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最古的长城__翦伯赞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第六版上册《内蒙访古》
一段最古的长城
第6段指出,游牧民族必须占据阴 山南麓,这个议论实际上是说明采取建 长城的措施来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是十分必要的,间接肯定了建长城的历 史作用。
一段最古的长城
匈奴自失去其赖以生存的阴山腹地之后,每每 想起无不痛哭懊悔。反映了匈奴人对阴山的强烈 的感情,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环境艰苦。
作者更赞颂其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封建君主能够排除巨大 阻力,摒弃陈规陋习,勇于向异族学习,锐意改 革进取,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种改革精神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思考:写赵长城,为什么要提到秦始皇
写秦始皇,是为了反衬赵武灵王。从工 程规模、物质和技术条件以及民心向背等 方面作比较,说明赵武灵王的英明,使作 者后面的议论有了充分的事实依据。
在大青山下
4
第4段谈今天在昆都仑河通道外面发现的古城, 都是进一步印证第2段关于汉王朝在阴山北麓筑 城,设置第一道防线的推断。因为“据考古报告” 所知道的古城遗址,毕竟“最大多数分布在阴山 南麓”,所以关于汉王朝在阴山北麓筑城的情况, 就有必要引述历史典籍,做进一步说明。
阴山以南沃野的战略意义
经济意义: 苑囿 对匈奴
内
军事意义: 跳板
蒙
访
对汉族 排除威胁,守住心脏 古
第一层(第1段-2段),交代行踪, 点明地域,写出关后的感受。 第二层(第3段-7段),写大青山一 带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阴山南 麓的战略地位、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段最古的长城
绵亘( gèn):(山脉等)接连不断。
赵武灵王 修筑长城(抗击侵略,保家国) 赞英雄
胡服骑射(勇于改革,补短处)
这部分的十二个段落可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
写的是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内蒙访古》
— —
——
。如 思 笑莽 故, 心 荡塞且
同 ,江的原 情乡是 直的这起北凝 宛
母 永河小中 思的杨 到情是故升重 若
亲 在 轻 轻 地 讲 述 : 牧 草 永 远
远 蓬 勃 而 苍 翠 , 历 时 空 而 亘
能 改 道 , 岁 月 可 递 嬗 。 只 有
溪 , 是 夏 夜 星 空 里 的 流 萤 点 点
预习检测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提纲:
方位
古迹(叙)
升华
① 大青山上
内
赵长城
蒙
访
② 古 大青山下
汉古堡
③ 汉青冢
观点(议)
A. 赵武灵王是一个 大英雄
B.古城建造的原因 C.是文化交流驿站 D.和亲政策比战争 政策好
梳理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 “一段最古的长城”,共12段,分为 三个层次。
• 第一层(1-2)交代行踪,点明地域,写出关 后的所见所感。
课文说明: 1961年夏天,历史学家翦伯赞
偕同范文澜、吕振羽两位历史学家一起访问内 蒙。这次访问历时两个月,行程一万五千余里。 访问归来,翦老以流畅生动的笔触,写了一篇 访古散文《内蒙访古》。全文除引言外,共六 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二、三部分。课文以寻 访古迹所见所闻为线索,把自然环境、古迹和 历史人物的描写以及作者的评论融合在一起, 记叙了我国内蒙古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阐述了 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篇独具风格,富有特色的 访古散文。
沙漠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大景观。 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乌兰布 和等几大沙漠纵横千里,远近闻名。 其中,巴丹吉林是我国的第三大沙漠 ,世界排名第四,那里的沙山高达500 米,堪称世界之最。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天敌之一,又 充满了神秘的诱惑。那里有无尽的宝 藏,有待人类去认识、开发;那里有 顽强的生命、更有瑰丽奇异的自然景 观。
一段最古的长城 6.5
长城地图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一、检查预习 1、字词检测
绵亘:(gèn):连绵不断。 苑囿:(yuàn yò u)养禽兽、植林木
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
南麓:(lù)南边的山脚。 民怨沸腾:百姓的怨言很大。 迥乎不同:(jiǒng)显然不一样,
形容差别很大。
2、作者简介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 人,维吾尔族。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原 北大副校长。
通过下面给的四个提示词猜一建筑。
秦始皇 《世界遗产目录》 防御
好汉
答案: 长城
翦伯赞
万里长城,位于中国北方,于1987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 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 年, 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
古今长城
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通常是指秦始皇从公 元前214年起修筑的,一直修到明朝,历时 2000多年。它东起山海关,穿过高山,越过 深谷,伸蜒于沙漠和草原,一直到达终点嘉 峪关。总计长度达五万多公里,可谓“上下 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是中国也是世 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 防御工程。
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 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赵武灵 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 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复地讲 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立即赏给 公子成一套胡服。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 只好跟着改了。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 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 了。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得 多。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 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 的中山,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 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
一段最古的长城 翦伯赞
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的修筑历史
体会主旨
1.游记中常用议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篇文章中作
者主要针对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答:赵武灵王,称赞他是一个“大大的英雄”。
体会主旨
2.赵武灵王的功绩有几个?
