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4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学生)
第15课 八年级上册
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史实!
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奋起抵抗
1937的7月17日,蒋 介石在庐山发表准备抗 战的演说,提出:“如 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 分南北,年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 之责任。”
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和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说说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相比, 它们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长春 沈阳
1932年,日本扶植 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1931年9月18日, 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 八事变。
平津危急! 华北和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 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事业而奋斗的精 神。
学生自主预习大声读并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
卢沟桥
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
一、血染卢沟桥
时间:1937年7月7日
看一看《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 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卢 沟 桥 事 变 示 意 图
宋 哲 元 二 十 九 军 驻 防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北 平
日本的控制区
2.小调查
烧杀淫掠、实施“强化治安”、发放良民 证、大肆掠夺工业原料;在占领区掠夺粮 食,老百姓只能吃草根、树皮和豆饼制成 的“混合面”;大批中国人被抓丁拉夫, 有的甚至被送到日本去做劳工,绝大部分 被虐杀;将中国人供作日本军队做细菌战 的试验品等。
卢沟桥 宛 平
丰台
日军重兵占据
1937年7月,北平的东南面、东面 、北面和西北面均被日军或汉奸军 队占领,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 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驻守。因此 ,位于北平西南15千米、处于平汉 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 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中日军事 上的必争之地。
2016上海历史等级考上海的历史变迁资料
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后,外国商人 感到《上海租地章程》的内容已不 能适应其需要,要求修改。英国、 美国、法国领事共同签署的新土地 章程,即《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 程》,一般称作第二次《土地章 程》。这个章程完全由英法美三国 公使草拟,在外国“租地人会”上 通过,并在租界内实施以后,才移 文通知上海道,根本没有与清政府 商议。
所提到“万年和约”是指什么和约?
从《虎门条约》中看出,英人获得什么权利?
上海开埠
1、上海开埠 1842年,《南京条约》被迫开放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1843年,《虎门条约》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 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宣告英租界辟设 美、法相继辟设租界
当时政府为何同意设立租借?
19世纪后半期的上海外滩
上海开埠后,即在世 界上引发了淘金热潮, “到上海去”的声音 在巴黎、纽约及伦敦 街头回荡。定期航轮 从伦敦、从巴黎、从 香港,驶至外滩,上 海与世界的联系日益 扩大。
早在1881年,人们已 将日新月异的上海与巴 黎相提并论。《申报》 载文:“人之称誉上海 者,以为海外各地惟数 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 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 巴黎。”从此,“东方 巴黎”之誉被世界舆论 所认可。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租界对影响?
思考: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建立租界 侵犯了中国的哪些国家主权?
领土主权:中国国家政府的主权不能覆盖租界;
贸易主权:英国利用租界走私鸦片;
司法主权:法律方面,处理与华人有关案件的 会审公廨,适用的并不是英国法律,而是亦中 亦西;
关税主权:外洋出入之货,本多定税则,载入 条例,独鸦片税则不定。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主要内容有:
默认“华洋杂居”。中国人可进入租界租地建屋, 但须得外国领事“允准”。 租界可征收地税或码头税,等等。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第15课新航路的开辟》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节课,主要通过讲述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和新航路的开辟,介绍了地理学、历史学和人物个性等内容。
这节课内容扩展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认识重要的航海家及其贡献。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张世界地图,指出几条重要航线,让学生回答这些航线是怎么形成的,并引入新航路的开创。
2. 学习新课利用多媒体资源,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和新航路的开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欧洲航海家要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对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3.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重要的航海家及其贡献。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帮助他们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
每个小组学生就自己的研究结果做一个简短的提问和回答的报告。
4. 总结归纳安排一些学生上台进行小组报告,逐一介绍各个航海家及其贡献。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背景,创造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上海的弄堂》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
绝大多数上海人,住在各式各样的弄 堂里。
Page 30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上海弄堂的 特点的?
