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废名诗歌欣赏

合集下载

废名的读诗法

废名的读诗法

废名的读诗法■孙郁孙郁,学者,鲁迅博物馆馆长。

诗是很难谈的,一细究起来,就要进入窘境。

用理论为之,弄不好漏掉了其内觉的丰富性;但就感性讲感性,似乎也要坠入同语反复的境地。

废名有一本书叫《谈新诗》,新民印刷书局1944年版。

林辰先生藏有一部,保存良好,现在被鲁迅博物馆收藏了。

此书的可读性强,是废名的有趣的著述之一。

他讲的新诗都是五四初期的作品,艺术上没有什么特别处。

那些诗作,我几乎都没有什么兴趣,可废名的文章却味道非凡,比其所言的诗句不知好多少呢。

无趣的东西,被阐释得那么有趣,除了废名这样的人,别人难以做到。

我不相信废名对初期白话诗是喜欢的。

理解多于钟情才是真的。

胡适的白话诗多么苍白呀,可废名却读到了好处。

竭力为其辩护,且言之凿凿。

黄侃大骂胡适的《两个蝴蝶》,以为毫无寓意。

废名则辩之曰“《蝴蝶》所含的情感,便不是旧诗有的。

”为什么呢?他说,旧诗是情生文,文生情,而新诗是灵魂的气息。

旧诗讲梦幻,新诗重抒情。

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人的白话诗是现代人说现代人的情感,思想是自由的,没有被旧套所罩。

我读到这里,觉出了作者的可爱,好似诗人的辩护者,思路别于常人,又讲出别人没有的意思。

废名的文笔隐曲,涩与雅,深与平,很奇妙地结合着。

但他偏礼赞和自己相反的东西,这倒给了我一个不小的刺激。

于是想,作者的枯涩而妙意之笔,乃从平淡者的远意而来,其嫁接的方式,异乎常理,盘旋于绝壁之间。

那恰是远意的表达,此外如何解释呢?新诗出现不久后,言之者均不得其法,和以往的诗话类的思路统统不通,难解其语。

今人谈诗多是受到洋人的影响,哲学的思辨隐含其间。

废名的读诗,用的是自家门法。

洋人的东西渐被传统的性灵之气所融,概念和思路完全是中国式的。

比如他讲鲁迅的《他》,说“这首诗里的情思,如果用旧诗来写,一定不能写得这样深刻,而且新诗反而有古风的苍凉了。

”废名承认鲁迅的诗是新诗里的六朝风骨,真真是会心之言。

而言及周作人的《小河》,则看到精神的通达和哲理的自由运动。

论废名的新诗观及其得失

论废名的新诗观及其得失

论废名的新诗观及其得失一、散文的内容在废名的诗学观中,“散文的内容”与“诗的文字”主要是针对旧诗而言的。

他认为,“旧诗的内容是散文的,而其文字则是诗的文字。

”[1]那么什么是“散文的内容”?他认为旧诗是情生文文生情的。

也即是说,旧诗的内容驳杂、不系统,常常塞进一些与表现主题无太大关系的事情来凑字数或者协调韵律。

针对这一点,废名先生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这未必是作诗人当下的感兴,或者是前几天的事情今夜酝酿起来了,最重要的是它还有上文,还要有下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也是如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都是如此。

”[2]二、诗的文字废名在《已往的诗文学与新诗》这篇文章中,批判了胡适的新诗观,认为“他所举的例子之中,有‘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芹泥垂燕嘴,蕊粉上蜂须’,‘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这些都是我上回所说的旧诗在诗的文字之下变戏法。

”[3]又说“据我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或者倒是诗玩意儿,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样是旧诗耍惯的把戏。

”[4]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推断在他眼中“诗的文字”的具体内涵为:一、旧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因而为了合符平仄、对偶、押韵,不可避免地出现词序变换、抛弃更能表现意味却不符合韵律的文字而选取虽表现力不强却符合韵律的文字、为了对偶而附加与主题无关的文字等情况;二、旧诗的文法逻辑性不强,没有严格的语法,因此可以没有主语,可以词序颠倒,可以多个名词叠加,可以词性任意变换等等。

三、汉语本身是一种诗的文字,即是说,汉语形象性强、隐喻性强、象征性强、语法不严格。

三、诗的内容“诗的内容”和“散文的文字”主要是针对新诗而言的。

在《已往的诗文学与新诗》这篇文章中,废名说:“温庭筠的词不能说是情生文文生情的,他是整个的想象,大凡自由的表现,正是表现着一个完全的东西”;又说“不过在谈温词的时候,这一点总要请大家注意,即是作者是幻想,他是画他的幻想,并不是抒情”;又说“李商隐的诗,都是借典故驰骋他的幻想”。

废名与新诗

废名与新诗
废名与新诗
生平与创作
• 1901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小南门内本家,取名冯 文炳,字蕴仲,乳名“焱儿”,其襁褓时起便随 母亲到外祖母岳家湾生活。其笔名“废名”是在 1926年《语丝》第八十九期发表《无题之三》 (即《桥》)时开始使用的。 • 1917年(16岁)进入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在校期间(1917~1921)开始接受新文化运动的 影响.并在毕业的那一年开始和周作人通信。 • 1922年(21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成为胡适、 周作人和鲁迅的学生。
1935年北平街上诗人心中的巡警指挥汽车南行出殡人家的马车马拉车不走街上的寂静古人的诗句萧萧马鸣木匠的棺材花轿的杠夫路人交谈着三天前死去了认识的人是很可能的万一着了火呢不记得号码巡警手下的汽车诗人茫然的纳闷空中的飞机说是日本人的万一扔下炸弹呢人类的理智街上都很安心木匠的棺材花轿的杠夫路人交谈着三天前死去了认识的人马车在走年龄尚轻蓬头垢面岂说是死人的亲人炸弹搬到学生实验时里去吧是人的心中宇宙愚蠢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跑到桃花源岸攀手掐一瓣儿花儿于是我把它一口饮了
废名谈新诗
理论核心 • 旧诗的内容是散文的,其文字则是诗的; 而新诗的内容是诗的,其文字则是散文的。
理解之关键词
• 完全 • 实感 • 自由诗
完全---自己的完全
• 诗的完全,诗人的完全—不依赖外物而自 身完整,关注诗人自身的心灵,进而给读 者一种读诗的完全—感情的纯粹和非功利 化 • 完全的内容—细节的细腻刻画,犹如镜头 的慢慢推进,“对一件事有一个整个的感 觉”
深夜一只灯,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星之空是鸟林, 是花,是鱼, 是天上的梦, 海是夜的镜子。 思想是一个美 人, 是家, 是日, 是月, 是灯, 是炉火, 炉火是墙上的 树影, 是冬夜的声音。

