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人类起源的解释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63dd00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1.png)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佛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他在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出生并成为一位王子。
然而,他对人类的苦难和无常感到困惑,于是他离开了王宫,开始寻求真理和解脱的道路。
佛陀在成为佛教创始人之前,经历了长期的苦行和冥想。
在冥想的过程中,他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欲望和痛苦的境界,称为“涅槃”。
佛陀认为,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修行和觉悟实现涅槃,从而解脱生死轮回的苦难。
佛教的教义主要包括四大真谛和八正道。
四大真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苦谛指出生老病死、痛苦和无常是人类存在的真象。
集谛讲述了痛苦的起因,即欲望和贪婪。
灭谛指出通过戒、定、慧来消除痛苦的方法。
道谛则是指导人们达到涅槃的道路。
八正道是佛教修行的指导原则,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通过遵循八正道,人们可以净化心灵、摆脱贪婪和痛苦,实现解脱和觉悟。
佛教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在佛陀去世后,佛教教义被传播到其他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
佛教在这些地区逐渐融合了当地文化和信仰,形成为了不同的教派和流派。
在中国,佛教传入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繁荣,随后在唐朝达到了巅峰。
唐朝时期,佛教成为国教,并在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文化和艺术在中国得到了独特的发展,浮现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和石窟艺术。
在日本,佛教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日本的佛教主要分为几个主要流派,包括天台宗、真言宗、浄土宗和禅宗等。
这些佛教流派在日本的宗教、哲学和文化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佛教对于人类的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慈悲、智慧和平等的价值观,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善良。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也被许多人接受和借鉴,不仅在宗教领域,还在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总结起来,佛教起源于印度,由释迦牟尼佛创立。
它的教义包括四大真谛和八正道,旨在匡助人类解脱生死轮回的苦难。
释迦牟尼宇宙观简述
![释迦牟尼宇宙观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4cc105e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8.png)
释迦牟尼宇宙观简述引言释迦牟尼(公元前563年-公元前483年),又称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
他在印度古代时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观,该宇宙观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佛教思想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简要介绍释迦牟尼的宇宙观,包括其对于世界的起源、构成和运行方式的理解。
世界的起源根据释迦牟尼的教义,世界并非永恒存在,而是有一个起源。
他认为世界以及其中所有事物都是由因果关系所构成的。
这个因果关系被称为“缘起”(Paticcasamuppada)。
缘起包含了十二个环节,从无明(无知)开始,通过无明产生行为、意识、名字和形式、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等,最终导致生老病死等众生苦难。
宇宙的构成根据释迦牟尼的教义,宇宙由三个部分组成: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所居住的世界,色界是天界,而无色界则是超越物质存在的境地。
欲界欲界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所居住的世界。
它包括六个道位,从低到高分别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和天人道。
每个道位都有不同的生活条件和苦乐感受。
色界色界是天界,它包括二十六个天位,从低到高分别是四禅天、十六夜摩天、五无量天、梵天等等。
这些天位都是由修行者通过冥想等方法获得的。
无色界无色界是超越物质存在的境地。
它包括四个无色定位,分别是无色空定、无色识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
在这些境地中,修行者完全超越了身心的束缚。
宇宙的运行方式释迦牟尼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和流动。
他提出了“诸行无常”(Sabbe sankhara anicca)的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这意味着所有事物都在不断产生、变化和消亡。
除了无常外,释迦牟尼还强调“诸法无我”(Sabbe dhamma anatta)的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永恒的自我实体。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没有独立存在的本质。
释迦牟尼还提出了“因果报应”(Karma)的概念,即个体的行为将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344f5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c.png)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摘要】五蕴与十二因缘是佛教中重要的概念,关乎生命的起源和循环。
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而十二因缘则是生死轮回的因果关系。
通过探讨五蕴与十二因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可以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含义。
在佛教中,五蕴与十二因缘被视为实现解脱的重要法门,对修行者有着指导作用。
从哲学角度来看,五蕴与十二因缘的思想传达了对因果律和无常性的深刻认识,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自我和世界。
通过研究五蕴与十二因缘的理论内涵和哲学意义,可以启示人们在修行道路上的方向,并影响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关键词】五蕴、十二因缘、关系、理论内涵、相互作用、重要性、哲学意义、启示、个人修行、世界观1. 引言1.1 五蕴与十二因缘的概念五蕴与十二因缘是佛教教义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佛陀教导世人认识世界与生命的基本原理。
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是构成个体存在的五个要素。
色蕴指的是物质现象,如身体;受蕴指的是感受经验的能力;想蕴指的是思维与意念;行蕴指的是意念与动作的行为;识蕴指的是认知与感知的能力。
而十二因缘则是指导我们认识生命因果关系的重要理论。
它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个环节。
通过研究五蕴与十二因缘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运行机制,了解各种因果关系的根源。
