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公开课课件
姓氏
• 姓是族号,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见于《春 秋》的有二十二个,如:姒、子、姬、风、嬴、 己、任、祁、芈、曹、董、姜、偃、归、曼、熊、 隈、漆、允。 • 氏是姓的分支。如华、向、乐、鱼是子姓的分支, 孟、季、孙、游是姬姓的分支,申、吕、许、纪、 崔、马是姜姓的分支。 • 取氏的情况比较复杂。如官职名称(王、侯、司 马),地名(郑、邓、邹),动物(马、牛), 植物(杨、李、柳)。孔子则以祖先的字为氏 (公孙嘉,字孔父)。 • 汉代起姓氏逐渐不分。
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地理
纪年纪时 姓名字号
礼仪制度
科举职官
【东方苍龙】 角木蛟 亢kàng金龙 氐dǐ土貉mò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jī水豹 【北方玄武】 斗木獬xiè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xù 【西方白虎】 奎kuí木狼 娄lóu 金狗 胃土彘 昴mǎo日鸡 毕月乌 觜zuǐ火猴 参水猿 (动如参与商) 【南方朱雀】 井木犴àn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zhěn水蚓 (分野)
三、干支纪年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 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经 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辛亥革命 庚子赔款
四、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
古代纪年
一、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左传。骰之战》:“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年春,秦师 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二、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
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琵琶行》“元和十年” 《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优秀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练习1:查找资料,解释下面句中画线部分
(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诗) 参指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方苍龙七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 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 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恒星。古 人还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 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二十八宿的名称,按东北西南分别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àng氐dǐ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kuí娄胃昴mǎo毕觜zuǐ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梳理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联系文本,挑选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 文化的认知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点和命题特点,引导阅读策略和答题规范。
2.学生通过观摩典型答案,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借鉴优点,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修正、完善答案。
2学情分析2015年北京考出现了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考查获取特定的知识、信息以解决题中所给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此类新题型非常陌生,以往又缺乏训练,在高三复习备考阶段应作为专题突破点,从文本特点、阅读策略、试题类型、答题规范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学生已经提前一天做完了授课教师专门为本课命制的试题,教师批阅后对学生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做了梳理汇总。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读懂——标画——审题——整合——作答"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累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经验和答题经验。
教学难点:通过典型例题训练学生答题的文本意识,训练答题语言的规范性。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通过《课标》引出问题,学生初步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活动2【讲授】1.整体感知,梳理文脉读懂是语文阅读学习的根基,阅读策略应该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行文逻辑以及多则材料间的联系和不同:作者是如何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展开论述的,段材料的联系和不同侧重点。
理清文脉——各段落间的结构关系。
找一学生谈本文的写作思路,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章,是否能把握行文思路。
解决试题中可能会出现的"作者的行文模式"题。
活动3【练习】2.圈点勾画,提取信息通读全文,标划各段关键句。
从阅读策略的角度给学生总结需要标画的词句类型。
展示标画原文比较到位的学生的卷面,让他用自己实际标画的关键信息现场解决信息概括题(第8题)。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所标画文中信息的有效性,即是否为答题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活动4【讲授】3.审清题意,有的放矢通过提示学生题干中可能出现的显性限定和隐性暗示,引导学生以13题为例练习寻找题干中的限定词,以明确答题要求。
《古代文化常识》优秀课件演示课件.ppt
.精品课件.
53
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 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 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 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
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
宗正、大司农、少.府精品课九件.个官职。
54
三公:
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 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 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精品课件.
24
婚礼
.精品课件.
25
冠礼
.精品课件.
26
射礼
.精品课件.
27
飨礼
.精品课件.
28
宴礼
.精品课件.
29
贺庆礼
.精品课件.
30
二十八星宿
北(玄武 )
西(白虎 )
东(青龙 )
南(朱雀)
.精品课件.
31
.精品课件.
32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dī)、房、心、尾、箕 (jī)、牛、斗、女、虚、危、室、 壁、奎、娄、胃、昴(mǎo)、毕、 觜(zī)、参、井、鬼、柳、星、 张、翼、轸
47
五岳
.精品课件.
西
岳
华
山
位 于 陕 西 省 华 阴 市 48
五岳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 )
.精品课件.
49
五岳
中岳嵩山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
.精品课件.
