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表现
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肿瘤影像学》2021年第30卷第3期Oncoradiology 2021 Vol.30 No.3191·论 著·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表现陈利军1,韩月东1,张 明21. 西安高新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 710075;2.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61[摘要] 目的:分析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淋巴瘤的CT 表现,提高对肺MALT 淋巴瘤的认识。
方法:分析经肺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2例肺MALT 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均接受胸部CT 平扫。
结果:12例患者CT 扫描均见肺实变,其中5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
12例患者中11例实变肺组织内见扩张支气管影及多发空泡影,9例伴肺内随机分布的多发结节及肿块影,2例伴多发空腔,1例伴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
结论:肺实变是肺MALT 淋巴瘤常见的CT 表现,以扩张的空气支气管并多发空泡影为特征,肺结节及肿块、空腔、磨玻璃影均是肺MALT 淋巴瘤特征之一。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肺淋巴瘤;CT DOI: 10.19732/ki.2096-6210.2021.03.009中图分类号:R734.2;R44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210(2021)03-0191-04CT findings of 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CHEN Lijun 1, HAN Yuedong 1, ZHANG Ming 2 (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GaoXin Hospital of Xi’an, Xi’an 710075, Shaanxi Province, China;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Shaanxi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ence to: ZHANG Ming E-mail: zhangming01@[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 an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12 cases of lung MALT lymphoma confirmed by transcutaneous lung biopsy and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lain CT scan of the chest. Results: A total of 12 cases of CT were manifested as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of which 5 cases were solitary lesion and 7 cases were multiple lesion. The sign of dilated air bronchograms and multiple empty bubbles were seen in 11 of 12 cases with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lesions, randomly distributed multiple nodules and masses in 9 cases, multiple cavities in 2 cases, and under subpleural abrasion with multiple ground-glass opacity in 1 case. Conclusion: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was a common CT manifestation of pulmonary MALT lymphoma.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ir bronchogram sign and multiple empty bubbles with bronchiectasis. Pulmonary nodules and masses, cavities, and ground glass opacity were also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Pulmonary lymphoma; CT通信作者:张 明 E-mail: zhangming01@ 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 r i m a r y pulmonary non-Hodgkin lymphoma ,PPNHL )十分罕见,仅占全身淋巴瘤的0.4%,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淋巴瘤是其最常见的亚型,占原发性肺淋巴瘤的70%~90%[1-2]。
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
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放射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专业委员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摘要】肺结核(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是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
早期精准诊断有助于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并降低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因而制订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本标准基于循证医学指南及标准制定的方法学,参照2011年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标准和国际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GRADE)工作组推荐意见形成的方法学,并根据2017年11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肺结核诊断标准,最终形成推荐意见,包括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像表现、疑似病例、影像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及影像学鉴别诊断等,为肺结核的临床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肺结核;影像诊断;诊断标准肺结核(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是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其治疗和控制尚具挑战。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最常累及肺。
全球每年仍有近千万人感染结核,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第二。
延迟诊治会导致大量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成为新的传染源,从而使其发病率又进一步提高,形成恶性循环,早期精准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明显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并降低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
影像作为肺结核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肺结核筛查的主要和常用手段。
因此,制订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标准,对肺结核的精准分型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评价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对国家肺结核诊断标准与肺结核影像学及分级诊断专家共识的完善和有效补充。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CT学表现
原发性肺淋 巴瘤的影像 C T学表现
贾传 忠
原发性肺 淋 巴瘤 ( p r i ma r y p u l m o n a y r l y mp h o m a . P P L ) 是
一
重建 , 9例行增强扫描。扫描指数 : 重组层厚及 间隔 1 . 2 5 m m. 视野 3 3 c mx 3 3 c m, 电压 1 2 0 k V, 剂量指数调控 电流 , 指数选 8 。 扫描范 围 自胸廓人 口至双肾上腺水平 。 经头静脉或肘正 中 静脉用高压 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 比剂( 碘 比乐 3 7 0 . 上海博 莱科信谊 药业有 限公 司 ) 7 5 r I l l ,后 注射 O . 9 %氯化钠 注射液
2 O m1 , 流速 3 . 5 ml / s 。静脉注射对 比剂 2 6 S 后行 胸部增强扫 描。
种 罕见 的淋巴结外淋 巴瘤 , 其发病率 低 . 实验室诊 断缺乏
特异性 , 常易误诊漏诊 。为提高本病 的影像诊断水平 , 总结我
院2 0 0 1 年 6月 至 2 0 1 2年 6月经病 理确诊 的 P P L患者 的影
2 3 5— 2 3 8 .
