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液量记录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方法出入量记录是指记录患者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液体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还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疗依据。
下面将介绍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
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前,首先要准备好工具和记录表。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准备量杯、尿杯、尿盆、尿布、纸巾、记录表等工具。
确保这些工具都是干净的,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2. 准确记录。
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时,一定要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对于摄入量,要记录各种饮食的摄入量,包括饮水、饮料、流食、固体食物等。
对于排出量,要记录尿量、大便量、呕吐量等。
尤其是尿量的记录,要准确到毫升,可以使用尿杯进行测量。
3. 时间记录。
除了准确记录出入量的数量外,还要记录出入量的时间。
特别是对于排出量,要记录每次排出的时间,以便及时观察排尿或排便的规律性和变化。
4. 注意观察。
在记录出入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
对于尿液的观察,要留意其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对于大便的观察,要注意其颜色、质地和次数等情况。
5. 交接班记录。
在交接班时,要将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及时记录在交班记录表上,并向接班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出入量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6. 注意事项。
在记录患者出入量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在记录尿量时,要确保尿杯的底部是平的,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在记录饮食摄入量时,要尽量让患者将食物吃完,避免残留的食物影响记录的准确性。
7. 与医生沟通。
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时,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如尿量明显增多或减少、排尿困难、排便异常等,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总结。
出入量记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记录出入量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严格按照出入量记录的方法进行操作,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的支持。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表示。
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按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
如总结时入院仅12小时即记录成12小时总结。
24小时出入量
1便秘:含水量约5—15%.硬度类似老玉米粒
2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似面团或香蕉肉。
3糊状便:此类型便含水约50-80%。
4稀便(水样便):含水量达80%以上.
常见食物含水量
含水100%:鲜奶、饮料、茶水、水
含水〉90%:粥、汤、豆腐、新鲜蔬菜和水果
80%±: 酸奶、冰激凌、稠粥
70%±: 米饭、薯类、新鲜鱼虾、肉、蛋、豆腐干、摊饼
30%±: 馒头、饼、面包、火烧、面条、各种肉类熟食、 粉丝、腐竹、点心、干货(做熟)
食物
单位
原料重量(g)
含水量(g)
食物
单位
原料重量(g)
含水量(g)
米饭
1中碗
100
240
松花蛋
1个
60
34
大米粥
1大碗
50
400
藕粉
1大碗
50
210
大米粥
1小碗
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
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水的摄入与排出
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
水的排出途径有①显性失水: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肠胃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②非显性失水:皮肤蒸发、呼吸蒸发等.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出入液量的记录(精)
出的尿液集中倒在一容器内,定时测量记录
尿失禁患者应采取接尿措施或留置导尿管,以使
计量准确
其他排出液,如胃肠减压吸出液,胸腹腔吸出液,
呕吐液(呕血、痰液),伤口渗出液,引流出的胆
汁等,也应作为排出量加以测量和记录
二、记录方法
钢笔填写出入液量记录单的眉栏项目,如床号、
姓名、日期等
出入液量记录,晨 7 时到晚 7 时用蓝笔,晚 7 时到
出入液量记录
一、记录内容与要求
每日摄入量包括:每日饮水量、食物中的
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
记录要准确,患者饮水容器应固定,并 测定容量
凡固体食物应记录固体单位量及含水量, 如馒头1个(50g),苹果1个(约150g)等
一、记录内容与要求
每日排出量包括:粪便量和尿量,能自行排尿者可
记录其每次尿量,24小时后总计,也可将每次排
次晨7时用红笔记12小时小结 一次,次晨7时做24小时总结并用红钢笔填写在 体温单的相应栏目内
记录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出入液量记录护理操作规范考核评分标准
化患者的出入量得到准确记
也提供医护人员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的指标。
出评估
(1)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皮肤及体重变化情况。
(2)患者的饮食种类、水分的含量及换算。
