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 AB的长为
巩固练习
在Rt△ABC中,∠C=90°,sinA = 0.8 ,BC=8,则
AC的值为( B )
A.4
B.6
C.8
D.10
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EC=4,
sin B 4 ,则菱形的周长是 ( C )
5
A.10
B.20
C.40
D.28
链接中考
如图,在△ABC中,BC=12,tan A 3 ,B=30°;求
已知一边及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2 如图,在 Rt△ABC 中,∠C = 90°,∠B = 35°, b = 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A 90 ∠B=90 35 =55 .
tan B b ,
a
c
a b 20 28.6.
tan B tan 35
B
35° a
sin B b,c b 20 34.9.
探究新知
A
在Rt△ABC中,
一角
(1)根据∠A= 60°,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
的其他元素吗?
不能
两角
C
B (2)根据∠A=60°,∠B=30°, 你能求出这个
你发现了
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不能
一角
什么? (3)根据∠A= 60°,斜边AB=4,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 一边
他元素吗?
∠B
AC BC
两边
(4)根据 BC 2 3,AC= 2 , 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
AC和AB的长.
4
解:如图作CH⊥AB于H.
在Rt△BCH中,∵BC=12,∠B=30°,
H
∴CH 1 BC 6 ,BH BC2 CH 2 6 3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课件:28.2 解直角三角形(共28张PPT)
D
A
甲
乙
B
C
1、在实际问题数学化,运用仰角、俯角 概念解直角三角形时,要首先找出它 们所在的直角三角形,表示时注意 “水平线”;
2、认真分析题意,在原有的图形中寻找 或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 解决问题;
3、再结合图形中的已知元素,解出要求 的未知元素。
A组:
A组:
3、为了测量铁塔的高度,在离铁塔底 部100米的C处,用测角仪测得塔顶 A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的高 CD为1.2米,求铁塔的高度AB.
3、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三课时
1、概念: (1)仰角:从下向上看,
视线与水平线的夹 角叫仰角。 (2)俯角:从上向下看, 视线与水平线的夹 角叫俯角。
2、由A看向B仰角为50°,则由B看向 A的俯角为 .
3、在飞行高度1000米高空的飞机上, 看到地面某标志物的俯角为30°, 那么飞机与标志物之间的距离是 米.(画图分析)
较长的对角线呢?
2、 “神舟”10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 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 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当飞船运行 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 能直接看到的地球上最远的点在什么位 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 (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2、 “神舟”10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 就在离地球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 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能直接看到的地球上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 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
在Rt△ABC中,∠C=90°,三边为a,b,c, 1.三边之间关系: a2 +b2 =c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
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师:尝试写出∠A 的三角函数。
生:∠A 的正弦值:sin A=∠A 所对的边斜边= ac∠A 的余弦值:cos A= ∠A 所邻的边斜边= bc∠A 的正切值:tan A=∠A 所对的边邻边= ab师:将 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填入下表:生:变式1-1 在Rt △ABC 中,∠C =90°,a = 30, b = 20,根据条件解直角三角形.变式1-2 在△ABC 中,∠C =90∘, AB =6, cosA =13,则AC 等于( )A .18B .2C .12D .118变式1-3在Rt △ABC 中,斜边AB 的长为m ,∠A =35°,则直角边BC 的长是( ) A .msin35° B .mcos35° C .m sin35°D .mcos35°变式1-4 如图,在Rt △ABC 中,∠C=90°,∠B=35° ,b=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变式1-5 如图,太阳光线与水平线成70°角,窗子高AB =2米, 要在窗子外面上方0.2米的点D 处安装水平遮阳板DC ,使光线不 能直接射入室内,则遮阳板DC 的长度至少是( ) A .2tan70°米 B .2sin70°米 C .2.2tan70°米 D .2.2cos70°米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
指南或指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构成小于900的角,叫做方位角. 师:尝试说出A,B关于坐标原点O的位置?生:点A位于点O北偏东30°位置,点B位于点O南偏西45°位置[多媒体展示]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参考课件(共30张PPT)
2.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 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ABD=140°,BD=520m, ∠d=50°,那么开挖点E离D多远正好能A,C,E使成一直线,(精 确到0.1m)?
例5.如图,一般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 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 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 离灯塔P有多远(结果取整数)?
问题 要想使人平安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 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一般要满足50°≤α≤75°. 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平安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
对于问题(1),当梯子与地面成的角α为75°时,梯子顶 端与地面的距离是使用这个梯子所以攀到的最大高度.