新时期废名诗歌研究

新时期废名诗歌研究

孙文认为废名对温李的推重,发现了现代派诗人美学需求。孙玉石觉得废名认为“诗的感觉”之所以突出表现在晚唐诗人“温李”的身上,是因为他们诗歌对隐藏朦胧的美学追求,符合现代派认为新诗应处于“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之间”的美学追求。孙还赞赏废名选择温李一派,放弃元白一派的美学追求,这其实是关乎两种不同的含蓄观的问题,因为这是超越了“五四”审美观念,使胡适的原生层面的含蓄迈向了现代性的诗的美学范畴。
蒋成瑀在《废名诗歌解读》中认为,废名的诗歌十分晦涩,如同“一只黑箱”[⑩],并试图从知人论世、诗歌本体、读者的主观感受和作者的艺术观等方面进行整体的解读,认为由于经历单调,“卓尔不群,难容于众,使他转向内省,欢喜静坐、沉思,寂寞成了他爱写的主题方现代派“二者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写诗也确是“乱写”的,“真有六朝文的‘生香真色’之美”。蒋成瑀还认为废名诗歌作品总体风格呈现为“以冲淡为衣,创造出孤独的涩味”,“以观念为诗,以情绪为诗”, “凭直感自由挥洒” ,有种“飘忽”、“空灵”的美感。蒋成瑀的这篇文章在同时期大量以解读单首诗为乐趣的文章中独树一帜,首次对废名诗歌做了从整体上把握的尝试。

2004年至今,研究废名诗歌的文章大量增多,废名诗歌研究日趋多元化。
废名诗论与传统的关系一向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这一时期,张桃洲的文章比较出色[31],他看到了废名对挥洒自如、酣畅淋漓的气度的看重。董乃斌的《废名作品的文学渊源——以与李商隐的关系为中心》[32]在废名复杂多样的文学渊源中,选择他与李商隐的关系来进行梳理。张洁宇的《论废名诗歌观念的“传统”与“现代”》[33]强调,废名的诗歌观念是对周作人“文艺复兴”文学观念的承袭,用“现代”眼光重释和取舍传统,其独特性在于打破了“现代”与“传统”非此即彼的割裂关系,创造性地突破了“现代”与“传统”的对立。

废名的诗

废名的诗

废名的诗学观【内容提要】废名的诗论具有他自己的独特性,他认为新诗的内容是诗的,形式是散文的。

废名还要求新诗具有充沛的感情;诗中的情感要具有当下性和完全性。

在艺术上,重视诗歌意境的含蓄朦胧。

废名的诗歌以晦涩而出名,他的诗论也有他自己的独特,他推重温李,认为晚唐诗人才是新诗的源头,而不同于胡适,把古来就有的白话写的诗当作新诗合法的证据。

废名的诗论主要集中在他的《谈新诗》里。

首先,废名把新诗的本质定义为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这个观点主要在与旧体诗的比较中说明的。

他以胡适的《蝴蝶》和元人的“古道西风瘦马”做比,认为《蝴蝶》是一首好诗,而《天净沙》不过是旧诗的滥调而已。

废名说:“这一段记事(指胡适自述的《蝴蝶》的产生过程),我觉得可以帮助我说明什么样才是新诗。

我尝想,旧诗的内容是散文的,其诗的价值正因为他是散文的。

新诗的内容则要是诗的,若同旧诗一样是散文的内容,徒徒用白话来写,名之曰新诗,反不成其为诗。

”这里所谓的新诗的内容是诗的,其实质是指,新诗表达的是诗化的情感。

而这些情感,是旧体诗所装不下的。

那么为什么新诗就能装下这个充足的诗情呢?一是语言形式问题。

新诗采用白话、口语入诗,因而容量大。

而旧诗总要有绝句、格律、曲牌,还要讲究平仄、韵律、句子的对仗等,这都构成了对情感,尤其是刹那的情感的制约,都是要“写”出来的,有个操作过程。

几千年来的文学最初有它的创造力,因为太辉煌了,随后便重复调子了,成了一个个由调子组成的框架而无实质,因此,旧诗是陈词滥调,看是具体的,实则是抽象(空洞)的。

所以废名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问题,比如他举例胡适《一颗星儿》时说“旧诗不能把天上一颗星儿写下这许多的行句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肯定胡适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做法,但有个前提便是要有“诗的内容。

”同时,他又认为胡适对已往的文学认识不够,也并不认同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因为不能看到旧诗词里有白话句子就以为是新诗,这是误解误读。

废名小说中外文学鉴赏

废名小说中外文学鉴赏

废名小说中外文学鉴赏在废名研究中,废名的小说创作对中外文学的借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但废名怎样借鉴和具体借鉴了什么却很少有人深入、细致地论述。

有鉴于此,本文选择其小说中的黄昏意象与《竹林的故事》和《桥•窗》作为个案来试做分析。

一、废名小说的黄昏意象在废名的小说《桥》中,有一节的题目名为《黄昏》。

它承接着上一节的《杨柳》,开头便写小林对于黄昏之美的“深思”:“三哑叔挑完了水,小林一个人还在河上。

他真应该感谢他的三哑叔。

他此刻沉在深思里,游于这黄昏的美之中,———当细竹去了,三哑未来,他是怎样的无着落呵。

但他不知道感谢,只是深思,只是享受。

心境之推移,正同时间推移是一样,推移了而并不向你打一个招呼。

头上的杨柳,一丝丝下挂的杨柳———虽然是头上,到底是在树上呵,但黄昏是这么静,静仿佛做了船,乘上这船什么也探手得到,所以小林简直是搴杨柳而喝。

……走过树行,上视到天,真是一个极好的天气的黄昏的天。

”[1](P488)在史家庄看过“打杨柳”的小林陶醉在“一个人”的黄昏里,他不仅体验到了黄昏的“静”,而且还要分辨出黄昏的颜色。

他看树,观水,望山,直至“看见夜”,望到星,其间既有因为山的“看不见”而用“心”冥想,又有因为无法指出一棵树的“分际”而感动得突然流泪。

可以说,废名对于这黄昏的描写非但是精细,而且还饱含深情!其实,同样“精细”和“饱含深情”的描写在废名的小说中并不罕见,他的《桥》之《落日》与《钥匙》中就都有一些精彩的片段:“下得牛来,他一跑跑到坝上去了,平素习见得几乎没有看见的城圈儿,展在眼前异样的新鲜。

