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目标分类学框架word精品

合集下载

安德森 目标分类

安德森 目标分类

安德森目标分类安德森目标分类,也被称为布鲁姆-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布鲁姆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后提出的一种教育目标分类方法。

它将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些层次按照认知难度递增的顺序排列。

记忆层次是认知目标的基础,它要求学生能够回忆和再现已学过的知识,如识记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

这一层次的目标主要强调知识的保持和再认能力。

理解层次则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所学知识的意义,领会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本质特征。

例如,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掌握科学原理的内涵和应用条件等。

这一层次的目标着重于对知识的解释、归纳和推断能力。

应用层次是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例如,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当代社会现象,运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等。

这一层次的目标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分析层次则要求学生能够将复杂的知识或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和风格,分析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等。

这一层次的目标着重于对知识的分解、比较和综合能力。

评价层次是指对所学知识或问题进行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

例如,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评价社会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

这一层次的目标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造层次是认知目标的最高层次,它要求学生能够产生新的思想、观点或产品。

例如,创作文学作品、设计科学实验、发明新技术等。

这一层次的目标着重于对知识的整合、拓展和创新能力。

安德森目标分类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育目标框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小学语文教学个案研究

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小学语文教学个案研究

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小学语文教学个案研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历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衡量教育目标问题,以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这一论述并没有使教师对教育目标的问题清晰化。

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指出,知识具有不同类型,认知能力具有不同层次,要从知识及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来处理教育目标问题。

而在实际教学中,有关知识与能力以及如何将广义上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成学生的能力,仍然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

这就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文选择以安德森认知教育目标分类框架为理论依据,以小学语文高段课程为切入点,选择某小学五年级的三个典型教例及三张单元测验卷,尝试运用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知识维度及认知过程维度,对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后作业的布置及单元测验卷的编制这四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和文本分析,以期发现这四方面在安德森两个维度下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现状调查,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进行研究,发现不管是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提问设计,作业布置还是测验评价上,都存在共性的问题:在知识维度以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为主,在认知过程维度以记忆、理解、运用这三个认知过程占主导,而作为高级认知过程的分析、评价和创造以及知识类型中的与高级思维技能相联系的程序性知识及反省认知知识涉及较少,而这些恰恰都是如今素质教育倡导的重要教育目标。

知识维度,教师偏重具体形象知识,忽视抽象逻辑知识;认知过程维度,教师偏重低水平认知能力,忽视发展学生的高水平认知能力。

基于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在最后一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尝试性改进建议。

分析现状调查中的三个典型教例,发现他们在知识维度及认知过程维度都存在教育目标水平定位较低的问题。

因此结合三个典型教例,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同样从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提问设计,课后作业布置这三方面入手进行重新设计。

安德森二维目标

安德森二维目标

安德森著,皮连生先生主译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表1分类学表
其中“领会”变为“理解”,”综合”变为”创造”;“评价“与”创造“交换位置;并且分类学表由一维变为二维;知识维度增加了元认知知识。

