅。
建议学生去图书馆借几本案例书结合教材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法律方面的知识,多关注一些法治栏目,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以及社会与法频道的相关节目,提高程序法意识;(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教学要点: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概况: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民事之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证据法》教学大纲
《证据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证据法2、课程类别:法学专业核心课程3、课程学分:X学分4、课程总学时:X学时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证据法是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研究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相关理论的学科。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证据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证据法的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了解证据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2、让学生掌握证据的种类、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1、学生应熟悉证据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
2、掌握各类证据的特点、收集方法和审查判断规则。
(二)能力要求1、能够运用证据法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件中的证据问题。
2、具备收集、整理和运用证据的实践能力。
(三)素质要求1、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和证据意识。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证据法概述1、证据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证据法的定义和内涵证据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2、证据法的历史发展外国证据法的发展历程我国证据法的发展沿革3、证据法的基本原则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无罪推定原则自由心证原则(二)证据的概念和特征1、证据的定义和内涵2、证据的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证据的种类1、物证物证的概念和特点物证的收集和审查判断2、书证书证的概念和特点书证的收集和审查判断3、证人证言证人的资格和义务证人证言的收集和审查判断4、被害人陈述被害人陈述的特点和作用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和审查判断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和分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和审查判断6、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的特点和分类当事人陈述的收集和审查判断7、鉴定意见鉴定意见的概念和特点鉴定人的资格和权利义务鉴定意见的收集和审查判断8、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各类笔录的概念和特点各类笔录的收集和审查判断9、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概念和特点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四)证据的分类1、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2、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运用规则3、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运用规则4、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五)证据的收集与保全1、证据收集的概念和原则证据收集的定义和内涵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2、证据收集的主体和方法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的收集证据的职责和权限证据收集的各种方法和注意事项3、证据保全的概念和条件证据保全的定义和内涵证据保全的条件和程序4、证据保全的方法和措施证据保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等(六)证据的审查判断1、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和内容证据审查判断的定义和内涵证据审查判断的内容包括对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审查2、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和步骤证据审查判断的各种方法,如个别审查、综合审查、比对审查等证据审查判断的步骤包括审查证据的来源、审查证据的内容、审查证据的形式等3、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证据的证明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证据能力的概念和判断标准(七)证明对象1、证明对象的概念和范围证明对象的定义和内涵证明对象的范围包括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和证据事实2、无需证明的事实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推定的事实预决的事实(八)证明责任1、证明责任的概念和性质证明责任的定义和内涵证明责任的性质是一种法律责任2、证明责任的分配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3、证明责任的倒置证明责任倒置的概念和情形证明责任倒置的适用条件和限制(九)证明标准1、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证明标准的定义和内涵证明标准的意义在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2、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定罪的证明标准量刑的证明标准3、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高度盖然性标准优势证据标准4、行政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清楚而有说服力的标准实质性证据标准(十)证据规则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的概念和范围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和后果2、传闻证据规则传闻证据的概念和特点传闻证据排除的理由和例外3、最佳证据规则最佳证据的概念和要求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限制4、意见证据规则意见证据的概念和分类意见证据排除的理由和例外五、课程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系统传授证据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制度,使学生对证据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4用证据说话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 推荐学生参加与证据相关的竞赛、讲座、实践活动等,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典型例题讲解
