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声音的产生和光的传播
初中物理光学与声学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光学与声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52bc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d.png)
初中物理光学与声学知识点梳理光学与声学是初中物理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光和声音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梳理初中物理光学与声学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光学知识点梳理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通过真空或介质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 米/秒。
2.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线会反射回原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根据角度关系,光的反射符合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光线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不同频率的光线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线经过折射时发生偏折。
常见的色散现象有光的分光和光的凝聚。
5.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光线经过反射或折射后在焦点上形成的图像。
常见的光学元件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可以用来调节光线的传播和成像。
二、声学知识点梳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震动体引起的机械波,震动体的振动使周围介质产生压缩和稀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常见的介质有空气、水和固体等。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和振幅两个主要特性。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4.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根据角度关系,声音的反射和折射也符合相应的定律。
5. 声音的共振当一个物体受到特定频率的声波的激励时,会发生共振现象,使物体产生更大的振幅。
共振在音乐乐器和声学设备中有重要应用。
三、光学与声学的联系与应用1. 声光效应声光效应是指声音作用于光学材料时产生的光学效应,如声光调制、声光实时显示等。
这种效应在通信、显示和激光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2. 摄影和照明光学和声学在摄影和照明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ec2d8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5.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 材料:气球、木棒、尺子、盆子、水、扬声器。
4. 步骤:(1) 将气球吹起来,用木棒刺破气球,观察声音的产生。
(2) 用尺子拨动水面,观察声音的产生。
(3) 打开扬声器,让学生触摸扬声器,感受声音的振动。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二、实验二:光的传播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铅笔、尺子。
4. 步骤:(1) 打开激光笔,将光射向白纸,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用铅笔标记。
(3) 改变激光笔的位置,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改变。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三、实验三:磁场对铁钉的影响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场对铁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原理: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3. 材料:条形磁铁、铁钉、砂纸、小车。
4. 步骤:(1) 将条形磁铁的一端磨砂,让铁钉粘在另一端,放在小车上。
(2) 移动条形磁铁,观察铁钉的移动情况。
(3) 改变条形磁铁的极性,观察铁钉的移动情况。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磁场对铁钉产生磁力作用,且磁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四、实验四:制作简易净水器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过滤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原理: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3. 材料:滤纸、玻璃杯、棉球、水、剪刀。
4. 步骤:(1) 将滤纸剪成合适的大小,放在玻璃杯上。
(2) 用棉球将滤纸边缘压实,确保过滤效果。
(3) 将混合了杂质的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观察水的过滤效果。
初三物理中的声光电知识解析
![初三物理中的声光电知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3cc4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3.png)
初三物理中的声光电知识解析一、声学基础知识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声速: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在15℃的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
二、光学基础知识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折射与入射角和折射角有关。
4.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称为光的色散。
5.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各部位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三、电学基础知识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有大小和方向,用安培(A)表示。
2.电压:电压是电势差的简称,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有大小和方向,用伏特(V)表示。
3.电阻: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4.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的比值,即I=U/R。
5.电路: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电路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
6.电能: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力。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常用千瓦时(kW·h)表示。
四、声光电的应用1.声音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响设备等。
2.光的应用:如照明、摄影、显示技术等。
3.电的应用:如家电、电动工具、电力系统等。
综上所述,初三物理中的声光电知识包括声学基础知识、光学基础知识和电学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点为我们揭示了声音、光和电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探究实验探究光和声音的传播
![科学探究实验探究光和声音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3541593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7.png)
科学探究实验探究光和声音的传播光和声音的传播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传播规律。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分析光和声音的传播过程,并介绍几个简单的实验。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极高的速度在真空中传播。
在空气或其他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光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为了观察光的传播,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 简单的光线传播实验准备一束光源,如手电筒或激光笔,将其对准一面光滑的镜子,观察光线经过镜面后的反射方向。
我们可以发现光线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进行反射。
2. 光的折射实验在一块透明的平板玻璃上放置一个铅笔,从上方照射光线,观察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后的折射现象。
我们可以发现光线在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遵循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在不同介质中是一个常数。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它需要通过介质传播,一般是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等传播介质。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速度比光的速度慢很多。
下面是声音传播的两个实验:1.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实验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室内,我们可以使用音乐、说话或发出敲击声等方式产生声音,同时用一台安静的麦克风和声音接收器接收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延迟时间来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情况。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实验将一个铃铛悬挂在水池中,用木块轻敲铃铛,观察水中的声音传播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快。
实验结果表明,光和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速度都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在不同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和反射,而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不同的介质会对声音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
总结:通过对光和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传播规律。
光的传播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具有高速度和折射、反射的特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作为媒介,传播速度较慢,并受到介质性质的影响。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d10eb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2.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1.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3. 水的三态变化- 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
