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中作文立意用《名句成语中的哲学道理》

2020届高中作文立意用《名句成语中的哲学道理》

2020届高中作文立意用《名句成语中的哲学道理》(一)世界的本质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5.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6.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4.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5.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6.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7.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10.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11.郑人买履、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或认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13.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2.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第一,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 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 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 的关键。 的关键。 ……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直接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时势造英雄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果联系) 无风不起浪, 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 (因果联系)
苹 果 落 地 图
始 料 不 及
四、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自觉性和预见性。 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一定的原因
引 起
一定的结果
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 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 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 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 执政能力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 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 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 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 大战略课题。 大战略课题。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一、因果联系的含义
小 结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先行后续的关系 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

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

06届高三哲学常识一轮复习教学案联系的普遍性组稿射阳中学【复习目标】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2、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3、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知识结构】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因果联系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整体和部分的含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正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意义【知识梳理】一、联系的含义及其特点1、联系的含义:思考:联系与矛盾、发展之间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①任何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正因如此,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1、联系的观点或普遍联系原理表述的准确性2、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有条件性是否矛盾?(2)联系具有客观性什么叫联系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辩证法中的唯物论思考: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矛盾?(3)联系具有有条件性什么叫联系的有条件性?联系的有条件性与联系的客观性是否矛盾?(4)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具体形式有:二、关于因果联系(1)因果联系的原理1、什么叫“因”?什么叫“果”?2、什么叫因果联系?3、因果联系的特点:4、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辨析:因果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2)掌握因果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2、三、关于整体和部分的联系(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1、整体:2、部分:(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区别2、联系思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的关系。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4)掌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2、【重难点分析】一、要严格把握联系的普遍性与有条件性的界限。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事物和现象。

而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且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本文将探讨如何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及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意义。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的重要性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

通过观察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只有准确把握了这种因果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其次,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决策时,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

我们需要明确每个决策的可能影响和结果,并且通过分析这些因果关系来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因果联系,我们才能更好地防止盲目行动和错误判断,从而取得更好的结果。

如何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 善于观察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善于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我们应该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积极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

同时,在进行观察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我们应该思考每个细节和每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并且尝试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

通过不断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逐渐提高把握事物因果联系的能力。

2. 运用科学方法其次,我们应该运用科学方法来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可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统计,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从而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多角度思考最后,我们应该多角度思考事物的因果联系。

2-1-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2-1-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对此报道的结论你是否认同呢? 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呢?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1.事物因果联系的含义、特点和辩证关系 ⑴因果联系的含义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 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 起被引起的关系,哲学上称为因果关系。 其中,引起其他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美方观点
美国媒体在报道中还找到了研究人员,出示了“证据”。文章 称,加州塔玛佩斯山州立公园空气监测站的研究人员克里夫说,他 搜集到大量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是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烧煤 的工厂、熔炉、柴油机和沙尘暴中飘来的。克里夫一直在塔玛佩斯 山州立公园、太浩湖边多内峰等地的空气监测站进行研究。他发现, 这几处的空气污染源都不是当地,沙尘中的成分与戈壁滩和其他亚 洲地区的成分一致。克里夫说,亚洲地区1/3的污染是尘土污染, 这是因为森林退化和干旱越来越严重,其他的污染还有硫磺、煤烟、 金属颗粒,这些都是从煤、柴油和其他燃料燃烧中产生的。 中国的空气污染物是如何到达美国的呢?美国研究人员解释说, 亚洲空气污染物随着气流达到美国,亚洲任何地方的空气污染,在 气流的影响下,在5天到2周的时间里都能穿越太平洋达到美国。
⑵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 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同学们我们应该明白,人的 智慧就在于凡事都问个为什么, 学习中要有探究的热情、勇气和 信心,在生活中要培养自己的自 觉性和共同参与!
北京市第八中学 丁骞彤
⑵因果联系的特点 ① 先行后续 提问:是不是所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呢?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下面内容是否属于因果联系?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不是,原因和结果之间不是简单的顺序性,主 要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在此之前,不等于因此之故,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 系,其中引起和被引起是困果联系中最重要、最本 质的特点。 ② 引起和被引起(最本质的特点)

