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讲义1
【天职研究】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一)
【天职研究】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一)会计准则内在逻辑介绍(50-4)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一)“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是设定财务报告的目标过程中出现过的两个核心理论。
财务报告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编报财务报告?它是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石,为会计准则概念框架中的其他概念,例如,报告主体概念、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以及列报和披露等垫定了逻辑基础。
对财务报告(或财务报表)目标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左右的美国,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以及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等机构,均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两大体系——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出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更具逻辑的用于制定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原则,财务报告的目标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财务报告目标的核心理论在设定财务报告的目标过程中,出现过两个核心理论:“受托责任观”(Stewardship Approach)和“决策有用观”(Decision-usefulness Approach)。
二者是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的产物,“‘受托责任观’适用于所有者和受托者都十分清晰的市场经济环境;‘决策有用观’适用于资本可以趋利性流动、所有者(委托者)缺位和模糊的市场经济环境。
”(葛家澍,<市场条件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1996)“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不矛盾,而是互有交集、相辅相成的。
事实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在2010年修订完成的财务报告目标,仍然是对两个观点的综合。
(一)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产生于较为简单的经济环境,是财务报告目标的重要理论。
“受托责任(Stewardship)”一词来源于《圣经》,延伸到公司治理范围,是指资源的管理者对资源的所有者承担的、对资源所有者交付的资源进行有效经营和管理的责任。
“受托责任观”假设:企业管理者及其所有者、贷款方和债权人等之间是契约关系,企业管理者处于受托方地位,委托人需要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和经营活动进行评价。
决策有用目标下的“信息观”和“计量观”
决策有用目标下的“信息观”和“计量观”一、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 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一境界或目的而确定的衡量标准。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起点,迄今为止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
“受托责任观”侧重于强调会计信息要为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服务; “决策有用观”则站在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使用团体的角度,强调会计信息服务于其决策需要,即“决策有用观”是通过研究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信息推导他们的信息需要的一种观点。
20 世纪70 年代后,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决策有用观”取代“受托责任观”成为主流的会计目标观点。
“决策有用观”一旦被采纳,随之而来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谁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二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决策信息”?按照FASB(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主要使用主体是作为资本提供者对其资本做出决定的目前以及潜在的权益投资者、贷款人以及其他债权人,他们需要有关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以及不确定性的信息。
财务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是要能帮助主要使用团体做出符合自身需要的不同决定。
为此,财务报告必须提供具有信息含量的信息系统。
为使信息含量最大化,财务报告还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之间进行最有用的权衡。
与“受托责任观”相比,“决策有用观”要提供满足主要使用团体的需要、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因而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中更倾向于相关性,即不仅提供已经发生的各类交易或事项的信息,而且提供尚未发生的但与企业未来业绩相关的各类交易或事项的信息。
在决策有用会计目标下,围绕如何计量这些交易或事项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信息观”和“计量观”。
以下我们站在投资者的视角对比分析决策有用目标下的这两种观点。
二、决策有用目标下的“信息观”(一)“信息观”的理论基础。
“信息观”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决策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
