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理论浅析翻译实例
浅析语用学翻译观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文 作者 及译 文读 者 。 译 者在翻 译 实践过 程 中有 着双 重身份 , 者 而 译 既 是原 文读 者 , 是译 文 作者 。 因此 , 者在 翻译 实践 过程 中起着 又 译 沟 通原 文作 者 与译 文读 者 的桥 梁 作 用。 翻译 并不 仅仅 是 原语 与译 人 语之 间 的语 际转 换 。原语 中原 文作 者耍 表达 的 信 息很 可能 在语 言 之外 , 言外 之 意 。仅仅 局 限在 静 态 的语 义层 面 , 者就 很 难将 即 译
2语用学翻译观在 翻译 实践中的应用解 , 一 二是 表达 。要准 确地 理 解 , 者 不仅 要 深刻 地理 解 原文 在 原文 语境 之 下的 意 义 , 译 而
文 章编 号 :6 32 l (0 2 0 0 50 17 - l 12 1 )4 9- 2 l 翻 译是 译 者 用译 入 语语 言 再现 原 文 的过 程 。 其对 象 是 文本 , 无 论 从理 解 还 是 表达 哪个 方面 出 发 , 翻 译的 研究 不能 脱 离语 言 。 对 但 是 。 统 的 “ 构 主 义语 言 学把 语 言视 为一 个 ‘ 立 王 国 ’只对 语 传 结 独 . 言 的构 成规 律 而非 使 用规律 进 行研 究 ” ( 菁 2 0 : 0 ) 。 李 0 9 16 因此 , 传
语 言 研 究
浅析 语用学翻译 观对翻译 实践 的指 导意义
李 超
( 城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聊 山东 聊 城 225 ) 5 09
摘 要 : 译 与语 用学 有 着 密切 的 关 系 , 者 都 关 注 意 义 , 译 翻 二 翻
关 注 的是 具体 语 境 下 的意 义 .语 用 学关 注 的是 将语 言使 用者 考虑 在 内的言 外之 意 。当今 的语 用 学与翻 译 的跨 学科 研 究 , 多是 使 用 大 某 一具 体 的语 用学 理论 来阐释 文 本 。而 并 未从 译 者翻 译观 建 构 的 角度 来 探讨 翻 译 问题 。本 文从 译 者在 翻 译 实践 中语 用 意识 建 构 的 角度 出发 。 过探 讨 翻 译 与语 用 学之 间的 关 系 . 结合 具体 的 翻译 通 并 实践 来探 索语 用 学翻译 观 对翻 译 实践 的指 导 意义 。
语用翻译_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现代外语(季刊)第24卷2001年第3期(总第93期):285-293 中国・广州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张新红何自然本文主要讨论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理论输出、启发以及语用翻译的实际应用。
文章首先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等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
本文把翻译活动看作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和练兵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语用学理论的有效性在翻译领域里也可以得到检验。
本文还尝试着把语用学关于规约意义、含意、礼貌、指示语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语用类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而达到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译入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关键词: 语用学关联理论翻译文化对比语用语言社交语用1. 引言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同语义学一样,语用学也研究意义,但是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和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
翻译研究(亦称翻译理论、翻译学)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
两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所不同者,前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而后者所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
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
事实上,许多学者认为书面语篇同口头话语一样具有交际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动态性(Hatim,1998:86)。
他们认为作者在写作时会把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语境考虑进去(Baker,1992:222),把自己的意图通过话语(作品)示意给读者(Sperber & Wilson,1986)。
浅析语用顺应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用顺应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将从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角度,重新诠释翻译过程,认为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方面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语用顺应理论是有很强的解释力,借助这一理论研究翻译,将对翻译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顺应论翻译应用一、引言翻译是从源语言向目标语转换的复杂性活动,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维因素。
维索绪伦(Jef.Verschueren)于1999年提出了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从语用综观的角度研究语言现象。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语用学理论,因为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当今的语用学”。
顺应理论的提出无疑为系统地研究翻译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框架和新的视角。
二、语用顺应论对翻译的启示顺应性理论在Verschueren的新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2000)中有全面的阐述。
语言的使用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外部的原因”。
Verschu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动态顺应语境的过程。
在认知、社会和文化等各个层面上,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是在一定程度的顺应意识下的语言动态顺应的结果。
语境是动态生成的,可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前者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后者主要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以及线性序列等。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涉及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码转换过程。