树林满披金光,不比来时像是垂着耳朵打瞌睡,蝉也更叫得热闹,疑心那叫的就是树叶子。

一轮落日,挂在城头,祠堂,庙,南门,北门,最高的典当铺的凉亭,一一看得清楚。

”[1](P357)“对面原野一轮红日恰好挂在一个树林之上,牵引他了,简直是一个大果子,出脱得好看,不射人以光芒,只是自身好彩色,他欢喜着想到‘承盘露’三个字,仿佛可以有一个器皿摘取这个美丽之物了。

废名诗选:汽车寂寞,大街寂寞,人类寂寞凤凰诗刊

废名诗选:汽车寂寞,大街寂寞,人类寂寞凤凰诗刊

废名诗选:汽车寂寞,大街寂寞,人类寂寞凤凰诗刊废名(1901—1967), 湖北黄梅人。

原名冯文炳。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 开始发表诗和小说。

1929 年毕业后受聘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讲师, 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持编务。

1946年回北大国文系任教, 1952年后任教于吉林大学中文系。

废名被视为“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版有小说集《枣》《桥》《竹林的故事》《莫须有先生传》等。

他在三四十年代在北大授课的讲义经整理出版为《谈新诗》, 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重要的批评文集之一。

冬夜朋友们都出去了,我独自坐着向窗外凝望。

雨点不时被冷风吹到脸上。

一角模糊的天空,界划了这刹那的思想。

霎时仆人送灯来,我对他格外亲切,不是平时那般疏忽模样。

夏晚天上乌云密布,我在池旁,鱼在池中,没有谁知道。

我把我的心一行行写成字, 再把字一个个化成灰,其时漏钟三响,细雨吱吱不住。

沉默山在夜里才自默其高,因为不安寂寞。

登泰山而小天下,于是泰山思慕夜。

二十年三月十四诗情病中没看梅花,今日上园去看,梅花开放一半了,我折它一枝下来,待黄昏守月寄与嫦娥说我采药。

二十年三月十五日眼明我拧着闲愁掐一朵花,捻在手上我明眼的看,也算是在我的黄昏天气里点一点胭脂。

二十年三月十六日梦之二我在女人的梦里写一个善字, 我在男子的梦里写一个美字, 厌世诗人我画一幅好看的山水, 小孩子我替他画一个世界。

二十年三月十七日无题对着镜子忽然起杀像之意,——我还是听人生之呼唤让他是一个空镜子。

二十年三月十七日琴我是一个贪看颜色的人,所以我成了一个盲人,向来我笑人说花作影,花为什么看他的影子,我以为那一定是一个盲人,如今我是一个盲人,我的世界没有影子,一切的颜色是我的涅槃,天上我晓得有星,黑夜不如我的光明,我的世界没有生生死死,我求我的夜借我一张琴,弹一曲五色之哀音。

小园我靠我的小园一角栽了一株花, 花儿长得我心爱了。

我欣然有寄伊之情,我哀于这不可寄,我连我这花的名儿也不可说,——难道是我的坟么?灯人都说我是深山隐者,我自夸我为诗人,我善想大海,善想岩石上的立鹰,善想我的树林里有一只伏虎,月地爬虫善想庄周之黾神,褒姒之笑,西施之病,我还善想如来世尊,菩提树影,我的夜真好比一个宇宙,无色无相,即色即相,沉默又就是我的声音,自从有一天,是一个朝晨,伊正在那里照镜,我本是游戏,向窗中觑了这一位女子,我却就在那个妆台上仿佛我今天才认见灵魂,世间的东西本来只有我能够认,我一点也不是游戏,一个人我又走了回来,我的掌上捧了一颗光明,我想不到这个光明又给了我一个黑暗,——从此我才忠实于人间的光阴,我看守着夜,看守着夜我把我的四壁也点了一盏灯,我越看越认它不是我的光明,我的光明那里是这深山里一只孤影? 我却没有意思把我的灯再吹灭了,我仿佛那一来我将害怕了。

现代土壤中的传统之花——论废名的诗

现代土壤中的传统之花——论废名的诗

这 也许 与废名 的诗 歌 创 作 习惯 有 关 , 名 写 诗 的 速 废 度 非 常之快 , 的感 觉倏 忽 而 至 , 往 信 口而 出 , 诗 往 自
然 天成 。《 台》 写 得 非 常 之 快 , 妆 “ 只有 一 二 分钟 便
人个人的玄思或 日生命体验 , 另一方面 , 每一首诗都 是一 个 整体 , 是完 整 自足 的 。对 生活 的刹 那 间感 受 是废 名 诗歌 的主体 , 上 的一声 叫卖 , 天迎 面而来 街 雨
2 2生 01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a o n a oma iest o r l fGa n n N r lUnv ri n y
No 2 . Ap . 01 r2 2
第二 期

文学研究 ・
现 代 土壤 中 的 传 统 之 花
论废 名 的诗
周 建 华
在《 名诗集 》0 废 19首诗 歌 中 , 涉及 社会 生 活 、 生世 人 态的仅有《 洋车夫的儿子》 《 、 北平街上》 《 、 鸡鸣》 和
《 人生》 等极少数几首诗歌 , 它们从某个侧面展现 了 社会 生活 的面影 , 如人 民生 活 的艰 难 , 战争 背景下 百
姓 的逃 亡 等 , 现 了诗 人 对社 会 生 活 的 某一 关 注 及 体 其人 道情 怀 。不过 , 此类诗 作毕 竟太 少 , 只是其 众多 诗作 中极 其微 小 的一 部 分 , 难 全 面窥 知作 者对 社 很 会 的观感 。 当然 , 类 诗 作 也不 能代 表 废 名 诗歌 之 此 艺 术水平 。真正代 表废 名诗 歌艺术 水平 的是其 对人 生 刹那 间感悟 及其 对爱情 玄 想 的那 部分 诗歌 。许多 论 者都 注意 到废名 诗 歌 的佛道 思 想 , 学 家 朱 光潜 美 曾如此介 绍废 名 : 废 名 先生 的诗 不容 易懂 , 是懂 “ 但 得 之后 , 你也 许要 惊 叹它 真好 。有 些诗 可 以从 文 字 本 身去 了解 , 有些 诗 非 先 了解作 者 不 可 。废 名 先 生 富敏感 而好 苦思 , 有禅 家与道 人 的风味 。 ” 废名 诗歌 的玄 思特 点与其 诗歌 的禅 道风味 有着

