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根据形态、部位和病因,颅内动 脉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囊状动 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 损伤和感染等有关。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流 动力学改变、基因突变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治颅内动 脉瘤,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 疗方法,通过血管内操作来填塞动脉 瘤腔或放置覆膜支架等,达到治疗目 的。
介入治疗的缺点在于复发率较高,需 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尤其适用于高龄、身体 虚弱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动脉瘤。
典型案例二
•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李某,女性,58岁,因视力下降、头痛就诊。 • 诊断过程:经过头部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后交通动脉有
一个直径约0.8cm的颅内动脉瘤。 • 治疗方式: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将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术后患者视力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 颅内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的 局限性异常扩大,导致动脉壁的 一种瘤状突出,是造成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分类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药物, 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病 情。
04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 损伤和感染等有关。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流 动力学改变、基因突变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治颅内动 脉瘤,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 疗方法,通过血管内操作来填塞动脉 瘤腔或放置覆膜支架等,达到治疗目 的。
介入治疗的缺点在于复发率较高,需 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尤其适用于高龄、身体 虚弱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动脉瘤。
典型案例二
•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李某,女性,58岁,因视力下降、头痛就诊。 • 诊断过程:经过头部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后交通动脉有
一个直径约0.8cm的颅内动脉瘤。 • 治疗方式: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将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术后患者视力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 颅内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的 局限性异常扩大,导致动脉壁的 一种瘤状突出,是造成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分类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药物, 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病 情。
04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主动脉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A
B
C
13
主动脉瘤
病因分类:先天性:主动脉窦动脉瘤(aortic sinus aneurysm)
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但在我国则并不太少。 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是在主动脉窦部包括左主动脉窦、右主动脉窦或后主
动脉窦处形成动脉瘤,在其发展过程中瘤体突入心脏内, 逐渐增大,其瘤壁逐渐变薄而破裂。可破入右心房、右心 室、肺动脉、左心室或心包腔,后者可迅速引起死亡。 临床上以右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尤其是右心室)常 见,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本病常伴有心室间隔缺损。
31
主动脉瘤
病因分类:马方综合症(Marchesani综合征)
病变主要累及中胚叶的骨骼、心脏、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骨骼畸 形最常见,全身管状骨细长、手指和脚趾细长呈蜘蛛脚样。
25
GCA导致主动脉溃疡性病变及小动脉瘤
26
主动脉瘤
病因分类: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 BD) 白塞病属于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病理特点: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在血管壁的侵润 主要临床表现: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