好的译文必须在语言结构、语体风格、文化意识等方面与原文契合,达到功能方面的动态对等。
顺应论中的“语用综观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框架,为系统地研究翻译指明了方向。
因而我们可以借助于顺应理论,从语言结构、语境关系、动态的顺应等方面研究译文该如何顺应原文的风格和结构。
三、顺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1.语境的顺应(1)物理世界的顺应物理世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一、引言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用科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学派纷起,新论迭出,这些新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翻译领域,对翻译这一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审视,使翻译理论研究也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最近形成的语用翻译观便是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语用翻译观的提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翻译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语用学与翻译随着社会的广泛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加深,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译者若想翻译出使人赞服的文章,真正体现出原作的思想和意图,只停留在作者表面的言语上去实现翻译的理解和表达已经远远不够。
可以说,缺乏语用知识的翻译是失败的翻译,至少是不完美的翻译。
所以,译者一定要走出文字表面,渗入到原作的字里行间,借助于各方面的语用知识来完成原文向译文的等效转换。
1.语用学及其语用功能。
何自然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1997)中指出“语用学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
可见,交谈者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必须明白对方隐含的交际意图,这主要靠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及习惯来体现。
2.翻译及其理解过程。
翻译同样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通常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而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这一活动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
语用知识可以帮助翻译者透彻理解原文,为翻译的转换和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用译入语再现原文仍然需要靠语用知识。
文学作品的潜在接受者通常是本民族的读者,作家在写作时并没有考虑到文化接受者的语用背景,因此,最容易因缺乏语用知识而导致译者的误解与误译。
3.在翻译中传达语用意义的重要性。
早在20世纪70 年代,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就注意到语用学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并把它运用于翻译研究。
他在《语言与翻译》(1975)中提出了语用意义的传达问题,并把“语用意义”分为四种类型:1)词的修辞特征;2)词的语域;3)词的感情色彩;4)交际功能任务。
巴氏指出:“在对比不同语言的词汇单位时,语用意义的差异比所指意义的差异更为常见。
语用学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以《泰山尼姑》为例

Jiangsu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20.4语用学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以《泰山尼姑》为例曹坤李平(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语用学和翻译研究两者因共同的研究对象而有了越来越多的接合面。
不论是作为宏观理论指导,还是微观语言语用分析,语用学为翻译学提供了多个有益的视角。
本文介绍了何自然的语用翻译理论,并以该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林语堂英译《泰山尼姑》中的翻译技巧,探究林语堂在译文中如何实现语言语用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
关键词:语用翻译;等效;《泰山尼姑》引言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它既研究说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说话人说出的话语进行解码和推理的过程。
翻译研究则是研究译者理解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
两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从语用学的角度探索翻译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翻译界的关注。
张新红、何自然(2001)认为,语用学理论正应用到语言教学、语言习得、翻译、人际交往、跨文化交际、语际语言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其理论指导作用越来越为更多的学者所注意。
对翻译研究而言也不例外,语用学不仅给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微观的语用学分析方法,而且还提供了有关翻译研究的宏观理论。
同时,也可以把翻译活动看作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和练兵场,语用学理论的有效性在翻译领域里也可以得到检验。
1.语用翻译理论翻译与语用学的结合研究始于西方。
1990年,哈蒂姆与梅森(Hatim&Mason)在《话语与翻译》(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2001)一书中提到语用学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最早把语用学相关理论引入翻译研究。
第一位系统地从事语用翻译研究的是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E.Gut t),格特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关联翻译理论,形成了以分相理论为基础的语用学与翻译的跨学科研究。
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翻译

、
语 用学 理论在 翻译 中的应 用
1 境 与 翻译 . 语
例如 :
A: i o k o y u c u d sn Owe 1 Yo r v nb t r Id dn t n w o o l i g S l . uaee e et e ta rd h nF e .
B: ns n e No e s .
联播是 在7 0 :3 分结束 。 因此 B 的 回答 可以理解 为 “ 2 刚过七 点半。”而不必直译为 “ 闻联播刚刚结束 。” 新 语境 指影响言语交 际者交 际的各种 因素 。交 际离不 开语 4会话含义与翻译 . 会话含 义是美 国哲 学家格莱 斯首先提 出的 ,它的产生是 境 。由于语 言背后蕴含 着丰富 的背景及其 自身的多变性 ,使 得语 言规 律难以捉摸 。而翻译研究 正是希 望透过语言 背后的 由于在现 实交际 中,人们 出于种 种原 因,并 不都 严格的遵守 规律 , 捉两种语言之 间沟通 的规 律 。由于语境对译者 理解 合作原则及其 相关 的准则 。谈话 一方不遵守 合作 原则并不都 捕 某一语言有 着举 足轻重 的作用 ,所 以译者应 从宏观世界 和微 是为 了说谎 ,有时他可 能是出 于礼貌或语境 的需要 ,说 了一 些违反合作原 则的话 。当另一方 察觉到对方 的话 没有遵守合 观的语言要素两个 方面综合考察所面对 的语言 。