答:两个 一是修建了赵长城; 二是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 。
什么是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什么要实行胡服骑射?这一功绩为什么比修长城大得多呢?
文章体裁
历史游记。本文将史论与游记相结合,在记游的同时,加入了对历史的考证。
速读全文,画出作者行踪
线索
居庸关 呼和浩特 大青山 大青山南麓 赵长城
塞外风光
大青山的自然 条件及战略地 位
对赵长 城的考 证及对 赵武灵 王业绩 的赞颂
文章结构
依据行踪可以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试加以概括。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塞外风光。 第二部分(3-7自然段): 大青山的自然条件及战略地位。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 9世纪的西周时期, 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 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 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 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
Hale Waihona Puke 后齐、韩、魏、赵、燕、秦、 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
防御工程。
一段最古的长城 教案教学设计
一段最古的长城教案教学设计第17课《一段最古的长城》翦伯赞杭州余杭退休教师葛杰一、解题:长城在风雨中屹立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华民族漫长历史的见证。
它是那么雄伟,又那么神奇。
千百年来,激发了多少人赞美它、歌咏它、探索它。
本文以游踪为线索,考察了一段最古的长城,并且以唯物史观评价了赵武灵王的英雄业绩,赞扬了他敢于冲破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的革命精神。
文章既描绘了旅游风光,又抒发见解,夹叙夹议,把游记与史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散文。
二、课文的总体分析:1、课文的段落划分和大意:第一部分(1--2)略写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的千里塞外风光。
途中,用了一个“敞”字,形象地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并与河北平原相提并论,反衬已经是沃野千里的塞外风光。
第二部分(3--8)写大青山的自然条件和在古代的战略地位及赵长城遗址。
A、(3--5)写大青山南北的“迥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南麓今古自然条件的变化,指出这里古代曾经是“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的地方”;B、(6--8)写大青山南麓在古代汉族与游牧民族抗争中的战略地位,阐明了赵长城产生的历史原因。
第三部分(8--12)写游览赵长城,睹物思人,盛赞赵武灵王是英雄。
从遗址和史料两个方面考证了赵长城,证明这是一段最古的长城,并与秦始皇作比,赞美赵武灵王是一个“大大的英雄”,颂扬了他的开创精神,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和现实性。
2、阅读课文,说说本文的文体特色。
这是一篇游记与史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游记散文。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
它以生动、轻快的笔调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神话传说等等,都可作为游记的题材。
游记的写作方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记人,也可以状物写景,描述中往往带有抒情的成分或议论的成分。
能给人以思想教育和美的享受。
有的游记还介绍有关的自然或历史的知识。
具有科学意义。
游记可以分为一般游记和科学游记等等类型。
本文与其它游记散文不同的是在记游的同时,加入了史料的考证。
翦伯赞散文
翦伯赞散文翦伯赞散文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2年至1968年)、前史系主任。
曾参加北伐战役。
我国出名前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中华公民共和国树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心公民政府政务院文明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心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前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心民族学院教授,我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我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榜首届全国政协委员、榜首、二、三届全国公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
内蒙访古(翦伯赞)一九六一年夏天,我和前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同志等应乌兰夫同志的约请,拜访了内蒙古自治区。
拜访历时近两月(从七月二十三日到九月十四日),行程达一万五千余里。
要想把这次拜访的收成都写出来那是写不完的,不过也能够用最简略的话归纳这次拜访的收成,那便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现在我想写一点内蒙访古的见识。
