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记录-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执教人
时间
公开课形式
校本研训展示课
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材
分析
《桥》是作家谈歌的小说。讲的是在洪水肆虐的危急时刻,村党支部书 记放弃自己与家人逃生的机会,组织全村人从小木桥上有序撤离的故事。小 说使用环境渲染、悬念设置等方法,刻划了一位灾难面前沉着冷静,生死抉 择面前大公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
把要求提得更明确,
以免引起学生误解。
山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把你认为能体现老汉是山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
增加这个个问,为的
是作铺垫,让学生体
想法或体会。
会老形象时能有一
全班交流:
个凭借。
(一)镇定如山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冷静沉着,是村民的主心骨、
靠山。
2、组织大家有序撤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
教学
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读重点语句,体会支部书记沉着冷静、大公无私、父爱如山的英雄 形象。
3、 初步感悟设置悬念的写法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学习使用环境渲染的 与法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深读重点语句,体会支部书记的崇高品质与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感悟设置悬念、环境渲染等表达方法的作用。
边!语言简洁,命令清晰,执行有力,镇定如山
小结,引读:他像一座山。
(二)责任如山
1他本有机会让自己和家人提前撤离,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
他知道,他是支部书记,对全村人的安危负有责任。
2、当发现儿子混在群众队伍中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揪出了儿
子
a白板出示15、16两段。指名读。。
b出示课文插图,讨论:
《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生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这个老汉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生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老汉在洪水肆掠时,他想到的是老百姓的安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师:看来大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我们的读来体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22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语段,写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渎字悟,师巡回辅导。
师:读一读你找到的相关段落来说明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生1:老汉是一个最帮助别人的人,他想到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从文章的第10自然段看出。
生读第十自然段。
师:老汉是在怎样的情景中沙哑地喊话的?生2:情况很紧急的情况下喊话的。
师:你从文中哪些语段知道了当时的情况很紧急?请你找出来,试着读一读。
生3:我从文章的第四、五自然段,“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从这里可以看出环境很紧急。
生4: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出时间紧急,“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洪水像受惊的野马,野马到处跑。
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受惊的野马”,而不用“受惊的马”?生5:野马是生长在野外的马,他们的速度很快,如果用马就不能表现出洪水的速度快。
如果是受惊的野马就更表现了洪水来势汹涌。
生6:我还认为野马比其他的马要疯狂一些。
师:对,野马是生活在野外,自由生长的,“受惊”是突然受到了惊吓,这样的一群受到了惊吓的野马。
是真的有野马吗?生:没有,是洪水。
师:洪水咆哮着,什么是“咆哮”。
师:平常我们看到的动物世界,里面动物,比如狮子咆哮,想一想,什么叫咆哮?生7:咆哮就是大声地吼叫。
师:对,大家想一想,这时候山洪咆哮说明了山洪的声音生:非常大。
(师相机板书:洪水之猛)师:声音很大来势凶猛。
其实我们联系第一自然段也可以看出山洪很大,来势凶猛。
《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桥的第二节课,针对学生已经掌握桥的基本概念,能够完成简单的桥梁建造的情况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桥梁建造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桥梁建造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桥梁建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桥梁建造的知识,积极参与相关的科学竞赛和实践活动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老师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名的桥梁,如金门大桥、伦敦塔桥、长江大桥等,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桥梁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剖析和分析。
2. 课堂教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个新的桥梁设计任务,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之前学过的桥梁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任务详情: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完成一座新型桥梁的设计,并用所掌握的材料进行模拟建造,最后进行实际测试。
其中,考虑到学生水平的不同,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份桥梁设计的模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设计模板:桥梁类型:拱桥桥梁长度:50米桥梁宽度:6米桥梁材料:木头、铁丝、泡沫板设计要求:可承载10个学生,承重能力达到500公斤;桥梁外观美观、稳定。
•设计思路:小组成员应共同商讨,确定桥梁的设计方案,考虑桥梁的外观、稳定性、承重能力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相互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建造过程:1.确定材料: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确定所需的材料,然后到指定的材料区,购买所需材料。
2.制作构架:小组成员按照设计方案,利用木头、铁丝等材料,制作出桥梁的构架。
3.添加外观装饰:小组成员可以在桥梁的构架上添加一些外观装饰,如彩色绸带、装饰花环等。
4.给桥梁添加支撑物:小组成员使用泡沫板等材料,为桥梁添加支撑物,以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5.测试:小组成员测试所建的桥梁,以检验其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3. 课后回顾在本节课的课后回顾环节中,老师会要求每个小组就他们建造的桥梁进行展示,并就桥梁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实际测试情况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反思。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通用12篇)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通用12篇)《桥》第二课时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上的课是五年级第四组第16课---《桥》。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这一目标我渗透在教学中,不放在最后总结。