炎及皮肤损害(眼-口-生殖器综合征) 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
脉交通(白箭)。注意邻近椎体的破坏(黑箭)。
11
主动脉瘤
病因分类:创伤 外伤贯通伤直接作用于受损处主动脉引
起动脉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间接损伤时暴力常作用于不易移动的部
位,如左锁骨下动脉起源处的远端或升 主动脉根部,而不是易移动的部位 受力较多处易形成动脉瘤。
12
假性动脉瘤
57岁男性,腹股沟戳伤,轴位CT扫描和MPR图 像显示肌肉内血肿(A中的白箭头,B中的白箭 );股动脉前右侧可见一个强化的假性动脉瘤( 黑箭头)。MIP(C)显示3.6cm的假性动脉瘤及 交通血管(蓝箭),发自右侧股浅动脉。
B
C
13
主动脉瘤
病因分类:先天性:主动脉窦动脉瘤(aortic sinus aneurysm)
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但在我国则并不太少。 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是在主动脉窦部包括左主动脉窦、右主动脉窦或后主
动脉窦处形成动脉瘤,在其发展过程中瘤体突入心脏内, 逐渐增大,其瘤壁逐渐变薄而破裂。可破入右心房、右心 室、肺动脉、左心室或心包腔,后者可迅速引起死亡。 临床上以右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尤其是右心室)常 见,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本病常伴有心室间隔缺损。
31
主动脉瘤
病因分类:马方综合症(Marchesani综合征)
病变主要累及中胚叶的骨骼、心脏、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骨骼畸 形最常见,全身管状骨细长、手指和脚趾细长呈蜘蛛脚样。
25
GCA导致主动脉溃疡性病变及小动脉瘤
26
主动脉瘤
病因分类: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 BD) 白塞病属于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病理特点: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在血管壁的侵润 主要临床表现: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
炎及皮肤损害(眼-口-生殖器综合征) 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
脉交通(白箭)。注意邻近椎体的破坏(黑箭)。
11
主动脉瘤
病因分类:创伤 外伤贯通伤直接作用于受损处主动脉引
起动脉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间接损伤时暴力常作用于不易移动的部
位,如左锁骨下动脉起源处的远端或升 主动脉根部,而不是易移动的部位 受力较多处易形成动脉瘤。
12
假性动脉瘤
57岁男性,腹股沟戳伤,轴位CT扫描和MPR图 像显示肌肉内血肿(A中的白箭头,B中的白箭 );股动脉前右侧可见一个强化的假性动脉瘤( 黑箭头)。MIP(C)显示3.6cm的假性动脉瘤及 交通血管(蓝箭),发自右侧股浅动脉。
动脉瘤护理查房 ppt课件

ppt课件
7
三、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
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的原因。表现起病急,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与精神失常。脑膜刺激征多见。亦可形成颅内血肿,产 生偏瘫及意识障碍。
2.非出血症状:
由动脉瘤本身对邻近神经、血管的压迫而致,多与动脉瘤的体积和部位有关。
(1)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常引起患侧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瞳孔扩大,眼 球外斜,甚至视力下降。
又有新鲜出血等均是再出血的诊断依据。
ppt课件
14
三、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颅内动脉瘤不是占位性病变,一般不会引起颅内压增高,有下列情况时亦可引起 颅内压增高。
(1)巨大动脉瘤,且其部位足以导致脑脊液通路阻塞。 (2)动脉瘤破裂后形成颅内巨粘连而导致交通性脑积水时。 (4)由于严重脑血管痉挛而导致脑缺血性水肿时。
ppt课件
32
九、护理措施
3、意识障碍
(1) 休息与安全: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可抬高床头15~30°,以减轻脑水肿;谵妄、躁动病人加床栏 适当约束;保持情绪稳定和环境安全、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
1、脑血管造影是确认颅内动脉瘤所必须的检查
目前提倡行选择性全脑DSA(血管造影数字减影)
2、头部MRI 3、头部CT
ppt课件
10
三、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并发症
1、脑血管痉挛 2、动脉瘤破裂出血 3、颅内压增高
ppt课件
11
三、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严重 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约30%~50%。发生 率与出血后的临床病情呈正相关。常发生 于邻近载瘤动脉主干上。大多在出血4d后 发生,持续10~15d消退。
动脉瘤PPT课件

腹主动脉瘤
动脉瘤
其发病率占所有动脉瘤的第一位 腹主动脉瘤
我国AAA的发病率呈不 断上升趋势
动脉瘤
发生于肾动脉以下者 称腹主动脉瘤(AAA)
发生于肾动脉以上的 腹主动脉瘤称为胸腹 主动脉瘤(TAAA)
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AAA的病因学
腹主动脉瘤
• 动脉粥样硬化 • 腹主动脉自身结构的缺陷 • 导致AAA形成的酶化学的作用 • 炎性细胞浸润在AAA形成中的作用 • 导致AAA形成的遗传学因素 • AAA发病的危险因素的影响 • 其他