浅析会计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与计量观
摘要:会计信息仅仅提供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必然要求改革受托责任观下所形成的传统会计程序和方法,信息观倡导公开、公平的信息披露机制与惩罚机制,这有力地增强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决策有用性信息观的前提是次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但现实经济环境并非是理想的,噪声、流动投资者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对有效市场的有力冲击,应使用现值或公允价值以增强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契机。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模式受托责任观信息观计量观一、会计模式的演变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主要是向企业的所有者报告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也就决定了在受托责任观下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模式。
由于广大信息使用者决策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投资者在决定其财产分配以及确定证券投资组合时,无论其财富多寡、风险态度偏好以及投资专业知识如何,都会对会计信息产生需求。
会计信息仅仅提供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必然要求改革受托责任观下所形成的传统会计程序和方法,而决策有用观下提供的会计信息顺应了广大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此外,由于信息中介能将报告中的信息加工成投资者需要的、可直接使用的信息,从而与财务报告形成竞争。
因此财务报告必须为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Ball和Brown(1968)通过非正常报酬率和未预期盈利两大指标验证了证券市场中股票价格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产生反应的结论,也就是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具有信息含量,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Beaver(1968)的实证研究结果基本上证明了这一点。
这种把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的提法,后来被称之为决策有用的信息观,并在财务会计理论和研究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市场价格综合了投资者等会计信息群体的信息处理及决策能力,通过充分披露机制及惩罚机制,可以有力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现实经济环境并非是理想的,噪声、流动投资者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对有效市场的有力冲击,如何消除噪声以及降低甚至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已成为学者们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计量观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契机。
试论“决策有用”的计量观及其为导向的准则
卿 会 搽 析
试论
【 摘
的计量观及其为导 向的准则
孙丽萍 无锡商业职业技 术学院
要】为深入研 究会计计量这一财 务会计的核心环 节, 探讨如何较 多地使 用计量方法来进一 步增强财务报告 的决策有 用性 , 本
文除 了阐述 了财 务会计概念中有 关会 计计量属性的理论 框架外 , 还对国内外关于 以公允价值为导向的准则展 开详细的研 究, 以期 为我
有必要弄清楚两个主要问题: 谁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7报表使用 量能够区分 出那些容易被人误认为相似 的不同的现金流量 . 所以与
以未来预计现金流量的现值 为基础的会计 者需要什么样的决策信 息7很显然 . 前者所指 的是会计信息的使 未折现的现金流量相 比, 用群体。如投资者 借款者 、政府部 门等后者 。而后者是要推断 计量 能够提供与决策更相关的信 息 美国第七号财务会计概念公 报表使用者的特殊需要 . 即美国F S 在第 1 AB 号概念公告 中所阐述 告指出:在初始计量和全新计量 中.使用现值 的唯一 目的是估计
一
步将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到 了金融工具 以外 的其他项 目。A B的 FS
策有用性。 所谓计量观 . 就是指会计人员已日益意识 到有责任把现 想法是 , 首先从金融 工具八手试行公允价值会计 . 然后逐步将其扩 最终以公允价值会计代替传统的历 行价值或公允价值恰 当地纳入财 务报 表本 身。人们可以通过增加 展至会融工具 以外的其他项 目, 对计量的注意 ( 不仅是增加披露 ), 或把握 更多的计量导向。公允 史成本会计 , 形成公允价值会计 占支配地位 的新会计模式 应 该 从 FS 价值或现值 的会计计量属性最符合现代会计 目标的要求 . 对我国 说 , 目前看 .A B 已经 向自己的努力 目标迈 出了成功的 也是
财务会计理论(第7版)课件: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 由此产生的风险可能会阻止投资者利用这种异常现象
– 异常现象的持续存在可能是由于不成熟、交易规模较小的投 资者
6 - 16
6.5 为总体投资者理性辩护 (可选部分)
• 放弃理性预期假设
• Brav & Heaton (2002)
– 面对估计风险,理性的投资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学习,随着 新信息的出现而修正他们的信念
– 而不是像理性预期假设那样,立即找出财务报表的全部信息内 容
• 这表明理性投资者行为可以创造与异常情况类似的股价行为
6 - 17
为总体投资者理性辩护 (可选部分,续)
• 放弃常识假设
• 回想一下常识假设,在CAPM中,不仅仅假定每个投资者都知道 股票的β(理性预期假设),而且假定所有投资者知道每个人都知 道这一情况
– 形成股价惯性
• 动机性推理
6-6
6.2.2 前景理论
• 另一种决策理论
– 收益和损失分开评估
• 狭窄性取景
– 权重的概率
• 过度自信: 事件概率被低估 • 代表性:事件概率权重过大
– 前景理论效用函数
• 看下一张幻灯片 • 导致了沉积效应 • 导致盈余管理避免报告小额亏损?