翻译是运用一种 语言把另 一种语 言表 达的思维 内容准确 而完 整的重新表达 出来 的语言 活动 。在 翻译领域 中 ,一些学 ( 2)又能够产生足够 的语境效 果。听话人的推理过程总是始 于在 当时的交际场 合中他最容 易提取 的信 息 ,并且他还需要
者越 来越注重研究 翻译学与其 他相关学科 的联系 ,尤 其是语 假设该信息与正确的语境结合之后能够产生正确理解 。 用 学与翻译的联 系。语 用学是研 究发话人 利用语 言和外部语 例 如 : W h ts et o A: a me w? it i n h B 1 I s7:2. : ti 3 境表 达意义 的过程 。翻译研究 和语用学理 论有着共 同的研究 对 象, 言理 解和语言表达 。所不同的是 翻译 学关心的是书 即语 B2 T e CT n ws s ut v r :h C V e s e. wa j o 上述例 子中B 的回答 是最 直接的 回答 ,而B 的回答看起 1 2 面语 言, 而语用 学更重视 口语交 际的动态特 点,但 是这种差异 的 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 翻译活动 来似乎 与A 问题 没有关 系 ,但 听话人 经过推理不用耗 费很 大努力就可 以知道答案 。 因为 大家都知道 中央电视台的新 闻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作者:王广俊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01期(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语用翻译是最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种翻译新论。
语用翻译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强调译文应该再现原文的语用潜力,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
本文浅析了语用翻译的理论基础,并以语用学中的语境关联为例,说明语用分析和语用策略在翻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用翻译语用潜力语用等效一、引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用科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学派纷起,新论迭出,这些新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翻译领域,对翻译这一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审视,使翻译理论研究也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最近形成的语用翻译观便是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语用翻译观的提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翻译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语用学与翻译随着社会的广泛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加深,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译者若想翻译出使人赞服的文章,真正体现出原作的思想和意图,只停留在作者表面的言语上去实现翻译的理解和表达已经远远不够。
可以说,缺乏语用知识的翻译是失败的翻译,至少是不完美的翻译。
所以,译者一定要走出文字表面,渗入到原作的字里行间,借助于各方面的语用知识来完成原文向译文的等效转换。
1.语用学及其语用功能。
何自然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1997)中指出“语用学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
可见,交谈者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必须明白对方隐含的交际意图,这主要靠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及习惯来体现。
2.翻译及其理解过程。
翻译同样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通常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而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这一活动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
语用知识可以帮助翻译者透彻理解原文,为翻译的转换和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用译入语再现原文仍然需要靠语用知识。
文学作品的潜在接受者通常是本民族的读者,作家在写作时并没有考虑到文化接受者的语用背景,因此,最容易因缺乏语用知识而导致译者的误解与误译。
语用学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语用学理 论对翻译实跬昀 影响
辽宁何 氏医学院公共教学部 董 婷 沈阳理工大学外 国语学院 迟腾飞
[ 摘 要] 对于译者而言 , 除了 语 言方 面的 内容以外 , 还有很 多篇章 以外 的东西 : 如在 交际情景 中说话 、 写作的情 况 , 以及人们根 据语 境所作的解释 , 即语 用学。本 文从语 用学的 角度探讨 翻译 实践 问题 , 及 运用语 言学理论去解 决翻译操作 中涉及 到的理解 问题 , 重构 问题 、 文化 背景 因素在译 文中的处理 方法等问题 。 [ 关键词 ] 语 用学 翻译 实践 理解 重构 文化背景 使用者 的限制 ; 一旦正常的顺序被打乱 , 就会 产生特别 的效果 。虽 然有 语用 学是研 究语言使 用与理解 的学 问。它 不但 研究说 话人 利用 时候凭 直觉我们 能够断定 某种描述不 合正常 的顺 序 , 但对 于在不 同的 语言 和外部语境表 达意义 的过程 , 也研究交 际者在特定 交际情景 中传 语言 和不 同的文体 中 , 怎样 的顺 序才 是最精 确 的 , 我们 却很难 定下 标 达和理解 的意义 , 以及 传达和理解 的过程 。翻译研究则 是探讨译者 解 准。下面这个例子 就阐述 了在翻译实践 当中 , 如何调整语序 。 即通过 重 读原文 , 在译文 中重 构原文意 义的学问 。两 者有共 同的研究对象— — 构 , 使之符合 目标语读者 的语序 。 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 因此完 全可以用语用学理论来探讨 翻译 活动 , 解 ( 3 ) I n t h e D e v o n s t u d y , 8 5 0 0 p a t i e n t s w i l l c a r r y t h e c a r d s , w h i c h c a n 释文本之外的因素所给予翻译的影响。 b e b o t h r e a d a n d u p d a t e d b y GPs , a p h a r ma c i s t , a l o c a l d e n t i s t ,a n d b y h o s — 2 . 语用学理 论在 翻译理解 方面 的应用 p i t a l c l i n i c s a t Ex mo u t h a n d t h e Ro y a l De v o n a n d Ex e t e r Ho s p i t a 1 . G i r c e的意 义理论 以及 L e e c h 关于语 用语言学 的观点认 为 , 要理解 其对应的汉语文本为 : 说话 人的意 图, 说话人 首先 必须正确识别 和理解语 言的基本 意思和规 8 5 0 0 名 患者将使用 医疗卡参 与到这项实 验中来 。德 文一 埃克 塞特 约意义 。词句的基本意义或者说规约意义是理解 话语 和作品 的含义 的 皇家 医院 , 艾克马斯 医院门诊部 , 医生 , 药剂师 , 甚至地 方的牙医都可 以 前提条件 , 因此 语言错误会导致理解失误 。