作者认为“理解”的使用更广泛,“创造”在最近的研究中似乎更复杂。

特别的作者提出认知过程维度不构成积累性层级结构,前四个阶段有证据证明构成积累性层级结构,但是后两个尚无直接证据能证明。

作者指出认知过程维度是用“动词”判断,而知识维度使用的是“名词”来判断。

此外在这次修订的书中,作者强调了认知科学在教育中日益重要,强调了此次分类更多的从学生方面进行考虑,更多的考虑小中学的情况,也更适合于教师。

有趣的是作者还害怕因为此次修订会造成一种定势,影响教育的分类学发展,相对与中国学者,我更欣赏他们这种“谦虚”。

图1修订版结构变化
各维度中亚类的变化。

安德森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安德森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1. 安德森和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哎呀,那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没有地图怎么行?比如学画画,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技能和理解水平,才能画出更棒的作品呀!
2. 你想想看,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不就像是为学习这场冒险点亮的
明灯嘛!像学骑自行车,有了明确目标,才能更快掌握平衡和骑行技巧嘛!
3. 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呀,这可是教学中的法宝呢!好比一场足球
比赛,有了清晰的战术安排,球队才能踢得更出色,队员们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呀!
4. 嘿,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真的超有用的好不好!就跟盖房子一样,有了稳固的架构,才能建出漂亮坚固的屋子,学习也是这样啊!
5. 哇塞,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真不能小瞧呀!如同指引船只航行的
灯塔,让学习的航程不迷失方向,学弹钢琴不就是这样嘛,要一步步朝目标前进呀!
6. 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这可是个厉害的玩意儿呢!就像登山有了
路线图,知道要怎么攀登,才能登上山顶呀,学习新知识也是如此呀!
7. 哎呀呀,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可太关键啦!宛如烹饪时的菜谱,
按照步骤来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学习一门外语不也得这样嘛!
8. 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绝对是学习的秘密武器呀!好比玩游戏有
了攻略,能更容易通关,学游泳不就是嘛,知道每个阶段的目标才学得快呀!
9. 总之,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真的太重要啦,一定要好好利用呀,它能让我们的学习更高效更有成果!。

《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

《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

《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一、引言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国际上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体上在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10年的时间里,布卢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作出了三个领域的划分,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理动作领域。

布卢姆等人研究的成果,影响了整整半个世纪,被誉为是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研究成就之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众多研究者在刘佛年、瞿保奎教授等前辈的倡导下,对引进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消化吸收并加以部分改造,涌现了“目标教学”等一批改革实践,为提升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改进课堂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外对教育目标分类的深化研究,在20世纪70-90年代,主要有加涅提出的“五种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心理动作技能);罗米索斯基提出的知识技能分类(知识分为事实、概念、原理、程序;技能分为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反应技能等);20世纪末国际教育研究界对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安德森等人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霍恩斯坦的行为整合统筹学、马扎诺的四大系统一致分类学、乔纳森的学习结果与策略适配分类学、OECD关键能力与评价适配分类学等。

盛群力教授编著的《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对上述分类体系作了系统的梳理。

二、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1.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是安德森等人的研究团队用十年时间精心打磨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版。

这一分类吸收了布鲁姆的老搭档克拉斯沃加盟,同时又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最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梅耶和测评专家阿来萨等近十位专家参与,是我们当前强调培养高层次认知能力时可以充分借鉴的理论。

2.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理由:(1)教育改革,特别是标准取向的课程改革,需要人们对教育目标重新给I于关注和聚焦;(2)近50年来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研究,包括脑科学的新发现,都要求对原有的分类学进行修订;(3)原来的分类学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变化,尤其是人才培养的要求。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组织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

安德森认为,教育目标可以根据其认知层次和认知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和三个类型。

我们来看看安德森所提出的教育目标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记忆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记住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例如,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第二层是理解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解释。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来解释其影响。

第三层是应用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研究历史事件的案例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层是创造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和创造。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独立研究和创作来发展新的历史理论。

除了层次分类外,安德森还提出了教育目标的三个类型。

第一类型是认知类型,这一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第二类型是情感类型,这一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学生能够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第三类型是技能类型,这一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实证研究。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指导。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层次和认知类型来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授历史课程时,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来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

通过层次分类和类型分类,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从而制定恰当的教育目标。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灵活运用这一理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4注意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4注意

中枢能量理论

把注意看做人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 资源.
资源的分配受制于个体的唤醒水平、意愿、对完 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任务难度等因素.只要 执行的任务不超出所得的能量,人就能同时进行 两种或多种活动. 反之,如果任务超过了人所拥有的认知资源,人 同时做的事情中有一件事情的加工成绩必然下 降.


