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合集下载

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内涵与意义解读

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内涵与意义解读

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内涵与意义解读一、关于“学习”的各种界定我们可以对“学习”做出各种不同的界定。

例如,学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行为、过程或经历”;又如,学习指“一种协同活动,这种活动能够促进个人、团体、组织或社会获得并有效应用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与意愿,使之走向成熟,并成功地适应变革,应对挑战……学习是可持续的;对于人以及服务于人的机构来说,学习是一个终身的、可更新的过程”(Wills,2008)。

同时,个人、组织和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价值。

对个人来说,学习在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体、智力、道德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组织和机构来说,学习能够提高其革新能力,更好地应对越来越相互依存的世界的各种变革要求。

从社会这一更大层面来说,学习是一种建设对于知识经济来说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本的长期的投资。

从根本上说,学习是一种赋权于人们去追求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类发展方式、迈向21世纪学习社会的工具(Delors,1996)。

最近几十年来,人们坚定地认为,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源泉”。

二、不断变化的环境与学习的本质教育方面的重要变革之一是人们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移,将学习者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

这一转移赋予课程开发、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使用以许多新的意义。

过去20年中,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正在“使人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更加个性化的实现,以及对于教育中跨学科性质的试验当中”(IB World,2007:10)。

用加德纳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任何值得教的知识都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教。

认为只有一种方式教则表明你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

”这一观点同样可以应用于对于学习的认识:可以有多元的方式学会求知,可以有多元的途径通向优质学习。

每个人都具有学习的能力和潜能。

在一个信息遍及的社会,特别是在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在教室环境中从老师那里获得信息和事实性知识,教师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权威。

思修辨析题和材料题

思修辨析题和材料题

一、1、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个虚拟空间,没有人会把它当成现实,因此没有必要讲诚信。

1错;(2分)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流、经济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公共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场所;(2分)互联网的确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使用它的则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1分)在网络生活中不讲诚信等也会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危害;(1分)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也需要提倡诚信等网络道德。

(1分)2、道德的本质就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反映,因此,它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答:错(2分);道德本质上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2分)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1分)其次,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着道德的主要原则和规范;(1分)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须引起道德的变化。

3、竞争与合作从本质上讲是对立的。

答:错(2分)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1分)从本质上看,二者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1分)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1分)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在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答:对。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论断,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将大大加快,从而必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实践证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国人民的思想将进一步解放,精神文明建设将逐步向前推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才的“四个学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才的“四个学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才的“四个学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21世纪委员会发布德洛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学习“四大支柱”问题,全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对人类未来和学习问题的理解,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学习宣言。

报告认为:教育仅从数量上去满足那种无止境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既不可能也不合适。

因为,新世纪将为信息的流通、储存和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手段,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具有适应变革的能力,使之在自己的一生中能够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

报告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它将成为每一个人一生中的四根“知识支柱”。

一、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 所谓“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的本身。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某种动作变化。

比如学会打字是某种动作技能的形成,喜欢古典音乐有某种态度的获得,它是学习者内在能力或反应倾向的变化,但内隐的变化一般由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学习者的某种变化应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导致的。

学习者的某种变化必须能保持一定的时期。

比如,运动员服用某些兴奋药物后,可暂时提高成绩,但药效一过,其成绩便消退,这不能归因于学习的结果。

由于信息及知识的累积速度加快,而其学习内容往往又转瞬即逝,教育单传授知识技能是行不通的。

所以,现在的学习能力不同以往,更强调学会学习、思考及创造,教育者本身也面临挑战与重新继续学习的需要。

由于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涉及的价值、知识,不再局限于少数教师。

因此,“求知”将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之间无数次反复、不断“完成”而又重新开始的过程。

二、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做事”是指获得一种能力,能够应付各种情况,同时也是个人的素质(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等)所具有的知识以及实际本领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含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含答案)

三、辨析题1、既然“人民主权,主权在民”,台湾就可以用公民投票方式行使民族自决权。

参考答案:错。

(1)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无论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都已明确;“主权在民”是指主权属于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对台湾的主权,应属于包括台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2)以“主权在民”为借口,企图以“公民投票”方式把台湾分割出去,不但是徒劳的,而且必将把台湾人民引向灾难。

2、所谓反对拜金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传统道德,鄙视金钱,因为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参考答案:错。

应该承认对金钱的需要。

反对拜金主义是指防止成为金钱的奴隶,忘记金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但这不意味着否认自己对钱的需要。

3、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参考答案:对。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

