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4天识记古代文化常识(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天识记古代文化常识(3)

参照第12天典例部分。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

B.古人“名”和“字”常有一定的相关性。如: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

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C.干支纪年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纪年法,按这种方法推算,如果2012年是壬辰年,那么2014年就应是甲戌年。

D.帝王将相死后有谥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的品行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例如,“经天纬地曰文”,“杀戮无辜曰厉”,“克定祸乱曰武”。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B.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

C.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即20岁时,取字,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李白为李太白。

D.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8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3.下列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字型的演变顺序是甲、金、篆、草、隶、行、楷;汉字的构成,即“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礼记》《易经》《春秋》合成“五经”,

C.晋侯、秦伯,其中“侯”与“伯”是爵位,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从中可知,晋侯的爵位要高于秦伯的爵位。

D.足下,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其他敬词还有令尊、大人、阁下、舍弟、雅正等。

4.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6.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

C.汉字中的指事字是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构成的。如:刃、本、末、上、下等。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7.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B.《左传》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C.古人酒宴祝酒或向尊长敬献礼品时,常祝愿对方长寿,因此祝酒通常被称为“寿”或“为寿”。

D.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宫和徵又各自有变音,这就是俗称的七音,变徵声调悲凉,羽声激越。

8.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B.表,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汉语中常用“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指代兄弟。

1.C

【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2014年为甲午年。

2.C

3.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B项,“五经”指的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D项,“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4.B

【解析】服丧一年应为“期服”。

5.B

【解析】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6.A

【解析】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7.B

8.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表述不正确,按顺序应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