束 征。 总之 , 周 围型肺 癌 的征像 不是一成 不变 的 , 随着 肿瘤发 展, 征像 也有相 应变化 , 但根 本的 内部 特征则具有 稳定性 的
一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1 — 1 4 )
面。 分 叶征 、 毛刺征 、 胸膜 凹陷征具一定特征性合并上述其
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1 . 2 P P L临床诊 断标准[ 1 ] : ① 影像 学显示肺 、 支气管受 累 。 但 未见纵 隔淋 巴结肿大 ;②既往没有胸外淋 巴瘤诊 断的病史 :
肺部CT征象(大量图片)
1.肺小叶内间质增厚常见于肺纤维化。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病理基础:小叶内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肺泡间隔的间质增厚。
此征象主要位于肺的外围部分。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CT表现:在HRCT上小叶内间质增厚造成细网状影。
细线影间隔几毫米,呈现细网状或筛孔状影像。
2.肺实质索带:指粗细一致,长2-5cm的线状致密影。
见于肺纤维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间质增厚,也称为“长线”。
常呈周围性,与胸膜面接触。
肺实质索带的病理基础:在某些患者代表连续增厚的小叶间隔线;也可代表支气管血管周围纤维化区域的粗糙的瘢痕或伴随着肺或胸膜纤维化的肺不张区域。
肺实质索带的CT表现:这种非间隔性的索带常呈数毫米厚、形态不规则,伴随临近肺和血管支气管结构的明显变形。
3.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通常见于间质性肺部疾病,HRCT容易识别。
小叶间隔增厚的病理基础:间质内存在积液,细胞浸润或纤维化。
小叶间隔增厚的CT表现:周围肺野内,增厚的间隔线长约1-2CM,可勾画出整个小叶轮廓,通常延伸至胸膜表面,大致与胸膜垂直。
在中心肺野,增厚的小叶间隔勾画出直径1-2.5CM的小叶。
4. 肺血管造影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原发性肺淋巴瘤、阻塞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所致的肺组织实变。
肺血管造影征病理基础:病变或事变的肺组织未累及肺内血管,所以于增强扫描的CT 图像上可见树枝状的明显强化的肺血管。
肺血管造影征的CT表现:CT增强扫描,于病变的或实变的肺组织内从肺门指向肺外周的树枝状的高密度影,逐渐变细。
5.胸膜下曲线影又称胸膜下线,此征象为在胸膜下1CM内与胸膜平行的线状影像。
胸膜下曲线影的病理基础: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及肺泡萎缩。
胸膜下曲线影的CT表现:最多见于下叶后部,胸膜下几毫米厚,平行于胸膜的2-10CM 的曲线状致密影。
6.蜂窝征:指广泛的肺间质与肺泡纤维化造成肺泡的破裂与细支气管扩张,产生典型的有特征性的蜂窝样表现或蜂窝肺。
可见于导致“终末期肺”纤维化的任何疾病过程。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淋巴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孤立或散在,后期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
对于胃淋巴瘤,应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对于NK/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EBV相关淋巴瘤,应行外周血EBV DNA定量检测。
PD-1和PD-L1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表达情况和其临床意义
PD-1和PD-L1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表达情况和其临床意义张鑫;郭志华;李京沛;黄伟哲【摘要】目的检测分析P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例原发性肺LELC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PD-1和PD-L1的蛋白表达情况,对肿瘤组织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PD-L1和PD-1的表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1例患者中,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21)和57%(12/21),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D-1的阳性表达率(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周围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10/21)和42.9%(9/21),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周围T 细胞的PD-1、PD-L1的阳性表达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时期、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L1在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有40%以上的阳性表达率,PD-1在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较低,但在免疫细胞的阳性表达率>40%.