能量分配模型

唤醒的来源(情绪 药物 肌紧张)
得到的能量 分配 方案 当前意愿 对能量需求 的评价
可能的活动 反 应
中枢能量理论的实验证据

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 并事先规定了靶子词的范畴(如衣着), 靶子词是双义词,如sock(短袜 痛击)
偏向双义词的适宜意义(如臭的)
非 靶 子 词
注意问题给心理学家带来挑战已经很长时间 了.从历史角度来看,在19世纪后期,注 意这一概念引起了哲学家和心理的广泛关 注.(如詹姆士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 理》就指出人的意识具有选择性,它总是对 一些事物更加关注).
然而,由于行为主义对内部过程的极度怀疑 使得注意问题很快就被忽视.在Broadbent 于1958年出版其著作《知觉与交流》后, 注意研究重新受研究者的重视,并从此之后 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议题之一.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人脑的资源是有限,当需要同时完成几项 任务的时候,就涉及到能量如何分配的问 题. 同时进行两种活动的情况如何,依赖于两 种作业是否相似,作业本身的难易程度以 及个人的技能等因素. 如果让被试同时记忆听觉和视觉两个通道 的刺激,其成绩比同时记忆听觉通道的刺 激要好的多(Allport)

注意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过滤器,它可以对刺激信 息进行衰减和过滤,使其中的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 分析阶段,而其余的信息迅速消失(全或无的方式).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这是安德森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使用40年之后对其修订的版本,这次修订有了很多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类学表的变化。

表 1 分类学表(1)知识维度事实性知识(factual knowledge),指学生为了掌握特定学科知识或解决问题而需要了解的基本事实,主要包括:(1)有关术语的知识,指具有特定含义的具体言语和非言语的符号,如语词、数字、符号、图片等;(2)特定事物的要素和细节的知识,指事件、地点、人物、日期、信息源等方面的知识。

概念性知识(conceptual knowledge),是指一个整体结构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明某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如何组织、如何发生内在联系、如何体现出系统一致等,主要包括:(1)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如地质时期的周期、商业物权的形式等;(2)原则和规律的知识,如毕达哥拉斯定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等;(3)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如进化论、国会的结构等。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指做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应用技能、算法、技术或方法的规范等,主要包括:(1)特定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如利用水彩笔画图的技能、整数除法等;(2)特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如访谈技术、探究的方法等;(3)决定何时应用适当方法的规则,如决定何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规则、决定应用特定方法评估商业成本的可行性的规则,也称为“条件性知识”或“产生式规则”。

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knowledge),指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个体自己特定认知的意识和知识,主要包括:(1)关于认知任务的情境和条件的知识,如关于教师所采用的特定考试类型的知识、关于不同任务对认知加工的需求的知识;(2)策略性知识,如通过列提纲把握教科书中学科单元结构的知识、利用启发式规则的知识;根据以上对四类知识的解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构成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知识”,即关于特定学科对象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既包括由特定学科的技能、算法和技术构成的“技能”,也包括决定何时应用适当方法的规则或解题技巧。

安德森知识分类

安德森知识分类

安德森知识分类安德森知识分类安德森知识分类是一种将知识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分组和分类的方法。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尔斯·安德森(E.L. Anderson)于1959年提出,并在后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一、概述安德森知识分类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分类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复杂的知识结构。

该方法通过将相关的概念和信息归类到不同的层次和类别中,使得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记忆、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二、层次结构安德森知识分类采用了一种分层次的结构,将知识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方式进行排列。

整个结构包括四个层次:超类(Superordinate class)、类(Class)、子类(Subclass)和实例(Instance)。

每个层次都包含了若干个概念或信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 超类超类是最高级别的概念,它代表了一个广泛而抽象的范畴。

在动物领域中,"动物"就可以作为一个超类来表示所有动物的总称。

2. 类类是超类下面的一个层次,它表示了一个更具体的概念或范畴。

在动物领域中,"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可以作为两个类来表示不同类型的动物。

3. 子类子类是类下面的一个层次,它更加具体地划分了某个类别中的各种变化或特征。

在动物领域中,"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可以作为两个子类来表示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

