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72c82858f5f61fb6366682.png)
• 天津:严复在《国闻报》上强调“物 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
• 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 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二、百日维新
1、时间:1898.6.11—9.21(103天)
2、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 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 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 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也 少倡年导雄文体于改地良球的则“国诗雄界
于革地命球”和。“小说界革 中命《国”饮说。冰其室》著合梁作集—启合》《超编。少为年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 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 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 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 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 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 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 “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 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 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 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 门前请代奏。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3时26 分35秒 上午3 时26分0 3:26:35 2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
A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
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 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 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 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 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 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 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 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 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二、百日维新
1、时间:1898.6.11—9.21(103天)
2、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 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 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 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也 少倡年导雄文体于改地良球的则“国诗雄界
于革地命球”和。“小说界革 中命《国”饮说。冰其室》著合梁作集—启合》《超编。少为年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 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 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 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 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 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 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 “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 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 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 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 门前请代奏。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3时26 分35秒 上午3 时26分0 3:26:35 2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
A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
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 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 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 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 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 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 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人教部编版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214e1bcc175527072208f9.png)
康有为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 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 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 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 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 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 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 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 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 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 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 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 良派的宣传家。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 政变,囚光绪于瀛台,下令逮捕 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 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
维新”
中 南 海 瀛 台
戊戌六君子
康 广 仁
杨 深 秀
林 旭
杨 锐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 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 所以不昌者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 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 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 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 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 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 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 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 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 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
梁启超
严复还在国闻报上介绍了《天演论》。他特别强调 “物竞天择”“ 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严复认为, 国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由弱转强,这样才符合进化 的规律,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过渡: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0432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d.png)
3.教训: 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1.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
梁启超
(2)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 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 “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 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 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 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最后,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 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 牲者。
实业家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八旗兵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 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 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 不切齿痛恨。
百日维新的失败
中南海瀛台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 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 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1.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
梁启超
(2)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 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 “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 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 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 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最后,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 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 牲者。
实业家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八旗兵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 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 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 不切齿痛恨。
百日维新的失败
中南海瀛台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 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 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ffe876b4daa58da1114a30.png)
