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_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
中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及思考
定 义为 “ 公允价值为交 易双 方在公平交易 中可 接受的资产 或者
债 权 价 值 ”te r eta w udb ee e e nast r a ( i t ol erci dt sla se o i h pc h v o l pd
t r n f ra l bl v i l o d rv t n a t n b t e n ma k tp r o ta se i i t n a r e l r s c i ew e r e a - a i l a o
值
赋 务概念瞧 梁 会 雄
我 国至今 还没 有 制定 自己的财 务概 念框 架 . 目前 主要是 20 0 6年修订后 的《 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 发挥财务概念框架 的作用 。而美 国 、 国、 英 澳大利亚 和国际会 计准则理 事会 等 国家 和组织都形成了 比较完备 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因此 . 从长远 的 来 看 , 们应 该建立 自己的名副其 实的 c 。在 c 我 F F的建立 中 . 会 计 计量属性 的选择 . 就会考虑 到公允 价值 的应用 问题 . 目前西方 国家公 允价值的应用 广泛 . 相较而言我国的公允 价值应用很少
中 国 会 计 准 则 中 公 允 价 值 的 运 用 及 思 考
王燕 花 张 媛
( 1 长安大学经 济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 2 F3
陕西 西 安 7 0 6 ; . 1 0 1 2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文献标识码 : A
陕西 西安 7 0 6 ) 1 0 1
文章编号 :0 8 9 5 (0 11 - 0 4 0 10 —2 X2 1)10 7 — 2
础。 二、 中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 的引入及存在 问题 长期 以来 .我 国财务会计 中按历史成. 历史成本一 直 占主导地位 . 历史 成本 通常反映 的是 资 产 或者负债 的过去价值 . 相对于历史成本 而言 . 公允价值具 有很 强 的时间概念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不 断深入 以及加入 WT 金融 O. 市场 、 无形资产等新情况的出现对历史成本提 出了挑 战。证券市 场越来 越成熟和规范化 .各种 金融产 品及金融 衍生产 品在交 易 所上市 , 成较为活跃的市场 . 形 公允价值 的应用具有现 实意义 。 我 国《 企业会 计准 则第 2 2号—金 融工具确认 和计 量》 规定 的公允价值 . 是指在公平交 易 中. 悉情况 的交 易双方 自愿进行 熟 的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 的金额 f 在 中国引入公允价值应注意以下两个方 面的问题 一) ( )损益表变 动可能没有现金 流量的支持 。引入公允价值 1 后 ,资产 、负债的公允价值计入 了当期损益 ( 允价值变 动损 公 益 )但公允 价值 变动损益是没有 现金流作为支撑 。即企业没 有 . 现金流入 的情况下 . 增加 了利润 这样是企业在没有现金 流入 的 情况下导致 现金 流出 . 是企业 高估价值 : 也可能 出现相反或者低 估 的情况 。 () 2 公允价值 的确定不易得到市场 的验证 。当无法从 活跃市 场 中获得公允价值 的信息时 .公允 价值的计量需要 依赖一些技 术 手段和市场参数 这些 技术手段所得 的结果可能需 要专业人 员的判断 . 可能会 出现对会计利润和资产价值的人为操纵 。我 国 慎 用公允价值 的前提条件 是有确凿 的证 据表明公允价值 能够可 靠计量 。 0 6 的新 准则体系 中, 20 年 明确规定 :企业在对公允价值 “ 进 行计 量时 , 一般 应该采用 历史成本 , 用公允 价值计 量 的 . 采 应 保 证所确定 的会计要 素金 额能够取得并 可靠计量 ” 。可见 . 公允 价 值在我国的应 用是适度 的 、 谨慎 的和有条件的。 ( ) 于公允价值 的层次划分 二 关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A B 在其发 布的公告 中将公 允价值 IS )
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对公允价值运用的思考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市场法
利用可观察的市场价格来计量 公允价值。
收益法
利用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方法来计量 公允价值。
成本法
以重置成本为基础来计量公允价值 。
公允价值的特点
01
02
03
公允性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 形成的,不带有任何偏见 和主观性。
动态性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是其运用的一个重要限制。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公允价值的确定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 市场价格波动、缺乏市场参考数据等。
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 、提高估值技术和方法的准确性、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等。
05
结论
公允价值运用的重要性
公允价值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 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 助于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企 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市 场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计量中 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防范和 化解金融风险。
公允价值运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创新 的不断涌现,公允价值的应用将
债务重组公允价值的披露
为了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提高债务重组的透明度,企业需要充分披露债务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公允价值信 息。这包括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估值假设、估值模型以及重要的参数和假设等。同时,还应披露债务重组对当 期损益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03
公允价值在非金融领域的 应用
租赁资产的计量
更加广泛和深入。
公允价值将逐渐成为金融工具计 量的主要方法,以反映金融工具
从经济学视角诠释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
从经济学视角诠释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摘要】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牵涉的不仅仅是会计本身的问题,它还与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息息相关。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公允价值,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伴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使得公允价值的讨论继2001年后再次成为热点。
而纵观学者们的讨论,大多是就会计学科本身进行论述。
一、国际间制度趋同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直接动因奥尔森认为:国家之间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资源禀赋和技术因素,而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制度和政策性质的差异。
诺思也认为:用制度差别以及执行能力的差别解释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更具有说服力。
因此,完善的制度需要在国际间、政府间建立一种均衡,寻求趋同。
也只有制度趋同,才能缩短各主体之间的差别。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一种制度的产生、稳定和变迁,取决于成本——收益的对比核算及以此为基础的行为。
只要改变现有制度、创建新制度的成本低于收益,制度的产生、变迁就有动力,这说明制度稳定或变迁的力量源泉是功利。
诺思认为,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最有效率。
制定制度的国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高尚,只不过是”经济人”而已,国家也同样是功利的化身。
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其理由之一就是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不符。
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最大差别点就是我国会计准则中未能引入公允价值。
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比较可靠的和应用广泛的计量属性。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制度趋同的内在要求。
而制度趋同的背后是成本——收益的权衡和制度效率最大化的行为体现。
我国必须缩小制度差别,才能拉近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从我国目前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看,还不太具备应用公允价值的条件。
但是,为了制度趋同,我国必须引入公允价值,这是无奈却又是明智之举。
著名会计学家威廉姆R·司可脱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会计准则制定从根本上来说不仅是经济决策过程,同时也是政治决策过程;当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能用契约和市场力量所化解时,他们就会求助于政治决策过程;会计准则制定具有政治色彩。
新会计准则下采用公允价值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新会计准则下采用公允价值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新会计准则下,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核算有其利与弊。