4. 实例实例是子类下面最具体的层次,它代表了某个具体的事物或对象。

在动物领域中,"狮子"和"老虎"可以作为两个实例来表示属于猫科动物这一子类的具体成员。

三、应用举例安德森知识分类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学科,并且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相关知识。

1. 生物学:通过安德森知识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将生物界按照从一级分类到更加具体的分类进行划分,例如:生命界(superclass)- 动植界(class)- 动物界(subclass)- 脊椎动物(instance)。

安德森对知识的分类

安德森对知识的分类

安德森对知识的分类
安德森对知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 陈述性知识:又称为描述性知识,这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具体来说,陈述性知识是回答事物“是什
么”“为什么”等问题的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

2.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包括各种动作技能、心智技能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安德森的知识分类

安德森的知识分类

安德森的知识分类
安德森的知识分类是一种将知识分为不同层次的分类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安德森(Richard Anderson)提出。

该分
类系统主要用于描述和组织人类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

安德森的知识分类包括以下层次:
1. 具体事实(Factual knowledge):指的是人们对于具体事物
的了解和记忆,比如人名、地名、日期等。

2. 概念(Conceptual knowledge):指的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概
念和特征的理解,比如颜色、形状、类别等。

3. 原则(Principles):指的是人们对于一般原则和规则的了解,比如数学公式、科学原理等。

4. 策略(Strategies):指的是人们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比如解题步骤、学习策略等。

5. 元认知(Metacognition):指的是人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思
考过程的认知和控制,比如自我评价、计划安排等。

这种分类方法强调了不同层次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对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安德森知识划分理论的解构与再划分

对安德森知识划分理论的解构与再划分

以心理学家安德森 ( . . nesn17 ) JR A dr 96 为代 表的 当代 e
认知心理学家倾 向于把储存于大脑的知识分 为两类 , 一类是 陈述性知识 , 另一类是程序性知 识。按 照这种知识划分 的理 论, 我们无法辨别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 知识这两个概念 的能 指( 符号 的音形 ) 和所指 ( 符号 的意义) 。这两个概 念 的区分 度非常低。这是 因为该划分理论涉及到多种划分标 准 , 而通 常按照逻辑学 的定 义 , 每一次 划分 只能 有一种 标准 , 多种 将 标准混淆在一起 , 必然会 引起思维逻 辑的混乱 。关于程序性 和陈述性知识 的划分标准 , 专家学者们 涉及到命题 、 产生式 、 知识的程序和无程序 、 元认 知、 知识能否被语言 陈述 、 知识 的 自动化和非 自动化 输 出、 技能 和非技能 知识 、 策略 和非策略 知识等多个概念 的讨论 , 必须对 这些概 念加 以区分 , 而对 从
组条件 ( 因) 原 产生行为结果 的程序步骤 , 本质上是知识 与它
们之 间的因果联结关系形成的关 系结构。然而 , 知识之 间的 抽象关系是多样的 , 例如矛盾关 系 、 比关系 、 物流 、 类 流( 能量
幅动态或静态 的图像 , 内部或之 间也 同样具 有这样或那 图形
样 的联结关系 , 表达 图形 内部 和图形之 间的关 系时 , 在 也必 须按照某种程序的语 言进行 表达 , 如此看来 , 安德森 以知识
序, 只要知识间存在联结关 系 , 不管这种关 系是什 么 , 都必然 有程序运作 的特 征。一般研 究者都认 为有关 命题 的陈述性 知识 没有程 序特 征 , 陈述 性知 识 即使 能够下 意识 地 自动呈 现, 也不属于程序性 知识 。但在陈述这些命题 时依然要按照

