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内容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一、引言在高考政治复习中,《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重要的专题。

这一专题不仅涉及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深入理解,还关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全面把握。

以下是对该专题的详细复习内容。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国内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面临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但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失误,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受到严重破坏。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

三、改革开放的启动与推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1978年12月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的兴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放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措施,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放开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沿海开放城市的扩大: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

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意义经济成就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成就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蓬勃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持稳定和谐。

理论意义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第二十四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复习题(1)

第二十四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复习题(1)

七年级第二十四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复习题一、基本知识1.中国年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振兴发展的光明大道。

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上来的决定,确立了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我国从此进入了的新时期。

3.《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现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的奋斗历程。

4、___________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真正跳跨入了民族振兴的新时代。

5、___________是我们的富民之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党和国家坚持把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人们开辟了广阔的致富着道路。

近三十年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群众收入增长最多的时期,到2000年,我国人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_____.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 为了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调动和聚集一切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7、我国把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既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又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开创了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复习提纲)一、大转折的起点1、时间:1978年12月2、背景:文革结束,国内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但“左倾”错误思想仍居主导地位,需要拨乱反正;人们盼望安定团结的局面。

3、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4)实行改革开放。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全会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二、农村的改革之路1、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是自发的。

中国改革开放是自上而下的。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2、改革历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②1978年安徽、四川两省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家庭承包制。

③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④1983年实行承包制的生产队达到90%以上。

3、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下的农村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了生产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生产和生活困难。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物质基础。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区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集体所有制土地长期承包给个农户使用,而土地改革则是确立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私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至今) - 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至今) - 2
1.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 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 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 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 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②行政机构的改变:
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③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④产业结构的改变:
单一化多元化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
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②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 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 “ ‘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 当时已经出现“ ‘三级所有’, ‘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 这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单元十二 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至今)
阶段特征
1.政治上∶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祖国统一大业大步迈进。 2.外交上,反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 织活动;推进全面开放,接轨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3.经济上∶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接轨世界∶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 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衣食住 行变化翻天覆地,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 色; 4.思想文化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现代化 的科技文教事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 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教科文成就突出。

四史知识复习题库(改革开放史70题)

四史知识复习题库(改革开放史70题)

A.1979
B.1978
C.1980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 B )。
A.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B. 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 C. 中央顾问委员会
4.1978 年 12 月,18 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的地方是 ( A )。
A. 安徽凤阳小岗村 B. 江苏江阴华西村 C. 山西昔阳大寨
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C.农民劳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D.农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61.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B )
A.1978 年
B.1985 年
C.1992 年
D.2000 年
62. 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B.舟山群岛
C.南麂岛
55.2013 年 12 月,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发出“五水共治”总动员令。“五水共治”的 主要内容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节水,其中( A )先行。
A. 治污水
B.抓节水
C.保供水
56.1980 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D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三届三中全会
C.十四届三中全会
10.( B )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史称“南方谈话”。
A.1991
B.1992
C.1995
11.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地提出和论述了( B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30年(复习资料)

改革开放30年(复习资料)
“改革开放30年”
2011年专题复习资料
十四中政治组 2011年3月
“改革开放30年”
一、热点背景: 1、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 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 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相 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有人称这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是全面的改革,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是 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2、十七大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1)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 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 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 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 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 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 前列。






2.“改革开放中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 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 列”: 哲学常识: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与时 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形 势,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 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保持和发展党的 先进性,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确保党对国家生活的政治领导,维护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复习学案

改革开放复习学案

自主检测:A、C、A、C、 A、D
B案预习检测题目
(同桌互查,老师抽查,时间3分钟)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和影响。 2、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和影响。 3、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4、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合作探究要求: 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内相互讨 论,代表发言,小组内补充,其他 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②前提: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建立,基本 解决了农民的温饱 问题。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提:土地公有制 它改变的只是土地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所以改革既不 是要恢复土地私有制,也不是要复辟资本主义。 7、当今改革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本质区别: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是在不平等的 基础被迫对外开放;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 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 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主动的开放。
小结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对 内 改 革 对 外 开 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 乡镇企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特区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 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 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3) 计划经济体制管得太多太死, 企业没有活力和竞争力。 开展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水平; 农村改革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政策制定要符合国情。
经济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专题复习改革开放

专题复习改革开放

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 南巡讲话 (2)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 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 导地位。 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团。 (3)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 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 思想:马列毛邓)
三.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1)农村(开始): 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作用: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 起来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 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 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重点改革国有企业 (3)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四.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 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 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 (3)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观 点(走自己的路) (4)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 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6)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他解决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因此 说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北京
3.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 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 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 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改革开放时期)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部分中国史纲要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考点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知识点2改革开放进程3.重大战略中央还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知识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1.邓小平理论(1)概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地位: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概述: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地位: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科学发展观(1)概述: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地位: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法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2.对外开放(1)过程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专题复习:坚持改革开放

专题复习:坚持改革开放

专题复习:坚持改革开放一、复习策略要点阐述(一)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我国仍是初级阶段①初级阶段的表现(原因)②初级阶段的含义③初级阶段的时间界限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⑤我国的根本任务(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二)党的基本路线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①基本路线的制定②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内容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和意义④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地位⑤改革的实质、目的⑥对外开放的地位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三)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原因(2)坚持对外开放①对外开放的含义、目的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策略技巧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③时间界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改革开放三大知识点