第五讲:废名诗歌欣赏

第五讲:废名诗歌欣赏

废名诗选:《掐花》
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 跑到桃花源岸攀手掐一瓣花儿, 于是我把他一口饮了。 我害怕我将是一个仙人, 大概就跳在水里淹死了。 明月出来吊我, 我欣喜我还是一个凡人 此水不现尸首, 一天好月照彻一溪哀意。
废名诗选:《理发店》
理发匠的胰子沫 同宇宙不相干, 又好似鱼相忘于江湖。 匠人手下的剃刀 想起人类的理解, 划得许多痕迹。 墙上下等的无线电开了, 是灵魂之吐沫。
诗是应该诉之于感官的,我的诗太没有世 间的色与香了,这是世人说它难懂之故。 若就诗的完全性说,任何人的诗都不及它。
废名诗选:《小园》
我靠我的小园一角栽了一株花, 花儿长得我心爱了。 我欣然有寄伊之情, 我哀于这不可寄, 我连我这花的名儿也不可说,—— 难道是我的坟么?
……如果要做新诗,一定要这个诗是诗的 内容,而写这个诗的文字要用散文的文字。 已往的诗文学,无论旧诗也好,词也好, 乃是散文的内容,而其所用的文字是诗的 文字。
……还有胡适的《一念》等等,都只能算 是白话韵文,即是句子用白话散文写,叶 韵,诗的情调则同旧诗一样由一点事情酝 酿起来的,好比是蜜蜂儿嘤嘤几声,于是 蜂儿一只一只的飞来了,于是蜂儿成群, 诗一句一句的写下来了,于是一首诗成, 结果造成功的是旧诗的空气。
废名诗选:《街头》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驰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的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废名诗选:《寄之琳》
我说给江南诗人写一封信去, 乃窥见院子里一株树叶的疏影, 他们写了日午一封信。 我想写一首诗, 犹如日,犹如月, 犹如午阴, 犹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我的诗情没有两片叶子。

废名诗歌《街头》等两首

废名诗歌《街头》等两首

废名诗歌《街头》等两首作者:王长辉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9年第06期废名,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街头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驶过,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乃记不起汽车号码X,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汽车寂寞,大街寂寞,人类寂寞。

读诗时间:《街头》是废名的名篇,它描绘出了一幅都市风景画,字里行间充满现代气息,有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也有现代通讯的标志——邮筒。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一次街行的偶感。

诗人行至街头,一辆汽车从面前一掠而过。

马达声渐渐远去,一阵喧嚣后的街头渐渐变得冷清。

他突然看见对面人行道上孤单单地矗立着一只邮筒,邮筒上两个英文字母PO(PO 是Post Office的缩写,意即邮政局)好似一双圆滚滚的大眼睛冷漠地瞧着他,瞧着寂静街头的一切,诗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惆怅和寂寞感。

这是诗人情绪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心理学上说,这也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内模仿作用”,即以物理移人情,由孤单的邮筒而感染了诗人的寂寞情绪。

进而,诗人觉得车过街空,冷清的街头也同样十分寂寞。

还有这周围的一切,甚至整个人类也同这里一样是寂寞的。

到这里,完成了诗人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所谓“移情作用”,即以人情衡物理;把诗人自己的寂寞感“投射”到外界的事物身上,使外界事物拟人化,并具备与诗人同样的情感。

这也就是象征主义的情与景、意与象的契合说。

“寂寞”是许多古诗里传递的主题,传统的寂寞主要是指情感上的孤独,而废名诗中的“寂寞”虽孤独,却并不是在探讨个人的情感问题,而是探讨都市生活中人与物、人与人的特殊生存关系,将个体情感上升为对人类精神、人类命运的整体忧思。