法律实际上也是道德规范,但只调整最基本的道德。

4、法律规范在任何时候都高于其它社会规范。

参考答案:对。

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必须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宗教等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中,法律规范在任何时候都高于其它社会规范。

5、由于婚姻是自由的,我们大学生想什么时候结婚就什么时候结婚。

参考答案:错。

结婚要达到一定年龄,《婚姻法》规定:男22岁,女20岁为结婚法定婚龄。

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动产以交付为公示方法,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参考答案:错。

我国物权的公示原则是指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都必须以外部可查知的方式表现出来。

动产以交付为公示方法,不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7、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法定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继续计算。

参考答案:错。

1、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法定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8、面对一个不良的群体,我们只能被同化。

参考答案:错。

人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人有选择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人有可能不会被同化。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时代的呼唤,历史的使命,神圣的职责,青少年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学习做起。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中国的青少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继承和发杨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同样要求在学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上下功夫。

1、青少年实现共同理想,要学会做人,立志做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的人,做人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要求。

对中国的青少年的而言,就是从小确立共同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

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怎样学会做人?一个是学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的人,要有一颗健康的爱心,用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处处热爱集体事业;二是要学做一个既自尊又尊敬人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尊、知耻,这是做人底线之一。

人要自尊自爱,学会自立独立,学会健身健心,学会珍爱自己,学会关心别人,而后被他人尊敬。

对待他人要持平等、尊敬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要学做知礼、遵规的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知礼遵规,知礼是修养道德表现,懂礼,遵守法规,知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礼貌待人,遵守法纪是文明的基础要求,要从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四要学做一个反省、改过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道德修养就是要不断地反省和改正过失和错误,“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改”、“见善思过”,在经受挫折、承受艰苦、战胜困难中锻炼意志和品质,做意志坚强的人。

五要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中国文化推崇的人格,是一个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真诚不虚伪,讲信用,要学会独立与参与,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有责任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一言一行中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作者:周南照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第01期编者按:2009年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版新书——《学会求知:为了一个和平的和可持续的未来》(Learning to Know for a Peaceful and Sustainable Future,2009)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该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继推出《学会共处》(Leaning to Live together,1999)、《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2003)、《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2005)之后的第四部力作。

联合会历时10年精心打造的这套“四个学会丛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21世纪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的概念框架和操作指南。

丛书创意源于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

该报告已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30多种语言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报告中提出的很多思想和政策建议也正在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创新实践。

现经联合会独家授权,本刊将陆续刊登该书的中文译稿。

本期刊登联合会现任会长、国际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周南照博士解读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文章,尽管该文是他1999年初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计划(UNESCO APEID)总协调人时撰写,但至今仍不失其时代意义,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每一个国民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升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循环往复的(多向)教育模式。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_周南照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_周南照

世界教育信息2010.01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循环往复的(多向)教育模式。

因而,终身学习可以说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

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共处(learningtolivetogether)和学会做人(learningtobe)。

一、学会求知“知”在这里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是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

“求知”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

而“求知”的手段,从口头传授到文字印刷,从广播电视等声像技术到“信息高速公路”,已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化。

“求知”的环境,则从家庭、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继之以“网上一代”痴迷的“虚拟学习环境”。

学会求知已远远超越了从学校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授中汲取人类积累的知识,而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社会关系,习得民族文化观念,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即知道积极意义上的“为人处世”,因为人首先是一种社会存在。

因而,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学会求知”的本质内涵。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019 年 第 18 期 / C(06) 4
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原则—— —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书的重要 精髓,“四个学会”是维系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二、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阐释 书中提出 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是培养受 教育者基本能力的指导,四个学会的具体内涵 如下: (一)学会认知 “认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认知” 可以作为名词“知识”,它不仅包括从书本上获 得的显性知识,也包括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感 知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认知”可作为动词 “认识知识”,即个体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与交流 对话,是在一个实践与认识的无限循环中探索 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即获取知识的手段,这种学习更多地是为 掌握求知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 识。学会认知,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的手段, 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同时书中也强调 为了解知识而进行不断学习,要学会用注意力、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重视掌握认知的手 段和方法。在 21 世纪的今天,重新阅读这本著 作,感悟到学会认知的内涵已不仅是学会学习, 还包含对教育现象的辨识与思考。在这个网络 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关注学习,更应 树立明辨事实的认知能力。 (二)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即教会学生如何 践行已有的知识、学会如何高效地应对突发事 件以及如何参与未来的科技创新。学会认知与 学会做事,两者是“知”与“行”的关系,认知是认 识世界,做事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会做事的含义 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囿于培养参与特定工作的 能力,更要通过实践去发掘做事的能力,实现从 “资格概念”向“能力概念”的转变。换言之,学会 做事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更具有适应社会的各种 能力,包括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和创