这些概念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能指导我们走向智慧与解脱的道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与思维,了解五蕴与十二因缘对我们的影响,从而改善自己的修行修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1.2 研究背景五蕴与十二因缘是佛教中重要的哲学概念,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转世轮回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试图揭示其中的奥秘和智慧。
在西方哲学中,五蕴与十二因缘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
他们试图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研究,探究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佛教中记载的关于人类起源
![佛教中记载的关于人类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eea5d50e6c175f0e7cd13742.png)
佛教中记载的关于人类起源佛教中记载的关于人类起源原创2016-03-22紫光觉醒字幕组自我鉴别、理性评论、切勿迷信嵇思达:佛教关于人类起源嵇思达:原NIKE中国区签约资深教练、MET-RX形象大使、MFT泰拳导师30岁在云南丽江文峰寺皈依并开始系统的密宗教理闻思与教法实修视频是讲解佛教中对宇宙以及生命记载的一些描述,现代人类越来越多走向灵性的道路,希望大家能100%敞开自己的大脑,每个人在走向灵性的道路上都会有各自的道路。
地球上的生命是非常独特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使命,相信你自己是最伟大的。
(请站在科学的角度去看视频)为方便网络不好的朋友,下面是文字版:很高兴我的一些英语国家朋友对佛法感兴趣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信息佛陀在很多经典中都有描述宇宙的起源其他维度的世界和生命佛陀说银河系拥有数千亿个太阳系我们的宇宙拥有数千亿个银河系而且有很多宇宙存在以往的和未来的生命讲诞生在不同的星球为了整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科学家提出了“弦理论”公式他们发现宇宙中存在至少十个维度的空间这包括我们所处的三维物质空间时间是四维还有另外至少六个肉眼看不到的其他维度空间科学一直在更新着对宇宙的理解2016年2月11日,中国除夕后的三天本世纪最大的发现科学家发现了“引力波”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广义相对论中提到过此假设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更多看不到的维度而这些宇宙拥有它们各自的历史与未来他们存在与同一时空但只能通过有限的方法与它们互动当我们的松果体完全激活时当我们在甚深的禅定时佛陀说我们的地球不过是银河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蓝点依据“起世经”和其他很多佛教经典这一劫(时间单位)的人类来自于一层更高的空间,“光音天”佛教宇宙观中这属于“天道”他们的身体会发光,可以在空中飞行的生物他们的寿命很长,也不需要吃东西一段时间后,他们尝了地球的食物他们的身体变得像人类他们失去了发光和飞行的能力他们的样貌也开始出现分别并分化出了男女他们的寿命缩短,贪婪愤怒和暴力也随之而来西非有一个古老的部落叫“多贡”它们以先进的宇宙观而文明1930年,一位法国人类学家记录了他们的故事多贡人说,他们的祖先在五千年前遇到了来自“天狼星系”的高等生命多贡人有天狼星系的星系图还指出了一些当时无论是肉眼还是望远镜都无法看到的伴星另外,多贡每五十年庆祝天狼星完成一次的轨道运行直到现在,几乎一个世纪过去了随着现代宇航学的发展多贡人精准的宇宙学知识被证明完全的正确另外随着生物化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天狼星运行轨迹图竟然和人类的DNA图谱完全一样在金刚乘(密宗)的练习中我们经常观象各种各样的空行母她们有鸟的头,狼的头猪的头,老虎的头等等我们还对包括龙族在内的很多护法做供养仪式而你会发现非常相似的形象在古印加文明中在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古玛雅古希腊,古美索不达米亚,所有这些文明中其中有些文明已经超过上万年的历史如何解释这些?与历史书上不同科学家们已经举出了成千上万的确凿证据证明在我们这个文明之前地球上曾出现过高度文明如果你查看佛经你会发现对地球历史与未来的详尽描述2016年1月29日,中国除夕前七天CIA向全世界公布了部分UFO档案及照片这些是美国空军与CIA前半个世纪前记录的这是很大的一步,但只是冰山一角大多数信息并没有向大众公布在我们成长的世界中一半以上的财富掌握在1%人的手中而这1%在操控剩下的99%我们被错误的概念,虚假的意识形态物质奖励所洗脑那给了我们安全与自由的幻想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迈出我们舒服的区域并不容易我们害怕未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忘记了我们的目标为什么我们来到这个星球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方法把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的这个杯子倒空我们就会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而这种被遗忘的古老智慧恰恰是我在佛法中找到的我们应该理解,在佛教传统中皈依的目标实际是对自由的承诺“佛”作为榜样,“法”是道路“僧”是旅伴佛陀教法给我们的智慧可以追溯到两千六百年前的佛陀本人教法可能是相对真理(不了义)也可能是究竟真理(了以)可能是温柔的,也可能是粗暴的只要那条精心设计好的道路可以起到作用这里我要提一些金刚乘佛法不同于小乘和大乘的地方金刚乘对于人体有更高阶的教授从我的背景来说我们可以把一个胖子变成一个健身模特或者把一个普通的男孩训练成优秀的拳手医生们如今也可以操作很多前沿的外壳手术但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基因目前仅仅激活了不到20%而我们打开宇宙的钥匙就隐藏在我们的DNA里金刚乘佛教教导我们开悟一直就与我们并存而我们的身体就是完美的坛城所以在密续里有很多本尊的练习本尊在藏语中叫“义当”是成就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精神上师会根据行者的不同业力与个性指定不同的本尊连同灌顶口传和教授行者则针对性的练习那个咒语和观想可能是金刚亥母,普巴金刚胜乐金刚,观音菩萨或者玛哈嘎拉所有这些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净化身心这非常重要因为人类的一生都在追求满足感和内在的平衡,所有我们追求的金钱追求物质,追求性,追求各种社会中的关系但大多数情况那些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不满足我们这个世界在近五十年的变化超过了过去一万三千年的总和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如此之快,如此混乱所有我们的能力频率并没有在它应有的节奏上内在平和的关键是平衡我们体内四大元素地,水,火,风生命是由人体内的脉轮系统连接而成掌握住它我们会拥有完美的平衡和身心无尽的能量所以,配合本尊练习的同时藏传佛教有一整套独特的气,脉,明点训练包括很多强烈的呼吸和身体训练那是非常殊胜的,极少对外公开因为如果做错会导致严重的问题所以在佛法的道路上尤其是金刚乘的路上开悟的精神上师是非常重要的在保持我们判断力的同时我们要100%的敞开,并接受指引因为他(她)会引领我们达到最终的自由甚至超越业力就如科学所解释的如果我们可以以光速旅行那么并没有任何事发生,没有任何升起没有任何逝去这是一种超越精神与物质的状态如心经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大成就者留下很多圣迹我刚结束一个在尼泊尔的闭关我住的附近就有莲花生大士在岩石上留下的手印而不同的成就者在这个星球的各个角落都留有类似的手印有一个岩石上甚至有十六世大宝法王小狗留下的脚印我们的寺院也有一些我和小喇嘛们留下的手印是在我们固定篮球架水泥晾干以前按的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对宗教感兴趣不要一下跳进去,不要迷信或者过兴奋,好吗?