表明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肺LEL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7(011)016【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D-1;PD-L1【作者】张鑫;郭志华;李京沛;黄伟哲【作者单位】51012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51012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51012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汕头大学医学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LELC)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肿瘤, Begin等[1]首次报道该疾病, 有研究认为原发性肺LELC好发于不吸烟的青年, 较其他组织学类型肺癌平均年龄小、预后好[2], 但仍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CT表现:附1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CT表现:附1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鲍军芳; 魏新华; 江新青【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11【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淋巴上皮瘤样癌; 肺肿瘤; 体层影术【作者】鲍军芳; 魏新华; 江新青【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01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734.2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于1987年由Begin 等[1]首次报道。
LELC可发生在鼻咽以外前肠起源的器官,包括口腔、涎腺、腮腺、胸腺、肺以及胃等[2]。
最新WHO(2015)[3]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LELC被归类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其他未分类癌中,而之前该病被归为肺大细胞癌的一个亚型(2004)[4]。
本病发病率低,具有人种和地理分布特点。
过去25年来文献报道不超过300例并且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地区,如广东、香港及台湾地区[5]。
研究认为原发性肺LELC较其他组织学类型肺癌平均年龄小、预后好[6],因此分析掌握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对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性肺LELC,结合文献归纳总结其影像学表现。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病理科2004年1月~2016年5月间确诊的原发性肺LELC 共14例。
14例患者均来自广东地区,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6.1岁。
吸烟者4例,非吸烟者10例。
14例临床主诉中,咳嗽咳痰11例,胸痛7例,咳血丝痰3例,咯血2例,呼吸困难2例。
病理切片均根据最新WHO肺癌组织学分型标准(第四版)[3]确诊为原发性LELC。
TNM分期中,ⅡA 期1例、ⅡB期2例、ⅢA期4例、ⅢB期5例、Ⅳ期2例。
1.2 仪器与方法CT扫描采用Toshiba Aqui l ion 320排螺旋CT机。
肺部疾病的“晕征”和“反晕征”
肺部疾病的“晕征”和“反晕征”概述反晕征(reversed hato sign),是一个局灶性圆形弱毛玻璃区域,由几乎完整的实性环包绕。
“反晕征”影像表现CT 表现为一局灶性圆形磨玻璃区,围绕完整的实变环,是一种少见的征象。
起初认为对诊断隐原性肺泡炎有特异性,但随后发现该征象也见于类球孢子菌病的描述中。
和晕征相似,当该征象见于多种疾病后,可能失去其特异性。
也见于晕征。
临床意义反晕征最先报道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其高分辨率CT 表现为中央磨玻璃影和边缘环形或新月形实变影。
手术病理证实,中央的磨玻璃影实际为肺泡间隔炎症和细胞碎片,周围的实变影则代表了肺泡导管内的机化性炎症。
后续文献证实,该征象亦可见于肺结核、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和副球孢子菌病患者。
鉴别诊断常见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真菌性肺炎侵袭性真菌性肺炎(曲霉病,毛霉病)副球孢子菌病细菌性肺炎不常见韦格纳肉芽肿病肺梗死原发性肺结核结节病肿瘤罕见淋巴瘤样肉芽肿病重要信息鉴别诊断要点反晕征:中央磨玻璃影环已实变常见诊断有用线索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亚急性至慢性肺部阴影;可为迁移性中下肺野,周围性或支气管血管周围实变真菌性肺炎侵袭性真菌性肺炎(曲霉病,毛霉病)免疫受损患者预防性抗真菌药使用和糖尿病史提示毛霉病多发性结节或肿块样区域实变;晕征或空气新月征副球孢子菌病流行于南美洲磨玻璃影,实质条索状影,小叶中心型结节±空洞形成不常见诊断的有用线索韦格纳肉芽肿病肺结节,±空洞形成;声门下气管狭窄肺梗死肺栓塞;下叶肺和周围性阴影原发性肺结核实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结节病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管周围肺结节肿瘤慢性肺病变,缓慢生长肺癌:吸烟史,不规则边界,同侧淋巴结肿大转移:多发下肺为主肺结节,大小不一罕见诊断的有用线索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多发肺结节或肿块伴支气管充盈征或晕征,±空洞形成,±周围强化(左)横断位平扫CT示薄环装实变→包绕局灶性磨玻璃影,符合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右)横断位平扫CT示左肺下叶局灶性磨玻璃影伴周围晕样实变→(左)发热、胸痛、粒细胞减少患者。
(癌症)肿瘤CT诊断
(1)局限型间皮瘤:CT 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少数可有囊变及钙化,肿瘤邻近胸膜增厚。
