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表现
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肿瘤影像学》2021年第30卷第3期Oncoradiology 2021 Vol.30 No.3191·论 著·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表现陈利军1,韩月东1,张 明21. 西安高新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 710075;2.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61[摘要] 目的:分析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淋巴瘤的CT 表现,提高对肺MALT 淋巴瘤的认识。
方法:分析经肺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2例肺MALT 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均接受胸部CT 平扫。
结果:12例患者CT 扫描均见肺实变,其中5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
12例患者中11例实变肺组织内见扩张支气管影及多发空泡影,9例伴肺内随机分布的多发结节及肿块影,2例伴多发空腔,1例伴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
结论:肺实变是肺MALT 淋巴瘤常见的CT 表现,以扩张的空气支气管并多发空泡影为特征,肺结节及肿块、空腔、磨玻璃影均是肺MALT 淋巴瘤特征之一。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肺淋巴瘤;CT DOI: 10.19732/ki.2096-6210.2021.03.009中图分类号:R734.2;R44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210(2021)03-0191-04CT findings of 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CHEN Lijun 1, HAN Yuedong 1, ZHANG Ming 2 (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GaoXin Hospital of Xi’an, Xi’an 710075, Shaanxi Province, China;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Shaanxi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ence to: ZHANG Ming E-mail: zhangming01@[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 an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12 cases of lung MALT lymphoma confirmed by transcutaneous lung biopsy and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lain CT scan of the chest. Results: A total of 12 cases of CT were manifested as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of which 5 cases were solitary lesion and 7 cases were multiple lesion. The sign of dilated air bronchograms and multiple empty bubbles were seen in 11 of 12 cases with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lesions, randomly distributed multiple nodules and masses in 9 cases, multiple cavities in 2 cases, and under subpleural abrasion with multiple ground-glass opacity in 1 case. Conclusion: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was a common CT manifestation of pulmonary MALT lymphoma.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ir bronchogram sign and multiple empty bubbles with bronchiectasis. Pulmonary nodules and masses, cavities, and ground glass opacity were also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Pulmonary lymphoma; CT通信作者:张 明 E-mail: zhangming01@ 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 r i m a r y pulmonary non-Hodgkin lymphoma ,PPNHL )十分罕见,仅占全身淋巴瘤的0.4%,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淋巴瘤是其最常见的亚型,占原发性肺淋巴瘤的70%~90%[1-2]。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CT学表现
原发性肺淋 巴瘤的影像 C T学表现
贾传 忠
原发性肺 淋 巴瘤 ( p r i ma r y p u l m o n a y r l y mp h o m a . P P L ) 是
一
重建 , 9例行增强扫描。扫描指数 : 重组层厚及 间隔 1 . 2 5 m m. 视野 3 3 c mx 3 3 c m, 电压 1 2 0 k V, 剂量指数调控 电流 , 指数选 8 。 扫描范 围 自胸廓人 口至双肾上腺水平 。 经头静脉或肘正 中 静脉用高压 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 比剂( 碘 比乐 3 7 0 . 上海博 莱科信谊 药业有 限公 司 ) 7 5 r I l l ,后 注射 O . 9 %氯化钠 注射液
2 O m1 , 流速 3 . 5 ml / s 。静脉注射对 比剂 2 6 S 后行 胸部增强扫 描。
种 罕见 的淋巴结外淋 巴瘤 , 其发病率 低 . 实验室诊 断缺乏
特异性 , 常易误诊漏诊 。为提高本病 的影像诊断水平 , 总结我
院2 0 0 1 年 6月 至 2 0 1 2年 6月经病 理确诊 的 P P L患者 的影
2 3 5— 2 3 8 .
束 征。 总之 , 周 围型肺 癌 的征像 不是一成 不变 的 , 随着 肿瘤发 展, 征像 也有相 应变化 , 但根 本的 内部 特征则具有 稳定性 的
一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1 — 1 4 )
面。 分 叶征 、 毛刺征 、 胸膜 凹陷征具一定特征性合并上述其
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1 . 2 P P L临床诊 断标准[ 1 ] : ① 影像 学显示肺 、 支气管受 累 。 但 未见纵 隔淋 巴结肿大 ;②既往没有胸外淋 巴瘤诊 断的病史 :
肺部CT征象(大量图片)
1.肺小叶内间质增厚常见于肺纤维化。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病理基础:小叶内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肺泡间隔的间质增厚。
此征象主要位于肺的外围部分。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CT表现:在HRCT上小叶内间质增厚造成细网状影。
细线影间隔几毫米,呈现细网状或筛孔状影像。
2.肺实质索带:指粗细一致,长2-5cm的线状致密影。
见于肺纤维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间质增厚,也称为“长线”。
常呈周围性,与胸膜面接触。
肺实质索带的病理基础:在某些患者代表连续增厚的小叶间隔线;也可代表支气管血管周围纤维化区域的粗糙的瘢痕或伴随着肺或胸膜纤维化的肺不张区域。
肺实质索带的CT表现:这种非间隔性的索带常呈数毫米厚、形态不规则,伴随临近肺和血管支气管结构的明显变形。
3.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通常见于间质性肺部疾病,HRCT容易识别。
小叶间隔增厚的病理基础:间质内存在积液,细胞浸润或纤维化。
小叶间隔增厚的CT表现:周围肺野内,增厚的间隔线长约1-2CM,可勾画出整个小叶轮廓,通常延伸至胸膜表面,大致与胸膜垂直。
在中心肺野,增厚的小叶间隔勾画出直径1-2.5CM的小叶。
4. 肺血管造影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原发性肺淋巴瘤、阻塞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所致的肺组织实变。
肺血管造影征病理基础:病变或事变的肺组织未累及肺内血管,所以于增强扫描的CT 图像上可见树枝状的明显强化的肺血管。
肺血管造影征的CT表现:CT增强扫描,于病变的或实变的肺组织内从肺门指向肺外周的树枝状的高密度影,逐渐变细。
5.胸膜下曲线影又称胸膜下线,此征象为在胸膜下1CM内与胸膜平行的线状影像。
胸膜下曲线影的病理基础: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及肺泡萎缩。
胸膜下曲线影的CT表现:最多见于下叶后部,胸膜下几毫米厚,平行于胸膜的2-10CM 的曲线状致密影。
6.蜂窝征:指广泛的肺间质与肺泡纤维化造成肺泡的破裂与细支气管扩张,产生典型的有特征性的蜂窝样表现或蜂窝肺。
可见于导致“终末期肺”纤维化的任何疾病过程。
PD-1和PD-L1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表达情况和其临床意义
PD-1和PD-L1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表达情况和其临床意义张鑫;郭志华;李京沛;黄伟哲【摘要】目的检测分析P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例原发性肺LELC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PD-1和PD-L1的蛋白表达情况,对肿瘤组织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PD-L1和PD-1的表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1例患者中,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21)和57%(12/21),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D-1的阳性表达率(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周围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10/21)和42.9%(9/21),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周围T 细胞的PD-1、PD-L1的阳性表达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时期、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L1在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有40%以上的阳性表达率,PD-1在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较低,但在免疫细胞的阳性表达率>40%.表明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肺LEL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7(011)016【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D-1;PD-L1【作者】张鑫;郭志华;李京沛;黄伟哲【作者单位】51012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51012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51012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汕头大学医学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LELC)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肿瘤, Begin等[1]首次报道该疾病, 有研究认为原发性肺LELC好发于不吸烟的青年, 较其他组织学类型肺癌平均年龄小、预后好[2], 但仍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CT表现:附1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CT表现:附1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鲍军芳; 魏新华; 江新青【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11【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淋巴上皮瘤样癌; 肺肿瘤; 体层影术【作者】鲍军芳; 魏新华; 江新青【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01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734.2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于1987年由Begin 等[1]首次报道。