动脉瘤
肝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右侧肝外型多见 • 病因:
创伤 感染 动脉硬化 发育异常
• 临床表现:压迫、腹痛、消化道出血、休克 • 术式: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肝叶切除等
动脉瘤
肾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非夹层性肾动脉瘤
• 病因:
创伤
发育异常
动脉硬化
肾移植术后
• 临床表现:高血压、肾功异常、肾绞痛、休克
• 术式: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肾切除等
腹部搏动性肿物
感染
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肠瘘的CT所见 腹主动脉瘤
造影剂经腹主动脉瘤进入十二指肠第三段
动脉瘤
腹主动脉外伤,人工血管移植术后五年,血管吻合口-十 二指肠瘘,消化道大出血
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急诊全麻下行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动脉瘤
诊断
• 超声多普勒 • DSA • CT • MRA
腹主动脉瘤
DSA
动脉瘤
CTA
腹主动脉瘤
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MRA
动脉瘤
治疗
• 提倡早期诊断早期外科手术
• 掌握手术适应证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课件

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因。 + 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80%发生于脑 底动脉 + 环前半部。临床上以自发脑出血、脑血管痉孪、 动眼神经麻痹等局灶 + 症状为特点。动脉瘤的破裂常是产生严重症状甚 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3
+ 病情及主要症状 + (1)小而未破的动脉瘤大多数无症状及体征,少数者可出现头痛,
11
12
单侧眼眶或球后痛伴动脉神经麻痹、头晕等症状 + (2)动脉瘤破裂出血大多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 +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剧烈,呈胀痛或爆裂样疼痛,难以忍受,
呈局限性或者全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者进行性加重,多样恶心、呕 吐;可有意识障碍或烦躁、谵妄幻觉等精神障碍 + 2)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ng征Brudzinski征阳性 + (3)再出血症状:一般再发病24小时内再出血的可能性最大;临床表 现为:在病情平稳或好转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加深、抽搐、原有症状加重和体征加重或重复出现 + (4)脑血管痉挛症状:血管痉挛一般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5天开始, 5-14天为高峰期,2-4周后逐渐减少。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局灶性神 经功能损害体征 + (5)脑积水症状:急性硬阻性脑积水多发生在出血后一周内;轻者表 现为嗜睡,精神运动障碍迟缓和近记忆力下降,重者表现为头痛,呕 吐和意识障碍等
对于肢体活动障碍者,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尽早行康复功能
进行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
食护理
)手术当天禁食,第二天起可酌情给予流质,以后逐渐过渡到
、普食。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80%发生于脑 底动脉 + 环前半部。临床上以自发脑出血、脑血管痉孪、 动眼神经麻痹等局灶 + 症状为特点。动脉瘤的破裂常是产生严重症状甚 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3
+ 病情及主要症状 + (1)小而未破的动脉瘤大多数无症状及体征,少数者可出现头痛,
11
12
单侧眼眶或球后痛伴动脉神经麻痹、头晕等症状 + (2)动脉瘤破裂出血大多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 +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剧烈,呈胀痛或爆裂样疼痛,难以忍受,
呈局限性或者全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者进行性加重,多样恶心、呕 吐;可有意识障碍或烦躁、谵妄幻觉等精神障碍 + 2)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ng征Brudzinski征阳性 + (3)再出血症状:一般再发病24小时内再出血的可能性最大;临床表 现为:在病情平稳或好转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加深、抽搐、原有症状加重和体征加重或重复出现 + (4)脑血管痉挛症状:血管痉挛一般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5天开始, 5-14天为高峰期,2-4周后逐渐减少。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局灶性神 经功能损害体征 + (5)脑积水症状:急性硬阻性脑积水多发生在出血后一周内;轻者表 现为嗜睡,精神运动障碍迟缓和近记忆力下降,重者表现为头痛,呕 吐和意识障碍等
对于肢体活动障碍者,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尽早行康复功能
进行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