要理性佛教大师与科学家的对话主要集中在三点宇宙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神经学如果你是那种不太容易轻易相信什么东西的人你需要逻辑来支持,那些信息也许会有帮助我们需要理解佛法不是把你变成什么人或者去什么地方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动机已经是佛教徒的朋友要小心“灵性唯物主义”我们想变成什么东西想达到一种可以用来引以为豪的状态我们每天说很多好听的东西比如爱,慈悲,平等但实际上我们的行为缺不是那样我们自私,我们有偏见我们对他人没有真正的尊重我们对其他的宗教或者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没有包容你知道吗历史上的很多战争与冲突都是以宗教为名义的包括在佛教历史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完全不同的灵性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允许他人经历各自的道路去保持可以让他们各自成长的信仰系统因为最终我们都是彼此连接的要有耐心,改变是非常慢的不要期望完美我自己练习了很久,也花很长时间闭关但我依然有贪婪,愤怒,精神唯物主义我们对歭的是这一世和很多世所养成的负面情绪像我的根本上师银巴喇嘛说的如果你盯着一颗种子看一整天你是看不到什么变化的但如果你放松一些,过一段时间你再看你会发现一堆绽放的花朵我的朋友们五十年内我们大部分人将不复存在享受我们当下拥有一切的同时永远不要忘记,地球的生命在宇宙中是独特的非常稀有的众生选择转世在地球我们有各自不同的使命在某个地方,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在等待从我们生命的暴风雨中涉取力量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伟大,多么有力量2016年3月20日我在重庆华岩寺拍到佛陀留下的一个大脚印由于没有任何记载,无法判断是什么时候留下的此脚印(我穿42的鞋)这次全国行我还去了四川广汉三星堆拍摄了大量照片这是出土最大的一个面具,高72CM,宽132CM镀金的青铜面具太阳轮。
佛经说人类起源
![佛经说人类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6e8b30d2360cba1aa911da07.png)
人类起源对于人类的起源学者有学者的解释,其他宗教也有各自的记载。
但是佛教中对于人类的起源有不同的讲述。
在《长阿含经》中释伽牟尼佛讲述了人类的起源:天地始终。
劫尽坏时。
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
自然化生。
以念为食。
光明自照。
神足飞空。
其后此地尽变为水。
无不周遍。
当于尔时。
无复日月星辰。
亦无昼夜年月岁数。
唯有大冥。
其后此水变成大地。
光音诸天福尽命终。
来生此间。
虽来生此。
犹以念食。
神足飞空。
身光自照。
于此住久。
各自称言。
众生。
众生。
其后此地甘泉涌出。
狀如酥蜜。
彼初来天性轻易者。
见此泉已。
默自念言。
此为何物。
可试尝之。
即內指泉中。
而试尝之。
如是再三。
转觉其美。
便以手抄自恣食之。
如是乐著。
遂无厌足。
其余众生复效食之。
如是再三。
复觉其美。
食之不已。
其身转粗。
肌肉坚[革*卬]。
失天妙色。
无复神足。
履地而行。
身光转灭。
天地大冥。
在上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最后,人们命终都生到光音天。
那里的生命都是自然化生的。
以念为饮食,不必食用真正的食物。
身体都有光明,能够飞行自在。
想去那里就到那里。
从那之后,这个婆娑世界的土地都变成了水,没有日月星辰之光。
也没有年月岁日,只有一片黑暗。
光音天的人命终之后又转生到人间,虽然来到人间,但是仍然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体有光明照耀。
在这个世界上的寿命很长。
都自称众生。
后来大地涌出了一种甘泉,就如同酥蜜一样。
那些性情轻浮的人就觉得可以尝尝看,吃后觉得味道很好,于是以手抄接,随意饮食。
逐渐贪恋其美味,没有满足。
其他的众生也效仿之。
这样吃的时间一长,身体逐渐粗重,肌肉坚实,失去了天人的美妙容貌。
也不再有飞行自在的神足能力,身上的光明自然消失,天地间一片黑暗。
婆悉吒。
当知天地常法。
大冥之后。
必有日月星像现于虛空。
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
尔时。
众生但食地味。
久住世间。
其食多者。
颜色粗丑。
其食少者。
色犹悅泽。
好丑端正。
于是始有。
其端正者。
生憍慢心。
轻丑陋者。
其丑陋者。
生嫉恶心。
憎端正者。
众生于是各共忿诤。
网课尔雅《探索发现—生命》答案
![网课尔雅《探索发现—生命》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4fe944f78a6529657d5306.png)
尔雅《探索发现—生命》章节答案1以下观点符合基督教的一项是()A、婴儿生来是无罪的B、所有的人都背负有原罪C、上帝花费了35亿年创造了世界D、上帝用肋骨创造了亚当正确答案: B2下列哪个陈述符合佛教对人类起源的观点()A、人是自身思想行为的产物B、人是外部环境所塑造的产物C、人是神所创造的产物D、人是被抛到这个世上的产物正确答案: A3佛教当中的“色即是空”中的“色”指的是()。
A、一切色彩B、一切存在C、一切存在所具有的属性D、一切欲望正确答案: B4佛教的“十二因缘”把人生分为十二个部分,但其中不包括()。
A、老死B、无明C、成圣D、六入正确答案: C5佛教密宗强调,“本觉真心”才是人类的本原。
()正确答案:√6佛教中的“六根清净”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
()正确答案:√人的信仰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是()。
A、灵魂和肉体的结合B、猴子进化而来的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神的形象在地上的投射正确答案: C2人体内含量占到75%的是()。
C、蛋白质D、水正确答案: D3从中国古代先贤孟子的角度来看,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
A、有语言B、会使用劳动工具C、有风骨D、两脚直立行走正确答案: C4佛教中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思忧惧爱。
()正确答案:×5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属性被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
()正确答案:√人性的光辉1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基本的人的道德底线的描述是()。
A、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爱人如己C、他人即地狱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确答案: D2格瓦拉、甘地、曼德拉和毛泽东等革命者,其共同点在于()。
A、他们都是通过暴动的方式来革命的B、他们都是意志坚定且坚决不伤害贫民的人C、他们都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革命的D、他们的出身都是社会中上阶级正确答案: B3任何制度、任何社会和任何现代人类都需要有约束,没有道德和法律约束的人类不能够称其为人类。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1fbe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9.png)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佛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他在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现尼泊尔)出生并成长。
佛教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传播,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宗教之一。
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63年,当时释迦牟尼佛诞生在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中。
然而,他对人类的苦难和生命的意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离开了他的王子身份,成为了一个苦行僧。
在苦行的过程中,他达到了“觉悟”的境地,成为了佛陀,意味着“觉醒者”。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圣谛和八正道。
四圣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苦谛指的是生命中的苦难和痛苦,集谛是指苦难的根源,灭谛是指消除苦难的方法,而道谛是指通向解脱的道路。
八正道包括正确的信仰、意念、语言、行为、职业、努力、念和禅定。
佛教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