安德森目标分类学框架

安德森目标分类学框架

事实性知识学习者在掌握某一学科或解决问题时一定知道的基本因素( 1)术语的知识;( 2)详细细节和因素的知识看法性知识某个整体构造中发挥共同作用的各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1)类型与分类的知识;(2)原理与归纳的知识;(3)理论、模式与构造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怎样做事的知识;研究的方法;运用技术的准则;算法、技巧和方法的知识(1)详细学科技术和算法的知识;(2)详细学科技巧和方法的知识;(3)确立何时运用适合程序的知识元认知知识对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1)策略的知识;(2)对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含适合的情境性和条件性知识;(3)自我的知识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的框架记忆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有关知识(1)辨别——学习者可以从长时记忆库中找到有关的知识与目前体现的信息进行比较,看其能否一致或相像;(2)回想——当赐予某个指令或提示时,学习者能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理解可以确立口头的、书面的或图表图形的信息中所表达的意义(1)解说——学习者可以将信息的一种表征方式变换成另一种表征方式;(2)举例——学习者可以指出某一看法或原理的特定案例;(3)分类——学习者可以辨别某些事物能否属于某一类型;(4)总结——学习者可以提出一个简洁的陈说以代表已体现的信息或抽象出一个一般主题;(5)推测——学习者可以从已有的信息中得出结论或许一组案例中发现范型;(6)比较——学习者可以查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事件、看法、问题和情境等之间的异同;(7)说明——学习者可以建构或运用因果模式应用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某个程序(1)履行——学习者面对一个熟习的任务,实质去达成某一程序;(2)实行——学习者选择和运用程序以达成一个不熟习的任务剖析将资料分解为各构成部分而且确立这些构成部分是怎样互相关系的以及部分同整体之间的联系(1)划分——学习者可以依照适合性或重要性来辨析某一整体构造中的各个部分;(2)组织——学习者可以确立事物和情境的要求,并辨别其怎样共同形成一个一致的构造;(3)归属——学习者可以确立交流对象的看法、价值和企图等评论依照准则和标准来做出判断(1)核查——学习者检查某一操作或产品,看其能否内在一致;(2)评判——学习者鉴于外面准则或标准来判断某一操作或产品创建将因素整合为一个内在一致、功能一致的整体或形成一个原创的产品(1)生成——学习者可以表征问题和得出切合某些标准的不一样选择路径或假定;(2)计划——学习者可以策划一种解决方案以切合某个问题的标准,也即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计划;(3)贯彻——学习者履行计划以解决既定的问题。

安德森知识类型

安德森知识类型

安德森知识类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安德森的知识类型。

你看啊,安德森把知识分成了两类,一类呢,就像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叫陈述性知识。

这就好比是你知道苹果是红色的、甜甜的,这就是关于事物的描述性信息嘛。

就像你知道家里的每一样东西放在哪儿,这就是陈述性知识在帮你记着呢。

那另一类呢,就是程序性知识啦。

这玩意儿就像你骑自行车的技能,你不用每次都去想先踩哪个脚蹬子,怎么保持平衡,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做这些动作啦。

程序性知识就是让你能熟练地做一些事情,而不用刻意去想具体步骤。

咱就说,要是没有陈述性知识,那你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不就少了很多嘛。

你都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那多无趣呀!但要是只有陈述性知识,没有程序性知识,哎呀,那你连系鞋带都得费半天劲去回忆步骤,还怎么愉快地出门玩耍呀!就好比学做饭,你得先知道盐是咸的、糖是甜的,这就是陈述性知识。

可光知道这些有啥用呀,你还得会切菜、炒菜这些程序性知识,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来呀。

这两者少了谁都不行,它们就像一对好搭档,相互配合着。

再想想看,我们学习各种技能不都是这样嘛。

学游泳,你得知道怎么呼吸、怎么划水是陈述性知识,而真正能在水里畅游就是程序性知识在发挥作用啦。

学开车也是一样呀,知道怎么挂挡、怎么踩油门是一回事,能在路上稳稳地开就是另一回事啦。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两种知识的身影呀,它们就像我们的左膀右臂,帮助我们应对各种事情。

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岂不是会变得一团糟?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和利用它们呢。

总之呢,安德森的知识类型真的很重要,很实用呀!它们就像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让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世界,更好地掌握各种技能。

