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机制_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风险评估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风险评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加,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农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转基因作物通过移植外源基因,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耐虫性和产量等性质,从而有效提高作物的生产量。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面临着风险评估的挑战,因为任何新型技术的出现都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潜在的风险。
一、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 增强作物的抗病性传统的作物育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繁殖和筛选,而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具有抗病性的基因移植到目标植物中,从而提高其抗病性。
例如,转基因水稻“抗花叶病水稻”,通过在水稻中移植一种来自细菌的基因,可以抑制水稻中“花叶病”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
2. 增强作物的耐旱性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移植耐旱基因,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从而有效解决作物旱害问题。
例如,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通过将镰孢菌中的耐旱基因移植到小麦中,使其具有更强的耐旱能力和更高的生产力。
3. 增强作物的耐虫性传统的农业作物往往需要大量使用农药来防治害虫,而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具有杀虫功能的基因移植到作物中,从而提高作物的抗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
例如,转基因玉米可以通过移植杀虫基因,减少害虫对玉米的侵害,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二、转基因技术风险评估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于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人为干预的过程,因此转基因物质的食用对人体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转基因食品中可能会存在某些基因的变异以及外源基因的毒性和过敏性等问题,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和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
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转基因作物传播可能会扰乱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转基因作物通过种植带来的高产量也可能会引发土地、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
3. 经济和社会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风险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风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生物学的认知不断深入,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技术。
从简单的角度来讲,转基因技术就是把某些物种的基因香入目标物种,使其表现出与原本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尽管这种技术的应用可能会有一些好处,但是也有很多人担心其潜在的风险和影响。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风险。
一、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食品行业。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就是改良农作物。
通过精选一些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在其基因层面上进行改良,可以使它们更好地抵抗疾病和害虫的侵害,同时还能增加其产量和质量。
对于世界上很多地区来说,这样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饥饿和粮食短缺的问题。
除此之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来提高食品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储存寿命等方面。
这些都有望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尽管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看起来很有前途,但是也有很多人对其潜在的风险和影响感到担心。
首先,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这些作物表现出了不同于自然物种的性质,可能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例如,它们可能会对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或者干扰其它植物的生长。
此外,转基因作物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风险。
由于将外来基因加入到作物中,它们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例如,它们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或其他毒性反应。
而这些后果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暴露出来。
另外,还有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的潜在滥用和商业化问题持谨慎态度。
一些人担心,如果这种技术太过商业化,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些未经严格检验和认证、风险极高的转基因食品流入市场的情况。
这不仅会对消费者带来风险,也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害。
三、结论与展望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风险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可能会为人类带来许多福祉,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
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与其潜在的益处相比,转基因技术也存在一系列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因此,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以确保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安全。
一、引言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实现基因组改造和功能增强的一种技术。
其应用领域广泛,从粮食作物的抗病抗虫,到药物的生产与治疗,都可以借助转基因技术实现突破。
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对生态系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风险挑战。
二、生态系统风险的来源1. 对象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转基因技术涉及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这可能对生物体的遗传稳定性产生影响。
不稳定的基因组可能导致新基因在环境中的异常表达,从而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不利影响。
2. 基因流失与杂交转基因植物与野生种的交配,有可能导致基因杂交和基因流失。
这种基因流失的现象可能破坏原生物种的优势和适应性,进而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影响。
3. 不可预见的生态效应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转基因生物的引入可能会对非目标物种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生态链的破裂,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转基因技术的风险管理1.严格监管与法规制定政府应制定严格的转基因技术管理法规,以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过于严重的风险。