50
五湖
▪所在地:江西
▪所在地:江苏
洞庭湖
鄱阳湖
巢湖
太湖
洪泽湖
▪所在地:湖南
▪所在地:安徽
.精品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优秀课件
陶渊明 李白 欧阳修 白居易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屈原 名___,字___ 孟子 名___,字_____ 李白 字_____ 杜甫 字_____ 王维 字_____ 苏轼 字_____ 苏辙 字_____ 岳飞 字_____ 毛泽东 字_____
屈原 名_平__,字_原__
孟子 名__轲_,字_子__舆__ 李白 字__太__白_ 杜甫 字_子__美__ 王维 字__摩__诘_
冠礼
射礼
飨礼
宴礼
贺庆礼
二、天文地理
二十八星宿
北(玄武 )
西(白虎 )
东(青龙 )
南(朱雀)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dī)、房、心、尾、箕 (jī)、牛、斗、女、虚、危、室、 壁、奎、娄、胃、昴(mǎo)、毕、 觜(zī)、参、井、鬼、柳、星、 张、翼、轸
分野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 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 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 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 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 野。
•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 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 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 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 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 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 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
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
阴阳: 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阳:山南水北。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通用课件
VS
古代社交
古代中国的社交活动很多,比如宴请、赏 花、品茶等。这些活动都是人们交流感情、 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06
古代文化常识在当代的应用
古代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
语文教育
古代文化常识在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古代文学、 历史、哲学等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文明,培 养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素养。
文化旅游 古代文化常识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涉及 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等方面,有助于发展旅游产 业和推广古代文化。
影视作品制作 古代文化常识在影视作品制作中具有指导作用, 有助于制作出符合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影视作 品。
古代文化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历史研究
古代文化常识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涉及古代政治体制、经 济制度、社会结构等方面,有助于深入研究和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05
古代生活与风俗
古代服饰与饮食
古代服饰
汉服是古代中国的主要服饰类型,同时也有胡服、唐装等。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在穿着上有不同的规定和偏 好。
古代饮食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主食以五谷为主,同时也有肉类、蔬 菜等辅助食品。
古代节庆与习俗
古代节庆
古代中国的节庆很多,比较重要的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古代音乐与舞蹈
音乐
古代音乐形式丰富,如琴、瑟、鼓等,常与诗歌、舞蹈相结合。
舞蹈
古代舞蹈多与祭祀、庆典有关,如巫舞、龙舞等,后发展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04
古代建筑与园林
古代建筑风格与特点
木结构建筑
以木材为主要支撑结构,具有轻 盈、抗震、防火等特点,代表作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讲课课件 PPT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 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 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 下面我们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 识,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理 解。
学习目标
•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传统 文化的热爱。
•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作品 的阅读理解能力。
• 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独 立探索的能力。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古人纪时
1、天色纪时法 2、地支纪时法 3、五更报夜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
关于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 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 辛渐》)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 初。”(《孔雀东南飞》)
2011年 辛卯年 2012年 壬辰年
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 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 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 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 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 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 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 元盛世”。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49张PPT)
天文历法
1.古代天文
二十八宿
(1)古人为观测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而划 分成二十八个星区,称为二十八宿。分别为:东方七宿:角、 亢、氐 、房、心 、尾、箕,其动物形象是 苍龙 ;北方七宿: 斗、牛、女 、虚、危 、室、壁,动物形象是 玄武 ;西方七 宿:奎、娄、胃、昴 、毕、觜、参,动物形象是 白虎 ;南方 七宿:井 、鬼、柳 、星 、张、翼 、轸 ,动物形象是 朱雀 。 《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牛宿、斗宿都 是星区。
(6)“势拔五岳掩赤城” 中的“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 是东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 嵩山 。
4.别称 (1)西安,古称 长安 。 (2)苏州,又称 姑苏 、吴门。 (3)扬州,又称 广陵 、江都 、维扬 。 (4)镇江 ,又称京口。
(5)北京古称 燕京 、大都 、北平。 (6)南京,古称 建康 、金陵 、江宁、石头城 等。“白下有山皆绕 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中的“白下”,也指南京。
(8)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 家乡 、 同乡 。
(9)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 区,称为 三辅 ,负责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3.山川关隘 (1)文言文中将山之 南 水之 北 称为“阳”,山之 北 水之 南 称为 “阴”。如《游褒禅山记》:“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2)古人常用天象变化来占卜吉凶祸福,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或 州的分野。如《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 翼轸 ,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又如《蜀道 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 是益州(今 四川)的分野, 井宿 是雍州的分野,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讲课课件
古人纪月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 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 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 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 孟冬、仲冬、季冬。
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 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 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 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分野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 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 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 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 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 的分野。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 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 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古诗与星宿
古人纪年
( 1 )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 ( 2 )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 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 3 )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德祐 二年二月十九日)。 ( 4 )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 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
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 别名,因此又叫“别 号”。号往往即兴而 起,不一定和名之间 有联系。但号往往用 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 眼,因此号又俗称雅 号。
