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唯物史观识记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它们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

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2.难点:多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基础认知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

(1)春秋五霸:东周分为____、____两个阶段。春秋时期,东方的____、北方的____、南方的____、长江下游的____与____先后建立了霸权,统称为“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周朝传统的_______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2、华夏认同

(1)春秋时期民族关系:春秋中原各国因________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________观念。

(2)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内迁_______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1)农业:_____技术出现,_____农具广泛使用,_____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春秋时期,小农经济产生,以家庭为单位,__________相结合,“男耕_____”,自给自足。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2)工商业: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_____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_______。

2、变法改革

(1)背景: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_______,各国努力提高________。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_____。

(2)结果: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__________利益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制国家。(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____年。主要内容有:_______,奖励耕织;_______,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实行________,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____,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商鞅变法顺应_______,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______,为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三、孔子和老子

1、孔子

(1)创立儒家:孔子是______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出身于春秋后期__________家庭。孔子针对________、_________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2)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____”,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________,爱惜民力,推行“仁政”。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_____________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_______。在教育方面,他以“________”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_____的发展。相传孔子晚年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

2、老子

(1)创立道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______,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_____人。

(2)老子的思想: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___”。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_______,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老子在政治上也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_______,________,甚至退回到________的时代。这些观点见于《老子》一书。

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1、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战国是__________时期。________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2)阶级:____________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士人从各自代表的_________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影响社会现实,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3)文化教育:战国时期,_______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

(4)政策:各国统治者出于_____需要,礼贤下士,争相________。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2、百家争鸣

(1)儒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_________。他们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理论基础。

(2)道家:道家的代表是____,他的思想比老子更加消极、保守。

(3)墨家:墨家代表_________利益。

(4)法家:法家则适应________的社会趋势,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反映了____________的政治思想。

(5)其它学派: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研究逻辑学的_____和探讨军事理论的_____,以及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_______等。

探究一铁器出现的作用

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核心论点:铁农具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经济区域的扩展,促进了水利工程兴修,也促进了水运交通、长途贩运的发展。

探究二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和影响

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变法或改革赋税制度,逐步确立起以个体经济为主的小农经济。

影响:(1)政治上:小农经济是秦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形成的根源,而中央集权制度又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

(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及脆弱性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

(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发展。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阻碍了古代中国科技的突破;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同时也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

探究三多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政治转型: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集权的趋势。

(2)经济转型: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为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3)思想转型: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走向统一提供了思想动力。

探究四对百家争鸣的评价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