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加强对转基因技术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2. 环境风险评估与监测在推广转基因技术之前,应对其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长期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并确保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安全。
3. 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平衡维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防止转基因技术风险的一种重要途径。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基因资源的投入,积极探索与转基因技术相适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四、结论转基因技术在推动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潜在的生态系统风险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因转移技术的潜在风险与安全问题
基因转移技术的潜在风险与安全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科学家开始尝试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来改变生物的基因组和性状,以期改善人类的生活。
虽然这种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使用中依然存在着潜在风险和安全问题。
本文将以基因转移技术为主题,探讨其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问题。
一、基因转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基因转移技术是指将外源DNA或RNA分子引入到目标生物的细胞内,并成功表达出来,从而改变目标生物的基因组和性状。
该技术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基因治疗和转基因技术。
基因治疗是指将正常基因放入患者的细胞中,治疗遗传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而转基因技术则是将一种外源基因转移到另一物种的染色体上,改变受体物种的性状,以期改善人类的生活。
二、基因转移技术的潜在风险与安全问题尽管基因转移技术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一个未来充满希望的技术,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和安全问题。
1、安全性问题基因转移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是其发展的制约之一。
对于基因治疗,一旦治疗不当,它可能会导致遗传物质的传递、免疫上的副作用、病毒感染等问题,并且可能带来额外的风险,如患者遗传疾病的恶化等。
对于转基因物种,传统的选择育种方法可能无法对转基因物种的产生影响,而且一旦逃逸到环境中,还可能影响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
2、使用不当风险使用不当是另一个基因转移技术面临的风险。
基因治疗必须选择适当的患者,否则,患者可能会感染病毒,患病或伤害患者的细胞,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
在转基因物种的情况下,由于人为干预,导致转基因物种的长期生存率上升,进而对生态系统造成更长期的影响。
三、基因转移技术的未来前景尽管基因转移技术面临的问题是严重的,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例如,通过增加控制车载基因表达的技术,基因转移技术将变得更加安全,并且随着这方面的技术成熟,也将进一步推动基因转移技术的应用。
此外,逐渐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也将为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并提高其安全性。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社会影响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社会影响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农业、医学、工业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因为其存在一些争议和较大的风险,它也受到了很多的注意。
本文将从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风险和挑战、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转基因技术。
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人们首次提出了基因工程的理念,以此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的机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内的方法,这就是转基因技术的雏形。
在1980年代初期时,人们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了真核细胞中,这标志着转基因技术的正式问世。
此后,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逐渐拓展到了其他领域。
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耗费长时间进行杂交和筛选,而转基因技术能够快速地引入目标基因和性状到植株中,从而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
例如,生产抗虫害的水稻、耐旱、耐病的玉米等优质农产品。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在医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癌症的治疗、基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在工业上,转基因技术也被应用在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产物中,如利用转基因菌株生产抗生素、酶和维生素等。
三、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和挑战虽然转基因技术带来了很多优势和便利,但它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被禁止使用或销售。
另外,转基因作物的复杂性也增加了风险的难以预测性、不稳定性以及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同时,转基因技术的知识产权问题、伦理和道德问题等也给其应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四、社会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十分广泛。
首先,它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引起的不安感可能会对人们的饮食习惯产生影响,而转基因医药的应用则可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对农业生产方式、环境生态以及食品种类以及质量等方面产生影响。
转基因论文5篇
转基因论文5篇第一篇:转基因论文转基因技术利与弊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也获得较大的发展。
那么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我们要对它的基本定义、方法进行简单了解,并分析比较其利弊关系。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定义方法利与弊在这个飞速发展的21世纪,创新的技术不断的引导着时代的发展。
生物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并且在医药并在医药、农业及食品工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也获得较大的发展。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给疾病的治疗、新药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绐农业、医药的发展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但新技术的产生总是会引起一片质疑,引发一系列的伦理争论问题。
那么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
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到目前为止,转基因技术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生物弹射击法)、聚乙二醇(PEG)法、花粉管通道法、显微注射法、体细胞核移植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然而转基因技术也是如此。
对此,人们对转基因技术也是议论纷纷。
一方面,转基因技术是对人类有好处的。
以前人们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
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
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
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所以传统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本质上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转基因技术伦理和社会困境