在佛陀去世后的几个世纪里,佛教在印度蓬勃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和学派。
其中最重要的是上座部派(南传佛教)和大乘佛教(北传佛教)。
上座部派注重个人修行和解脱,而大乘佛教强调利他主义和菩萨道。
佛教的传播离不开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公元前3世纪,印度皇帝阿育王成为佛教的保护者和宣传者,他派遣了使者前往其他国家传播佛教。
这导致了佛教在亚洲各地的传播,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
在中国,佛教的传入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由于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包括东晋时期的繁荣、唐朝时期的黄金时代以及宋朝时期的衰落。
佛教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和变革。
在印度,佛教逐渐衰落,主要是由于佛教与婆罗门教的竞争以及来自伊斯兰教的入侵。
在中国,佛教在唐朝后期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包括僧侣的腐败和政府对佛教的限制。
然而,佛教在亚洲其他地区继续繁荣发展,并且在现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总结起来,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释迦牟尼佛创立。
它的核心教义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强调解脱和利他主义。
是谁把你带到人世间写话题
![是谁把你带到人世间写话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9c2d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b.png)
是谁把你带到人世间一、引言人类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我们拥有思考、创造和表达的能力。
然而,我们从何而来,是谁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呢?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宇宙和生命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试图给出一些可能的答案。
二、神创说2.1 宗教的解释在许多宗教中,人类的起源被归因于神的创造。
例如,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创造了人类,佛教则认为人类是由众生转化而来。
这些宗教相信,人类是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创造而来的,他们将人类视为宇宙的中心和目的。
2.2 科学的观点然而,科学界对人类起源的解释则与宗教不同。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遗传学和进化论等领域,提出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即进化论。
根据进化论,人类是从其他物种逐渐进化而来的,我们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原始生物。
三、进化论与人类起源3.1 达尔文的贡献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个理论最早由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并通过他的著作《物种起源》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
达尔文认为,物种的变异和适应是进化的驱动力,而人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来的。
3.2 人类的共同祖先根据进化论,人类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非洲约2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
最早的人类属于直立人,他们具备了直立行走的能力,这是我们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重要区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出更大的脑容量和更复杂的社会结构,最终演化成现代人类。
3.3 遗传学的证据遗传学也为进化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组的变异和分布,科学家们发现,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共同的遗传特征,这表明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此外,遗传学还揭示了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例如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
四、其他可能的解释除了宗教和科学的解释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和理论。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4.1 平行宇宙有些人认为,我们是由其他宇宙中的生物带到这个宇宙的。
佛教宇宙观:人类的起源
![佛教宇宙观:人类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1da60aeb04a1b0717fd5dd65.png)
佛教宇宙观:人类的起源在佛教宇宙观里,不仅银河系里到处充满着人类,而且宇宙生命的形式也不止人类和动物。
比人类高级的生命叫天(即通常所说的天神),比人低一级但比动物高级的是阿修罗(即通常意义的鬼),比动物还低级的是饿鬼和地狱,这就是佛教通常所说的六道生命。
其中,天的层次较多,从下至上依次为——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等。
提到鬼神(即阿修罗和天),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斥之为迷信高呼曰无或者信其有之却顶礼膜拜。
前者为唯物主义者,总以为人死如灯灭,生命轮回之说纯属虚妄;后者即通常的唯心论者,不仅迷恋鬼神顶礼鬼神,甚至有的干脆以为人死即为鬼或神,对于轮回真谛亦不清晰。
其实,在佛教看来,生命是由灵魂及其载体(肉身)构成,六道生命因其载体不同而迥异。
在六道中,与人的生命载体相似的只有动物和地狱,但人、动物、地狱生命也因其生存环境和肉身结构成分的差别而不同,地狱生命因在地下而难知难见,只有动物才与人类朝夕相伴互相关注。
除此之外,天、阿修罗、饿鬼的肉身与人类大大不同,如果说人与动物的肉身物质是阳性的话,那么天、阿修罗、饿鬼的肉身物质即为阴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不见鬼神而鬼神却能看见我们的缘故。
由上可知,人死并不立即为鬼神,而仅是灵魂脱离了肉身。
当这个游离的魂魄与其他生命载体的胚胎相遇时,就会成为其他生命,与人的胚胎相遇就会再度为人。
可见,人死后的灵魂能够与鬼神胚胎结合的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死不一定为鬼神!既然佛教承认鬼神存在,那么会不会如小说影视作品描述的那样为祸人间呢?不然。
佛教认为,生命在六道间轮回,轮回的根源就是因果报应,广植善缘者就会为天为人次为阿修罗,恶缘多者则为动物、饿鬼,最差者入地狱。
鬼神因其肉身为阴性物质,因而便拥有人所不易拥有的阴性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察知因果报应和轮回之事,所以,即便他们不思为善也不会轻易敢于为恶,宇宙无情的生命轮回法则令其生畏。
佛教讲人类的起源
![佛教讲人类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e6ac406a27284b73f2425099.png)
人类的起源一、人类的起源:《起世经》最后一品是《最胜品》,又称《天地成品》,精彩的描述了人类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类最初是从光音天来的。
因他们一念贪心起,品尝了地球上的“地肥”,身体中地大的成分增加,因贪吃过甚,结果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即成为人类的祖先。