问题(1)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己知∠A=75°,斜边 AB=6,求∠A的对边BC的长.
(1)坡度α和β; (2)坝顶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 三角形问题);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中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例3 202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 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 号的组合体当在离地球外表343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组 合体运行到地球外表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 外表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 径约为6 400 km,π取3.142,结果取整数)?
解 : 如图在RtAPC中
人教初中数学九下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公开课获奖)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条件重点:解直角三角形难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28.2.1 解直角三角形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条件(1)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元素求出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已知其中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就能求出其余的个未知元素,即“知二求三”.重点一: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Rt△ABC中,∠C=90°已知条件解法(选择的边角关系)斜边和一直角边c,a 由sin A=,求∠A;∠B=90°-∠A; b=两直角边a,b 由tan A=,求∠A;∠B=90°-∠A; c=斜边和一锐角c,∠A ∠B=90°-∠A;a=c·sin A;b=c·cos A一直角边和一锐角a,∠A ∠B=90°-∠A;b=; c=1.(2013兰州)△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如果a2+b2=c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csin A=a (B)bcos B=c (C)atan A=b (D)ctan B=b2.(2013安顺)在Rt△ABC中,∠C=90°,tan A=,BC=8,则△ABC的面积为.3.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请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a=6,b=2;(2)c=4,∠A=60°.重点二:利用特殊角解非直角三角形非直角三角形可通过作三角形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在选择关系式时要尽量利用原始数据,直接求解,防止累积误差.4.如图所示,在△ABC中,∠A=30°,tan B=,AC=2,则AB的长是( )(A)3+(B)2+2(C)5 (D)5. (2013曲靖)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C=45°,AD=1,BC=4,则CD= .6.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1、,那么它的底角为.7.如图所示,在△ABC中,∠A=60°,∠B=45°,AB=8,求△ABC的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A层(基础)1.在下面的条件中,不能解直角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锐角(B)已知两条边(C)已知一边和一锐角(D)已知三条边2. 如图所示,在△ABC中,cos B=,sin C=,AC=5,则△ABC的面积是( )(A)(B)12 (C)14 (D)213. 如图所示,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1,那么三角形的边长为( )(A)2 (B)2 (C)(D)34.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4,sin B=,则△ABC的周长为( )(A)24(B)16+4 (C)8+8 (D)16+85.在△ABC中,AB=4,AC=,∠B=60°,则BC的长为( )(A)1 (B)2 (C)3 (D)1或36.如图,已知Rt△ABC中,斜边BC上的高AD=4,cos B=,则AC= .7. 如图所示,在高为2米,∠ABC为30°的楼梯上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应有米.8. (2013陕西)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BD平分AC.若BD=8,AC=6,∠BOC=12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结果保留根号)9. 如图所示,在Rt△ABC中,∠BAC=90°,点D在BC边上,且△ABD是等边三角形,若AB=2,求△AB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教学反思: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1.计算: (1))1)(1(yx x 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D CA BD CABDC A B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C 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DC AB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P=∠ACD .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同理可证:AE=DE .∴AE=CE .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三、例题分析 四、随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1.如果△ABC 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 ) A .某一条边上的高 B .某一条边上的中线 C .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 D .某一个角的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A .80° B .20° C .80°和20° D .80°或50° 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 ,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 ,则其腰长为(x+2)cm ,根据题意,得 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 、6 cm 和6 cm .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E DC A B P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zxyz xy xyz y x ++⋅++)111( 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x xy-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方位角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方位角和坡度问题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关于仰角和俯角的问题,我们在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时候,首先是要画出平面图形,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那我们今天继续进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的学习。