>> Continued
– 异常盈余:实际收益和折现增值之差
• 估计企业价值= 估值日的净资产±预期异常盈余现值
•
>> Continued
6 - 25
估计资本成本
• 可以使用CAPM
– E(Rjt) = Rf(1 - βj) + βjE(RMt)
• E(Rjt) = 资本成本 • E(RMt): 建议使用市场风险溢价:
浅析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
Commercial Accounting商业会计1342018年8月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渗透管理会计,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保障,也能促进一个企业的稳定执行。
因此,在企业中渗透管理会计是非常必要的。
在该执行条件下,需要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认识到管理会计发挥的重要意义。
在这期间,不仅要学习算账、报账等简单的工作,还要提高自身能力,学会资金管理,并有效的对企业盈亏现象、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促进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代企业发展和管理会计存在紧密联系,将决定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所以,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执行的主要依据,对当前的财务管理内容展开细化,促进管理活动的规范执行,确保在积极引导下,实现整体的安全与稳定。
3.3 人员思维理念的培养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对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进行组织,维护财务之间的关系。
在该工作执行期间,一定要为其渗透相关理念。
通过正确理念的优化与更新,将壮大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也能促进自身的积极成长。
所以,在对管理会计进行培养过程中,要确保整体能力的提升,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和可持续化理念,加强思想理念的培养,确保思维形式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这样才能维持我国企业的长足进步和发展[6]。
4 结语基于以上的分析发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能促进企业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24.134浅析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黄泽洪摘 要:信息观和计量观是我国财务报告的两种基本形式,因为证券市场的无效性信息观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使得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观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量观的概念以及其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观 计量观 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c)-134-021 信息观信息观,作为一种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兴起的计量方法,它在会计理论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决策有用性PPT学习教案
4、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会计 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 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 社会公众等。”
2、定义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个人接收信息和随之而来的修正概率是一个连
续的过程。
每当新信息(报纸、演讲、公告、统计报告等)被接收时, 个人就用一次贝叶斯定理。之类的信息来源会影响决策。
第21页/共31页
信息系统
联系当前和未来财务报表的条件 概率。这些概率包含了几乎所有 的信息含义。
主对角线 副对角线 噪音(非理想模式下一定存在)
第10页/共31页ຫໍສະໝຸດ 2、现金流量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用表述“有助于预测现金流入流出的金额、时间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说明 决策有用存在争议。
实证研究在说明会计盈余与现金流何者更具备决策相关的研究成 果存在分歧。
思考:哪3个、更信有息效使?用者的界定?constituencies 投资人——会重蹈“财务欺诈”? 所有信息使用者——是否会最终难以满足
第28页/共31页
3、计算市场方差 Va r (M) = 0.000 9 市场收益率的确定? 4、计算ß值
第29页/共31页
课后问题
第30页/共31页
所有人的需求?管理当局“自然卸责”, 信息披露不透明?
第11页/共31页
思考:我国的会计目标应如何定位? 受托责任——谁是委托者 决策有用——资本市场实际情况
信息使用者;
决策多样性;
历史成本的有第用12页/性共31页?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另一可能的解释建立在交易成本基础上。一项投资所能带来的利润很可能仅等于为取得这一 利润所需付出的交易成本 [4]。伯纳德与托马斯提出一些证据表明交易成本限制了事后波动的数额。 然而,上述 18%的报酬似乎不能完全由交易成本来解释。
除市场整体因素的影响,情况也一样。事实上,在盈利信息公告前后几天,投资者所获得的证券 非常报酬中 ,只有2%~5%份额可归因于盈利信息本身 。 [1] 而大部分的非常报酬的取得似乎要归功 于除盈利变动外的其他因素(见 5.3.2节中讨论)。
要理解列夫的观点,需明白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显著性的差异。例如统计检验证实 ERC的值显 著区别于 0,但同时 ERC的值也可以很小。因此,我们可以确信对于盈利的变化,证券市场是有 反应的(而不是无反应),但同时,我们也许会感到失望,因为市场对盈利信息的反应并不如想 像中那么大。换句话说,假设在盈利公告公布 3~4天的短期时间内,证券价格平均变换了 1美元, 则以列夫的观点,即使扣除这期间整个市场价格变化对股票价格带来的影响,也仅有 2~5美分的 该证券价格波动是由于盈利公告本身所带来的。