适用主题:都市情怀;传统与现代;孤独……主题速用:不知什么时候,天边的太阳就收束了光芒,这日头啊,变成了浓浓的深橘。

接着一层一层地变深,像是艺术家用画笔在进行最细致的描摹。

夕阳,在长街上拖下了长长的影子。

新时期的废名诗歌研究

新时期的废名诗歌研究
文史研 究 . 2 1 1.
新 时期 的废 名诗 歌 研 究
谢丽娟 何Leabharlann 婧 雅 10 8 ) 00 1 ( 中央 民族大 学文 学与新 闻传播学院 北京
摘 要 :新 时期 以来 ,随着废名诗歌 、诗论资料 的搜 集和整理 ,废名 的诗歌研 究已经初具 规模 。本文将从废 名诗作诗论 资料 的搜 集和 整理 、废名新诗 的研究 、废名诗论的研究三个方面对新时期废 名诗歌 的研 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 :废名 ;新诗 ;诗论
中图 分 类 号 :10 .2 27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0 1 O 0 0 0 0 6— 2 X 2 1 ) 8— 0 0— 2
废名 (9 1 l6 ,原名冯文 炳 ,湖北 黄梅县人 。作 为中 国现 代 1O 一 97) 文学史上一个复杂而又独特的存在 ,废名 以其风格特异 的诗化小说名 于 文坛 ,但诚如废名的老师周作人所言 ,“ 废名君 是诗人 ,虽然 是做着 小 说” ,从本质而言 ,废名是 一名诗人 而非小 说家 。1 1 97年 ,废 名考入 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 ,开始接触新文学 ,被新诗 迷住 ,从此立 志 “ 把 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 上 面” 。而事 实上 ,废 名 的文 学创作 也始 于 诗歌 ,早在 12 9 0年 ,废名就开始学 习写作 白话诗文 ,12 9 2年 考入北 京 大学预科英文班后 ,陆续在 《 努力 周报》 上发 表诗 《 冬夜 》 《 、 小孩 》 等。但 由于废名公开发表的诗作不 多 ,相较 于其小说研究 ,对废名诗歌 的 研 究 文 章 无 论 从 数 量 还 是 份 量 上 都 略显 “ 寞 ” 寂 。新 时 期 以 来 ,随 着 废 名诗歌 、诗论资料的搜集 和整理 ,以及对废名诗歌 的进 一步 阐释 ,废 名的诗 作 、诗论 价值逐渐被人们发 现 ,废名作为一个诗人 及诗 论家 的身 份也逐 渐得到肯定和确认 。 废 名 新 诗 、诗 论 的搜 集 和 整 理 虽 然废名 的新诗创 作并不少 ,但 于其生前公开发表 的却很少 ,所 以 废 名的新 诗大多以手稿形式封存甚或散佚 。1 3 9 1年 ,废 名曾 自编新诗集 《 马》和 《 ,收诗计 10 首 ,均未 出版 ;14 天 镜》 2余 9 4年 ,与开元 合著 的 《 水边 》 由北 平新 民 印书馆 印行 ,收 录废名 新 诗 1 6首 ;14 95年 5 月 ,苦雨斋弟子沈启无 从 《 水边》、 《 新诗》 及废名抗 战前散 见于报 谈 刊杂志上 的随笔抽取部分 ,辑成 《 隐集》,由汉 口大楚报社 出版 ,署 招 名废名 。新时期 以来 ,在废名亲友后嗣及相关研究者的努力下 ,废名诗 歌 的搜集工作有 了很 大 的进 展。18 9 5年人 民文学 出版社 出版 的 《 冯文 炳选集》 ( 第二辑 ) 中选 编废 名新诗 2 8首 ,大多是据作者手稿排 印 的。 1 9 年 ,周 良沛选编的 《 93 中国新 诗库》中第三集 的 “ 废名 卷” 收录废 , 名诗 4 0题 5 3首 ,其中有 3首来 自废名手稿 。19 9 8年 ,吴 晓东从 冯思纯 处发现 了以前被认为是 巳佚失 的废名诗集 《 镜》计 4 首 ,其 中近 3 0 O首 从未面世 。20 0 7年 陈建军 主 编 的 《 名 诗集 》 汇编 了废 名 12 废 9 2年 至 14 98年 的诗歌 9 5题 18首 ,其 中旧体诗 、译 诗各两首 。至此 ,搜集 的 0 废名诗歌 已经相 当完全 了。 废名 的诗论多 以讲义 、单篇论文 、手稿的形式存在 ,所 以在 梳理 上 有着很大 的难度 。而其 中废名最重要 的诗论 ,当属其在北大讲读新 诗时 的讲义 。废名 3 0年代和 4 O年代 曾两次在北大 讲新 诗。其 中,抗 日战争 前的l 2章讲 稿每章均经北 京大学 出版组印刷 过 ,发给学 生;抗 战爆 发 后 ,废名 回湖北黄梅县避难 ,依据学生黄雨君保存 的一份底稿 ,以 《 谈 新诗》 为名于 14 年 由北平新 民 印书 馆印行 ,并在 书前 附有周作人 撰 94 写 的一篇序文 。抗战胜利后 ,废名重 回北大执教 ,又续写 了该讲义 的第 1 至 1 章 。解放前 ,曾有计划将 两次讲稿合 印,未 果。18 年 ,人 民 3 6 94 文学 出版社将 废名 3 0年 代 和 4 0年代 的 1 6章 讲义 合 并 ,并 加上 废 名 13 9 4年发 表于 《 人世 间》 杂志 上的一 篇 《 新诗 问答》,仍 旧以 《 谈新 诗》 之名出版 。19 9 8年 ,陈子善编 订 了 《 新诗 及其他 》,它 以 14 论 94 年北平新 民印 书馆 的 《 新 诗》 为底 本 ,参 校 了人 民文 学 出版 社 的 谈 《 谈新 诗》,将抗 战后 的四章讲稿移人 “ 集外”,同时还在 集外部分收 录 《 诗问答 》及废 名 3 新 0年代关于新 旧诗 的序跋 、通信 、随笔等 共 9篇。 20 0 7年 ,冯思存 、陈建军 编选 了 《 名讲诗 》,分 “ 废 废名 讲新 诗 ” 和 “ 名讲旧诗”两 大部分 ,全面而 系统地收录了废名的诗论遗著。 废 20 0 9年 ,废名资 料搜 集集 大成之 作 、被 学界誉 为继 《 鲁迅全 集 》 之后现代 文学领域 编得 最好的作 家文集—— 《 废名集》 的问世 , 志着 标 废 名遗著整理工 作的完成 ,其 中收录的废名诗作诗论更是 为废名诗歌研 究提供 了极 为丰 富的材料 。 二 、新 时期 废 名 新 诗 的 研 究 对于 自己的诗歌 ,废名无疑是充满 自信的 ,在 《 谈新诗 》 中将 自己 的诗歌与卞之琳 、冯至 、林庚相 比较时 ,不无 自豪地称 自己的诗是 “ 天 然 ”的 、“ 完全的 ” “ 、 整个 的” 。可很 显然 ,并非所有人 都对他 的诗歌

论废名的诗学

论废名的诗学

论废名的诗学摘要废名(冯文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认为是一位晦涩的作家,原因盖在其诗学。

废名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美的原则,文化保守主义,中和美学及追求独趣。

我们应从这几个方面正确认识并评价废名。

关键词废名诗学美的原则传统性情独趣***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坛废名(冯文炳)是个奇特的作家。

好象曲高和寡一样,他没有能赢得大众的读者〔1〕。

无论生前身后,一向寂寞无名,正如其笔名。

但他有一个读者圈,圈内不乏声名很高的批评家和小说家。

许多人不断地给他以很高的评价。

如早期的周作人为他包写序言。

刘西渭(李健吾)、朱光潜、沈从文等多次嘉许他。

称他是“一个隐士,一个哲人”。

“和广大读者无缘的小说作家”。

“他永久是孤独的,简直是孤洁的,他那少数的读者,虽然少数,却是有福的了”。

〔2〕“排除成见,费一点心思把《桥》看完懂之后,再去看现在中国一般小说,他们会觉得许多时髦作品都太粗疏肤浅,浪费笔墨。

”〔3〕沈从文的创作曾受了废名很大的影响。

近年我国有关废名的研究批评甚多,使废名在文学史上的分量增加了许多。

可是废名的作品许多人仍读不明白。

本文围绕废名的诗学来探究废名的独特性究竟何在。

以补时下研究界偏重于分析其作品题材主题层面,忽视对废名处理题材的过程中的个人态度之缺。

写实与美的原则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作家,写实是一种流行的风尚。

这是因为中国文学史有写实的传统,另外是影响很大的文学研究会等文学社团提倡文学“为人生”的主张,要作品切实地写出人生的真实来。

这其中,废名的作品给人以逃避尘世的印象。

人们用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来评价废名。

认为他避开社会的重大事件与阶级冲突等敏感题材,去营构自己的梦幻世界。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废名的特色仍在于写实。