设想 , 如果 我们连语言系统 使用读 卡器来读取 医疗卡的内容 , 并储存新信息 。 中的词 、 短语或 者句子的基本意思和规约意义都搞不 清楚 , 怎么能理解 汉语 习惯 中, 当列举多个 实体时 , 总是 习惯按 照从大 到小的顺序 。 交际 者的交际 意图呢?将其用 另外一种语 言传达就更 是一种奢 望了 。 在这段译本 里 , 这种通常 的记叙 策略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以较 大的实体 请看下面这个句子 : 医院为始 , 至最小 的实体—— 牙科诊所终止。 ( 1 ) D o y o u k n o w t h e w a y t o t h e h o s p i t a l ? 同样 的记 叙策 略在对 地址进 行 翻译 的时候也 同样适 用 。在汉 语 听话人要理解这 句话 , 首先要知道其 中各个词语 的意思 , 更重要的 中, 总是 按照 国家 , 省, 市, 区, 街道 , 门牌 , 姓名 的顺序 , 而在英语 当中 , 必须知道这种询 问的句子的规约意义 , 即“ 请您告诉我怎样才 是去医院 则正好相反 。以姓名开始 , 以国名为结束。 的路 ” 。如 果听话人 仅仅按 照字面 意义 回答 “ Y e s , I c a n . ” , 然 后径 直而 4 . 文化背景因素在译文 中的处理 去, 将说 话 人扔在 一旁 , 那么可 以说他 没有真正 理解 说话人 话语 的意 将语用学应用 到翻译 实践 当中, 不但要 做到语用语言等效 , 即在理 义, 交际失败。 解原作 的语言信息 的明示 意义和暗含意义 的基础上将他们完全复制 到 在翻译过 程中 , 任何 对原文语句 层次上 的不解或误解 都会导致 原 译作中 , 还要追求 社交语 用等效 , 即追求社会 文化层次上的等效 。这 种 作者意 图的曲解 , 出现误译 。比如 在人称 的称 呼方面 , 在 中 国, 小孩 子 等效很难 实现 , 这 是 由于它要 求译者对 翻译所 涉及的两种语 言背后 的 如果对长辈 直接称呼 “ 你” , 会被认 为是不礼貌 的行为 , 受 到纠正 ; 而 在 文化有深入 的 了解 。如果译文 读者对该 现象不熟悉 , 译者 可以考虑用 英语交 际当 中, 则直接使用 人称代词 “ y o u ” , 这种 差异在 翻译 实践 中必 译 文读者熟悉 的现象 或意境替换原文 的现象 , 甚至省去原文的形象 , 代 须受到重视 , 英译汉 中 , 可将“ y o u ” 视情况译为 “ 您、 叔叔 、 阿姨 、 老师 、 您 之以新的表达方式 。请看下例 : 老、 小鬼 、 混蛋、 你这 小子 ” 等等 , 辈分不 同 , 感情 色彩也 大相径 庭 的汉 ( 4 ) 宝玉听 了, 如醍醐灌 顶 , 嗳呦 了一声 , 方笑 道 : “ 怪道我们家庙说 语, 从而符 合 目标语读 者的文化 习惯 。下 图是 张振玉开列 的英汉语 中 是 ‘ 铁槛寺 ’ 呢 !原来有这一说 。 ” ( 《 红楼梦》 第三 十六 回) B a o y u f e l t a s i f Bu d d h a h a d s u d d e n l y s h o wn h i m t h e l i g h t .“ Ai y a ! ”h e 的“ y o u ” 和“ I / m e ” 互译清单图表 , 可以借鉴一下 。 e x c l a i m e d . ( 杨宪益 , 戴乃迭译 ) 单数: 您、 您老、 您老人 家 、 先生 、 大爷、 夫人 、 太太 、 小姐、 ( 5 ) 看破的 , 遁入空 门, 痴迷 的, 枉送 了性命 。 ( 《 红楼 梦》 第五回 ) 敬称 大姐 、 大婶 、 老师 、 教授 、 部长 、 经理 、 主任 、 处长 、 阁下 、 老 Th o s e wh o s e e t h r o u g h t h e wo r l d e s c a p e f r o m t h e wo r l d ,wh i l e f o o l i s h 爷、 少爷、 台端 、 先 生您 l o v e r s f o r f e i t t h e i r l i v e s f o r n o t h i n g . ( 杨宪益 , 戴乃迭译 ) y o u 亲近称 复数 : 诸位 、 诸 位先生 、 诸 位小姐 、 诸 位委员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 中 , “ 醍醐” 和“ 空 门” 都 是中国宗教术语 , 没有对 应 的英语能 指 。 “ 醍 醐” 是宗教 仪式 中使用 的一种纯酥 油 , 佛 家以“ 醍醐 卑称 单数 : 你 ( 尔, 汝——文 言) 灌 顶” 指灌输智 慧 , 使 人彻底醒悟 ; 而“ 空 门” 在 中国文 化 中则是 “ 佛门 ” 复数 : 你们 、 大家 、 你们大家 、 弟兄们 ( 尔等 、 汝等 ) 的同义词。杨译并没有详 细解释“ 醍醐 ” 的含义 , 而用 了“ B u d d h a ” 一词 , 既保留 了原文 的宗 教意味 , 同时又用 “ s u d d e n l y s h o w n h i m t h e l i g h t ” 译 出 谦称 鄙人 、 兄弟 、 小弟 、 孩儿 、 愚兄 、 不才 、 学生 I 了该 习语的核心含义 ; 在 后一个 例子 当中, “ 遁人空 门” 在该上下文 中有 尊称 我 、 老子 、 老爷 、 老爷我 着 严格 的宗 教含义 , 意为逃进佛 门出家修行 , 将此作 为“ e s c a p e f r o mt h e 下 面试举一 例 : w o r l d ” 的一种方法 , 体现 出了浓厚 的宗教 意味 ( 2 ) T h a t ’ s i n a s i f n e a t r a i n y o u r l a d y s h i p c o u l d w i s h . I n t h e c o n— r 在 译文处 理过程 中 , 我们也可 以通过 直译加注 的方式保 留原文 的 mO B c o u r s e o f t h i n g s - I t h i n k i t mu s t r e a c h Mr s . Cl a c k i t t ’ s e a r s wi t h i n f n ur - 形 象表达 。注释的方 式有几种 , 可以是脚 注 , 可 以是 尾注 ��
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摘要】由于日常交际中的话语意义传达是灵活多变的,因而严格的“等值翻译”是不可企及的。
本文把翻译活动看作是语用学的实践对象和练兵场。
反而言之,语用学理论的有效性也可在翻译的花园里绽放。
于是语用学介入英语翻译,为其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
置语用学的等效理论和关联理论于翻译实践中,可以译出理想的佳作,成功地完成作者与读者和译者间的交流。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语用等效翻译理论;语用学关联理论一、语用学与翻译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新兴起的一个领域,它是研究如何使用语言的一门学科,也就是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意义。
翻译是译意,而语用学正是对话语意义的研究。
把语用学引入翻译领域,就会给翻译带来新的活力,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的等效。
二、语用等效翻译理论翻译等效论是翻译学本体理论之一,可以追朔到公元7世纪。
伟大的中国翻译家玄奘提出翻译的指导原则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19世纪末,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拓者严复更进一步明确了这个概念:“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经过古今中外众多翻译学家长期的探索、研究,其已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交流的加深,等效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日益受到关注,因为等效论本身是翻译的一个目标和实践原则。
而语用翻译是一种力求等效的新理论模式,也属于一种等效翻译理论,它强调语用下的翻译等效。
换言之,译者是在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运用语用学原理指导自己的翻译达到最大程度的等效,从而显示出语用学与翻译的密切关系。