哪里能找到这样的诗歌内蒙,关于前史学家来说,是一个赋有诱惑力的当地,由于这儿在悠长的前史时期中,一向是游牧民族日子和活动的前史舞台,而这些游牧民族的前史活动又是我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活动,在国际史上也不能没有它们的华章。
可是这个前史学宝库,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翻开,至少没有引起史学家满足的留意。
不知从什么时分起,匈奴人就进入了内蒙;到秦汉时期或许更早,它就以一个微弱的民族呈现于前史。
今后,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更后,契丹人、女真人,最终,蒙古人,这些游牧民族一个跟着一个进入这个区域,走上前史舞台,又一个跟着一个从这个区域消逝,退出前史舞台。
这些相继或一起呈现于内蒙区域的游牧民族,他们像鹰相同从前史上掠过,最大大都飞得无影无踪,留下来的仅仅一些前史遗址或遗物,零落于荒烟蔓草之间,倾诉他们曩昔的昌盛。
有些连前史的遗址也没有发现,仅仅在前史文献上保存一些简略的记载。
可是这些游牧民族在曩昔都从前在内蒙区域或许在更宽广的国际演出过绘声绘色的前史剧;有些游牧民族,如十三世纪的蒙古人,并曾从这儿发出了轰动国际的号令。
《内蒙访古》课文分析
《内蒙访古》课文分析《内蒙访古》课文分析翦伯赞的课文《内蒙访古》,可以让我们对内蒙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翦伯赞课文《内蒙访古》课文分析,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内蒙访古》课文分析篇1关于教材已故历史学家翦伯赞同志所写的《内蒙访古》,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散文。
文章写于一九六一年。
那年的夏秋之际,翦伯赞、范文澜、吕振羽几位历史学家,应乌兰夫同志邀请,访问内蒙,历时近两月,行程达一万五千里。
访问归来,翦老便写了这篇《内蒙访古》,记述了这次访问的见闻和感想。
全文一万二千多字,分六个小节,分别用了六个小标题。
现在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作为教材的,是第二节《一段最古的长城》和第三节《在大青山下》。
课文这两节虽是原文的节选,但却是相对完整的。
原文一、六两节大体相当于文章的总说和结论,中间四节具体写访问古迹,二、三两节写的是内蒙西部访古,四、五两节则写内蒙东部访古,因此课文所选的这两节不妨看做内蒙西部访古的完整篇章。
下面分析一下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一、内容分析(一)《一段最古的长城》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古代宏伟建筑之一,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创造的奇迹。
最早,是战国时期燕、赵、秦等诸侯国,分别在自己北部,凭借山险筑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秦灭六国后,把原先燕、赵、秦靠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加以修补,建成西起陇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以后许多朝代都曾陆续修补、改建。
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万里长城,则是明代重新改建的。
目前,在内蒙西部大青山、乌拉山、狼山靠南边的山顶上,还绵亘着一段长达二百六十余里的古长城。
翦伯赞同志经过考证,认为这是赵长城的遗址,所以称之为“一段最古的长城”。
《一段最古的长城》,以访赵长城为线索,重点是分析在阴山一带筑城的原因,并评价完成这一巨大防御工程的历史人物,从而表达作者对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看法。
这节共十二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开始进入内蒙时的感受。
第1段写将到内蒙时眼前展现的“古之所谓塞外”的雄浑气象。
内蒙访古
——
)
落里起边意雁异秋
范
日,。声。去,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唐)陈子昂
山不龙人关秦 。教城未,时
胡飞还万明 马将。里月 度在但长汉 阴,使征时
——
《羊茫野天敕 敕。,。似勒 勒 风天穹川 川 吹苍庐, 》北草苍,阴
朝地,笼山 民见野盖下 歌牛茫四。
北吹天似敕 朝草苍穹勒 民地苍庐川 歌见,,, 《牛野笼阴 敕羊茫盖山 勒。茫四下 川 ,野。 》 风。天
⑩赵武灵王修筑长城(人力物力、规模、筑后反应) 赵武灵王
议
⑪⑫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实质、结果)
是一个大 英雄
内蒙访古
翦伯赞
走进作者
• 作者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 人,维吾尔族,我国著名的历史学 家。解放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 任,副校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 被“四人பைடு நூலகம்”迫害致死,后被平反 昭雪。本文是1961年翦伯赞应邀访 问内蒙古后写的。
仲(闭孤长千连四无衡风塞
淹宋。城烟嶂角面留阳景下
——
北吹天似敕 朝草苍穹勒 民地苍庐川 歌见,,, 《牛野笼阴 敕羊茫盖山 勒。茫四下 川 ,野。 》 风。天
——
——
《羊茫野天敕 敕。,。似勒 勒 风天穹川 川 吹苍庐, 》北草苍,阴
朝地,笼山 民见野盖下 歌牛茫四。
川北地野四天敕 》朝见茫野似勒
民牛茫。穹川 歌羊,天庐, 《。风苍,阴 敕 吹苍笼山 勒 草,盖下
。
——
预习检测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提纲:
方位
古迹(叙)
升华
① 大青山上
内
赵长城
蒙
《内蒙访古》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内蒙访古翦伯赞一段最古的长城①火车走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便在我们面前敞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