- 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分别是熔化和汽化现象。
4. 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
-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
5. 动物的分类- 动物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
- 常见的动物分类有: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6.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7. 物质的性质- 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密度等性质。
- 物质的三态变化会影响其体积和密度。
8. 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和斜面等。
- 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0.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1. 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期的平均状况。
-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12. 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北师大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北师大四年级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5604b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b.png)
北师大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课程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程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四年级科学课程中可能包含的知识点:一、自然科学基础1. 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以及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动物的分类: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方法。
3. 自然界的水循环: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水的流动。
二、物理现象1. 光的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探究影子的形成。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声音是如何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力的作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化学现象1. 物质的组成: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学习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2. 化学反应: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物质在反应前后的变化。
四、地球与环境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的形成原理,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 环境保护: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五、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与实验: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科学知识。
2. 假设与验证:理解科学探究中假设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习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
六、科学与社会1. 科学与日常生活:了解科学知识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
2. 科学与技术:探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创新意识。
结尾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出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情。
科学声音与光的传播
![科学声音与光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ef7cf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d.png)
科学声音与光的传播声音和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它们在科学领域中的传播规律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声音和光的传播原理以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一、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如固体中声速最高,气体次之,液体较低。
声音通过分子的振动传递能量,分子振动时,使周围分子随之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和波速等特性。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衰减现象,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的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是因为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与介质分子发生碰撞,能量逐渐损失。
因此,在远离声源的地方,声音会变得微弱或消失。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受介质的影响,还受温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声音的传播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声纳技术利用声波传播的原理,在海洋中用于测量水深、探测鱼群和潜艇等。
此外,在通信和音乐领域也广泛使用声音的传播特性。
二、光的传播光是由电磁波引起的,它可以在真空和某些介质中传播。
与声音不同,光是一种电磁波,因此可以在无介质的真空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是所有波动中最快的,约为每秒30万公里。
光波具有频率和波长,频率高的光波对应的光子能量较大,光的波长决定了它的颜色。
在可见光谱中,波长较短的对应紫色,波长较长的对应红色。
光的颜色也决定了物体的颜色,因为物体吸收光的部分频率而反射其他频率的光。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它沿着一条直线路径传播,直到被吸收、散射或折射。
吸收是光被吸收物体吸收的过程,散射是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后改变方向的过程,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速度和方向的过程。
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属性有关。
在真空中,光的速度最快,为光速;而在介质中,光的速度会减慢。
了解物理学中的声学和光学
![了解物理学中的声学和光学](https://img.taocdn.com/s3/m/f447ee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0.png)
了解物理学中的声学和光学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力量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物理学中,声学和光学是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声学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而光学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现象。
一、声学声学是研究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和产生的科学。
声波指的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其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例如空气、水或固体。
声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及其相应的物理现象。
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气体区域,从而在介质中形成声波。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其音调的高低,而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音量。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以波的形式进行传递。
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的性质决定,不同介质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也不同。
例如,在固体中,声波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3. 声音的接收当声波达到接收器时,会通过接收器转换为电信号,从而被我们听到。
在接收器中,通常采用麦克风、扬声器或耳机等装置来接收和放大声音信号。
4. 声音的物理现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例如反射、折射和衍射。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的反射现象,折射是指声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的偏折现象,而衍射则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边缘时的弯曲现象。
二、光学光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传播和现象的科学。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光的产生、传播、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1. 光的产生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的发光或光的反射。
当物体被激发时,其原子或分子会释放出能量,进而产生光。
光也可以通过反射来产生,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从而形成我们能够看到的图像。
2.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通过波粒二象性进行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恒定,即光速。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光会发生折射现象,其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这也是我们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3. 光的折射和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学性质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声现象和光现象的的具体应用