改革开放三大知识点

改革开放三大知识点考研政治中,“改革开放”是很重要的一个考点,每年的考研政治永远少不了这方面的知识点,因为如今中国能发展得如此繁荣,离不开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策略。

这是在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作出的战略抉择,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灾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处于混乱状态,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崩溃边缘,人民饱受物资短缺之苦、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

乱久思治,穷则思变。

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当时的混乱局势,成为人心所向。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和平、求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这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内部外部条件都已经具备)党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起,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3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题及答案在期末的时候,对于高三历史在期末复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困惑的话,那不妨和我一起来做份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从材料中“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信息可知“这里”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始,故选A项。

答案:A2. 《对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报告显示这18个地方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①首次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出现于1956年的八大,③出现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都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符,排除。

②④都是改革开放的内容,故选A项。

答案:A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D两项错误;B 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A4.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

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复习知识点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复习知识点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平反冤假错案:从1978年底到1982年底大规模进行,29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和纠正。

其中包括为年、“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等。

2、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四个坚持”)。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4、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清理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

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也是改革开放的前奏。

5、“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安徽、四川最早开始。

●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

●“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6、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7、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发表,建议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8、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举行。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复习题及答案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复习题及答案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宣告历时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会议是( C )A.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B.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C.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2.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 D )A.华国锋B.胡耀邦C.叶剑英D.邓小平3.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是( C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B. “文化大革命”结束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讲话是( C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D )A.粉碎“四人帮”B.“文化大革命”结束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6.1980年5月,中央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B )A.广州、深圳、珠海、汕头B.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C.深圳、珠海、汕头、上海D. 深圳、珠海、汕头、海南岛7.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D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统一战线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8.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A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B. “文化大革命”结束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9.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C )A.中共十一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 中共十三大10.正式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在( B )A.党的十二大B. 党的十三大C. 党的十四大D. 党的十五大11.邓小平认为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其中第二个飞跃是( D )A.包产到户B. 包干到户C.发展个体经济D. 发展集体经济12.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 C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1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 C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1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 C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15.我国正式废除农业税是从( B )A.2005年1月1日起B.2006年1月1日起C.2007年1月1日起D.2008年1月1日起16.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B )A.快速发展B.改革开放C.与时俱进D.社会和谐二、多项选择题: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BCD )A.全会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D.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B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 ACD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先进文化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 CD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BCD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6.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是(ABC )A.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l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D.第四步,到21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1990年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这两个飞跃是( BD )A.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 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发展集体经济8.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 ABCD )设立经济特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专题复习:改革开放强国路创新驱动谋发展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专题复习:改革开放强国路创新驱动谋发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专题复习训练《改革开放强国路创新驱动谋发展》相关链接: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材料二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审议时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做到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将改革进行到底。

材料三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五千多户增加到一万六千多户。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考点连线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复习)

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复习)

6、“十一五”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各项
改革。这是因为()
A、改革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B、改革是社会
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改革是稳定和发展的前提
D、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7、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
①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②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
强大动力③我国已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我国各
(3)三: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邓小平;邓小平理论。
3)近代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受阻,现代的改 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巨变 领导者 指导思 史实 想
成果
第一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次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 辛亥革命 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第二 次 毛泽东
毛泽东 思想
新中国建立、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新中国;完成三大社
建立
会主义改造
(3)搜集活动资料。你们准备搜集哪些资料?并说明 搜集这些资料的理由。 (4)小组活动展示。请写出你的具体的展示方式和展 示的内容。专题黑板报、图片展览、主题班会、讲故事等 (5)写出活动感悟。要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3.2008年新年伊始,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 义务教育免交学杂费、课本费的政策,从而 使全国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都享受了政府公 共财政的阳光,义务教育的免费性进一步得 到体现,其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②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
③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下列哪一个城市,既是清政府第一批被迫 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 区城市(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有关改革开放内容的复习
本课主要复习第8课、第9课、第10课、第22课,对这四课内容进行知识整合。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课本38一40页(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1978年,的方针,引发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的讨论,是一场运动。

为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底,
2、内容:(1)这次会议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政治路线)(3)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它完成了党的路线、路线和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

(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得到平反。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

1979年颁布了。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
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这样,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
的道路迈进。

课本42-45页(第9课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
(一)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中央+领导下,农村逐步实行。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最能体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是乡镇企业兴起)(二)、城市改革:从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1、城市改革内容:(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二、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格局
1、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最大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后来开放区向内地发展。

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对外开放的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课本120-122页,第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社会。

1、衣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多彩,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人性的方式。

(原因: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2、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人们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原因:食物严重匮乏、单调)改革开放后:温饱基本上得到解决,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4、行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乘坐飞机也不是件稀罕事,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

为此采取措施:公交优先、开辟新的公交线路,使用清洁燃料等,更重要的是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二、改革开放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变化
1、就业制度的变化:(1)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自主选择职业;
(2)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3)就业制度的改革也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2、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在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向成熟迈进。

(1)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
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总结: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才竞争更激烈了,国家的保障体系更完善了。

课本48-50页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总设计师?)
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伟大政策。

2、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必
须坚持;
3、1982年在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
4、在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提出了
,即以为中心,坚持,坚持。

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步署。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1992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
党的指导地位。

6、1997年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