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教育学------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教育应不断地激励人 的社会担当。
总结
教育者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受知识 的作用。教育者在传受知识的同时也要 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选择合适的方式 方法加以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 格,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培养出一个个知识渊博,人性健全,具 有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独立的人。
谢谢观赏
演讲者:美术与设计学院 13级美术学2 班 潘陈庆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蔡元培
事例
21岁的大学生药家鑫, 深夜驾着私家车去看女友, 途中撞倒骑电动自行车的 女服务员张萌(化名),下 车后发现张萌在看自己的 车牌号,药家鑫拿出刀子, 对张萌连捅8刀,致其死亡。 二审判决死刑。
我比较认同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的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的观点。
教育的首要 目标不是灌输知 识,尤其是书本 知识,而是养成 人格。
案例二
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时社会腐败 的状况,特别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 他晚年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 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 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刻在碑 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 时时观瞻,严格奉行。
教育者教 人养成独立精 神
案例二
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 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 不置田宅,说:“子孙当念自立,何必田宅 ,徒使争财为不义耳!”清朝画家关板桥52 岁始得子,但他严格要求儿子。提出“第一 要明理做个好人”的家教原则。他临终时给 儿子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网2013年4月19日文:4月16日晚上 10点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宿舍 楼内,住同一个宿舍的舍友,为点小事起了 争执,一方冲动之下持刀相向,最终使同学 伤重身亡,酿下惨祸。据了解,两位当事学 生都是该校2010级自动化专业,来自丹阳的 蒋某被刺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目前, 行凶者泗阳人袁某已被南京江宁警方刑事拘 留。据校方称,两名学生的成绩挺优秀的, “袁某平均每门成绩都在90分以上”。蒋某 不仅成绩好,还是学生会负责人。
教育学形考1-4答案
教育学形考一单选题(1/15)、根据默顿的观点,在教育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非预期的教育结果叫做(3分)▪A、正向功能▪B、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D、隐形功能(2/15)、在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的层面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3分)▪A、共产主义▪B、毛泽东思想▪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3/15)、“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这句话反映了(3分)▪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C、个人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4/15)、近现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者是(3分)▪A、杜威▪B、卢梭▪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5/15)、斯宾塞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3分)▪A、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B、适应生活▪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培养精英(6/15)、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3分)▪A、卢梭▪B、杜威▪C、柏拉图▪D、涂尔干(7/15)、()的存在,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分)▪A、大教学论▪B、爱弥儿▪C、理想国▪D、普通教育学(8/15)、不属于教育艺术的特点的是(3分)▪A、情感性▪B、创造性▪C、混乱性▪D、审美性(9/15)、()是国家或者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3分)▪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0/15)、“活到老,学到老。
"体现了(3分)▪A、生活教育▪B、全民教育▪C、终身教育▪D、生命教育(11/15)、“教育”在中国最早出自于(3分)▪A、论语▪B、孟子▪C、中庸▪D、大学(12/15)、20世纪70年代初,舒尔茨提出了(3分)▪A、人力资本理论▪B、教育万能论▪C、筛选理论▪D、外烁论(13/15)、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3分)▪A、论语▪B、大学▪C、学记▪D、理想国(14/15)、“教育即生活”是( )的思想。
教育学
教育学1、教育最早含义:《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3、广义的教育:凡是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的活动。
5、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
6、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学鼻祖7、《学记》:最早的教育学专著8、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无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个人本位论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卢梭(自然教育说,自然人是完全为自己而生活的人,他是整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与他的同胞才有关系)、瑞士佩斯泰洛齐(强调教育在促进人的既然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到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德国康德、福禄培尔(教育就是顺应人的本能,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的本能,给予适当的教育,以游戏、教育等方法促进儿童的发展。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理想的国家是各阶层的社会成员各司其职)、荀子(教育应以“礼”来对人们进行约束和改造,规范言行)、孔德(真正的人不存在,存在人类,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迪尔凯姆(强调人对社会的适应)、纳托尔普(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决定价值,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目的)、凯兴斯坦纳(成为“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典型,国家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造就公民)9、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四有、两精神。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学习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1. 教育P4: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教育影响P6: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3. 教育学: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工作的学科;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P5答: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2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简述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P10答: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3.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P16答:1前教育学时期---萌芽阶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2学科雏形时期--独立体系形成阶段: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洛克教育漫话 ;3学科形成时期: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4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 ;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p24-28答: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验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历史性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①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②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就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③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假设的;④从不同理论基础或视角出发会产生不同的解释;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①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⑤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2、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你打算怎样学好教育学答:1学习教育学的原因:①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人们通常对教育现象、问题形成一种日常教育经验;而由于日常教育生活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所形成的教育经验往往比较直接和感性,并因此而易产生矛盾和歧义等;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教育认识来代替习俗的教育认识,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来代替日常的教育经验;②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而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提供对于教育问题的新的更有效的解释;③教育学对教育问题、教育实践进行的科学解释的目的尽管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但是并不止于教育知识的增长;总之,教育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学好的一门教育基础理论学科;2如何学习:①阅读教育名着;②与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③对教育学的学习作一个计划安排;三、名词解释1.