②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火车就在这个广阔的高原上奔驰。
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黄沙白草之类,然而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小麦、荞麦、谷子、高梁、山药、甜菜等等。
如果不是有些地方为了畜牧的需要而留下了一些草原,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
③过了集宁,就隐隐望见了一条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山脉,这就是古代的阴山,现在的大青山。
大青山是一条并不很高但很宽阔的山脉,这条山脉像一道墙壁把集宁以西的内蒙分成两边。
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条件迥乎不同。
山的北边,是暴露在寒冷的北风之中的起伏不大的波状高原。
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山的南边,则是在阴山屏障之下的一个狭长的平原。
④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传》)的地方,古代的匈奴人曾经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苑圃。
一直到蒙古人来到阴山的时候,这里的自然条件还没有什么改变。
关于这一点,从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蒙古语的地名可以得到说明。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包头的意思是有鹿的地方。
这两个蒙古语的地名,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直到13世纪或者更晚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的地方。
⑤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正是建筑在大青山南麓的沃野之中。
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⑥愈是古远的时代,人类的活动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定居下来的骑马的游牧民族,更要依赖自然的恩赐,他们要自然供给他们丰富的水草。
天似穹庐.
1、 作者为什么说 赵武灵王是个英雄?
2、作者为什么提 到秦始皇修长城 的事?
3、 作者说赵武 灵王为什么是个 英雄时,用一个 什么复句表述?
4、为什么用递进 复句表述?
5、 作者为什么说 赵武灵王是个大大 的英雄?
6、修赵长城与胡 服骑射有何相同 和不同之处?
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
翦伯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蒙仿古是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 写的一篇访古游记。 原文有六节: • 哪里能找到这样的诗篇 • 一段最古的长城 • 大青山下 • 游牧民族的摇篮 • 历史的后院 • 揭穿一个历史秘密 课文节选了二、三部分
游踪:
塞外风光 大青山
景物特点:
广阔、富饶 不高、宽阔
大青山南麓 一段最古的长城
肥美、平静 险要、古老
敕 勒 川
风 野 天 笼 天 阴 敕 吹 茫 苍 盖 似 山 勒 草 茫 苍 四 穹 下 川 低 野 庐 见 牛 羊
内蒙访古
一段最古的长城
翦伯赞
翦伯赞 (1898~1968),湖南 桃源县人,维吾尔族,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著述颇丰。解放后曾任 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 副校长等职。文化大革 命期间,被“四人帮” 迫害致死,“四人帮” 覆灭后平反昭雪。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赞英雄
叹变迁)
内蒙访古
阅读课文
导读:
1、通观全文,作者先后探访了哪几个古迹? 2、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大青山南麓? (方法提示:抓住关键段思考) 3、作者为什么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
一段最古的长城
学习第七段,完成下列问题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兵家必争之地”
2、概括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 阴山以南沃野的战略意义 3、本段可以划分成两个层次,应如何划分?并 写出各层的大意。 第一层:对匈奴的战略意义。 第二层:对汉族的战略意义。 4、这段文字在本文中的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几节关于大青山 描述的总括,又是为下文写赵长城作了必要的铺 垫。
“一段最古的长城”内容结构
游 踪 所记遗址 引用资料 所发议论 塞外风光①②(所见)
地理条件 引史料《汉书》 自然环境 战略地位 引史料《汉书》 民族关系 修筑原因
大青山③④
大青山南麓⑤⑥⑦ (阴山)
兵家必争之 地(⑥⑦)
引史料:a.《史记》 修筑长城
赵长城⑧⑨ (大青山上)
地理位置
遗址面貌
b.《战国策》
阴山以南沃野的战略意义
经济意义:苑囿 对匈奴
军事意义: 跳板
对汉族 排除威胁,守住心脏
内 蒙 访 古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大青 山南麓?(方法提示:抓住关键段思考)
战略要地
民族纷争
长城背景
思考:
1:作者按什么路线进行寻访的?按先后顺序说出 作者的行踪。 2: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组织在一起的? 哪些地方是议论?这些议论起了什么作用?