七、典型例题讲解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以下五个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证据的重要性、证据的种类以及如何获取和运用证据的知识。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证据的重要性、证据的种类以及如何获取和运用证据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证据知识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证据知识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证据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法律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证据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6 4 用证据说话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紧密相关。教材通过案例分析、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证据在法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证据还原事实真相。本节课将遵循教材的编写思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证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将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可以谈谈他们对课堂活动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的感受。这将有助于我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的期望,从而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人教版政治选修五6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本与法律证据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证据法学》、《证据的分量》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证据知识的理解。
1.证据是判断事实的关键,要尊重事实,追求真理。
2.学会正确收集、整理和运用证据,提高自己的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辩论和论证中,充分利用证据,提高自己的说服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案例分析:请学生选择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分析其中的证据类型、收集和运用过程,并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报告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包括案件背景、证据分析、证据在案件中的关键作用等。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明白证据在法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道德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唤起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本章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证据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公民。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证据的运用方法。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各类证据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上册数学 11.3证明(1)教学案
教学目标
重 难
Hale Waihona Puke 点 点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得分 1、证明的必要性质:通过特殊的事例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还 需要加以证实。 2、证明的定义:用推理的方法证实真命题的过程叫做证明。 3、命题证明的步骤:(1)根据命题,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合图形,写出 已知、求证,已知部分是已知事项(即命题的条件),求证部分是论证的事项(即 命题的结论);(3)写出证明的过程。 4、已知:如图,∠BAD=∠DCB,∠1=∠3. 求证:AD∥BC. 5、证明:同角的余角相等. 二、新课 (一)、情境创设: 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如何确认呢? 其实数学家们早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人类对数学命题进行证明的研究已 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公元前 3 世纪,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写出了举世闻名的 巨著《原本》,在这本书里,他挑选了一些基本定义和基本事实作为证实其他 命题的出发点,推导出了 400 条定理. (二)、探索活动: 1.本教材选用下列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此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也都看作基本事实. 2.探索“同角的补角相等” (三)、交流与思考
第1页 共3页 画图、写出已 知条件, 求证。 讨论、交流: 怎样写出推理 的过程?
用推理的方法证实真命题的过程叫做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已经证明的定理也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 思考:如何证明“同位角相等”呢? 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1)根据命题,画出图形; (2)根据命题, 结合图形,写出已知、 求证.已知部分是已知事项(即命题的条件), 求证部分是论证的事项(即命题的结论); (3)写出证明过程. 三、例题讲解 例 1、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定理: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尝试: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根据命题,画出图形; (2)根据所画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说说你的证明思路. 例 2、如何证明“对顶角相等” (1)仿照问题 1 提问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推理: 四、课堂练习: 1、课本 P136 页练习题 2、已知:如图,直线 a 与直线 b 被直线 c 所截, ∠1=∠2,求证: a∥b. 五、小结与思考 (一)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思考:1、求证:平行于第三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要求: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要求证明. 2、已知:如图,∠1=∠2,CE 平分∠ACD. 求证:AB∥CD. 六、中考链接 已知:如图,AB=CD,BC=AD,AE 平分平分∠ BAC,交 BC 于点 E,CF 平分∠DCA,交 AD 于点 F,求证:AE∥FC。
什么是证人证言?
什么是证人证言?一、证人证言的定义及重要性证人证言是法庭审判中的重要证据之一,它是指出庭作证的个人对与案件有关的事实陈述及观点。
证人证言在民事、刑事及行政诉讼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提供直接的、口头的证据,帮助法庭了解案情、确定事实、还原真相。
证人证言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证人证言是客观证据,它不受法庭审理的形式限制,可以直接反映案件发生时的情况;其次,证人的陈述具有现场直观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答法官和陪审员对案件相关问题的疑惑;最后,证人证言的真实性被法庭高度重视,它作为一种证据载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辨别。
二、证人证言的特点及要素1. 直接面对法庭:证人必须亲自到庭出庭作证,以确保其陈述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法庭作证是一种法律义务,证人应遵守法庭礼仪和规则。