1、从弄堂的数量、形成与发展历 史 2、抓住弄堂生活特点,从视觉、 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一些细节 3、表现了上海弄堂安详实用、中 规中矩的特点。
K12课件
4
1982年2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83年翻译了《小老鼠斯图亚特》(怀特著)。 1984年发表第一篇散文《中国少女》、第一篇小说《当有人遇 到不幸》。1988年出版第一部中篇小说集《女中学生三步曲》。 从1990年至1997年先后发表的有中篇小说《寒冬丽日》长篇 小说《一个女孩》、《心动如水》,纪实作品《独生子女宣言》,翻 译作品《黑珍珠》。 长篇小说《一个女孩》的德文版1996年获得奥地利国家文学奖 金奖,同年获得德国国家文学奖银奖,1997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全球提倡宽容青少年文学金奖。1999年繁体字版获得台湾《联合 报》年度好书奖、《中国时报》年度好书奖。 1998年以后,主要作品有:《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 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欧洲游历系列《今晚去哪里》、
(11-13)
五、揭示弄堂生活的特点。 (14)
K12课件
24
作者眼中的弄堂: ——幽深、多、
各色各样
1、随意从上海的商业大街上走进小马
路,……深 处人家的玻璃窗反射着马路上
过去的车子。
幽深(幽静)
2、整个上海,有超过一半的住地,是弄 堂,绝大多数上海人,是住在各种各样的 弄堂里。
华东师大版历史第七分册 第15课、16课 17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第16课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第17课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一、教学目标1、知道元朝正式设置上海县;知道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知道19世纪下半叶上海经济的主流是以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性经济,上海民族资本工厂的行业特征。
2、学习上海租界形成过程,基本掌握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懂得殖民主义的本质,而理解上海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上海变迁的内容难点:上海历史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评价租界的出现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申”“沪”的由来春秋时期上海地区属于吴国,后越国灭了吴国,楚国又灭了越国,这一区域先后曾归越国、楚国管辖。
楚国贵族黄歇被封于江南,称为“春申君”。
后“申”即为上海的简称之一。
古代上海人靠海为生,发明了一种捕鱼工具——“扈”。
捕鱼时在海滨或河口插入竹栅,用绳编结起来,涨潮时鱼群随潮涌入,落潮后渔人便去竹栅里拾鱼。
这种利用自然规律的捕鱼工具沿袭至今,“扈”字则在一用中被“沪”所替代,上海简称“沪”即得名于此。
2、开埠前的上海:设县与建城:春秋—吴战国—越、楚唐代天宝年间: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松江南岸:青龙集镇南宋末年:上海镇元代:市舶司→上海县据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使青龙镇变得非常繁盛。
至元代,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
1291年,正式设置上海县3、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a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b租界的设立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
这个章程的颁布,宣告英租界的辟设。
2020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2020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2020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108页 0125页 0142页 0174页 0176页 0194页 0196页 0217页 0219页 0248页 0277页 0306页 0335页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第2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礼制规范 第二单元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第7课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第9课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第三单元 先进思想理论与现代中国 第12课 毛泽东思想 第14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第15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 第17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第19课 发展中的新上海 第20课 古代的史家与史籍 第22课 现代史学名家 第23课 波斯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 第25课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第26课 佛教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变迁2014
在万年和约内言明,允准英人携眷赴广 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 不相欺侮,不加拘制。……英国管事官每年 以英人或建屋若干间,或租屋若干所,通报 地方官,转报立案;惟房屋之增减,视乎商 人之多寡,而商人之多寡视乎贸易之衰旺, 难以预定额数。 ——《虎门条约》(1843年)
二、近代上海(1840—1949年)
(3)现代上海:上海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重点和难点: 将上海历史的变迁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折射点来学习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第15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设县 A) 第16课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B) 第17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民族工业的创建 A) 第18课 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 第19课 发展中的新上海
五千年中国看西安
一千年中国看北京 一百年中国看上海 三十年中国看深圳
二、近代上海(1840—1949年)
从开埠到租界形成(19世纪中期) 洋务重镇(19世纪中后期)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乐土”( 19世纪后期)
西学东渐的“窗口”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
革命的摇篮(20世纪初~中期)
二、近代上海(1840—1949年)
1、鸦片战争以后,从开埠到租界形成 (1)开埠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
思考:如何看待上海的开埠?