现在请看问题1:问题1:一艘轮船在大海上航行,当航行到A处时,观测到小岛B的方向是北偏西35°,那么同时从B处观测到轮船在什么方向?若轮船从A处继续往正西方向航行到C处,此时,C 处位于小岛B 的南偏西40°方向,你能确定C的位置吗?试画图说明.1当航行到A处时,观测到小岛B的方向是北偏西35°。
由这句话知谁是坐标原点?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生:A是坐标原点。
上北下南左西又东。
2那么同时从B处观测到轮船在什么方向?由这句话你想到什么呢?谁是坐标原点?B还需满足什么条件?在同一图形中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生:需另建立直角坐标系。
以B是坐标原点。
在A的北偏西35°3若轮船从A处继续往正西方向航行到C处,此时,C 处位于小岛 B 的南偏西40°方向,师:由这句话知轮船现在的航行路线?你能确定C的方向吗?你能确定C的具体位置吗?你是怎样想到的?生:往正西方向航行。
B是坐标原点。
正西方向与小岛B的南偏西40方向的交点,就是C点的位置。
我们经过这几个步骤,就把图形画出来了,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能画出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一经画出,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画出这样的平面图形呢?生:1 找准坐标原点。
2 能准确地确定问题中提出的各个方位。
刚才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位角的问题。
出示课题。
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不错,那我们再来继续下一个问题,看能不能解决呢?问题2 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 n mile 的 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 B 处,这时, B 处距离灯塔P 有多远(结果取整数)?(1)根据题意,你能画出示意图吗?画出图形后,你想到什么呢?(用哪个知识点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2)结合题目的条件,你能确定图中哪些线段和角?求什么?怎样求?师: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需要求的量.怎样求?抽学生回答解题思路生:AP=80n mile; ∠APC=90-65=25; ∠A=65 ; ∠B=34;AB⊥PC。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PPT
2019/3/10
5.解:在Rt△ADE中,DE=3 2 , ∠DAE=45°, DE ∴sin∠DAE= AD ,
∴AD=6. 又∵AD=AB, BC 在Rt△ABC中,sin∠BAC= AB ,
∴BC=AB· sin∠BAC=6· sin65°≈5.4. 答:点B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约为5.4米.
2019/3/10
4.(2006,盐城)如图,花丛中有一路灯杆 AB.在灯光下,小明在D• 点处的影长DE=3米, 沿BD方向行走到达G点,DG=5米,这时小明的 影长GH=5米.• 如果小明的身高为1.7米,求路灯 杆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
2019/3/10
4.解:设AB=x米,BD=y米. 由△CDE∽△ABE得
设BC=x,则EC=BC=x. 在Rt△ACE中,AC= 3 x,
∵AB=AC-BC, 即20= 3 x-x. 解得x=10 3 +10.
∴BD=BC+CD=BC+EF =10 3+10+35≈45+10×1.732≈62.3(m). 所以小山BD的高为62.3m.
2019/3/10
题型4 应用举例
2019/3/10
3.解:如图设BC=x, 在Rt△ADF中,AD=180,∠DAF=30°, ∴DF=90,AF=90 3 . ∵∠BAC=∠ABC=45°, ∴AC=BC=x. ∴BE=BC-EC=x-90. 在Rt△BDE中,∠BDE=60°, 3 3 ∴DE= BE= ( 3 3 x-90). FC=AC-AF=x-90 3 . ∵DE=FC, 3 ∴ ( x-90)=x-90 .
径,弦AC、BD相交于E,则
A.tan∠AED C.sin∠AED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8.2.1解直角三角形 (13张PPT)
A
b c
sin
B
b c
cos
B
a c
以上三点就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tan
A
a b
tan
B
b a
例题讲解
探究一: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依据是什么?
例1:如图,在Rt△ABC中,∠C=90°,BC= 6,AC= 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 Q tan A BC 6 3
AC 2
A 60
B 90 A 90 60 30 AB 2AC 2 2
点拨:已知两边,用三角函数求出一角是突破口。
例题讲解
探究一: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依据是什么?
例2:如图,在Rt△ABC中,∠B=35°,b=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精确到0.1)。
解: A 90 B 90 35 55
1
(4)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比为 1: 3 : 2 ;含45°角的 sinα 2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比为 1:1: 2 。
cosα 3
2
45°
2 2
2 2
60°
3 2
1 2
tanα 3
133来自题探究活动1 应用新知,回顾引言
如图,始建于1350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落成时就已经倾斜。1972年比萨发 生地震,这座高54.5m的斜塔大幅度摇摆22分之后,仍巍然屹立。可是,塔 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已由落成时的2.1m增加至5.2m,而且还以每 年倾斜1cm的速度继续增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此,意大利当局从 1990年起对斜塔进行维修纠偏,2001年竣工,使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 的距离比纠偏前减少了43.8cm,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用“塔身中心线偏离 垂直中心线的角度”来描述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28.2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公开课 课件(共13张PPT)
A
设DF= x , AD=2x 则在Rt△ADF中,根据勾股定理
60°
AF = AD2 DF 2 = 2x2 x2 = 3x
B
DF
在Rt△ABF中,
30°
AF tan ABF =
tan 30 =
3x
BF
12 + x
解得x=6
AF = 6x = 6 3 10.4
10.4 > 8没有触礁危险
2. 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图中i=1:3是指坡面的铅直高 度DE与水平宽度CE的比),根据图中数据求: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
例题
例3: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组合体在离地球表 面343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组合体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 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 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km,π取3.142,结果取整数)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7/272021/7/272021/7/272021/7/27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021/3/20
20
2.三角函数的应用
2021/3/20
21
解析:
解:延长CA、DB相交于点E, ∠CAB=∠D=90°, ∠ABD=120°,∠C=60°.