他根本就缺乏沈从文那种在一个事件上产生五十种联想的想象能力。

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的。

他最早的小说《讲究的信封》是写“自己同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向那时的北洋政府请愿挨打的事情”其中的讲故事者——一个对家庭满怀恋惜的优柔寡断的青年,未始不是废名自己。

新诗的技艺与门槛——读废名《寄之琳》

新诗的技艺与门槛——读废名《寄之琳》

XINGXING>> > 余 凡余凡,1986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供职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新诗的技艺与门槛——读废名《寄之琳》寄之琳废 名我说给江南诗人写一封信去,乃窥见院子里一株树叶的疏影,他们写了日午一封信。

我想写一首诗,犹如日,犹如月,犹如午阴,犹如无边落木萧萧下,我的诗情没有两个叶子。

名作评鉴《寄之琳》描述的是废名给诗人朋友卞之琳写信时,所见所思的过程。

将写诗的过程写入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趣味。

原本以诗传递对友人的思念,在写信时,自觉或无意识地将写诗转变为向包括卞之琳在内的读者展现写诗之初,情绪的瞬息获得、想象的跳跃和诗情的灵光乍现。

具体而言,废名的思绪随着其所寄情于窗外的景致而酝酿,其视野从案头转向窗外的小树——据卞之琳说是枣树,树在飘动,阳光在照耀,思绪随着这株枣树的疏影而流动,疏影与后面日、月、午阴、落木、诗情等,构成了一幅气韵悠长且意境辽远的画卷。

《寄之琳》这首诗呈现出一种对照。

北京的动荡、萧条与江南的温暖、炫目形成对比;午阴的短暂所带来的凄凉感与日月所代表的时空永恒也形成鲜明对照。

这一对照本身透露出淡淡的忧愁与伤感。

作为古典诗歌常见的书写对象,日、月、午阴等传递出时光的流动,当景物在生成、在变动时,其背后则透射出外在世界的不变与永恒,而无边落木则衬托出时空的无际与深远。

然而,作为在这个永恒的世界上艰难生存的孤独个体,是否真的会对个人生命的短暂感到无能为力?如何进行抗争?这就需要个体拥有丰沛的精神追求,以此安妥孤独而落寞的心灵。

对于废名而言,在落英缤纷的午阴下、在长江滚滚的永恒时间之河中,诗人拥有着诗歌创作的才情,“没有两个叶子”说明其诗情是多元的,而非自我重复的。

这是废名对自我无尽的诗歌创造力的肯定,甚至有着些许的得意。

在无垠日月、无边落木、浩渺江河之下,个人固然渺小,却因为诗情的伟大,使诗人获得了自信,可以成就精神上的永恒。

“诗情”是废名精神超脱的来源,也是本诗的原点。

废名的诗

废名的诗

废名的诗学观【内容提要】废名的诗论具有他自己的独特性,他认为新诗的内容是诗的,形式是散文的。

废名还要求新诗具有充沛的感情;诗中的情感要具有当下性和完全性。

在艺术上,重视诗歌意境的含蓄朦胧。

废名的诗歌以晦涩而出名,他的诗论也有他自己的独特,他推重温李,认为晚唐诗人才是新诗的源头,而不同于胡适,把古来就有的白话写的诗当作新诗合法的证据。

废名的诗论主要集中在他的《谈新诗》里。

首先,废名把新诗的本质定义为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这个观点主要在与旧体诗的比较中说明的。

他以胡适的《蝴蝶》和元人的“古道西风瘦马”做比,认为《蝴蝶》是一首好诗,而《天净沙》不过是旧诗的滥调而已。

废名说:“这一段记事(指胡适自述的《蝴蝶》的产生过程),我觉得可以帮助我说明什么样才是新诗。

我尝想,旧诗的内容是散文的,其诗的价值正因为他是散文的。

新诗的内容则要是诗的,若同旧诗一样是散文的内容,徒徒用白话来写,名之曰新诗,反不成其为诗。

”这里所谓的新诗的内容是诗的,其实质是指,新诗表达的是诗化的情感。

而这些情感,是旧体诗所装不下的。

那么为什么新诗就能装下这个充足的诗情呢?一是语言形式问题。

新诗采用白话、口语入诗,因而容量大。

而旧诗总要有绝句、格律、曲牌,还要讲究平仄、韵律、句子的对仗等,这都构成了对情感,尤其是刹那的情感的制约,都是要“写”出来的,有个操作过程。

几千年来的文学最初有它的创造力,因为太辉煌了,随后便重复调子了,成了一个个由调子组成的框架而无实质,因此,旧诗是陈词滥调,看是具体的,实则是抽象(空洞)的。

所以废名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问题,比如他举例胡适《一颗星儿》时说“旧诗不能把天上一颗星儿写下这许多的行句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肯定胡适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做法,但有个前提便是要有“诗的内容。

”同时,他又认为胡适对已往的文学认识不够,也并不认同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因为不能看到旧诗词里有白话句子就以为是新诗,这是误解误读。

现代的与古典的_论废名的诗

现代的与古典的_论废名的诗

作者简介:高恒文(1962 ),男,安徽繁昌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现代的与古典的论废名的诗高恒文(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384)京派!诗人的创作是象征主义的艺术努力与追求,并且是有其明确的西方象征主义诗(诗人)的影响和与此同时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传统再发现的特征。

对此, 京派!诗人并不讳言,也是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共识,已有相当的研究成果。

在 京派!作家中,废名以小说家著名,其实他在30年代中期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诗,和他的小说一样,别具一格,却也有着 京派!诗的某些共同的艺术特征,至少在 京派!同人中颇有欣赏。

本文试图以西方象征主义诗学理论的几个 关键词!为中心, 细读!式分析废名的作品,来探索废名的诗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追求。

一西方象征主义作为浪漫主义之后继起的一个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主张就是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而强调诗的 客观化!、 非个人化!。

卞之琳翻译的T S 艾略特的名作∀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艾略特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回避感情。