由用物准备:量杯两个、便盆、尿壶。
出实施
(1)杳对医嘱,根据医嘱时间,立即记录。
(2)告知: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记录出入量原因、重要性和方法,取得配合。
(3)根据病情需要准备用物。
限制饮水或强迫饮水的患者,根据病情和饮食习惯拟定入水量的参考H
划。
(4)随时记录出入液量,监测液体平衡。
(5)感谢患者的配合。
由输入量:口服、鼻饲、造瘦口灌入、灌肠、静脉输液、输血等。
由输出量:大小便、盗汗、引流液、呕吐物、穿刺液、失血等。
也禁食、手术、拒食等须注明并记录。
由每班做输入量和排出量的统计,记录在临床护理记录单内。
由每日7am做244的出入液量统计,并记录在体温单的出入量栏内。
出入液量记录法
(一)目的:
1.患者的出入液量得到准确的记录。
2.提供医护人员补充液量和电解质的指标。
3.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
1.输入量:口服、鼻饲、造髅口灌入、灌肠、静脉输液、输血等。
2.排出量:大小便、盗汗、引流液、呕吐物、穿刺液、失血等。
3.禁食、手术、拒食等须注明并记录。
4.每班做输入量和排出量的统计,记录在临床护理记录单内。
5.每日7:OO做24小时出入量统计,并记录在体温单的出入量栏内。
出入量记录规范
出入量记录规范一、临床意义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记出入量的内容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所有液体量。
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即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
显性失水:大小便量、出血、呕吐量、胃肠减压、穿刺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等。
非显性失水(隐性失水):指皮肤不显汗或出汗及呼吸道呼出水分。
(隐形失水量850ml:皮肤蒸发—350ml,体温每升高1度,皮肤蒸发增加3-5ml/kg; 呼吸失水—500ml,气管切开后呼吸道蒸发量是正常的2-3倍)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
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还要结合病理情况考虑:剧烈腹泻、大量呕吐、肠瘘、高热、出汗、气切等。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四、水的摄入与排出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摄入量:饮水量约1000~1500ml、固体食物水约700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ml,共计2000~2500ml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ml、大肠排出约150ml、呼吸蒸发约350ml、皮肤蒸发约500ml,共计2000~2500ml正常成人24h尿量1000~2000ml。
每日尿量>2500ml称为多尿。
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17ml/h 称为少尿。
尿量每日少于100ml则为无尿。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之樊仲川亿创作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更,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更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含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含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分歧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分歧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暗示。
如液态大便用ml暗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暗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暗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依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依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
出入液量的记录方法
出入液量的记录方法
出入液量的记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记录工具:准备一张出入液量记录单,可以选择纸质或电子版本。
确保有足够的颜色笔,如蓝笔用于白天的出入液量记录,红笔用于晚上的出入液量记录。
2. 记录每日摄入量:摄入量包括饮水量、食物中的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
每种液体的摄入时间和量都应准确记录。
3. 记录每日排出量:排出量主要为尿量,还包括粪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各种引流液量及伤口渗出液量等。
同样,每种液体的排出时间和量都应准确记录。
4. 时间划分:以晨7时至晚7时为白天,用蓝笔记录;晚7时至次晨7时为夜晚,用红笔记录。
5. 总结和反馈:在晚7时进行12小时的出入液量小结,次晨7时进行24小时的总结。
将总结的数据记录在体温单的相应栏内。
6. 确保及时、准确和完整:记录应及时进行,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或误差,应及时调整和修正记录。
7.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圆珠笔或铅笔,以免字迹模糊或褪色。
如使用电子记录工具,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8. 专业建议:对于不熟悉此方法的记录者,建议在开始记录前接受专业培训或咨询医护人员以获得准确的指导。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记录出入液量,有助于了解病人体内液体平衡状况,动态掌握病人病情,以及确定治疗方案。
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方法应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完善。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
正确记录出入量的方法的指南