确信你了解了事后波动的意义。如果它存在,投资者通过在盈利公告公布那天买入利好公司 股票并卖出利空公司股票,扣除交易成本前其可获得套利收益。但是,若投资者们争相这么做, 则利好公司的股票价格会迅速上升,利空公司的股票价格会迅速下降。从而消除事后波动。因而, 事后波动对有效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疑问。
后来,伯纳德与托马斯 (Bernard and Thomas,1989)也探讨了这方面问题。他们对 1974年~ 1986年间大量的公司样本进行了考察,并记录了事后波动的出现情况。事实上,在样本里,投资 者若依据这一策略在 0天(即公告日)买卖股票并持有 60天,则在扣除交易成本前,投资者会获 得年均 18%的回报,远超过市场回报。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及学术研究演化过程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及学术研究演化过程会计信息主要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有关决策有用性的观点有信息观和计量观。
所谓的计量观,是指会计人员逐渐意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恰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
虽然目前现值计量不太可能取代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基础,但是近年来采用现值计量的财务报告有增多的趋势。
一、出现计量观的理论基础(学术研究演化过程)1、行为财务学以心理学为基础探讨决策行为以及整体市场价格的行为称为行为财务学。
Shleifer(2000)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质疑。
Kahneman and Tverky(1979)提出前景理论,说明个人注重的是财富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相对变化,而不是最终的财富水平。
在此基础上,Burgstahler and Dichev(1997)进行了盈余门槛的研究。
发现公司普遍使用应计盈余与现金流量来进行规避门槛的盈余管理行为。
总而言之,多项研究发现,由于证券市场存在股市泡沐、公告后的股价漂移、市场对应计项目的反应等异常现象,股价对信息明显的过度反应或者缺乏反应,说明证券市场是接近有效,而不是完全有效。
2、财务报表价值相关性降低Lev(1989)的研究指出,在短窗口期下,盈余仅能解释异常报酬的2%~5%的部分。
Brown,Lo,and Lys(1999)研究了盈余与股价的关联性,发现信息观下的盈余信息在解释股价上市不足的,采用计量观的方法将提供更直接且有用的相关资料。
3、Ohlson会计评价模型的出现Ohlson的净剩余价值理论主张利用财务变量估计公司财务报表项目的现值。
他认为,当证券市场不是完全有效时,公司的市场价值可以用财务变量加以表述,在资产负债表中使用越多的现值项目,投资者估计公司价值时犯的错误就会越少。
4、Ohlson在学术上的广泛运用Frankel and Lee(1998)使用该模型估计公司的真实价值;Gebhardt et al. (2001), Claus and Thomas (2001), Ohlson and Juettner-Nauroth (2005)等研究,利用Ohlson模型估计权益资金成本;后期有研究在会计评价模型的基础之上,利用价格模型和报酬模型进行水平分析。
决策有用目标下的“信息观”和“计量观”
决策有用目标下的“信息观”和“计量观”作者:任纪霞来源:《商情》2015年第04期【摘要】会计目标是社会环境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决策有用观围绕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形成了“信息观”和“计量观”。
本文阐述了两观的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和对会计人员的影响,提出了未来两观相融合、“计量观”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关键词】决策有用目标,信息观,计量观一、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一境界或目的而确定的衡量标准。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起点,迄今为止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
“受托责任观”侧重于强调会计信息要为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服务;“决策有用观”则站在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使用团体的角度,强调会计信息服务于其决策需要,即“决策有用观”是通过研究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信息推导他们的信息需要的一种观点。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决策有用观”取代“受托责任观”成为主流的会计目标观点。
“决策有用观”一旦被采纳,随之而来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谁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二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决策信息”?按照FASB(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主要使用主体是作为资本提供者对其资本做出决定的目前以及潜在的权益投资者、贷款人以及其他债权人,他们需要有关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以及不确定性的信息。
财务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是要能帮助主要使用团体做出符合自身需要的不同决定。
为此,财务报告必须提供具有信息含量的信息系统。
为使信息含量最大化,财务报告还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之间进行最有用的权衡。
与“受托责任观”相比,“决策有用观”要提供满足主要使用团体的需要、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因而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中更倾向于相关性,即不仅提供已经发生的各类交易或事项的信息,而且提供尚未发生的但与企业未来业绩相关的各类交易或事项的信息。
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