这就是佛教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在《世纪经》中,佛陀首先说明光音天上的生命状况:“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愉,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往。
”接着说明地球形成之后,空无一物,光音天人开始下凡到地球的状况:“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
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
”娑诃波帝即为“世界主”,意为地球第一人,他不是从母胎降生,而是因缘聚合,变化而降生。
尔后下凡到地球的光音天人更多了:“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久住持,彼诸众生于是住时。
无有男女。
无有良贱。
唯有此名。
名曰众生众生也。
”这些降生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体焕发出自然夺目的光明,不须吃食即能维持生命,其生命的能源来自自生的喜悦。
因有神通力,他们不需要宇宙飞船就能自在飞行,并且寿命长久。
这些从天而降的人,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没有种族、贵贱、贫富之分,人人平等,名为众生。
当时的社会,犹如后世所寻求、企盼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不过,好景不长。
不久,地球上长出“地肥”,从此改变了早期地球人的一切:“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
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
”“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的知,此是何物?”“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
佛经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佛经中关于人类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bd755324a5e9856a56126048.png)
当时的初人,由极少数各居一地,渐渐以语言来代表意思,由於各处地域不同,没有交通,便产生了世界上数百千种不同的语言,也就是现在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种族的祖先。
初人们自从失去天衣,赤身裸体,相互游戏时,发生了男女情爱,乃知性欲,渐感羞耻。而这个时代,地上已生草木,人类即用树叶为衣,以避羞御寒。
佛教的宇宙观,对有情世间及佛国净土,皆有深入而精辟的看法:有情世间,依众生果报优劣及苦乐差别,可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层次,称为“三界”。
(1)、欲界:
为三界之最低级,此世界的生命有情,均有食欲、淫欲、睡眠欲等,故名为欲界。其范围包括: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等,都属于欲界的范围。
一、佛教看宇宙
远在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对于宇宙时空已经有精辟的见解,这在佛经中随处可见。如《起世经·阎浮洲品》中描述“三千大千世界”的形成,说明宇宙中存在着数不尽的三千大千世界,数量之多,可以用“恒河沙”和“微尘数”来比喻,所谓“十方恒沙世界”、“十方微尘刹土”。此三千大千世界历经成、住、坏、空四个阶段,而且在不断循环流转。
(2)、色界:
位于欲界上方,乃天人之住处。此界天众已经远离情欲,无男女之别,无情爱之念,身上衣服轻薄美妙,不用裁缝而自然变化著身;天人以光明为食物,彼此不用语言,而以光明(波)来传递思想信息。色界天人身体与宫殿国土,皆为殊妙精好。投生色界的天人,除在生时曾修十种善行外,还皆由修习禅定而化(变化)生,依禅定的深浅粗妙分为四地(即四禅天、四静虑处),共有十八天。初禅诸天总称为离生喜乐地,二禅诸天总称为定生喜乐地,三禅诸天总称为离喜妙乐地,四禅诸天总称为舍念清净地。
(3)、无色界:
此界没有物质,唯以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乃纯粹的精神世界。在无色界天中,是没有物质的——没有身体、没有宫殿国土,所以称无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均为男身,但不具男根(男性生殖器)。
佛教里描述的人类起源
![佛教里描述的人类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bed8b546be1e650e52ea99e4.png)
由此看来:当旧的世界,或者是末世快要毁灭的时候,便会有三种极大的末世灾害发生,分别是1.「末世大火」、2.「末世洪水」、和3.「末世狂风」。因此,当「末世大火」发生的时候,是可以燃烧到「色界」二禅「光音天」的边际,所以,「末世大火」是以「光音天」为界;而当「末世洪水」发生的时候,是可以淹没到「色界」三禅「遍净天」的边际,所以,「末世洪水」是以「遍净天」为界;而当「末世狂风」吹起的时候,是可以度卷到「色界」四禅「果实天」的边际,所以,「末世狂风」是以「果实天」为界。按此推论:当「末世大火」发生的时候,初禅的所有天界,肯定都是全数毁灭的;而当「末世洪水」发生的时候,二禅的天界,包括「光音天」,肯定都是全毁的;而当「末世狂风」吹起的时候,三禅的天界,包括「遍净天」,肯定是全毁的。因此,当「末世大火」发生的时候,初禅的「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肯定都是全数毁灭了。
其后,此世还欲变时,有余众生,福尽、行尽、命尽,从光音天命终,来生此间,皆悉化生,欢喜为食,身光自照,神足飞空,安乐无碍,久住此间。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
因此,当「光音天」的天神,开始流窜到这一个「人间」来的时候,祂们原先所拥有的天神特性,还是依然存在的,例如:祂们「皆悉化生,欢喜为食,身光自照,神足飞空,安乐无碍,久住此间。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换言之:这一批刚从「光音天」降下来的天神,都具备有原来「色界」二禅的「天色身」,也就是所谓的「欢喜为食,身中有光,神足飞空」的超能力。因此,一切有关天神的神通或者是超能力,祂们当初都是全部具足的。同时,由于「色界」和「无色界」的天神,本来就是没有男女相的分别,所以,刚流窜到「人间」来徘徊的「光音天」天神,由于是拥有二禅「天色身」的特性,那当然是没有男女相的分别了。
初三佛教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佛教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3718c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4.png)
初三佛教知识点总结归纳佛教,作为世界四大宗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在初三的学习中,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关于佛教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三学习的佛教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一、佛教的起源和创始人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Siddhartha Gautama),也被称为佛陀。
佛陀出生在尼泊尔现境内的兰菲尓地区,他的成佛经历是一个寻求解脱的过程,最终他在菩提树下达到了觉悟,并传授了佛法。
二、佛教的核心教义1. 四谛: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谛,分别是生老病死、痛苦的原因、痛苦的终结和通向终止痛苦的道路。
四谛表达了佛教对于人类存在的认知和对于解脱的追求。
2. 八正道:八正道是佛陀在《大论》中提出的修行方法。
它包括了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意念、正确的语言、正确的行为、正确的生计、正确的努力、正确的念和正确的集念。
通过八正道的修行,人们可以走向解脱和成就涅槃。
三、佛教的佛教经典佛教经典是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用于学习和研究佛教知识。
以下是一些初三学习的佛教经典:1. 罗马尼林是初四课程中介绍的一部佛教经典,其中记载了佛陀的教诲和经验。
2. 《心经》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强调了般若智慧的重要性。
3.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最长的一部,内容涵盖了诸多佛教教理和修行方法。
