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社会保障理论(李珍)第四章
社会保障学第4章

可编辑ppt
4
第四章 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一 社保制度涉及的几对基本理论范畴 1 公平与效率 公平 社保中的公平?
效率 社保中的效率?
可编辑ppt
5
简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a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特定时期的要求, 是整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政治取向。
►社保应该是公平优先 ► “效率至上”
关注效率→关注公平有一个过程 b 社保天然的追求公平,实现共享。
例 美国 “社会保障不是免费午餐”
可编辑ppt
6
c 社保的效率是来自公平,是公平产生出了 效率。
ex):香港、新加坡的“公共房” ↨
我国的 “经济适用房”
d 社保追求效率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平的 目标。
可编辑ppt
7
2
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之争的集中表现→自由主义or国 家干预
可编辑ppt
28
(二)转型经济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流 动
对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和地区(如东欧国家和中 国改革开放初期),现有的社保制度成为劳动力 流动的制约因素。 其原因:a 国有企业的高福利及全面保障
b 非国有企业的低保障形式职工无安全感
可编辑ppt
29
案例二:“农民”,是否可以享受养老保 险
可编辑ppt
14
案例一:有档案没关系,该不该为他上保险
也未实际履行劳动权利和义务,未形成事实的劳 动关系。不能说职工的档案在哪里,这个职工就 与哪个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 行条例>>第 12条第 (6)款规定,缴费单位和个 人应当以货币的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 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其本 人工资中代扣代缴。贾某未曾给该厂提供过劳动, 也不曾获取过劳动报酬,贾某和该厂不构成劳动 关系,所以该厂无义务为贾某缴纳社会保险费。 故劳动监察大队作出的某工厂在缴纳贾某社会保 险费方面不存在违法行为的结论是正确的。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要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 )代表性国家:德国 1、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标志: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 )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4具有强制性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
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
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广义:一切改善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中层:等同社会保障;狭义: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殊保障(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四)社会保障资金给付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社会保障税(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要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 )代表性国家:德国 1、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标志: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 )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4具有强制性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
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
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广义:一切改善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中层:等同社会保障;狭义: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殊保障(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四)社会保障资金给付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社会保障税(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

2020/5/15
14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及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
(一)法律体系—关于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的法律;单 项法律
(二)管理主体—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机构和部门
(三)资金来源及管理 —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资金的 来源及管理方法是不同
(四)给付—现金给付与实物给付
划(public pension plans),当西欧学者也参与养老社会
保险制度改革时,也有用social security 替代 public
pension 的情况,读者务必以文献中的内容来决定社会保障
的内涵。
2020/5/15
13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
1.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英国为代表 2.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以美国、日本为代表 3.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以前苏联为代表 4.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2020/5/15
15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1、宏观——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
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 从支出看,支出的水平影响有效需求,影响公平 和效率
2.微观——社会保障制度有分散个体风险、 减少贫困、保护人力资源等作用。
2020/5/15
16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及未来
重的税负(overtaxed)及高筑的债务(debt-ridden)
四种压力,有人因而对人生丧失热情。
2020/5/15
9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及内部结构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
1、最广泛的意义上—社会保护制度。
2、较次广泛的意义上—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 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四章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第四章社会保障相关关系第一节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一、劳动风险呼唤社会保障1、两类劳动风险劳动风险是指劳动者的职业风险,它包括自然层面的风险与社会层面的风险。
(1)具体劳动(自然层面)与抽象劳动(社会层面)A、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劳动对象(自然)的物理化学过程(劳动者——生产资料)B、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经济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公平交换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资本家——劳动者)(2)劳动的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关系、要素和问题A、社会层面的关系要素:——结合的可能性——工资的公平性——社会保障状况——劳动者——生产资料B、自然层面的关系要素:——劳动时间的长短——劳动保护条件——2、就业与社会保障在工业社会中具有不可分割性总的来说,①社会保障就其本意来说是对劳动者劳动中的风险的社会化解决方案,②健全而统一的社会保障系统对于劳动力资源的生产效率、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③同时也是劳动者的强烈需求。
因此就业与社会保障在工业社会中具有不可分割性。
(1)首先,保障公民(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目标。
劳动力是指依存于人身体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是社会成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A、劳动力资源具有再生性、时效性的特点B、社会保障通过对劳动力资源的维持和保障影响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2)其次,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劳动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使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无后顾之忧,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使得各部门或地区的边际回报率相同,经济资源达到最有效的配置。
(3)最后,社会保障(尤其是占主体地位的各项社会保险)的稳定运行与充分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
A、就业为劳动者参参与社会保障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就业→社会保障税基稳定、济贫政策有效可行)B、社会保险制度有效的解决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二、社会保障与劳动供求关系1、劳动力供给的定义(1)从本质上: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社会保障学第4章