介绍课文:
• 《内蒙访古》是翦伯赞应当时内蒙古自治区 主席乌兰夫同志的邀请,于1961年7月23日到9月14 日期间,与范文澜、吕振羽两位历史家一起访问内 蒙自治区之后写的一篇游记散文。
翦伯赞《内蒙访古》原文阅读
翦伯赞《内蒙访古》原文阅读1961年夏天,我和历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同志等应乌兰夫同志的邀请,访问了内蒙古自治区。
访问历时近两月(从7月23日到9月14日),行程达一万五千余里。
要想把这次访问的收获都写出来那是写不完的,不过也可以用最简单的话概括这次访问的收获,那就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现在我想写一点内蒙访古的见闻。
哪里能找到这样的诗篇内蒙,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地方。
因为这里在悠久的历史时期中,一直是游牧民族生活和活动的历史舞台,而这些游牧民族的历史活动又是中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活动,在世界史上也不能没有它们的篇章。
然而,这个历史学宝库,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打开,至少没有引起史学家足够的注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匈奴人就进入了内蒙;到秦汉时期或者更早,它就以一个强劲的民族出现于历史。
以后,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更后,契丹人、女真人,最后,蒙古人,这些游牧民族一个跟着一个进入这个地区,走上历史舞台,又一个跟着一个从这个地区消逝,退出历史舞台。
这些相继或同时出现于内蒙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像鹰一样从历史上掠过,最大多数飞得无影无踪;留下来的只是一些历史遗迹或遗物,零落于荒烟蔓草之间,诉说他们过去的繁荣。
有些连历史的遗迹也没有发现,仅仅在历史文献上保留一些简单的纪录。
但是这些游牧民族在过去都曾经在内蒙地区或者在更广大的世界演出过有声有色的历史剧;有些游牧民族,如13世纪的蒙古人,并曾从这里发出了震动世界的号令。
两千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内蒙地区已经进入了历史上的新世纪。
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等,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历史变革,他们都在从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经由不同的道路走进社会主义社会。
例如蒙古族是从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封建社会走进社会主义社会的,鄂伦春族和一部分鄂温克族则是从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末期走进社会主义社会的。
19.《内蒙访古》
3、赵武灵王修长城和“胡服骑射”两件事 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什么说其是大英 雄? 这两件事分别反映了赵武灵王处理民族关系 中的两个不同侧面:坚决抵御外来民族的 侵略和虚心向外民族学习长处。 赵武灵王敢于冲破习惯势力的藩篱,摆脱传 统观念的桎梏,克服狭隘的民族观念,虚 心向少数民族学习,其胆识惊人,被作者 称作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一段最古的长城”,共12段,分为三 个层次。 第一层(1-2)交代行踪,点明地域,写出关后的 所见所感。 第二层(3-7)写大青山一带的地理条件、自然环 境、战略地位和历史上的争夺战,为核心部分 的展开作铺垫。 第三层(8-12)写赵长城,赞颂赵武灵王。 第二部分 “在大青山下”共14段,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1-9)写汉代城堡的形成和废弃,强调在 民族关系紧张时期和平往来仍未间断。 第二层(10-14)写昭君墓,颂扬汉代的和亲政策。
作者怎么评价这两件事的?从中看出作 者用意何在? 作者充分肯定赵武灵王的历史功绩,其 用意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是对一个历 史人物作了全面公证的评价,也不仅在 于宣传了民族关系中的辩证法,而是强 调一个观点:民族不分大小,应该相互 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也告诫我们:两 千多年的赵武灵王尚能做到“胡服骑 射”,那么今天的改革开放应该做的更 好。
3、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在 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克服狭隘的民族偏见,学习外族的长处, 同时也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 宣战。
4、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将赵武灵王和秦始皇 比较的? A、秦始皇动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而赵 国国小,物质和技术条件差。 B、秦始皇仅仅连接了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 并加以增补,而赵国则是建造了一个巨大 的国防工程。 C、秦始皇引起了民怨沸腾,而赵武灵王则 没有挨骂。
翦伯赞一段最古的长城
2、作者简介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
人,维吾尔族。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原北大副校长。
3、文章体裁 本文是历史游记,即将史论与游
记相结合,在记游的同时,加入了对 历史的考证。
二、理清思路 1、速读全文,画出作者的行踪。 居庸关── 呼和浩特── 大青山── 大青山南麓── 赵长城 明确:这也是本文的线索。
4、写古的目的是为了论今,就赵武灵 王的功绩来说,对今天的人们有什么 启示呢?