2. 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证人应当陈述自己亲身所见、所闻和所知道的事实,不能以传闻、臆测或个人观点作为依据,否则其证言将失去可信度。
3. 直接交互:证人与法官、辩护人、检察官等人之间进行直接而有序的交互,以便各方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案情,并向证人就相关问题提出质询。
4. 证专原则:证人证言应当以身份合法、真实客观、符合法律规定为原则,不能捏造事实、歪曲真相或者隐瞒关键信息。
三、证人证言的呈现方法1. 直接证言:证人根据自己的记忆和观察结果直接陈述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直接证言具有现场感强、可信度较高的优势。
2. 陈述证言:当证人无法亲自出庭时,可以通过书面陈述的方式将证言呈递给法庭。
陈述证言的内容应当真实可信,并经过相关机构的认可和公证。
3. 视频证言: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减少证人出庭的困扰以及确保证人的安全,法庭可以使用视频电话等技术手段进行证人证言的呈现。
四、证人证言的有效性和挑战性1. 证人证言的有效性:证人作为案件的重要参与者,其证言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
通过合理疑问、交叉质询等方式,可以验证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证人证言的挑战性:证人证言可能受到记忆偏差、个人主观意识、不稳定的情绪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证言的不准确性。
证据学教案
教学重点:诉讼证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1、了解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概念以及证
据的意义临;2、掌握诉讼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四章 证据的种类
教学内容: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的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供述和辩解;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结论; 八、勘验检查笔录及现场笔录;九、视听资料;
2、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情的人向办案人员陈述。 也就是证人所讲的话,其讲话内容必须是与案体 有关的事实。我目击或有别人转告,但不是道听 图说。证人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一般具有客 观性。
3、被还人陈述和当事人陈述:
无论是刑事诉讼的一方当事人,还是民事双 方 当事人,因与案件都有直接利害关系,其陈 述均可能具有二重性。
下面请看案例:
一、个体户万明山于2002年2月25日向某公司贸易货栈 借款四万元,同年3月30日归还32597.41万元,对尚欠 的7402。59元出具欠条交给货栈。2001年11月货栈以 万明山出具欠条为证据,诉请法院判令万明山还欠。在 诉讼中,万出示存贸易货栈处的欠条原件为证据,称欠 款已经还清。对此,货栈辩称:在起诉前,由公司丁主 任从货栈取出原件交孙律师去复印。孙律师复印后将原 件与复印件交丁主任带回,由于不慎将此件遗失,此件 如何到被告手中我们不得而知。万明山则称:此欠款是
证
证据法及证明规则
据
证据力和证明力
学
的
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研
究
证据制度及文化背景
对 象
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关系
运用证据的理论
借鉴、创新方法
证
据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学
的 研
系统、全面方法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编码:1102414020学时:32 学分:2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基础法务方向课先修课程: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教学手段:讲授与讨论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对证据法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法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三大诉讼法及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法以及行政行为等关于证据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对证据的相关规定,系统学习证据的种类、分类,证据责任的承担、证明标准等,树立“用证据说法”“诉讼的中心是证据”的理念,为今后进行司法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证据法学的体系、证据法学与邻近部门法学的关系,领会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掌握证据法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难点: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讲授。
第一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一、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二、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三、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四、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五、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第二节证据法学的体系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三、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的示例第三节证据法学的体系研究方法一、融合研究的方法(联系其他学科)二、系统研究的方法(整体把握)三、比较研究的方法(纵横比较)四、实证研究的方法(联系实际)五、分析研究的方法(局部解析)思考题:1.证据、证据力和证明力的关系是怎样的?2.简答证据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了解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内容,重点掌握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产生背景和特点,以及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特点以及评价难点: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特点以及评价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讲授。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英文名称:Criminal Procedure Law课程代码:2DA3A0090学分:3分总学时:54学时适用专业:法学专业先修课程: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