功能与意义
2.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
3.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4.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5.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四、社会保险的功能与意义
简答
社会保险的意义 1、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2、有利于推进劳动制度改革; 3、有利于启动失业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章 社 会 保险制 度述
功能与意义
练习题: 社会保险的特征有(
)。
A. 保障性
B. 法定性
C. 互济性
D. 福利性
E. 普遍性
练习题:
A. 保障性 B. 法定性 C. 互济性 D. 福利性 E. 普遍性
社会保险的特征有( ABCDE )。
练习题:
名词解释:社会保险保障性。
练习题:
名词解释:社会保险保障性。
社会保险的含义及内容
1. 社会保险概述
社会保险的特征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社会保险的功能
选择/名词解 释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
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1. 社会保 险概 述
含义及内容
通过立法
国家 劳动者
由社会集中建
立基金
出现情况
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 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
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
选择/简 答
生育 保险
二、社会保险的内容及特
养老 保险
内容
医疗 保险
普遍 性
保障 性
特征
1. 社会保 险概 述
法定 性
含义及内容
工伤 保险
失业 保险
福利 性
互济 性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章

• • • • •
1、暂时性伤残补助 2、永久性伤残补助 3、死亡遗属抚恤金 五、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 负担方式:雇主承担、雇主和地方政府承 担、雇主和雇员承担、三方承担 • 工伤保险基金筹集的方式:当年平衡式、 阶段平衡式、总体平衡式。
• • • • •
(三)我国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和范围划定 1、我国工伤保险的原则 (1)无责任补偿原则 (2)优待的原则 在我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中,工伤保险待遇 标准最高,以此表示对为国家、为社会而负 伤、致残的贡献的肯定和关怀。 • (3)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相区别 的原则
• 直接经济损失:指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 个人所受的经济损失,与职工的直接经济 收入相关,即职工的工资收入。 • 间接经济损失:指职工直接收入以外的其 它经济收入的损失,包括兼职收入、业余 劳动收入等。 • (4)职业性疾病一律按工伤对待的原则。
• 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中人身保险的异同: • 相同之处:从表面上看,工伤保险保障的内 容和人身保险保障的内容是相似的,即工伤 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与人的生活、工作中 遇到的各种不幸事件、意外灾害,或患各种 疾病相同,都具有三种必然规律:1、发生 与否的不可预测性,即这些事件都是随机的 不确定性的; • 2、明知会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具有不可预 测性;
第四章 工伤保险
• 工伤保险是世界各国全面社会保障计划中 最广泛的项目之一。 • 工伤保险经历了自发互助、有组织互助和 国家立法三个阶段 • 工伤预防——工伤补偿——职业康复三大 环节,成为近20年国际劳工组织在一些会 议和学术交流活动中研究和探讨的三个主 要问题
第一节 工伤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 这一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促使企业雇 主为减少自己的缴费而更多关心工作环境 的安全因素,尽可能降低事故率的发生。 • 缺陷:管理非常繁琐和不便。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本书的主线:公平与效率,干预与自由的关系本书的灵魂:社保制度的再分配性质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简史1、社保的形成时期:1883年—1934年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险法。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德国历史学派主张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调和劳资矛盾政策主张的产物。
德国的社保制度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分散管理的社保制度。
德国历史学派既反对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
2、社保的发展时期:1935年—1947年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The Social Security Act),是以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为颁布背景。
美国的社保是以全民化和统一管理为特点的。
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要手段就是刺激总需求。
美国是一个相当强调个人对自己负责的任的国家,最重要的两个制度是老年保险制度和健康保险制度。
3、社保的繁荣时期:1948年—1979年1948年英国宣布进入“福利国家”。
英国和北欧五国是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
福利国家以1942年的“贝弗利奇报告”为依据。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是福利国家模式的理论依据。
福利国家建立了一个为它的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保障。
4、社保的改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979年以后为社保制度的改革时期。
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的两次大幅度上升,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货膨胀和失业都上升到大危机之后的最高水平。
这就是70年代西方所谓的“滞涨”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福利国家的社保制度成为国家的负担,迫切需要改革。
措施:开源节流,削减社保支出,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引入市场机制,去国有化,保险制度私有等。
如智利1981年的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
英国的IPOD一代:(Ipod generation)是指年轻一代承受的没有安全感(insecure)、压力大(pressured),同时承担过重的税负(overtaxed)以及高筑的债务(debt-ridden)四种压力。
社会保障学第四章