LELC可发生在鼻咽以外前肠起源的器官,包括口腔、涎腺、腮腺、胸腺、肺以及胃等[2]。
最新WHO(2015)[3]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LELC被归类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其他未分类癌中,而之前该病被归为肺大细胞癌的一个亚型(2004)[4]。
本病发病率低,具有人种和地理分布特点。
过去25年来文献报道不超过300例并且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地区,如广东、香港及台湾地区[5]。
研究认为原发性肺LELC较其他组织学类型肺癌平均年龄小、预后好[6],因此分析掌握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对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性肺LELC,结合文献归纳总结其影像学表现。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病理科2004年1月~2016年5月间确诊的原发性肺LELC 共14例。
14例患者均来自广东地区,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6.1岁。
吸烟者4例,非吸烟者10例。
14例临床主诉中,咳嗽咳痰11例,胸痛7例,咳血丝痰3例,咯血2例,呼吸困难2例。
病理切片均根据最新WHO肺癌组织学分型标准(第四版)[3]确诊为原发性LELC。
TNM分期中,ⅡA 期1例、ⅡB期2例、ⅢA期4例、ⅢB期5例、Ⅳ期2例。
1.2 仪器与方法CT扫描采用Toshiba Aqui l ion 320排螺旋CT机。
2018年呼吸科病例讨论-精品文档资料
•
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发病年龄通 常为50~60岁,30岁以下罕见。男女比例 无明显差异。近半数患者在诊断时无症状, 意外发现影像学异常,如出现临床症状则 缺乏特异性,如咳嗽、轻度呼吸困难、胸 痛和咯血、发热和体重减轻等全身表现仅 见于不到25%的患者;肺部查体不到20% 的患者可闻及捻发音。影像学表现有多样 性,最常见(50%-90%)的为肺内有边界 模糊或清楚的实变阴影,近50% 的患者可 在阴影中见到支气管充气征。CT观察到病
• PET-CT(2006-07-19):A.左肺上叶前段 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团块影,FDG代谢不 均匀性异常增高。B.右肺下叶内见结节影, FDG代谢增高。
• 为进一步明确病理于7月27日行电视辅助胸 腔镜(VATS)下肺活检术,术中见左肺上 叶前段呈片状增厚,局部肺组织表面水肿、 质脆,卵圆钳取肺组织3块,断面呈鱼肉样 改变,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诊断为: B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瘤 。 • 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重链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 因呈单克隆性重排,支持B淋巴细胞源性肿 瘤
• 7月19日行PET-CT检查:左肺上叶前段见 6.7cm×3.6cm×6.8c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 团块影,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氟脱氧 葡萄糖(FDG)代谢不均匀性异常增高, 病灶边缘部FDG异常代谢最高处标准摄取 值(SUV)=6.2;2h后延迟显像最高 SUV=6.5;薄层CT示病灶部支气管通畅, 但黏膜欠光整。左肺舌段、右肺中叶及右 肺下叶内见结节样或片絮状密度增高影, SUV=2.6-3.4;肺门、纵隔、腹腔、盆腔 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 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2006-07-04):两肺 各叶段支气管扩张,尤以左上叶为著,各支 气管管腔通常,无明显分泌物。
肺肿瘤影像诊断
无包膜,但分界清,决无浸润,仅个例恶 性报道 多发的错构瘤,在多数病例中,不同瘤体 的组织成分是相似的,仅少数病例不同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60~70 岁,86%的患者 有吸烟史。 罕见于气管、支气管内错构瘤。
肺错构瘤也可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常见有以 下的全身性疾病。 Carney’s triad(Carney 三联征):即支气管软骨瘤、 多发性胃平滑肌肉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Cowden 综合征: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器官 的多发错构瘤病。 错构瘤综合征:合并其他发育异常或良性肿瘤的 肺错构瘤称为错构瘤综合征,此类病人多为 Cowden 综合征患者。
肺炎性假瘤
以青壮年多见,一般发病年龄30~40 岁,女性多于男性。 1/3 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2/3 的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肺化脓症的病史。 炎性假瘤的3 个转归:吸收消散、相对稳定不变、缓慢增 长。 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的结节影,少钙化,有些 边缘模糊,似有毛刺或呈分叶状,与肺癌很难鉴别。 肺炎性假瘤在肺部无明确的好发部位,多数在4cm 以下。
9、平滑肌瘤
约占肺部良性肿瘤的2%。多为单发、可有囊性变大小不 等,最大可达13cm,球形,可呈分叶状,有包膜。 可为多发,肺部的病变也可以是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特别 是与子宫浆膜下平滑肌瘤有关,也有合并多发皮下平滑肌 瘤者。 肿瘤可位于气管、支气管内,也可位于周围肺组织,发生 率相近。 以青、中年多见,在5~67 岁,平均为35 岁。女性多于 男性,男女比为2∶3。 放射学无特征性表现,其阴影密度较脂肪瘤高。
肺部良性肿瘤-------1.错构瘤
90%以上肺内错构瘤生长在肺的周边部,紧贴于 肺的脏层胸膜之下,体积大小不等,绝大多数是 单发,80%为圆形、椭圆形, 20%有分叶。密度 均匀,边缘锐利,极个别的有毛刺。10%~30% 可见钙化,以偏心钙化最多见,中心型钙化少见; 爆米花征是肺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但不多见而 且不是肺错构瘤所独有。 多发少见,而且多为双病灶。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 CT 诊断与鉴别(附6例报道)
p r e s e n t i n 4 c a s e s ,2 c a s e s s h o we d a c r o s s t h e l o b a r g r o wt h;M o s t o f t h e c a s e s s h o we d mo d e r a t e - a p p a r e n t l y h o mo g e n e o u s
pr i ma r y pu l mo na r y l y m ph om a pr ov e d by p a t hol o gy we r e s t ud i e d r e t r os p e c t i ve l y.T he a na l ys i s o f i ma gi n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c l u d e d t h e p o s i t i o n,n u mb e r ,s h a p e ,d e n s i t y ,a c c o mp a n y i n g s i g n s a n d e n h a n c e me n t f e a t u r e s . Re s u l t s Of t h e 6 c a s e s ,2
( 1 . 温 州 医 科 大学 附属 第 一 医院 放 射 科 浙江 温 州 3 2 5 0 0 0 ; 2 . 浙 江 省 温 州 市 中心 医 院 浙江 温 要】 目的
探 讨 原 发 性 肺 淋 巴瘤 ( P P L ) 的C T 表 现 及 特 征 。方 法
c a s e s we r e n odu l ar or ma s s t y pe ,3 c a s e s we r e a l v e ol a r or pn eu mo ni a t ype ,1 c a s e wa s mi xe d t yp e .Ai r br o nc ho gr a m wa s
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 肿瘤多见于脑表面、额顶叶深部、基底节、脑室周围、胼胝体、脑干、 下丘脑、小脑
➢ 该病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瘤细胞常浸润血管周 围Virchow-Robin间隙,浸润并沿着血管壁生长,近脑表面脑实质或者 中线区近室管膜周围深部脑实质的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因此好发于上 述部位
➢ CT平扫多为均匀稍高或者等密度 ➢ MRI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边界清楚,DWI
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影像学表现
➢ 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表现为“脐凹征(缺口征)”、 “尖角征” 、“握拳征”、“蝶翼征”、“硬环征”等强化
➢ 出血、囊变、钙化:较少见 ➢ 无免疫缺陷者呈均匀强化,反之则为边缘强化伴中央坏死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握拳征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可见血管穿行其中
延迟1分钟增强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病灶沿脑脊液播散:可侵入脑室,沿CSF转移,可表现为多发结节灶,大 脑镰强化
影像学表现-MRS
Cho升高,NAA降低,出现高耸的Lip 峰,为特征性改变 Cho峰升高与快速细胞膜翻转,有
丝分裂活跃、富含细胞结构有关 NAA降低反映神经元损害,导致数
量减少 Lip峰提示肿瘤坏死区域的吞噬细胞
内存在大量脂质
影像学表现-PWI
灌注成像大部分为低灌注:肿瘤血管无明显的内皮细胞增生,缺乏新生 血管生成,是一种乏血管肿瘤
影像学表现-PET/CT
➢ 淋巴瘤组织的代谢高,无氧酵解增强,PET/CT常表现为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高摄取
➢ 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可达到15以上 ➢ PET/CT诊断淋巴瘤的灵敏度大于90%