正确记录出入量的方法指南一、引言出入量记录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它对于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出入量的记录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出现误差,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方法,以确保出入量的准确记录。
二、出入量的定义1. 出入量是指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的液体摄入量和排出量。
2. 液体摄入量包括口服、鼻饲、静脉输液、外用等途径摄入的液体。
3. 液体排出量包括尿液、粪便、呕吐物、引流液、汗液等排出体外的液体。
三、记录出入量的原则1. 准确性:确保记录的数据真实、准确,不夸大也不遗漏。
2. 完整性:记录应包含所有相关的出入量信息,如时间、途径、数量等。
3. 连续性:出入量的记录应保持连续性,不得有空缺或中断。
4. 及时性:应在出入量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记录,避免遗忘或混淆。
5. 规范性:遵循统一的记录格式和标准,便于分析和查阅。
四、记录出入量的步骤1. 确定记录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确定记录出入量的时间间隔,如每小时、每2小时或每日等。
2. 观察和测量:在记录时间点,观察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3. 记录摄入量:根据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记录患者在该时间间隔内的液体摄入量。
注意区分不同的摄入途径和液体类型。
4. 记录排出量:同样地,记录患者在该时间间隔内的液体排出量。
注意区分不同的排出途径和液体类型。
5. 计算净出入量:根据摄入量和排出量的记录,计算净出入量,即摄入量减去排出量。
6. 分析和评估:对记录的出入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7. 文字记录:将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的净出入量等信息详细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记录单或专门的出入量记录表中。
8. 核对和交接:在记录完毕后,应由另一名护士或工作人员进行核对,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在交接班时,应将出入量记录作为重要的交接内容。
(必备)课时10-8 ⑥ 出入液量、特护记录
计。
记录方法
用蓝(黑)钢笔填写眉栏各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 、床号、住院病历号、诊断及页码。
记录方法
日间7时至19时用蓝(黑)钢笔记录;夜间19时至次晨7时 用红钢笔记录。同一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在同一横格上 记录,否则应各自另起一行记录。
危重抢救大手术后特殊治疗和需严密观察病情的患护士需详细记录病情观察结果治疗护理经过等为医生诊疗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出入液量记录与特别护理记录
出入液量记录
正常人:每天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应保持动态平衡。 患病情况下:如休克、大面积烧伤、大出血、大手术
后、心脏病、肾脏疾病、肝硬化腹水,等,患者可能 出现液体调节失衡。
记录出入液量的目的
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确定重建平衡的治疗方案
记录内容--每日摄入量
内容包括:每天饮水量、食物中的含水量、输液量、 输血量等。
注意! 使用量杯或固定容器测量饮水和进食量。 固体食物先记录重量,再换算出食物的含水量。
记录内容--每日排出量
内容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物量、出血量、咯血量、 咳痰量、胃肠减压抽出液量、胸腹腔抽出液量、各种 引流液量及创面渗液量等。
特别护记录的目的
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观察治疗或抢救后的效果。
记录内容
生命体征 出入量 病情动态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效果及反应,等。
记录方法
用蓝(黑)钢笔填写眉栏各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 性别、科别、床号、住院病历号、入院日期、诊断等。
日间7时至19时用蓝(黑)钢笔记录,夜间19时至次晨7时 用红钢笔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一、出入量记录的要求:1.出入量记录是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每天至少记录4次,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增加次数。
2.出入量记录应准确、规范、全面,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每次记录应包括时间、出量、入量、特殊情况等内容。
4.出量包括尿量、呕吐物、大便、胃液、引流液等,入量包括口服液体、静脉输液、血制品、胃管喂养、其他管路喂养等。
5.特殊情况包括输血、切口引流、剧烈呕吐、大量失血等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
二、出量记录的规范:1.尿量:准确记录每次尿量,包括尿量的颜色、味道以及是否有氨臭味。
如有尿失禁,可使用尿模进行收集,尽量减少误差。
2.呕吐物: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味道等,如有胃内容物呕吐,可记录胃液量。
3.大便:记录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等,如有大量腹泻,可使用尿不湿或便盆进行收集。
4.引流液:根据引流管的引流情况记录引流液量,包括有管引流、引流漏、引流量等。
三、入量记录的规范:1.口服液体:记录患者口服液体的种类、量数以及进食情况。
2.静脉输液:记录静脉输液的类型、输液速度和输液时间。
3.血制品:记录输血的种类、输血量以及输血时间。
4.胃管喂养:记录胃管喂养的种类、量数以及进食情况。
5.其他管路喂养:如胆囊引流、胸腔引流等,记录相应的输入量。
四、特殊情况记录:1.输血:记录输血的种类、输血时间以及输血量。
2.切口引流:记录切口引流的量数和性状。
3.剧烈呕吐:记录呕吐物的量数和性状。
4.大量失血:记录失血量和输血情况。
五、附加说明:1.出入量记录要及时进行,每次记录后应在记录单上签名,并在记录单上写明记录人、记录时间和日期。
2.如果有多人参与记录,必须在记录单上注明每人记录的内容,并由各自签名确认。
3.出入量记录单应妥善保存,便于查阅和核对。
记录单要整洁、规范,内容清晰易读。
