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的语用功能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经历一千多年的词汇化过程,沉淀在现代汉语中的“不觉”通常以副词的身份出现,在句中作状语。本文从情态表达功能、情感的无意识表达功能、话题转移功能三方面,考察现阶段“不觉”作为副词的几种不同的语用功能,从而进一步确定其修饰性作用的副词身份。

关键词:“不觉”语用功能表达

现代汉语中的“不觉”最初并非一个词,而是由状中结构“不+觉”逐步发展演变为一个词的。语法界对于“不觉”的研究首推贺年永对《春晓》中的“不觉”的研究。他认为,“春眠不觉晓”应按照“春――眠不觉(解释为“睡不醒”)――晓”的格式来理解。如此一来,“不觉”便是一个状中短语,修饰中心语“眠”。虽然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不觉”可以解释为动词,但是从古到今的各种书面材料中,“不觉”的动词性只是通过“不”这一否定副词加上“觉”这一动词形成的动词词组体现出来的,而非作动词使用。当然如果非要“不觉”作动词用的话,可以解释为“不认为”,但此时它必须与助词“得”搭配使用。如:(1)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这是它们最后离开的地方。(毕淑敏《预约死亡》)然而,经过历时的发展,沉淀在现代汉语中的“不觉”通常都是一个副词,在句中作状语。“不觉”作为状语,能够表示“时间的流逝”。例如:

(2)世人似发疟一般,寒一上热一上,不觉过了一生矣。(宋《语录》)

(3)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元末明初《水浒传》)

(4)周锦华于是屡次作诗,不觉积有三四十首了。(现代《文心》)

一、多样的情态表达功能

“不觉”作为状语能够表达多种情态,传递行为动作的主动发出者即施事这一语义角色的情绪和态度。一个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悲、恐和惊7种。人在各种情绪之下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行为动作,例如:笑表示开心满足,身体发抖表示生气惊恐,瞪大眼睛表示吃惊害怕等,会形成“不觉+动词词组”这样一个结构,表示行为动作的自然流露以及情感心理状态的下意识表现。

1.喜

“喜”是快乐、幸福、满足,是由内心散发出来的一种喜悦之情。通常人在这种心理状态之下条件反射的动作是笑。例如:

(5)再看,原来加上了“的书”二字,不觉笑了起来道:“对了,这就错不了了……!”(张爱玲《多少恨》)

(6)就不觉忍俊不禁了。(老舍《老张的哲学》)

例(5)、例(6)用“不觉”这个副词把“笑”和“忍俊不禁”这两个词所形容的那种无法抑制的喜悦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2.怒

“怒”这种情绪通常都是受外界的人或事物干扰所形成的。在这种情绪下,施事者会自然而然地通过身体某些部位的发抖打颤来舒缓内心的愤怒,这是行为主动发出者在“怒”的情感状态下的下意识表现。例如:

(7)叶民主断定他们一定是不正当关系,心里不觉暗暗地骂着人。(方方《定数》)叶民主断定眼前的这一对男女的关系是不正当的,他鄙夷这样的关系,鄙夷眼前的这对人,更由此联想到自己,很是气恼自己原来也做出了这种苟且之事,所以不由自主地就骂了起来。“不觉”表现了叶民主此刻的懊恼是真切的,发自肺腑的。

3.忧

“忧”体现的是行为发出者的忧愁、忧伤或担忧之情。例如:

(8)曾皓:(不肯使大奶奶太难看,点头,微露喜色)嗯嗯,等吧,等明年春天再漆上两道川漆再设法把杜家这笔账还清楚,我这就算做完了。(不觉叹一口气,望着瑞贞)那么运

气好,明里头我再能看见重孙。(曹禺《北京人》)

(9)家茵不觉凄然望着他,然而立刻就又移开了目光,望到那圆形的大镜子去。(张爱玲《多少恨》)

以上两个例子体现的都是行为发出者内心的忧愁纠葛,他们想要掩盖这一层情绪,可是他们“不觉”流露出的行为“出卖”了他们内心此时此刻的忧伤。

4.思

“思”是回忆、思念、想念之情:

(10)说起谭震林,老人不觉又忆起了当年的战斗生活……(吕新《圆寂的天》)

回忆是令人伤感的情绪,无论回忆里的人和事是开心还是不幸的,毕竟都已经过去了,我们再也无法回去,那是一种忧愁的思绪。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件什么事情触动了一个人的某一段记忆,这个人便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记忆的闸门,就如这个例子,老人听到自己昔日战友的名字,便不受控制的陷入到回忆中去,所以才使用“不觉”来修饰他的回忆。

5.悲

“悲”体现的是难过、悲痛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人会难以自制的落泪,捶胸顿足或者用低头、转身来掩盖自己的悲伤。例如:

(11)刚写到乃超同志的事,下午就接到他逝世的噩耗,回忆历历往事,不觉双眼泪垂。(方方《定数》)

(10)说到这里,小娟早已泣不成声,而赵世和也不觉泪流满面。(张贤亮《绿化树》)两个例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人公受到某件事的触动,悲从中来,便不由分说地落下泪来。两个例句中的主人公都是因为伤心难过而不由自主地流泪,这是人类情感的正常反应,是不受控制的,所以才用“不觉”来修饰。

6.恐

“恐”是害怕,惊恐的情绪,这个时候人的本能反应通常与“怒”的时候相似,发抖打颤等。例如:

(13)彼伏,相互填补了各自声音的间隙。柳生不觉毛骨悚然。(余华《古典爱情》)普通人在受到惊吓或者外界不明事物的威胁时,内心感到害怕和惶恐,于是就会有类似于例(13)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本能的,不自觉地流露的,用“不觉”这个副词来修饰动词的状态,更加准确地传递了“无意识”这一性质。

7.惊

在出其不意、意料之外等情境下,人很容易有“惊”这种情绪,像惊讶,吃惊甚至是惊吓。这种情况下,人通常会无意识地通过语言、夸张的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以及叹气等来反应自己的情绪。例如:(14)然后,看到了柳生,不觉“呀”的一声惊叫,顿时满面羞红(余华《古典爱情》)

(15)那穿衣也穿得真好,井井有条,仿佛是一个大殓的专家,使旁观者不觉叹服。(鲁迅《孤独者》)

例(14)中,主人公既因为吃惊也因为欣喜而不自觉地发出感叹词;例(15)中,旁观者对对方的穿着打扮感到诧异而又惊艳,所以本能地开始赞赏,而赞赏的方式是大部分人在同样的情境中都会进行的一个动作――“叹服”。

人天生的自觉能动性决定了人在以上这7种情绪下都会自觉主动地做出一些或细微或明显的行为动作,这些动作是不自知的,是自然流露的,是在这些情感状态下的下意识行为。所以通过“不觉”这一副词就能更加精确地表达动作的无意识性。

“不觉+动词词组”虽然能够在不同语境中分别表达7种情感,但是这个词组并不是也不可能均等地表达7种情绪。经过语料的搜集,从110个例句中归纳整理得出以下数据:由上表的数据可清晰得出,“不觉+动词词组”更倾向于表达“喜”和“悲”这两种最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