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作文新题与难题解析——2013年SAT年度报告和2014年考情预测

合集下载

2013年SAT考试最新趋势预测

2013年SAT考试最新趋势预测

2013年SAT考试最新趋势预测2013年3月,在国家教育部第四场新春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介绍,2012年出国留学人数较2011年增加5.99万,达到39.96万,同比增长17.65%,占当年全球留学人数的18%,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中国继续稳坐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宝座。

那么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预计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总量将率先突破48万人,目前持续走高趋势有增无缓,继续吸引社会各界以及全球教育评估机构广泛关注。

伴随着中国留学市场的持续火热,留学低龄化趋势已日益明显。

根据美国2012门户开放报告显示,连续三年的中国生源增长主要在本科阶段,在学生比重方面,中国学生入学总人数增加23%,而本科阶段人数增加31%,超过研究生增幅。

虽说留美中国学生主体依然是研究生,但38.4%的本科生比例已接近研究生的45.8%。

根据ETS最新官方报告显示,近几年托福考试中18岁以下考生数量飞速攀升,并呈现翻番式爆发增长态势,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留学低龄化的明显趋势。

那么这一逐年走高趋势,与中国当前中产家庭经济条件普遍提升,以及社会公众认可度、留学氛围大面积增强有明显相关关系。

但作为低龄化最为显著的标志,还应属由College Board主办最具标志性意义的SAT考试(俗称“美国高考”)。

近年中国内地参加SAT考生人数每年激增。

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翻了一番,达到1.5万多人,2011年,内地考生人数再次刷新,接近2万人,2012年参加SAT考试的学生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其中19岁到23岁年龄阶段仍是主流考生人群,但是18岁以下低龄考生出现较大增幅。

目前内地考生已占香港SAT考场总考生人数95%以上。

学生及家长应尽量及早报名,最好能保证提前6个月,比如现在4月就已经可以报2013年10月的考试。

今年SAT考试既然如此“炙手可热”,究其原因,是被广大怀揣美国梦的准留学生和给予孩子们厚望的家长看作通往美国留学起航之路的“敲门砖”,确实,其也是迈入常春藤名校高高门槛的第一块“试金石”,因此毋庸置疑会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重中之重的焦点。

2013分析与2014展望

2013分析与2014展望

2013高考英语新课标卷分析暨2014试卷展望2013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新课标全国卷(I和II)再次获得好评,“注重能力考查,引领素质教育,稳中求进”的命题指导思想没变。

包括试题命题原则、难度、能力测试取向等,都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

要说发生变化的化,只不过是在个别方面考查得更加细化了。

总之,这样的试题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推进。

新课标全国卷(I)究竟在哪些方面“维稳”,在哪些方面“求进”了呢?这种“进”是探索还是走向,只有通过对2013试卷的分析,我们才能找准方向,精准地备考2014。

一、听力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人们在语言交际中45%的时间用于听,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

由此可见,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

1、听力试题选材1)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2)理解主旨要义;3)对所听内容进行简单推理判断;4)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听力试题的技术细节1)文长及轮次比较正确答案的分布均匀,不能连续出现连排成串的现象。

试看:结论:2013课标卷(I)与去年相比,总词量减少、会话的轮次明显减少、深层考查也有所减少,但考生临场感觉似乎比往年略难。

问题出在哪里?材料——1、话题、试题、轮次比较2013听力第一题录音原文:1. M: I’ve got my camera with me. Am I allowed to take photos for you?W: I think so. It doesn’t say you can’t.2013听力第一题试题: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A. Take photos.B. Buy a camera.C. Help the woman.2012听力第一题录音原文:M: Excuse me, Madam?W: Yes?M: How long can I keep the book?W: For one month. Please make sure you return the book before it’s due.2012听力第一题试题:1.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bookstore.B. In a classroom.C. In a library.结论:其一,同等情况下,对话轮次多的,对于考生来说是利好。

2013年5月SAT阅读真题详细分析

2013年5月SAT阅读真题详细分析

1.本次考试难度中等偏上,比13年1月真题难了不少。

难度主要是体现在:前两个中篇阅读中的某些题目,对审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一点我已经在讲解的时候详细说明。

最后的一篇长小说阅读,不少题目需要用到全文的写作基调和感情基调来解题(SAT的小说大多数都是直接事实题,可以直接从行号细节中找出答案,但本文有些题目需要用对主人公的“设定”来做题,这样更好判断)。

2.因为我做中、长篇文章是不读文章的,直接就做题了,双篇文章也读得很少,因此本文也是按我个人的做题流程来解题(比如全文题最后做等),不过每道题我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对一些难题还给出了分析过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3.若是对我的解释有疑惑或者有不同看法,欢迎PM我询问或讨论。