在Rt△ABE中,∠E=90°-∠C=30°,
2021/3/20
点拨: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行解三角形
E
22
2.三角函数的应用
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 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C=180°-∠CBA-∠CAB=30°,
∴∠C=∠CAB,∴BC=BA=20(海里),
∠CBD=90°-∠CBE=60°, D
2021/3/20
37
2
C
6B
2021/3/20
∠B , AC , BC ∠A , ∠B , AB AB, AC, BC
5
1.解直角三角形
总结: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
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2021/3/20
答:河宽为68.30米.
E
2021/3/20
33
2.三角函数的应用
【练7-3】小丽眼睛距地面1.5米,小丽为了测旗杆AB的高度,站在C点,测出旗杆A的仰角为30°,小 丽向前走了10米到达点E,此时的仰角为60°,求旗杆的高度.
2021/3/20
34
解析:
【练7-3】小丽眼睛距地面1.5米,小丽为了测旗杆AB的高度,站在C点,测出旗杆A的仰角为30°,小 丽向前走了10米到达点E,此时的仰角为60°,求旗杆的高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8. 2 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 (共15张PPT)
作业:
如右下图,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 处,发现此时灯塔B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 到C处的距离. 解:如图,过B点作BD⊥AC于D ∴∠ABD=60°,∠DCB=90°-45°=45° 设BD=x,则CD=BD=x 在Rt△ABD中,AD=x·tan60°= x 在Rt△BDC中, BC= BD= X 又AC=5×2=10,AD+CD=AC ∴ x +x=10 ,得x=5( -1) ∴BC= •5( -1)=5( - ) (海里), 答:灯塔B距C处5( - ) 海里。
28.2.2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画出方位角(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并依次画出表示东南 方向、西北方向、北偏东60度、南偏东30度方向的射线.
西
北
北
东 西
东
南
南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例5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 东65 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
65°
A
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 灯塔P的南偏东34 方向上的B处.这时, P
练习: 1、如图:一艘轮船由海平面上A地出发 向南偏西400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B地, 再由B地向北偏西200的方向行驶40海里 到达C地,则A,C两地的距离为 ___ _ 。
北
C A
北
D
B
2、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东北方向, 距离灯塔40 2 海里的 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 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3 0 ° 方 向上的 B处,则海轮行驶的路程 AB 为多少海 里(结果保留根号).
解:在Rt△APC中, ∵AP=40 ,∠APC=45° ∴AC=PC=40 在Rt△BPC中, ∵∠PBC=30°,∴∠BPC=60° ∴BC=PC•tan60°=40× =40 ∴AB=AC+BC=40+40 (海里) 答:海轮行驶的路程AB为 (40+40
28.2解直角三角形(教案)-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解读(人教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高度或距离的情况?”(如测量房顶的高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解直角三角形的奥秘。
-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求该角的正切值。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学生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时,往往难以确定直角三角形的相关边长和角度,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
-例如:在房屋建设中,如何根据屋顶的斜率和底边长度计算屋顶的高度。
-正确使用计算器求解三角函数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但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感觉学生们对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充分运用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的计算。
2.学会使用计算器求解直角三角形,并能解决一些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使用计算器进行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的查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ADC=45°, ∴∠ADB=180°-45°=135°.
5.(2018黑龙江大庆龙凤月考)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 分别为a,b,c.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已知a=5,∠B=60°; (2)已知a=5 2 ,b=5 6 .
解析 (1)∵∠C=90°,∠B=60°, ∴∠A=30°, ∵cos B=cos 60°= a = 1 ,a=5,∴c=10,
5
(1)求AB的长; (2)求cos∠BAD的值.
图28-2-1-6
解析 (1)在Rt△ADC中,∵∠C=90°,sin∠ADC= AC = 4,AD=5,∴AC=4.
AD 5
由勾股定理得CD= AD2 -AC2 =3, ∴BC=CD+DB=3+5=8, 在Rt△ABC中,∠C=90°, 由勾股定理得AB= AC2 BC2 = 42 82 =4 5 . (2)∵AD=BD, ∴∠BAD=∠ABD.