3.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为了强调公平,就得牺牲效率;为了强调 强调效率,就需要保持收入差距。
4.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保障分配中的协调
(1)一般情况下,二者的配比组合应当坚持效率优先 的原则,以效率促进公平。但是,从社会保障角度 来看,当公平与效率出现不一致时,应当将公平放 在优先位置上,以公平来促进效率。
2.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
失业保险挤出劳动力需求 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引起的提前退休或相对低 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形成一种压迫 社会保障的刚性减少了雇主对工人的需求
二、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
(一)社会保障促进就业 P137 (二)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发展 (三)利用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的措施 P137
链接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华信惠悦咨询公司作 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年 薪最高的是医药业,达68.6 万元;其次为电力 行业64.7 万元;第三为汽车行业61.9 万元; 最低的是化工行业,为17.2 万元。大部分行业 的央企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比员工都高出10 倍 左右,房地产行业差距最大,为27.6 倍,差距 最小的为矿业,只有2.1 倍。调查所指的“薪 酬”由基本工资、固定奖金、绩效奖金和现金 福利构成,不包含“长期激励”以及“职务消 费”。
视频:商业保险不能代替农民工工伤保险
商业保险结构图
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
1. 2. 3. 4. 5. 6. 性质不同。表现如下: 保险保障功能依靠的力量不一样 保险保障功能辐射的面不一样 保险保障基于的责任范围和尺度不一样 举办的主体不同 保险保障实施的形式和采用的手段不一样 保险直接目的的二重性偏向不一样
视频: 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利劳动就业
第四节 社会保障与其他公共政策
【免费下载】社会保障理论李珍博士编著野猫笔记大全

【免费下载】社会保障理论李珍博士编著野猫笔记大全
- 1 -。
目录
一、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知识1社保的定义与特征§2 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分析?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1社保的发展阶段§2 社会保障的新形式?三、社会保障制度理论流派与各国实践§1社保的基础概念§2 社会保障理论依据与流派?四、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实践§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 社保制度再分配效应§3 福利国家的实践?五、有效需求管理理论与社会保障实践§1凯恩斯有效需求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2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的凯恩斯主义理念?六、社会保障与反贫困§1贫困及其理论§2 中国城乡贫困及其社会经济影响§3 社会保障制度缓解贫困?七、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及其改革?八、社会保障与人口§1社会保障与人口的理论分析§2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九、社会保障与就业问题§1中国失业人口与社会保障§2
中国退休制度改革与就业问题§3 延长退休年龄议题引起的争论
- 2 -。
4.社会保障理论4

社会保障的“逆向调节”问题
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是指调节机制发 生反方向作用,导致有利高收入者、不利 低收入者、甚至低收入者反过来补贴高收 入者的现象。 社会保障的制度设置如果不注重,有可能 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低收入者,从而形成 “逆向调节”,拉大社会的不平等。例如, 如果社会保障税出现“累退”性质,就会 加剧贫富不均与社会的不平等。
5 Iith
五等分时分组的表示
五等分法是将所要分析的居民按收入 的高低依次排序分成五等份组。
其分组可以用符号
I
5 ith
表示
其中,I为收入,上标5表示5分,下标表示第i个5 分位(i=1,2,…5)。
两类具体分析方法
以某个5等分人口所占有的收入比重作为收入不公 平程度的测度指数。如果该组人口所占比例低于 (或高于) 人口比例, 就认为存在收入差距。例如把 收入最低的20%人口所占有的收入份额称为第一 个5分位绝对比例数,如果低于该组所占人口比例 20% ,则表示存在收入差距。 另一类更为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取收入最高的一 份人口的收入或收入比重,与收入最低的一份人 口的收入或收入比重进行比较,其结果称为高低 收入倍数或高低收入比差。即用20%的最高收入 家庭与20%的最低收入家庭之比的倍数来说明总 体收入差距程度。
功利主义的公平规则,与其理解的社会福 利函数有直接关系。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 函数可用如下两种基本形式表示。
1)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2)广义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功利主义公平的实现
X 边 际 效 用 c MUY
e f
d MUX b I*
Y 边 际 效 用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一、重要概念1.资产替代效应答:资产替代效应是指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它就有可能促使人们减少为预防此类生活困难的发生而提前进行资产积累的需要,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因而减少了私人储蓄。
2.引致退休效应答:工作和退休模式不是固定的,当退休决策和储蓄决策被同时做出,这样,一些外生变量能够通过改变退休来影响储蓄。
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
这种现象,被费尔德斯坦称为“引致退休效应”。
3.储蓄挤出论答:储蓄挤出论是由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在1974年提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
4.生物回报率答:生物回报率是人口增长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率之和。
萨缪尔森假设一种经济在没有资本存量的前提下,提出了均衡状态中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实际回报率等于实际工资总额的增长率,即人口增长率和生产增长率的总和。
如果工资的增长率加上劳动力增长率所形成的“生物回报率”大于利率,现收现付制在长期运作中仍然是有成本优势和较高收益率的,所提供的养老保险制度则不会影响经济增长。
5.经济增长黄金率答:经济增长黄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可预期的经济增长。
罗伯特·索洛曾提出平衡增长理论,菲尔普斯利用这一理论,提出了“经济增长黄金律”,进一步探讨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
二、思考题1.社会保障对储蓄有什么影响?答:(1)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安排不是影响储蓄的主要原因储蓄的变化更多地是缘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发展和变化,无论是现收现付还是基金制,在制度安排趋于成熟时,从动态、长期的观点看,对储蓄不会有显著的影响。
社会保障理论(第四版)