事物之间的六大关系

事物之间的六大关系

事物之间的六大关系一、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一个事物或事件的发生、变化或发展是由于其他事物或事件的原因所引起的。

在因果关系中,一方是原因,另一方是结果,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例如,雨水充足是作物丰收的原因,而作物丰收是雨水充足的结果。

二、相互制约关系相互制约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各方互相制约,相互影响,没有哪一方能够独自决定事物的发展。

例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发展需要资源和环境的支持,而环境保护又需要经济的投入。

三、依存关系依存关系是指一个事物或事件的存在、发展或实现需要依赖于其他事物或事件的存在、发展或实现。

在依存关系中,一方是依赖者,另一方是被依赖者。

例如,植物依赖于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没有光合作用,植物就无法生存。

四、相互促进关系相互促进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增强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各方互相促进,相互增强,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五、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矛盾的关系,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对立统一关系中,各方既存在对立的一面,又存在统一的一面,对立与统一相互贯穿,相互转化。

例如,阴阳是中国哲学中常用的对立统一概念,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世界的运行规律。

六、包容共生关系包容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包容、相互共存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各方相互包容,相互接纳,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和谐的状态中。

例如,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包容共生的关系,人类依赖自然的资源和环境,而自然也给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以上是事物之间的六大关系,包括因果关系、相互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相互促进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和包容共生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一、物质和意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5.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画饼充饥。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掩耳盗铃。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8.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

二、实践与认识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运动变化和发展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2.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户枢不蠢,流水不腐。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1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1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高碑店一中姜敏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 1 )懂得事物的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2 )理解原因和结果的概念,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3)重点掌握因果联系方法论意义2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3 、觉悟方面( 1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因果观,反对信心主义的错误的因果观( 2 )联系我国实际明确为什么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树立正确环境意识教学重点:1 、因果联系的特点2 、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

教学方法:采用讲、读、议、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问题在学生思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归纳;难点问题,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议论、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联系?它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导入新课)联系除了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以外,还具有多样性。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联系主要有哪几种?(引导学生看第二自然段,体会联系有直接联系,如“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间接联系,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果联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如“牵一发而动全身”,等)学生回答 , 老师又提问 : 在以上多种联系中 , 人们经常遇到的 , 最容易提出的联系是哪一种 ? 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 略 ), 在众多联系当中,最重要的应数因果联系与整体与部分联系,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讲授新课)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1 、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 1 )因果联系的含义(板书)举例:因为我打了你,所以你感到很疼。

因为下雨了,所以地面很湿。

老师归纳: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它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它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哲学基础——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哲学基础——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l)联系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

(2)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3)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教学方法:例举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事物是相互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多样性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四性”(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一定存在着联系)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因此,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3)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地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脱离具体条件孤立地考察事物,一切都无法理解。

因此,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因此,对各种不同的联系要作具体的分析。

3、联系的意义: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

因果知识点总结

因果知识点总结

因果知识点总结一、因果关系的概念因果关系是指一种事物或行为对另一种事物或行为的影响关系。

在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中,因果关系是研究事物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概念。

因果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因果关系的类型1. 直接因果关系直接因果关系是指一种事物或行为直接导致另一种事物或行为的发生。

这种因果关系比较明显和直接,容易被人们观察到和理解。

比如,饥饿导致进食行为,疲劳导致睡眠需求等。

2. 间接因果关系间接因果关系是指一种事物或行为间接导致另一种事物或行为的发生。

这种因果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中介作用才能实现。

比如,大气污染导致身体健康受损,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等。

3. 多因多果关系多因多果关系是指多种因素同时或相互作用导致多种结果的现象。

这种因果关系比较复杂,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比如,疾病的发生可能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因果关系的认识方法1. 经验观察法经验观察法是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判断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可以得出一些客观的结论,并进一步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2.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来判断不同因素对事物结果的影响程度和相关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把握因果关系的规律和趋势。

3. 数学建模法数学建模法是将复杂的因果关系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四、因果关系的逻辑错误首因谬误是指将事物的某一现象或者问题的原因局部化地归诸于某一种原因,而失去了辩证的整体性和渐进性。