知识点一 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边角关系
2.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
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条件
解法
两直角边 斜边、一直角边(如c,a) 一锐角与邻边(如∠A,b) 一锐角与对边(如∠A,a) 斜边与一锐角(如c,∠A)
由tan A= a,求∠A;∠B=90°-∠A;c= a2 b2
点O,AB⊥AC.若AB=8,tan∠ACB= 2,则BD的长是
.
3
图28-2-1-3
答案 20
解析 ∵▱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O=DO,AO=CO,∵AB
⊥AC,AB=8,tan∠ACB= 2= AB ,∴AC= 3AB=12,∴OA=6,∴BO= OA2 AB2=
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2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3.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提高了学习效果。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学会了与人相处。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问题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学会了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优化组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发挥引导和辅导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2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一、案例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解直角三角形二. 重点难点:(一)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1,在∆ABC 中,∠C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把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 A 。
图1即sin cos A A A A =∠=∠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tan cot A A A A A A =∠∠=∠∠的对边的邻边;的邻边的对边。
2.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sin()cos cos()sin tan()cot cot()tan 90909090︒-=︒-=︒-=︒-=αααααααα;;;。
3.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sin cos cot tan (tan cot )22111αααααα+==⋅=;或; ※,。
tan sin cos cot cos sin αααααα==4. 三角函数值(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用计算器求090︒︒~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3)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性质:①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数,并且当090︒<<︒α时,0101<<<<sin cos αα,,tan cot αα>>00,。
②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正切随角度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余弦、余切随角度增大而减小,减小而增大。
(二)解直角三角形1. 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两个已知元素(其中至少有一条边),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 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知识如图2,在Rt ABC ∆中,∠=︒C 90,图2(1)三边之间的关系:a b c 22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 cos cos sin A B a c A B b c ====,, tan cot cot tan A B a b A B ba====,。
(4)如图3,若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上的高CD AB ⊥于点D ,设AB c CD h ==,,AD q DB p ==,,则a b c a pc b qc h pq a bpq ab ch 22222222+======,,,,,。
图3(5)如图4,若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上的中线,则 ①CD AD BD AB ===12; ②点D 是Rt ABC ∆的外心,外接圆半径R AB =12。
图4(6)如图5,若r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半径,则r a b c aba b c=+-=++2。
图5(7)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①如图3,S ab ch bc A ABC ∆===121212sin 。
②如图5,S r a b c ABC∆=++12()。
3. 直角三角形的可解条件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4. 测量中的常用概念: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水位、方向角、倾斜角等。
【典型例题】例1. 如图6,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米,测得斜坡的倾斜角是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多少米?(精确到1米,用计算器求值)图6分析:此问题归结为Rt ABC ∆中,∠=︒∠=︒=C A AC 9024546,,.米,求AB 的长。
AB AC A ==︒≈cos .cos 546246米, ∴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6米。