首先,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交易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价格。
对于一些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及其他一些资产和负债项目,公允价值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公允价值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价值信息:采用公允价值能够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避免了使用成本价值或其他方式进行估计所带来的不准确性。
2.更具可比性:公允价值是市场上交易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价格,具有普适性和可比性,有助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3.促进投资者决策:公允价值提供了更明确、更及时的财务信息,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和风险,从而进行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然而,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也存在一些弊端:1.可能存在误导性:公允价值可能受到市场波动和交易结构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不准确的财务信息,从而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2.可能增加财务报告的复杂性:公允价值核算需要进行定期估值和计量,并且可能会受到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增加了企业内部的复杂度和成本。
3.缺乏统一的准确估值方法:公允价值估算可能需要基于各种市场数据和模型,缺乏统一的计量方法,这可能导致估值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主观性。
为了解决公允价值核算带来的问题1.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及时监控风险,确保公允价值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发展合理的公允价值估算方法:企业可以研究和开发合理的公允价值估算方法,确保估值结果更加准确,并与市场和行业的情景相匹配。
3.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披露水平:企业应加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假设进行充分披露,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供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参考。
4.给予公允价值更加谨慎的使用:企业在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决策和评估时,应更加谨慎,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和信息,避免单一指标带来的误导。
公允价值的适用性分析及启示
以美国FASB等组织为代表的努力,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概念不断完善,现在基本已成为包含估值技术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应用范围也从金融工具拓宽到诸多的非金融产品。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运用范围在我国会计史上也是空前的。
为什么引入公允价值?引入之后是否能做到熟练驾驭?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分析(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的必然性“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据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井尻雄士,1975),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时间、数量和单位,三者综合,便是“在适当之时以特定的单位做出数量表示”,其中“数量要素”必须运用一定的计量特征或属性来反映对象的价值量,因此构成会计计量模式的核心要素是计量属性。
按FASB的描述,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我国《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第5种计量属性提及。
事实上,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主要受会计目标、经济环境、技术及会计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使较复杂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成为可能;会计界所界定的会计目标目前已逐渐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或是二者的有机融合,公允价值的高度决策相关性正迎合了这一变化的需求;历史成本主要用于初始计量,计量时点在交易发生时,日后一般不作调整,对后期发生的不确定性不予考虑,在全面性、立体性、动态性等方面比较匮乏,经济环境发生诸如通货膨胀、技术进步等的变化不能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运用中体现,但有些经济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正体现了它的价值,有些交易结果必须到将来才能证实,交易双方认可的价值就可以作为计量的依据。
诸多变化都在呼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出现。
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下,不仅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而且资本保全要求特别是“实物资本保全”不能满足,导致企业再生产能力下降。
公允价值计量能体现相关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金融工具计量的需要,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其自身优势以及传统计量属性的缺憾、客观环境的要求,各方面均以咄咄之势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从研究领域进入会计实务。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和资本市场化进程加快,公允价值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和财务报告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
然而,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财务报告中的风险和复杂性。
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中,如何准确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因此,开展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公允价值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的相关应用问题,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意见。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了解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的应用情况和问题。
3. 探究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的决策有用性。
4. 提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中应用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际案例的归纳、分析和比较,深入探究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的应用情况和问题,并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出发,探究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提升其决策有用性的方法和措施。
四、预期成果和贡献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成果和贡献:1. 深入理解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的应用情况和问题。
2. 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探究其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的决策有用性。
3. 提出建议和措施,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的应用,提高其决策有用性。
4.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有用的参考意见。
公允价值计量的决策有用性研究综述
公允价值计量的决策有用性研究综述作者:余通来源:《商情》2017年第11期(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自提出之日起就备受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的青睐和重视,但却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备受责难,人们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投资决策失误的罪魁祸首。
