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中医辩证治霍乱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六节中医辩证治霍乱探讨
第三十六节中医辩证治霍乱探讨
(辨证论治] 、
1、辨证要点
对霍乱的辨证,首当注意津液丧失的程度,因其津液丧失的轻重与否,直接关系到霍乱病情的变化及预后的好坏,故临床引起高度重视。
1。轻度。皮肤稍干,弹性略差,目眶略陷,脉数。
2。中度;烦躁不安,皮肤干燥,用手易于捏起,声音嘶哑,目眶明显下陷,时有转筋,螺纹皱瘪,脉细数。
3.重度;神情烦躁或软弱无力,甚则神志不清,失声难语,皮肤松皱,以手捏起则久久不能恢复,目眶深陷,眼睛不能闭紧,转筋明显,螺纹干瘪,脉微弱而数,或见伏脉。
二、治疗原则
(一)根据本病湿浊内干肠胃,清浊混乱的特点,故应以芳香泄浊,化湿和中为原则。湿热者宜清热化湿,寒湿者宜温中化湿。若出现亡阴、亡阳等危候,又当施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等法.积极救治。
霍乱是内科急症之一,故治疗时必须首先作好应急处理,及时控制症状,以杜其病机演变。兹将应急处理措施,分述如下。
1.针灸疗法
中脘、内关、足三里均用针法,重刺激留针15-30分钟。若呕吐甚者,可加合谷,泻甚者加天枢,腹痛甚者加公孙。里寒甚者,以盐填脐中盖蒜片,艾灸二至七壮亦可用大艾柱灸之,借以温通阳气,危甚者,再灸脐两旁天枢,或中脘,或关元。拘急转筋者加承山、曲池,或用耳针,病情重者(尤其是干霍乱,可用三棱针在十宣、曲泽、委中等穴位,急刺出血。.
2。刮痧与取嚏
(1)刮痧法(参见疫毒痢应急处理)
(2)取嚏法,可用行军散,或通关散搐鼻。亦可用大蒜汁滴鼻o
3.成药‘ 、
①秽浊较重,呕吐甚者,用玉枢丹l克,加生姜汁5"7滴,开水调服,日二次;或放在舌下含化。
㈤寒象明显,泄泻较甚者,可用纯阳正气丸3克,顿服。以温中散寒,祛湿化浊o
(3)寒湿证,症见吐泻、腹痛、苔白腻者可用辟瘟丹,每服2"-'4片(若是块剂者,可用1/2一l块),每日一至二次。以芳香化湿,辟秽开窍。或用来复丹,每服30丸,日二次。以辟秽开窍。
(4)偏于热者,用红灵丹,每服0.2克,每日一至二次。
以上药物,孕妇均忌服。
此外,霍乱之病,因其频繁的吐泻,滓液丧失较快,用生理盐水作静脉滴注,亦甚为必要。
一.寒湿证:暴起呕吐下痢。补起时所下带有稀粪,继则下利清稀,或如米泔水,不甚臭秽。腹痛。四肢清冷。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象濡弱。
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9克白芷9克大腹皮9克紫苏9克茯苓9克陈皮6克白术6克厚朴6克半夏曲6克桔梗6克甘草3克生姜15片红枣15枚
1.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用香薷,或加重苏叶的用量,以增强祛风解表之力;
2.若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去甘草、红枣之腻滞,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3.若偏湿重,苔厚垢腻,可用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
4.如气滞脘腹胀痛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加减;
1. 方中白术易苍术,因苍术苦温芳香,燥湿化迪,页为对症。
2. 如兼心烦口渴,舌苔黄白相兼为寒热错杂,可加黄连、干姜以寒热并用。
3. 腹痛较甚,四肢不温为里寒偏胜,可加干姜、丁香、肉桂以散寒降逆,温中止痛。
4. 吐泻频繁,津液耗伤,筋失所养,筋脉拘急宜加吴茱萸、白芍、木瓜、蚕砂等以缓急和营,舒通筋脉。
变证
1.风寒客表,暑湿内阻:因暑月贪凉,阳为阴遏,邪阻中焦,症见吐泻交作,兼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舌苔白腻。治宜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香薷饮加味。