教育功能P31: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隐性教育功能P34:是教育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不公正的教育制度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社会的不平等;3.人力资本P50:是指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4.教育的社会功能P33-34: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5.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6.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7.教育的个体功能P33:是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8.教育本体功能P34: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是教育固有的功能,是由教育的本质和内部结构决定的;9.社会本位P78: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或是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的一种价值取向;10.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四、简答题1.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41-45答: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3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表现在:P53-54答: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3.教育在促进政治民主化方面的作用是:P50答: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4.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44答: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谋生的本领,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就是要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和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5.教育对人口的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55答:①教育提高人口质量;②教育控制人口数量;③教育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6.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如何实现P54答:教育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文化的创造功能:①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②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③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五、分析题1.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请陈述理由;P32答:甲和乙的观点都是片面的;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要看到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衍生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教育的社会功能对教育的个体功能发挥的制约作用;或者:在论及教育的功能时,首先是要坚持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即发挥教育对人的影响,选择教育对人正面的影响--促进发展功能,即在目标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内容上实施全面的教育内容,在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过程,使人趋向真、善、美的境地;其次是要重视教育的扩展功能;即发挥教育培养社会人才,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而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人口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并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科技支撑与文化服务的功能,使社会朝着文明、富裕、和谐的方向前进;2.课堂上,大林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老师应如何做才能促进个体发展,减少其负面作用P44-45、 P41 、P42-43分析:片面地追求过于标准化同质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方式,将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不尊重差异,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泯灭个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应该尊重差异,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答:1.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3. 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女大学生的问题涉及人口与文化,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设计政治与经济功能,当然,一方面,是教育对政治经济等的功能发挥,另一方面,也是政治经济等对教育的制约;我国最近各媒体不断报道,考虑到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不利形势,各单位专门举办女生专场招聘会,为女大学生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她们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企业面试等一站式服务,全面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六、论述题1.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怎样发挥教育,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其负效应;P41-45答: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3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①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②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如何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效应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②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③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教育的负向功能虽不可避免,但只要正确认识并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就可以最大幅度减少负向功能,增强正向功能;2.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P40-41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为地压制了个性的发展;同时,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1其原因为:①过重的学业负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②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③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2策略: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②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③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3.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教育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在当前中小学的表现,并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4.举例说明,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有哪些;答: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的表现: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为地压制了个性的发展;同时,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三、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P66: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2.全面发展教育P93: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四、简答题1.教育目的选择的依据包括哪些P75-76答:1社会依据: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人的依据:①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②从人的需要来说,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2.教育目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P72-73答: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P89-91答:1我国的教育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精神实质:①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②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P95-96答:①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②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而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③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④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5.