因此,需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产生背景及其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对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进行了探讨,最终支持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并认为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适当、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既具有理论支持,也能够体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关键词】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一、公允价值计量兴起的背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爆发了通货膨胀金融危机,以历史成本反映的财务报表被嘲笑为“报告无用的数字”,大多数人认为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难以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
历史成本注重以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这种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所生成的会计信息虽然在计量程序方面可靠性强,但计量结果的公允性令人怀疑,并且相关性很差,因而很难满足企业外部人的决策需求。
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渐渐受到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青睐,十几年来公允价值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
2006年底至2007年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接连发布了两项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对能够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资产和负债明确了其一般框架,提供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并强制要求美国公司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特定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这标志着公允价值计量开始得到广泛推行。
二、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石本仁(2001)认为资产定义的变迁、资产计价目的的变迁、收益确定方法的变迁蕴含了公允价值的基本思想。
陈美华(2006)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是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会计目标理论和会计计量理论。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现状 • 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改进方向 • 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趋势和展望Leabharlann 01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它强调了交易的公平性和自愿性, 以及交易双方对资产或负债的充分了解。
1 2 3
加强教育和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认识和理解,加 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估值和分析能力 。
建立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强化对会计人 员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的要求,防范利益输送和 舞弊行为。
增加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
通过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 理解和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提高其判断力和职业 判断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我国会计准则正在逐步向国际准则趋同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也在逐步 扩大。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和机会。
我国会计界将继续研究和改进公允 价值计量,提高其可靠性和相关性 ,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公允价值计量与其他计量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05
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趋势 和展望
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趋势
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准则中 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 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
生物资产等多个领域。
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准则中 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认 可和使用。
国际准则委员会不断修订和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以
公允价值运用的问题以及思考
、对债务重组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对于计量属性的选择是一个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的过程。
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这种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是不容质疑的,但也必须考虑会计实务中的可操作性及其经济后果,因为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实施有决定性的影响。
笔者认为,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
1.经济环境制约公允价值的应用。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计划经济的影响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存,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完善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我国的交易市场还不够规范,某些领域目前仍缺乏较为规范的公开、活跃的市场。
另外,我国仍存在大量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或企业,其人事权、财权等与政府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从事的一些交易不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由此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很难说是公允的。
因此,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完善,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十分困难。
2.会计人员素质影响准则实施。
会计准则只是一个生产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
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影响很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的运用。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职业判定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差,因而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减少职业判定的余地和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采用会计制度这种形式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熟悉的是记录和告这两个过程,而对于存在着大量职业判定的确认和计量这两个环节却很生疏。
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定,才能熟练地操作。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经济分析的视角深入探讨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在财务报告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信息的日益透明,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本文首先将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决策有用性理论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公允价值对企业决策、投资者决策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影响,进而评估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的实际效果。
本文还将对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提高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公允价值,作为一个经济学和会计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这一定义强调了交易的公平性、双方的自愿性以及交易的熟悉性,确保了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
在经济决策中,公允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允价值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了关于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准确信息,有助于他们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和信贷决策。