原发性肺内髓外浆细胞瘤18F-FDG_PET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4.23.1046原发性肺内髓外浆细胞瘤18F-FDG PET/CT 显像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李蕾,胡晓燕,罗娜娜,彭辽河,邱大胜Primary Pulmonary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 in 18F-FDG PET/CT Imaging: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LI Lei, HU Xiaoyan, LUO Nana, PENG Liaohe, QIU Dasheng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Hubei Cancer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QIUDasheng,E-mail:***************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关键词:髓外浆细胞瘤;原发性肺内髓外浆细胞瘤;PET-CT中图分类号:R738.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病例报道·收稿日期:2023-09-26;修回日期:2024-02-01作者单位:430079 武汉,湖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通信作者:邱大胜(1973-),男,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的影像诊断,E-mail: ***************,ORCID: 0000-0001-6625-2364作者简介:李蕾(1988-),女,硕士,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的影像诊断,ORCID: 0000-0001-8928-297X0 引言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髓及其他全身)、孤立性骨髓瘤(骨浆细胞瘤)、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和浆母细胞肉瘤[1]。
128层螺旋CT在原发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128层螺旋CT在原发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3-04-08T13:23:17.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韩金堂张振华[导读] 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准确的提供肺、支气管受累情况,纵隔肺门有无侵犯的淋巴结,及胸外有无淋巴瘤侵犯韩金堂张振华(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CT室 277101)【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174-02【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肺淋巴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性。
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8例原发肺淋巴瘤,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原发肺淋巴瘤CT表现形式多样,6例累及双肺,2例累及单肺。
肿块或肿块样实变5例,单纯结节状实变影3例。
8例增强CT检查均为轻至中度强化。
结论原发肺淋巴瘤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
MSCT可准确的提供肺、支气管受累情况, 边缘清晰的实变伴支气管壁增厚,病变周边小叶间隔增厚,提示肺淋巴瘤的诊断。
【关键词】肺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排螺旋CT原发肺淋巴瘤少见,占全身淋巴瘤发生率的0.1%~0.4%[1]。
原发肺淋巴瘤是原发于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
好发于中年人,早期为非特异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由于淋巴瘤沿支气管黏膜下浸润性生长,支气管内窥镜及痰液涂片检查多为阴性[3] 。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50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或咯血胸闷气促、胸痛、不规则发热。
6例行手术切除,2例CT引导下穿刺活检。
所有病例均经免疫组化证实。
1.2 扫描方法使用SOMATOM Definition AS + 128层螺旋CT机扫描, 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肋膈角水平,一次屏气状态下从头侧向足侧扫描, 所有病例均进行双期增强扫描,所有轴位原始图像传输至同机工作站图像后处理系统行三维重建及图像分析诊断。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CT及MR表现
基 金项 目:江 苏 省 卫 生 厅 指 导 性 科 研 项 目基 金 资 助 (Z201209) 作 者 简介 :董 珉 (1973一),男 ,江 苏 张 家港 人 ,硕 士 ,副 主任 医 师 ,主要 从 事 肿瘤 影像 诊 断 的研 究 通 信作者 :王美芹 E-mai:564669530@qq.com
10 mm /s to 0.73×10。”mm s.The curve of time—signal intensity was platform pattern;② 14.3 percent(2/14)of the
lesions showed m ulti—m ass. The diam eter of lesions was larger because of nodules fusion.T he density or signal w as sim ilar
to the type of single solitary nodular or mass,but the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were obvious;③ 21.4 percent(3/14)of the
lesions showed diffuse m ass. The diam eter of lesions w as large. T he lesions w ere w idely ranged tw o quadrants of breast to all breast. The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w ere the m ost serious. The lesions showed intensely and heterogeneously enhan— cing m asses. Tz W I fat suppression sequences dem onstrated high signal seperated lesions and the seperated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with skin thickening and retrom am m ary space endangered,w ithout nipple inversion. Conclusion Prim ary breast lym phom a has som e im aging characteristics: a single nodular, m ass without spiculation or calcification; T2 W I fat suppression sequences showed slightly higher signal lesions;ADC valu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inclusive skin thickens without nipple inversion.These features are helpful to diagnose primary breast lym phoma.
原发肺结核影像表现及鉴别1
原发性肺结核概念理论上,原发肺结核指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发病的患者,多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1.婴幼儿患者症状相对明显。
临床为高热、咳嗽、呼吸急促似流感、肺炎。
高热1~3周后转为持续低热。
患儿一般情况尚好,与高热不相称为结核特点。
2.成人及学龄前儿童原发型肺结核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5%的成人可无症状)(1)多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发热、轻咳等症状,常误诊为感冒和支气管炎。
(2)稍重者可出现急、慢性结核中毒症状,表现长期午后低热,面颊潮红,食欲不振、消瘦、盗汗、易疲乏等(3)儿童发育迟缓。
3.较少见症状•结核过敏表现:反复出现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
•一过性、游走性关节痛等(多见于少年儿童)。
•淋巴结明显肿大患者可有相应压迫症状。
如:胸闷憋气等。
原发性肺结核病理机制:结核菌经呼吸道侵入肺部,在肺组织内生长繁殖形成渗出性炎性病灶,称为原发灶,多为单发。
机体初被感染后4~8周产生变态反应,即:原发灶周围反应,可波及全部或大部肺叶。
之后约2周病灶周围炎性反应吸收,继之出现增殖性病变,病灶中心出现干酪坏死。
淋巴结肿大:结核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在巨噬细胞内繁殖—含结核菌的巨噬细胞—淋巴管—淋巴管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此时机体处于高敏状态,炎症反应和干酪坏死发展迅速。
随着T细胞被激活,特异性免疫产生(感染后3周左右)。
活化的巨噬细胞形成上皮细胞肉芽肿,胞内结核菌被杀死或以持留菌状态存留。
原发病变可很快吸收或形成结节,故部分患者仅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肺内原发灶不明显。
即:原发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症和单纯淋巴结结核。
成人原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1、原发灶:分布:原发灶可发生于肺的任何部位,但大多数是在肺上叶底部或下叶上部,尖段较少见。
右侧多于左侧,即主要位于于右肺上叶后段,好发于胸膜下区域,故邻近胸膜易被波及。
“原发综合征”:胸膜下局限实变影、近端淋巴结管炎与肺门淋巴结共同构成“原发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它仅仅是原发肺结核的一个特定时期的表现,病变经过较短。
以干咳为唯一症状的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杨巍,E m a i l :y o u n gw e i 0713@163.c o m 以干咳为唯一症状的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杨 巍1,何晨冬2(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29;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蚌埠233004) 摘 要:目的 回顾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p u l m o n a r y m u c o s a -a s s o c i a t e dl y m p h o i dt i s s u e l y m p h o m a ,MA L Tl y m p h o m a )的临床㊁影像及病理特点,分析误诊原因㊂方法 对1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MA L T 淋巴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㊂结果 该患者因反复干咳就诊,外院给予抗炎治疗,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㊂后症状反复,就诊江苏省中医院,经胸部C T 及M R I 检查诊断为多中心起源肺腺癌或炎性肉芽肿;行C 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MA L T 淋巴瘤㊂结论 原发性肺MA L T 淋巴瘤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抗炎治疗无效时建议活检,有助于避免误诊误治㊂关键词:淋巴瘤,B 细胞,边缘区;肺;干咳中图分类号:R 7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07-0623-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07.007P r i m a r yp u l m o n a r y m u c o s a -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 p h o i d t i s s u e l y m ph o m aw i t h d r y c o u g ha s t h e o n l y s y m pt o m :Ac a s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Y a n g W e i 1,H eC h e n d o n g2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i a lH o s p i t a l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N a n j i n g 