谢谢。

Section 2, Q6-­‐9. 短双篇阅读短双篇阅读首先要读文章弄清文章的结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不需要精读,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即可。

我是这样阅读的:Passage 1:第一句说一个人的生活很难放进文字里面;第二句是引用MA说的话,必然是支持第一句的观点,因此不读;第三句说更糟的是传记作家似乎下决心来创造可信的描述来解释一切他们的人物没有做过或者说过的事情(就是捏造事实),即便是…(even i f…)后面就不用看了,因为肯定是在说相似的内容。

最后一句是总结。

第一篇文章实际上就是在说:一个人的生活很难被写出来,更糟的是传记作家还在捏造事实。

Passage 2:第一句说作家经常被传记作家当成值得关注的人物,第二句说问题在于,绝大多数作家,不同于政治家和探险家,他们一种表面上看起来无趣的生活(基本可以看出来本文要为传记作家说话了)。

第三句读了前几个单词,发现实在举例说作家的生活如何无趣,因此跳过不读。

第四句话说好的传记作家因此变成了故事写手。

第五句说这不是说他们在创造事实,rather后面不用看了,内容无外乎就是他们没有捏造事实,知道是为传记作家说话就好了。

第六句说好的传记作家把作家生活中那些无聊的事实变成了吸引人的故事。

SAT篇章阅读2013年度全年考情回顾及备考指导(B)

SAT篇章阅读2013年度全年考情回顾及备考指导(B)

SAT篇章阅读2013年度全年考情回顾及备考指导(B)随着12月7日的Reasoning Test的结束,2013年度SAT考试已落下帷幕。

纵观今年的SAT考试,整体难度依然存在少许的浮动。

11月的题偏难,而1月,10月的题目相对简单。

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北美标准化考试的评分方式已经规避考试难度浮动对考生成绩的影响。

再者,考试难度是无法预判的,考试内容更是难以预测的。

但是出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是相对不变的。

SAT考试原本就是对考生学术能力和智力的考察,而这种考察的核心就在于,考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解题技巧,达到见招拆招的至高境界。

所以无论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哪一份试题,要坚信只要掌握好新航道传授的SAT考试技巧,打好语言基础,心态调试正常,你就一定能取得合理反应你的真实水平的成绩。

希望大家一定不要盲目扎堆报名考试相对简单的月份,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和申请进度,合理安排考试的报名。

那么下面我们就以1月的SAT阅读考题为例,做详细解析。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这套题的出题和解题的思维方式没有任何花样可变。

不外乎OG中提到的最高旨意--需要严格抓原文中的信息,不能做任何人为的加工。

说了啥就选啥,这是得高分的最根本一条。

本次考试还延续了SAT阅读考试的一个最大特点:绝大多数中长篇文章都可以不读文章直接通过细节题定位到行号里解题,做完细节题之后就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因此就可以最后做主旨题和全文题。

实际上在本次考试中,所有中长篇文章(包括双篇长文章)都是可以直接做题而不需要读文章的,这在后面讲解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双篇短阅读讲解短篇阅读首先要阅读一下文章了解二者关系。

第一篇文章,上来第一句就表达了观点:演员要演好,就好能有特定的感觉。

第二句,只读they must bring life feelings…, using…, including…,行了,解释第一句就说怎样达成这个感觉嘛。

第三句,只读then, after a series of gradual exercises…一样是接着上一句,文章读完了。

2013年5月SAT写作真题详解及范文

2013年5月SAT写作真题详解及范文

2013年5月sat 写作真题解析啄木鸟教育孔令伊老师一、2013写作趋势分析1、题目不常规从2012年以来,sat的作文题就给人一种时不时在抽风的感觉。

一看到题目就有一种“你在玩儿我吧!”分的八大类别的题目和例子完全没有用好么?!但的确如此么?我们仔细看看这些题目。

比方说2012年五月,Do advertisements contribute to unhappiness and dissatisfaction? 看起来很不常规的题目,往往让考生在考的时候直接进入放弃模式。

自然,如果说此时可以想到几个具体的广告的例子并且论述的话是更好的,但是用我们平时准备的例子也并不是没有生路了。

比方说转换为大众观点的题目,广泛传播的大众观点会不会给人们带来困扰?再比方说可以转换为成功类的题目,广告可不可以激励成功?等等。

只要我们耐下性子不被它吓到,这些所谓的偏题怪题也就没有那么偏那么怪了。

再来看2013年5月的题目,Is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more important than enjoying the present?要及时行乐还是未雨绸缪。