转基因技术伦理和社会困境一、本文概述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自诞生以来,便在农业、医药、环保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伴随着这一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伦理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深入探讨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内涵,分析其在社会应用中所面临的困境,并试图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伦理指导。
文章将首先回顾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明确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
接着,文章将分析转基因技术在伦理层面上的核心问题,如基因改造的伦理界限、生态安全的伦理考量以及人类健康的伦理风险。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转基因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所遭遇的困境,包括公众认知的误区、法律法规的滞后以及社会经济利益的冲突等。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本文旨在引发人们对转基因技术伦理和社会困境的关注和思考。
文章也将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路径和建议,以期在推动转基因技术发展的维护人类社会的伦理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虽然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伦理问题亦不容忽视。
转基因技术涉及对生命的干预和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自然法则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通过人工方式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未知的生态后果,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造成潜在威胁。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还体现在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上。
尽管转基因食品在商业化种植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但公众对于其长期食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仍存疑虑。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可能导致农民对转基因种子的依赖,从而威胁到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粮食安全。
再者,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考量还涉及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问题。
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并不均衡,发达国家往往掌握着核心技术和专利,而发展中国家则可能面临基因资源的掠夺和技术依赖的风险。
这种不平等现象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不公和道德困境。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还涉及到对生命尊严和尊重的考量。
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实质利弊及社会恐慌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实质利弊及社会恐慌——聚焦转基因食品的技术异化摘要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最新的育种技术,其在生物学甚至科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虽然其从产生到发展已经经过了三十年的时间,但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及生活,还是遭到了各方的质疑。
尤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其潜在的危险不可预知性是民众所不能接受的。
对于转基因技术本身的发展,普通民众并无异议,但对于其商业化,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全面考虑,只能是酿成技术异化的恶果。
关键词:转基因,利益和风险分配,技术异化,知情权一、转基因技术在世界背景下的产生及发展基因作为一种生物学上的重要发现,现如今对社会大众已经并不陌生。
基因问题的相关研究也已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对此,各个国家及其民众,无不表现出高规格的重视、尊重及支持态度。
但是将基因的相关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普通人还是想都不敢想。
基因的相关技术,似乎只存在于实验室和影视作品中更符合大部分的想象。
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就不仅仅涉及到科学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演变成覆盖伦理、健康、安全、社会、哲学等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了。
这其中,尤其是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食品的相关领域中,受到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安全,是关乎个人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甚至是人类生存的重要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和政治动荡,甚至会酿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转基因技术迄今为止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已成为新的科技革命的主体之一,相关研究的进展和突破也大大加速了农作物更新换代的速度及种植业结构的变革,转基因技术因此也被认为是继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后的第3次技术革命[1]。
在这样的科学发展背景下,各国纷纷启动并大力支持本国的基因组学相关研究。
各国都将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作为国际科技竞赛甚至是经济比拼的重点。
在这样新技术发展需要的驱动下,转基因技术在全世界迅猛发展。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潜在风险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潜在风险在食品领域中,转基因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技术,是指人工将外源基因插入到生物基因组中,使得生物产生与自身基因本身不同的物质,实现基因遗传方式的转化。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及生态环境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应用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在农业领域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涉及农作物的生产、疫苗的研制、禽畜饲养等方面。
农作物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耐旱、抗虫、抗病的能力,同时改善了食品的口感等方面。
例如,为了增加大豆产量,转基因技术可使大豆对除草剂不敏感,从而使得杂草没有威胁,增加了产量。
在禽畜饲养方面,转基因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转基因技术可使禽畜更快生长、更能抵御疾病和寄生虫、产生更健康的肉类和乳制品。
此外,转基因技术使用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和疫苗,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有助于保障人类的健康。
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存在风险。
首先,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有潜在的威胁。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成分与传统食品不同,可能会导致人体的过敏反应或其他身体反应。
其次,转基因技术在大面积种植时还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之间存在着基因流动的现象,基因的混合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
此外,对于传统作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生态来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会对其造成威胁。