六、出入量记录的意义:1.及时了解患者的水分平衡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脱水、水过负荷等情况。
2.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出入量记录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入量的概念。
所谓出入量,就是指患者24小时内的液体摄入量和排出量。
液体摄入量包括口服液体、静脉输入液和饮食中含水量;而排出量则包括尿量、呕吐物、引流液、大便和出汗等。
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标准的量杯和注射器进行液体计量,确保准确记录患者的液体摄入量。
同时,需要注意记录各种液体的种类和摄入时间。
2. 对于尿量的记录,应该使用尿量计或尿尿盆进行准确测量,并及时记录。
同时,需要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这些信息也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
3. 对于呕吐物、引流液、大便和出汗等排出量,也需要准确记录其量和性状,以便医生分析患者的病情。
4. 出入量记录应该是连续的、准确的。
每次记录应该包括时间、种类、量和性状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给主治医生或护士长。
5.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出入量记录,比如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或特殊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记录并及时通报医生。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意愿。
在记录出入量时,应该在患者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困扰。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
在记录出入量时,需要保持双手清洁,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时,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让患者了解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总之,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准确的出入量记录,医护人员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希望各位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的出入量记录方法进行工作,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如何准确记录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对于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液体失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和步骤,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记录出入量。
1.确定记录时间:出入量记录应该是连续的,每个24小时内都应包括全部的出入量。
建议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开始和结束记录,例如固定在早上8点或晚上8点。
2.准备工具:为了准确记录,需要一个专门用于记录出入量的表格或记录本。
这些表格应包括日期、时间、类型(出量或入量)、数量、单位和备注等列项。
3.分类记录:将出量和入量细分为不同类别,以便更好地区分和分析。
常见的出量包括尿液、呕吐物、排泄物(包括粪便和胃管引流)、伤口引流、引流管(如胸腔引流管、胃肠引流管)等。
入量包括口服液体、输液、输血、用于冲洗胃肠道的液体、静脉肠道营养等。
4.准确衡量数量:根据不同的出入液体类型,量化记录其数量。
对于尿液,可以使用尿尿量尺或者尿袋秤来测量;对于其他排泄物,可以使用量杯或计算引流管的容量来衡量。
对于口服液体和输液,可以使用滴定器、药品步进器或算量杯等工具来衡量液体的准确数量。
5. 注意单位转换:在记录过程中,需要注意将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转换,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例如,尿液通常以毫升(ml)为单位,而输液通常以滴数或毫升为单位。
6.记录及时性:记录的及时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涉及急性状况的患者。
尽量在发生出入量变化的同时进行记录,以准确反映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7.记录备注:在出入量记录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情况并为医生提供参考,应在备注栏中记录其他相关细节。
例如,如果尿液含有血液或异味,或者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都应在备注中注明。
8.监测和评估液体平衡:除了准确记录出入量之外,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来评估液体平衡。
这些包括体重变化、皮肤弹性、尿液颜色和频率、心率和血压等。
9.交流和沟通:出入量记录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出入量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记录相关的信息。
出入液量记录的内容(一)
出入液量记录的内容(一)出入液量记录的内容1. 什么是出入液量记录?•出入液量记录是指记录一个人在一天内从各种途径进入和排出体液的数量,包括饮食摄入的液体、药物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尿液、呕吐物、大便等排出的液体。
2. 出入液量记录的重要性•出入液量记录对医务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生理机能的变化。
通过分析出入液量记录,医生可以判断一个病人的水平衡状态,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出入液量记录还可以监测病人的溶质负荷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血容量不足或负荷过多的情况。
•合理的出入液量记录可以有效地预防、发现和治疗低血容量、休克、排尿障碍等病症。
3. 出入液量记录的内容•时间:记录每个时间点的出入液量。