被迫的开放: 上海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客观上: 使上海从此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经济联系空前活跃,推动中国对 外贸易重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 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 总之,在民族的屈辱之中,上海最终走出早先与世隔绝状态
现今上海市辖 黄浦、卢湾、徐汇、 长宁、静安、普陀、 闸北、虹口、杨浦、 闵行、宝山、嘉定、 浦东新区、金山、 松江、青浦、奉贤 17个区, 崇明1个县 。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二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远古:从距今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开始,上海地区已有了文明的雏形;元明:经过元明时代的设县建城,上海初步具备了城市的框架;清中期:至清中期,上海已发展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迫使上海开埠,西方列强的入侵形成了“国中之国”——租界,租界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也在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
清末到民国:从清末到民国,上海的市政、城建、经济、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大变局中逐步发展;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上海发展的新纪元,计划经济时期上海发挥了全国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功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抓住浦东开发的发展机遇,以“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2010年: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发展层次,扩大了上海的影响力,上海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考纲要求:设县(A)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上海开埠之前城市格局形成的关系导入:本课内容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时序性强,跨度大——从代表上海地区文明起源的崧泽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上海城市的初步形成;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始终贯穿在整个上海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成为推动其发展变迁的动力,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一.崧泽文化(考古证史)1.时间:新石器时代2.性质:继承马家浜文化并向良渚文化过渡的文化遗存3.特点:种植农业、饲养家畜等4.意义:表明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
●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研究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
●崧泽文化告诉我们:材料有第一手、第二手之分和原始、非原始之别,文物遗迹与遗址属于第一手材料,是原始材料,是历史研究最可信的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叫论从史出;材料表明生产力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上海历史
材料五:他(报业巨子史量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自恃《申报》
的机构在上海租界里,国民党政府奈何不了他,所以在国民党政府有关重大政治 经济举措上,常常旁敲侧击予以批评
材料六: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精英在上海公共租界内创办了众多的报馆、书局
及其他文化机构…与此同时,传教士及一些外国人在上海租界及其周围地区创 办了一批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在内的教会学校,其中有著名的徐汇公学、 圣约翰书院、中西书院等
材料四:上海公共租界是居民自治,掌握实权的纳税人会议和行政机构工部
局,并不对英国政府负责,而是对纳税人负责。纳税人会议并不是橡皮图章, 而是掌有实权……所以孙中山称之为“自治的模范” 上海租界的这种特殊性质,对于上海城市发展的走向有重要影响,法律方面, 处理与华人有关案件的会审公廨,适用的并不是英国法律,而是亦中亦西。 文化方面,上海并不像香港那样唯英是从,而是中西混合,中西并重。社会生 活方面,中西风俗并存,既过春节,也过圣诞节,经济方面…美国学者墨菲认为 上海的演变发展对中国适应世界潮流,走向现代化起了关键性作用,是了解现代 中国的钥匙。 近代上海是在东西文化互相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 人眼里是西方
补充材料: 1854年,英租界工部局成立,只有居住在租界、每年缴纳房地捐达白银500两 以上或年付房屋租金1200两以上的外侨才有资格被推选为工部局董事候选人。 ……工部局还设有总办处、工务处、卫生处、财务处等各种管理和办事机构,另 外,工部局还控制一支武装力量万国商团。
1909年上海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董事均由选举产生,有任期规定,下设 户政、警政、工政等科,均与租界工部局组织类似。 ——马长林:《近代中国租界变迁》 补充材料: “租界马路四通,城内道途狭隘;租界异常清洁,车不扬尘,居之者几以为 乐土,城内虽有清道局,然城河之水,秽气触鼻,僻静之区,坑厕接踵,较之 租界,几有天壤之别。”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第15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学案)
第____周周___ 第___节加一历史学案
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上海文明的诞生,分析其条件;了解上海开埠前行政建
制的历史沿革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在江南的地位。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崧泽文化
设县与建城(古代上海行政的变迁)
三、学习过程:
说明:★为高考要求;◆为选学或仅限于理解层次
(一)、阅读教材75-77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崧泽文化★
1、反映的文明阶段
2、发现地点:
3、发掘物(反映了什么问题?)