四、佛教的流派和寺庙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分化出了多个流派和教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教义和修行方式。
以下是初三学习的一些佛教流派和寺庙:1. 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地,其代表性教派有上座部派。
2. 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其代表性教派有禅宗、净土宗和华严宗等。
佛教寺庙是佛教信仰和修行的重要场所,其中一些寺庙也成为了旅游景点。
例如中国的少林寺和泰国的大皇宫。
五、佛教的影响和现代价值佛教作为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feac1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9.png)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佛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它由一位名叫释迦牟尼的印度王子创立,他后来成为了佛教的创始人和被尊奉为佛陀。
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63年,当时释迦牟尼出生在印度北部的一个王室家庭。
尽管他生活在奢华和享乐中,但他对人类苦难的观察使他决定抛却王位,寻觅解脱之道。
他离开了家庭,成为了一个苦行僧,他通过禅定和冥想来寻觅真理。
在他的冥想中,释迦牟尼获得了“觉悟”的体验,他认识到人类的苦难是由欲望和无明所引起的。
他发现了一条通向解脱的道路,这条道路被称为“四圣谛”。
四圣谛包括苦谛(生老病死和人类苦难的存在)、集谛(苦难的原因是欲望和贪婪)、灭谛(通过摆脱欲望和贪婪可以解脱苦难)、道谛(通过八正道实现解脱)。
释迦牟尼成为了佛教的创始人,他开始传授他的教诲并吸引了许多追随者。
他的教诲主要包括了关于生命的本质、道德行为、冥想和解脱的教导。
他强调了慈悲、无私和智慧的重要性,他教导人们通过觉悟和修行来摆脱苦难,实现解脱。
佛教在印度迅速传播开来,并吸引了许多追随者。
它与当时的印度教产生了一些冲突,但仍然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佛教的教义被写成经典,其中最重要的是《大乘经》和《小乘经》。
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传入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佛教的教义与中国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形成为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寺庙和佛塔成为了中国风景名胜的一部份,佛教的教诲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还传播到了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和泰国等。
每一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对佛教进行了吸收和发展,形成为了各自独特的佛教传统。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浮现了不同的宗派和教派。
最重要的是上座部派和大乘派。
上座部派主要强调个人的修行和解脱,而大乘派则强调慈悲和利益众生。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教派和宗派,它们在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上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佛教是一种关于人类苦难和解脱的宗教。
佛教中的一点宇宙观
![佛教中的一点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dbc60e8c6529647d272852d1.png)
佛教中的一点宇宙观一、佛教向我们提示了至极广大的宇宙观。
1.地球是个扁圆的球体,运行于虚空。
按《阿含经》等,皆言以须弥山为轴,有四大部洲绕日而行。
即有四个绕恒星旋转的星球,上面者有人类居住,有生命存在。
地球在其中,称南瞻部洲,即“阎浮提”,形状如庵摩罗果,略为扁圆。
科学直到最近两百年,才证明地球是个扁圆球体;而佛经中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
2.佛经中指出,地球上有四大海洋,分隔陆地。
地球上的大陆都是北广南狭,故阎浮提人的脸形也与之相仿,是瓜子脸,下巴尖。
见《楼炭经》等。
3.其余三个有生命的星体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东、西两洲人的寿命约为我们地球人寿命的二倍半;北洲人是我们地球人寿命的十倍,并都随着我们寿命的增减而相应变动。
东、西两洲陆地形状是半月形,北洲陆地形状是园形。
将四大部洲圈起来,其中的范围叫做“四天下”,又名“小世界”。
而佛教说的“大千世界”,共有百亿四天下,这是多么广大的宇宙观!而现代科学也证实了此理。
但其虽探测至外太空,尚未寻找到其余三个有人类居住的星体,可见佛法的广大。
而修行至初禅,即可在定境中看到须弥山和四大部洲,佛之罗汉弟子,如目连等,一昼夜即可飞行遍四天下,数尽其中的人民、动植物种类。
可见圣境诚非凡夫所能想象分别。
4.每一大千世界,称为一佛土,有佛住世,教化众生。
有的大千世界有千亿四天下,有的有万亿四天下,大小不一。
《华严》上说,有正世界,有侧世界,有覆世界,有仰世界,差别万端;人民的身体、相貌也千差万别,有的头大身小,有的多手多足,并有不同的寿命、名字、礼仪、住处......每一世界悬浮于空中,下有风轮执持。
所谓风轮,即是无形的强大引力。
这是现代科学所证明的。
5.世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从地狱直到他化自在天,色界从梵天直到色究竟天,四空天为无色界。
其中人民相貌、身量、衣着、寿命、受用等,难以尽述,诸君可细研《三藏法数》,其中广引经论,有详尽记载。
二、佛教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解释:从缘起生。
人类起源的七中说法
![人类起源的七中说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1abb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1.png)
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
人类起源学说:
1、进化论
达尔文认为物种是可以演变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而人类就是从猿人进化而来的;因为生物学医学都证实了所有物种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他认为所有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因为部分生物的进化是为了适应生活的自然环境,所以他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原因。
2、神创论
神创论认为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人类出现等都由神或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所创造及设计,它是一种神话传说,尚未得到科学的验证。
多个宗教均有提出神创论,其中一说是基督教的《圣经》当中的描述:人类是由神照着自己的形象所造而产生的。
神创论之下还有一个分支叫神导进化论,神导进化论信仰者同时接受进化论及神创论为人类起源的解释。
3、虚拟论
若在里面创立一个地球,模拟现实生活,人类根本分不清这个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如果在这个虚拟世界创造虚拟的人,
他们也分不清是虚拟还是现实,人类就类似于这个世界的神。
同样道理,我们所在的宇宙或许本身,就是“外面世界”的人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我们不过是自由度极高的玩偶。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化石,地质学专业术语,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它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
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佛教的基本义理..