•途径:记录液体的进入和排出途径,如口服、注射、静脉输液、尿液、呕吐物、大便等。
•类型:记录液体的具体类型,如饮食摄入的水分、药物、输液种类等。
•量:使用标准单位(如毫升)记录的具体液体量。
4. 出入液量记录的方法和技巧•记录要准确,可以使用量杯、尿杯等工具,保证液体量的精确测量。
•注意及时记录,以免漏测或遗忘某个时间点的液体量。
•针对病人的特殊情况,如呕吐、腹泻等,要及时记录液体的丢失。
•注意记录每种液体的具体类型和途径,不同的液体可能对病人的水平衡造成不同的影响。
5. 结语•出入液量记录是病人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监测病人的生理状态和水平衡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记录出入液量,以便于及时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准确的出入液量记录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康复率。
以上就是关于出入液量记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记得随时更新和补充出入液量记录,保证记录的完整和准确性。
出入量记录
其他出量
1、引流量 :同尿量一样测量方 法。
2、渗出液(大面积烧伤):用 称重法来记录。
3、呕吐:同上法。 4、腹泻:(参考大便含水量来
记录)。
14
常出现的问题
1、多记入量。 2、少记入量。 3、多记出量。 4、少记出量。
15
医院常用食物含水量
食物 米饭 大米粥 大米粥 面条 馒头 花卷 烧饼 油饼
硬度类似面团或香蕉肉。排便时外观以均 匀条状,优美弧度,缓缓下落。此为最舒 畅之排便。智者遇此会尽量延缓排便之速 度,并专注享受感官之美,决不草草了事。
10
大便中的水分
3. 糊状便:即落下速度之快,撒落面积
自上而下渐次加大。此排便之含水量约 50%~80%。过程中,最初之小部 分能维持条状,其余大部分为浓稠不均, 间杂气体的状态,快速撒落,犹如水龙 头扭转至最大,水流无法形成密实水柱, 或如莲蓬头之水落下之状。
8
大便中的水分
1. 便秘:含水量约5%-15%,硬度
类于老玉米粒。排便时无法一气呵成。通 常只能以半条或块状脱落。排泄过程为: 先吸气,屏息,发功。其间,喉鼻忍不住 发出痛苦闷哼、呻吟。全程约需10~3 0分钟。部分患者会因多次尝试失败而挫 折不已。部分则因体力耗尽而中途放弃。
9
大便中的水分
2.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
11
大便中的水分
4. 稀便(水样便):前者大致相同。
唯含水量更高8 0%以上,含气量更多, 撒落面积更宽广。其过程宛如夜空中施 放烟花。先是一声巨响,突然绽开,屎 花向四处散落。。。如能在几乎来不及 的情况下,突然觅得厕所,以自己都无 法相信之速度,宽衣解带,就在刚就位 之瞬间,轰然一声巨响。。。然后一切 恢复平静。此种仿佛死里逃生后,暗自 窃喜之心情,实是言语难以形容。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Leabharlann 范记录第8页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03
出入量统计方法
第9页
统计内容
每日摄入量
饮水量 食物中含水量 输液量 输血量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0页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1页
每日排出量
尿量 大便量 咳出物量(咯血、咳痰) 呕吐物量 出血量 引流量 创面渗液量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2页
第22页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4.完善统计、查对、监控制度 将出入量统计单夹于病人床尾,便于值班护士巡视病房 时及时填写,每班总量汇总前与病人或陪护共同查对本 班出入数据,汇总后值班护士署名,交接班时护士查对 上一班汇总数据是否准确,每日早晨夜班护士查对完成 将前一日统计单回收。护士长每日对统计单进行监控填 写是否清楚、是否漏填、错填,定时进行质量讲评。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4页
非显性失水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水分,每日约 850ml。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 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千克体重将增加失水 3-5ml,显著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 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正常时2-3倍,大面积烧 伤和肉芽创面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大便中水分
便秘:含水量约5-15%,硬度类似老玉米粒 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似面团或香蕉 糊状便:含水量约50-80% 稀便(水样便):含水量达80%以上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3页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04
出入量统计误差原因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依据您需要自由拉伸文本框大小
第14页
出入液量记录的内容
出入液量记录的内容出入液量记录是指对病人每日口入和排出的各种液体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的一项医疗活动。
通过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可以了解病人的液体代谢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出入液量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人的口入液体、各种排泄液体(如尿液、粪便、呕吐物、引流液等)的量和性质。
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护士会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为病人进行测量和记录。
在记录中,要详细标明时间、液体种类、液体量和性质,以及病人排泄物的性状。
对于排泄物,一般要注明颜色、气味和是否携带血液等特殊情况。
对于口入液体的记录,既要统计液体的种类和量,还要关注病人的饮食摄入情况。
饮食不仅影响病人的营养状况,也与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在记录口入液体的同时,还需标明饮食的种类和摄入量,以便医生更加全面地评估病情。