答:不墨守成规,锐意进取、勇于改 革,敢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 受到阻力后,仍然能迎难而上,最终 取得成功。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将记游与史论相结
合的历史游记,作者关注的不仅是 历史事实,更是历史带给后人的启 示:只有拥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历 史才会进步,人类才会发展。
五、作业
“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自大 的兔子因为睡了一觉,输了这场比赛。故 事借此讽刺了那些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 人。
请将故事新编,赋予它新的含义。
提示:可以加入现代因素,如尽管兔子为了胜利每天 都练习跑步,在比赛时没有敢再小看对手,但乌龟借 助现代化的工具(如汽车)再次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2)胡服骑射
春秋战国汉族服饰
胡服骑射
这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举措。 在当时推行这一政策,是在与传统的 顽固思想作战,因此赵武灵王可以使 措施得以推行,确实是大功一件。
(3)赵武灵王推行的修筑长城和胡 服骑射两个措施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答: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 保家卫国;胡服骑射是为了吸取他人 之长,富国强兵。目的都是为了使自 己的国家强盛,而且这两个举措都是 在前人没有推行过的前提下进行的, 体现了赵武灵王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段最古的长城
《一段最古的长城》教案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赵中娥【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学家笔下的游记特点和夹叙夹议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层层铺垫的写法,培养学生准确的感悟理解能力、简明的概括归纳能力、科学的逻辑思辨能力等基本语文能力。
3.领会课文中流露的珍视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唯物历史观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1~7自然段所起的铺垫作用,理清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教学中采用讨论、归纳、启发、探究以及比较阅读等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可适时点拨、引导深化。
另外,由于本文逻辑性很强,因此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就重点、难点中的关键部分进行讨论,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教学过程中溶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读课文,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2.收集并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包括作者、内蒙、长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情况)。
3.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出示课件)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效果,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出课文。
1.播放音乐:《天堂》2.诗歌:《敕勒川》3.图片:长城让学生说出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引起学生好奇,教师适时导入:内蒙,一块神秘而古老的土地,在诗人的眼中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歌唱家的眼中是美丽的“天堂”;而在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的眼中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循着翦老的足迹,一同走进内蒙,登上长城,去寻觅这块土地沧桑而辉煌的历史,去倾听它给我们留下的悲怆的故事,去感悟那古老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板书:一段最古的长城)二、检查预习效果1.字词(出示课件)迥乎(jiǒnɡ):显然,形容相差得很远。
[内蒙古访古(节选)课文解读]匆匆课文
[内蒙古访古(节选)课文解读]匆匆课文内蒙古访古(节选)课文解读本文标题“内蒙访古”,点明了作者的主要活动、(探访古迹),活动的范围(内蒙古草原),文章的线索(游踪),文章的特色(史论结合)。
本文通过记述访间阴山南麓的草原、战国时期赵国长城和汉代城堡遗址、昭君墓等古迹,表明内蒙古一带在民族发展、民族交往和民族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赞扬了抵御外侮、保卫疆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倡各民族之间和解、和睦,表达了作者关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
第一部分“一段最古的长城”,写访间内蒙古西部沿途所见到的大青山南北的景物,写访间赵长城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
这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至2段),写今日塞外新面貌。
第二层((3至7段),写古代大青山一带的自然条件及其战略地位。
第三层((8至12段),写赵长城遗址,赞颂赵武灵王的英雄业绩。
第二部分“在大青山下”,写寻访阴山一带汉代城堡和昭君墓,以及作者对修筑城堡及昭君出塞的看法,这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至4段),介绍古代城堡,分析有关历史情况。
第二层((5至9段),写寻访两处汉代城堡,并发表对城堡的看法。
第三层((1。
至14段),写寻访昭君墓,并发表对昭君出塞的看法。
本文是从一篇长文中节选的两部分,其实这两部分有着内在的联系。
赞扬抵御外侵的爱国主义与提倡各民族间和睦,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包括民族战争和友好往来两个方面。
抵御外侵,保卫边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无疑是正义的。
所以,赵武灵王打败胡人,占领黄河北岸一片原野,并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一道长城,在历史上是有贡献的。
但是,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同属中华民族,“所有这些民族矛盾斗争,在今天看来,都是一系列的民族不幸事件,因为不论谁胜谁负,对于双方的人民来说都是一种灾难,一种悲剧。
”(见《阅读文选》中的《内蒙访古》)而民族间的和睦相处,更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外,两部分的内在联系还可以从文章构思看出来。
【高中语文】一段最古的长城ppt精品课件
2.“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不仅仅是 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 布‘胡服骑射’的命令。”是一个什么关系的复 句? 这是一个表递进关系的复句,说明了胡服骑射更 能体现赵武灵王是一个大大的英雄。 3.胡服骑射。 (1)什么是胡服骑射? (2)赵武灵王为什么要实行胡服骑射?这 一功绩为什么比修长城大得多呢?