这种错误观点容易导致对问题的错位理解和处理,应该避免这种片面性的错误观点。

2. 错误的相关性错误的相关性是指在统计分析过程中,虽然两种事物或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唯物辩证法之原因与结果

唯物辩证法之原因与结果

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一般地说,因果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绝不能由此得出“在此之后便是因此之故”的结论。

因果联系是包括时间顺序在内的由某一现象引起另一现象的内在联系,但不是任何表现为先后顺序的都是因果联系,比如白天之后是黑夜,这是时间顺序,但白天不是黑夜的原因。

同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因果关系,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但绝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世界上只有因果联系一种形式。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

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把握原因和结果这一对范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两个患者的病症都是有各自的原因引起的,华佗正是认识到了其病因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尽管,在现实中因果关系的表现是多样的复杂的,但因果联系的辩证法完全可用于解释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某一事件的含义与社会影响,也包括对某一事件发展趋势的展望。

辩证法知识点

辩证法知识点

辩证法知识点辩证法在最抽象的意义上是指包括精神活动在内的一切事物运动、联系、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今天店铺就与大家分享:辩证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辩证法知识点一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的联系,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联系。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3、联系的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把握事物因果联系

把握事物因果联系

原因: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结果: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2、因果联系的特点
本质特征
同时具备
先行后续的关系 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判断以下现象是不是因果联系: 错 1、白天过去,夜晚到来 错 2、电闪雷鸣 3、磨擦生热 对 4、熟能生巧 对 错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第二种情形: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 为因果。
生 生产决定消 费水平和消 费方式,为 消费创造动 力。 产 消费反过来 影响生产的 发展,是生 产的目的和 动力。
互为 因果


把 握 事 物 的 因 果 联 系
苹 果 落 地 图
三、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 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6、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对 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不
是因果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1)区别
因 果 联 系 区 含 义 时间顺序 别 地位作用 备 注 原 因 结 果
引起某种现象产 被某种现象引 生的现象 起的现象
在 主
前 动
在 被
后 动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 格的区别,不能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与局部联系)
地震与海啸(因果联系)
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
滥伐森林
无风不起浪 有水才行船
接通电源, 电灯发亮
220V
二、事物的因果联系
1、因果联系的含义:
无风不起浪 接通电源,电灯发亮 虚心使人进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一、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第一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上讲述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而联系作为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概念,由联系出发就能形成唯物辩证法丰富内容和基本体系。

而因果联系作为联系的具体形式,是人们最常见与人们关系密切的一种联系,是对联系问题的具体化和浅显化,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联系的观点。

所以把握事物因果联系这一框题在本课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关于重点的确定本框教学重点是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因为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了解因果联系的特点,才能把因果联系与其他形式的联系区别开来。

本框题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判断何为原因、何为结果。

要达到目标必须掌握因果联系的特点。

另外,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实践上使学生在承认因果联系普遍性与客观性前提下,提高自己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又必须重点掌握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关于难点的确定本框教学难点是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问题。

在事物的因果联系中,并非任何一种因果关系都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这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互为因果。

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中,也是从关系双方的互相作用中才能理解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使学生很难理解,由此成为本框的难点。

四、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首先是知识与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事物多种多样,当然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通过学习必须理解因果联系及原因和结果是什么?即掌握含义,还要弄清因果关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学完这一世界观怎么在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动呢?所以,方法论也要理解和掌握;其次,是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过程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联系的能力,而且特别是掌握了因果联系就得让学生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比如说学习失败了就要找出原因,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还要预见原因的结果,来决定该不该做,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

04
——一果有多 因或异因有同 果。
5.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01 ——它是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 前提;(寻因究果是必须的)
02 ——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 自觉性和预见性;(少犯错,科学计划)
03 ——具体分析因果联系,才能争取最有利 的结果。(趋利避害如经济发展——怎样 做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重大结果有重大原因,持续起作用的结果有持续 起作用的原因。(小原因不能说明大事件)
01
02
03
——一因可以 多果或同因可 以异果。
05
如农业丰收— —可带来许多 好处;
06
又如高速路修 通——也可带 来许多便利。
07
如歼20飞机成 功试飞(综合 国力提升标志)
农业丰收—— 多因素造成的;
一个人的进 步——多方面 的原因。
05 二者相互作用;
02 原因就是原因;
04
——两者又是统一 的:
06
在一定条件下互相 转化.
4.因果联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04 03 02 01
每一事物都处在同周围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其存在 和发展同时受许多事物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具有复杂 性和多样性.
——不同领域的因果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
(必须对不同事物的因果联系进行具体分析)
02 “
2.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01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02
——是指它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
03
——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04
——人们的因果观念只是对于客观事物 的因果关系的反映。
因果联系的普遍性
——是指因果联系无所不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之中; ——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漫话因果联系的特征