(2)弥漫型间皮瘤:CCT 表现为弥漫性不规则胸膜增厚及结节状,同侧胸腔积液,可侵犯纵隔、心包、胸壁及肺内。
1.眼眶肿瘤
对于显示眼眶内肿瘤,CT 和MRI 是非常有效的。
(1)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肿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肿瘤的CT
值可以从负值增加到与眼肌相同的密度。毛细血管瘤多发生于儿童,CT 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注射造影剂后显著增强。
(3)畸胎类肿瘤:囊形畸胎瘤CT
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影,界清,囊壁可有钙化。实性畸胎瘤CT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从脂肪到高密度钙化或骨骼均可见到。若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4)恶性淋巴瘤:CT 是显示纵隔淋巴瘤的最好方法。可明确显示肿大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和范围。CT
(1)良性肿瘤:血管瘤是鼻腔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CT 表现为鼻腔或上颌窦肿块,鼻骨变薄,增强后肿块可有显著、均匀增强。
乳头状瘤CT 表现为起自鼻腔侧壁的软组织肿块,伴鼻腔侧壁骨质破坏,增强后肿瘤可有部分增强。
骨瘤多发生于额窦。CT 能显示骨瘤的位置及向周围发展的范围。CT 表现为高密度骨性影,边缘清楚,常有分叶。
2 纵隔肿瘤
(!)胸内甲状腺肿:CT 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肿块,边缘清楚,密度均匀,上缘与甲状腺相连,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2)胸腺瘤:前纵隔最常见肿瘤。CT
表现为实性肿块,边缘较清楚,类圆形、分叶状或梭形。瘤内可见囊变区及不规则钙化。肿瘤在纵隔内蔓延,胸膜多发结节,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为恶性胸腺瘤的重要征象。
肺肿瘤影像诊断
无包膜,但分界清,决无浸润,仅个例恶 性报道 多发的错构瘤,在多数病例中,不同瘤体 的组织成分是相似的,仅少数病例不同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60~70 岁,86%的患者 有吸烟史。 罕见于气管、支气管内错构瘤。
肺错构瘤也可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常见有以 下的全身性疾病。 Carney’s triad(Carney 三联征):即支气管软骨瘤、 多发性胃平滑肌肉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Cowden 综合征: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器官 的多发错构瘤病。 错构瘤综合征:合并其他发育异常或良性肿瘤的 肺错构瘤称为错构瘤综合征,此类病人多为 Cowden 综合征患者。
肺炎性假瘤
以青壮年多见,一般发病年龄30~40 岁,女性多于男性。 1/3 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2/3 的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肺化脓症的病史。 炎性假瘤的3 个转归:吸收消散、相对稳定不变、缓慢增 长。 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的结节影,少钙化,有些 边缘模糊,似有毛刺或呈分叶状,与肺癌很难鉴别。 肺炎性假瘤在肺部无明确的好发部位,多数在4cm 以下。
9、平滑肌瘤
约占肺部良性肿瘤的2%。多为单发、可有囊性变大小不 等,最大可达13cm,球形,可呈分叶状,有包膜。 可为多发,肺部的病变也可以是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特别 是与子宫浆膜下平滑肌瘤有关,也有合并多发皮下平滑肌 瘤者。 肿瘤可位于气管、支气管内,也可位于周围肺组织,发生 率相近。 以青、中年多见,在5~67 岁,平均为35 岁。女性多于 男性,男女比为2∶3。 放射学无特征性表现,其阴影密度较脂肪瘤高。
肺部良性肿瘤-------1.错构瘤
90%以上肺内错构瘤生长在肺的周边部,紧贴于 肺的脏层胸膜之下,体积大小不等,绝大多数是 单发,80%为圆形、椭圆形, 20%有分叶。密度 均匀,边缘锐利,极个别的有毛刺。10%~30% 可见钙化,以偏心钙化最多见,中心型钙化少见; 爆米花征是肺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但不多见而 且不是肺错构瘤所独有。 多发少见,而且多为双病灶。
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 肿瘤多见于脑表面、额顶叶深部、基底节、脑室周围、胼胝体、脑干、 下丘脑、小脑
➢ 该病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瘤细胞常浸润血管周 围Virchow-Robin间隙,浸润并沿着血管壁生长,近脑表面脑实质或者 中线区近室管膜周围深部脑实质的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因此好发于上 述部位
➢ CT平扫多为均匀稍高或者等密度 ➢ MRI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边界清楚,DWI
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影像学表现
➢ 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表现为“脐凹征(缺口征)”、 “尖角征” 、“握拳征”、“蝶翼征”、“硬环征”等强化
➢ 出血、囊变、钙化:较少见 ➢ 无免疫缺陷者呈均匀强化,反之则为边缘强化伴中央坏死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握拳征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可见血管穿行其中