对于排泄液体的记录,既要统计尿液的量和性质,还要对排泄物的性状进行详细描述。
尿液的量可以通过尿量计或尿布的重量进行测量。
而对于其他排泄物,如粪便、呕吐物和引流液等,应注意记录排泄物的外观、颜色和数量等方面。
出入液量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病人的液体代谢异常变化,并为医生进行科学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记录排泄液体的性状,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体液平衡紊乱、泌尿系统疾病或某些消化系统疾病。
同时,对于长期卧床或丧失排尿排便能力的病人,出入液量记录还可以发现尿石、褥疮等并发症。
在进行出入液量记录时,护士要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操作。
比如在测量尿液时,要确保使用干净的容器,避免污染。
同时,要善于观察和体察,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给医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出入液量记录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对于评估病人液体代谢情况、发现异常变化、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在进行出入液量记录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记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及时上报异常情况,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02 出入量的意义
出入量的意义
正常人体每日液体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 当摄入水分减少或由于疾病导致水分排出过多,都可引起 机体不同程度的脱水,应及时补液以纠正脱水;相反,如 果水分过多集聚在体内,则会出现水肿,应限制水分摄入, 为此,护理人员必须正确的测量和记录患者每日的摄入量 和排出量,以作为了解病情、作出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 重要依据。
出入量记录误差的原因
患者及陪护因素
患者及家属对记录及统计出入液量 重视不够,认为跟治疗无关下面, 嫌麻烦随意乱记,不适用测量容器, 如进食水80ml可能随便估计成 50ml或100ml,排尿后也不测量而 大概估计一下量,也有排尿次数记 录不准确的情况。
管理因素
对出入量的管理、监控不到位,只 凭值班护士计算数值,没有对其查 对,也没有及时的监控。患者自购 测量容器不准确等等。
05 措 施
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对出入量统计的重视程度
出入量记录是为医生判断患者出入量是否平衡、准确调整用药剂量确保病情稳定的重要依据,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 记录严谨、准确、无误,以协助医生判断病情、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在统计过程中,因严格遵照“食物含水量换算表” 进行换算,科室备齐剂量准确的量具,给记出入量的患者发放量具。培训、实施精确统计、大汗、伤口渗出液的方法。
科室 / XX / 20XX.XX.XX
目录
CONTENTS
01 出入量的概念 02 记录出入量的意义 03 出入量的记录方法 04 出入量记录误差的原因 05 措施 06 常见食物含水量表
01 出入量的概念
出入量的概念
出量 入量
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
• 显性失水: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穿刺液、引流液、 • 伤口渗出液等。 • 非显性失水:指皮肤不显汗或出汗及呼吸道呼出水分。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之吉白夕凡创作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更,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更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含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含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分歧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分歧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暗示。
如液态大便用ml暗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暗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暗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依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依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入液量记录
出入液量记录
正常人每天的液体摄人量与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 当患者休克、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或患有心脏病、 肾脏病、肝硬化腹水等疾病时,常需记录昼夜摄入 和排出液量 以作为了解病情、协助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 依据。
1、入液量。 2、出液量。 3、记录方法。 4、易出现的问题。
常出现的问题
1、多记入量。 2、少记入量。 3、多记出量。 4、少记出量。
记录方法
蓝钢笔填写出入液量记录单的眉栏项目,如 床号、姓名、日期 出入液量记录,晨 7 时到晚 7 时用蓝笔,晚 7 时到次晨7时用红笔记录 总结,每晚7时作12小时小结,次晨7时做 24小时总结。用红钢笔填写在体温单的相应 栏目内。
入液量
1、由消化道摄入的液体量。 2、隐藏于食物中的水分。 3、代谢来源。 4、治疗量。 要求: 1、固体食物记录单位、数目,必要时记 录含水量。 2、把量杯固定给病人饮水,以便记录。
出液量
1、尿量。 2、大便中的水分。 3、无感丧失的水分:呼吸道、皮肤蒸发。 4、其他:引流量、渗出液(大面积烧伤) 呕吐、腹泻。 练习题: 要求:1、对昏迷病人及密切观察尿量的 病人要留置导尿。2、遗尿:称湿尿布。 3、能自解小便的将尿液倒入容器,定时 测量。
记录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