看起来和常规的题目也离得挺远,和之前每一类的题目都不能直接联系上。

但是仔细去分析一下,enjoy 享受,那可以理解为happiness,在看future,可以理解为成功,后果等等。

那这个题目通过可以转换付出努力后的成功,这样的题目就非常常规熟悉了。

2、很难直接套用例子。

虽然说可以转换思维,把题目换成我们熟悉的话题来写,但是2012,2013年的题目还是给人一种例子不知道该怎么用的感觉。

这对大家平时的积累就又有了新的要求。

(1)经典的例子要灵活使用。

我们准备的例子是有限的,但是每个例子都可以用不同的发散。

比方说BILL GATES,可以用来说成功,说机遇,说学习,说创新,也可以用来说社会责任,慈善等等。

既然已经准备了一个例子,就把这个人挖掘得更加透彻一些,让这个例子可以辐射更多的题目。

2013年高考全国英语课标卷II分析及2014年高考展望

2013年高考全国英语课标卷II分析及2014年高考展望

第27卷 第5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27 No.5 2013年10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ctober. 2013·44· 2013年高考全国英语课标卷II 分析及2014年高考展望赵福才(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摘要:每年的高考牵动着许许多多的家长、学生、普通高中教师,甚至广大国人。

有针对性的对高考试卷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对下一年的高考复习及备考的建议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复习建议;备考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3)05-0044 - 03每年的高考都令国人瞩目,更令普通高中教师关注。

如果一年一度的高考后,教研部门不能带领老师们坐下来仔细研究当年的高考试题命制的一般规律,必将影响下一年的高考备考及高考成绩。

现将2013年全国英语课标卷II 做下简要分析。

一、2013年全国英语课标卷II 简析2013年全国英语课标卷II 是以《英语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为依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真实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点拨与引领作用。

试卷难度适中、选材新颖、考点全面、设题严谨、考向灵活、注重英语能力的考查,延续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是一套可信度较高的试卷。

试卷坚持以语篇为中心,强调灵活运用的原则,难度、区分度、效度等符合高考命题思想。

本套试题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 单项填空设计较为新颖、全面,几乎涵盖了考试说明中所有的语法项目;在主要考查词汇、句法、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考查题干隐含意义;有破定势思维的现象;个别试题的知识考查点容易,但放进了长句中就显得有些难,因为题中含有语干的隐含意义。

比较典型的试题有:1题、5题、9题14题等。

15个小题中具体的知识点考查分布如下:有2道交际用语试题,一易一难;2个考查动词/动词短语试题,一易一中;1个关于时态方面的试题较为容易;非谓语动词一题难度适中;介词与代词试题难度中等;情态动词也是中等难度;形容词的比较级是道容易题;在考查复合句知识点中,定语从句简单,倒装句难;还有就是数词与冠词放在一个试题中,而且是个长句,对学生来说觉得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T 作文新题与难题解析[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美本考试研究院研究员]何湜对于近几年的题目,不少人觉得很难。

笔者总被学生和其他科目的老师问到这个问题:“最近作文题目改革了,套不了以前的例子了,需要改变准备套路么?”之所以会有上面的问题,是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SAT 写作都是诸如以下的题目:(2008.5)Are there benefits tobe gained from avoiding the useof modern technology, even whenusing it would make life easier?(200610)Isitimportanttoquestion the ideas and decisionsof people in positions of authority?(2006 1)Can any obstacleor disadvantage be turned intosomething good? (2006.1)Do people accomplishmore when they are allowed to dothings in their own way?(2006 1)Can any obstacleor disadvantage be turned intosomething good? (SAT 官方指南)Is deception ever justified?所以,当考生面对下面这些题目的时候自然会哀叹自己晚生了几年:(2013.10)Does having too muchinformation about public figuresdistract us from the importantissues?(2013.10)Do we place too littlevalue on privacy?(20136)Do people need toknow the source of any informationbefore they use it? (2011.11)Are the consequencesof people's actions more importantthan the motivesbehind theactions?(2011.10)Are people overlyinfluenced by unrealistic claimsand misleading images?在考场上,很多同学看到这些题目,心立刻凉了半截儿,继而从紧张转为绝望,接着进入大无畏的境界,安慰自己既然这次积累了人品,下次考试必将一马平川。