210029,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t h e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B e n g b u 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 ,B e n gb u 233004,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Y a n g W e i ,E m a i l :y o u n gw e i 0713@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r e v i e wt h e c l i n i c a l ,i m a g i n g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p r i m a r yp u l m o n a r y m u c o s a -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 p h o i d t i s s u e l y m p h o m a (MA L T l y m p h o m a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c a u s e s o fm i s d i a gn o s i s .M e t h o d s Ac a s e o f p r i m a r yp u l m o n a r y MA L T l y m p h o m a c o n f i r m e d b y p a t h o l o g y w a s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R e s u l t s T h e p a t i e n t h a d a r e c u r r e n t d r y c o u g h ,w h i c hw a s r e l i e v e da f t e r a n t i -i n f l a mm a t o r y t r e a t m e n t a t a l o c a l h o s p i t a l .B u t t h e n t h e s y m p t o m s r e c u r r e d ,s ot h e p a t i e n tc a m et o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i a lH o s pi t a l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A f t e rc h e s tC Ta n d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i m a g i n g (M R I ),t h e p a t i e n tw a sd i a g n o s e d w i t h m u l t i c e n t r i c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o ri n f l a mm a t o r y g r a n u l o m a .C T -g u i d e d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l u n g b i o p s y w a s p e r f o r m e d ,a n df i n a l l y ,p r i m a r yp u l m o n a r y MA L Tl y m ph o m a w a sd i a g n o s e d b y p a t h o l o g y .C o n c l u s i o n P r i m a r y p u l m o n a r y MA L T l y m p h o m a u s u a l l y h a s n o s pe c if i c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a n di sd i f f i c u l tt o b ed i ag n o s e d b y i m a g i n g e x a m i n a t i o n .Th ebi o p s y i sr e c o mm e n d e d w h e na n t i -i n f l a mm a t o r y t h e r a p y i s i n e f f e c t i v e ,w h i c h i sh e l p f u l t o a v o i dm i s d i a gn o s i s a n dm i s t r e a t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l y m p h o m a ,B -c e l l ,m a r g i n a l z o n e ;l u n g ;d r y c o u gh 原发性肺淋巴瘤是相对少见的肺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亚型为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 L T )淋巴瘤㊂肺MA L T 淋巴瘤患者往往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影像上较难与肺部炎症及其他类型的肿瘤相鉴别㊂本文报道一例以干咳为唯一首发症状的肺MA L T 淋巴瘤,并对其诊治经过以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㊂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 干咳8个月于2020年9月4日 就诊㊂患者于2020年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初为干咳,后出现咳痰,略感胸闷,无咳血㊁胸痛,无恶寒发热,无乏力盗汗㊂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胸部C T 检查示:两上肺陈旧性病变;予 头孢克肟胶囊㊁肺力咳合剂 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㊂2020年4月患者于当地医院查胸部C T示:右肺中下叶斑片状高密度影;因症状不明显,患者未予以重视,未行系统治疗㊂2020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晨起干咳,无咳痰咳血,无胸闷胸痛,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㊂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江苏省中医院㊂既往史:患者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20年,未予正规治疗;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病史㊂临床查体:胸廓无畸㊃326㊃‘临床荟萃“ 2023年7月20日第38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l y 20,2023,V o l 38,N o .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形,无皮下捻发感,语颤对称,叩诊清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㊂辅助检查:血沉23mm/hʏ;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4.3ˑ109/L,红细胞计数4.13ˑ1012/L,血红蛋白126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0%ʏ,淋巴细胞百分比15.4%ˌ,淋巴细胞绝对值0.70ˑ109/Lˌ;痰涂片抗酸染色㊁曲霉菌免疫学试验及隐球菌荚膜抗原试验均为阴性㊂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 Y211)2.2μg/L㊁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 S E)3.58μg/L,癌胚抗原(C E A) 1.4μg/L,糖类抗原1995.81U/m l,铁蛋白83μg/L,糖类抗原1536U/m l,糖类抗原12512.1U/m l,甲胎蛋白1.7μg/L㊂影像学检查:体表超声显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考虑反应性增生可能,双侧锁骨上窝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㊂胸部C T显示(图1a~d):左肺上叶纵隔旁见团片状软组织样密度影,边界尚清,范围约5.7c mˑ2.4c m,边缘及内部见充气支气管穿行,病灶与纵隔胸膜分界不清;另两肺见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形态不规则,较大者位于右肺中叶,范围约3.2c mˑ2.3c m,边界欠清,内见轻度扩张支气管穿行,局部叶间胸膜牵拉凹陷㊂纵隔内各组织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未见增厚,胸腔内未见积液㊂胸廓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征象㊂考虑炎性肉芽肿,多中心肺癌待排除㊂胸部(纵隔)M R I平扫+增强检查显示(图1e~h):左肺上叶纵隔旁见团片状影,边界尚清,范围约5.7c mˑ2.4c m,T2W I及DW I均呈等㊁稍高信号,A D 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呈斑片状明显强化,中央强化程度较低,病灶与纵隔胸膜分界不清;余两肺散在多发斑片状影,T2压脂呈较高信号,内见充气支气管影,较大者位于右肺中叶,DW I呈较高信号,A D C呈低信号㊂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未见增厚,胸腔内未见积液㊂考虑多中心起源肺腺癌可能,炎性肉芽肿待排,建议穿刺活检㊂排除相关禁忌后行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㊂病理结果显示肺穿刺组织淋巴细胞高度增生(图2a);免疫组化显示(图2b~c):肿瘤细胞表达C D20 (+),B c l-2(+),B c l-6散在(+),C D5(-),C D10 (-),c-m y c(-),C y c l i n D1(-),C D138(-),C D3 (-),C D30(-),C D43灶(+),C D38(-),K a p p a (局部+),L a m b d a(-),P a x-5(+),S O X11(-), M u m-1(-),K i67(约1%+),I g G(散在+),I g G4(-),C K-P(-);C D21㊁C D23显示滤泡树突网㊂最终结果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 L T淋巴瘤)㊂病人确诊后要求出院,后续情况不详㊂2讨论结外淋巴瘤多见于胃肠道,也可以发生在唾液腺㊁头颈部㊁眼眶㊁皮肤㊁甲状腺等部位[1]㊂原发性肺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占所有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的0.5%[2]㊂肺MA L T淋巴瘤是原发性肺淋巴瘤最常见的亚型,占80%以上㊂原发性肺MA L T淋巴瘤的诊断标准为:①经病理和免疫细胞化学证实的MA L T淋巴瘤;②病变仅限于累及肺㊁肺叶或主支气管,有或无纵隔受累;③诊断后3个月内无胸外淋巴瘤的证据[2-3]㊂2.1临床特点及致病因素肺MA L T淋巴瘤病程缓慢,1/3~1/2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㊂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㊁胸痛㊁轻度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疲劳㊁体重减轻㊁发烧和盗汗[4]㊂原发性肺淋巴瘤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60~70岁),无性别差异㊂研究表明与慢性抗原刺激有关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㊁系统性红斑狼疮㊁S jög r e n综合征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都是公认的肺MA L T淋巴瘤的危险因素[4]㊂也有研究表明衣原体感染㊁木糖嗜铬杆菌感染可能与肺MA L T淋巴瘤发病有关㊂2.2影像学表现肺MA L T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胸部C 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大多数肺MA L T淋巴瘤影像表现为双肺多发病变,可分布在双肺的任何部位[1]㊂最常见的病变类型是实变㊁结节和肿块[5],大部分病变都有清晰的边界,85%的病变内部有含气的支气管影,这是MA L T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3];增强扫描病变内可见强化的血管影[3,6]㊂小结节㊁磨玻璃影是相对少见的表现形式,孤立性肺结节也较为少见;更罕见的是囊性病变或空洞性病变,空洞性病变提示较高级别的淋巴瘤㊂30%的患者也可有肺门或纵隔小淋巴结显示[7-8], 10%的病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2]㊂M R I在肺MA L T淋巴瘤诊断方面的应用还较少;本病例术前进行了M R I检查,笔者认为DW I高信号㊁A D C低信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淋巴瘤的诊断,至少在鉴别炎性肉芽肿方面有一定作用㊂㊃426㊃‘临床荟萃“2023年7月20日第38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23,V o l38,N o.