![声现象和光现象的的具体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79d0600b1c59eef8c7b452.png)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磁带、VCD、DVD原理。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对讲机、手机、电话原理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说话能听见吗?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一定有物体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s;声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超音速飞机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为什么在空旷地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比在小房子里小?电影院、歌剧院、礼堂应怎么设计?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声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声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知识点
![声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f9a45f227916888486d762.png)
声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发声体产生的。
(2)声是以的形式向外传播.(3)声音的传播靠,真空能传声,在月球上不能直接交谈,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没有。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5)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
2、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跟发声体的有关,声源与听者之间的有关系。
(3)音色: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的。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处减弱;在减弱;在处减弱
4、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万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Hz,人耳听觉范围万Hz—Hz
5、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传播介质;(2)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3×105km/s。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于入射角。
7、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和物大小;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8、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实像一定是立的,能用光屏接承。
(2)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线的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承。
9、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光线在空气中角于光线在其他介质的角(空大)。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af0bc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3.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观察水的形态:通过观察水的形态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
2. 物质的变化: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土壤的组成:通过观察土壤的组成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
4. 植物的生长: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养分。
5. 声音的产生:通过观察声音的产生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6. 光的传播:通过观察光的传播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7. 热传导:通过观察热传导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热是由物体传导的。
8. 气体的性质:通过观察气体的性质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气体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ce41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9.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生物1. 植物的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部分及其功能。
植物的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部分及其功能。
2. 植物的生长: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因素和生长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的生长: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因素和生长对环境的适应。
3. 动物的特征: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动物的特征: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4. 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了解动物的生存需要,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了解动物的生存需要,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5. 人体和健康:认识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了解保持健康的基本知识。
人体和健康:认识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了解保持健康的基本知识。
物理1. 物体的属性: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颜色等属性。
物体的属性: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颜色等属性。
2. 物体的分解和组合:了解物体的分解和组合过程,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物体的分解和组合:了解物体的分解和组合过程,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3. 物体的运动:理解物体的运动类型,研究基本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物体的运动:理解物体的运动类型,学习基本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4. 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特性。
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特性。
5. 光的传播:认识光的来源和传播规律,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光的传播:认识光的来源和传播规律,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化学1. 物质和材料:认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物质和材料:认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2. 物质的变化: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物质的变化: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3. 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研究空气和水的成分及其对生命的作用。
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学习空气和水的成分及其对生命的作用。
小学科学认识声音与光的传播
![小学科学认识声音与光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4529e8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1.png)
小学科学认识声音与光的传播声音与光的传播声音和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它们在传播过程中都具有一些共性和特点。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了解声音与光的传播,对于孩子们掌握基础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通过空气、水或固体等介质传播出去。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需要通过空气分子的相互碰撞来传递。
首先,声音的传播是一个波动过程。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从而使空气分子之间形成像波浪一样的传播。
其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在水中传播时速度约为每秒1500米,在固体中传播时速度更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介质的不同来改变声音传播的速度。
最后,声音的传播是有限的。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当距离较远或者经过障碍物时,会逐渐衰减,直到消失为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听到远处的声音或者隔着障碍物无法听到声音的原因。
二、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通过空气、水和真空等介质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约为每秒300,000公里。
光的传播具有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两个基本特点。
当光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边界时,一部分光会发生反射,即沿原始方向返回。
例如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的影像。
而另一部分光会发生折射,即改变传播方向。
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光的折射。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杯中的吸管看起来弯曲的原因。
此外,光的传播还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现象有关。
例如,当光进入水滴并发生折射和反射时,就会形成彩虹的奇观。
三、声音与光的相似与差异声音和光的传播具有一些共性。
它们都是通过波动的方式传播的,都需要介质作为传播媒介。
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差异。
首先,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需要时间,而光的传播几乎是瞬间的,速度非常快。
其次,声音的传播是机械波,需要震动物体才能产生,而光是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磁场的变化产生。
最后,声音可以通过障碍物传播,而光在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被吸收或反射。
声音与光的传播
![声音与光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f879934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1.png)
声音与光的传播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奇妙世界里,声音和光无处不在。
我们能够听到美妙的音乐、鸟儿的歌声,能够看到五彩斑斓的灯光、绚丽的日出日落。
然而,你是否曾思考过声音和光究竟是如何传播的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的分子也随之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声波就像是在介质中传递的一种“涟漪”,将声音的信息从声源传递出去。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每秒。