审美观念:
手工业(制陶业):
原始农耕:
4、历史佐证(史料价值):
二、设县与建城(古代上海行政沿革)★
1、唐朝以前:
2、唐朝·天宝:
3、南宋末年:
4、元代:
【课后反思】
1。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上海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上海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上海
上海是一个具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城市,下面为大家介绍七
年级历史下册涉及到上海的知识点。
一、开埠前的上海
清朝时期,上海还只是一个小渔村,地理位置不是特别重要,
直到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开港成为出口洋货、引进西
洋商品的重要口岸。
二、租界时期的上海
1854年战争后,上海成了中国的首个租界,分别由英、法、美、俄、德等国占领,形成了五大租界。
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
略政策,上海的租界期也是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抗战时期的上海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寇入侵上海。
上海人民和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可惜最终败退,市区也被日寇占领。
为了抵制日货,上海人民发起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四、解放后的上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恢复了中国人民的领土主权,五大租界被废除,华西街改名为南京西路。
上海开始建设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吸引了大量建设者和人才。
五、文化名人与上海
上海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市,诞生了不少著名的文化名人。
丰子恺、张爱玲、朱光潜、冰心等众多文化名人都在上海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上海的世博会
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在上海盛大开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博览会,也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下册涉及到上海的知识点。
通过对上海历史发展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历程,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上海的优秀文化传统。
初中世界历史
《初中世界历史》第15课新航路的开辟松江七中何萍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相关的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增强材料阅读,对信息的捕抓与处理能力;以情景的创设,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
二、教材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是初二历史新课程第四单元的第1课,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
这一课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从背景到过程到影响,条理清晰;但本课内容叙述的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涉及到欧、亚、非、美洲广大地区,有一定难度。
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二学生,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的分析:一、知识掌握上,一些学生对哥伦布、麦哲伦的事迹略知一二,但不全面,所以在课堂上应全面系统将新航路开辟的来龙去脉讲清。
二、心理上,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历史不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三,生理上,初二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有些又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学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史料的搜集、梳理与运用的能力。
2、掌握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并学会制作地理大发现的路线图。
3、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4、理解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等历史名词的含义;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料分析、互动探究等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2、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小组合作、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3、通过情景设置、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问题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该事件。
《第15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七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上海开埠之前的历史描述,正确的是:A. 上海开埠之前,上海只是一个普通的渔村B. 上海开埠之前,上海已经是中国的经济中心C. 上海开埠之前,上海已经是中国的主要港口城市D. 上海开埠之前,上海是中国的一个边疆城市2、以下关于上海开埠之前的历史事件,不属于开埠原因的是:A. 鸦片战争B. 《南京条约》签订C. 《天津条约》签订D. 太平天国运动3、上海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经济中心,但在近代以前并未大规模发展成为通商口岸,关键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的压制B、运输成本高C、地理环境差D、政治因素4、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成为通商口岸,这一事件标志着上海()。