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增强企业的公信力,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公允价值还与经济效率密切相关。
在公允价值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自身的资产和负债,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公允价值也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从经济分析视角来看,公允价值在经济决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市场公平性的实现。
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我们应继续深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决策的需要。
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及影响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及影响分析首先,公允价值计量具有重要的信息披露作用。
公允价值是市场上参与交易的各方对于资产与负债的合理价格认定,是反映市场供需关系、预期收益和风险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公允价值计量有助于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信息,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价值,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市场的有效运作,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潜在风险。
其次,公允价值计量有助于改善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公允价值计量主要依赖于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价格,相较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更能客观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
这种基于市场价格的计量方法能够减少估计和主观判断的干扰,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公允价值计量还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快速变化的市场状况,使财务报告更具时效性和敏感性。
第三,公允价值计量有助于风险管理和决策分析。
公允价值可以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市场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公允价值计量还有助于判断投资项目的价值和回报率,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合并报表和收购交易中,公允价值计量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评估合并交易的公平价值和实际效益。
第四,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经营绩效和经济增长具有深远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
这对于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评估企业价值和绩效以及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
此外,公允价值计量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及影响十分重大。
它不仅能提供重要的信息披露,改善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还能够促进风险管理和决策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在现代经济发展和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的推动下,公允价值计量正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和接受的企业会计计量方法。
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
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一、概述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这一定义被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纳,并在2006年发布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作为第五种计量属性写入了《基本准则》。
在理论界,公允价值的定义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对资产和负债基于市场价值的一种公允判断,有人认为是取代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还有人认为公允价值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关性优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能够动态地反映市场环境及经济情况的变化给企业资产或负债价值带来的影响。
决策有用性更强:公允价值是面向现时和未来的计量属性,不仅能反映资产获得及承担负债当时决策的影响,还能反映继续持有资产和承担负债的决策的影响。
1.1 公允价值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允价值,也被称为公允市价或公平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负债与资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地进行负债清偿和资产交换的金额计量。
它不是清算销售或者强迫而结算、销售或购买的金额,而是双方自愿进行的。
公允价值是一种反映当前市场状况的客观、规范、便捷的评估方法,用于确定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价值,用于计算企业资产负债和办理税收手续,从而保证财务报表准确性,估值公正性,避免企业计算资产、负债的不公平。
公允价值对于财务会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允价值的广泛性运用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更趋于统一,可以促使会计核算更加符合配比原则。
公允价值的科学、统一性运用,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避免企业财务由于选择多种计量单位而出现的混乱局面,有利于财务报表编制的顺利进行,使得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
公允价值可以更加具体地反映出企业的盈利、亏损情况,即使目前不出售资产,也可以反映在帐户的所有者的资产因公平值收益及亏损的变化。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型的计量模式,可以较好地满足企业的交易行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同时,公允价值在会计报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保证取值的公允性,保证估值公正性,同时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计算资产、负债和收入的不公平。
剖析公允价值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探讨
剖析公允价值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探讨公允价值是投资者判断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可是,公允价值如何影响投资决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允价值的影响进行剖析,以期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公允价值是一种可以反映当前市场价格、非专权价格以及长期可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所确定的经济价值的价值估计方式。
简单来说,公允价值就是一种能够客观、公正反映市场实际情况的价值评估方式。
二、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市场成交价格法、市场比较法、收益资产法以及成本法。
其中市场成交价格法是直接以市场成交价格为依据进行公允价值估计的方法,市场比较法也是以市场上同类似的交易为依据进行公允价值估计。
收益资产法主要是根据资产未来可生成的现金流量来估算公允价值,而成本法则是以建造一件类似的资产所需成本为基础进行公允价值估计。
三、公允价值对投资决策的影响1.帮助投资者找到低估和高估的标的在投资决策时,公允价值能够帮助投资者较为准确地估算出目标股票和基金的价值,从而轻松判断股票和基金是否处于低估或高估状态。
当股票和基金的价格远低于其公允价值时,投资者可以较为理性地入手,眼光放长期,抓住投资机会;而当其价格高于公允价值时,就需要警惕高风险投资,尽量避免盲目跟风。
2.协助投资者对不同行业和公司进行比较通过公允价值的估算,投资者可以比较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估值,从而判断不同企业的竞争优劣情况。
公允价值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判断目标股票和基金是否高估或低估,还能够帮助投资者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有助于投资者选择更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
3.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和分析能力公允价值是投资者对股票和基金进行估值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长线投资者,凭借公允价值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投资计划,进而提高投资意识和决策水平。
同时,对公允价值的了解以及对不同估值方法的掌握,也有助于投资者提高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和预测,更加稳妥地进行投资。
基于经济学角度看公允价值的运用
