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学写作 专题二 咏物作文之写物突出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段训练
写几段文字,在写作的时候抓住某一特点来写,使其突出。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 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 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 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 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 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 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 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 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 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 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 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有久远。司马迁 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 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 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 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 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请继续阅读 专题三
咏物作文之借物抒情
第二句写这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 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 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
冬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 顺势而出了。
技法讲解
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早”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 出了早梅的形神。寒梅的特点(白玉条),寒梅所处的环境(林村傍溪桥)。一首 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描摹出了早梅的颜色(洁白)、所处地点(偏僻)、季节 (早春)、气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 此诗紧扣早梅的色泽来写,运用人的感观错觉,化实为虚。前两句写实,第一 句写梅的颜色与形态,后一句写梅花开放的地点。后两句将白梅疑作雪,就将上句 的写实,过渡到写虚上来,一个疑字是本诗的诗眼,就是诗人的主观意识。
专题二 咏物作文之写 物突出特色
原文呈现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诗歌大意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
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 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逐句分析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