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是指单位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能否为组织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支持。
有效的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关键在于能够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决策,提高组织绩效和效率。
本文将从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的概念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是指管理决策在指导和影响组织运作时所产生的效果。
有效的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可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准确性:决策所依据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避免因信息错误而导致决策失误。
•决策支持性:决策应当为管理者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支持,帮助其做出明智的选择。
•决策可靠性:决策应当是可靠的,即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仍然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反馈机制:决策系统需要具备反馈机制,能够及时了解决策的实施情况并做出调整。
2. 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的影响因素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系统支持:单位管理决策的有用性与信息系统的支持密切相关,高效的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提升决策的质量。
•管理者能力: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经验对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经验丰富、能够正确判断形势的管理者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
•决策环境:单位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状况都会影响管理决策的有用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信息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信息准确无误才能支持有效的决策。
3. 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的重要性单位管理决策的有用性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效率:有效的管理决策有用性可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提升生产力。
•提升绩效:通过有效的管理决策有用性,单位能够更好地制定战略目标,提升绩效表现。
•增强竞争力:有用的管理决策可以让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
计量决策法
《管理学》教学补充材料之一—定量决策法一、非确定型决策的分析方法非确定型决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致可行,供选择的若干个可行方案的可靠性程度不是很高,决策过程的环境是模糊的,方案实施的结果是未知的,或靠他人的经验推断,或靠主观判断。
也就是说,决策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有若干个方案可供选择,但对事件发生的各种的自然状态缺乏客观概率。
因此,这类问题不是一个统计问题,决策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概率估计和他所持的决策标准。
不确定型决策也可采用计算公式帮助决策。
进行非确定型决策,有如下五大准则可以选择。
1.最大最大准则这一准则是设想采取任何一个可行方案都是收益最大的后果发生,然后比较各方案的行动结果,哪个方案的收益最大,哪个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也就是说,决策者敢于冒风险,对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总是持乐观态度,决策时总是认为会发生最好的结果,然后从各种最好的结果中选择更好的一种,所以说最大最大准则,也称之为乐观准则。
例1:某厂为实现某一决策目标,提出四种行动方案,并有四种自然状态,分别用Q1、Q2、Q3、Q4表示,还知道相应的效益值如表1所示,试用最大最大准则决策。
表1首先求每种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MAXⅠ{3、4、5、6}=6MAXⅡ{1、3、5、8}=8MAXⅢ{4、6、2、4}=6MAXⅣ{2、4、5、7}=7其次求各最大收益中的最大值:四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分别为6、8、6、7,其最大收益值为:MAX{6、8、6、7}=88所对应的方案是方案Ⅱ,那么方案Ⅱ就是决策方案,把它选作决策方案是因为第四种状态发生时能带来最大的收益值8。
所以最大最大准则就是找出各可行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并选取最大收益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可行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所以说这一准则是从最好处着眼的带有冒险性质的一种决策方法,一旦成功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2.最大最小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就是设想采取任何一个行动方案都是收益最小的状态发生,然后比较各方案的结果,哪个方案的收益值最大,哪个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计量观