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体系、结构,了解外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刑事诉讼法学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二)理解现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制度与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三)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程序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2学时)第一节刑事诉讼法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和划分标准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一、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二、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的意义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学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一、司法公正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三、控审分离四、控辩对等五、诉讼效率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2学时)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刑事诉讼法的沿革二、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和近代刑事诉讼法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刑事诉讼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刑事诉讼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1学时)第一节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一、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双重目的和意义二、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根据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一、首要任务二、第二项重要任务三、第三项重要任务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2学时)第一节专门机关一、人民法院二、陪审制度三、人民检察院四、公安机关五、国家安全机关第二节诉讼参与人一、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二、自诉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四、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五、其他诉讼参与人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3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本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第三节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实行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四节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意义二、本原则的基本内容第五节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实行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六节依靠群众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该原则第七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八节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九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节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一节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二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三节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四节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二、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第十五节依法不追诉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六节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七节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简介一、程序法定原则二、正当程序原则三、控审分离原则四、无罪推定原则五、控辩平等原则六、有效辩护原则七、适度原则八、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第六章管辖(2学时)第一节管辖概述一、管辖的概念及原则二、管辖的意义及分类第二节立案管辖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四、关于执行管辖的几个问题第三节审判管辖一、级别管辖二、地区管辖三、指定管辖四、专门管辖第七章回避(2学时)第一节回避的概念和意义一、回避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一、回避的种类二、回避的理由三、回避适用的人员第三节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提起二、回避的审查决定三、对驳回申请的复议第八章辩护和代理(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学时)第一节辩护一、辩护制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二、辩护制度的内容三、法律援助制度第二节代理一、刑事代理制度的概念及意义二、自诉案件的代理三、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四、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实践教学:讲座第九章证据概述(5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学时)第一节证据和证据制度一、证据的概念和意义二、证据的特征三、刑事证据制度第二节证据种类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结论七、勘验、检查笔录八、视听资料第三节证据的分类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二、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三、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第十章证明(1学时)第一节概述一、证明的概念二、证明对象三、证明要求四、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第二节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一、收集证据二、审查判断证据三、各类证据的收集及审查判断四、完全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情的规则第十一章强制措施(3学时)第一节概述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二、适用强制措施应当考虑的因素第二节拘传一、拘传的概念和意义二、拘传的程序第三节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一、取保候审的概念、种类和意义三、监视居住的概念和条件四、监视居住的程序第四节拘留一、拘留的概念和意义二、拘留的条件和程序第五节逮捕一、逮捕的概念二、逮捕的条件三、逮捕的批准、决定和执行权限及程序第十二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3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学时)第一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及特点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第二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第三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全和先予执行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期间和送达(1学时)第一节期间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二、期间的计算第二节送达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二、送达