语用学的翻译观主要探讨口头语言和艺术性语言的翻译,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语用学的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的顺利进行。
语用翻译等效理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即通过对比两种语言来实现最大程度的等效翻译。
这种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但求保存原文内容。
它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相仿,即以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译文来再现原语内容,以实现等效。
从语用学角度看等效翻译

● 经 济 学 科 建 设
从 语 用 学 角 度 看 等 效 翻 译
●郭
解和感受。语 用翻译同语 义翻译相对应 , 是 一种等效 翻译观 ,也是 翻译理论 的一 个新模 式。它从语 用学的角度探讨翻 译 问题 ,运 用语 用 学理论 去解决翻译所 涉 及 的 理 解 过 程 和 重 构 过 程 中 语 用 和 文 化 因素在译 文 中的 处理 方法以及原作 的语 用意义及其在 译作 中的得 失等 问题 ( 何 自然 , 1 9 9 2 : 1 9 - 2 5 ) 0 我们知道 , 翻译 过 程 是 源语 言 的 反 生 成过程 与 目标语生成过程的有机统一。 在 翻 译过程 中译者也就是 源语言的接 受方 和译语 的源文本 于一体 , 担 负着双重推 理 责任 。首先译者须了解源作者的意图, 假 设 向读 者 传 达 的 语 境 , 然 后 判 断这 些 语 境 假设在译语读者的语境是否存在 , 看能否 达到语境等 效的效果 。从 语用 学角度 来 讲, 翻译等效的影响因素 多半在语境的影 响, 根 据语境翻译 , 译作 内容才能达到 等 效。 语 用翻译追 求的是在词汇 , 语法 , 语义 等语言 的不 同层面上 , 不拘泥 于原文的形 式, 只求保存原作 的 内容 。 在 语用翻译 上做 到严格 的等效翻 译 是很 难的 , 甚至是 不可能的 , 要 达到 最佳 效果就是在 翻译 实践 中运 用语用 学的语 用等效原则 、关联理论及语境 的理论研 究成果用 于其 中, 可以译 出佳作 , 成功 完 成作者 与译 者及读者 间的交流 。 三、 语用等效翻译理论的实际运 用 般 而言 ,等效翻译理论 可 以理 解 为语 用学的翻译观 。语 用学中的预设 、 语 言礼 貌 、 会 话舍意 、 关联理论 、 话语连 贯 语篇 结构、 言语行 为理论 、 会话 分析等课 题都 涉及 到语 言使 用的各 个方面 。对 解 决翻译 中有关语 言使 用的各种 问题都有 所帮助 。因此 , 都能够被 运用到翻译研 究 与 实践之 中。从 另一个角度来看 这些语 用 学理 论的有效性在 翻译领域 里也可 以 得到检验。美 国语 用学家 H. P . G r i c e 将 意 义分为 自然意 ̄ ( n a t u r a l me a n i n g ) 和非 自。 然意义( n o n - n a ur t a l me a n i n g ) 。语 言的 自 然意义是语 言本 身的意义 ,即A. 4 f ] 所要 表达 的源语 言意 义。非 自然意 义是说话
浅析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作者:曾俊洁来源:《教育界·下旬》2013年第05期【摘要】语用学理论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翻译领域,引入语用学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从语用学和翻译的关系,介绍了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简单分析一些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重要性应用1 语用学与翻译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翻译研究(亦称翻译理论、翻译学)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
两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因此,在翻译中引入语用学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和其在翻译领域的广泛应用,语用学翻译成为一个广受翻译学界重视的一种翻译方式。
语用学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将语用学引入翻译学领域,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和层次来理解翻译。
2 语用学在翻译中的重要性翻译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其不断借鉴和引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翻译理论不断的得以充实和发展,在翻译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语用学作为一个比较崭新的学科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语言教学、认知语言学等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将语用学引入翻译理论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翻译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语用学理论涉及多个原则:合作原则、关联理论、会话含义理论,等等。
语用学是用来解决具体的交际问题的,倘若语言不用于实际交际,语用学则没意义。
它解决在交际过程中,即语言的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语用学理论中的一些分析方法,比如语言环境、会话含义、行为理论等,对于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语言使用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被运用到翻译理论中去。
通过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使翻译更好地体现原作者的意思,使翻译能够更符合语境,更符合源语言的文化背景,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精髓。
论语用学对文学翻译的积极影响——以《哥儿》的中译本实例分析为中心

c 贵 檬 c 土
( 坊 , 々 元 』, 1 『 ) P1 )
i- 口 癖 上 j c Z - :言 ' 、 。
夏 目漱 石 是 日本 近 代 有 名 的 作 家 ,哥 儿 》 这 部 作 品 《 “
严 谨 的 结 构 , 日本 近 代 小 说 中 是 属 于 少 见 之 列 的 ” 。 在 ③ 文
A 父 亲 是 什 么 事 都 不 干 的 , 一 看 见 人 , 说 : 你 不 . 但 就 “
行 , 行 。 ”开 译 本 ,9 不 ( P)
B 俺 爹 是 个 游 手 好 闲 的 人 , 要 一 看 见 俺 , 是 口 头 . 只 总 禅 似 地 说 :你 这 个 东 西 , 成 器 ! 成 器 !” 刘 译 本 , 3 “ 不 不 ( P )
关 键词 : 哥 儿》 语 用 学 《
文 学翻译
积 极 影 响
A. 由于 爹 娘 传 下 来 的 鲁 莽 , 小 就 老 是 吃 亏 。 ( 译 从 开
语 用 学 在 2 世 纪 8 年 代 兴 起 ,我 国 对 语 用 学 的 研 究 0 0 也 是 从 那 时 逐 渐 发 展 起 来 的 。 在 翻 阅 语 用 学 研 究 的 书 籍
■l
论 语 用 学 对 文 学 翻 译 的 积 极 影 响
以《 儿》 中译本 实例 分析 为 中心 哥 的
王 米 娜
( 国矿业 大学 , 苏 徐 州 中 江
摘 要 :本 文 以 夏 目漱 石 的 作 品 『 坊 尢 』 两尸 一子 j江 户 儿 ) 江 ) ( 自居 ,江 户 儿 ” 指 土 生 土 长 在 江 “ 是 户 的 人 , 指 下 层 民 众 。 我 ” 汉 语 中最 具 普 遍 性 的第 一 泛 “ 是
语用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e e t rta r . v n b t n Fe e e h d B:No s n e n e s.