一、概述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是一种财务报告方式,在该方式下,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应负责将现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确认他们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业绩和价值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计量观若是要有用,则增加的相关性带来的利益一定要超过牺牲的可靠性所付出的成本。
本章的目的便是阐述和评价这一趋势背后可能的原因。
其一是关于投资者理性和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证券市场有效性是程度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是与否的问题。
我们对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感兴趣,是因为证券市场缺乏有效性对会计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二、证券市场是否有效1.引言近些年来很多证据都表明股票价格经常便宜其在有效市场下的价值,如果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向投资者传递有用信息时,只是依靠附注和其他补充信息来夯实历史成本财务报表的基础,可能并不是很有效的。
而且,当股票被错误定价时,改进财务报告可能有助于减少市场的无效程度。
以下是有关证券市场效率的主要质疑。
普通投资者行为可能是有限理性的,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处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容易获得的信息上,而且他们对信息的反应可能并不是那么准确的。
比如,人们对待新信息时是保守的,他们更愿意坚持原来的看法。
个人容易过度自信,他们经常会高估自己收集的信息的准确程度。
个人还容易犯代表性偏误。
当属于个体的某个现象片段与人们对某个总体的印象一致时,人们往往会在判断个体是否属于这个总体时,赋予这个片段过多的权重。
自我归因偏见,认为好的决策结果来自他们好的决策,坏的决策结果则是因为出现的自燃事件不好,而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
动机性推理是个人的另一种行为特质,个人更愿意接受他们喜欢的信息,如果信息内容和他们的喜好不一致,他们便会质疑,甚至拒绝相信。
以上几种行为方式和有效市场理论及理性决策理论是不一致的。
这些以行为为基础的证券市场效率研究称为行为金融学2.前景理论根据前景理论,投资者在考虑一项风险投资时,将分别评估其收益和损失。
会计理论-决策有用性解析
浅析决策有用性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最终目的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决策有用性往往被视为信息使用者的最终需求。
当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以及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决策有用性。
一、决策有用性的重要决策有用性是会计存在的前提。
会计就是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定期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服务。
会计的决策作用无处不在。
会计如果不能为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
决策有用性对会计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聚集资本组成规模庞大的公司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数众多的股东必须依靠会计信息(主要是财务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是决策有用性,如果对决策无所助益,就不值得提供该项信息。
决策有用性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潜在投资者的需要,这就要求会计要面向未来,提供更多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定量及确定性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定性及非确定性信息。
如1987年美国开始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我国也于1998年停止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改为现金流量表。
为什么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下决心要废止这张已有17年编制历史,且为国际会计界广泛接受的财务状况变动表,而以现金流量表代替之,并且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跟随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注重现金流量信息,更注重决策有用性。
而这一点并不能从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得到反映。
二、决策有用性是未来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提供有助于使用者决策的相关信息为目标的决策有用性成为未来会计的主导方向。
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未来会计提高决策有用性提供了技术条件。
1.会计信息将以充分性、实时性等特点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在创新能力成为资本的同时,知识也产品化、商品化了,因而企业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并正确计量其价值已成为可能,未来会计将呈现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同时得到充分揭示的格局,真正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是有偏的, 一般情况下会下偏,账面价值低于内在价 值。 公司市场价值就等于目前资产账面价值与 预期未来超额盈余现值之和。 资产负债表无法反映企业价值的全貌,利 润表的信息含量得以体现。 基于上述依据,计量观的主要论点是,会 计信息加工者应该不断改进会计计量方法
22
如果会计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那么更多 的信息将进入报表,从而体现到账面价值上,而 不需要投资者对历史成本计价法下隐藏于报表之 外的超常获利能力作出估计。 公允价值计量减少了投资者在估计过程中出现偏 差而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提供的信息其有更高的信急含量,提高了会计信 息的有用性