食护理
)手术当天禁食,第二天起可酌情给予流质,以后逐渐过渡到
、普食。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动脉瘤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症状观察
留意病人的疼痛、头晕、恶心等临床 症状,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血栓形 成等并发症的迹象。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01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的迹象,如颅内压增高等。如有
出血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止血等处理。
02 03
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定期 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和按摩,以预防血栓形成。如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 应及时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疗措施。
定期复查与随访
指导病人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及 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确保康复 效果。
04
动脉瘤病人的饮食与营养
营养需求与评估
能量需求
根据病情和活动水平,评估病人每日所需的能量, 以满足基本的代谢需求。
蛋白质需求
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 身体恢复。
维生素与矿物质
关注病人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如钙、铁、 锌等,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饮食原则与建议
适量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控制盐分与脂肪摄入
减少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降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 险。
戒烟限酒
鼓励病人戒烟限酒,以降低对血管的刺激和损伤。
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支持
鼻饲与胃管喂养
01
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病人,可通过鼻饲或胃管进行营养输送。
肠外营养支持
02
在特殊情况下,如肠道功能严重受损,可考虑使用肠外营养支
持,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营养监测与调整
03
定期监测病人的营养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确保营养摄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绝对卧床休息 指导股动脉穿刺处给予盐袋压迫6-8小时,观 察伤口敷料情况 指导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指导如感下肢不适时随时告诉我们 观察穿刺侧下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的 颜色、温度、感觉是否正常)
术后护理
1、休息与卧位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
术侧下肢制动至拔鞘管后6~8h。 2、心电、血压监护术后应持续心电血 压监护72h,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 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 心慌、出冷汗等情况。 3、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情 况 4、局部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如动眼神经麻痹、视野缺损、视力障碍、
偏瘫、失语等
缺血症状
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痉挛所致
原因:1.化学因素,出血后蛛网膜下腔的红细胞及血小板破坏
产生大量的血管收缩物质 2.物理因素,如脑血管造影、手术器械接触脑动脉均可 刺激脑动脉痉挛 部位:主要在Willis动脉环及其周围分枝
后果:1.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2.严重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梗塞,可出现梗塞区域的神 经功能障碍
临床病情分级
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眼神经等脑神经麻痹
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
四级:半昏迷、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死状态
病因
可能为: 动脉壁先天缺陷 动脉壁后天退变 感染因素 外伤因素
分类
依部位分: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
椎基动脉系统动脉瘤 依大小分:小型、一般型、大型、 巨大型 依形状分:囊状、梭形
囊状动脉瘤
梭形动脉瘤
脑动脉瘤讲课PPT课件

脑动脉瘤讲课PPT课件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脑动脉瘤概述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瘤的预防和护理 脑动脉瘤的病例分享 脑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定义和分类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 壁的局限性异常膨 出,通常呈囊状或 梭形