A、由农业社会完全转变为工业社会B、正式成为中国现代商业中心C、开始了转变为现代城市的进程D、成了洋务运动的主要基地5、以下关于上海开埠前的发展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上海在明朝时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B. 清朝中期,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上海的地位逐渐上升C. 上海开埠前,主要依赖内河航运和粮食贸易D. 上海开埠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6、下列关于上海开埠前夕的商贸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上海是江浙地区主要的粮食集散地B. 上海是江南丝绸的重要出口城市C. 上海市场的商品供应主要依靠内地和欧洲的需求D. 上海开埠前夕,上海与周边地区的贸易额已经达到百万两白银7、以下哪项不是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之前的主要经济活动?A. 纺织业B. 纺织业与航运业C. 纺织业与手工业D. 贸易业与手工业8、以下关于《南京条约》中关于上海开埠的条款,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海开埠为通商口岸B. 上海开埠后,中国对外贸易权受到限制C. 上海开埠后,外国人在上海享有领事裁判权D. 上海开埠后,上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9、上海成为近代通商口岸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B、自然条件良好C、鸦片战争的结果D、清政府的开放政策 10、开埠前上海被定为什么级别的城市?()A、州城B、县城C、乡城D、镇11、19世纪中叶,开埠前的上海港已经开始了一些对外贸易活动,以下哪项不是当时上海对外贸易的特点?A、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主要以进出口memset为主B、与邻国的贸易仍然保持自然经济的模式C、上海的港口设施较为完善,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D、上海对外贸易的总量在鸦片战争前后有了显著增加12、以下关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通商口岸B、上海成为开埠城市,外国商人纷纷涌入C、大批华人劳动力和手工业者被外国企业雇佣D、《南京条约》签订前后,上海人口迅速增长13、题干: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之前,其经济特点最显著的是:A. 农业经济为主导B. 手工业经济为主导C. 贸易经济为主导D. 矿业经济为主导14、题干:以下关于上海开埠前后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海开埠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大量涌入B. 上海开埠后,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中心C. 上海开埠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D. 上海开埠后,上海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5、上海在哪一年正式开埠,成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基地?A、1840年B、1842年C、1843年D、1860年16、在开埠之前,上海长期处于哪种状态?A、长期被外国占领B、完全封闭C、原有的江南贸易中心地位D、孤立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之前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U4 第15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学生)
“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
《洋泾浜山歌》(晚清出版《洋泾浜英语实用手册》)
• • • • • • • • • • • • 来叫“抗母”(Come)去叫“狗”(Go) 二十四铜钱“特万体佛”(Twenty Four) 是叫“也斯”(Yes)勿叫“糯”(No) 如此如此“沙咸鱼沙”(So and So) “翘梯翘梯”是喝茶(Drink Tea) “雪堂雪堂”请侬坐(Sit Down) 烘山芋叫“伯凸肚”(Potato) 自家兄弟“伯辣茶”(Brother ) 爷要“发茶”(Father )娘“卖茶”(Mother ) 丈人阿伯“发茶佬”(Father -Law ) 脚是“伏特”(Foot)鞋叫“休”(Shoe ) 洋行买办“糠摆渡”(Comprador )
工部局 性质 管理区域
城厢内外自治 公所
职权范围
同: 对特定区域的管理机构 市政建设、管理职能 促进城市发展
作为租界的双重影响
耻辱标志
“国中之国” 经济掠夺基地 文化渗透的桥 头堡 腐败社会风气 的风行地
文明窗口
进步活动中心 全国经济中心 西学传播的“批发部” 和“中转站” 趋新之风的策源地
关于租界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 1845 英租界(南-今延安东路;北-今北 京东路;东-黄浦江;1846 确定 西界-今 河南中路) • 1848 美租界(虹口) • 1849 法租界 (上海县城与英租界之间) • 1862 英、美租界合并为英美租界,后称公 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 或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扩张至静安寺=》1914 法租界 后又扩张至徐家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2
《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主要遗址分布》
时间 公元前6000
年 公元前4000
年
公元前3500 年
公元前2500 年
遗址名称
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北辛文化、河姆渡文 化
仰韶半坡类型文化、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后冈
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马 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大汶口后期文化、西
整理ppt
7
美租界 英 租 界
法租界
上 海 县 城
黄 浦 江
整理ppt
• 材料:英、美、法划定 的居留地,均在当时上 海的城北地带(如右 图)。在中国人看来, 那里是“丛墓之墟”, “一片泥滩,三数茅 屋”,上海道台更是窃 喜“夷人”自选城外荒 蔓之地。
• (1)上海道台为何窃 喜“夷人”自选城外荒 蔓之地?