1.历史 意义
1、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具有爱国和进步的双重意义。
2、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社会进 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失败 原因
4.结论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 2)采取改良的办法,脱离广大民众; (3)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4)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反对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XX金 工 实 习 车 工报 告 实 习“改报革告创频新道、为大 奋发家有整理 为”了大《讨范论文学》习,供心大得家体学会习参参考考 。 金“工改实革习创是新一、门奋实发践有基为础”课大,讨是论机活械动类开各展专以业来学,生通学过习几工天程的材学料习及思机考械,触制动造很基深础,感等 课到程这必是不一可次少思的想先的修大课起,底是 非,起机底类的专是业落教后学于计时划代中的的思实维践观教念学和环惯节性。思它维培;这养是的一动次手 能 力能的力大有排的查意,排义查。的而是且岗可位以素使质传与统转的型机发械展制的造差工距艺;这和是现一代次机作械风制的造大技检术验。,检验 自 的 动 是 化 尽 专 责 业 状 的 态一 、名 求 学 实生 作风,学和好担理当论精知神识,固使 然我对,但“动改手革能创力新至、关奋,现发在有的为大”学的生重,是大来现自实 城 市 的 同 学 ,平时动 手的机意会义少有,动了手更的加能深力刻差的,很认难识以。后社会 对人才 的需求 。而金 工 一 实 是 习 进 课 一 程 步 为 解理 放工 思 科 想的,转学换生思带路来,提了高锻党炼员的干机部会干,让事走创出业课的堂积,极在 性各。样要的开工好件动和员机部器署的 车 会 间 ,学里好,指动 定手 的,亲相身关体学验习,对内的容帮,真助正是让巨广大大的党。员感认谢识学到校这为次的大机讨会论,也的感重谢要辛性苦、带必领要和性 和 紧 迫 性 ,从 而调动 起大家学想习干的事老、师会们干。事、干 好事的 信心和 决心。 ,二校是区坚里持的党一建道立亮校丽不的动风摇景。,还坚记定得“次两,带个者维好护奇”而的兴政奋治的站心位情,解,向放着思厦想大,勇金于工实实践习,敢基 地 进 发 ,想 象 着闯亲手敢 工干件,努加力工探的索快新乐时。期然基而层,过学的校真支快部,工转 作眼新间路,短子学。期 六周的 18个学 时 三 的 是 金 全 工 面 实 深 习 化结 课束 堂 了 教学,在改当革蓝,领创的新 日课子堂里模 式,有。过想艰要辛确,有保过学畏校惧长,但远收发获展的,全是面快深乐化和课宝堂 教贵学的改动革手势经在验必。行和,老创师新,课同堂学教们学聚模集式在势车在间必里行的。那新种学亲期切我,那们种将体继验续,将破是除我传人统生课里堂 的 僵 化 保 守 和因循 守旧,有 步骤地 推选勇永于恒担当 的课改 先锋,激 发教师奋发有为、向 上 求 进 之 心 情破除 封闭狭 隘,开拓 视的野回,继忆续。坚持 “走出 去”和 “引进 来”战 略,扎 参 加 了 车 工 ,焊接,数 字线切 割,钳 工实,拆推装进,铣课工改,从 中我学 到了宝 贵的东 西,它 让路是行不通的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PPT课件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28b8110c22590102029dff.png)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6、维新人士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1)上书 (2)创办报刊 (3)代表人物
《《 时国 务闻 报报 》》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
人物扫描 变 者 天 下 之
梁公 启理 超也
人物扫描 《天演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严复
人物扫描
相关史事
6、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 主张向西方学习;
C、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 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 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 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D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安
汉
甲
庆
阳
午
内
清军 政械 府所
铁 厂
学.科.网
民用企业
战 争 北 洋 水
内 军事企业
师 全
外 “自强”
“求富”
军
交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
困
——学习西方技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覆 没
康有为
梁启超
奎屯市一中李新亮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二、百日维新
1、时间:1898.6.11—9.21(103天)
2、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 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 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 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第6课 戊戌变法(共27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5f60dc4028915f804dc281.png)
新政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新政之初,慈禧虽然没有表示异 议,但却提出三条“上谕”强迫光绪帝布告天下。同时做好了随时镇压 的准备。
百日维新
材料一: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 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 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 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 件。 材料二: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 绪帝提出“守旧不可,必当变法; 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 必当全变”
局限性:可以看得出过去他们主张的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在法令中没有,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百日维新
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 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 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 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 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 恨。”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百日维新
背 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 是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 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 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 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 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 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 (1871—1908)政”。
维新派想争取列强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练兵 的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
袁世凯
结果
谭劝袁说:“1、包围颐和园。2、杀死荣禄,而他自 己(谭)负责派刺客去干掉那个”老朽“(慈禧皇太 后),袁世凯巧妙回避任何承诺,告诫谭行动不要过 于仓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0c395676c66137ef06195d.png)
《 国 闻 报》
《 直 报》
创办报刊
《 湘 学 报》
《 知 新 报》
二、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时间:1898年(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 “戊戌变法”)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缚之……”
严复主持的
——梁启超
《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
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有哪些? •它们宣传了什么观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是强学会等学会,《时务报》和
《国闻报》。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主要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政哪些治人上 裁有撤利于冗刷官新冗吏员治,,允使官许民官参民与上政书权言的积事极。性提高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评价戊戌变法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教 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败因探究: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因); 2、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4、变法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
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4f999c3b0717fd5360cdc6f.png)
1895年﹒获悉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 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5年﹒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成立强学会
梁启超(1873—1929)
执笔《时务报》
1897年﹒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
时务学堂旧址
时务学堂功课,分为 两种:一曰普通学, 其目有四:‘一曰经 学,二曰诸子学,三 曰公理学,四曰中外 史志及格算诸学之粗 浅者’。二曰专门学, 其目有三:‘一曰公 法学,二曰掌故学, 三曰格算学’。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27张PPT)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f724a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9.png)
百日维新
发展 实行变法
封建势力进 行阻挠破坏
戊戌变法 的背景: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创办报刊
发生 组织学会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B 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7.“戊戌变法历残害,赤心肝胆辉百日。”下列有关戊戌
变A.法《的辛表丑述条,约正》确的的签是订(是起B因
)
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 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02
百日维新
康有为再次上书
1.德国强占胶州湾
2.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2
3.光绪帝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
1898年夏,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 “不甘做亡国之君”,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 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开始。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学会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问题思考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 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严复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 什么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e9d26c2b160b4e767fcfdd.png)
谭 嗣 同