这意味着,当你在远处听到一声雷响时,实际上雷声是在几秒前产生的,声音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传到你的耳朵里。
而且,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受到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声音传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需要介质。
在真空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因为没有分子可以振动来传递声波。
这就是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通过无线电通讯来交流,而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相比之下,光的传播则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
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它可以在真空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约为299792458 米每秒。
这个速度被称为光速,是自然界中最快的速度。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这使得它能够在宇宙的真空中自由穿梭。
我们能够看到遥远的星星,正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光经过漫长的旅程到达了地球。
光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着直线传播的原则,除非遇到障碍物或者介质的变化。
例如,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好像折断了一样。
另外,光还具有反射的特性。
我们能够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就是因为光在镜子表面发生了反射。
声音和光在传播过程中都会受到障碍物的影响。
对于声音来说,障碍物会减弱声音的强度,甚至会反射和折射声音,导致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有很多墙壁和障碍物的房间里,声音会听起来比较模糊和混乱。
而对于光,不透明的障碍物会阻挡光的传播,形成阴影。
声音和光的传播
![声音和光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a5167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c.png)
声音和光的传播声音和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两种物理现象,它们在空间中传播的方式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一些差异。
本文将探讨声音和光的传播特点和机制。
一、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水和固体等介质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因此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被振动,形成压缩和稀薄的区域,从而形成纵波。
这些纵波通过空气的传递,将振动的能量传播出去,直到达到我们的耳朵。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而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米/秒。
此外,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
二、光的传播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是由发光物体释放出的电磁辐射。
光的传播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因此在宇宙中也存在光的传播现象。
光波是横波,与声波不同,它不需要介质来传播。
当光波经过物体时,会与物体相互作用,出现散射、折射或者吸收等现象。
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一般情况下光速约为每秒300,000公里。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光似乎是瞬间到达的原因。
光的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不同的频率对应着不同的颜色,从红色到紫色的光谱范围都包括在可见光的范围内。
三、声音和光的相似之处声音和光之间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都可以描述为电磁波或者机械波。
其次,它们都需要一定的媒介来传播,声音需要空气、水或者固体,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此外,声音和光都可以被反射、折射和散射,这些现象使得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和看到物体。
反射使声音和光能够传播到不同的方向,折射使声音和光可以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散射使声音和光能够在空间中扩散。
四、声音和光的差异尽管声音和光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首先,声音是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而光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其次,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最后,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而光的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
声音与光的传播
![声音与光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e596a1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d.png)
声音与光的传播声音和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它们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空气分子的连续传递所产生的,而光则是由电磁波传播的。
本文将探讨声音和光的传播特点、传播介质以及应用领域。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开始振动。
振动的分子会互相碰撞,从而将声波传递给其他分子。
这种振动和相互碰撞的过程会形成一系列压缩区和展开区,即声波。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一般而言,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然而,声音的传播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和介质的密度等。
在温度较高或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增加,因为分子之间的碰撞更加频繁。
相反,在冷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减慢。
此外,不同的介质对声波的传播速度也有影响,例如在水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
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较短,能够以高速传播。
光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在各种介质中,如空气、水和玻璃等。
在光的传播中,它的速度是恒定的,即光速,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与声音不同的是,光的传播速度不受介质的影响,而且在不同介质中也不会改变。
这是因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不依赖于介质中的分子振动。
光的能量来源于电磁场,当电磁场振动时,会产生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进而形成光波。
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来进行传递。
然而,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要快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几乎同时看到远处的闪电,但声音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达到我们的耳朵的原因。
声音和光的传播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声音的传播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音乐、医学诊断等领域。
通过声音的传播,我们可以进行语言交流,通过电话、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与他人沟通。
此外,声音也在音乐和娱乐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电影等媒介,感受到声音带来的快乐和情感。
光的传播则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学成像、激光技术等领域。
声音和光的传播
![声音和光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97d69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b.png)
声音和光的传播声音和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它们都以波的形式传播。
本文将分别从声音和光的传播机制、特性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媒质的震动传递能量和信息。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的存在,常见的媒质有空气、固体和液体。
1. 声音传播的机制声音的传播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声源振动产生机械波;其次,机械波将能量传递给媒质,使媒质中的分子发生振动;最后,媒质中的分子振动将机械波传递到周围区域,形成了声波。
2. 声音传播的特性声音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性:音速:不同媒质中的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慢,而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可以用声压级来衡量,单位是分贝(dB)。
声压级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共振:当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声音会引起物体共振,产生更大的声响。
多次反射:声音在遇到不同材质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经过多次反射后形成回声。
3. 声音的应用声音的传播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话通信、广播、音乐演奏等都离不开声音的传播。
二、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也是一种能量的传播方式。
光的传播是通过电磁场的振动来实现的,它不需要媒质存在,在真空中同样可以传播。
1. 光的传播机制光的传播可以用电磁波理论来解释,它由电场和磁场的交替变化组成。
当光源发出光时,光线以一定的频率和波长传播,穿过空气、水和其他透明的物质。
2. 光的特性光具有以下几个特性:折射:当光通过媒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反射:当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通过反射,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色散: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不同频率的光速度不同,会发生色散现象,导致光的折射角度不同。
3. 光的应用光的传播在现代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光学通信、光纤传输、激光技术等都是基于光的传播原理而实现的。
探索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
![探索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bc012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8.png)