延迟1分钟增强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病灶沿脑脊液播散:可侵入脑室,沿CSF转移,可表现为多发结节灶,大 脑镰强化
影像学表现-MRS
Cho升高,NAA降低,出现高耸的Lip 峰,为特征性改变 Cho峰升高与快速细胞膜翻转,有
丝分裂活跃、富含细胞结构有关 NAA降低反映神经元损害,导致数
量减少 Lip峰提示肿瘤坏死区域的吞噬细胞
内存在大量脂质
影像学表现-PWI
灌注成像大部分为低灌注:肿瘤血管无明显的内皮细胞增生,缺乏新生 血管生成,是一种乏血管肿瘤
影像学表现-PET/CT
➢ 淋巴瘤组织的代谢高,无氧酵解增强,PET/CT常表现为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高摄取
➢ 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可达到15以上 ➢ PET/CT诊断淋巴瘤的灵敏度大于90%
原发肺结核影像表现及鉴别1
原发性肺结核概念理论上,原发肺结核指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发病的患者,多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1.婴幼儿患者症状相对明显。
临床为高热、咳嗽、呼吸急促似流感、肺炎。
高热1~3周后转为持续低热。
患儿一般情况尚好,与高热不相称为结核特点。
2.成人及学龄前儿童原发型肺结核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5%的成人可无症状)(1)多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发热、轻咳等症状,常误诊为感冒和支气管炎。
(2)稍重者可出现急、慢性结核中毒症状,表现长期午后低热,面颊潮红,食欲不振、消瘦、盗汗、易疲乏等(3)儿童发育迟缓。
3.较少见症状•结核过敏表现:反复出现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
•一过性、游走性关节痛等(多见于少年儿童)。
•淋巴结明显肿大患者可有相应压迫症状。
如:胸闷憋气等。
原发性肺结核病理机制:结核菌经呼吸道侵入肺部,在肺组织内生长繁殖形成渗出性炎性病灶,称为原发灶,多为单发。
机体初被感染后4~8周产生变态反应,即:原发灶周围反应,可波及全部或大部肺叶。
之后约2周病灶周围炎性反应吸收,继之出现增殖性病变,病灶中心出现干酪坏死。
淋巴结肿大:结核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在巨噬细胞内繁殖—含结核菌的巨噬细胞—淋巴管—淋巴管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此时机体处于高敏状态,炎症反应和干酪坏死发展迅速。
随着T细胞被激活,特异性免疫产生(感染后3周左右)。
活化的巨噬细胞形成上皮细胞肉芽肿,胞内结核菌被杀死或以持留菌状态存留。
原发病变可很快吸收或形成结节,故部分患者仅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肺内原发灶不明显。
即:原发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症和单纯淋巴结结核。
成人原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1、原发灶:分布:原发灶可发生于肺的任何部位,但大多数是在肺上叶底部或下叶上部,尖段较少见。
右侧多于左侧,即主要位于于右肺上叶后段,好发于胸膜下区域,故邻近胸膜易被波及。
“原发综合征”:胸膜下局限实变影、近端淋巴结管炎与肺门淋巴结共同构成“原发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它仅仅是原发肺结核的一个特定时期的表现,病变经过较短。
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资料
PPL的鉴别诊断
PPL影像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常需和肺 内其他常见或少见疾病鉴别,如:
➢ 大叶性肺炎 ➢ 小叶性肺炎 ➢ 结节病 ➢ 转移瘤 ➢ 韦格肉芽肿 ➢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 肺霉菌病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
最后确诊需靠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
2024/6/5
PET/CT等排除了肺外淋巴瘤或淋巴细胞白血病; ➢ 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肺外淋巴瘤征象。 ➢ 同时满足以上4点者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瘤。
PPL临床表现
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长达10年, 平均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症状。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 占87%。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1983年Koss提出的诊断标准:
➢ 病变包括脏层胸膜下的肺或肺局部的淋➢ 必须是肺穿刺活检或肺叶切除后的病理诊断。
PPL诊断标准
1993年Cordier等的修订标准:
➢ 影像学上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淋巴结增大; ➢ 以前从未发生过肺外淋巴瘤; ➢ 通过临床体检,全身放射性核素、CT或淋巴管造影,骨髓检查,及
➢表现为沿肺段或叶分布的斑片模糊渗出性病变, 由于淋巴瘤倾向于侵犯肺间质,病变内常可见支 气管气像。
2024/6/5
PPL影像表现
男性,肺部反复发作的症 状一直被当作肺炎治疗, 呼吸衰竭。 CT表现:双肺明显大片 状肺实变影,边界清楚或 模糊,其内可见支气管显 著扩张;周围仍可见正常 的肺组织存在。双侧胸腔 少量积液。 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原发性肺淋巴瘤
( Primary pulmonarylymphoma, PPL)
➢发病率极低
❖约占淋巴瘤的0.36%~1.2% ➢特点