根据病因分类:继 发性脑动脉瘤、原 发性脑动脉瘤
根据形态分类:囊 状动脉瘤、梭形动 脉瘤、柱状动脉瘤
临床试验和应用前景
脑动脉瘤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计划 脑动脉瘤治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脑动脉瘤治疗后的并发症和康复问题 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次治疗问题 脑动脉瘤的病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部位分类:前 循环脑动脉瘤、后 循环脑动脉瘤
病因和发பைடு நூலகம்机制
病因:脑动脉瘤 的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遗传、环 境、生活习惯等 多种因素相关。
发病机制:脑动 脉瘤是由于动脉 壁的先天性缺陷 或后天损伤引起 的,在血流的冲 击下逐渐扩张, 最终形成动脉瘤。
病理生理:脑动 脉瘤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会对 周围的组织和器 官产生压迫和刺 激,引起相应的 症状和体征。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尽早手术,避免 动脉瘤破裂引起并发症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血管 内介入治疗等
手术目的:夹闭或栓塞脑动脉 瘤,防止其破裂和再次破裂
手术风险:可能引起脑缺血、 脑积水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
定义:通过导管 等器械对脑动脉 瘤进行栓塞或血 流重建的治疗方 法。
优点:创伤小、 恢复快、并发症 少。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介入治疗是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未来将会有更先进 的介入治疗技术,如血流导向装置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脑动脉瘤概述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瘤的预防和护理 脑动脉瘤的病例分享 脑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定义和分类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 壁的局限性异常膨 出,通常呈囊状或 梭形
根据病因分类:继 发性脑动脉瘤、原 发性脑动脉瘤
根据形态分类:囊 状动脉瘤、梭形动 脉瘤、柱状动脉瘤
临床试验和应用前景
脑动脉瘤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计划 脑动脉瘤治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脑动脉瘤治疗后的并发症和康复问题 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次治疗问题 脑动脉瘤的病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部位分类:前 循环脑动脉瘤、后 循环脑动脉瘤
病因和发பைடு நூலகம்机制
病因:脑动脉瘤 的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遗传、环 境、生活习惯等 多种因素相关。
发病机制:脑动 脉瘤是由于动脉 壁的先天性缺陷 或后天损伤引起 的,在血流的冲 击下逐渐扩张, 最终形成动脉瘤。
病理生理:脑动 脉瘤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会对 周围的组织和器 官产生压迫和刺 激,引起相应的 症状和体征。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尽早手术,避免 动脉瘤破裂引起并发症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血管 内介入治疗等
手术目的:夹闭或栓塞脑动脉 瘤,防止其破裂和再次破裂
手术风险:可能引起脑缺血、 脑积水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
定义:通过导管 等器械对脑动脉 瘤进行栓塞或血 流重建的治疗方 法。
优点:创伤小、 恢复快、并发症 少。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介入治疗是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未来将会有更先进 的介入治疗技术,如血流导向装置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
结束
-
58
CTA:锁骨下动脉瘤
-
11
临床表现
• 瘤体破裂 • 疼痛 • 感染 • 其他
周围动脉瘤
锁骨下动脉瘤,伴限制性破裂
-
12
诊
• 临床表现
• 体格检查
• 影像学检查:
超声多普勒 DSA CT MRA
-
周围动脉瘤
13
CT
超声多普勒
-
MRA
14
治疗
• 除了全身状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外,都应手术治疗 • 手术基本原则是切除动脉瘤和动脉重建术
-
24
肝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右侧肝外型多见
病因:
创伤 感染 动脉硬化 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压迫、腹痛、消化道出血、休克 术式: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肝叶切除等
-
25
肾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非夹层性肾动脉瘤
病因:
创伤
发育异常
动脉硬化
肾移植术后
临床表现:高血压、肾功异常、肾绞痛、休克
