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一、测量距离问题

例1(1)如图,A,B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B两点均不可到达,要测出A,B 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

D,若测得CD=

3

2km,∠ADB=∠CDB

=30°,∠ACD=60°,∠ACB=45°,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km.

答案

6 4

解析∵∠ADC=∠ADB+∠CDB=60°,∠ACD=60°,

∴∠DAC=60°,∴AC=DC=

3

2km.

在△BCD中,∠DBC=180°-∠CDB-∠ACD-∠ACB=45°,

由正弦定理,得BC=DC

sin∠DBC

·sin∠BDC

3

2

sin 45°·sin 30°=

6

4(km).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

+BC2-2AC·BCcos 45°=3

4+3

8

-2×3

2

×

6

2

2

=3

8.

∴AB=

6

4km.

∴A,B两点间的距离为

6

4km.

(2)如图,为了测量两座山峰上P,Q两点之间的距离,选择山坡上一段长度为300 3 m且和P,Q两点在同一平面内的路段AB的两个端点作为观测点,现测得∠PAB=90°,∠PAQ=∠PBA=∠PBQ=

60°,则P,Q两点间的距离为m.

答案900

解析由已知,得∠QAB=∠PAB-

∠PAQ=30°.

又∠PBA=∠PBQ=60°,

∴∠AQB=30°,∴AB=BQ.

又PB为公共边,∴△PAB≌△PQB,∴PQ =PA.

在Rt△PAB中,AP=AB·tan 60°=900(m),故PQ=900 m,∴P,Q两点间的距离为900 m.

二、测量高度问题

例2如图所示,为测量一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B 两点间的距离为60 m,则树的高度为

m.

答案30+30 3

解析在△PAB中,∠PAB=30°,∠APB =15°,AB=60 m,

sin 15°=sin(45°-30°)=sin 45°cos 30°-

cos 45°sin 30°=

2

3

2

-2

1

2

6-2 4

由正弦定理得PB sin 30°=AB sin 15°

, 所以PB =12×606-2

4

=30(6+2), 所以树的高度为PB ·sin 45°=30(6+

2)×

22

=(30+303)(m ). 三、测量角度问题

例3 已知岛A 南偏西38°方向,距岛A 3海里的B 处有一艘缉私艇.岛A 处的一艘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岛北偏西22°方向行驶,问缉私艇朝何方向以多大速度行驶,恰好用0.5小时能截住该走私船?

⎝⎛⎭⎫参考数据:sin 38°≈5314,sin 22°≈3314 解 如图,设缉私艇在C 处截住走私船,D 为岛A 正南方向上一点,缉私艇的速度为x 海里/小时,结合题意知BC =0.5x ,AC =5,∠BAC =180°-38°-22°=120°.

由余弦定理可得BC 2=AB 2+AC 2-

2AB ·ACcos 120°,

所以BC 2=49,所以BC =0.5x =7, 解得x =14.

又由正弦定理得

sin ∠ABC =AC ·sin ∠BAC BC

=5×327=5314

, 所以∠ABC =38°,

又∠BAD =38°,所以BC ∥AD ,

故缉私艇以14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恰好用0.5小时截住该走私船. 素养提升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

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数学术语予以表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距离、高度、角度等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解,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抽象的数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