再次,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与食品链中的其他动物有关。
部分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影响某些昆虫的生态环境,而这些昆虫可能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类。
为了消除这些风险,政府和企业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中,完善法规和监管是重要的一步。
政府应强化转基因技术的管理和监管,禁止未经证明的转基因产品上市。
此外,企业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遵循道德标准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产品。
对于公众来说,增强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公众不应只听取片面的报道和言语,而是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关于转基因技术真正的情况。
转基因技术与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
转基因技术与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生物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和工业等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对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问题。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和食物链的角度,探讨转基因技术与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风险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外界扰动的抵抗能力和恢复力。
转基因技术引入了外来基因,可能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潜在影响。
首先,转基因作物可能与野生植物产生杂交,导致野生植物的遗传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物种的适应性和相互作用关系。
其次,转基因作物中的抗虫基因或耐除草剂基因可能为非目标物种带来影响,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平衡。
因此,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有效的生态系统监测,以提前预防和控制潜在的风险。
二、物种多样性的风险管理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域或生态系统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相对丰度。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能对物种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对周围的植物物种产生竞争,导致一些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抗草食性基因或抗虫性基因,可能使得部分草食性或依赖虫类为食的物种失去食物来源,进而对物种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和维护物种多样性,需要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估,确保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食物链的风险管理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联系的重要途径。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能对食物链的正常运行产生潜在风险。
转基因作物中的抗虫基因或耐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积累在食物链的上层,对食物链中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尤其是对于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加明显。
因此,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在食物链上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对食物链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综上所述,转基因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品质和减少农药使用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
转基因技术与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
转基因技术与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医药研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人们对其风险管理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改变生物基因组的技术,其应用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潜在影响。
首先,转基因作物的引入可能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例如,转基因植物对非转基因农作物的传粉或者传播方式可能产生影响,从而引起物种竞争或者种间杂交的现象。
其次,转基因植物的耐草害或者耐虫害特性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造成影响,例如转基因植物的耐虫害特性可能对天敌昆虫造成威胁,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平衡。
此外,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能对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
转基因植物的广泛种植可能导致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减少,这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
同时,转基因技术可能也会对农作物的野生近缘种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着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风险管理措施为了避免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转基因技术的监管和评估。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评估机制,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进行审查和监管。
其次,应该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和追溯。
消费者有权选择是否使用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因此有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标识要求,使消费者能够清楚地辨别出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
此外,还需要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风险评估。
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潜在影响,科研机构应当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及时发布相关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参与和沟通。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个公众关注的话题,需要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和认同。
三、结论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转基因技术及其风险评估
转基因技术及其风险评估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一方面,转基因技术提供了很多可能改善粮食、医学等领域的新方法,另一方面,人们也担心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危险。
本文将探究转基因技术及其风险评估。
一、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指的是将一种或多种基因从一种生物体中提取并插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中,从而改变其某一特性的过程。
对于作物而言,转基因可以使其具有抗虫或抗病的能力,减少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需求。
在医学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生产激素、疫苗和其他药物。
二、转基因技术的优点转基因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农作物抵抗病毒和虫害,从而减少农民使用农药的量,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是有益的。