主旨 探讨
1.修筑长城,秦始皇功不可没,但作者 却认为赵武灵王比秦始皇更值得歌颂,填 写下表,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 人力物力 修筑规模 连接七国长城 凭空修建 民众反映
秦始皇 赵武灵王
七国 一国
民怨沸腾
没有挨骂
同样是修筑长城,秦始皇弄得民怨沸腾,而 赵武灵王却没有挨骂,这暗示了他在统一思 想、组织动员、政治措施等方面做得较好, 赵国君臣才能上下齐心,共同完成这一壮举。 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赵灵王的赞美之情。翦 伯 赞
一 段 最 古 的 长 城
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1.古今长城的有关常识 2.有关长城的歌曲诗句 3.订正了字词 4.介绍了文章体裁以及作者 的简单情况 5.按照作者的行踪划 分了文章层次
细节 推敲
地理位置 大青山北麓 大青山南麓
(1)比较大青山南北两麓的地形及自然条件 地形 波状高原 狭长平原 自然条件
“少草木,多大沙”(《汉书· 匈奴 传》) (《汉书· “草木茂盛,多禽兽” 匈奴 传》) (2)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南麓?
因为它是战略要地,所以才会引起民族纷争,因此它 是修筑长城的背景。
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 翦伯赞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大意: 赞英雄,叹变迁。 问:赵武灵王的功绩有几个? 两个。一是修建了赵长城;二是发布了“胡服 骑射”的命令。
高一语文《一段最古老的长城》教案
高一语文《一段最古老的长城》教案《一段最古的长城》选自翦伯赞同志的一篇富于特色,独具风格的访古散文——《内蒙访古》。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考察了一段最古的长城,并以唯物史观评价了赵武灵王的英雄业绩,赞扬他敢于冲破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束缚的创新精神。
文章既描写旅游风光,又抒发见解,把游记与史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所写的游记散文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主旨为写作重点进行充分铺垫的写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发表的一个主要观点——“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1—7自然段所起的铺垫作用及铺垫的必要性。
三、教学媒体设计根据本课教学的需要,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直观:1、在导入阶段,展示一幅长城风景图片,以蜿蜒曲折的长城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感性认识,并由此引出“一段最古的长城”。
2、在分析赵长城的地理位置及大青山南麓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时,展示一幅地形图,使学生将抽象的认识具体化。
3、在分析“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时,分别展示两组图片,一是关于秦始皇修长城的,一是关于“胡服骑射”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这一观点。
4、将一些关键问题制作成简易课件,以引起学生注意。
5、将板书过程制作成课件,并与相关问题链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
四、教学过程设计分析(一)课文分析及教学设计课文围绕着一段最古的长城展开叙述,先写塞外风光,次写大青山的地理形势及古代草木茂盛、禽兽繁多的情况,再写历史上大青山南麓的重要地位。
这些都是陪笔。
主笔是通过对赵长城遗址的考察,引出对赵武灵王的评价。
以统一的封建帝国秦修筑万里长城作对比,反衬赵武灵王;同时,赞扬赵武灵王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克服狭隘的.民族偏见,虚心学习少数民族的长处,不墨守陈规,勇于革新。
一段最古的长城--翦伯赞
甲胄笨重,作战用兵车,常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改穿胡服,顽固派老臣赵
成带头反对服装改革。赵武灵王亲自上门找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
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大
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赵武灵王接
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
2021/3/11
6
赏析课文
1、比较大青山南北两麓的地形及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大青山北麓
大青山南麓
地形
自然条件
波状高原
“少草木,多大沙” (《汉书·匈奴传》)
狭长平原
“草木茂盛,多禽兽” (《汉书·匈奴传》)
2、大青山古今情况有何不同?