肺部炎症性阴影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肺部炎症性阴影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随着肺高分辨率 CT 的广泛应用,呼吸科医生在诊疗中遇到越来越多的肺部阴影患者,其病因也多种多样 (见表 1)。
在不明病因时,医生常选择首先按照感染性疾病给予抗生素治疗,不但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医疗负担的加重,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继发二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如漏诊或延误诊断,可能造成最佳治疗时机的错过,因此,掌握常见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及时地进行诊治。
1. 感染性病因肺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呼吸道症状和肺部阴影,根据病原体、解剖学以及发病地点可有多种分类方法,现按照肺部阴影特点鉴别。
1.1 大片渗出和 (或) 实变阴影对于久治不愈的患者,需要与肺叶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肺淋巴瘤、肺梗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1.1.1 细茵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肺炎军团菌等。
影像表现为均匀的肺实变,可见支气管气相,可累及相邻肺段,实变区旁可见磨玻璃渗出阴影。
确定病原的方法是痰培养,部分可能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对于复杂感染不能仅凭经验治疗,只有病原体确定,才能给予正确的治疗。
1.1.2 真茵性肺炎我国肺真菌病的回顾性调查表明,肺真菌病的病原体依次为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肺孢子菌和毛霉菌。
近年来,免疫健全的社区获得性隐球菌肺炎的报道越来越多,患者年龄较轻,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和 (或) 咯血、肺部近胸膜处大片高密度阴影或多发胸膜下渗出实变影,常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抗细菌治疗无效,新生隐球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以及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主要诊断手段。
肺隐球菌病影像学多为单个或多个结节或肿块,常为手术确诊;免疫抑制者可见淋巴结增大空洞形成。
肺曲霉病多有空洞改变,免疫正常患者月晕征和新月征少见。
肺孢子菌多表现为肺间质改变。
1.1.3 肺吸虫病肺吸虫病是呼吸科医生不太熟悉的重要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血,重者可伴胸腔积液和气胸。
影像表现为肺部斑片影,典型表现可见多房性囊,多有少量胸腔积液,易误诊为肺结核。
对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疗体会
治疗 方 案正 在接 受 挑 战 。 胫腓 双 骨 折的 术后 并 发症 如水 肿 、 端 缺血 下 远
涉及踝关节的粉碎性骨折, 我们选择Mau 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 z啸9
《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S e ekMe i l dA k h Me i n 2 1 年第 1 卷 第 8 d a An s T e dc e 0 2 c i 0 期
5 3 6
对肺原 发性恶性 淋 巴瘤 的诊疗体会
马 鸣 胡 志 亮 艾仕 文 张子腾
山东
徐 保 彬 胡 荣杭
济宁 222 ) 7 0 9
有肺原发性恶性淋 明 ( 是经支气管铙检查确诊的) , 其余1例患者全部被 5 误诊 , 误诊率高达8 .4 在这l 8 2 %。 5例被误诊的患者中, 例患者被误诊 有5 为患有周围型肺癌 , 例患者被误诊为患有淋巴组织增生 , 例患者被 有4 有4
误诊为患有低分化癌, 例患者被误诊为患有肺结核。 5例被误诊的 有2 这l 患者后经病理检查得到确诊。 由此可见, 进行病理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肺原 发性恶 性 淋 巴瘤 最可靠 的方 法 。 23 这1例肺 原炭 『恶性淋 巴瘤患者 治疗和预后的情况 我们根据这 1 . 7 生 7例 患者的意愿及其疖 隋特点。 将他们分为手术组和t疗组。 { 二 其中, 手术组有l例 1 患者( 包括在手术后进行化疗的7 例患者 ) , 化疗组有6 例患者。 我们对手术组 的u例患者进 行了开胸手 术 , 并对其 实施 了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及纵隔淋 巴结 清扫术, 对化疗组的6 例患者进行了C P HO 化疗。 治疗结束后, 我们对这l例 7 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 结果发现, 手术组患者和化疗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分 别为9 .1 lO 二者相 比无显著 性差异 (2 .76P .5 。 患 0 9%和 0 %, X=059 ,>0 0 )两组 者—年的生孳摹分别为B.3  ̄ 18 ̄, 33% .2, /二者相比无 生 差异( O 06 , x= .0 1 P .5 。 >00 )两组患者五年 的生存率分别 为8 .2 1 .3 二者相 比差异 具 18% ̄3 3%,= 3 有显著性( .93P .5 。 X =396 ,<O0 )详情见表2 。 表2 这 1 例肺原 发性 恶性 淋 巴瘤患者 的预后情 况 7
CT影像充气支气管征对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诊断价值_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TCM Univ. of Hunan652012 年 12 月第 32 卷第 12 期Dec. 2012 V ol. 32 No. 12〔收稿日期〕2012-11-25〔作者简介〕肖海清(1974-),男,湖南湘潭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胸部及腹部X 线及CT 影像诊断工作。