∃对此,雷纳%韦勒克解释说,艾略特的意思 应该理解为是指诗歌不是经验的直接艺术再现!&;而另一位学者彼得%福克纳也说, 他(按,艾略特)的这种意图就是否定所谓的浪漫主义的假定,那种假定认为诗的主要功能是表现自己!∋。

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象征主义诗人,尤其是 京派!诗人。

卞之琳在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时说的一段话,道出了他的这种艺术追求:回顾过去,我在精神生活上,也可以自命曾经沧海,饱经风霜,却总是微不足道。

人非草木,写诗的更不妨说是 感情动物!。

我写诗,而且一直是写的抒情诗,也总是在不能自己的时候,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 冷血动物!。

规格本来不大,我偏又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结果当然只能出产一些小玩意儿。

(看似自谦,其实自矜 这种 总倾向于克制!的艺术追求,正是象征主义的艺术神髓之所在。

废名丨诗意里流淌的苦涩

废名丨诗意里流淌的苦涩

废名丨诗意里流淌的苦涩细竹废名的生平我不大了解,但他的文章是难忘的。

如果陶潜为古往今来者垦拓了一个桃花源以便在失意时栖居。

那么请走进废名的桃园,这儿有乡下小儿女的天真灿漫,老妪的善良拙朴,摆渡人的义气豪爽。

翠烟袅袅的乡间百态却透有几分竹林七贤的超然物外。

作为苦雨斋四弟子之一,他多少带有周作人的淡与涩。

又受佛教与禅宗的影响,浓烈的玄学色彩使其意境古奥深远。

骂,似乎是最解气的艺术。

一方面口诛笔伐,一方面又达到目的,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刘半农与钱玄同的“双簧”,使白话文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大噪。

苏汶对沈从文的反唇相讥,闹出了两个流派。

带有江湖气、流氓气、娼妓气的海派是商的帮忙;遗老气、绅士气、古物商人气的京派则成了官的帮闲。

鲁迅风趣地写下了:“京派大师曾经大大地奚落了一顿海派小丑,海派小丑也曾经小小的回敬了几手”(《且介亭杂文二集》)。

京海之争将自成一家的沈从文顺势拉进京派阵营。

而作为文体小说家的沈从文恰恰是受到了京派鼻祖废名的影响。

“一匹白马,好天气,仰天打滚,草色青青”在这充满跳跃性的留白里,不难嗅到唐绝句洗练宁静的古典味。

“实在他自己也不知道站在那里看什么。

过去的灵魂愈望愈渺茫,当前的两幅后影也随着带远了。

很像一个梦境。

颜色还是桥上的颜色。

细竹一回头,非常之惊异于这一面了,‘桥下水流呜咽,’仿佛立刻听见水响,望他而一笑。

从此这个桥就以中间为彼岸,细竹在那里站住了,永瞻风采,一空倚傍。

”这是大观园女儿国的纯美。

踏过废名筑的小桥,所见的不单是桃花源式的怡然自乐。

这条平静小河,也潜流着不可言说的生命律动。

周作人说废名作品中的人物“无论言行怎么滑稽,他们的身边总围绕着悲哀的空气。

”“你这日头,阿毛消瘦得多了,你一点也不减你的颜色!”王老大怨恨之言里溢着疼爱。

阿毛的病色是橘子的颜色,阿毛的愿望就是吃到桃子。

“桃子好吃”对于一个种桃为业的父亲来说宛如霹雳。

“半个月亮,却也对着大地倾盆而注,王老大的三间草房,今年盖了新黄稻草,比桃叶还要洗得清冷。

浅析废名《桥》中的诗意美

浅析废名《桥》中的诗意美

浅析废名《桥》中的诗意美摘要:废名的小说创作,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讲究意味深长的意境。

其长篇小说《桥》着力于层次纷繁而又融为一体的意境营造;以文为画,在画面中传达如诗如歌的境界;追求“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含蓄蕴藉的“虚境”美,对现代早期诗话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关键词:废名;小说;《桥》;诗意美在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是一个以“奇才”、“僻才”著称的作家。

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各种流派风云际会之时,废名激流勇退,远离主潮,寂寞而又执着地耕耘于自己的园地,创造出一个极具个人特色的、被评论家誉为“孤高”、“孤绝”的诗体小说。

他的小说新鲜而别致,营造了一个具有诗意的“世外桃源”,犹如一阵阵天外来风,朴野而清灵;又如一颗颗天边的星,幽微而静谧。

《桥》于1925年开始写作,前后延续了十余载,所以人们说废名“十年造桥”,是他的精雕细刻之作。

这部小说没有总体上的情节构思和连贯的故事框架,通篇由片断性的场景构成,小说的每一章写的几乎都是读书作画,谈禅论诗,抚琴吹箫,吟风弄月,每一章独立成段。

这一切都使《桥》逸出了经典意义上的小说成规,因此,朱光潜认为:“《桥》里充满的是诗境,是画境,是禅趣。

每境自成一趣,可以离开前后所写境界而独立。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桥》中的诗意美。

其一,《桥》之所以充满着诗意美,是因为它的特殊之处表现在废名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典故、情境甚至是完整的诗句的植入。

废名极其擅长直接引古诗入小说,如《桥》中有一句:“琴子心里纳罕茶铺门口一棵大柳树,树下池塘生春草。

”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就这样直接进入废名的小说之中,嫁接的极其自然,既凝练,又不隔,同时唤起了作者对遥远年代的古朴、宁静的田园风光的追溯和向往。

《桥》中,“就在今年的一个晚上,其时天下大雪,读唐人绝句,读到白居易的《木兰花》:‘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忽然忆得昨夜做了一梦,梦见老儿铺的这一口塘!依然是欲言无语,虽则明明的一塘春水绿。

废名《理发店》诗歌赏析

废名《理发店》诗歌赏析

废名《理发店》诗歌赏析第一篇:废名《理发店》诗歌赏析理发店---废名理发匠的胰子沫,同宇宙不相干,又好似鱼相忘于江湖。

匠人手下的剃刀,想起人类的理解,划得许多痕迹。

墙上下等的无线电开了,是灵魂之吐沫。

《理发店》赏析:放弃言语而依赖于顿悟,不但是这首诗的诗学内容,也是废名贯穿所有的诗的诗学观念。

用他自己的话,叫做“是整个的不是零星的,不写而还是诗的”。

诗人没有以逻辑来构筑诗篇、阐明诗意和触发感情,而是以大幅度的意象跳跃,无关联的词语,运用意识流的写法,庄禅哲学的顿悟来表现人际之间的隔膜,和“相忘于江湖”之禅理。