整理ppt
10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 “租界内之外侨社会,倘仍仅为各国国籍之 人民,受治于各该国法律及各该管领事官, 而不能组织成一团体,则其弱点立见。外侨 社会知有两种需要,即一为有组织之设备, 以防御外来之危险,二为改良之统治机关, 以办理内部之行政。”
“我所关心的,却是如何不失丝毫时机, 发财致富,我的钱如果没有更有利的运用 方法,自然只得将地皮租给中国人,或造 房子租给他们,以取得三分到四分的利 息……我们的目的是挣钱,尽我们的能力, 挣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为了达到这个 目的,凡是法律所许可的方法和手段各个 都好。”(一位有势力的外侨的表达)
五口通商:(广州、 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破坏国 内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基础,也促进 中国沿海地区商品 经济的发展,为中 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创造了某些客观条 件。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 1843年(11月17日) • 上海正式开埠
• 1845 年(11月) • 租界的辟设 • 《上海土地章程》 • (第一个租界)英租界 • 华洋分处==》华洋杂居
• 租界——“国中之国”
等要求,酝酿全 • 行政区划
面修改条约。
• 统一的一个城市——〉英、美、法租
整理ppt
12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 1845 英租界(南-今延安东路;北-今北 京东路;东-黄浦江;1846 确定 西界-今 河南中路)
• 1848 美租界(虹口)
• 1849 法租界 (上海县城与英租界之间)
• 1862 英、美租界合并为英美租界,后称公 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 或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扩张至静安寺=》1914 法租界 后又扩张至徐家汇
设县
• 唐天宝年间—— 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 青龙镇
• 南宋末年 —— 上海镇 (未有文献能确定)
• 元—— 正式设置上海县
• 明 ——建城
整理ppt
4
“上海”作为地名最早出现……?
史料—— • 《宋会要辑稿·食货十九· 酒曲杂录》
——北宋熙宁十年(1077) • “酒务”
• (所谓“务”是宋代收税的地点,北宋实行酒类 专卖,主管征收酒税)
整理ppt
13
《上海乡土历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
相关篇目复习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4年
“修约”交涉 • 租界的“市政机关”正式产生。
英国自1854年起, • 英文:市政委员会
开始与清政府交 涉,提出了中国
• 中文:“工部局”“市政 府”)
全境开放、鸦片
工部局的职责
贸易合法化、外 国公使常驻北京
位重要
城
元明时代 清朝中期
棉纺织业开始兴盛;成 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棉纺 织业中心
设置江海关和苏松道道
台衙门;上海港成为国
内外、南北方海上贸易
的中转站;沙船运输业
空前发达
整理ppt
“衣被天下”;上 海和周边市镇迅 速崛起 成为“江海之通 津,东南之都会”
6
相关篇目复习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 约》
《南京条约》近代第 一个不平等条约, 开创以条约形式侵 略和奴役中国的恶 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 (2)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夷人”为何自选 荒蔓之地?
8
• “界内土地,华人之间不得租让,亦不得架 造房舍租与华商”(第十五条)
• “洋商不得建筑房舍租与华人或供华人之 用”(第十六条)
英、法、美国居留地实际是 清政府地方当局在上海城外 划出的专供侨民居住活动的
特定区域
整理ppt
9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王村类型、秦王寨类型、仰韶后期文化、马家 窑文化、大溪后期屈家岭文化
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王湾三期文化、齐家文化、 石家河文化
整理ppt
3
资料摘编自:《话说中国》
相关内容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 至南宋最终完成
。 海上丝绸之路 市舶司(政府在
贸易港口设立 ,专门管理贸 易事务,征收 商税) 元朝,在上海设 立市舶司。
第15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
整理ppt
1
相关内容复习
中华文明的起源
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
崧泽文化
,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
,已如满天星斗,八方 • 新石器时代
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
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 • 文明的雏形
、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
,也是中华文明融合、
诞生的核心地区。 • 崧泽文化
• (崧泽村/文化遗址)
在动乱的形势中,建立一种由领事控制、外侨行使 职权的新的“统治机关”的想法逐渐明确
整理ppt
11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英国领事阿礼国):“各国侨民与就地华 民,同居于五方杂处之租界,须有一种权 力能将各种分子熔冶于一炉,并须有一种 统一之组织、宗旨以及治制,以谋公共利 益。……宗旨,系使全体外侨,得经由租 地人以取得自治及征收捐税以办理市政之 权,并得行使此二种权力,以自图保障与 自谋福利。此时租界之要务,在迅即设立 一种市政机关……”
• =》设置酒务的地方必然是比较大的集市,可以 供人赶集买酒、喝酒。当时秀州地区有十七个酒 务,其中就有“上海”的名称。这是文献中第一 次出现“上海”这个地名,时间是北宋天圣元年 (1023年)。Fra bibliotek整理ppt
5
“江海通津” ——上海的经济发展(阅读提纲)
表现
作用
元明以前 内行海运优越,商贸地 推动上海设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