如何看待“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答:1社会化:一般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文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反应的是一个“群”的聚合性和共处性;2个性化:一般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3要求:人的发展和完善就在于社会化和个性化二者的和谐与统一;人的社会化,应是个性化了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应是社会化了的个性化五、案例分析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认为这些观点合理吗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素质教育P94参考答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偏颇,素质是对人的心理、学识、道德、审美、生活态度和能力等各方面发展质量或品质的总称;所以,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并不是单指某一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各类活动的叠加;在素质教育中要关注到孩子的特长,长善救失,同时也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开拓学习的领域以及加强学习兴趣,但这些只是素质教育的其中一方面,并不是它的全部和出发点,我们不能以偏概全;2、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你赞同成都市教育局这个规定吗请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评价此规定;P93答:我赞同成都市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我认为这一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四育的发展,厚此薄彼,有所偏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3、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有人说,门门功课都得优秀就是全面发展;你赞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答:我不赞同这个说法;1从全面发展教育所依托的理论基础来说,全面发展教育所依托的理论是马克思的学说,具体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实包括了每个人的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思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发展,每个人都要全面发展,并且,每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个性而全面发展;这样,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的话,就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门门功课得优秀;当某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有兴趣的课程得优秀,不是特别擅长的及格,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是全面发展的——因为他每门功课都合格了,而且又有自己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展示;2从全面发展具体含义来说,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以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主体;并且,在正确认识与把握全面发展过程中,明确指出,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也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因而,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平均发展,也不是要每个人都门门功课得优秀;全面发展是全面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在基础学识合格基础上有自己的特长发展,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每门功课平均、均衡发展;所以,上述观点“门门功课都得优秀就是全面发展”是偏颇的六、论述题1、结合中小学实际,分析在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答:问题:我国中小学在教育目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混乱现象;模糊上主要表现在,将中小学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等同,还有将国家的教育目的认为是发展中小学生的集体或社会价值目的;在实践中,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下,出现了诸多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例如:中小学学生负担较重、中小学教育费用过高,乱收费现象依然严重、学校、社会对学生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中小学学生考试作弊严重等等; 对策: 1明文规定中小学学生最高作业量,严令禁止学校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给学生补课,禁止私人和学校开办寒暑期补习班;以此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负担;2明文规定接受九年免费教育的学生不需向学校任何人交纳任何学习费用;同时规定高中学校学费额,除此外学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3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增强教师对未成年人权益及有关隐私权的认识;4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实行全国教育巡查员制度;2、当代有位教育专家曾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前程,现在中国父母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请问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评价;答:1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他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案例中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即中国教育一应试教育为主,完全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基本依据;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正在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3、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认识并实现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P94-96答:1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2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①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我们必须从日益知识化、科学化、智能化、审美化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看到人的全面发展是何等的重要;②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③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说它不可分割,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④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我国教育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十分正确的,实现这样的要求固然需要有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同时这种有效的教育实践也需要依据教育目的来加以很好地把握,即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量、评价教育实践的根本标准;三、名词解释1.教育制度P100: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完整版)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1、教育的概念:广义: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2、教育的三大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3、教育的发展史:原始形态的教育(原始社会形态)→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形态)4、学校是什么时侯产生的?奴隶社会5、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6、教育学的发展史:(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古代教育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代表作《学记》(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7世纪以后)--代表《大教学论》(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记》的地位: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末年(相传为孟轲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著名教育学家及其典型著作: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学家--“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7、教育学的价值:(一)、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使其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的自我发展能力(五)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基础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1)、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发展。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十章德育第一节德育的概述德育:即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品德:是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一定社会的行为规范。
(一)中国德育的历史发展《学记》说:“君民建国,教学为先”“如欲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二)西方德育的发展历史雅典教育注重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强调纪律服从罗马共和国时期教育中心是道德教育。
讲求孝道,效忠国家。
四、德育的功能:1.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2.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3.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4.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5.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6.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为了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导向功能,要克服两种思想倾向。