基于经济学角度看公允价值的运用摘要: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进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质应用阶段,这种新的会计计量模式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基础设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带来了如可靠性差、易于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等问题,从而引发人们对于公允价值运用的担忧。
有鉴于此,文章基于经济学角度将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行客观地深入分析,以期能提高人们对公允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标签:公允价值信息经济学经济后果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进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质应用阶段,这种新的会计计量模式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基础设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一、公允价值运用的必然性信息经济学认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客观事实,在此情形下还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存在着绝对的交易成本。
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过程中,会计恰好扮演了这样一个重要角色,披露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将会极大地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有利于委托者考评、监管受托者经管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投资者投资与否的决策需要。
决策有用观认为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在此前提下,只要会计政策的选择没有导致现金流量产生差别,就不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而且市场的有效性意味着只要有足够多的投资者理解财务报告就可以了。
充分表明决策有用观和公允价值关系的理论便是奥尔森的“净盈余理论”(CST)。
这个理论认为公司的市场价值PAT可以用财务报告中的一些变量表示,即PAT=bvt+gt,其中,bvt是每期资产负债表中公司的账面净值,gt是未来期望盈利的现值。
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将使更多的公司价值包含在bvt里,更少的包含在gt里;这样就避免了历史成本会计对公司持续经营报告的失败,使公司面对越来越多的未来责任时能做到游刃有余。
因此,从信息经济学视角来看,公允价值会计的存在是为消除“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即力争降低“逆向选择”和控制“道德风险”,体现到财务会计中便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问题,公允价值的运用变成了一种两个方面的权衡。
新经济形势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
新经济形势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产品的相继出现,虽然传统的会计计量-历史成本计量以其客观性一直占据着优势的地位,但是很显然它已经不能满足相关领域的需求,因此,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便以它的相关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特点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
本文结合公允价值的发展史及其内涵,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及不足之处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发展前景作一个分析描述。
标签:公允价值;优越性;新经济形势随着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银行、上市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被严重挫伤的金融界立马将其损失归咎于公允价值。
虽然会计界及有关机构一直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只是起到“报信人”的作用,并不会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但是相关领域对公允价值的质疑仍然是层出不穷。
现如今,金融危机已经告一段落,迎来的是一个全球经济复苏的全新时代。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2003)认为:”财务会计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是保持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忠实地用货币金额提供企业以过去交易和事项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历史图像?还是要扭曲财务会计以记录和报告过去为主的本质,把它改变为另一门学科--企业财务预测?很显然,若是仅仅保持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那么对于会计界的发展来说显然是滞后的,而且对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公允价值的信息越来越重要。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公允价值将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根据高校教授任世驰及陈炳辉的考证,“在1989年史密斯与阿迈斯一案的高等法院判决中,公允价值被首次提出”。
然而,会计界最早的公允价值概念是于1946年由美国著名会计学家William Paton提出的,后正式在1953年AICPA颁布的ARB提出。
在1984的《财务概念公告第5号--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提到的美国会计处理中采用的计量属性中,虽然含义不同,但是有些计量属性本质上和公允价值是一致的。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研究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研究
本文以“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研究”为题,意在为国内会计准则制定、企业会计和财务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使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探讨、实证检验和决策应用三个方面对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
首先以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系列公告及财务会计准则为基础从理论上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其特征、公允价值与会计目标的关系、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的质量特征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
构建了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代理理论和企业契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的制度保障机制。
其次,在理清公允价值与企业价值、公允价值与企业股票价值关系的基础上,修正进而构建了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统计检验模型,用深市A股市场的样本公司对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仅在短期内对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作出了反应,显示了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增量信息含量;从长期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更注重对企业长期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即企业自创商誉)的评估。
最后,决策应用部分分别从市场和企业两个不同角度探讨了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构建了公允价值会计下的企业投资价值评估模型,指出公允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市场透明度,增进了资本市场运行的有效性。
并就公允价值会计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更能反映报告主体的经济状况真相,增进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其“脱手价格”的界定将企业超额获利能力从具体计价项目中分离出来,便于在可比的基础之上更好地评估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企业投资价值,并有力地促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
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以自由意愿交易的条件下,处于买卖双方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下,针对一项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合理价格。
公允价值是一个主观成分的量度,因为它依赖于买方和卖方的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取决于当前市场中存在的供求关系。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
在企业和金融领域,公允价值通常用于估值和会计处理。
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在企业经营和金融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公允价值可以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准确反映其资产、负债以及资本的真实价值。
其次,公允价值可以为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组合管理、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公允价值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关企业或金融机构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