一、SAT 作文以分类题目考核为主,可以在之前的题目找到对应。

这些题目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们都能多多少少的在以前的题目中找到对应和思路。

在2014 年的SAT 写作考试中,我们预测仍会考分类题目,这些分类题目在之前考过的SAT作文题目中可以找到对应,我们先看一道老题目:(2005.10)Is society’s admiration for famouspeople beneficial or harmful?此题在摘要部分中做了如下的提示:“Admiration forcelebrities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contempt for “average”people. As we focus on the famous,other people become less important to us. The worldbecomes populated with a few “some bodies”andan excess of “near-nobodies.”我们这时再来看上边提到的(2013.10)Does having toomuch information about public figures distract us fromthe important issues? 会不会觉得轻松一些呢?而上边提到的2013 年10 月关于“privacy”的题目,实际曾经考过两次,分别是(2009.12)Should people give up theirprivacy in exchange for convenience or free services? 和(2005.10)Should people make more of an effortto keep some things private? 当年的题目如若大家都研究分析过,那么这道新题其实是很简单的。

同样,下面的题目放到一起时,我们也能看出他们的相似性:(2006.12)Is it important to try to understandpeople's motivations before judging their actions?(2011.11)are the consequences of people's actionsmore important than the motives behind the actions?(2011 10)Are people overly influenced byunrealistic claims and misleading images?(2007.12)Do images and impressions have toomuch of an effect on people?可见这些题目并不是“不符合出题规律”,以前都已经考过,所以出题人是很友好的。

当然,能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要取决于大家平时备考是否能踏踏实实地研究以前的题目,而不是看了几道典型的简单题目就觉得SAT 写作不过如此。

但是有些比较具体的题目,确实很难找到对应,比如广告这道题:(2012 5)Do advertisementscontribute tounhappiness and dissatisfaction?如果我们用关键词“advertisements”进行搜索,发现旧题中从未出现过,只是在次年又考了一道类似的:(2013.11)Are advertisements harmful to teenagers?然而媒体类的题目以前却是考过的:(2005.6)Do newspapers, magazines, television,radio, movies, the Internet, and other media determinewhat is important to most people?(2009.10)Do books, newspapers, and other mediafocus too much on bad news? 还有涉及其他媒体的:(2006.11)Can books and stories about charactersand events that are not real teach us anything useful?(2011.1)Should books portray the world as it is oras it should be?(2011 3)Are photographs straightforwardrepresentations of real life, or are they artisticcreations reflecting the photographer's point of view?(2011 3)Do people benefitfrom formsofentertainment that show so-called reality, or are suchforms of entertainment harmful?如果我们真的能好好去分析研究过往的真题,从而发现题目本身内部的联系,就会发现,总会有一些角度我们是可以操作的。

比如媒体,不论是广告,广播,纸媒,还是电影,都是一种传播载体。

尽管媒体本身改变了人类交往甚至生活的很多方面,正如传播大师麦克卢汉所言:“媒体即是讯息”。

但是对于媒体类题目我们可以转换成一种更简单的思路:不同的载体都承载了同样的讯息。

而这个讯息就是我们准备的各种人、事、物的素材。

这样,即使广告的话题考生备考时没有接触过,一点也不妨碍我们写作文。

毕竟,广而告之的内容,既可以是产品宣传,亦可是公益宣传。

除此之外,“advertisement”是一个比较抽象宏观的概念,它可以泛指一种宣传(根据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If yousay that an example of something is an advertisementfor that thing in general, you mean that it shows howgood that thing is. 那么可能有像Rachel Carson 一样的环保主义者推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可能有像Coco Chanel一样的品牌缔造者宣传新的风尚;也有可能有些人或者组织为了个人或者一些人的利益别有用心的鼓吹某些糟粕的思想。

通过放大或者缩小题目中的具体概念,我们还是可以轻松联系其他题目,找到破题思路。

二、新题和难分类题目的操作思路在2014 年的SAT 写作考试中会出现部分新题和难分类的题目,考生对于难分类的题目会感到手足无措。

这是因为很多人习惯于看到题就往常见类别里套,这样就能把之前背下来的例子默写上去。

一旦题目看起来与“挑战权威”“失败成功”或是“合作竞争”这些常见类别没大关系,就立刻慌了手脚。

但实际上难分类的题目不见得难写,而一看题就试图套类别套例子反而会限制思路,甚至因为无法直接解释题目而被算跑题。

我们试举一例。

(2013.5)Is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more importantthan enjoying the present? 乍一看,这道题很难归到常见的那些主题,有人在考场上一着急就开始编“my cousin”的例子。

但是如果能镇静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我们准备的几乎所有素材都可以解释这道题。

比如混沌的学术环境、黑暗的社会现状都使得人们无法享受当下,质疑权威以期望有所改变是为未来准备;对于那些享受已有的成绩,活在当下的个人或者公司,不为未来打算,不创新,不改进,就早晚会被社会淘汰;如果一味享受当下,竭泽而渔,使发展不可持续,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享受他们的当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