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文化常识之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公开课PPT

《文化常识之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公开课PPT

▪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下面的灯 谜
学鸡叫,学狗叫,逗得猜宝宝猜看吧
开口笑(食品品牌名三)
答 案:喔喔、旺旺、娃哈哈
日复一日有奔头(8笔字)
答 案:奋
没钱只得光脚丫(成语)
答 案:金无足赤
▪ 走百病
▪ “走百病”,又称 “烤百病”、“散百 病”),参与者多为 妇女,他们结伴而行 或走墙边,或过桥, 走郊外,目的是驱病 除灾。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 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
▪ 正月是农历元月,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 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 节。
▪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 汉朝,唐宋更加兴盛。
▪ 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不久,就宣布要连续赏灯十 天,是中国最长的灯节。
【教师总结】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的立新、废旧、调整和完善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
在句尾连用的。
11、266年,司马炎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五、课堂小结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3.知识目标:知道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懂得这一原则归根结底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知 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认识到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十分广发,懂得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了解国家在 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和守法等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知道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认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优秀课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优秀课件
古代是把天象的变化和人事的吉凶联系 到一起的。如日食是上帝对当政者的警告。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练习1:查找资料,解释下面句中画线部分
(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诗) 参指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方苍龙七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 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 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恒星。古 人还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 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二十八宿的名称,按东北西南分别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àng氐dǐ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kuí娄胃昴mǎo毕觜zuǐ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梳理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联系文本,挑选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 文化的认知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指导课案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指导课案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指导黄州区一中于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指导》,我将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考点解读古代文化常识这个考点,在全国新课标卷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中这样表达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当然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难度不大,只是停留在识别和记忆这一最基本的能力层级,同时能在领会的基础上作简单的解释。

但这一新考向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在2015年《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出现了此类题型,指出了备考方向。

当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古代常识,是亲近传统文化,初窥传统文化奥妙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二.真题感知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I,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出现在文言文阅读的第5题中,是在文言文中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弟,又可称为进士及弟,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D项,封建时代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而君主的其他儿子则不能称为太子。

本题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中,科举、官职、称谓、姓名、地理常识等基本知识,广大考生对此并不陌生,应该说难度不大,只要学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注意积累,这些文化常识是很容易掌握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课标卷II)A.古代男子是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长的儿子继承。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教案公开课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教案公开课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重点难点:通过复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环节:环节一:回顾作者、作品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3、《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共 20 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4、请写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环节二:自主先学——我学习,我快乐。

结合课下注释,自由复习本课重要词句解释及翻译。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吾身()()(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7)三十而立()(8)四十而不惑()(9)不逾矩()(10)学而不思则罔()(11)思而不学则殆()(12)人不堪其忧()(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4)饭疏食饮水()()()()(15)曲肱而枕之()(16)于我如浮云()(17)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19)匹夫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环节三: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人人参与,互帮互助。

整理本课的文言现象,有不同意见或是需要补充的直接表达。

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5、文言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倒装句环节四:质疑拓展——我疑惑,你解答。

“而”这一文言虚词在文中的表示的含义一样吗?1、人不知而不愠表示转折,可以翻译为“却”、“但是”2、温故而知新表示顺承3、博学而笃志表示并列除此以外,“而”还可以表示修饰,“而”前面的内容用来修饰后面的。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3. 了解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3. 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三、教学重点1. 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2. 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对于现代文化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见闻交流法2. 学生参与式讲授法3. 视频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 教师引出古代文化基本概念和特点,讨论现代文化受到影响的方面。

2. 学生了解孔子、老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讨论他们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

3. 分析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展示壁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形式来让学生了解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4.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古代文化对现代文化有哪些影响?- 孔子、老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从哪些方面影响了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 古代文化中的哪些艺术形式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七、教学资源- 图书《孔子与中华文化》;- 视频《中国哲学常识》;- 一些古代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照片和视频。

八、教学评估1. 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评估其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领悟;2.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来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1. 需要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化;2. 需要更多地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十、教学拓展古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古代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