我们要好好去理解、去运用它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安德森目标分类学框架word精品

安德森目标分类学框架word精品
(2)组织一-
学习者能够确定事物和情境的要求,并识别其如何共冋形成一个一致
的结构;
(3)归属
-学习者能够确定沟通对象的观点、价值和意图等
评价
依据准则和标准来做出判断
(1)核查
-学习者检查某一操作或产品,看其是否内在一致;
(2)评判一-
-学习者基于外部准则或标准来判断某一操作或产品
创造
将要素整合为-
个内在一致、功能统一的整体或形成一个原创的产品
(1)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
(2)具体学科技巧和方法的知识;
(3)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
元认知知识
关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
(1)策略的知识;
(2)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括适当的情境性和条件性知识;
(3)自我的知识
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的框架
记忆
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相关知识
()识别一-
较,看其是否-
(2)回忆
-学习者能够从长时记忆库中找到相关的知识与当前呈现的信息进行比 致或相似;
-当给予某个指令或提示时,学习者能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理解
能够确定口头的、书面的或图表图形的信息中所表达的意义
(1)解释一-
-学习者能够将信息的一种表征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征方式;
(2)举例
学习者能够指出某一概念或原理的特疋事例;
应用
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某个程序
(1)执行一-
学习者面对一个熟悉的任务,头际去兀成某一程序;
(2)实施
-学习者选择和运用程序以完成一个不熟悉的任务
分析
将材料分解为各组成部分并且确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以及部分同总体
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
(2)具体学科技巧和方法的知识;
(3)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
元认知知识
关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
(1)策略的知识;
(2)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括适当的情境性和条件性知识;
(3)自我的知识
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的框架
记忆
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相关知识
(1)识别一-
(2)组织一-
学习者能够确定事物和情境的要求,并识别其如何共冋形成一个一致
的结构;
(3)归属
-学习者能够确定沟通对象的观点、价值和意图等
评价
依据准则和标准来做出判断
(1)核查
-学习者检查某一操作或产品,看其是否内在一致;
(2)评判一-
-学习者基于外部准则或标准来判断某一操作或产品
创造
将要素整合为-
个内在一致、功能统一的整体或形成一个原创的产品
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学知识维的框架
事实性知识
学习者在掌握某一学科或解决问题时知识
概念性知识
某个整体结构中发挥共冋作用的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类别与分类的知识;
(2)原理与概括的知识;
(3)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
如何做事的知识;探究的方法;运用技能的准则;算法、技巧和方法的知识
较,看其是否-
(2)回忆
-学习者能够从长时记忆库中找到相关的知识与当前呈现的信息进行比 致或相似;
-当给予某个指令或提示时,学习者能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理解
能够确定口头的、书面的或图表图形的信息中所表达的意义
(1)解释一-
-学习者能够将信息的一种表征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征方式;
(2)举例
学习者能够指出某一概念或原理的特疋事例;
应用
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某个程序
(1)执行一-
学习者面对一个熟悉的任务,头际去兀成某一程序;
(2)实施
-学习者选择和运用程序以完成一个不熟悉的任务
分析
将材料分解为各组成部分并且确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以及部分同总体
之间的联系
(1)区分一-
-学习者能够按照恰当性或重要性来辨析某一整体结构中的各个部分;
(1)生成
-学习者能够表征问题和得出符合某些标准的不同选择路径或假设;
(2)计划
-学习者能够策划一种解决方案以符合某个问题的标准,也即形成一种
解决问题的计划;
(3)贯彻一-
-学习者执行计划以解决既定的问题
(3)分类
-学习者能够识别某些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别;
(4)总结
-学习者能够提出一个简短的陈述以代表已呈现的信息或抽象出一个一
般主题;
(5)推断
-学习者能够从已有的信息中得出结论或者一组事例中发现范型;
(6)比较
之间的异同;
(7)说明
-学习者能够查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事件、观念、问题和情境等
-学习者能够建构或运用因果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