程序第十四章刑事诉讼的终止和中止(2学时)第一节刑事诉讼的中止一、诉讼中止的概念和意义二、诉讼中止的条件和程序第二节刑事诉讼的终止一、诉讼终止的概念和意义二、诉讼终止的条件和程序第十五章立案(2学时)第一节立案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一、立案程序的概念第二节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一、立案的材料来源二、立案的条件第三节立案的程序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三、人民检察院对不立案的监督第十六章侦查(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学时)第一节侦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一、侦查的概念和意义二、侦查的任务第二节讯问犯罪嫌疑人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概念和意义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第三节询问证人、被害人一、询问证人的概念和意义二、询问证人的程序三、询问被害人第四节勘验、检查一、勘验、检查的概念和意义二、勘验、检查的种类和程序第五节搜查一、搜查的概念和意义二、搜查的程序第六节扣押物证、书证一、扣押物证、书证的概念和意义二、扣押物证、书证的程序第七节鉴定一、鉴定的概念和意义二、鉴定的程序第八节通缉一、通缉的概念和意义二、通缉的程序和对象第九节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工作一、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二、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三、律师接受委托后在侦查阶段的主要工作第十节侦查终结一、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二、移送审查起诉的条件和程序三、撤销案件的条件和程序四、侦查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第十一节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一、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侦查权二、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程序第十二节补充侦查一、补充侦查的概念和种类二、不同阶段的补充侦查第十三节侦查监督一、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二、侦查监督的内容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第十七章起诉(3学时)第一节起诉的概念和意义一、起诉的概念和意义二、提起公诉的一般理论第二节提起公诉的程序一、审查起诉二、提起公诉三、不起诉第三节提起自诉的程序一、自诉案件的范围二、自诉案件的提起条件三、提起自诉的程序第十八章第一审程序(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学时)第一节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一、第一审程序的概念二、第一审程序的任务和意义三、第一审程序的改革和发展第二节公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一、对公诉案件的审查二、开庭审判前的准备三、法庭审判程序四、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五、被告人认罪案件的审理程序六、延期审理、中止审理七、第一审程序的期限第三节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一、自诉案件的概念和范围二、自诉案件的提起、审查和处理三、自诉案件的审理第四节简易程序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三、简易程序的审理第五节判决、裁定和决定一、判决二、裁定三、决定实践教学:模拟法庭审判第十九章第二审程序(3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学时)第一节概述一、两审终审制二、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三、二审程序的任务和意义第二节第二审程序的提起一、提起二审程序的主体二、被害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三、上诉、抗诉的理由四、上诉、抗诉的期限五、上诉、抗诉的方式和程序第三节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一、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查二、全面审理原则三、二审的审判方式和程序四、对二审案件的处理五、二审案件的审判期限第四节上诉不加刑原则一、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概念和意义二、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第五节对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实践教学:观看教学片第二十章死刑复核程序(2学时)第一节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一、行使核准死刑权的人民法院二、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报请复核三、报请复核的基本要求四、审查核准程序第三节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一、对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行使核准权的人民法院二、复核死缓案件的程序第二十一章审判监督程序(2学时)第一节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特点和意义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任务二、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和意义第二节申诉材料与审查处理一、申诉材料的来源二、申诉的法律效力和申诉的理由三、审查处理第三节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第四节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一、重新审判的方式和程序二、重新审判案件的审查三、重新审判后的处理第二十二章执行(1学时)第一节概述一、执行的概念、特点和意义二、执行的主体和客体第二节各种判决、裁定的种类与执行机关一、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裁判的执行二、对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三、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和拘役缓刑的执行四、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五、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六、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的执行第三节执行的变更与其他处理一、死刑和死缓执行的变更二、暂与监外执行三、减刑和假释四、对新罪、漏罪的追究程序五、发现错判和对申诉的处理第四节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一、人民检察院对各种判决、裁定执行的监督二、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监督第二十三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自学)第一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第三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第二十四章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自学)第一节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第二节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页眉内容第三节刑事司法协助第二十五章刑事赔偿程序(自学)第一节刑事赔偿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刑事赔偿的范围第三节刑事赔偿程序四、教学参考书1、程荣斌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用证据说话》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人教版政治选修五专题六第四框:《用证据说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证据的含义和种类。