1. 针对古代哲学方面,可以介绍儒家、道家、墨家等哲学思想,让学生了解其主要思想和影响。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与运用重点词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练习:填空、选择、翻译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与运用重点语法: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练习:改写句子、翻译3. 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复习与运用重点修辞: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练习:仿写、分析4.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复习与提高重点阅读技巧:快速抓住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含义、推断词义练习:阅读理解题、讨论5.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复习与提高重点翻译技巧:直译、意译、文化背景的了解练习:翻译练习、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的知识点。

2.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任务型教学:设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和辅导书:提供学生复习和参考的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质量和速度。

3.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翻译展示:让学生进行翻译展示,评估学生的翻译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资源,设计好教学活动和练习题目。

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文言文经典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相关知识点。

4. 互动环节:提问、讨论、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14页
• 22、李贺(790-816)字长吉,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 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诗作想象丰富,立 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流露,有较高艺术价 值。:《梦天》、《海上谣》、《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 引》、《苏小小墓》、《老夫采玉歌》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
行唐一中56班复习
第1页
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 (一).先秦作家作品 • 3、孙子,名武,字长卿,
1、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
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 论家,著有《孙子》,一
人,思想家、教育家,儒 名《孙子兵法》,13篇,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关键 古代称为“兵经”,是我
• 9、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 传》选自他《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后汉书·列女传》。
第8页
• 10、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 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笔记小 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典故和题材,有成 为人们惯用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 若悬河”等。 11、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 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包括到创作许多问 题。 12、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 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地理志。 13、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 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创始人,主张“兼爱”、 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非攻”、“尚贤”、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
“节用”。著有《墨子》 论。著有《孟子》一书。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本文成语:
源头活水
第31页
B 文言文
5、童趣 10、《论语》十则 20、山市 25、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30、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第32页
文学常识连线
❖ 《童趣 》
刘安
春秋
❖ 《论语十则 》
韩非子
战国末
❖ 《山市 》
刘义庆
西汉
❖ 《智子疑邻 》
沈复
南朝宋
❖ 《塞翁失马》
古诗十四
第15页
华夏文化经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 寺后禅院》一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 它们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融入作者主观感受和思 考被誉为千古名联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幽静环境描 写表现人心情与自然景色友好相融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第8页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干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古诗十四
第9页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两句诗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表达花草茂盛句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第28页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浸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古诗十四
第29页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赤壁赋》《登泰山记》学历案公开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学历案公开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学历案【素养目标】1.体会两篇古代写景抒情名篇中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精神境界。

2.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与泰山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复习任务一基础回访1.常识:苏轼姚鼐桐城派古代纪年法2.诵读:背诵《赤壁赋》朗读《登泰山记》3.翻译:落实文言知识积累4.内容:根据课文填写下表复习任务二问题回顾一顾倾人城:研究探讨赤壁和泰山所承载的文人的精神境界与文化情结。

1.梳理《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变化脉络,分析文中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的。

2.《登泰山记》为何详细叙述描写登山的过程以及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再顾倾人国:赋体游记,各臻其妙。

研究赋体和游记文章在表达上的特色。

1.《赤壁赋》写景充满了诗情画意,且采用了赋体文章经常用的“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这其实是苏轼内心世界中两个自我的辩论,也是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对话。

请从文中找出几处体现儒家与道家思想的语句,并体会苏轼的复杂情思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2.桐城派文章有“重学问和考据”的特色,《登泰山记》是一篇学者游记,请找出文中的考证文字,并分析其作用。

复习任务三作业巩固1.《教材回扣》第4-7页2.《专题集训》第7页、第35-36页3.镂空练习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
为为为为
万往生天
---
世圣民地
教 育
董 仲
开 太
继 绝
立 命
立 心
的 蠡平学,,
意 !,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
——做一个有素养的中国人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 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自主学习、 独立探索的能力。
文 言 传 记 常 识 词 从政 汇
典(主持、主管)
巡(巡视)
劝(鼓励,奖励)
课(考核、督促)
按(巡视,巡行)
案(考察,核实,巡行,巡视)
劾(弹劾,检举)
构(构害,诬陷)
党(偏袒,结党)
短(进谗言,说坏话)
刑部
(主管刑罚、 审核案件)
工部
(管理 全国工 程事物)
2、官职变动词语
1.授官:察举征召辟选荐,封赏拜授除,起仕知,补
2.升官: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
3.兼任:兼、领、判、摄、行、署、权(代理、暂代)