探索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声音和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它们作为能量的传输方式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索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并分析它们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和相关应用。
一、声音的传播规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声速与介质密度的关系声速是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的距离,与介质的密度有直接关系。
一般情况下,介质密度越大,声速越慢;介质密度越小,声速越快。
2. 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样的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3. 声音的传播方向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沿着介质传播方向呈现球面扩散。
声音可以向所有方向传播,当没有遇到障碍物时会以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绕射等现象。
二、光的传播规律光是一种电磁波,通过介质传播。
光的传播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每秒300,000千米。
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会受到介质折射率的影响而减慢,导致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2.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以直线传播,也可以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折射率不同,会导致光线的偏折。
而当光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3. 光的传播介质光可以在真空和各种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对光的传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如在水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同时也会发生折射现象。
三、声音和光的应用声音和光作为物理现象,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声波的应用声波的传播规律被广泛应用于声学工程中,如音响系统、通信设备、声学材料等。
此外,医学中的超声波技术也是基于声波的传播特点。
2. 光的应用光的传播规律被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如光通信、光纤传输、光学仪器等。
此外,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现象也是光学成像和光学仪器运作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7bd67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d.png)
小学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小学二年级的物理知识点主要围绕基础的物理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三态:- 固体: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状态。
- 液体:具有固定体积但形状随容器变化的物质状态。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会充满整个容器。
2. 力和运动:- 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物体向地面下落。
- 摩擦力: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3.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来移动物体。
4. 光和颜色:-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会被反射或折射。
- 颜色: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眼中形成不同的颜色感觉。
5. 声音:-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6. 能量:- 能量的转换: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如电能转换为热能或机械能。
- 能量的守恒: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7. 电和磁:- 静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的现象。
- 磁场:磁铁周围存在的力场,可以吸引或排斥其他磁铁。
8. 测量:- 长度: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 重量: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9.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仔细查看物体或现象。
- 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假设。
- 记录: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0. 安全知识:- 使用工具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 如何安全地使用电和火。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小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初步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例子和简单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
教师:邓奋学生:时间:年月日段
课题:感觉、声音的形成和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的感觉的形成,
2、理解光的传播和光的颜色,知道太阳光是复色光
3、能用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定律(规律)解释有关的现象
二、重、难点
1、重点:说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说出光在真空中的光速知道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不
同列举光的反射现象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列举光的折射现象
2、难点:概述光的反射定律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概述光的折射定律能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解释有
关现象
三、授课内容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
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
当食物进入口腔,其
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6、
味道酸甜苦咸
敏感区域舌侧(中)舌尖舌根舌侧(前)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10、声音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3、耳的结构:P10 图1-18
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米/秒
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
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
红光最小。
29、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0、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31、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吸收。
3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
质中。
3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35、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6、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7、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
●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
38、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特点像与透镜的
距离v
应用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虚或实
2
u f
>倒立缩小实2
f v f
<<照相机2
f u f
<<倒立放大实2
f v
>幻灯机
2
=倒立等大实2
u f
=测焦距f
v f
u f
=不成像获取平行光
<放大镜
<正立放大虚v u
u f
39、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
角膜、晶
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
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40、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41、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42、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的变化。
43、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44、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45、不论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
四、本次作业:
1.(2010年安徽芜湖,13题)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15cm C.10cm D.5cm
2.(2010年浙江温州,9题)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A.显微镜、放大镜 B.放大镜、放大镜
C.显微镜、显微镜 D.放大镜、显微镜
3.(2010·河北省,17题)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
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4.(2010年重庆,8题)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领略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象奇观,如图4所示,每一个观察者都被这大自然的奇观速所吸引和震撼,其实日食的产生是由于光沿传播形成的。
我们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镜,能会聚光线。
直线,凸透镜
5.(2010湖北武汉,10题)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
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
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⑴最小(最亮、最清晰)
⑵凸透镜的主光轴如图所示:⑶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 ⑷上
四、五、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六、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教师签字:
七、教后记
龙文教育教务处:
家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