漫话因果联系的特征

漫话因果联系的特征漫话因果联系的特征:纷繁复杂、⽆限多样、互相联系与互相依赖的物质世界是统⼀整体。

并在事物现象之间有着这样的⼀种内在联系:每当⼀个现象存在,另-个现象⼜必定紧跟出现。

这种能引起某种现象产⽣的现象就是原因,另-个现象⼜必定紧跟出现的现象称结果。

前后两者就构成了因果关系,例如摩擦⽣热,摩擦现象是原因,⽣热现象就是原因。

两者具体特征如下:笫⼀,前后相继的共变性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

因果联系往往同普遍联系中时间相关,⼀般总是原因在前发⽣变化,结果在后随之发⽣变化。

所以,恩格斯认为,单就某些⾃然现象的有规则的依次更替,就可能产⽣因果观念。

例如,随太阳⽽来的热和光,尽管在这⼀点上还没有任何证明。

当然⼈类的活动却可以对这⼀因果性作出验证。

如果我们⽤凸透镜把太阳光集中在焦点上,取得像普通的⽕所产⽣的⼀样的效果。

这⾥须补充的是因果联系中现实时间只能是指事物在⼀个过程中所处的先后顺序位置。

因此离开事物具体存在的客观过程,就不是客观真实的时间。

所谓的原因与结果是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先后相继的现象,只能是事物所存在的同⼀个过程中的具有先后关系的现象,⽽不是由⼈类创制的钟表之类所指⽰的存在于具体的事物过程之外的“虚拟时间”的先后关系。

因此,由 “虚拟时间”所指的先后发⽣的现象,并⾮是事物实际存在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当然并⾮⼀定就是任何“在此之后”都是“由此之故”的因果关系了。

例如,⽩天⿊夜,春夏秋冬之间,虽然有时间上先后相继关系,但它们之间不是因果联系,造成这些现象的真实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和⾃转。

第⼆,必然联系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

从词义上讲,必然就是必定这样的意思;从哲学概念上讲,必然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并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

由于世界上⼀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只要有⼀定原因出现,就产⽣不可避免地⼀定结果。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21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21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2.1.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重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难点〗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识记:整体、部分两个概念。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和联系。

运用: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和方法论,做到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佳目标,又要努力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能力方面: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具体事实和材料中概括出一般结论(例如:从中医治疗病人的方法中,总结出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辩证施治,进而总结出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提高抽象、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如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关系;全面开放市场、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等,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重点解决办法】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事物联系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和树立全局观点、整体观念的理论基础。

只有抓住这个重点,并突出这个重点,才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区别和联系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整体与部分互相区别。

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二者不能混淆;地位和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互相联系。

二者互相依赖,各以对立的存在为前提。

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变化也影响整体。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难点解决办法】1、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在这两个难点中,前者涉及系统论中"结构和功能"的问题,后者牵涉到"优选法"的理论问题。

这些理论知识学生又没有学习,理解起来可能有难度。

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这只是说明了整体和部分功能中的一种情形,不能把它随意扩大范围,认为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的总和,这是错误的。

[整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整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一把钥匙,回答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

矛盾对立面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分离。

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连结不可分割,谁也离不开谁。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是一切运动的根源,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在于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是“自己运动”,自身内部的矛盾,即内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体现。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事事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个性是指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矛盾及其方面各有特点。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夸大了白马的个性,忽略了白马的共性,走向诡辩论。

二、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

1.质量度质,世界上各种事物所以是这物而非他物,是因为每一事物都有区别他事物的特殊的质;量,是指事物规模的大小、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数目多少等等。