![佛教的基本义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f99d6327284b73f24250ea.png)
佛教的基本义理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 空”
(1)
世间一切都是刹那变化、永远变迁无常 的,并不存在自我主宰或主宰其他事物、 常住不变的主体或本体。因为一切事物 都是无自性、不真实的,都是因缘而起 的假象或幻影,因而“一切皆空”。
(2) “一切皆苦”
在佛教看来,人生是一次苦难的经历, 人世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忧伤和灾难, 因此,须具“四无量心”( 慈、悲、喜、 舍) ,慈悲为怀,以唤醒人类、利他助 人、普度众生,达到“常、乐、我、净” 的境界。
中国佛教的派系
传入时间:于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 入中国。
中国佛教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南传佛教 (云南地 区)
佛教徒
佛教徒是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在家、出家 四众的通称。包括在家(优婆塞,优婆 夷)众,出家(比丘,比丘尼)众,合 称四众弟子。(也有七众的说法,包括 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沙弥、 沙弥尼、戒叉摩那尼)。
佛教四大菩萨
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 行、智、悲。 愿:象征愿力的是地藏菩萨
行: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
智: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
悲:象征慈悲的是观音菩萨
佛教三宝
佛宝(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法宝(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 经、八万四千法门) 僧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 化众生的出家沙门
(5 )主张“慈悲为怀”及“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的善恶观。 坚持追求解脱的价值观,以及“众生平 等”和“众生皆可成佛”的理念。
拥有平常心
一个小沙弥问一位得道高僧:“师傅,你悟道修 行、修身养性有什么秘诀吗?” 高僧答道::“有。” “那么你的秘诀是什么呢?”小沙弥继续问道。 高僧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 时候就睡觉。” “可是,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秘诀呢?每个人都 是这样的。” 高僧答:“当然不一样的!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 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 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 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 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51d32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d.png)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佛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释迦牟尼(Siddhartha Gautama)创立。
佛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到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起源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63年,释迦牟尼出生在印度尼泊尔边境的一个王族家庭中。
他在年轻时对人类痛苦和死亡的观察引起了他对生命的意义和解脱的思量。
在他的求索过程中,他离开了家庭和财富,成为了一个苦行僧。
最终,他在菩提树下达到了“觉悟”的境界,成为了佛陀,意为“觉醒者”。
发展佛教最初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口头传承,佛陀的教诲被他的弟子们传播开来。
这些教诲被整理成为《三藏经》(Tripitaka),成为佛教的重要经典。
佛教的传播开始于印度,之后逐渐扩展到其他亚洲国家,如斯里兰卡、中国、日本和泰国等。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圣谛”和“八正道”。
四圣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它们解释了人类存在的苦难和解脱的路径。
八正道则是指导信徒实践解脱的道路,包括正确的理解、意念、语言、行为、职业、努力、正念和禅定。
佛教在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发展浮现了不同的流派和教派。
在印度,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强调普度众生和追求菩萨道,小乘佛教则注重个人的解脱和成佛。
在中国,佛教发展出了不同的宗派,如禅宗、净土宗和天台宗等。
每一个宗派都有自己独特的修行方法和教义。
佛教的发展也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在印度,佛教曾经是主要的宗教之一,但在公元7世纪,印度的佛教遭到了来自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压迫。
这导致佛教在印度的衰落,但它在其他亚洲国家的传播却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前1世纪,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朝代的支持和压制,但它向来在中国保持着重要地位。
总结佛教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历史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思想与生活,由简而繁,一部份的民族,由野蛮而进化,一部份的民族,曾经茹毛饮血,渐次进化。知耕种易物,为农业与商业的开始;由制作农具炊具建具,为工业的开始;为了平直由贪□痴杀盗淫……所发生的争执,推举正直贤善公道者,处理众人的事,是教育礼义与民主政治的开始;由语言产生了文字,後来才有文化的开始。野蛮的时代渐渐过去,由部落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与国的竞争,再演进为科学进步的原子时代,太空时代。
由他方世界看来,地球的光,变成了绿色,已有海洋和陆地之分,天人也不敢再来了。人在地球上开始有夫妻,生养孩子,由穴居野处,而知架屋营造,於是人类的子孙,渐渐繁衍众多。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有了别识,始生烦恼,本具光明天真的天性,完全消失,起了贪、瞋、痴……,才有阿修罗道的众生。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有了杀、盗、淫……等一切恶行的时候,才有畜生、鬼类、地狱等三恶道的众生,形成了六道轮回,众生才有「胎、卵、湿、化」四生万类,水陆空行。
光音天在哪里?天,从下至上,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二禅有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等三天)。三禅有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等三天)。四禅有九天(福生、福爱、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等九天)。无色界,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等四天。)共计有二十八层天。光音天是色界二禅的第三天。
为什麽叫光音天?
光音天的天人,开口说话,不是声音,只有清净的光,从口中发,表示想说的话。对方见光就能了解是表达什麽意思。因为是以光代音,所以叫光音,是二禅三天,最上最殊胜美妙的一层天,又叫「极光净天」。
人又为什麽会从光音天下来?