知道举证责任的含义和种类。
(二)能力目标:明确举证对于诉讼成败的意义和作用,懂得如何举证。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证据的含义和种类,懂得如何举证2.难点:明确举证对于诉讼成败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研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新课“我是证人”——《用证据说话》二、情境展开——探究活动一P92:13岁的晓捷十分乐于助人.一天好朋友在电脑课上损坏了学校的一台电脑.为了帮助好朋友渡过难关,晓捷偷偷从家里拿出7000元钱让詹义赔学校一台新电脑.后来晓捷的妈妈发现钱少了,追问之下,晓捷承认拿了钱.妈妈认为晓捷年龄太小,无权处理大额金钱,于是带晓捷去詹义家要回这笔钱,可詹义却在父母的授意下不承认此事.双方闹到法院,晓捷家终因证据不足败诉。
问题一:我国法律主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晓捷把钱交给詹义明明是事实,法院为什么不支持他呢?上述材料给了你什么启示?答案:缺乏客观证据——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引出“证据——胜诉的砝码”(一)证据的概念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用已知的事实证明未知的事实离不开证据。
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它是指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凭证或根据。
问题二:晓捷同学想打赢官司需要提前准备哪些证据?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二)证据的种类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共同的证据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和笔录。
(三)证据的合法性证据合法性包括:1.主体合法性。
证据主体是指形成证据内容的个人或单位,证据主体合法,是指形成证据的主体须符合法律的要求。
主体不合法也将导致证据的不合法。
如: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作出鉴定结论的的主体必须有相关的资格。
《证据法》教学大纲(精品文档)
《凭证法》教课纲领课程编号: T06054课程名称:凭证法evidence law课程种类:专业课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面向对象:本科开课单位:文学与新闻流传学系总学时数: 36理论学时:36其余教课学时:0 学分: 2一、课程教课目的及学生能力培育要求课程教课目的:经过解说凭证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前沿学术成就,使学生理解凭证法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凭证法学以及三大诉讼法所规定的凭证有关原理,做到可以正确区分各样凭证的不一样特色,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司法个案及有关法律问题。
同时在教课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经过事例商讨、讲堂争辩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学运用能力。
能力培育要求:法律事实的判断和法律逻辑推理能力;法律思辩和语言表达能力;独立剖析和办理各样诉讼案件凭证的能力;较强的社会交往、交流与协作能力。
二、课程的教课内容与学习目标第 1 章凭证法学概括学时: 2 课时主要内容:1.1 凭证法的性质、渊源和立法模式1.2 凭证法学的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1.3 凭证法学的研究方法教课要求:本章内容是学生的入门课,要修业生对我国凭证法学的基本框架和系统有清楚的认识,对质据法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有所掌握,认识我国凭证法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要点、难点:凭证法的观点、凭证法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
其余教课环节:无第 2 章凭证法的历史沿革学时: 2 课时主要内容:1.1 世界凭证法的历史沿革我国凭证法的历史沿革教课要求:要修业生认识我国和世界凭证法的历史沿革,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古代和近现代凭证立法,掌握我国古今凭证立法的历史脉络与主要内容。
要点、难点:外国凭证立法的特色与自由心证制度、亲亲相隐在我国凭证法中的表现与作用;我国三大诉讼法的改正与完美。
其余教课环节:议论三大诉讼法的改正的意义。
第 3 章凭证法的历史发展学时: 2 课时主要内容:1.1 外国凭证法学的历史发展1.2 中国凭证法学的历史发展教课要求:要修业生认识外国凭证法学的历史发展,理解并掌握外国凭证法学的历史发展。
《证明》(第1课时)教案1doc初中数学
《证明》(第1课时)教案1doc初中数学课题:§11.3证明(一) 课型:新授时刻:2006年5月16日【学习目标】1、把握课本中的几个差不多事实;2、初步了解证明差不多步骤和书写格式;3、能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差不多事实动身来证明相关的真命题的正确性;4、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初步养成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适应,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入1、一个真命题的正确性如何确认呢?一个真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用推理的方法来证实它。
而〝差不多定义〞和〝差不多事实〞又是作为推理和证明的依据和动身点。
2、课本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差不多事实〞,请一一写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差不多事实。
3、由上面的差不多事实动身,能够证实我们往常曾探究发觉的有关平行线。
三角形、四边形等许多性质是正确的。
注:这些差不多事实差不多上推理的依据。
二、探究活动1、探讨:如何从差不多事实动身,用推理的方法证实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是正确的呢?①那个命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②你能依照命题,画出相应的图形吗?(试一试)③请你写出证实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证人证言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类型:空防安全类
教学设施: 电脑/白板/投影仪/
教员资质: 专、兼职教员,参加过局方相关的专业培训
计划学时:1课时课程开发者:孙壮
一、课程对象
全体新进和在职的航空安全保卫人员。
二、课程目标
1、使学员了解机上采集证人证言的目的和意义
2、使学员初步掌握有关采集证人证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培训依据
1、《航空安全保卫运行手册》相关培训要求;
2、局方对空中保卫人员岗前培训要求。
四、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章: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
证人、证人证言的定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初步掌握:
1、填写《证人亲笔证词》的依据
2、寻找证人的要求
第1 页
3、对《证人亲笔证言证词》填写的要求
第二章:证人、证人证言
1、证人的定义
2、证人证言的定义
第三章:《证人亲笔证言》
1、寻找和选择证人的要求
1、填写《证人亲笔证言》的依据
2、《证人亲笔证言》填写要求
第四章:课程回顾
回顾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3、《处置非法干扰民用航空行为程序规定》
4、《航空安全保卫运行手册》
六、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介绍、图片以及视频演示、情景模拟等七、考核方法
笔试
八、培训证书
第2 页
九、课程设计及安排
第3 页
第4 页
第5 页
第6 页
第7 页
教案
第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