语 境 是 语 用学 中一 个 非 常重 要 的 概念 . 以 “ 用 学 通 常 所 语 被 看作 是语 境 学 ”语 境 是 交 际过 程 中 语 言 表达 式 表 达 某 种 特 。 定 意 义所 依 赖 的 各种 主 客 观 环境 因素 .可 以表 现 为 言辞 的上
te g me h a .
、
引言
1 3 年 . h r s M r s 语 用 学 作 为 符 号 学 的 一 部 分 提 9 8 C a e or 把 l i
出 以来 后 , 日渐 成 为 语 言运 用 及 其 规 律 的一 门学 科 。 其 翻译 是 运 用 一 种语 言 把 另 一种 语 言 表 达 的思 维 内容 准 确 而 完整 地 重 新 表 达 出来 的语 言 活 动 。 翻译 领 域 中 , 些 学 者 近 年来 不 断 在 一 开 拓 新 的 理论 境 界 .越来 越 注 重 研究 翻译 学 与 相 关 学科 的联 系 。 用学 理 论 就是 其 中之 一 , 语 用 学理 论 引 入 翻 译 可 以说 语 把 是 翻译 领 域 中 的一 个 飞 跃 。本 文 试 从 语 用学 研 究 的几 个 基 本 理论 和 方 法 出 发。 浅析 语 用 理 论 和原 则 在 翻译 中 的 运用 。
B :胡 说 ! 我 们 平 常 所 说 的 “osne 通 常 被 翻译 成 “ 说 ~废 话 ” nnes” 胡 等。 然而 它 在 不 同的 语 境 中有 着 不 同 的 意 义 。 句 中根 据 说 话 例 者 的 身 份 和 说 话 的 动 机 . “osn ” 可 能 只 是 B的谦 虚 之 nn s 很 e e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思维、语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活动。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分析其如何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并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
本文将简要介绍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阐述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式及其效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总结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特点,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翻译理论研究、提高翻译实践水平、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为翻译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
二、语用翻译理论概述语用翻译理论是一种将语用学原理应用于翻译实践的理论框架。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的科学,它关注语言交际中的意义、意图、行为和社会文化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语用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不仅要传递文本的字面意义,更要关注原文作者的意图、读者的期待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
语用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对原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包括语言层面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以及非语言层面的文化、社会和心理因素。
译者需要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来指导翻译实践。
通过这些理论,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以及原文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功能。
在语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
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期待和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
这种调整可能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式的变换、文化信息的增补或省略等。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和实践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语用学的本质和翻译的本质,建立语用学理论和翻译之间的关联桥梁,寻找应用语用学理论指导实践的途径,探讨了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应用语用学提高翻译质量,丰富翻译实践中的理论指导依据。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理论研究关联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语用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和r·卡纳普在1930年左右提出来的,后来又在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和j·塞尔勒的基础上发展延伸,丰富了对语言行为的描述和分析,之后美国语用学家p·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从语境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语用学的内涵。
目前,语用学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是以语言的意义为研究对象,即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语境,只有在特定语境环境下去研究语言所表达的内涵才是有意义的,随着语言出现的语境不同,相同的语言所蕴含的潜在涵义也将不同。
这种全新的语言研究角度以语言的内在意义为研究对象,强调语言的意义一定是在一定的语境环境和上下文关联情况下才具有其特定的语言意义。
目前对翻译这个概念有很多的相关定义和解释,不同的学者对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提出了很多观点。
然而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观念,即翻译的核心应该是让读者或者听众能够以其所拥有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去理解另一种语言背景下的会话内容,翻译最核心的是思想和意义的传递而不是语言形式的一种转换,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与翻译自然而然会形成千丝万缕的关联。
然而目前对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相关研究还不够,尤其是对语用学和翻译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应用语用学理论指导翻译的实践应用相关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挖掘,因此本文将针对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辩证关系和实践应用开展深入的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的《聊斋志异》对话翻译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的《聊斋志异》对话翻译研究都媛;陈吉荣【摘要】The pragmatics mainly study language in specific context condition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actual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nd the dialogue translation of novel is the indirect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n a specific scene, the translator to obtain information from the dialogue and then pass them to the readers.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ialogue not only: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informa-tion, but also affect the read smoothly of readers and so on. So in the process of dialogue translation of novel,the transla-tor should combine the context of source text to infer and un-derstand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and the original au-thor’s intentions,then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and words to transfer the information of source text. From as-pects of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context,by comparing thetwo different translated versions of Str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by Pu Songling,the paper states the effect of pragmatics in the dialogue translation.%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实际交际过程中的运用与理解。