职 4.调官:转、调、迁、徙、改、出、入

动 5.辞官: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 致仕、移病、悬车
举人
案首 解元
京城(乡试 礼部主 次年三月) 持
贡士
会元
皇宫(会试 皇帝 同年四月)
进士及第 (一甲,3人)
状元
榜眼
进士出身
(鼎元)
(二甲,若干)
同进士出身
传胪
(三甲,若干)
探花
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 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唐太宗贞观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 中试者皆称进士。 C:“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 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 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D:进士即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的人,举进士 ,指参加进 士科考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涉及内容
一、科举制度 二、官职制度 三、姓名称谓 四、风俗礼仪 五、古代地理 六、天文历法
一、科举制度
1、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 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 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 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 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
状元
榜眼
(一甲,3人) (鼎元)
进士出身
传胪
(二甲,若干)
同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
探花
强化训练
类型
考场 考官
考中学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童生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桂榜
(秋闱)
会试
杏榜
(春闱)
殿试 金榜
县 府
府、州
省会(三年 一次,农历 八月)
明:提学 官 清:各省 学政
皇帝派遣 主考官
童生
生员(秀才)
(4)辟: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5)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三国 志·魏书·第十三王朗传》
授官常见词
(6)封:孝武西迁,(豆卢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 后进爵为公。
(7)拜、除: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
(8)授:既履中授兵部主事,粤西适溃,窜身蛮獠中十余 年,弗得归。《魏叔子文集》
6.罢官:罢、黜、夺、免、“绌”通“黜”
7.降官: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 左转
授官常见词 (1)察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2)征: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3)召: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天文 地理山川 纪年 岁时历法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人名称谓 官名
1.年龄称谓
礼仪习俗
2.避讳 3.谦辞敬辞
古代年龄称谓
文化典籍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科举职官 九卿三公
上联:一乡二里共三夫子, 不识四书五经六艺, 竟敢教七八九子, 十分大胆!
下联:十亩九分有八不收, 得米七合六钱五斗, 却养活四三二人, 一家消亡!
类型
童生试
考场
县试 府试
院试
县 府
府、州
考官
考中学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明:提学官 清:各省学 童生 政
案首
生员(秀才)
乡试
桂榜
(秋闱)
会试(春 杏榜 闱)
殿试
金榜
省会Biblioteka 皇帝派遣主 举人(三年一次, 考官
农历八月)
解元
京城 (乡试次年 三月)
皇宫 (会试同年 四月)
礼部主持 皇帝
贡士
会元
进士及第
(9)仕: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10)知:既擢知宿州,以将母弗起,闭门谢宾客。《魏叔子文 集》
(11)补:初,以恩补将仕郎,调秀州华亭尉,累官至浙西提刑 司干办公事,除明州添差通判。《宋史·赵伯圭传》
3.文言传记常见官场作为词汇
到任:下车、视事、听事(处理政事) 言事:疏、奏、表、谏、白、矫(假托,假传)
答案:D
二、官职制度
1、政府机构 “三公九卿”
太尉 (军事)
皇帝
丞相 (行政)
御使大夫 (监察)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宗庙 (宫殿 (宫门 (马 (司法 礼仪) 警卫) 警卫) 政) 审判)
典客
(外 交和 民族 事务)
宗正 治粟内 少府
(皇族、史
宗室 (租税 事务) 钱谷财
皇室需 用的山 海池泽
政收支) 之税及
官府手
工业
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 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 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 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 使骸骨归葬故乡。
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答案:B
二、官职制度
1、政府机构 “三省六部” (隋朝建立)
皇帝
中书省 (起草政令)
中书令
尚书省 (执行政令)
尚书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侍中
吏部
(主管
文职 官员)
户部
(掌管户 籍、疆土、 田地、财 政事宜)
礼部
(主管典 礼、教育、 科举之事)
兵部
(军队、武 官选用、训 练)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五音: 宫、商、角、徵、羽。 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七声: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五射: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