20
有偏会计(biased accounting)
现实中不完善的市场环境无法逃避,历史成本计 量属性不可避免甚至至今仍然占有统制地位: 资产负债表中除了存货以上的项目的账面数额接 近它们顶期现金流现值外,其他资产大部分是按 历史成本折旧后计算的,这样,历史成本就无法 真正反映长期资产的内在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和高技术经济的到来,企业的资 产构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诸 如商誉资产、管理资产和人力资本都无法通过历 史成本来核算,无法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市场上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而且市场上存在噪 音交易者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13
14
15
16
17
他们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应等于股东权益 账面净值(简称BV,即每股净资产)与未来预 期净资产收益率(简称ROE)扣除股东权益资 金成本后的超额收益率乘以股东权益账面 净值得出的超额收益的折现值之和,即:
4
大量的研究表明,对计量方法的引用可以增 强财务报告决策的有用性。 这导致了一种提议的产生: 当可靠性的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没有超过增 加及时性的利益时,将公允价值计量观纳 入财务报告也许能提高赢利信息的质量。
5
6
7
1、公告后的价格波动 对于有利好消息的公司,他们的非常报酬可能会 在盈利公告公布后至少6 0天内向上波动, 同样有利空消息的公司在这相同期间内非常报酬 持续向下波动 ( F o s t e r, Olsne and Sh e v l i n,1 9 8 4 )依 据季度盈利公告,仔细查找了事后波动存在的几 个可能原因。
在质上表现为所谓的会计信息不再仅包含可
用货币量化的财务信息,还包含了大量的其
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2
列弗(Lev,1989)的研究表明: 对于窄表现期(2- 3天)的研究来说.会计盈余对于 证券价格变动的解释力只有2%一5%.将研究的窗 口扩大至较宽(一个季度)和很宽(最长为两年) 时,会计盈余对证券价格的解释力也只有4%-7% 列弗认为会计盈余对证券价格的解释力之所以这 样低的原因在于会计盈余的低质量
19
奥尔森模型的一个特例是“无偏会计( Unbiased Accounting),即所有资产和负 债都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价的。无偏会计是 计量观的极端情况。 如果公司的超额盈利能力非持续存在,则商 誉为零,仅能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直接读 出公司价值,即账面净资产。这时利润表对 于公司价值没有信息含量。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净收益不能及时提供许多重 要的经济信息.与其它信息源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滞 后性
3
Collins. Kothari. Shanken和Sloan (1994)的实证研究表明: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盈余的I时效性较 差,财务报表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越来越遭 致怀疑。 信息观所赖以建立的有效市场的假设并不 是完个成立的,证券市场上渐渐出现了很 多与有效市场相悖的异常现象,于是信息 观逐渐被计量观所代替。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明显的事后波动可能是由 于分析者使用的盈利预测模型所导致的
8
2、关于非盈利信息的市场效率 在市场对净收益信息有反应的前提下,似 乎有理由认为它同样也会对相关的资产负 债表及附注信息做出反应。 然而,有关这种反应的证据却很难找到。
9
10
11
12
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1979年Kahneman和Tvensky提出的期望理论 解释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
奥尔森模型在理论上提供了对计量观的
小结
计量观不否认股票价格整合各种信息来源的能力, 但它认为,由于投资者非理性交易行为的存在, 股票市场定价并不一定就是公司价值的真实反映 通过计量方式的改变以及更为精致的计价模型, 会计信息可以为股票定价提供更大的帮助。 现值计量观决不会发展到使整套财务报告都建立 在其基础之上。 历史成本做为主要计量基础的地位不可能被取代。 更确切地说,在财务报告里,现值基础对历史成 本的取代只是一个度的问题。
系列心理实验证明,个人在面临不确定条件下常 常表现出损失回避(loss aversion)、心理账户( mental accounting)、过度自信(over confidence)、后悔厌恶(regret aversion)等心理 特征
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会出现选择性偏差和保守性 偏差,导致股价对收益变化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
18
C S T(清洁盈余理论)显示公司价值与证券报酬 是如何由基本的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组成部分来 表示,从而提供了与市值计量观相一致的理论框 架。
在理想状况下,一个企业在某一时刻的价值等于 资产负债表中的企业资产账面净值与未来异常 (超额)盈余的预期现值之和。
成立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 之间建立清晰的逻辑关系,即保持清洁盈余关系。 所谓清洁净盈余是指除资本性交易如业主投资, 派发股利,以外的所有净资产变动都在利润表中 反映,即它要求的会计盈余是一个‘全面收益”
6.1对信息观的质疑与计量观的提出
1
从信息观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仅是信息使 用者的众多竞争性信息源之一,如果会计信 息不能提供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 那么它将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因而可能消亡
危机笼罩下的会计界行动起来,他们以不断 扩大会计信息的范围来提升会计信息的竞争 优势。
这一趋势在量上表现为年度报告的页数以惊 人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