在医学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更安全、更有效的药品。
三、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虽然转基因技术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风险。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当转基因作物被广泛种植时,其抗虫和抗病性可能使得传粉昆虫数量减少,从而威胁到生物多样性。
其次,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一些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发致癌物质,但这一点尚未得到科学证实。
此外,转基因技术也可能造成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四、风险评估在使用转基因技术之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三个步骤:危险辨识、危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危险辨识是识别可能存在危险的因素,危险评估是评估这些因素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而风险管理是规划和实施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五、结论转基因技术的优点和风险都是有争议的。
然而,适当的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是否使用转基因技术。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分析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和优点,并采取适当的监管和措施,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利用转基因技术改善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技术风险传播的社 会放大机制和效应研究
技术风险传播的社会放大机制和效应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改变。
然而,与此同时,技术风险也如影随形。
技术风险的传播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受到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放大机制,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效应。
技术风险传播的社会放大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层面的因素。
首先,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快速化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
一旦有关技术风险的信息被发布,便会迅速引起广泛关注。
例如,有关某种新型食品添加剂可能存在健康风险的消息,通过网络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到无数人的视野中。
其次,公众的认知和情感反应对技术风险传播的放大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公众对科学技术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往往容易对技术风险产生过度的担忧和恐惧。
这种担忧和恐惧在社会中相互传染,进一步加剧了风险的感知程度。
比如,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由于公众缺乏深入的科学了解,加上一些不实传闻的影响,导致很多人对转基因食品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心理。
再者,社会信任的缺失也会放大技术风险。
当公众对政府、企业或专家的信任度较低时,对于技术风险的信息往往更容易持怀疑态度。
即使是相对较小的技术风险,也可能因为信任危机而被无限放大。
比如,在某些地区,如果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公信力不足,那么关于新上马的工业项目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传言,就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恐慌。
技术风险传播的社会放大效应是多方面的。
从经济层面来看,可能导致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比如,某款电子产品被传出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可能会迅速放弃购买该产品,不仅影响该产品的销售,还可能波及整个品牌甚至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
在社会层面,技术风险的放大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大规模的公众恐慌和抗议活动可能随之而来,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有关核能发电站可能发生泄漏的传闻,可能导致当地居民的强烈抗议和搬迁要求,从而引发社会矛盾。
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与管理近年来,转基因技术越来越被关注,同时也被质疑其风险。
转基因技术是指人工将外源基因导入某些生物体,以达到改良其性状的目的。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
然而,许多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存有疑虑。
因此,对转基因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评估是转基因技术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评估转基因技术对环境、健康和经济的潜在影响。
风险评估的程序包括四个步骤:确定危险性、确定暴露、进行风险特征评价和进行风险评估。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决策者和消费者了解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并使用这些信息来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确定危险性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
这个过程涉及对转基因生物体或产品的性质进行评估。
对于转基因生物体,通常需要分析其基因组构成、表达和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与野生型生物体的区别。
对于转基因产品,需要进行化学分析、生物学评价和毒理学评价等,以确定其各种成分、毒性和危险程度。
确定暴露是风险评估的第二步。
这个过程涉及对转基因生物体或产品与人类、动物和环境的接触方式进行评估。
例如,对于转基因耐草剂玉米,需要确定农民和消费者暴露于昆虫诱杀剂和胶冻液等的方式和时间。
在评估暴露时,需要考虑不同种群的敏感性和暴露时间的持续性和频率。
进行风险特征评价是风险评估的第三步。
这个过程涉及将确定的危险性和暴露性能够分析的单位标准化,旨在确定转基因生物体或产品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在评估风险特征时,需要考虑危险性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产生的影响。
进行风险评估是风险评估的最后一步。
这个过程涉及将确定的危险性、暴露性和特征进行比较,以确定转基因生物体或产品的风险程度。
在评估风险时,需要考虑不确定性的程度,以及一些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除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是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和可靠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和减少转基因技术的风险。
论技术风险传播的社会放大机制
作者: 江昀;沈丹
作者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出版物刊名: 科技传播
页码: 90-9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0期
主题词: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传播 社会放大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 ,以信息传播的系统理论为基础较深入分析了现代社会的技术风险与公众认知、技术风险传播的信号放大机制,社会结构放大机制、媒介放大机制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认为技术风险传播的社会放大是信息传播系统与社会文化和心理系统互动的结果 ,技术风险传播的社会放大后的社会行为反映,是上述三大系统耦合作用的直接后果。
转基因技术与生物恐怖主义的风险
转基因技术与生物恐怖主义的风险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物恐怖主义的担忧。
虽然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环境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其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与生物恐怖主义的风险,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一、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以改变其遗传特性。
