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合集下载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观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观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评价观
1.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
三、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要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要认识到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
四、现代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五、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理论精讲第一节教育观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理论精讲第一节教育观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单选材料分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单选材料分析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单选+材料分析)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单选)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即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

素质教育不仅适用于基础教育,而且适用于高等教育,还适用于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

【2019下中学】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德育B. 素质教育主要适用于基础教育C. 素质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D. 素质教育不要求学生平均发展一、素质教育的内涵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单选+材料分析)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不是真正的爱学生。

【2019上中学】小明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老师提问问题,小明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让他回答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讥笑,老师知道原因后给予鼓励。

老师的做法( )。

A. 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B. 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C. 不正确,损伤了其他同学的主动性D. 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一、素质教育的内涵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单选+材料分析)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主要表现:战略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含义: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正面表现:大众化教育;无偏见;关注所有学生;平等受教育机会;不抛弃,不放弃。

反面表现:少部分人;精英教育;重点班与非重点班;优等生与差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含义: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正面表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均衡配置;学习、道德和能力。

反面表现:唯成绩论;唯分数论;主科与副科;重知识,轻能力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含义: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正面表现:多样性、差异性;特长、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反面表现:只重视共性,忽视差异性,扼杀独特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含义: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正面表现: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保护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多动手。

反面表现:灌输教育,死记硬背;扼杀学生想像力;以教师为中心。

教资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其中还举例了正面与反面的表现,可帮助大家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

要想顺利通过教资考试,就必须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知识点。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四类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3.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口诀:四个转向(二)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二独一发(三)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2.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口诀:五者一社区3.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口诀:你我他它(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3、“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发教师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行为的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欣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原则方针1、未成年保护原则(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2、教育管理的原则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3、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原则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原则,不得违法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5、教科书定价的原则教科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主管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

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

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

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素质教育是指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

素质教育包含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教育应当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应当有任何歧视或偏见。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潜力,教育应当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面向全体学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班级和学校的和谐氛围。

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学生的品德、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质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要义的教育。

它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_____。

A : 面向全体学生B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单选题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_____活动之中。

A : 家庭教育B : 社会教育C : 学校教育D : 一切教育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狭义的教育目的仅存在学校教育中,而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却存在一切教育活动中。

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和根本途径是_____。

A : 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B : 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C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 : 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4、填空题 ____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参考答案: 机器大工业生产5、单选题美育最高层次的目的是_____A :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 :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C : 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 :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选项 A、B、D 都是美育的较低层次的目的,它们的发展都是为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奠定基础的,因此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美育最高层次的目的。

6、简答题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4)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7、单选题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_____A : 哲学观念B : 人性假设C : 理想人格D :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2019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素质教育的内涵

2019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素质教育的内涵

2019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这个知识点,在“职业理念”部分既能够考察单选题,也能够考察材料分析题。

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1.素质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繁荣发展,屹立于世界不败之林,必须首先从发展教育开始,只有国民教育水平提升了,整体的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才会更好的发展下去。

这个点主要是从单选题的角度去备考,一方面是原文出题,直接考察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另一方面是关键词出题,涉及到“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时首先考虑这个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点在考试中很少涉及材料分析题的考点。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关键词是“全体”,与“个体”相对,“个体”对应的是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之下,教育主要是面向那些少数的考试精英,而面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态度基本是放任不理。

“全体”对应的是在素质教育之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落下、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作为老师要注重后进生、学困生等。

这个点在材料分析题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当材料中提及教师采用集体讨论、注重后进生等时就要想到这个点。

3.素质教育是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我们知道过去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兴趣爱好、人格养成、品行的发展等方面。

而素质教育注重的不但是学生的文化成绩,还注重德、美、体、劳,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行为习惯、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当材料中出现老师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文化知识之外还注重其他方面,就要考虑这个点。

4.素质教育是促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过去的应试教育之下我们的老师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喜欢用同一个尺子衡量学生,学生也是喜欢人云亦云,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身的独特性。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论述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论述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论述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少数优秀学生的发展。

2. 全面性: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体育、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