森林、草原、鹿群、苑囿 “草木茂盛,多禽兽” 呼和浩特、包头的蒙古义 树木不多 一个平静的原野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
文章主旨
赵武灵王 是一个大 大的英雄
修筑长城 胡服骑射
创新精神
拓展延伸 放飞思绪:请将传统的龟兔赛跑的故
事加以创编,赋予时代特点。
原作 播放
作业: 1.把上面创编的故事写在作业本上 ? 2. 预习“在大青山下”。
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
4、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 用?“风浪”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承上启下
“风浪”指剧烈的民族纷争
5、联系王昌龄的《出塞》阅读课文第 二部分,以纵比的角度谈谈阴山在历史上 的重要作用。
阴山地区在古代不仅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而且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 地。这里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 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入口。
2021/3/11
1
猜一猜 依据下面依次给出的四个词语猜一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下面依次给出的四个词语猜一建筑。
秦始皇 《世界遗产目录》 防御
好汉
万里长城
山海关 居庸关
嘉 峪 关
复习巩固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散文都有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游踪是什么? 4、塞外风光是怎样的?
赏析课文
1、比较大青山南北两麓的地形及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大青山北麓
地
赵武灵王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
君王,他不墨守成规、锐意进取、勇
于改革,敢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受到阻力后,仍能够迎难而上,取得 成功,在取得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 们仍需要这种精神,只有这样,历史 才会进步,人类才会发展。
文章主旨
修筑长城
赵武灵王 是一个大 大的英雄
胡服骑射
创新精神
拓展延伸 放飞思绪:请将传统的龟兔赛跑的故 事加以创编,赋予时代特点。
8、 什么是Βιβλιοθήκη 胡服骑射”?(讲故事)赵武灵王为什么要实行胡服骑射?
胡人身穿短衣、长裤,骑马射箭,迅速敏捷。而赵国军队身穿长袍, 甲胄笨重,作战用兵车,常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改穿胡服,顽固派老臣赵 成带头反对服装改革。赵武灵王亲自上门找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 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大
胡 服 骑 射
9、赵武灵王推行的修筑长城和胡服骑射 两个措施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入 侵,保家卫国;胡服骑射是为了 吸取他人之长,富国强兵。目的
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而
且这两个举措都是在前人没有推 行过的前提下进行的,体现了赵 武灵王勇于创新的精神。
10、写古的目的是为了论今,就赵武灵 王的功绩来说,对今天的人们有什么启 示呢?
承上启下
“风浪”指剧烈的民族纷争
5、联系王昌龄的《出塞》阅读课文第 二部分,以纵比的角度谈谈阴山在历史上 的重要作用。
阴山地区在古代不仅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而且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 地。这里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
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入口。
6、“一段最古的长城”是谁修建的? 在哪里?
原作 播放
作业: 1.把上面创编的故事写在作业本上 ? 2. 预习“在大青山下”。
形
自然条件 “少草木,多大沙” (《汉书·匈奴传》)
波状高原
大青山南麓
狭长平原
“草木茂盛,多禽兽” (《汉书·匈奴传》)
2、大青山古今情况有何不同?
大青山
自然特点
汉代
森林、草原、鹿群、苑囿 “草木茂盛,多禽兽” 呼和浩特、包头的蒙古义 树木不多 一个平静的原野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
现代
3、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青山南麓沃野 的?(从书上找有关句子,并指明用了 什么修辞方法?)
是赵武灵王修建的
第9自然段“一 段最古的长城在包 头市西北大青山 上”。
7、 作者为什么会写赵武灵王?为 什么赞他是一个英雄?
①作者游览长城,睹物思人。 ②之所以把赵武灵王称为英雄,不仅是因为 他修筑了一段长城,更重要的是他 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击败了 顽固分子的反抗,取得了成功。
追问: 想一想:“当然,我说赵武灵王 是一个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 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 射”的命令。”这句话是什么关系的复句? 作用是什么? 递进关系复句。说明赵武灵王在推行 胡服骑射方面的功劳更大。
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赵武灵王接
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 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又收服了东胡和临 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 还扩大了好多土地。
春秋战国 汉族服饰
“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 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 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 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这是多么 平静的一个原野。”
比喻、拟人。写出平静祥和特点
《敕勒歌》(北鲜卑 斛律金)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 四野。 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
4、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 用?“风浪”一词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