2.虚人感邪,内伤生冷:症见呕吐,泄泻,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舌苔白滑。治宜解表和中,化湿除秽。用六和汤加减。
3.寒湿中阻,重伤脾阳:症见吐泻交作,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而滑,脉沉而迟。治宜温中健脾,化浊渗湿。可用理苓汤。此方以理中汤合五苓散两方组成,既可健脾温中,又可通阳利湿。.4.伤津脱液,阳亡衰微。面色苍白,眼眶凹陷,手足厥冷,螺瘪,头汗出,筋脉挛急,脉微细者。急宜温运中阳,以防虚脱。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1.风寒客表,因暑湿内阻证:因暑月贪凉,阳为阴遏,邪阻中焦,症见吐泻交作,兼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舌苔白腻。治宜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
香薷饮加味;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
1.若表邪重者,可加青蒿以加强祛暑解表之功;
2.若兼见鼻塞流涕者,可和葱豉汤以通职解表;
3.若兼内热者,加黄连以清热;
4.若湿盛于里者,加茯苓、甘草以利湿和中;
5.若湿热积滞较甚而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者,可加木香、槟榔、黄芩、黄连等行气导滞、清热燥湿;
6.胸闷、腹胀、腹痛甚者,可加木香、砂仁、藿香、枳壳等化湿行气;
7.若素体脾虚,中气不足者,可人参、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
(一)寒湿证
症状及分析。.
暴起呕吐下利一一寒湿秽浊,壅滞中焦,清浊相干,升降悖逆,
初起时所下带有稀粪,继则下利清稀,或如米泔水,不甚臭秽一一寒湿偏胜,水不运行下趋肠间,.
腹痛一一邪正相争,气机阻滞,若只有中焦气机升降逆乱,而无阻滞不通,则无腹痛之症。。
四肢清冷一一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能达于四末。
胸膈痞闷一一乃寒湿蕴结中焦气机不利所致。
舌苔白腻,脉象濡弱一一均为寒湿偏胜,中阳被困之征。
治法.散寒燥湿,芳香化浊。 * ,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1)方解;藿香,芳香化浊,辟秽止呕,紫苏、桔梗、白芷,散寒利膈,半夏、陈皮,降逆和胃,茯苓、甘草、厚朴,和中祛湿,以除胸膈痞闷。
(2)加减;方中白术易苍术,因苍术苦温芳香,燥湿化迪,页为对症。如兼心烦口渴,舌苔黄白相兼为寒热错杂,可加黄连、干姜以寒热并用。腹痛较甚,四肢不温为里寒偏胜,可加干姜、丁香、肉桂以散寒降逆,温中止痛。吐泻频繁,津液耗伤,筋失所养,筋脉拘急宜加吴茱萸、白芍、木瓜、蚕砂等以缓急和营,舒通筋脉。
变证
1.风寒客表,暑湿内阻:因暑月贪凉,阳为阴遏,邪阻中焦,症见吐泻交作,兼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舌苔白腻。治宜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香薷饮加味。
2.虚人感邪,内伤生冷:症见呕吐,泄泻,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舌苔白滑。治宜解表和中,化湿除秽。用六和汤加减。
3.寒湿中阻,重伤脾阳:症见吐泻交作,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而滑,脉沉而迟。治宜温中健脾,化浊渗湿。可用理苓汤。此方以理中汤合五苓散两方组成,既可健脾温中,又可通阳利湿。.4.伤津脱液,阳亡衰微。面色苍白,眼眶凹陷,手足厥冷,螺瘪,头汗出,筋脉挛急,脉微细者。急宜温运中阳,以防虚脱。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2.虚人感邪,内伤生冷证:症见呕吐,泄泻,倦怠嗜卧,胸膈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