在企业经营中,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角的选择:企业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来考虑公允价值的使用。
在长期角度下,企业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对其价值创造和利润增长的影响;而在短期角度下,企业需要重视公允价值对现金流量和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
2. 公允价值的实际可行性:企业需要确保公允价值的实际运用符合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且可靠的可行性报告已经得到审核和认可。
3. 公允价值的精度和可靠性:企业需要准确测量和计算公允价值,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对于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估计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条件、供求关系、资产特性和交易历史等。
4. 公允价值和成本法的结合:企业应该基于公允价值和成本法来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定价。
在实际运用中,公允价值和成本法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考虑可持续性和长期价值创造时。
1. 市场价格的观察: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化,准确判断市场趋势和整体情况,为合理判断公允价值提供依据。
2. 先进的估算方法:金融机构需要采用先进的估算方法,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估算。
这些方法应该基于广泛调查和严格的分析,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供求关系。
3. 风险和回报的平衡:金融机构需要找到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平衡点,确定适当的资产组合,做出有效的投资决策。
关于公允价值及其决策相关性的思考(1)
用 5 000 元购入一台电脑用于软件编写,并且编写的软件用于 出售。购入电脑一个月后,由于技术更新,该电脑的市场价格下 降为 3 000 元,则此时其脱手价格为3 000 元,根据第一级定义, 其公允价值为 3 000 元。然而,该企业购入电脑并不是要用于出 售,而是用于编写商用软件。技术更新的结果并没有使该电脑编 写软件的能力下降,因此该电脑的未来现金流量并没有产生变 化。也就是说,根据第一级标准计量的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化,而根 据第三级标准计量的公允价值没有变化,因此用两个标准计量的 公允价值从理论上看就不可能是相等的。
企业单项资产(包括全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然后通 =100- 100=0。 按 一 年 后 的 价 值 计 量 结 果 类 似 : 利 润
过求和来直接计算企业的总体价值。另一种思路是认为企业的 =110- 110=0。其原因在于,该笔现金的现值为 100 元(未来现
净收益是企业价值的增量,通过企业的净收益来间接估计企业 金流量 110 元的折现),如果收入和费用都按一年后的所谓“现
资产的市场价格决定于生产者的成本及市场的供求关系,与 资产的使用效益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企业的绝大部分资产并不能 单独产生现金流量。例如原材料,它必须与设备、人力结合才能变 成产品,产品出售后才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如果用产品的收 入来衡量原材料的现金流量则必须将原材料的效益分离出来,但 这个分离却不可避免地出现循环计算问题。
此,公允价值与配比原则存在冲突。而如果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该 批材料的价值为 120 元,一个月后销售成本为 160 元 (100 元 +20 元 +40 元),该笔费用(销售成本 160 元)与 200 元的收入同 时确认,则 20 元的运费与其产生的收入相配比。这个例子说明, 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初始计量,相关费用的确认与配比原则存 在冲突。所以,从资产的初始计量角度看,公允价值不利于反映企 业的净收益。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_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3朱丹刘星李世新(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00030)【摘要】公允价值自提出之日起就备受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的青睐和重视,但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却备受责难,因此,更加值得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本文从经济分析的视角,对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进行了探讨,从信息观与计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公允价值估值和公允价值利润的决策有用性问题,研究结论支持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并认为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适当、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既具有理论支持,也能够体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关键词】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信息观计量观一、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现代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目标是决策有用观,这一点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 AS B )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 A S B )的概念框架中早已表明。
例如,美国在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1号中指出:“财务报告应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它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应提供有助于使用者评估企业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应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源和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信息”。
I A SC (I A S B 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一系列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
而我国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中也表明:“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从而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最早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研究部主任Moonitz 在《会计研究公告第1号》(ARS No .1)中提出的“公允价值”概念(葛家澍,2007),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范围已逐渐从仅限于某些金融工具扩大到针对大部分金融工具、某些固定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甚至无形资产。
决策有用观对公允价值的评价
决策有用观对公允价值的评价决策有用观对公允价值的评价财改金融往~11(is如决策有用观对公允价值的评价丁爱平/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对会计目标与计量属性的思考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会计目标在理论上存在的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下的会计报表主要反映受托方对受托资源的管理情况,注重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其主要考核指标是利润,因此它以提供历史的,客观的会计信息为主.在会计计量方面,它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屙.历史成本数据容易获得,比较可靠且易于验证,有利于监管部门监管;在收益的内容方面,强调收入实现原则,尚未实现的收益均不确认;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受托责任比较明晰的情况下,受托责任观比较切合实际,它可以使企业的会计行为和经济行为相一致.决策有用观更关注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和在保持实际经营能力条件下的净资产增值状况.在会计计量方面,以现行价值为计量屙『生,使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经济价值;在收益的内容方面,既包括营业利润,叉包括营业利得,还包括非经常隘鼹益.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资本市场出现并高度发展后,会计目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无会计目标的演变使得计量屙从历史成本为主向以公允价值为主演变.二,对公允价值的思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157号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目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卖出资产所收到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通过对以上两套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分析,可以认为公允价值有以下的特点:公允价值是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又是买卖双方意欲成交的现行交易达成的金额;达成现行交易的双方完全是了解交易情况的,是自愿的,且无关联关系的,其达成的估计价格不是强制或一方作亏本(廉价出售的}交易的结果. 