一种倾向是忽视德育的作用。
另一种倾向是认为学校德育无所不能。
德育的负功能,是指由于德育方向不对或方法不对。
五、德育的任务和内容(一)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德育任务第一个层次就是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公民第二个层次是培养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第三个层次是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二)德育的内容的层次结构(或德育内容的标准)1.中小学德育内容的层次德育内容的顶线(先进性)底线(广泛性)4.学校德育内容的主旋律德育的主旋律:始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体和社会主义思想第二节品德发展规律一、品德诸要素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一)道德认识的发展皮亚杰归纳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前道德阶段(0~2岁)2.他律道德阶段(2~8岁)3.自律道德阶段(8~12岁) 3.公正阶段(12岁以后)科尔伯格发现儿童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三个水平: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1.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2.以工具性相对主义为定向3.以“好孩子”为定向4.以维护权威和秩序为定向5.以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为定向6.以普遍的伦理为定向(二)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
教育学:教者,人之模范也
教育学:教者,人之模范也【摘要】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而教者则是人们的榜样和引导者。
教育学包括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以及教者的责任和影响,素质要求,培训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教者在教育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者应注重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教育学,教者,模范,责任,影响,素质,培训,发展,地位,学生,发展方向1. 引言1.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理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它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系统而科学的方式来研究并实践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品德、体魄等多方面的发展。
教育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实践活动。
在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实践。
教育学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多种学派和理论,不同的教育理论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涉及理论研究,又涉及实践活动,其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教者的重要性教者是教育学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更承担着塑造学生品格和影响学生未来的责任。
教者的行为和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教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者在教育学中扮演着人之模范的角色,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教者的言传身教将直接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教者的重要性还在于他们对学生的心灵塑造和情感引导。
教者应该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育学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1. 教育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2. 从作用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 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4.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传统等因素。
5.在课程评价过程中,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两个最重要的评价形式。
6.教学内容设计包括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和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7.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同时是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8.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讲授策略,对话策略和指导策略。
二、单项选择题1.教育学是一门 B 。
A、应用性学科B、理论性学科C、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D、技术性学科2.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D 。
A、《论语》B、《理想国》C、《论演说家的培养》D、《学记》3.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 。
A、礼、乐、射、御、书、数B、四书五经C、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D、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4.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组织的学校课程属于 D 。
A、问题中心课程论B、综合课程论C、学科中心课程论D、经验课程论5、雷先科曾说:“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
”主要表明学生的 C 属性。
A、独特性B、自主性C、整体性D、生成性6.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C 作用。
A、基础B、关键C、导向和动力D、物质基础7.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C 。
A、人事行政B、思想教育C、教学D、总务后勤8. 以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分析,工程师、科学家、侦探表现比较突出的是 D智力。
A、自我反省智力B、言语-----语言智力C、存在智力D、逻辑-----数理智力9. D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独立探索,自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教育学原理选择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词来运用的人是(C )A.孔子B.许慎C.孟子D.韩愈2.《学记》中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表明在中国古代,教育主要被理解为(B)A.技能教育B.道德教育C.知识教育D.生活教育3.下列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B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4.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A )A.培养人B.有明确的目的C.增进知识D.有特定的活动场所1.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 )A.孟禄B.杜威C.利托尔诺 D.斯宾塞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A )A.心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需要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3.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定了教育的(B )A. 生产性B.社会性C.阶级性D.平等性1.人与动物的教育活动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教育活动具有生产性。
(X )2.人的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的。
(V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指的是____B______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
(B )A. 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中国最早出现的带有教育性质的养老机构被称为(A )A. 痒B.序C.校D.辟雍1.学校教育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
(X )2.我国古代社会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X )2.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统治教育。
(X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______C _____。
()A 《教育学》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民主主义与教育》2.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书尚不足以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原因在于____D________。
()A. 宣扬教育为现世生活做准备B.宗教色彩浓重C.只谈教育实务,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育理论D.仍停留在理性思辨和推理论证的层面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____D_______。
著名的教育名言警句摘抄(精选3篇)
著名的教育名言警句摘抄(精选3篇)更多教育名言相关推荐↓↓↓著名的教育名言警句摘抄(精选篇1)1.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2. 作为一个父亲,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蒙田3. 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4.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级的技巧和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5.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6.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叶芝7.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园斯金8.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9. 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R.M.H.10. 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哈钦斯11. 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12. 教育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13. 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14.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15.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16.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17. 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