这一技术的应用在农业上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在医学上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在环境上可以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首先,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抗虫特性可能导致虫类种群的改变,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其次,转基因作物可能引发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虽然转基因作物经过严格评估和监测,但人们对其长期影响仍然存在担忧。
此外,转基因技术可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导致基因的滥用和失控。
最后,转基因技术可能导致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从而影响生物体的适应性。
二、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生物恐怖主义是指利用生物制剂或转基因生物体作为武器进行恐怖袭击。
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物恐怖主义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
恐怖分子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制造具有毒性或传染性的病原体,用于恐怖袭击或故意传播疾病。
这种袭击可能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毁灭性。
生物恐怖主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首先,生物恐怖袭击可能导致大规模疾病暴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恐慌。
其次,生物恐怖袭击可能对农业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例如,故意传播转基因病原体可能破坏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和生态系统平衡。
最后,生物恐怖主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并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防范措施为了应对转基因技术与生物恐怖主义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法规和标准,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进行严格审查和监测。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我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
基因转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风险评估及其对应策
基因转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风险评估及其对应策略简介:基因转移技术是一种仍在发展的科技领域。
在应用中,这项技术往往涉及着很多风险评估和管控工作。
本文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就基因转移技术的风险评估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基因转移技术的基础基因转移技术是现代基因工程的一项关键技术。
它利用基因载体将外源基因转移到接收细胞中,并实现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
这项技术在基因驱动、疾病研究、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基因转移技术的风险评估基因转移技术涉及的风险评估往往分为两个层面:(1)基因扩散和生态环境风险基因扩散和生态环境风险是基因转移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
在基因转移技术中,载体基因和目的基因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基因扩散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2)目的基因的安全性风险目的基因的安全性风险是基因转移技术应用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风险点。
在基因转移技术中,不同的目的基因可能会对生命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在目的基因的挑选和筛选中,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认真评估。
三、基因转移技术的风险对应策在基因转移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风险对应策:(1)完善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基因转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包括对环境风险和目的基因安全性风险的全面评估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2)规范基因转移技术实验室操作流程基因转移技术不仅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其操作也存在较高的风险。
规范基因转移技术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尽可能降低基因转移技术的风险。
(3)建立基因转移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基因转移技术应用的风险评估,不应是采取善后的方式来处理。
相反,基于风险评估,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基因转移技术的应用进行指导和督促,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4)针对可能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基因转移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可靠的预警机制。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风险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风险自从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它们就一直备受争议。
有一些人认为这些技术能够满足人类的食品需求和医药需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些技术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本文将探讨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风险。
应用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工业、医学、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等领域。
其中,农业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常见作物。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将一些有益的基因从其他物种中移植到目标作物中,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将底盘菜花矮缩基因移植到水稻中,能够使水稻产生更多的粮食;将樱桃番茄中的紫色素基因移植到普通番茄中,能够使普通番茄也变得紫色并含有更多的营养成分。
此外,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还被广泛用于生产特定的蛋白质和药物。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人类的基因序列插入到细菌、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并促使其产生人类需要的蛋白质和药物,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抗癌药物、胰岛素和疫苗等。
风险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转基因作物的存在可能会改变生态系统物种的种类和数量,甚至产生新的竞争对手和捕食者,对生态平衡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转基因作物还可能对非目标物种造成毒性和过敏反应。
其次,转基因食品也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转基因食品包含着从其他物种中得到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产生新的蛋白质或荷尔蒙,或者改变常规植物中的某些蛋白质或营养素含量。
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例如诱发过敏反应、影响人类免疫系统等等。
此外,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也可能导致知识产权纠纷。
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特别重要,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也不例外。
许多公司和组织都希望通过转基因技术赚取利润,因此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专利申请,这可能会引发专利纠纷。