公允价值不同于市场价格,虽然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而公允价值有不同于市场价格的许多特点:第一,公允价值不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含事项)基础上,甚至也不是已建立在现行交易的基础上;第二,它是熟悉交易的双方意欲进行交易,而参照现行交易所达成的购买一项(或一批喷产,转移{清偿)一项负债的金额; 第三,由于契约f双方愿意买卖?已经签订,交易尚未开始进行或正在进行中,但尚未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产生已发生交易的成本或价格.因此,公允价值只能是一种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三,公允价值适用于决策有用观的优势大部分会计学者认为,在决策有用观下公允价值更符合该会计目标的要求.笔者在文献参考过程中将公允价值适用于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的优势总结如下: 优势一: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下,现代会计目标基本以决策有用观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为主导,兼顾反映受托责任.决策有用相关性,要求会计既提供过去的信息,又表现为现在的信息,还表现为未来的信息.与历史成本相比较,公允价值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不受时间,计量主体等客观因素影响,无论在纵向的时间还是横向的空间中均可比,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为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优势二:公允价值计量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金融市场迅速扩展,产生了许多创新性融资工具或公司理财的新手段.期货,期权,套期,对冲等等,给财务会计带来重大冲击.金融及衍生金融工具蕴涵着极大的风险,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无能为力,而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交易的实质,反映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 有利于金融工具等的核算与创新.优势三: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为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企业必须对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进行回购.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计算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相反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企业的生产得以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优势四:公允价值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利润是通过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配比计算的,历史成本下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而成本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量, 这样因为计量厨『生不同形成价差,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成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将成本费用转化为市价,达到与收入的匹配.四,结论根据上述基于决策有用观下公允价值的优势和缺陷的评价,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l从投资者运用会计信息并结合一定金融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以形成投资决策的角度而言,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企业估值模型的重要变量——净收益概念混乱,失去了会计意义,更增加了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解读的困惑,以此评价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难以真正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2在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应用产生的顺周期效使得金融系统的总体风险增大和造成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对于市场价格有负面的影响,导致损失加重.以此评价公允价值在对金融资产计量方面也存在很大隐患.3在当今环境下,全面利用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存在困难,并且需要会计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导致公允价值的全面推行存在着障碍.4公允价值是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的价值,在计量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时,企业外部参与者所采用的假设与企业内部所采用的假设是不同,这是公允价值的自身存在的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朱丹刘星李世新(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00030)摘要 公允价值自提出之日起就备受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的青睐和重视,但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却备受责难,因此,更加值得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本文从经济分析的视角,对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进行了探讨,从信息观与计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公允价值估值和公允价值利润的决策有用性问题,研究结论支持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并认为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适当、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既具有理论支持,也能够体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关键词 公允价值决策有用性信息观计量观一、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现代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目标是决策有用观,这一点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 A SB)的概念框架中早已表明。
例如,美国在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1号中指出:财务报告应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它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应提供有助于使用者评估企业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应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源和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信息!。
I A SC(I A SB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一系列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
而我国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中也表明: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从而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最早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研究部主任M oon itz在∀会计研究公告第1号#(ARS No.1)中提出的公允价值!概念(葛家澍,2007),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范围已逐渐从仅限于某些金融工具扩大到针对大部分金融工具、某些固定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甚至无形资产。
可以说,过去那种基于成本和以交易为基础的报告模式正在逐渐让位于以市价(或模拟市价)和以事件为基础的报告模式。
这种以公允价值的应用为最大亮点的会计模式的兴起,正是因为我们假定市价能够有效且无偏地表达市场各方参与者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一致期望%,因此,以市场为基础的计量方法更具有决策有用性。
但是,也许是由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颁发时间与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时间刚好吻合,在2007年由美国次贷风波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却备受责难。
例如,中国会计学会成立暨∀会计研究#创刊30周年征文*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股东控制下的中国上市公司资本配置行为研究!(70772100)和公允价值、行为异化与经济后果!(70972055)资助。