3. 主体性: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4. 基础性: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 开放性:素质教育具有开放性,它不仅关注学校教育,还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它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其实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职业道德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师招聘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招聘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招聘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因此,我们倡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这也要求我们能够做到教育公正,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师更是要做到不偏私,无偏见。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知识,又重美德。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关注学生独特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1、就教育的对象而言,传统的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优等生),忽略了大多数学生。

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2、就教育目的而言,应试教育太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其他能力及品德方面的教育。

仅关注到了学生在学校的发展,而或略了他们的终身发展能力。

而素质教育倡导的是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等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发展性,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点预测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点预测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点预测最新版(二)1、填空题我国教育目的的意义表现在它是____、____和____的根本依据。

参考答案: 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2、简答题试述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 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

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学目标日积月累地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

3、判断题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误【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4、简答题—些农村教师认为,农村的孩子从小就会劳动,似乎没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

而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不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劳动中怕脏、怕累的现象十分突出。

还有些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习惯站在一边看别人干活,不主动积极地帮忙。

请根据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对劳动技术教育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包括: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②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③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2) 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与实施。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

教育教学观·答题模版(根据材料选取最贴切的3-4条)(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求老师做到教育公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___,体现了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要求老师能够促进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__,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要求老师能够看到学生身上的特点、特长,做到因材施教。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__,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要求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新颖的想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__,体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6)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要求老师能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材料中,xxx老师_____________,体现了老师“授人以渔”。

、(7)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要求老师能够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材料中,老师__________,这些都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体现。

(8)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要求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情感需要,材料中,老师___________,体现了老师对学生情绪情感和人格的关注。

·综上所述,某某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某某老师的做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没有体现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四类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3.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口诀:四个转向(二浮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二独一发(三)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口诀:"促进""研究"W "社区"或四者一社区2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口诀:五者一社区3.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口诀:你我他它(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爰国守法一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

素质教育是一种是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素质的终极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各方面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全面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主动精神的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尊重并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之间并不排斥,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造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5.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安全性、整体性、主体性。

教育理念 教资

教育理念 教资

一、教育理念1.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2.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教师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有自身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更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教师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 新课改的教学观(1)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2)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5.新课改的评价观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基本内涵包括:第一,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第二,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数学教学更是如此。

在数学教学当中,我们坚决做到顾全每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差生。

因此,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与学业成绩是我们的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课题。

针对学困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组交流、讨论、制订出补差方案,尝试用多种手段、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信心。

课堂、作业两手抓,课堂上尽量点名学困生;作业进行个别辅导,及时更正,不留后患。

及时查漏补缺,使学困生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

平时下课多与学困生交流、谈心,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愿意与老师交谈。

与家长取得联系,常交流,共同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展。

针对卷面测试,抓最基础的知识,重点抓计算,每学一个新的计算,尽量使其完全掌握。

及时调整教学模式,针对性地补小面积的知识。

事实证明,从学生期末文化素质的检测情况来看,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室安排的每次大型教研活动,参加的教师做到有记载,有点评,会后在组内分享活动过程,交流想法,总结经验。

2、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实效性的研讨活动。

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开展有新意,有意义的各种学习探讨活动,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力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3、坚持传统特色,师徒、同伴同研究、互学习,提升工作质量。

组织开展师徒结队工作,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同年级的教师多交流、沟通。

利用课余时间及时的与同伴研究教学方案,探讨重难点的突破,课后沟通学生掌握情况,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及时的总结经验与开拓创新。

在忙碌中我们找到了充实,在细微中我们理解了认真,在总结中我们得以反思,在反思中我们收获了经验。

在我校的数学教研组,看到的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那份善良与真诚,听到的是一个个指导性的建议,一句句温馨提示的话语,这都让我们的内心为之感动。

正是这种融洽的教研氛围,使老师们在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同伴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和谐群体。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主要标志,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社会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和学校教师的立足之本。

因此,数学教研组的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市教育局的工作设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教研组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促使我校数学教学工作再上台阶。