我所上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英雄形象和父亲形象。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
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为突破这一重点,我计划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抓住文中一些自然环境描写的词语句子和想像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让学生置身死亡境地,切实感受当时的生命垂危,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运用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篇课文语言简练,人物语言的刻画也很有表现力,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品读,对比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配乐朗读等,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1、同学们,你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山洪暴发时的画面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如果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么做?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桥》,看看文中的老汉在山洪暴发时又是怎么做的?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
2、交流,用一个词形容这场洪水给你带来的感受。
3、你们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危急、恐怖、害怕的?找到并划下来读一读。
4、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找到的句子。
5、出示: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6、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7、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
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的样子吗?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课堂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课堂实录《桥》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歌曲)师:同学们,这首歌是不是很熟悉,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生321:《为了谁》。
师:这首歌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今天学的课文里也有一个不平凡的人,他是谁呢?生121:xx。
师:课题却叫“桥”(生读题),再读!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悟xx的形象:(生轻声自由读课文)师:谢谢五(四)班的同学,让我听到了最美妙的声音,同学们,课后有这样一道学习提示,谁来读读(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生读)师:声音非常好听!的确,课文一次次写到暴雨和山洪。
(板书:山洪)请同学们拿起笔把它划下来。
(生认真划)师:都找到了吗?我看到好多同学认真划,如果老师让你用一个字概括这场山洪暴雨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生221:猛烈(师提示用一个字)生222:猛。
生331:凶。
生431:野。
(这个“野”用得太好了。
)师:作者到底怎么表达才让你们有这种感觉?(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师:作者用了三种表达方式,自己先读读。
(自己读自己的)师:读清楚了吗?生151:读清楚了。
师:那我要问了,哪一组有最简短的句子。
(一起告诉我)(生齐答第一组。
)师:在哪,几个字。
生262:两个字。
师:过去见过没有?生451:没有。
师:自己读读看,有什么感觉?(生自读)师:这场暴雨有什么感觉?生362:这场暴雨来得没有规律。
生421:这场暴雨十分凶猛。
师:这场暴雨来得十分凶猛、可怕。
生231:这场雨非常大。
师:太大了。
生232:这场雨就像一个大盆装满了水往下倒。
师:想起一个词叫“倾盆大雨”师:你们的感觉绝对是对的,肯定是对的,但却不仅仅是这些,再读读还会有什么新的感觉。
我请一个同学读。
生读:像泼,像倒。
师:用力点。
生再读(有感情地,读出味道)师:大家一起来!(全班齐读这两句)师总结:短句才会有力,简短才能有力,这样写才能写出雨的力度。
师:第二句我们换一种方式读。
课堂记录-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深入挖掘文本,让读与写有机结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单元主题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在“心灵深处的感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本课将在教学中带两篇文章:《主题阅读》中的《生死抉择》、2、《回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本课教学努力让学生敞开心扉,感受语言体味语言,使学生在浸润文本语言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实现内心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情感铺垫:1.(大屏展:感动中国图片,伴音乐教师深情诉说:)同学们,我们这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伴着这熟悉的音乐和图片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这档节目是以评选出当年最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每年都有一些人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无数的心灵就这样久久被感动,下面我们通过一首小诗来分享感动的力量:感动,是心灵深处出的共鸣,感动,是催人泪下的情感释放,感动,是刻骨铭心的永恒记忆。
感动,更是溢满眼窝的泪,感动,是泪中的微笑,感动,是微笑后的幸福。
感动,是用爱作花蕊,感动,是用情做花瓣。
感动,更是用泪去浸润生命,润物无声....2指名读、齐读体会单元主题和内涵。
【设计意图:由单元小诗入课,可以上学生进而感受单元主题的内涵,分层次有序的朗读,让学生读得投入,让老师听得专注,我认为在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本课、温馨、感人的基调。
《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生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这个老汉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生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老汉在洪水肆掠时,他想到的是老百姓的安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师:看来大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我们的读来体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22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语段,写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渎字悟,师巡回辅导。