即信息集合假说(i n f or m ation aggregati on hypot h es i s),认为市场价格信息是一切相关信息的集合体。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暨∀会计研究#创刊30周年征文美国银行业协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Edw ar d Y i n g li n g将SF AS157的颁布称为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而在金融危机中还坚持使用公允价值,简直就是往火里继续泼油般愚蠢!(Leone,2008)。
因此,看似简单的公允价值,由于与经济环境联系紧密,涉及诸多假设和不确定因素等原因,所以在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中的难度颇大(于永生,2007)。
虽然在2008年底按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要求编制并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对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第133部分的报告和建议:盯市会计的研究#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在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中并未起关键作用!,但外来的压力仍然迫使会计界作出了妥协:I A SB在2008年10月13日宣布对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和第7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金融工具:披露#进行修改,允许某些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重新进行分类;2009年4月2日,美国FASB也以3票赞成、2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极具争议的关于放松对公允价值运用和资产减值准备的要求。
这种妥协固然取悦了金融界和某些政治集团,但在投资界和会计界又引起了轩然大波,被认为是会计专业性臣服于政治现实性的典型写照(黄世忠,2009)。
当这场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功过之辩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愈演愈烈之时,正值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正式确认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地位,全面、适当、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会计实践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地考察和研究,以回答公允价值是否确实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公司所处的潜在经济状况?是否确实是一种决策有用的计量属性?!这样的问题。
虽然在此之前也有不少实证文献检验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但截止目前仍无一致的结论。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我们发现,虽然作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不少国内文献已从公允价值应用的理论基础、战略意义、影响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讨论公允价值是否符合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的文献并不多见。
因此,本文拟从经济分析视角对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特性与必要性提供理论支持,丰富这一方面的文献内容,同时为准则制定机构在下一步的会计改革中审议和评价相关准则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二、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分析思路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财务报告的缔约和估值功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而估值是通过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来实现的。
因此,为投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是会计能够具有社会价值的首要影响因素,也是本文分析的基础,而计量观和信息观则是研究文献中关于决策有用观的两种不同体现。
信息观是早期研究的产物,它利用了信息经济学对有用信息!的定义∃∃∃即如果某信息能改变投资者的信念或行为,或者说,能够使信息使用者的预期发生改变从而改进决策,那么这样的信息就是有用的!,而这样的信息系统也被认为是具有信息含量!的。
因此,信息观将决策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信息观下的决策有用会计信息,是指那些通过财务报告首次在半强式市场中披露的、能改变或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判断的相关信息。
Scott(2005)指出,通过市场的反应以及相应的实证研究,可以引导会计人员把握投资者重视和不重视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因此,信息观的发展与经验会计研究的兴起紧密相关。
B eaver(2002)认为,无论信息及时与否,财务报表均能够有效地集合与估价相关的信息,从而为资本市场投融资决策服务。
另一方面,在信息观下,市场是足够灵敏的,可以对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作出及时反应;而投资者也是足够理性的,能够严格遵循理性决策模型,并且不会被不同的会计政策所愚弄!。
所以与计量观相比,信息观的视野更广(De m sk i et a.l,2002),它将财务报告仅仅看作是决策所需的信息来源之一,与市场中存在的其他信息∃∃∃例如分析师报告、调研数据等等∃∃∃并无特别差别。
某项信息的相关与否完全决定于它是否具有改变信息使用者预期的能力,而与表达形式是无关的。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暨∀会计研究#创刊30周年征文计量观发源于由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提出的新古典理论中关于价值与收益的论点,它认为会计应计量和报告投资者需要的基本信息∃∃∃企业价值,或者至少是企业的部分价值。
在Sco tt(2005)中甚至直接指出,计量观就是会计人员已日益意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或者说&公允价值∋,恰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
因此,在计量观下,报告主体负有估值的责任,对资产、负债和权益等存量指标,以及收益等流量指标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定义,并且这些定义都带有经济学的特征。
在计量观下,如果市场是完全和完美的,那么只要披露公司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市值,就可以得到投资者所需要的企业价值信息,而利润则等于经济收益(B eaver,1998)。
此时,与企业价值构成相关的所有资产和负债信息,都是决策有用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市场并不理想,纯粹的计量观是行不通的(Beaver and De m sk,i1979),但这并不妨碍计量这种思想在会计实务界的流行。
实务中的计量观认为,如果不能计量出企业的价值,那么至少应该报告企业的部分价值,或者能够帮助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价值进行判断,例如,将公允价值应用到会计报表中,实际上就是为了向投资者提供更为及时的潜在价值变动数据,所以,如果我们同意资产的价值等于其未来所有现金流量的贴现值,那么,计量观下所谓决策有用的信息就是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结构的信息。
与FASB和I A SB概念框架保持一致,本文将决策问题首先设定为权益投资者的权益估价问题,然后分别从信息观和计量观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对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公允价值估值和公允价值利润分析其决策有用性问题。
首先,从信息观的角度假定全部公司都披露其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不考虑其报告形式(表内的、附注的或者其他的),分析公允价值的信息特点,单纯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决策有用性进行评价;然后继续从信息观的角度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包含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利润的决策有用性。
其次,再从计量观的角度,对公允价值模式所隐含的支持理由所进行的讨论,即公允价值计量本身是否是决策有用的;然后,再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分析,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两种计量方式下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特征进行比较。
但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的,分析中对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未深入涉及。
三、信息观下公允价值会计的决策有用性分析(一)信息观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决策有用性在信息观下,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具有决策有用性体现在它是否能够有效地集合与价值相关的信息,以及是否具有改变预期或修正决策的能力。
从理论上讲,如果公允价值只是来源于市场中可以公开获得的信息(盯市价值,M ark-to-M arket),则公允价值计量在信息观下是不应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的,因为信息观并不关心信息来源的渠道和披露形式,既然市价信息已经可以方便地从其他非财务报告来源公开获得,为什么还要通过会计计量和财务报告再进行披露呢?反过来,对于需要通过内部模型估值才能够得到的公允价值信息(盯模价值,M ark-to-M ode l),虽然基于市场!这个原则要求使用市场公开信息来模仿!市场期望值,但在实务中,这类估值往往会包含报告主体的内部估计和假定等管理层私有信息,使得这一层次的公允价值估值不纯粹以市场计量为基础,即公允价值向使用价值(Va l u e i n U se)进行了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