何解?相忘!题目直接阐明了诗人感情和哲理贯穿始终并产生诗情的发生地——理发店。

第一句,诗人便提及理发店的人物和物品,顺承而下——“理发匠”和“胰子沫”,然后说道,“同宇宙不相干”。

的确,“胰子沫”和“宇宙”想要建立起直接联系是不太可能的,又似乎带着一点诙谐或者突兀之感,但紧接着一句“又好似鱼相忘于江湖”就让人渐渐知晓,此“沫”非彼“沫”,正和“相濡以沫”遥相呼应,迎合了庄子的那种“相忘于江湖”的大意境,然后相互融洽,令人从狭小的理发店看到了人生百媚,立刻鲜艳明朗,感觉人生的坦荡从容,逼人觉悟。

于此,从“胰子沫”到“相濡以沫”至“相忘于江湖”,恰如其分的跳跃,表现出诗人的“反即兴”特点,感情内敛,表现扭曲而扩张,却是淡泊明净而又达观,疏朗简洁而又隆重的意境,从而现出庄禅。

然后诗人开始注意另一个事物“剃刀”,同样是理发店的寻常物。

它的过程是这样的,剃刀伴着胰子沫的润滑,在脸上有规律的划动着,带着许多痕迹,可是诗人却用一句“想起人类的理解”让人一时无措,而这正是诗人的高超之处。

一方面,运用穿插叙述的方式,打破传统结构,产生新意,虽一时感觉不对,转念一想却又非它不可,仅此而已;另一方面剃刀的拟人化思维正是作者所要借以表达的思想,说明人类理解时的那种深深浅浅,一笔一划式的象征方式来拓展整个诗篇的精神维度,并且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 跑到桃花源岸攀手掐一瓣花儿, 于是我把他一口饮了。 我害怕我将是一个仙人, 大概就跳在水里淹死了。 明月出来吊我, 我欣喜我还是一个凡人 此水不现尸首, 一天好月照彻一溪哀意。
废名诗选:《理发店》

理发匠的胰子沫 同宇宙不相干, 又好似鱼相忘于江湖。 匠人手下的剃刀 想起人类的理解, 划得许多痕迹。 墙上下等的无线电开了, 是灵魂之吐沫。
废名诗选:《街头》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驰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的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废名诗选:《寄之琳》

我说给江南诗人写一封信去, 乃窥见院子里一株树叶的疏影, 他们写了日午一封信。 我想写一首诗, 犹如日,犹如月, 犹如午阴, 犹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我的诗情没有两片叶子。
张默《废名的<海>、<街头>简评

“禅趣诗人”废名,他的诗作数量虽少,但 在中国现代诗坛却独树一帜,老庄和佛家 思想,对废名的诗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 他向往直观了悟的境界,抱持超现实的人 生态度,同时,他追求一种纯粹的经验, 常留连于意识流的幻觉世界,往往把许多 不相关的意象与梦幻融会在一起,跳跃性 很大。
赖贤宗:《我含着泪栽一朵空华— —废名诗评》

废名的诗巧用物象,善于营造多元重叠的 意象,密响旁通,象外生境,富于味外之 味,也擅长反映社会现实的罪恶苦难。他 的诗风轻灵而具有哲理深度,同时具有现 代派的风格和现实批判的角度,是民国以 来现代诗史中的重要诗人。
废名论自己的新诗

因为讲卞之琳、林庚、冯至诸人的诗,把他们的 诗仔细地读。等到把他们的诗都弄清楚了,乃忽 然又记起自己的诗,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把它讲一 讲。为什么呢?他们的诗都写得很好,我是万不 能及的,但我的诗也有他们所不能及的地方,即 我的诗是天然的,是偶然的,是整个的不是零星 的,不写而还是诗的,他们则是诗人写诗,以诗 为事业,正如我写小说。

诗是应该诉之于感官的,我的诗太没有世 间的色与香了,这是世人说它难懂之故。 若就诗的完全性说,任何人的诗都不及它。
废名诗选:《小园》
我靠我的小园一角栽了一株花, 花儿长得我心爱了。 我欣然有寄伊之情, 我哀于这不可寄, 我连我这花的名儿也不可说,—— 难道是我的坟么?

废名诗选:《掐花》
废名诗歌欣赏
废名诗论

我以为新诗与旧诗的分别尚不在乎白话与 不白话,虽然新诗所用的文字应该标明是 白话的。旧诗有近乎白话的,然而不能因 此就把这些旧诗引为新诗的同调。好比上 面所引的那首元人小令,正同一般国画家 的山水画一样是模仿的,没有作者的个性, 除了调子而外,我却是看不出好处来。
我尝想,旧诗的内容是散文的,其诗的价 值正因为它是散文的。新诗的内容则要是 诗的,若同旧诗一样是散文的内容,徒徒 用白话来写,名之曰新诗,反不成其为诗。 ……如果要做新诗,一定要这个诗是诗的 内容,而写这个诗的文字要用散文的文字。 已往的诗文学,无论旧诗也好,词也好, 乃是散文的内容,而其所用的文字是诗的 文字。
妆台
因为梦里梦见我是个镜子, 沉在海里他将也是个镜子, 一位女郎拾去, 她将放上她的妆台. 因为此地是妆台, 不可有悲哀.能算 是白话韵文,即是句子用白话散文写,叶 韵,诗的情调则同旧诗一样由一点事情酝 酿起来的,好比是蜜蜂儿嘤嘤几声,于是 蜂儿一只一只的飞来了,于是蜂儿成群, 诗一句一句的写下来了,于是一首诗成, 结果造成功的是旧诗的空气。 ……新诗之成每每是如此,犹如照相师照 相一样,一拍便成。 旧诗大约是由平常格物来的,新诗每每来 自意料之外,即是说当下观物。

名家评废名诗


痖弦《禅趣诗人废名》:只有冯文炳的情形例外, 他几乎是默默无闻的;少数人知道他是一个小说 家,诗不过是他的副产品,却足以使冯文炳成为 我国诗坛某一方面的大师,即使说他堪与二、三 十年代的李金发先后辉映,我以为也并不算过誉。 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的风味。 他的诗有一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