师:读一读你找到的相关段落来说明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生1:老汉是一个最帮助别人的人,他想到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从文章的第10自然段看出。
生读第十自然段。
师:老汉是在怎样的情景中沙哑地喊话的?生2:情况很紧急的情况下喊话的。
师:你从文中哪些语段知道了当时的情况很紧急?请你找出来,试着读一读。
生3:我从文章的第四、五自然段,“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从这里可以看出环境很紧急。
生4: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出时间紧急,“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洪水像受惊的野马,野马到处跑。
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受惊的野马”,而不用“受惊的马”?生5:野马是生长在野外的马,他们的速度很快,如果用马就不能表现出洪水的速度快。
如果是受惊的野马就更表现了洪水来势汹涌。
生6:我还认为野马比其他的马要疯狂一些。
师:对,野马是生活在野外,自由生长的,“受惊”是突然受到了惊吓,这样的一群受到了惊吓的野马。
是真的有野马吗?生:没有,是洪水。
师:洪水咆哮着,什么是“咆哮”。
师:平常我们看到的动物世界,里面动物,比如狮子咆哮,想一想,什么叫咆哮?生7:咆哮就是大声地吼叫。
师:对,大家想一想,这时候山洪咆哮说明了山洪的声音生:非常大。
(师相机板书:洪水之猛)师:声音很大来势凶猛。
其实我们联系第一自然段也可以看出山洪很大,来势凶猛。
五年级语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语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目标设计思考过程:针对本课教学,在研读课程标准在高段(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后,有如下几注意: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本课目标确定的重点及其依据:【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那么,就本文来讲,“赏析”中所谈到的“描写洪水的拟人句”中,哪些写洪水的贬义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需要结合词语来体会,一方面体会情感态度,另一方面,体会这样写(词语和你人手法)的作用;【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就本文来讲,需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本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支书在灾难来临的时刻,首先想着他人,然后才想着自己的儿子,这种为了群众生命安全而舍身忘我的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精神不能是空洞的贴标签,而是需要结合老汉的言行表现——像一座山、冷冷、“退党”、“揪出”与环境描写结合起来(在什么情况下做的),与其他人的表现做对比,思考“不这样”做与“这样做”了的价值差异,将“为群众”、为“自己的儿子”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深刻体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 桥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桥》(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逐步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格与精神。
2.了解课文的表达手法,感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课题以“桥”为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的深刻含义以及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分配】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如“咆哮,狞笑,放肆,拥戴,呻吟,祭奠”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结构。
品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
理解题目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6课《桥》。
回顾一下课文内容,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文章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其实本文在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特色,并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二、体会表达特色学习提示: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特色?然后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
(简短、修辞手法)1.体会修辞手法的好处(环境)。
师: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是本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运用修辞手法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使句子更形象、生动)拿出你们的笔,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洪和暴雨时用到的拟人句和比喻句。
学生读后交流所标画的句段。
课件展示: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渐渐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来,一个小组读一句,这里把洪水当作什么来写?(人)师:确切的说,是把洪水当作魔鬼,写出了洪水的什么?生:可怕。
师:谁来读,读出洪水的可怕。
(指名读)师: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写了洪水暴雨,后面为什么还要反复多次的描写洪水呢?生:洪水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紧急。
师:我听明白你的意思了,可怕的洪水贯穿了整个故事,可以渲染紧张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挖掘文本,让读与写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单元主题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在“心灵深处的感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本课将在教学中带两篇文章:《主题阅读》中的《生死抉择》、2、《回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本课教学努力让学生敞开心扉,感受语言体味语言,使学生在浸润文本语言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实现内心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情感铺垫:
1.(大屏展:感动中国图片,伴音乐教师深情诉说:)
同学们,我们这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伴着这熟悉的音乐和图片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这档节目是以评选出当年最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每年都有一些人感动着所有的中国
人,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无数的心灵就这样久久被感动,下面我们通过一首小诗来分享感动的力量:
感动,是心灵深处出的共鸣,
感动,是催人泪下的情感释放,
感动,是刻骨铭心的永恒记忆。
感动,更是溢满眼窝的泪,
感动,是泪中的微笑,
感动,是微笑后的幸福。
感动,是用爱作花蕊,
感动,是用情做花瓣。
感动,更是用泪去浸润生命,润物无声....