语用学与等效翻译———以动物谚语为例

语用学与等效翻译———以动物谚语为例作者:殷姗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6期随着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语用学的迅速发展,与其他理论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语用学同翻译理论中的等效翻译相结合,以动物谚语为例,从语用学关注利用语言和外部环境来表达意义,达到翻译等效。
一、语用学与翻译随着语用学和翻译的迅速发展,两者之间产生了交集,都旨在研究怎样表达相同的语用意义。
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表达句式和思维不同,让两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
这就需要翻译说话者的意图,并非等同的语言形式,听话者需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职业、文化等因素进行推理,最终实现交际者之间的交际意图。
二、以动物谚语为例的语用等效翻译实例分析语用等效是指从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实际问题。
语言翻译会涉及译者的文化背景、习惯用语等。
有时需要在翻译完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增译,有时却需要将说话者的意图隐含在字面意思中,达到意会的效果。
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积淀和载体,内涵丰富,充分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只有理解两种语言共同的语用意义,才能达到翻译的等效,准确地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
第一种是不同的动物表达同一种语用意义。
在中文里有“爱屋及乌”但我们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用狗来指代乌鸦。
例如,英语中用mouse 指代中文中的狡兔三窟。
兔子和老鼠含有相同的语用意义。
“兔子不吃窝边草”在英语中用狐狸捕猎很远来形容,但都表达人很狡猾。
再比如,What can you expect from a pig but a grunt.英语用猪来比喻,而在中文中我们用的是狗,但是二者都表达人说话不沾边,不靠谱。
A drowned rat落汤鸡。
英语中的落水老鼠和汉语中的落汤鸡有相似的语用意义。
Lion in the way.在汉语中翻译为“拦路虎”而不能直译为“拦路狮”。
Black sheep.在汉语中翻译为“害群之马”而不能直译为“黑羊”。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3)

英语知识4. 语用翻译本文所谓的语用翻译是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实践问题,即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到的理解问题和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意义(pragmatic force)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
语用学的翻译观可以说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何自然,1997),它更多地探讨口头语言、修辞性和艺术性语言的翻译。
Grice (1957)的意义理论以及Leech (1983)关于语用语言学的观点都认为,要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首先必须正确识别和理解语言的基本意思和规约意义。
词句的基本意义或者说规约意义是理解话语和作品含义的前提条件,因此语言错误也是一种语用失误(张新红,2000),会导致理解失误。
试想,如果我们连语言系统中的词、短语或者句子的基本意思和规约意义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指望理解交际者/作者的交际意图呢?因此,语言系统知识是说话和理解的必备基础,是推导话语含义的基础。
请看下面这个例句:(2) Can you lift the box?听话人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必须知道句中各个词语的意思,此外还应当知道这种询问能力的句子的规约意义,即“请您帮我抬这个箱子”。
如果听话人仅仅照字面意义做出回答擸es, I can.敚缓笠廊徽驹谝槐呖醋潘祷叭艘桓鋈朔丫⒌靥ё畔渥佣蝗グ锸郑敲纯梢运邓挥姓嬲斫馑祷叭嘶坝锏囊馑肌A饺酥涞慕患适О堋* 在翻译过程中,任何对原文词句层次上的不解或误解都会导致对原作者意图的不解或曲解,导致在译作中出现误译。
这里我们拿指称词语的识别问题作为例子。
正确识别指称词语所指的对象(例如交际的参与者、交际事件以及交际过程中所论及的对象等)的能力是找到关联(Sperber & Wilson,1986)、进行推理、实现语篇的语义连贯(coherence)的必要条件之一。
正因为交际者不仅具有识别指称对象的能力,而且还具有解释特定指称对象的意义的能力,有解释它与其他语境及互文特征之间关系的能力,因此才能够找到和识别语篇的语义连续性(或称关联、连贯),才能推导出该指称词语的含义(Baker, 19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用学理论浅析翻译实例摘要:语用学是英语这门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因为它主要关注的是具体语境下的语言运用。
而且随着语用学的不断发展,其在翻译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用语用学知识来分析具体的翻译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某种程度上,很多语用学理论甚至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而且因为语用学研究的是在具体句子中的语言运用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会考虑到文化这一关键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总之,语用学在翻译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语用学;理论;文化;翻译实践Abstract:pragmatics is the very important concept in our study of English because it mainly emphasize on the usage of language in specific contexts.Whats more,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its usage in transl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wider,thus it is significant for us to analyze our specific translation with the knowledge of pragmatics.To some extent,many pragmatics theory even can be used to direct our translation.And because pragmatics study the usage of language in some specific sentences,we will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made on translation in most time.In a word,pragmatics place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our translation practices.一、語用学与翻译的关系运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虽然其具体来说属于语言学项下,但是它的发展却明显有着自己的独立性。
简单来说,语用学是研究具体语境下语言的运用和理解。
而翻译通常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在理解的情况下降源语译成目的语,从而让读者理解的过程,所以严格来说,翻译也可以是理解的过程,这是语用学和翻译的相同点。
不同之处则很明显,语用学很多地注重的是在口语中的运用,而翻译更多研究的是书面文字的处理。
但是这并不代表两者没有联系,语用学理论可以用来完善翻译,使翻译更加符合语境。
正因为翻译更多地是研究书面语言,所以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语用学理论对书面文体翻译的指导,我们主要使用礼貌原则、讲究语境、上下文的联系理论和一些具体实例对语用学在翻译中的运用加以说明。