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1 患者胸部C T 及M R I 影像学表现 a ~d .胸部C T 显示两肺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病灶内部可见充气支气管影;e .DW I 显示右肺病灶呈高信号;f .T 2W I 显示病灶呈高信号;g.T 1W I 显示病灶呈等低信号;h .T 1W I 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㊂F i g .1 C h e s tC Ta n d M R I f i n d i n g so f t h e p a t i e n t a -d .C he s tC Ts h o w e d m u l t i p l e p a t c h y h i g h -d e n s i t y s h a d o w sw i t hac l e a rb o u n d a r y a n d i r r e g u l a r s h a p e i nb o t h l u n g s ,a i r b r o n c h o g r a m sw e r en o t e d ;e .D W I s h o w e dh i g h s i g n a l i n t h e r i g h t l u n g l e s i o n ;f .T 2W I s h o w e dh y p e r i n t e n s e a r e a s ;g .T 1W I sh o w e di s o i n t e n s e a n dh y p o i n t e n s e a r e a s ;h .T 1W I e n h a n c e d s c a n n i n g sh o w e do b v i o u s e n h a n c e m e n t 图2 肺部病变病理学表现 a .肺活检组织中淋巴细胞增生(苏木精-伊红染色,ˑ40);b .C D 20阳性(ˑ20);c .b c l -2阳性(ˑ20)F i g .2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i n d i n g o f t h e l u n g a .L y m p h o c y t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i n l u n g b i o p s y t i s s u e (h e m a t o x y l i n -e o s i n s t a i n i n g ,ˑ40);b .C D 20p o s i t i v e (ˑ20);c .b c l -2p o s i t i v e (ˑ20)㊃526㊃‘临床荟萃“ 2023年7月20日第38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l y 20,2023,V o l 38,N o .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3病理学表现 MA L T淋巴瘤的组织学特征是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增生导致边缘区扩张,包括小圆形淋巴细胞㊁中心细胞样细胞㊁单核细胞样细胞㊁浆细胞等,肿瘤细胞渗入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9-10]㊂淋巴上皮病变被认为是MA L T 淋巴瘤的标志,但不是诊断的先决条件[11-12]㊂MA L T淋巴瘤的浸润性常导致肺泡壁增宽,并使残留的肺泡腔塌陷,肿瘤沿支气管黏膜下上皮侵袭,进展缓慢,而支气管壁不受侵犯,支气管腔保持畅通,这对应于C T扫描上观察到的 充气支气管征 [10,12-14]㊂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细胞表达包括C D19㊁C D20㊁C D79a和B c l-2在内的B细胞抗原,而不表达C D5㊁C D10㊁C y c l i n D1;C D21㊁C D23残留滤泡树突状细胞染色突出[10,14]㊂K i-67通常很低,表明肿瘤预后良好[15]㊂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排除套细胞㊁滤泡性㊁淋巴浆细胞性或淋巴细胞性淋巴瘤㊂2.4治疗和预后 MA L T淋巴瘤是一种相对惰性的恶性肿瘤,预后良好,5年总生存率高达90%[14,16]㊂通常没有外周血或骨髓受累㊂放射治疗是MA L T淋巴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没有普遍接受的剂量标准,推荐的最小靶剂量为25戈瑞[14]㊂对于多发病灶或多器官受累患者,临床多采用R-C HO P治疗方案[17]㊂研究表明,对于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基础疾病㊁无痛或无症状疾病的患者,可以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定期随访观察,无需采取治疗[14]㊂外科手术主要局限于组织病理学诊断㊁治疗并发症的处理,或不适合其他治疗的患者㊂目前指南推荐的随访策略是前5年每半年随访1次,此后每年随访1次,建议进行体检㊁功能状态评估㊁血液学和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推荐增强C T扫描[14]㊂2.5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肺MA L T淋巴瘤鉴别诊断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㊁隐源性机化性肺炎㊁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㊁多灶性腺癌㊁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等等㊂细支气管肺泡癌通常沿肺泡壁贴壁生长,肺组织结构无破坏,肿瘤分泌的黏液阻塞肺泡,常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和空泡征,磨玻璃影也十分常见[18-19]㊂虽然肺MA L T淋巴瘤支气管充气征也十分常见,但是空泡征㊁磨玻璃征却较为少见㊂机化性肺炎和(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与MA L T淋巴瘤的鉴别依赖于组织病理学特征[20]㊂MA L T淋巴瘤的特征为大量小B细胞浸润延伸到反应性淋巴滤泡,沿支气管血管束和小叶间隔浸润㊂我们报道的病例其影像特征是双侧多发肺实变影,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最初诊断为炎性病变或多中心腺癌,通过活检病理确定了肺MA L T淋巴瘤的诊断㊂对避免误诊的几点思考:①原发性肺MA L 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肺恶性肿瘤,但是在原发性肺淋巴瘤中是最常见的类型,临床及影像医师应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了解其影像及病理特点;②应全面结合各项检查,包括常规实验室检查,痰涂片㊁脱落细胞检查等,有利于排除部分病变;影像学检查首先胸部C T增强检查,并且应重视M R I及P E T-C T等在MA L T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③常规检查无法明确时应尽早做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推荐的方式有纤支镜活检和经C T㊁超声引导的针吸活检,单次活检阴性时应重复活检㊂综上所述,原发性肺MA L 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病变,但病程进展缓慢㊂通常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很容易被误诊为感染性病变或肺癌,诊断依赖于病理学㊂当患者出现两肺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缺乏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或经过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时候,应考虑到原发性肺MA L T淋巴瘤的诊断㊂参考文献:[1] Y u K K,Z h u L,Z h a o J K,e ta l.P r i m a r y l u n g m u c o s a-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 p h o i d t i s s u e l y m p h o m a 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m u l t i p l es c l e r o s i s:c a s e r e p o r t a n dm o l e c u l a r d i a g n o s i s[J].C h i n M e dJ(E n g l),2019,132(13):1625-1628.[2] D i n g X,M a k i n o T,K o e z u k aS,e ta l.P r i m a r y e x t r a n o d a lm a r g i n a l z o n e l y m p h o m a o fm u c o s a-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 p h o i d t i s s u ew i t hm u l t i p l e p u r e g r o u n d-g l a s s o p a c i t i e s:Ac a s e r e p o r t[J].JC a r d i o t h o r a cS u r g,2017,12(1):2.[3] C h e n Y,C h e n A,J i a n g H,e t a l.H R C T i n p r i m a r yp u l m o n a r y l y m p h o m a:C a n C T i m a g i n g p h e n o t y p e sd i f fe r e n t i a t eh i s t o l o g i c a ls u b t y p e sb e t w e e n m u c o s a-a s s o c i a t e dl y m p h o i d t i s s u e(MA L T)l y m p h o m a a n d n o n-MA L Tl y m p h o m a[J].JT h o r a cD i s,2018,10(11):6040-6049.[4] D uC,Z h a n g J,W e iY,e ta l.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o f9C a s e so f P r i m a r y P u l m o n a r y M u c o s a-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 p h o i dT i s s u eL y m p h o m aa n d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J].M e dS c iM o n i tB a s i cR e s,2018,24:233-240.[5]代青青,李廷超,周娇,秦丽,曾令聪,周玲,黄毅.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误诊为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2,43(2):90-92.[6]黄钦熊,马捷,左敏,许静.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 T特征[J].中国C T和M R I杂志,2022,20(2):56-58,142.[7] C o u t oC,M a r t i n s V,R i b e i r o V,e ta l.P r i m a r yp u l m o n a r yMA L Tl y m p h o m a:A c a s er e p o r ta n d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J].B i o m e dH u b,2019,4(3):1-5.[8] G i u l i aP,C a r l a G,C r i s t i a n R,e ta l.P r i m a r y p u l m o n a r yMA L T-l y m p h o m a m i m i c k i n g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A c a s er e p o r t a n do v e r v i e wo n t h e p e r t i n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J].S a r c o i d o s i sV a s cD i f f u s eL u n g D i s,2017,34(3):260-263.