作者简介
李珍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她1986年获武汉大学经济学硕 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武汉大学教授;1999年任博士生导师至今。李珍教 授在2000—2005年间,曾任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 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3月至今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
内容简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该书以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干预与自由为主线,以再分配主张为灵魂,介绍、分析、评价和发展 了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社会保障各项目的应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保障制度在主要国家的实践以 及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讨论。
作品目录
上篇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内容/003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003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007 三、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011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及作用/014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014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018 第三节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简史/020 一、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020
感谢观看
李珍教授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的研究 与教学。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经济学动态》等杂志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获得十余项、省部级优秀成 果奖和董辅礽经济科学奖。近年主要获奖代表作品有:《农村社会保障理论研究》获中国社会保险学学会首届优 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以国际比较研究为基础》(人民出版社, 2005)获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关于社会养老保险私有化的反思》(中国人 民大学学报,2010.2)获第四届中欧社会保障论坛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李珍教授的主要代表著作有:《社 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以国际比较研究为 基础》,人民出版社,200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与评价——基于养老金水平的视角》,人民出版社, 2013。
社会保障学第四章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十七页,编辑Leabharlann 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四分。
第四章 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

第四章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一、现收现付制的收入分配效应二、储蓄积累制的收入分配效应三、部分积累制的收入分配效应第二节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一、关于社会保障是否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争论二、不同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节社会保障与劳动力资源配置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二、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社会目标,维持社会稳定是它的基本功能。
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逐渐从它的社会功能转向经济功能。
有学者干脆提出社会保障制度既是社会制度也是经济制度,并主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应该设计出它的经济功能,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李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1998)。
这就提出许多理论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制度的理论根据是什么?社会保障制度从那些方面影响经济?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促进经济的增长?本章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实现以下目的:⒈了解社会保障与经济的本质联系;⒉掌握社会保障制度是如何与经济发生关系的;⒊把这些理论进一步应用到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与制度、政策设计中,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第一节 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因此,它对收入分配具有直接的作用。
而收入分配状况如何,又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因此,研究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主要讨论养老保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现收现付制的收入分配效应(一)现收现付制的收入代际分配功能在养老保险中实行现收现付制,就是由在职一代为已经退休的一代养老,即由在职一代缴费,退休一代受益。
为了研究现收现付制的收入代际分配功能,不妨写出如下公式: N 0P - =N e W θ其中:N 0:退休职工人数P - :人均养老金N e :在职(缴费)职工人数W :平均工资θ:费率W θ:在职职工人均缴费即:退休待遇总额=在职人口缴费总额变形为下式:N 0N e ·P - W =θ这是收支平衡式。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

重的税负(overtaxed)及高筑的债务(debt-ridden)
四种压力,有人因而对人生丧失热情。
2024/10/17
9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及内部结构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
1、最广泛的意义上—社会保护制度。
2、较次广泛的意义上—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 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
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要求建立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2024/10/17
19
四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及未来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在提供收入保障、 减轻绝对贫困、分散风险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 认识。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
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 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024/10/17
10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
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 经济稳定增长
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 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4、具有强制性 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和智利的养老保险为代表。
2024/10/17
14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及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
(一)法律体系—关于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的法律;单 项法律
(二)管理主体—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机构和部门
(三)资金来源及管理 —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资金的 来源及管理方法是不同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一、概念题1.社会保障挤出储蓄[武汉大学2007年研]答:社会保障挤出储蓄是指社会保障的增加会减少私人储蓄。
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只要它的目标是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它就有可能促使人们减少为预防此类生活困难的发生而提前进行资产积累的需要,即社会保障“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因而减少了私人储蓄。
2.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武汉大学2006年研]答: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
3.社会保障基金[武汉大学2003年研]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其功能在于解除受保障对象的后顾之忧,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并不断增进国民的福利。
二、简答题1.社会保障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哪些作用?[武汉大学2006年研]答: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仅表现在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而且表现在其对资本形式、资本市场繁荣及基金增长的综合作用。
主要体现在:(1)提供长期稳定的大额资金尽管社会保障资金对总储蓄的影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而且正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基金制的养老金计划会带来长期资金的巨大增长,这将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2)促进机构投资者、金融中介和小公司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可以促进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例如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
(3)促进资本市场竞争养老基金参与资本市场以及养老基金的发展将带动金融系统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从而强化金融系统的竞争。
(4)促进金融创新养老基金能够在鼓励金融创新方面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