林华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四种人

林华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四种人

林华民: 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 需要四种人 (转载 )我认为,联合国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 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 -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摆列顺序应该调整,应该把“学会做人”摆在首要位置。

因为不管 一个人有多少知识或有多少财富, 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这个人最终不会取得真正的幸福 与成功。

何谓“学会做人”呢?我的理解就是做个德才兼备、 人格健全的人。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 志先生提出,企业欢迎这样的大学生:一是人正,二是进取,三是有才。

现在,越来越多的 用人单位都在招聘员工中坚持把人品放在首位。

可以说,在未来社会里, “德”不仅是为人 之本,也将成为生存之第一必备条件。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学生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成绩 高得让美国教授咋舌。

到校不久的一天下午, 女导师让他从下午 2点到 3 点在实验室里做实 验。

实验室里刚好有一部能打美国长途的电话,结果他在这 1小时里打了 40 分钟的长途, 和在美国的同学聊天。

过了几天, 导师偶然从记录电话的电脑上发现了这个事实, 非常生气, 在课堂上撒谎的学生, 把品德看作无足轻重 6 条道德准则中,特别把“诚实和品德”摆在首位。

司马光说:“德胜于才谓之君子, 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鲁迅先生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为 培养有“纯洁高尚的道德”的人。

在新千年来临之际的 2000 年,在西方多家媒体组织的评 选千年十大风云人物活动中,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

名列第二、第三、第四 的分别是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 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

这些 获奖者有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他们都有高尚的人格。

我认为, 让他们获此殊荣的不仅仅是 他们的学识,更主要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即所以在青少年中引起共鸣,不也证明了时代呼唤有高尚品德的人吗?这些事实 再一次告诉人们:品格胜于学识, 21 世纪最需要学会做人的人。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概要xx一中xx路校区xx学文本丛书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名(《学习:内在的财富》)在中国的一项后续活动而印行的,其目的是结合中国优秀的教育思想传统和丰富的现实教改经验,阐发《报告》关于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向广大莘莘学子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出版《Learning To Be》(中译《学会生存》)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后,审察世界范围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教育革新的政策建议。

其中心义题是:21世纪将是怎样的社会?它需要怎样的教育?它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各种年龄的学习者以及促发学习的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

委员会报告从广阔的国际背景上考察了从地方社区到全球化社会、从社会和谐到民主参与、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等世界之交的大趋势,分析了人类在未来将继续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长远目标和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全球和本土之间的矛盾;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竞争与平等(合作)之间的矛盾;知识的无限增长和人类吸收知识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矛盾。

《报告》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作为一种经济投资、社会投资和政治投资,不但是发展的基本手段,而且是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内容和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个人“内在财富”,从而也实现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开发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报告》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往复的循环(多向)教育模式。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作者:刘丰霞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19年第06期摘 ; 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是一部对教育的未来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文献,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书中的核心内容。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重要的知识支柱。

教育的四大支柱在当代对于启迪人们学会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身体力行,学会做事;克己复礼、学会做人;认识自己,学会共处共享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四个学会;教育支柱;教育意义中图分类号:G4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8-0004-04基于20世纪末国际经济、政治等变化和21世纪教育的新变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全面阐释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在如今21世纪智能化发展的时代,教育四大支柱的重要内涵价值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教育四大支柱提出的背景追溯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受“教育万能论”思想的影响,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十分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接连出现,教育万能的功能受到大众质疑。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知识与技术迅速更新,社会对创新能力的倡议与日俱增,全球面临的问题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

借于此,在21新世纪到来之际,面对未来社会的种种变迁和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考虑面向21世纪的全球教育与学习问题。

1996 年,作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德洛尔先生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简称“德洛尔报告”),该报告对20世纪末世界面临的冲突矛盾、新世纪的教育问题开展了全面地探究和思考,并提出了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各种对策。

后来人們将该报告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原则——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书的重要精髓,“四个学会”是维系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
答案:
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指的是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学会做事强调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学会共同生活涉及培养学习者在社会中有效沟通、合作以及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学会生存则是指帮助学习者适应社会变迁,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延伸: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1、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同生活。

4、学会生存。

这四大支柱并非平行并列,而是一个基础(学会共同生活)与三个基本因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关系。

教育价值:
基础的九年义务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的原始启蒙。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接受和接纳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随后的中专、大学等中高等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具备基本的科研、实践、实验、试验、仿制、创新启蒙。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和接纳科学发明创造等专业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等生产实践的基本技能。