李白:
青莲居士
王安石:
半山
杜甫: 少陵野老 白居易: 香山居士 苏轼: 秦观:
贺知章: 四明狂客 李商隐: 玉溪生
东坡居士
淮海居士
欧阳修: 六一居士 黄庭坚: 山谷道人
概述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 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 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 下面我们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 识,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理 解。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
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官职制度
皇帝
太尉 (军事)
丞相 (行政)
御使大夫 (监察)
1、政府机构 “三公九卿”
奉常 (宗庙 礼仪)
郎中令 (宫殿 警卫)
卫尉(宫门 警卫)
太仆 (马政)
廷尉 (司法 审判)
典客 (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 (皇族、宗室 事务)
0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02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03
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目标:
地理山川
官 名
纪 年
岁时历法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2.避讳
3.谦辞敬辞
科举职官
人名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
文化典籍
九卿三公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 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 替。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 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 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 称“总角”)。 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 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 未成年女孩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
2
3
4
1
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2
历代帝王凡遇到登基、“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导入:知识回顾中国每年的高考都会诞生上万状元, 包括省状元、市状元、县区状元,其中还分文理科状元。
如果算上单科状元就更多。
而古代的状元总共会有多少呢大家猜猜看,才不到一千名状元。
很稀缺吧,而且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开始到清朝光绪皇帝结束,历时约1300年。
古代状元稀缺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要考状元很难,历时长。
大家回想一下,古代一名普通读书人要想成为状元,需要经历哪几次考试?一一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下来大家补充一下以下的表格: 乡试(童生试) 府、县 各省学政 生贝(秀才) 案首乡试(秋 闱) 桂榜省会(三年一次,农历八月) 皇帝派遣主考 官 举人 解元会试(春 闱) 杏榜京城(乡试次年 三月) 礼部主持 贡士 会元殿试 金榜皇宫(会试同年 四月) 皇帝 进士及第(一 甲,3人) 状元(鼎 元)榜眼 探花 进士出身(二 甲,若干)同进士出身(三甲,若干) 传胪(二三甲第 一名皆 称传胪)连中三元:接连在乡 试、会试、殿试中考中 第一名 这些举人进士后来就要去做官, 一个是去地方做官,另一个是去中央做官,在中央,就有六 部,是哪六部一一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又分别管什么的?再回想一下,各部的长官称什么?(尚书)畐U 职称什么?(侍郎) 学习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题的高考考情2、 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古代文化常识题的方法 高考考情分析考试大纲: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考查能力:识记、理解及推断(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文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所以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考查形式及分值:选择题3分考:节日等方面。
方法指引:排除法(先熟后生)(16年全国3卷)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A “土地、户籍”事务不归礼部掌管,应归户部掌管。
(16年全国2卷)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c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选D “实际是官员……委婉说法”错,移疾指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注意事项:1、分类积累,巧记忆一一做题的基础(早读资料分类一一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天文历法等,串联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15年全国2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选C。
C项错在“长子继承”,应为“嫡长子继承”。
2、抓选项的关键词、细节----做对题的关键,如刚才我们做的题(16年全国2卷)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选D “实际是官员……委婉说法”错,移疾指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15年全国1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女如咼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选D。
“太子”专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
(16年全国1卷)5.下列对文中词画线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项,“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不正确。
“有司”应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刚才除了运用先熟后生,关注细节外,还用什么方法?3、适当联想①联想课内知识1、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错)2、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晦指农历三十。
(错)联系课文“七月既望”(选自《赤壁赋》)、“朝菌不知晦朔”(选自《逍遥游》)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②联想历史政治等相关学科知识,如科举、六部、首相③联想生活,尤其是历史方面的节目、讲座、影视剧、书籍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对)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对外常与宋辽两国处于战争与议和的状态。
(对)旬。
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
(对)4、根据语境推断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日:“是料朕必不起也。
” 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
”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
)A.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错)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
少苦学,治《左氏春秋》。
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对)柳敏九岁而孤,事母以孝闻……后丁忧,居丧旬日之间,鬓发半百。
D •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在这里,丁忧只是指遭遇母亲去世。
(对)当堂练习(应用体验P90与专项跟踪检测p40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文中“汉祖(南下)”指“后汉高祖(南下时)”。
B.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文中“称疾不行”暗示传主的微妙心态。
C •祭酒,古代学官名。
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刘温叟当时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国子监主管。
D •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
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遭遇父母亲去世,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
是谓丁艰,亦称“丁忧”。
解析:选D “丁内艰”应是遭遇母亲去世,因为母亲的角色是在家内。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顺:元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B.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前文中的“除”意义相同,均为“征召”的意思。
C •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
古代的九种礼拜形式之一。
此处刘基为辞受丞相一职而拜。
D .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刘基属于大夫阶层。
解析:选B 文中显示:刘伯温考中了进士,按照古代的选官制度,当然就会被任命,因此“除”应是“任命”的意思,而不是“征召”之意;做官有廉直声誉,当然会被主管部门“征召”。
故可确定B 项错误。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 “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 •“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 •“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选B 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 •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解析:选B “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错误,“微服私访”的还有帝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
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
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 .“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 .“从事”,官名。
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
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选C 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其他所有人的死亡。
故选C。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