结论总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在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
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机制_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针对现代技术风险形成中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特点,1988年6月,克拉克大学和决策研究院的研究者们卡斯帕森和伦内等人提出一种称为“风险的社会放大”的新风险分析框架,用来分析技术、经济、社会、制度、文化以及心理等各种因素在风险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所谓风险的社会放大,是指“灾难事件与心理、社会、制度和文化状态相互作用,其方式会加强或衰减对风险的感知并塑型风险行为。
反过来,行为上的反应造成新的社会或经济后果。
这些后果远远超过了对人类健康或环境的直接伤害,导致更严重的间接影响”[1]174。
风险的社会放大过程其实是一种人们认知到的风险与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发生偏离的过程,是一种客观风险形成与主观风险建构的过程。
并且,主观建构的风险态度与价值观等反过来又可能影响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
本文以转基因技术为例,来探讨现代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过程。
一、转基因技术风险及其社会放大转基因技术是21世纪生物技术研究的三大热点之一。
转基因技术又称基因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是将某种生物体内控制其特定性状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目标基因),按照人的意愿经过体外重组后再转入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并使之表达,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生物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从而产生出人们所期望的产物或达到某种目的[2]。
这种经过基因工程技术形成的生物体被称为“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s ,GMO),也称“转基因生物”(transgenic organism)。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基因技术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1983年,第一种转基因植物开始种植,目前已有转基因棉花、番茄、番木瓜、矮牵牛、杨树、甜椒、水稻等多种转基因作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
根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日前在北京发布的《全球转基因作物概况报告》,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应基金项目:2010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技术风险的主观建构与文化规避研究”作者简介:毛明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技术哲学与技术风险理论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机制———以转基因技术为例毛明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6)【摘要】在当代风险社会,技术风险是一种客观层面风险与主观层面风险的统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现代技术风险形成中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特点,1988年6月,克拉克大学和决策研究院的研究者们卡斯帕森和伦内等人提出一种称为“风险的社会放大”的新风险分析框架,用来分析技术、经济、社会、制度、文化以及心理等各种因素在风险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所谓风险的社会放大,是指“灾难事件与心理、社会、制度和文化状态相互作用,其方式会加强或衰减对风险的感知并塑型风险行为。
反过来,行为上的反应造成新的社会或经济后果。
这些后果远远超过了对人类健康或环境的直接伤害,导致更严重的间接影响”[1]174。
风险的社会放大过程其实是一种人们认知到的风险与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发生偏离的过程,是一种客观风险形成与主观风险建构的过程。
并且,主观建构的风险态度与价值观等反过来又可能影响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
本文以转基因技术为例,来探讨现代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过程。
一、转基因技术风险及其社会放大转基因技术是21世纪生物技术研究的三大热点之一。
转基因技术又称基因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是将某种生物体内控制其特定性状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目标基因),按照人的意愿经过体外重组后再转入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并使之表达,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生物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从而产生出人们所期望的产物或达到某种目的[2]。
这种经过基因工程技术形成的生物体被称为“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s ,GMO),也称“转基因生物”(transgenic organism)。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基因技术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1983年,第一种转基因植物开始种植,目前已有转基因棉花、番茄、番木瓜、矮牵牛、杨树、甜椒、水稻等多种转基因作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
根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日前在北京发布的《全球转基因作物概况报告》,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应基金项目:2010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技术风险的主观建构与文化规避研究”作者简介:毛明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技术哲学与技术风险理论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机制———以转基因技术为例毛明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6)【摘要】在当代风险社会,技术风险是一种客观层面风险与主观层面风险的统一体。
技术风险事件在制度、文化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发生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导致其影响后果远远超过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直接伤害,产生间接影响。
转基因技术风险具有典型的社会放大效应。
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分析框架对于我们把握当代技术风险的本质和寻找技术风险规避的对策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风险社会;技术风险;社会放大;转基因技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10)11-0050-05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0.11.012科学与技术用始于1996年,美国种植了160万公顷的转基因大豆,截止到2007年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1.143亿公顷,比之当初翻了67倍[3]。
应该说,转基因技术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它具有减少投入、增加产出以及改善环境等优点。
我们在分享转基因技术利益的同时,也日益关注转基因技术的风险。
转基因技术自商业化以来,已发生过一系列的技术风险事件,如英国的转基因土豆事件、美国的斑蝶事件、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墨西哥玉米污染事件和中国的BT棉事件等。
这被称为“转基因领域的五件大事”。
但后来这些所谓的风险事件被证明部分是由于实验不严谨,部分是由于过分夸大风险等原因而造成的。
比如说英国的转基因土豆事件。
1998年,英国罗伊特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幼鼠可能会出现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
后来,英国皇家学会在经过4年的仔细调查后认为,这一研究工作充满漏洞,不够严谨,所谓“转基因土豆有害幼鼠健康”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
斑蝶事件也是如此。