职业化教育和培训,价值在于为社会工业化、产业化、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保障。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懂得岗位作业工艺、培训后上岗就业、接受和应聘各类职业岗位,获得岗位作业基本技能。

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2007-10-18 16:16:23)标签:教育杂谈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的研究报告,在这报告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着眼于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和未来21世纪的发展目标,既从各国实际出发,又注意可行性,向高层决策者提供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行动依据的建议。

该报告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观点是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显然,了解和认识四大支柱的本质意义又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四大教育支柱的内涵1、学会认知。

这种学习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掌握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我们既可将其视为一种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

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

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

为了解知识而学习,首先要求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

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

这也就是说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

2、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与学会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密不可分。

学会做事与职业培训的联系更为紧密。

它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也不能看作是单纯地传授多少有些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

"学会做事"更多的不是教会学生某种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

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概念。

该报告根据现代社会面对的矛盾和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经过15名来自各国的权威专家3年多的研究而提出来的。

报告的内容涵盖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提出了迎接挑战的对策,其观点之新颖,深刻被专家们称为是“里程碑性的教育文献”。

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新构想,认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的本身。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困难,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使学生学会舍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且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live)—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应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即思考,判断,想象,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既是个人为完善自身的个性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进行革新与创造的保证。

四大支柱并非平行并列而是一个基础与三个因素的关系。

在三个基本因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中,第二种因素是指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完成某种任务所需的工作能力;第三种因素是指学会适应社会迅速变化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即自我生存所需的能力;只有第一种因素才与获取知识有关,而且这里强调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事物的手段与方法,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概要泰安一中虎山路校区吕学文本丛书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名(《学习:内在的财富》)在中国的一项后续活动而印行的,其目的是结合中国优秀的教育思想传统和丰富的现实教改经验,阐发《报告》关于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向广大莘莘学子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出版《Learning To Be》(中译《学会生存》)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后,审察世界范围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教育革新的政策建议。

其中心义题是:21世纪将是怎样的社会?它需要怎样的教育?它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各种年龄的学习者以及促发学习的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

委员会报告从广阔的国际背景上考察了从地方社区到全球化社会、从社会和谐到民主参与、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等世界之交的大趋势,分析了人类在未来将继续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长远目标和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全球和本土之间的矛盾;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竞争与平等(合作)之间的矛盾;知识的无限增长和人类吸收知识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矛盾。

《报告》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作为一种经济投资、社会投资和政治投资,不但是发展的基本手段,而且是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内容和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个人“内在财富”,从而也实现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开发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报告》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往复的循环(多向)教育模式。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概要泰安一中虎山路校区吕学文本丛书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名(《学习:内在的财富》)在中国的一项后续活动而印行的,其目的是结合中国优秀的教育思想传统和丰富的现实教改经验,阐发《报告》关于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向广大莘莘学子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出版《Learning To Be》(中译《学会生存》)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后,审察世界范围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教育革新的政策建议。

其中心义题是:21世纪将是怎样的社会?它需要怎样的教育?它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各种年龄的学习者以及促发学习的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

委员会报告从广阔的国际背景上考察了从地方社区到全球化社会、从社会和谐到民主参与、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等世界之交的大趋势,分析了人类在未来将继续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长远目标和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全球和本土之间的矛盾;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竞争与平等(合作)之间的矛盾;知识的无限增长和人类吸收知识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矛盾。

《报告》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作为一种经济投资、社会投资和政治投资,不但是发展的基本手段,而且是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内容和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个人“内在财富”,从而也实现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开发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报告》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往复的循环(多向)教育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概念。

该报告根据现代社会面对的矛盾和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经过15名来自各国的权威专家3年多的研究而提出来的。

报告的内容涵盖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提出了迎接挑战的对策,其观点之新颖,深刻被专家们称为是“里程碑性的教育文献”。

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新构想,认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的本身。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困难,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使学生学会舍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且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live)—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应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即思考,判断,想象,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既是个人为完善自身的个性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进行革新与创造的保证。

四大支柱并非平行并列而是一个基础与三个因素的关系。

在三个基本因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中,第二种因素是指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完成某种任务所需的工作能力;第三种因素是指学会适应社会迅速变化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即自我生存所需的能力;只有第一种因素才与获取知识有关,而且这里强调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事物的手段与方法,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

其实教育的四大支柱所说的问题是,能力比知识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但很多很多重要的东西却被人们忽视了,目的性强功利性强后果会很严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