二、语用学理论与具体实例上面我们大概地分析了一下语用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发现其实两种学科之间并不是全无联系的,语用学理论或多或少也是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具体的翻译。
所以这一节我主要从语用学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指导理论对实例加以分析。
(一)重语境和翻译语境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上下文语境,它属于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同样的,语境也是翻译中不能跳过的一个概念,无论什么文体的翻译,都必然要考虑到语境这个大背景。
语境其实就是我们在语用学中说到的对句子的理解和使用。
语境在一个句子中看似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但是在翻译的时候语境随着文体的改变而有所不同,所以可以说他是动态的。
翻译的过程其实也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赋予单词或句子语用意义。
下面我们可以看两个具体例子。
例1:The lady at the desk in that hotel was quiet friendly,full of stories of girls waiting for a divorce.译文:那家旅馆服务台的办事员挺友善的,她有一肚子关于那些离婚妇女的故事。
这个例子其实翻译起来并没有很大的难度,不存在生词的障碍,但是从译文我们可以发现,翻译的时候很多单词并不能常规地按其字面意思去翻译。
因为有了in that hotel这个大语境,我们不能忽视,lady也就不能简单地处理成“女士”,还有desk也不会是原义,而且从girls和waiting for a divorce可知,这里的girls 不是其最初意思“女孩们”,在这里应该翻译成“妇女们”才比较符合语境,同时整个译文也更为读者所接受。
(二)关联原则和具体实例关联原则其实指的就是在语境中找到句子前后文或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性,然后在考虑到读者背景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表达出来。
毫无疑问,好的译文一定不能忽视句子之间存在的关联,所以译者在理解原文之后,要努力找到句子之间的联系,然后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简单地就能理解整个句子要表达的关系。
同样地,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深入理解翻译中的关联原则。
例2:三个人品字式坐下,随便谈了几句。
译文:The three men sat down facing each other and exchanged a few casual words.原文中的品字式坐法对中国人来说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自然而然就能够想象出那个场景,其实就是三个人面对面坐着。
但是对于和我们有着文化差异的外国读者来说,他们就很难理解到底是个什么坐法,但其实这里的品字式只是对于三个人坐下来方式的一种描写,在我们看来没什么特别,但是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到关联原则,所以译文就要放弃把他们坐下来场景这一意象翻译出来,而是用另一种方法表达,即三个人就是面对面坐着,这样一来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同时也符合关联原则,读者很容易就能想象三个人谈话的场景。
(三)言外之意与具体实例言外之意也是语用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概念,它是由英国语言学家J.Austin提出来,他说我们说话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会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其中言外行为应是我們研究的重点,确实如此,我们平常的交谈中很多时候也必须要揣摩说话人说话的言外之意,其实个人认为这也是说话的一种艺术,特别是中国人说话相对英美国家来说要更加地委婉,有时候我们会要对对方的表达进行消化和理解才能明白其真正意思,同样,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它通常要将作者、译者和读者联系起来,有的作者的写作手法可能偏委婉,这时候译者就要仔细揣摩一下其“弦外之音”,将作者真正隐藏的意思表达给读者,所以,这时候翻译就起到了一个桥梁和减少读者理解压力的作用。
对于比较隐晦和委婉的文体,翻译无疑就成了把作者言外意图外显的核心作用,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加深理解。
例3:Jason passed Mary a cup of tea.Mary:Its cold.译文1:杰生递了玛丽一杯茶。
玛丽说:这是凉的啊。
译文2:杰生递了玛丽一杯茶。
玛丽说:真凉爽啊。
这是简单的日常用语,但是玛丽的回答却有两种言外之意,我们从两种译文也可以看出,其言外之意主要是与季节这个外在因素有关,从译文1读者可以推测出对话是发生在冬季,玛丽的意思是说嫌茶有点凉,她本期待的是热茶,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并不一定觉得很满意。
相反,从译文2我们可以推测出对话的季节可能是在夏天,感觉说话者很满意,因为可能这茶正是她说需要的。
所以从小小的一个短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翻译中也存在一些言外之意的实例,同样地根据译者的译文,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例4:While driving,they noticed particular homes that seemed isolated and free of activity.Over the next week,similar drives were taken at different times of day.Finally,a house was chosen and their work began in earnest.Through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several phone calls,they learned where the occupants worked.They studied the house,noting entrances and windows and anticipating the floor plan.Finally,they were ready to act.Phone calls made that morning confirmed that the occupants were at work.译文:开车时,他们注意那些看似孤立的特别的房子以利于展开行动。
下星期,在不同的时间重复驱车观察数次。
最后选中一间,行动开始。
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和有意地打电话,了解屋主的工作地点。
研究房子时,重点关注通道和窗户并制定缜密的室内计划。
最后他们展开行动:在早上打电话,确认房主已经上班了。
这段话稍微有点长,但是意思我们还是可以体会出的。
这段话描述的是白天行窃的场景,然而原文和译文更多呈现出的是一种幽默的手法,并没有把they 直接译成“盗贼”,因为从原文的写作风格可以看出,采用的是幽默的手法,所以译文中的“他们”这一表达更为合适,如果是直接把“they”处理成“盗贼”则失去了原来的幽默感,而这段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让我们去体会原文中所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盗贼”,同时也体会原文的幽默。
如果从译文中可以体会到这些重要信息,那么翻译的最终效果也就实现了。
三、总结通过以上对语用学中三个理论与翻译实例的分析,我们再次证明了其实很多学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很多时候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
同样的,翻译不仅仅是与语用学有所联系,甚至它与政治学、心理学都是有一定关联的,只不过现在我们的研究有限,但并不代表没有,相信随着学科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翻译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也会越来越多。
而这里的语用学之所以能够用来解释翻译现象,是因为其实其很多理论与翻译中我们所采取的原则是有共同之处的,它们本质上都是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过程。
总之,希望这篇论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将学科孤立,如果想要对学科进行深一步的研究,我们就要拓宽视野,找到学科之间的共同点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金定元.语用学-研究语境的学科[A].载西植光正.语境研究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70-176.[3]吕俊.普通语言学的翻译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42-46.[4]薛雁、戴炜华.语用视野下的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