㊃626㊃‘临床荟萃“2023年7月20日第38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23,V o l38,N o.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9]唐白杰,刘娟,徐钢,等.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8):4.[10] B o r i eR,W i s l e z M,A n t o i n e M,e ta l.P u l m o n a r y m u c o s a-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 p h o i d t i s s u e l y m p h o m a r e v i s i t e d[J].E u rR e s p i rJ,2016,47(4):1244-1260.[11] U l l a hS,A l iM,S o n g M.R a r e p r i m a r yp u l m o n a r y m a r g i n a lz o n e l y m p h o m a p r e s e n t i n g w i t h i n c i d e n t a l p u l m o n a r y n o d u l e s[J].C a s eR e p P u l m o n o l,2019,2019:7031868. [12]陈利军,韩月东,张明.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 T表现[J].肿瘤影像学,2021,30(3):191-194.[13]丁晶晶,曹敏,刘寅,等.以弥漫性病变为表现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两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13(1):67-71.[14] R a d e r e r M,K i e s e w e t t e r B,F e r r e r i A J.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 m a r g i n a lz o n el y m p h o m ao fm u c o s a-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 p h o i dt i s s u e(MA L Tl y m p h o m a)[J].C AC a n c e r JC l i n,2016,66(2):153-171.[15]孙雪骐,黄麒睿,彭芳.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38(1):97-99,102.[16]施淼颉,魏征,庄静丽,等.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21,28(5):765-770.[17]安晓彩,许爱国.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诊疗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3):2360-2363.[18]程娟,李江,汪田田,等.41例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C T影像表现及其不同病理基础对照研究[J].中国C T和M R I杂志,2022,20(2):3.[19]闵旭红,王尚虎.原发性肺MA L T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2):128-131. [20]胡悦,季成,黄建安,等.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荟萃,2011,26(4):354-355.收稿日期:2022-08-10编辑:张卫国㊃726㊃‘临床荟萃“2023年7月20日第38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23,V o l38,N o.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李瑞雄;王盛集【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6例临床病理及CT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3例,其中1例有血痰,1例伴有胸背痛;1例有杵状指;2例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本组病例影像主要表现以周围型肿块或结节为主,直径2.6~9.0 cm.浅分叶4例,有胸膜凹陷征2例,毛刺征2例,肿块内未见空洞,钙化.3例增强扫描,肿块呈轻中度强化,3例呈持续强化.结论: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性,术前确诊需经支气管内镜活检或经皮肺穿刺活检.【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3页(P492-494)【关键词】肺肿瘤;淋巴上皮瘤样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李瑞雄;王盛集【作者单位】543000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543000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R814.42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是指发生于鼻咽部之外,组织病理学与鼻咽部淋巴上皮瘤相似的肿瘤,多发生于胃、肺、扁桃体、食管、腺、胸腺、子宫颈和皮肤等部位。
Begin等[1]于1987年首次报道了肺LELC。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肺与胸膜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其视为肺大细胞癌的一个亚型[2]。
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种族性,全球近2/3的病例来自中国南方[3]。
近年来在国内有个案报道[4-8],因此,掌握该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本院2010年4月-2015年7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淋巴上皮瘤样癌8例,1例位于颈部;1例位于腮腺;6例为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现对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回顾性分析影像学的表现,结合文献进行总结,以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
肺原发性非特指型外周T_细胞淋巴瘤1_例及文献复习
ciency ,osteoporosis and effect on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hematopoiesis :a review [J ].Int Mol Sci ,2021,22(16):8855.[6]㊀Barbalho S M ,Goulart R A ,Gasparini R G.Associations be-twee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nd vitamin D [J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9,59(8):1347-1356.[7]㊀荆扬,石永强,张家琦,等.外源性维生素D 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胃肠病学,2019,24(8):493-496.[8]㊀Krela -Kazmierczak I ,Szymczak -Tomczak A ,Tomczak M ,etal.Is there a relation between vitamin D ,interleukin -17,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Arch Med Sci ,2021,17(3):662-674.[9]㊀Konya V ,Czarnewski P ,Forkel M ,et al.Vitamin D downreg-ulates the IL -23receptor pathway in human mucosal group 3innate lymphoid cell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8,141(1):279-292.[10]㊀Moschen A R ,Tilg H ,Raine T.IL -12,IL -23and IL -17inIBD :immunobiology and therapeutic targeting [J ].Nat Rev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16(3):185-196.[11]㊀Kojecky V ,Matous J ,Kianicka B ,et al.Vitamin D levels inIBD :a randomised trial of weight -based versus fixed dose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J ].Scand Gastroenterol ,2020,55(6):671-676.病例报告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3)04-0702-03肺原发性非特指型外周T 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沈凌筠,㊀刘㊀幸,㊀王㊀霖,㊀和进堂,㊀李㊀翔,㊀赵雁红,㊀王㊀戈,㊀李文明,㊀骆鹏举(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省传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㊀云南㊀昆明㊀650041)ʌ关键词ɔ㊀T 细胞淋巴瘤;㊀外㊀周;㊀非特指型;㊀肺原发性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 ɔ10.3969/j.issn.1006-6233.2023.04.037㊀㊀外周T 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PTCL )起源于胸腺后T 淋巴细胞或(和)NK /T 细胞的侵袭性淋巴瘤,具有显著异质性[1]㊂外周T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TCL -NOS )指在世界卫生组织(WHO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无独立分型者,均被定义为非特指型㊂PTCL -NOS 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及结外疾病,多见于脾脏㊁骨髓和皮肤等,而肺部巨大肿物者罕见㊂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以肺部巨大肿物为特点的肺原发性非特指型外周T 细胞淋巴瘤病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并进行文献复习㊂1㊀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6岁,因 反复发热㊁咳嗽㊁咳痰3月余 于2021年6月1日入院㊂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无糖尿病史㊁高血压史㊂院外胸部CT 示 左肺下叶巨大混杂密度肿块,左肺上叶舌段见高密度结节影,周围肺组织受压,左侧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部分肿大 ,见图(1~3)㊂院外支气管镜刷检示:镜下见左肺下叶基底段,后段新生物,行刷检见大量脱落柱状上皮细胞及散在炎细胞,未见恶行细胞㊂支气管镜肺活检示:大片凝固性坏死物,周围散在淋巴样细胞㊂入院查体:体温38.5ħ,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8/70mmHg ,血氧饱和度98%,一般情况欠佳,神志清楚㊂左肺语颤减少,左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其余未见明显异常㊂右颈部扪及1个直径约1.0cm 大小淋巴结,质韧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9.49ˑ109L -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4.50%,淋巴细胞百分比52.08%,红细胞3.06ˑ1012/L ,血红蛋白101g /L ;感染性标志物:血清淀粉样蛋白A 95.1mg /L ,白介素-632.19pg /mL ,降钙素原1.058ng /mL ㊂肝功能:总胆红素120.1μmoL /L ,直接胆红素93.7μmoL /L ,间接胆红素26.4μmoL /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3U /L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3U /L ㊂EB 病毒㊁支原体检查㊁风湿二项㊁肿瘤标志物㊁肝炎系列等均为阴性㊂胸部CT 示 左肺下叶团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不均匀强化,左肺下叶肿㊃207㊃㊀㊀第29卷㊀第4期2023年4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河㊀北㊀医㊀学HEBEI MEDICIN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29,No.4Apr.,2023㊀㊀㊀㊀ʌ基金项目ɔ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22J0726);昆明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21-03-02-003)ʌ通讯作者ɔ刘㊀幸块较前明显增大,左侧胸腔积液,较前新出现,纵隔淋巴结部分肿大,较前增大 ,见图(11㊁12)㊂PET -CT 示,全身多区域增大淋巴结,氟代脱氧葡萄糖(FDG )代谢异常增高㊂T 细胞斑点实验示 抗原A :216,抗原B :196,检测:阳性 ㊂患者入院后持续高热,结合T 细胞斑点实验结果及感染指标升高情况,给予抗痨治疗(利福平㊁异烟肼㊁乙胺丁醇㊁吡嗪酰胺)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仍反复发热㊂2021年6月10日行气管镜见左肺下叶腔内新生物并坏死,阻塞气管,见图4㊂2021年6月19日行左开胸探查术㊁左下肺叶切除术㊁左侧舌叶楔形切除术㊁肺门淋巴结清扫术㊂术中见左下肺占位病变,大约12cm ˑ10cm ˑ10cm ,鱼肉样,质硬,活动度差,探查胸腔及左上肺见病变浸及左舌叶,致舌叶部分实变㊂电镜下见淋巴组织增生浸润,细胞核形不规则,核浆比高,核分裂多,并见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粘膜现象,见图(5~8)㊂免疫组化:CD3(+)CD5(-)CD4(-)CD8(+)CD43(+)CD56(+)CD30(-)TIA -1(+)GB (-)PCK (-)Ki -67/MIB -1(+,70%),EBER1/2-SIH :(-),见图(9-10)㊂TCRγ基因重排检测:在目标片段范围内查见较低扩增峰㊂结合形态学㊁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结果,诊断:肺原发性非特指型外周T 细胞淋巴瘤,Ⅳ期B 组㊂患者至肿瘤科就诊行CHOP (环磷酰胺㊁阿霉素㊁长春新碱㊁泼尼松)方案常规化疗6个月,目前仍在随访中㊂图1~3胸部CT 检查;图4气管镜检查;图5HE 染色,ˑ4;图6HE 染色,6ˑ10;图7HE 染色,ˑ20;图8HE 染色,ˑ40;图9免疫组化染色,ˑ20,肿瘤细胞表达CD3;图10免疫组化染色,ˑ10,肿瘤细胞Ki -67高表达,约60%~70%;图11~12胸部CT检查2㊀讨㊀论肺原发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 ,PPL )指累及肺部一侧或双侧,包括肺实质或器官的淋巴瘤,少见恶性肿瘤,仅占肺原发恶性肿瘤的0.5%~1.0%[2]㊂肺原发性T 细胞淋巴瘤首次报道于1991年,结合国内外的文献报道[3],肺原发性T 细胞淋巴瘤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低,在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以老年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㊂PTCL -NOS 在欧美国家中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 ,NHL )的7%,在亚洲国家中约占NHL 的22%,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淋巴结肿大及结外疾病,单纯结外疾病受累占13%,单纯结内疾病受累占38%,结外和结内混合受累占49%,多见于脾脏㊁骨髓和皮肤等,侵袭性强,预后差,重症患者可伴噬血细胞综合征,5年生存率仅为25%~45%[4]㊂通过PubMed ㊁Embase 数据库检索关键词 primary pulmonary T -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自1982年05月至2022年12月共检索到172篇文献,通过阅读筛选,共得到了14例病例报告㊂其中亚洲国家病例数较多于欧美国家,年龄范围在48~82岁,中位年龄61.17岁,以老年人为主,男女比例为5ʒ2,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87.3%)㊁咳嗽(61.5%)㊁咳痰(54.3%)㊁呼吸困难(36.5%)㊁体重减轻(23.6%)等,对抗生素治疗均无反应㊂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实变(8/14)㊁结节(7/14)㊁肿块(6/14)㊁毛玻璃样影(3/14)和斑片状浸润(2/14)㊂随访病例中11例已死亡,仅有3例治疗效果佳,仍在随访中㊂本例患者以肺部巨大肿物为特点,有发热㊁咳嗽㊁咳痰等症状,既往有结核病史,结合感染指标及T 细胞斑点实验结果,初诊误诊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㊂但伴随病情进展,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结合肺组织活检最终明确诊断㊂肺原发性T 细胞淋巴瘤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PTCL -NOS 属于排除性诊断,需排除血管免疫细胞性T 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lymphoma ,AITL )和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 )等PTCL ,PTCL -NOS 为PTCL 最常见的亚型,但由于PTCL -NOS 可累及多种器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发病时多为晚期,为诊断和预后增加了难度㊂大约52.9%的患者可以通过开胸肺活检或者胸腔镜辅助手术确诊,47.1%的患者可以通过影像检查确诊[5]㊂肺原发性T 细胞淋巴瘤影像学多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㊁胸腔积液㊁肿块样实变影㊁网格状间质性改变和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样改变等[6]㊂本例患者CT 影像符合肿块样实变影和胸腔积液表现,双肺多发高密度斑片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㊂支气管充气征常见于肺炎㊁肺结核和肺癌,很少见于肺原发淋巴瘤,我们推测可能由于淋巴瘤侵犯肺实质导致近端支气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所致㊂对于PTCL -NOS 的诊断,淋巴结切除或淋巴结外㊃307㊃㊀㊀第29卷㊀第4期2023年4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河㊀北㊀医㊀学HEBEI MEDICIN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29,No.4Apr.,2023㊀㊀㊀㊀活检至关重要㊂PTCL-NOS病理形态变化多样,病理表现多见淋巴结构紊乱,肿瘤细胞大小不一,核仁明显,呈多形性,弥漫性生长,可见核分裂象[7]㊂与本例病理形态学类似㊂PTCL-NOS免疫表型检测对辅助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多数PTCL-NOS免疫表型通常表现出一种或多种广谱T细胞抗体丢失,无法完全呈现疾病特异性,文献报道多以CD4+/CD8-案例为主[8],而本案例为CD4-/CD8+㊂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化疗效果佳且未出现并发症㊂有研究提示[9], CD30抗原在PTCL-NOS患者中的表达较低,阳性患者的生存预后差,但本例患者CD30(-)提示可能生存预后佳㊂血清EBV也可作为快速评估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50%以上的PTCL-NOS患者可少量表达EB病毒[10],本例患者肺组织EBER原位杂交结果和血清EBV均为阴性,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较好预后㊂基因表达谱对患者预后也有一定意义,组蛋白修饰相关基因突变患者更容易发生耐药,一项纳入125例PTCL-NOS患者的研究发现,二代测序后组蛋白修饰基因突变的比例高达36%,显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明显缩短[11]㊂PTCL-NOS侵袭性高,病程进展快,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㊂CHOP是PTCL-NOS最常用的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在17%~70%,但复发率较高,患者预后差;CHOPE(CHOP+依托泊苷)方案比CHOP 方案可改善低危年轻患者的3年无事件生存率,但对老年患者无益;GDP(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方案可作为复发难治PTCL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案,通常对于初治PTCL患者可以采用CHOP/GDP轮替的治疗方案[12]㊂本例患者经CHOP常规化疗仍在随访之中,后期需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时间,可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或新型药物,如罗米地辛㊁西达本胺㊁贝林司他㊁普拉曲沙㊁来那度胺㊁小分子靶向抑制剂等㊂范潞艳等[13]研究显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PTCL-NOS患者48周,可使肿瘤最大垂直径乘积(SPD)缩小67.8%,达到部分缓解(PR)㊂赵维莅等[11]也提出利用MICM分型(病理形态学㊁免疫表型㊁细胞遗传学㊁分子生物学),使PTCL治疗从经验性向智慧化转变㊂目前对于复发性或者难治性PTCL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㊂化疗建议应当以个体为基础,并提供非交叉耐药的多药化疗方案㊂综上所述,PTCL-NOS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临床诊疗需要关注以下几点:①对于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肺部病变,如果病理活检发现大量淋巴细胞或者非典型淋巴细胞,应当将PTCL纳入鉴别诊断;②如果病情持续,多次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率;③临床资料提供的证据对相关免疫组化检查的选择和明确诊断有很大帮助㊂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带来较好的预后㊂ʌ参考文献ɔ[1]㊀徐成波,廖斌,齐彦,等.伴全身弥漫性皮肤红斑的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白血病㊃淋巴瘤,2021,30(7):426-428.[2]㊀Cadranel J,Wislez M,Antoine M.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J].Eur Respir,2002,20(3):750-762. [3]㊀De Figueiredo RH,Parreira BS,Canao PA,Cardoso L,et al.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a case report and short literature review[J].Arch Clin Cases, 2022,9(4):140-144.[4]㊀Singh A,Bhagat M,Siddiqui AD,et al.Peripheral T-cell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an unusual presentationof a rare lymphoma[J].other,2019,11(1):3813. [5]㊀Shi L,Zeng Y,Lin H,Chen X.An atypical case of primarypulmonary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misdiagnosed as apulmonary infectious disease: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Indian Cancer,2021,58(2):302-306. [6]㊀蒋冲,来瑞鹤,滕月,等.