2指名读、齐读体会单元主题和内涵。
【设计意图:由单元小诗入课,可以上学生进而感受单元主题的内涵,分层次有序的朗读,让学生读得投入,让老师听得专注,我认为在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本课、温馨、感人的基调。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老汉形象并做批注:
今天这节课,老师继续带着大家感受文中这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老共产党员形象。
文中人们亲切的称他为老汉。
1、认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老汉的句段,把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
注。
以这样的句式进行交流:
例句:我看见一个()老汉,
因为课文里这样写:----------,
我感动的原因是:------------。
在文中作者多次描写出雨水、洪水,而且描写手法非常有特色,让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思考: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②都应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2.小组交流批注,学生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点拨重点句子理解: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3)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设计意图:由整体感知人物,到具体品读人物形象的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抓住重点句慢慢让学生通过品读感悟,让原本模糊的人物形象、人物精神品质,渐渐浮出水面,注重学生的朗读感受。
这是在教给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而不是生硬提拉与代替,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合适的。
】
3、读写结合一:故事以悲剧为结局,第二天清晨很多老百姓都自发的来到岸边来祭奠这对父子,河水依旧,木桥依旧,却再也不见老汉的身影,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岸边的群众,你最想对老汉说什?
4、提问:你认为课文题目“桥”指的是什么?你觉得你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指名说。
板书:画“桥”,爱心、血脉亲情
课件出示:它还是一座()桥,因为()。
5、当堂练写,展示。
【设计意图:此处的读写训练意在深化文章的主题,侧面为赞美老汉的精神品质做铺垫,既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又深入探究文本,点面结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与稳重和素养。
三、拓展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课文:
1、《生死抉择》、
2、《回家》认真阅读课文,划出你感动的句段,多读几遍,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批注,学生汇报读书收获,全班交流。
3.感动不仅仅是一首诗,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感动的瞬间让
我们来看一看:(学生欣赏图片)
4.课堂读写结合二:感动不仅仅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更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同学们请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及你对感动的理解,请完成这首小诗:心灵深处的感动
我不知道你的姓名,
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称呼。
啊,老汉!
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
啊,刘大爷!
你是--------------------------
------------------------------
啊,海子!
你是---------------------------
----------------------------------
您是党与人民架起的生命之桥,
你的事迹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感动永远,永远!
5.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读单元小诗《感动》回顾主题,结束课堂!
【设计意图:“以读带讲”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读是思考,读是吸收,读是理解,读是发现,读更是将他人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感受的过程。
在本节课中的两次读写结合点选择的恰到好处,都是在学生充分的朗读文本之后才进行写的,这样的写学生不会觉得困难,而且有话可写。
这也是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的。
】
作业设计:
1继续《语文主题阅读》的批注学习。
2选择你你身边熟悉的人写一写。
板书设计:
16.桥
老汉:吼、揪、瞪、冲
------------------------------------
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课堂总评:
让语文课中“读与写”完美的融合
新疆乌苏市第五小学杨琴《桥》这篇课文,是以简短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形象。
“感动”是这个时代已经被说得泛滥的词语,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从小对他们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是有必要的。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主题是感动,我认为正是体现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恰当引导。
仔细分析下来,因为教师良好的素质(比如纯正的音色、美好的笑容,以及对课堂节奏的准确把握)使得课堂沉浸在一片温馨与感动中。
应该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感觉是温暖而感动的。
而这恰恰单元主题所传达的情感基调是一致的、是相吻合的。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
一、紧扣文本,层层深入,训练朗读。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与核心,在课堂中教师灵活的采用了多种阅读方法;有教师师范读,有学生展示读,有整体阅读、也有部分阅读,有默读和朗读,有精细研读,有重点语句反复读。
其中重点指导了老支书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让学生多次与文本交流,学生会有自己的体会,感悟、收获。
在读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在读中陶冶的情操。
二、以读带讲,感悟体验,读写结合。
作为教师要恰当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善于从文本字里行间揣摩作者文字背后的未了之情,去挖掘弦外之音。
在本节课中教师两次的读写结合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恰当地提出:“你认为课文题目“桥”指的是什么?你觉得你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很快打开思维的闸门:”学生情不自禁的去表白,去诉说!第二个读写结合点的拓展,正好把整堂课的情感汇总并加以赞扬。
真正体现了老师的智慧,和独具匠心的设计。
通过学生表述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了通过外在的描写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激发了思维,学会的阅读,提高了语文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和有效地情感体验,而不是教师的学识、才艺的自我展示。
以此角度审视本节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