(一)地球的形成
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为一中劫,自「成」至「空」四个中劫合为一大劫。当世界到了坏劫的末期,有大火灾烧毁了地狱、地球和其他的星球世界及欲界诸天;烧到色界的初禅天之前,下界的天人、菩萨、圣贤与因行大善的众生,性灵自然得救,早已谊到光音天上,享受快乐的天福。
如上所述,世界必经「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共计八十个小劫,合而为一「大劫」。佛经上所说「三大劫」者,即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大劫。在我们现在这地球的前一个地球,劫名「庄严劫」在庄严劫的住劫二十个小劫中,有千佛出世,庄严其劫,故名庄严劫。现在地球住的劫叫「贤劫」,在此贤劫的住劫二十个小劫中,亦有千佛出世,现在释迦牟尼佛,为第四尊佛。而到第五尊佛,名为弥勒佛,今人称呼「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既叫「当来」,就是将来,现在他还未成佛哩!未来的劫名为「星宿劫」,此未来大劫之住劫二十个小劫中,亦有千佛出世。等到将来星宿劫的地球坏了,又会产生新的地球。
人人本来具有的天色妙香、光明美丽、智慧庄严、天赋的灵异,亦渐消失,天眼天耳,变成了肉眼肉耳;已不能记忆宿世;因失「他心智」,别人在想什麽,亦复不知;口中亦发不出光,说话靠舌头发音,没有充分的语言,还得用手势来表达心意,成了世间的凡人,在地球上住了下来。
(三)人类的繁衍和演进
地球的初人们在地球上住下之後,先食甘泉,後食地肥苔藻,再食天然粳米,那时人寿极长,没有疾病,後来才知道播种五谷菜蔬。在食地肥时代,贪食多者,皮肤颜色变深,或棕或赤,或褐或黑;少食或後来者,其肤色较浅,或黄或白。日久再以地球赤道,分热带、副热带、温带与寒带,於是气候有了炎冷之别,使人类形成肤色不同的固定人种。
当时的初人,由极少数各居一地,渐渐以语言来代表意思,由於各处地域不同,没有交通,便产生了世界上数百千种不同的语言,也就是现在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种族的祖先。
初人们自从失去天衣,赤身裸体,相互游戏时,发生了男女情爱,乃知性欲,渐感羞耻。而这个时代,地上已生草木,人类即用树叶为衣,以避羞御寒。
地球初成,地壳未能全涸,地面於是呈现一片乳色,由天上看来,地球光亮无比,光照甚远,光音天上的天众男女,有天福享尽而性轻躁的,觉得稀奇,试图探险,竟以神足飞行,先後来到地球,散布各洲,见地上有甘泉涌出,即以食指沾入口中,感到其味甚甘,美如酥蜜。就因可口,人人贪食,多食的人,渐渐身体粗重下沉,著地而行,灵妙幻化之身,渐渐形成了物质的骨肉躯体,於是失去了神足,也失去了自然天衣,不得再飞腾空中,更不能再回到天上。
人类的祖先是从光音天来的
我们这个地球上,为什麽有人?
人类的祖先,最早最当初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在佛教「增一阿含经」及许多经典里,都有明确的记载,说地球上最初的人,是从「光音天」来的。
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的始祖,绝对不是有什麽神用泥土捏成的,那是神话;也不是由猿猴进化而来,那是谬论。
若我们现在的人类,想长寿多福,是真正可能实现的,只要多行善业,修学菩萨大愿,广行菩萨利人济世的大行,在生死六道轮回中,把握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到世界末日,性灵得救,生到光音天上,享受天福。世界可坏,性灵不灭,等到新的地球初成,再从光音天下降,善业所感,共同创造,重新建立一个光明安稳和平幸福的如来佛世。
世界经过「空」劫二十小劫之後,又轮到「成」劫之初,由光音天起金色大祥云,而降甘露豪雨;大水消退後,又现初禅以下的许多层天。洪水留在太空的物质,经大旋转,逐渐凝固,再出现太空中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圆形或椭圆形的星球,当然包括我们这个地球,及绕地球旋转的月亮,乃至最远最下地狱以上的一切世界;因大热能的旋转集中,成了许多太阳,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恒星、行星和卫星。有了太阳,因每个星球循太阳系各有它的轨道,行星绕著恒星旋转,卫星又绕著行星旋转,公转、自转,而分昼夜,因此日月周年四季,就延续下来。但是,天上与他方星球世界的时间,与我们地球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
这个时期,据中国古书幼学故事琼林的记载:「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如此看来,与佛说极为接近;佛经所载,亦与今日天文科学家的证实,颇多吻合,就是这样,又恢复了宇宙大自然的现象。
(二)光音天人来到地球
(四)地球人的未来
人类到了地球以後,当时人寿均在八万四千岁以上,後来因为远离众善,但造诸恶,每隔百岁减一岁,人类的寿命渐渐减少,减到平均年龄约十岁时,因素往行善、避居深山的隐士们,幸免於难,灾祸之後,尚生存者,皆知忏悔,自己勤行善业,并倡导人类共同行善。以共同善业所感,人寿再增;增到八万四千岁,又因行恶再减,就这样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增劫,为一中劫。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世世常行菩萨之道,不退菩提觉心,修行连续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每劫都有千佛出世,只要得遇佛世,蒙佛授记,在星宿劫之後的大劫成佛,是必有可能的。故我们推行人乘佛教,建设人间净土於今世地球之上,可感福寿无量,未来无央劫中,必定人人成佛。
「成」的阶段过去了,现在是「住」的阶段,这个阶段,人寿增减,也要经二十个小劫,才进入「坏」的阶段。
坏劫之初,一切发达到了最极点时,能源开发已尽,地球多被毁伤,地球开始坏了。坏也要经二十小劫,大海也会乾涸,最後大风大火大水,三灾八难,都会出现,这才是「世界末日」,地球坏完,进入「空」的阶段。这个空劫,也要经过二十小劫那样长久的时间,光音天上,起大黄色云,降大洪水,再造另一次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