英语组全组教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团结,分工协作,努力把教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2008年自新校创办以来我校积极开展创建“先进教研组”活动,我校外语组全体教师更是带头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重教书,更重育人,努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回顾一年的创建工作,根据我们英语学科的特点,以争创“先进教研组”为契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立足岗位、立足课堂、团结协作、勤于奉献,在学校树立了新时代下教师所具有的良好形象。

按照《教学工作常规》,组内教师的备课、听课、课堂教学等都有声有色的开展着,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在其中,我们一些常规工作也进行了变式。

如开学时教学计划检查。

我们将每位教师的教学计划集中在一起,在桌面上贴上教师姓名的标签,进行计划展示、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又如教学常规知识竞赛。

江干区下发的新的教学常规学习我们就以和其他教研组一起举行了教学常规
知识擂台赛,老师们作了积极的准备,活动场面活跃。

教学质量三部测查反馈分析、期末质量分析等踏实的教学常规取得很好的成效,对学困生和特长生建立个人档案,及时记载后进生和特长生的成长进步记录,教师有效开展分层辅导活动。

在作业设计和布置上采用分层作业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规范的备课组活动有效的教学研究。

我们学校除彭埠本部校区外,下面还有三个校区。

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按年级共设了六个备课组。

因为同年级的备课组功能是最直接,备课中的问题、教学上的困惑、作业的设计等,都能在备课组活动中找到一些解决方法。

各备课组主要是抓集体备课,作业设计,实现资源共享。

教研组规范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真正做到以集体的智慧备教材、备学生,在备课组活动中推行个人单元说课,以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益和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

各备课组的单元说课要有详细的记录。

课后注重教学回顾,做到勤记录、勤思考。

严格做到每月
一次大集中,两周一次小集中。

他们还开展了各具年级特色的备课组活动。

一年级组对期中测试的形式作了一个创新,举行了游戏考试活动;二年级组继续进行了新课改的课改日记;三年级组的学生数学日记深受学生的喜爱;四年级组常规工作到位;五年级组注重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六年级组注重练习资源共享,经常性进行交流研究。

教研组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研究讨论了有关课堂教学起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处理的问题等。

同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等。

3、教研主题化、课题实践化的校本研训活动。

教研组不但是教师专业能力增进的重要舞台,还是教师形成专业归属感与学科崇拜的发源地。

教研组不应当是“教务组”,全称应当是教学研究小组,根本任务是学校与教师的研发机构。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就要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我们数学教研组以新课程实施下的校本研训为载体,以课题案例研究为突破口,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以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活动为主阵地,结合区级数学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教学内容选择和创生的研究》的开展,人人规范开展课例研究,教研活动中以听课+交流+反思的过程进行,通过上公开课——组织听课——讨论评议,课后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以此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

充分做好交流活动,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形成互补、竞争、发展的新型协作关系。

我们开展的“绿色成长”的主题教研活动,结
合课题《有效教学内容选择和创生的研究》主要进行了课型的研究。

在活动中我们请专家指导、全体教师参与式讨论、上课教师的自主申报、课后的学习反思形成学习共同体。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

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研究数学的内在规律,发掘数学的美,是数学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几年来,全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几年来数学组承担了两项市级数学教学研究课题。

它们是《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数学竞赛的辅导与常规教学的衔接的实践与研究》。

组内教师近年来有60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在省、市级以上比赛和刊物获奖、发表。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等因素确定的个性化、特色化课程,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数学组近年来对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他们构建校本课程的原则是:①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②强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③满足教学形式的个别化要求,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自由;④培养目标个性化;
⑤教学内容要体现课程现代化和综合性的发展趋势;⑥重视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数学组的校本课程设置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尖子生培养的提高性课程,主要针对奥校尖子生苗子,是为促使学生冒尖而开
设的课程。

他们参考外地的辅导书自编了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材,引进并改编了一些大学教材。

有些课程还请专家教授上课。

二是以扩大知识面为主要功能的拓展性课程,包括微积分选修课、图论讲座等。

对这类课程,他们坚持两个结合,即组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这类课程旨在深化学生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广泛接触各个学科领域,广泛接触前沿科学,培养对高新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更广阔的知识视野里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之所在,进而认识自己的发展方向,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