例2. 已知:如图7,在菱形ABCD 中,AE BC ⊥于点E ,EC B ==1513,sin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
图7分析:在Rt ABE ∆中,∠=︒AEB 90,已知sin B =513,就相当于给了∠B 的对边AE 与斜边BA 的比是5:13。
解: 在∆ABE 中,∠=︒=AEB B 90513,sin , 设AE k AB k k ==>5130,,()由勾股定理得BE AB AE k k k =-=-=222213512()()11312==-=-=-=EC BC BE BA BE k k k ,即k =1∴===⋅=⨯=AE BC S BC AE 51313565,,。
例3. 如图8,在∆ABC 中,∠=︒∠=︒=ACB A AC 105308,,,求AB 和BC 的长。
图8分析:由已知条件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B 45;过点C 作CD AB ⊥,则Rt ACD ∆是可解三角形,可求出CD 的长,从而Rt CDB ∆可解,由此得解。
略解:过点C 作CD AB ⊥于D∠=︒∠=︒∴∠=︒A ACB B 3010545,,AC A CD BC B ⋅==⋅sin sin∴=⋅=︒︒=BC AC A B sin sin sin sin 8304542AB AD BD AC A BC B =+=⋅+⋅=︒+︒=+cos cos cos cos 8304245434 ∴=+=AB BC 43442,想一想,若例3改为:①∆ABC 中,∠=︒∠=︒=ABC A AC 135308,,,如何求AB 和BC 的长? ②已知∆ABC 中,AC cm =40,AB cm =26,sin A =1213,如何求BC 边及∆ABC 的面积?例4. 如图9,已知在∆ABC 中,∠=︒==C AB BC 9043,,,求∠A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图9解: 在∆ABC 中,∠=︒∴=+C AB AC BC 90222,AB BC ==43, ∴=-=-=AC AB BC 2222437∴====sin cos tan cot A A A A 347437773,,,例5. 如图10,已知在∆ABC 中,∠=︒=C A 9035,sin 。
求cos tan A B +。
图10解法1:在∆ABC 中,∠=︒C 90sin A =∴35,设BC k AB k k ==>350,() 由勾股定理,可得AC k =4∴==cos tan A B 4543,∴+=+=cos tan A B 45433215解法2:在∆ABC 中,∠=︒C 90,∠+∠=︒A B 90,sin cos sin 22135A A A +==,∴=-=-=cos sin ()A A 11354522;cot cos sin A A A ===453543又 tan cot B A ==43∴+=+=cos tan A B 45433215小结: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同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方法有两个:利用定义(根据三角函数值,用比例系数表示三角形的边长)或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例6. 解答下列各题: (1)化简求值tan tan sin cos sin cos cot 60456030454560︒-︒︒+︒-︒︒+︒;(2)若sin cos sin 31αβα==,(αβ、为锐角),求tan 23β⎛⎝ ⎫⎭⎪的值;(3)在∆ABC 中,∠=︒C 90,化简12-sin cos A A 。
解:(1)tan tan sin cos sin cos cot 60456030454560︒-︒︒+︒-︒︒+︒=-+-+=--+=3132322222333331330(2) sin3139030ααα=∴=︒=︒,,cos sin sin βαβ==︒==∴=︒30122245, ∴⎛⎝ ⎫⎭⎪=︒=tan tan 233033β (3) 12-sin cos A A=+-=-=-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222A A A A A A A A∴-=-︒≤<︒-︒<≤︒⎧⎨⎩124590045sin cos sin cos ()cos sin ()A A A A A A A A 小结:由第(3)题可得到今后常用的一个关系式:122±=±sin cos (sin cos )αααα例如,若设sin cos αα+=t ,则sin cos ()αα=-1212t 。
例7. 如图11,在∆ABC 中,∠=︒BAC 120,AB AC ==105,,求sin sin B C ⋅的值。
图11分析:为求sin sin B C 、,需将∠∠B C 、分别置于直角三角形之中,另外已知∠A 的邻补角是60︒,若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也需将其置于直角三角形中。
所以应分别过点B 、C 向CA 、BA 的延长线作垂线段,即可顺利求解。
解:过点B 作BD CA ⊥的延长线于点D ,过点C 作CE BA ⊥的延长线于点E 。
∠=︒∴∠=︒BAC BAD 12060,∴=︒=⨯=AD AB cos6010125; BD AB =︒=⨯=sin 60103253。
又 CD CA AD =+=10,由勾股定理,∴=BC 57∴=∠==sin sin C BCD BD BC 217同理可求得sin B =2114∴⋅=⋅=sin sin B C 2114217314例8. 如图12,直升飞机在跨河大桥AB 的上方P 点处,此时飞机离地面的高度OP =450米,且A 、B 、O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测得大桥两端的俯角分别为αβ=︒=︒3642,。
求大桥AB 的长(精确到1米)。
图12解:依题意∠==︒∠==︒A PBO αβ3642,,AB OA OB OP OP =-=-=︒-︒cot cot cot cot αβ4503645042 ≈-=≈619449981196120...(米)答:大桥的长度约为120米。
说明:如图12,一般地,AB AO BO PO PAO PBO =-=∠-∠(cot cot )。
例9. 如图13,某船向正东航行。
在A 处望见灯塔C 在东北方向,前进到B 处望见灯塔C 在北偏西30︒,又航行了半小时到D 处,望见灯塔C 恰在西北方向,若船速为每小时20海里,求A 、D 两点间的距离。
(结果不取近似值)图13 解:作CE AD ⊥,垂足为E 。
设CE x =海里。
∠=∠=︒∴===CAD CDA CE AE DE x 45,在Rt CEB ∆中,∠=︒=-=-=︒CBE BE DE BD x CEBE601060,,tan , 即xx -=103。
解得x =+1553∴==+AD x 230103()(海里)。
答:A 、D 两处间的距离为()30103+海里。
例10. 某型号飞机的机翼形状如图14所示,AB//CD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AC ,BD 和CD 的长度(精确到米,214143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