术式: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肾切除等
-
26
肾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夹层性肾动脉瘤
病因:
创伤
血管腔内操作
发育异常
主动脉夹层延续
临床表现:高血压、肾功异常、肾绞痛、休克 术式:动脉瘤切除、血- 管重建、自体肾移植27等
内脏动脉瘤
一例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瘤形成
-
28
腹主动脉瘤
-
29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 并
不罕见的血管外科 高
危疾患。
腹主动脉瘤
30
-
腹主动脉瘤
36
IAAA的CT所见
腹主动脉瘤
炎性腹主动脉瘤的“灯罩征”
-
37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多为细菌感染所致
腹主动脉瘤
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
持续性腹部或腰部剧痛
腹部搏动性肿物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CT显示 瘤壁薄而缺乏钙化,周围炎 性组织明显强化
-
38
腹主动脉瘤–下腔静脉瘘
腹背部疼痛 下腔静脉高压 腹部搏动性肿块
-
52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前后的DSA
-
53
腔内修复术视频片断 1
(播放后双击活动图像可全屏显示)
-
54
腔内修复术视频片断 2
(播放后双击活动图像可全屏显示)
-
55
腔内修复术视频片断 3
(播放后双击活动图像可全屏显示)
-
56
腔内修复术视频片断 4
(播放后双击活动图像可全屏显示)
-
57
肝肺瘀血 心力衰竭 水冲脉 Musset征 瘘口部杂音
-
39
ACF的CT显像
腹主动脉瘤
CT可见肾下腹主动脉瘤破裂及腹膜后血肿,增强 扫描下腔静脉提前显像,强化程度与腹主动脉基 本相同,瘘口隐约可显示。
-
40
腹主动脉瘤-消化道瘘
消化道出血
腹主动脉瘤
先兆出血:一次或数次“先兆性出血”后, 病人常死于突发性致命性大出血。
-
5
• 假性动脉瘤
病理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术中所见
-
6
• 夹层动脉瘤
病理
主动脉夹层及分型
-
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脉硬化 • 感染 • 先天性动脉中层缺陷 • 医源性 • 动脉炎性疾病
周围动脉瘤
-
10
床表现
• 局部搏动性肿块
周围动脉瘤
• 压迫症状
• 肢体远端缺血
内脏动脉瘤
-
19
脾动脉瘤
• 病因:
妊娠 门脉高压 胰腺炎 损伤
-
内脏动脉瘤
20
脾动脉瘤
• 临床表现:
压迫症状 腹痛 失血及消化道出血
-
内脏动脉瘤
21
脾动脉瘤
• 诊断:
– 腹部X线 – CT – MRA – 超声多普勒 – DSA
-
内脏动脉瘤
22
内脏动脉瘤
-
23
内脏动脉瘤
一例脾动脉瘤术中所见
主要术式
• 动脉裂口修补 • 补片修补 • 瘤体切除后作端-端吻合术 • 瘤体切除后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术 • 腔内修复术
-
15
周围动脉瘤
一例左锁下动脉瘤的CTA、反书本形切口及术中所见
-
16
周围动脉瘤
右锁骨下动脉瘤伴颈总动脉迂曲
采用锁骨上切口完成手术
-
17
无名动脉瘤腔内修复
周围动脉瘤
-
18
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上述因素共同或分别起作用, 引起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的损伤,最终导致AAA形成。
-
33
临床表现
腹主动脉瘤
重视AAA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腹部搏动性肿物
疼痛
压迫症状
栓塞症状
破裂症状
-
34
腹主动脉瘤
肾动脉领域的感染性动脉瘤伴限制性破裂
-
35
炎性腹主动脉瘤(IAAA)
有症状性腹主动脉瘤 体重下降 血沉增快 泌尿系与消化道梗阻症状
腹部搏动性肿物
感染
-
41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肠瘘的CT所见
造影剂经腹主动脉瘤进入十二指肠第三段
-
42
腹主动脉外伤,人工血管移植术后五年,血管吻合口-十 二指肠瘘,消化道大出血
-
43
腹主动脉瘤 急诊全麻下行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诊断
• 超声多普勒 • DSA • CT • MRA
腹主动脉瘤
DSA
其发病率占所有动脉瘤的第一位 腹主动脉瘤
我国AAA的发病率呈 不断上升趋势
31
发生于肾动脉以下者 称腹主动脉瘤(AAA)
发生于肾动脉以上的 腹主动脉瘤称为胸腹 主动脉瘤(TAAA)
-
腹主动脉瘤
32
AAA的病因学
腹主动脉瘤
• 动脉粥样硬化 • 腹主动脉自身结构的缺陷 • 导致AAA形成的酶化学的作用 • 炎性细胞浸润在AAA形成中的作用 • 导致AAA形成的遗传学因素 • AAA发病的危险因素的影响 • 其他
动脉瘤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
定义
• 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
形成动脉局限性膨出
• 以搏动性肿块为主要症状 • 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
部位,而以肢体主干动脉、 腹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
-
2
• 真性动脉瘤
周围动病脉理瘤 分型
巨大腹主动脉瘤
-
3
巨大胸主动脉瘤
-
4
• 假性动脉瘤
病理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
45
CTA
腹主动脉瘤
-
46
腹主动脉瘤
MRA
-
47
治疗
腹主动脉瘤
• 提倡早期诊断早期外科手术
• 掌握手术适应证
• 充分术前准备
• 一般采取全身麻醉
-
48
主要术式
• 开腹手术
腹主动脉瘤
-
49
腹主动脉瘤
-
50
腔内修复 术
属于微创外科技术
使高危患者获得救治机会
远期疗效尚待确证
腹主动脉瘤
-
51
腹主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