CT 影像充气支气管征对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诊断价值(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肖海清,何 杰,王彩云(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医院影像科,湖南 长沙 410015)〔摘要〕目的 探讨充气支气管征对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方法 通过1例病理证实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并复习近年文献,对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近半数具有充气支气管征,这是很有价值的征象。
结论 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性疾病,恶性度较低,发展缓慢。
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征象差异性很大,较难诊断。
充气支气管征对诊断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及与其他有关疾病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充气支气管征;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肺肿瘤;CT 诊断〔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12.034.065.02The diagnosis value of air bronchogram in CT image for pulmonary mucosa of correlation lymphoid tissuetype lymphomaXIAO Hai-qing,HE jie,WANG Cai-yun〔Key words 〕Air bronchogram;Pulmonary mucosa correlation lymphoma;Lung tumor;CT diagnosis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m u c o s a a s s o c i a t e d lymphoid tissue type lymphoma ,MALT )是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一种亚型,属淋巴结外的、且与黏膜组织相关的一种淋巴组织肿瘤性疾病。
肺癌的CT诊断
值(ROI),区域象素不少于最小值(一般为14个pixel),或者尽
可能包括整个结节但避免边缘有部分容积效应的部分;③分区 避免互相影响,并应避开钙化、坏死及空洞等
测定,对于不均匀的结节,应对不同密度区域分别测定和评价,
肺癌强化
CT动态增强
恶性肿瘤组强化值(平均40HU)明显高于良性组(平均11HU), 以20HU为阈值可有效鉴别良恶性结节 Swensen等:对356个结节(171个恶性)的研究结果是恶性强 化值38.1HU,良性强化值10.0HU,以15HU为阈值,敏感性 98%,特异性58%,准确性77%,≤15HU诊断良性可靠性高 结节分为三类,提出强化值≤20HU高度提示良性,20~60HU 提示恶性,>60HU以炎性结节可能性增加 增强的方式上,早期瘤灶强化多不均匀,晚期多趋均匀 Yamashita等将强化形式分为4型,认为趋中央的强化包括均 匀强化提示肺癌诊断,而趋周边的强化或包膜样强化则提示良 性病变
正常CT解剖
肺窗位 纵隔窗
骨窗位
肺叶划分
肺叶划分
肺叶划分
肺部基本病变
肺渗出 肺实变 肺纤维化 钙化 肺不张 肺气肿 空洞及空腔 支气管扩张 结节和肿块
肺癌的影像学分类
大体病理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球型、巨块型和弥 漫型 组织学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 未分化癌(包括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 依肿瘤发生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及弥漫型 影像学诊断常采用按部位分类法 支气管肺癌俗称肺癌,按发病部位原发性肺癌可分为2 型:中央型和周围型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即段支气管 以上 周围型肺癌它是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下支气管的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L影像表现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肺下叶背段,与胸壁
紧密相连,右上叶后段亦有部分侵及,肋间
附近亦有软组织瘤体约2~3cm,一并切除。 肺周围淋巴结亦清扫。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痊愈出院 。
病理:右下肺恶性淋巴瘤(B细胞型)
免疫组化标记:(B2005-701):CD45
(﹢), CD20﹢, CD3-,Vimentin-,SMA,MC(-),CK(-),Syn(-)
有融合,主要沿支气管 血管束分布。
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PPL影像表现
粟粒型:
表现为多发粟牲样小结节沿支气管周
周呈线样弥漫分市,直径<3mm,边
界粗糙,内无支气管气像。
混合型:
同时出现
以上4型中任何两种或两种
以上者。
小结
下述情况需想到原发性肺淋巴瘤
病程长,一般长达2~5年,发展极缓
何杰金病
Hodgkin’s disease
非何杰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原发性肺淋巴瘤分型
非何杰金淋巴瘤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
高度恶性大B细胞淋巴瘤