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会影响事物的存在,使事物保持一定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2.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发展就是沿着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中实现。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的否定观哲学上有两种对立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主观任意的否定,是全盘抛弃一笔勾销: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是扬弃,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考点归纳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考点归纳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考点归纳【一】(1)联系的观点【考点梳理】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具体的联系有: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等)二、事物因果联系的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有果必有因。

方*: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自觉性。

(注意其侧重点)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原因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有因必有果。

方*: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预见性。

(注意其侧重点)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的地位。

方*: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

(树立全局观念)(注意侧重点在“整体”重要性)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以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

(注意其侧重点在“不能忽视局部”)(2)发展的观点一、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注:可以分为两个小原理)方*:我们要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但首先要重视内因,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现象
其他现象
(2)因果联系的特点 同时具备
先行后续的关系(从时间上看) 先行后续的关系(从时间上看) 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从地位上看) 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从地位上看) 本质特征
(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既有区别, 既有区别,又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①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如果混淆二者, 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如果混淆二者, 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 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 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苹 果 落 地 图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自觉性和预见性。 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①对某一事物当作原因来看待,预见它可能产生的后果 对某一事物当作原因来看待, 原因来看待 ②对某一事物当作结果来看待,探究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对某一事物当作结果来看待, 结果来看待
第一种情形: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 第一种情形: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 系中则是结果 第二种情形:在同一关系中, 第二种情形: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破坏植被
水土流失
沙尘暴

( 果 因)

物质文明
(互为因果) 互为因果)
精神文明
果 区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在 主 互
想一想: 想一想: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这句话体 现了什么道理? 现了什么道理?
提示:(1 提示:(1)体现了根据原因预见结果的必 :( 要性和重要性。 要性和重要性。 (2)远虑就是对事物发展趋势和结果的预 近忧” 见。“近忧”是指近期可能出现的矛盾和 问题。 问题。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的结果作出预 见,近期遇到矛盾和问题就会带来惊慌和 忧虑,不能有准备地予以解决。 忧虑,不能有准备地予以解决。
第二课第一节第二框题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判断下列俗语,体现了事物的什么联系: 判断下列俗语,体现了事物的什么联系: 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
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鱼儿离不开水,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 ⑵城门失火,秧及池鱼 内部与外部联系 ⑶唇亡齿寒 ⑷时势造英雄 必然联系 (5)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 (6)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 一分耕耘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读书破万卷 因果联系 (8)无风不起浪 无风不起浪 (9)虚心使人进步 虚心使人进步 (10)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 哪里有侵略, 哪里有侵略
始 料 不 及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 GDP %,由于缺少完善的公共安全预防应急处理体系 由于缺少完善的公共安全预防应急处理体系, 6%,由于缺少完善的公共安全预防应急处理体系,重大安全事 故给我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 故给我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公共安全问题越 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 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政府正在采取切实有效的 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预防应急处理体系。 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预防应急处理体系。运用因果联系的 观点,说明建立和完善公共预防应急处理体系的必要性。 观点,说明建立和完善公共预防应急处理体系的必要性。 分析:(1)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都处在因 分析:(1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果联系的链条中,承认其普遍性和客观性, 果联系的链条中,承认其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 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只有正确把握因果联系, 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只有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 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承认其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 (2)承认其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 科学研究的前提。而缺少完善的公共预防应急处理体系,正 科学研究的前提。 缺少完善的公共预防应急处理体系, 是造成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 是造成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 只有正确把握因果联系, (3)只有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 和完善公共预防应急处理体系, 和预见性。只有建立和完善公共预防应急处理体系,弄清各 和完善公共预防应急处理体系 和预见性。只有 种事故发生的原因,才能有利于人们防患于未然, 种事故发生的原因,才能有利于人们防患于未然,避免或减 轻灾害,减少损失。 轻灾害,减少损失。
前 动 相 依
在 被 赖
后 动
二者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互相转化
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 在另一关系 在另一关系中是结果 在同一关系中, 在同一关系中,两种 现象互为因果。 现象互为因果。
3、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科学研究的前提 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事物的因果联系
(1)因果联系的含义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耕耘, 不起浪 无风不起浪 虚心使人 使人进步 虚心使人进步 侵略者侵略 被侵略者反抗 侵略, 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
引起 被引起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