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实验小组在《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黑脉金斑蝶的幼虫在食用洒有转基因BT玉米花粉的苦苣菜叶子后,发育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随后,美国农业部和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严格的验证,结果发现这一实验结果并无太大现实意义,因为自然界中的斑蝶是不可能接触到实验中所使用的那么高浓度的玉米花粉的。
其他转基因技术风险事件也被证明或者是夸大了风险事实,或者风险事实与转基因技术并无必然联系。
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已超过10亿人,但至今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身体有害的事实,转基因技术对人以及人所生活的环境整体来说是安全的。
尽管转基因技术并没有如有些学者所宣称的那样,发生重大风险事件,产生显而易见的风险直接效应,如对人类身体的伤害、财产损失、医疗成本以及应急反应成本等,但其引起的次级效应却是有目共睹的,其对政府风险管理体制,对专家的风险评估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
尽管这些所谓的技术风险事件最后证明都是虚惊一场,并不能得出转基因技术有害人类健康的结论,转基因技术有无风险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但是自从转基因技术诞生以来,特别是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以来,公众对它的疑虑和抵制就从未间断过,所谓的技术风险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众的心理担忧与恐慌。
消费者一直认为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存在较高的风险。
据欧盟委员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的欧盟国家公民敌视转基因技术,认为转基因技术存在巨大的社会风险,甚至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一场灾难[4]。
很明显,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认知与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由技术、经济、制度、文化以及心理等因素形成的风险社会放大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转基因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转基因技术同任何其他技术一样,可能存在风险。
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20多年来,至今还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危害人类安全的直接证据。
这就是说,转基因技术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直接影响,但是转基因技术却发生了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引发了明显的次级影响。
1.风险感知和态度的变化。
尽管转基因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危害人类生存的明显证据,但是转基因技术与克隆技术、核技术以及化学技术等,被认为是风险概率最高的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引发人类毁灭性灾难的技术。
大部分社会公众(特别是欧洲和亚洲社会公众)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存在较大社会风险的。
因此,就这一技术而言,社会公众感知到的风险水平与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存在明显的偏离。
社会公众总认为,政府、政府部门以及技术专家提供的转基因技术风险信息是不真实的。
他们认为,政府、技术专家与企业为了谋取共同的经济利益,已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故意隐瞒风险事实。
因此,公众对政府与专家的信任度降低,对转基因技术采取抵制态度。
并且,社会公众将对转基因技术的不满与抵制情绪扩展到其他高技术领域,如核电技术、化学技术领域,抵制和反对这些技术的任何商业应用。
2.风险监测与管理的变化。
由于转基因技术引起公众如此关注,政府部门已不可能对之采取听之任之的姿态,认识到必须要采取严格的措施来加强管理,以引导这一领域技术健康合理的发展,减少或消除公众的误解与抵制情绪。
因此,转基因技术风险事件导致了政府制度性反应的增强。
1973年在美国新罕布尔州举行的哥敦(Gordon)会议上,许多生物学家提出,要重视即将大规模出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在随后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西罗玛(Asilo-mar)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从1996年开始,经过多轮谈判,于2000年1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正式通过《生物安全议定书》。
在阿西罗玛会议明确提出转基因技术安全问题之后,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开始着手制定有关生物安全的管理法律、法规。
经济发展合作组织颁布了《生物技术管理条例》,欧盟颁布了《关于控制使用基因修饰微生物的指令》、《关于基因修饰生物向环境释放的指令》等。
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制定了有关生物安全的法规或安全操作指南。
目前我国也建立健全了相关机构来加强对该领域的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国家科技部制定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方法》;农业部成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全国农业生物遗传工程的安全性审批,并制定了《农业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方法》等法规。
3.国家与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转基因技术风险事件导致了不同国家与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是国家之间的冲突。
当前,全球各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分为两大阵营,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国家认为,转基因技术尽管有可能存在风险,但是其益处明科学与技术显多于不利,应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而欧盟、日本以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则认为,转基因技术的未来非常不确定,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因此,这一技术现在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应用。
它们对转基因技术采取了抵制的态度。
二是政府、专家、企业与农民或消费者的冲突。
很多人认为,转基因技术只能给开发者带来更多利润,而对整个社会没有任何好处,特别是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者———农民没有利益。
如有学者调查指出,美国加工的食品中,60%以上使用了基因改造原料,但是美国政府主管部门却不要求商家贴上标签加以说明,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但美国政府主管部门则指出,他们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食品标签条例,规定制造商必须列明食品成分和营养成分,同时,也给生物加工处理的成分加上标签[5]。
因此,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分离与对立,甚至引发了政府信任危机。
4.社会秩序的失控和混乱。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引起了很多社会公众的担忧与恐慌,他们或者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通过网络签名等活动广泛争取支持者,给政府部门和企业施压,引起了局部地区社会失控,加大了政府社会管理的难度。
2000年3月,美国爆发反基因改造食品大示威,3500人趁“生物2000年”大会开幕典礼在波士顿举行之际,走上街头展开大规模游行;2003年10月新西兰人裸体游行抗议转基因食品;2003年11月,英国反对转基因食品者在议会广场前举行裸体游行,抗议美国要求英国进口转基因食品,并用裸露的身体组成“没有转基因陷阱”(NO GMAM BUSH)字样。
我国农业部门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行为也引发了一些社会争议,部分网站还发起了“反转基因主粮”的网络签名活动。
5.技术风险污名化。
技术风险污名是指技术风险事件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和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渲染和放大,特别是给技术冠以恶名,从而给公众造成惊慌和恐惧心理的过程。
在这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中,转基因食品被一些人称为“弗兰肯斯坦”食品和“农民自主和生物多样性的‘终结者’”,转基因技术开发被称之为“生物新殖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