血管中心性淋巴瘤 其他如血管内淋巴瘤(IVL)间质和支气管 粘膜下组织,病变呈浸润性发展,可侵犯支气 管壁,但更倾向于侵犯管壁外的肺间质,因而 支气管腔通常仍保持通畅或仅轻度的狭窄。 支气管粘膜下淋巴瘤侵犯可形成管腔内的结节 状凸起,或环绕支气管壁生长造成局限或广泛 的支气管管腔变窄甚至管腔完全阻塞,并发肺 的实变和不张。 侵犯肺泡间隔时,先使肺间隔增厚,随着病变 发展,肺泡腔逐渐变小以致完全闭塞。侵犯胸
状网状阴影 支气管周围多发结节
沿淋巴管分布中以支气管周 围为主的表现,提示肿瘤浸 润支气管周围间质
2018/11/26
PPL影像表现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小叶间隔增厚 可呈毛玻璃样变
27
PPL影像表现
病史:女,气短数周。 CT表现:双肺斑片状实
变影,散在多发小结节
影,边界不清楚,部分
原发性肺淋巴瘤 的CT表现
陈 凯
原发性肺淋巴瘤
发病率极低
( Primary pulmonarylymphoma, PPL)
约占淋巴瘤的0.36%~1.2%
特点 主要发生于肺间质和支气管粘膜 不伴有纵膈、肺门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
病 以B细胞型为主 约占80%-90%
原发性肺淋巴瘤分型
结节、肿块型:
最常见。病灶多位于肺间质内支气管旁或胸膜下,
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呈类圆形,边界清楚, 密度较低,直径1-10 cm,大于1cm病灶内可见 支气管气像,部分灶内可见空洞及液气平;病灶
可见明显强化。
PPL影像表现
结节、肿块型
PPL影像表现
男,72岁,体检偶然发现右下肺病变,其他无特殊主诉。
PPL影像表现
PPL影像表现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肺门向肺野发出放射状网状阴影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 支气管周围多发结节 支气管充气征(与肿瘤沿支气管黏膜下浸润
生长,多不引起支气管的阻塞有关)
小叶间隔增厚 可呈毛玻璃样变
PPL影像表现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肺门向肺野发出放射
19
PPL影像表现
肺炎、肺泡型
病理基础
淋巴瘤细胞
破坏支气管基底 膜及黏膜上皮层
阻塞性肺炎样改变
引起支气管变形、 狭窄
PPL影像表现
肺炎或肺泡型:
表现为沿肺段或叶分布的斑片模糊渗出性病变,
由于淋巴瘤倾向于侵犯肺间质,病变内常可见支 气管气像。
PPL影像表现
男性,肺部反复发作的症 状一直被当作肺炎治疗, 呼吸衰竭。 CT表现:双肺明显大片 状肺实变影,边界清楚或 模糊,其内可见支气管显 著扩张;周围仍可见正常 的肺组织存在。双侧胸腔 少量积液。 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原发性肺淋巴瘤CT分型
结节、肿块型 肺炎、肺泡型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间质型)
粟粒型 混合型
PPL影像表现
结节、肿块型
病理基础
支气管、血管周 围淋巴瘤细胞
沿支气管、血管外周淋 巴窦道途径浸润扩散
局部形成结节 或肿块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周 围组织结构增厚
PPL影像表现
PPL影像表现
结节、肿块型 偶可见空洞及液气平面
PPL影像表现
两肺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片絮状高密度影,双侧肺 野可见多发结节状病灶,右肺下叶见较大肿块。
经纤支镜右下肺肿块活检显示支气管壁内较多小 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呈小圆形,核卵圆形,质较 均匀,核膜边缘可见小核仁,偶见核分裂像。
2018/11/26
慢 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无症状或咳嗽、咳痰、胸痛者 结节、肿块或实变病灶 并伴有空气支气管征 合并肺间质性改变 无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
PPL的鉴别诊断
PPL影像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常 需和肺内其他常见或少见疾病鉴别,如: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结节病 转移瘤 韦格肉芽肿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肺霉菌病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
PPL临床表现
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长达10年,平均
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症状。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占87%。
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有临床症状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胸闷等症状
无全身淋巴结或肝、脾肿大。
绝大多数PPL有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等特点。 免疫抑制是一个发病的高危因素,肺淋巴瘤在AIDS患者中的发病率>2% , 是正常人群的200倍。
PPL诊断标准
1983年Koss提出的诊断标准:
病变包括脏层胸膜下的肺或肺局部的淋巴结; 排除纵隔病变向肺内的浸润; 无淋巴瘤病史; 必须是肺穿刺活检或肺叶切除后的病理诊断。
PPL诊断标准
1993年Cordier等的修订标准:
影像学上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淋巴结增大; 以前从未发生过肺外淋巴瘤; 通过临床体检,全身放射性核素、CT或淋巴管造影,骨髓检查,及 PET/CT等排除了肺外淋巴瘤或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肺外淋巴瘤征象。 同时满足以上4点者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