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相关临床因素在非特指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评估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2,42(6):347-351.[7]㊀李毅,蔡瑞敏,王文洋,等.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诊断学特征[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6-9.[8]㊀Went,P.Marker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a proposed clinical-pathologic prognostic score[J].Journalof Clinical Oncology,2006,24(16):2472-2479.[9]㊀杨笋,张明智.CD30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0):485-489.[10]㊀Xu P,Yu D,Wang L,et al.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and comparison of prognostic scores in peripheral T cell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a single-institution stud-y of105Chinese patients[J].Annals of Hematology,2015,94(2):239-247.[11]㊀赵维莅,蔡铭慈.我如何诊断和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9,40(5):363-367. [12]㊀Qi F,Dong M,He X,et al.Gemcitabine,dexamethasone,and cisplatin(GDP)as salvage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nototherwise specified[J].Ann Hematol,2017,96(2):245-251.[13]㊀范潞艳,张伟华.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1例并文献复习[J].肿瘤研究与临床,2020,32(7):512-514.㊃407㊃㊀㊀第29卷㊀第4期2023年4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河㊀北㊀医㊀学HEBEI MEDICIN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29,No.4Apr.,2023㊀㊀㊀㊀。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特征
38
CASE 1 女性,45岁,呼吸困难
1肺粘膜相关淋巴瘤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39
CASE 2 女性,48岁,体检发现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40
CASE 3 男性,61岁,咳嗽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
2/17/16
28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分型及影像肺炎、肺泡型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29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分型及影像肺炎、肺泡型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30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分型及影像
结节、肿块型肺炎、肺泡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粟粒型
2/17/16
10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临床资料
症状、体征
无特异性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少有全身症状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11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概 述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预后
02
大多数为低度恶性、发展缓慢如有转移,需放化疗,预后明显好于肺癌
20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分型及影像结节、肿块型单发或多发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21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分型及影像结节、肿块型主要分布在肺间质内支气管旁、胸膜下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灶可见明显强化。
PPL影像表现
结节、肿块型
PPL影像表现
男,72岁,体检偶然发现右下肺病变,其他无特殊主诉。
PPL影像表现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肺下叶背段,与胸壁
紧密相连,右上叶后段亦有部分侵及,肋间
附近亦有软组织瘤体约2~3cm,一并切除 。肺周围淋巴结亦清扫。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痊愈出院 。
表现为沿肺段或叶分布的斑片模糊渗出性病变,
由于淋巴瘤倾向于侵犯肺间质,病变内常可见支
气管气像。
PPL影像表现
男性,肺部反复发作的症 状一直被当作肺炎治疗, 呼吸衰竭。 CT表现:双肺明显大片 状肺实变影,边界清楚或 模糊,其内可见支气管显 著扩张;周围仍可见正常 的肺组织存在。双侧胸腔 少量积液。 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PPL影像表现
PPL影像表现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肺门向肺野发出放射状网状阴影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 支气管周围多发结节 支气管充气征(与肿瘤沿支气管黏膜下浸润生长
,多不引起支气管的阻塞有关)
小叶间隔增厚 可呈毛玻璃样变
PPL影像表现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肺门向肺野发出放射
状网状阴影 支气管周围多发结节
PPL的鉴别诊断
PPL影像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常需和肺
内其他常见或少见疾病鉴别,如: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结节病 转移瘤 韦格肉芽肿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肺霉菌病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
最后确诊需靠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
有临床症状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胸闷等症状 无全身淋巴结或肝、脾肿大。 绝大多数PPL有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等特点。 免疫抑制是一个发病的高危因素,肺淋巴瘤在AIDS患者中的发病率
>2% ,是正常人群的200倍。
原发性肺淋巴瘤CT分型
结节、肿块型 肺炎、肺泡型
组织,病变呈浸润性发展,可侵犯支气管壁,但更倾 向于侵犯管壁外的肺间质,因而支气管腔通常仍保持 通畅或仅轻度的狭窄。 支气管粘膜下淋巴瘤侵犯可形成管腔内的结节状凸起 ,或环绕支气管壁生长造成局限或广泛的支气管管腔 变窄甚至管腔完全阻塞,并发肺的实变和不张。 侵犯肺泡间隔时,先使肺间隔增厚,随着病变发展, 肺泡腔逐渐变小以致完全闭塞。侵犯胸膜时表现为胸 膜的增厚、斑块或结节,并趋向分散而非聚集。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间质型)
粟粒型 混合型
PPL影像表现
结节、肿块型
病理基础
支气管、血管周 围淋巴瘤细胞 沿支气管、血管外周淋 巴窦道途径管、血管、淋巴管周 围组织结构增厚
PPL影像表现
结节、肿块型:
最常见。病灶多位于肺间质内支气管旁或胸膜下
,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呈类圆形,边界清 楚,密度较低,直径1-10 cm,大于1cm病灶内可 见支气管气像,部分灶内可见空洞及液气平;病
PET/CT等排除了肺外淋巴瘤或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肺外淋巴瘤征象。 同时满足以上4点者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瘤。
PPL临床表现
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长达10年,
平均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症状。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 占87%。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PPL影像表现
粟粒型:
表现为多发粟牲样小结节沿支气管周周呈线
样弥漫分市,直径<3mm,边界粗糙,内无支 气管气像。
混合型:
同时出现 以上4型中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者
。
小结
下述情况需想到原发性肺淋巴瘤 病程长,一般长达2~5年,发展极缓慢 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无症状或咳嗽、咳痰、胸痛者 结节、肿块或实变病灶 并伴有空气支气管征 合并肺间质性改变 无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
何杰金病
Hodgkin’s disease
非何杰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原发性肺淋巴瘤分型
非何杰金淋巴瘤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
高度恶性大B细胞淋巴瘤
血管中心性淋巴瘤 其他如血管内淋巴瘤(IVL)等
PPL病理特征
淋巴瘤肺内病变主要是侵犯肺的间质和支气管粘膜下
原发性肺淋巴瘤 的CT表现
陈 凯
原发性肺淋巴瘤
( Primary pulmonarylymphoma, PPL)
发病率极低
约占淋巴瘤的0.36%~1.2%
特点 主要发生于肺间质和支气管粘膜 不伴有纵膈、肺门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病 以B细胞型为主 约占80%-90%
原发性肺淋巴瘤分型
PPL诊断标准
1983年Koss提出的诊断标准:
病变包括脏层胸膜下的肺或肺局部的淋巴结; 排除纵隔病变向肺内的浸润; 无淋巴瘤病史; 必须是肺穿刺活检或肺叶切除后的病理诊断。
PPL诊断标准
1993年Cordier等的修订标准:
影像学上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淋巴结增大; 以前从未发生过肺外淋巴瘤; 通过临床体检,全身放射性核素、CT或淋巴管造影,骨髓检查,及
病理:右下肺恶性淋巴瘤(B细胞型
)
免疫组化标记:(B2005-701):CD45(
﹢), CD20﹢, CD3-,Vimentin-,SMA-,MC(),CK(-),Syn(-)
PPL影像表现
结节、肿块型 偶可见空洞及液气平面
PPL影像表现
两肺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片絮状高密度影,双侧肺 野可见多发结节状病灶,右肺下叶见较大肿块。
沿淋巴管分布中以支气管周 围为主的表现,提示肿瘤浸 润支气管周围间质
PPL影像表现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小叶间隔增厚
可呈毛玻璃样变
2016/3/9
27
PPL影像表现
病史:女,气短数周。
CT表现:双肺斑片状实变影,
散在多发小结节影,边界不清 楚,部分有融合,主要沿支气 管血管束分布。
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经纤支镜右下肺肿块活检显示支气管壁内较多小 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呈小圆形,核卵圆形,质较 均匀,核膜边缘可见小核仁,偶见核分裂像。
2016/3/9
19
PPL影像表现
肺炎、肺泡型
病理基础
淋巴瘤细胞 破坏支气管基底 膜及黏膜上皮层
阻塞性肺炎样改变
引起支气管变形、 狭窄
PPL影像表现
肺炎或肺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