——贺拉斯18.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东北师大《教育学(高起专)》期末考核-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1、(错)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說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则是不对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对)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3、(错 )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4、(对)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5、(对 )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6、(对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7、(错)“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8、(对)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9、(错)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每个学科都可以渗透德育,如历史可以行爱国主义教育,美术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10、(对)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1)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2)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 (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5)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
(6)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7)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教育学资料一
一、教育概念:中国古代:东汉许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引出人身体上潜在的素质和能力。
教科文组织: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
二、教育的性质:(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2)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3)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三、教育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四、教育形态的主要类型:1、以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为标准划分为: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2、以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3、以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可划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五、关于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的代表人物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的孟禄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恩格斯、康斯坦丁诺夫六、学校教育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飞跃。
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则是在奴隶制社会才出现的。
1、教育学发展的阶段及其各阶段主要的教育家、教育思想、教育学著作?388-397(1)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西方也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走向独立的学科发展的基石。
他提出了著名的“泛智论”主张,第一次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和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功能论、教育方法论。
他所确立的班级授课制、学年、学期和农忙假制度等制度,他提出教育的自然性原则,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还是学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2)洛克洛克,英国教育家,教育方面的代表作为1693年出版的《教育漫话》。
提出哲学史上有名的“白板说”。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他提出并论述了其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德行、智慧、才干和身体健康的绅士;在教育内容方面第一次对德、智、体做了明确区分并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在教育中发展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运用儿童好奇心的重要性。
教育学:教者,人之模范也
教育学:教者,人之模范也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和改进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本身,包括教学、学习、评估、课程设计和教育管理等方面。
而教育学的核心是教者,教者是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榜样和引领者。
在教育学中,教者被视为人之模范,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
教者是学生的模范。
教育学认为,学习不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素质。
而教者作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学生。
教者需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走向正义与真理。
只有教者自己能够做到自律、诚实、宽容、善良,才能让学生受益。
教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以良好的道德操守感染学生,启迪学生的灵魂。
教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道德导师。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榜样形象的教者,才能引领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教者是学生的引领者。
教育学认为,教者要具备引领学生的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创新思维。
教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者更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引领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只有具备引领学生的能力的教者,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教育学认为,教者是教育中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榜样和引领者。
教者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和道德素质,引领学生迈向正确的道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教者,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强调,教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更是学生的启发者和引领者,他们是教育中的人之模范。
教育学家的名言
教育学家的名言1.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
就像老师耐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力,这难道不是树与树、云与云、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互动吗?2.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到远方的树,而不是眼前的树干。
”——佚名。
这就如同我们不能只让孩子关注眼前的一点成绩,而要让他们看到广阔的世界和未来的无限可能呀,不是吗?3.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比如说,当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知识,那可比被动接受教育强多了,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啊!4.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
就好像一场精彩的演讲能激励人们勇往直前,教育不也是这样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吗?5.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赫尔巴特。
就如同一位高超的画家绘制出美丽的画作,教育也可以成为一门如此美妙的艺术呀!6.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蔡元培。
这不就是说教育是塑造美好人性的过程嘛,像园丁精心培育花朵一样。
7.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叶芝。
想想看,一桶水总有用完的时候,而一把火却能引发无尽的能量,教育不就该这样嘛!8.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育也不应死板,而要顺应自然、展现个性啊!9. “多办一所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
”——雨果。
这说明教育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能让人变得更好,而不是走向错误的道路,不是吗?10.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苏霍姆林斯基。
就像我们对待朋友的小缺点一样,对孩子也要有包容的心呀,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呀!我觉得教育学家的这些名言都深刻地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本质,我们应该认真领会并运用到实际教育中,让教育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一章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承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解。
答: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
对教育的定义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一核心,将教育的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从不同的聚焦角度形成了教育的不同概念。
(1)社会: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外在客体对个体产生的影响。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②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③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当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2)个体: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个体内在的发展历程,看重个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教育是指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3)综合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教育的社会性特征。
总之,教育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和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结合在一起的。
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
答: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三种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①从广义上说,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②从教育综合性的定义出发,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
(2)学习者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以其承受教育影响后发生符合目的的变化来表达教育过程的完成。
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均不同。
《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重点一、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辨析题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整节)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本身有一个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与完善。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也表现在神经系统活动的类型上。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的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人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并不决定于人的遗传素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
教育学
教育学●教育的概念定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计划、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3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教育的起源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基础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①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②以制造和利用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教育制度发展经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中国近代完备的教育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为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学制)●非制度化教育:重要体现是提出了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夸美纽斯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1619年德国的《魏玛教育章程》为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问世。
普鲁士最早公布强制性教育法令且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古代教育: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文艺复兴运动包含:人文主义文化和宗教改革。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教育概论》第3讲 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 措施: 以增加学费为解决教育投资的主要途径。 高校:扩招 中小学:建立优质学校,分等级收费。 落榜生:分数定价,按考分差距加收费用。
▪ 效果: 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历泛滥,学历贬值。 学费增加,学生和家庭负担加重。 学校只重视分数,效益,学校的创收,不顾孩子的素质及孩子的身心
(二)教育本质的研究
教育的本质归结为“育人”。 第一、体现教育的质性:引导促进人在知识、技
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生变化、进步, 育人而非制器。
第二、教育对象是人:人具有思想和情感、具有 能动性的人,不同于物质材料。
第三、教育过程是育:教育必须采取人性化、科 学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而非机械塑造。
同时,“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活动”具有双重 性,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而带有负 面效应的影响活动实际上是与教育的真正目的背道 而驰的,并不能纳入“教育”的范畴。
(2) “社会—人类”视角界定法
社会角度: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 德的活动。
狭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 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910年,美国印地安那州葛雷市教育局局长威廉·沃特(williama wirt)提出 了“分团学校”(platoon school)这种新型办学模式,随着行为主义的产生,学 校越来越像工厂。标准化、量化、投入与产出理论纷纷进入学校教育。在这种不断把 儿童当作实验品的浪潮中,最值得记住的人首推桑代克,因为他的努力,考试和测验 取代了学习的乐趣,成为一代又一代孩子们在学校惟一的目标;它等于宣布孩子们在 童年时代一直处于未决犯的恐惧之中——每一次考试相当于一次腐败的司法审判。
(二)“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什么?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千差万别。 因为对“教育”概念界定方式和界定视角的不同, 即使是在各种正式出版的百科全书、辞典和教育学 专著、教材,关于“教育”概念的分析表述,也是 各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是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的。
毛泽东誉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他认为“养成人格”教育,是涉及到教育大计的问题,人才的标准是要能够担负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我个人是比较认同蔡元培先生教育者是养成人性之事业也的观点。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而是养成人格。
所谓养成人格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置于中心位置。
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开发其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达到人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独立不拘之精神”的培养,主张发展个性,崇尚自然。
人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
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不能把生命当做知识的容器。
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现在的教育中最常听到家长说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造成了孩子每天都在不停的学着自己也许不喜欢学的,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不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应当怎么走,学会了一切听从父母的,变得不在爱思考。
人生不是100米的赛跑,而是在不断健全人性的过程。
教育要给人以独立行为的空间。
在学习中有标准答案,问学生这道题的答案为什么是这个的时候,学生常常会说这是从标准答案上看的。
然而当没有标准答案时,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长期的标准答案使学生不爱动脑,慢慢的失去独立的空间,加之父母对孩子的弱爱,更是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和能力。
教育是学者和教者的人格互动。
古人云“教学相长”,也就是说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在教你,同时也从你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莫不如此。
我们常常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要有一桶水。
教者,先做好“储水”准备,才可能做到“为人师表”。
同时,当老师的人格对学生形成影响时,学生也在影响着塑造着老师。
比如,我们回忆过去,可能都记不起老师们教我们的知识内容,但往往清楚地记得哪位老师的人格力量;同样,老师记住的学生也并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而是印象最深的。
所以。
对教育者来说,他对孩子所施加的教育并不是单向的“教”,其实从孩子那里也进行了“学”。
也只有感悟到这点,教育才会更生动、更丰富、更快乐、更有意义。
教育应不断地激励人的社会担当。
教育努力要让每个人成才,人才的标准是要能够担负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故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明白自己不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集体人,更是一个社会人。
不但是个中国人,也是个世界人,还是个地球人!所以,教育要不断地思考:我们是否既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又很好地吸收了世界上所有的先进文化,我们培
养的人要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演讲者:美术与设计学院
13级美术学2 班
潘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