谭嗣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 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 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 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 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 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 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严 复
《史记· 东方朔传》: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 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1.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署《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剧。 2.经过: 1895年春,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
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络各省参加科考的举人共同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反
对议和(目的),历史上称这次行动为“公车上书” 。 闻日本索偿二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乃能给之。若借洋债,合以利息折 扣,百年亦无偿理,是自毙之道也。与其以二万万偿日本,何如以二万万外修战 备,内变法度哉!
(一)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背景)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有识之士掀起“实业救国”思潮。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挽救 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2、理论著作:
《新学伪经考》把封建主义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成为打击守 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把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主张变法的先驱,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 念的人。 (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 )
3、思想特点:
托古改制。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 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e93ccc240c844769eaeea9.png)
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 )
A.提过了工作效率
B.起了思想启蒙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摧毁顽固派力量
5、“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 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 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开放言论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
戊戌政变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为 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 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 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 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 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 维新”。
结果 意义 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戊戌变法失败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咸丰皇帝 B.同治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 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戊戌变法的意义
①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 ③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结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背景 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 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 发展: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 戊 经过 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 戌 时间(1898.6.11—9.21) 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 高潮:百日维新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 变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然而也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通过 教育、军事一系列变革) 改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法
A.提过了工作效率
B.起了思想启蒙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摧毁顽固派力量
5、“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 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 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开放言论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
戊戌政变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为 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 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 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 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 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 维新”。
结果 意义 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戊戌变法失败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咸丰皇帝 B.同治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 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戊戌变法的意义
①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 ③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结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背景 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 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 发展: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 戊 经过 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 戌 时间(1898.6.11—9.21) 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 高潮:百日维新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 变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然而也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通过 教育、军事一系列变革) 改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 分子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探究研讨
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 地主阶级顽固派
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新课讲解 3、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于瀛 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 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康有为、梁启超就是鲁迅所盛赞的真的勇士,民族的脊梁。百年前,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代表的几位热血青年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空前奇伟的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中华民族面临实现伟大复兴的一 次机遇,然而,在那个“戊戌”年,他们失败了,或暴尸京城街头,或逃至海外东
瀛。强国之梦最终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
新课讲解
一、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的背景 你在漫画中读到 了哪些历史信息?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
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新课讲解
公车上书
为什么叫 “公车 上书”?
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
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
学习目标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P28-P31页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什么叫“公车上书”?
2、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
3、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情境导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 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新课讲解
1898年夏,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 君”,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 变法开始。
光绪帝与康有为、梁 启超在一起
《明定国是诏》
新课讲解 2、百日维新
类 别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军 事 内 容 影 响
栽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 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 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技能目标 1、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 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 2、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 南 海 瀛 台
新课讲解
笑我 自 横 刀 向 天
仑 去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 留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 肝 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胆 两 临刑前有绝命诗: 昆
7.结果:操纵实权的 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囚 禁 光绪帝;谭嗣同 等维新人士被逮捕杀害,戊戌变 百日维新 ”。 法失败。戊戌变法仅持续103天,故又称“ 思想启蒙的作用(启 8.影响:①在社会上起了 资产阶级 思想之蒙); ②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君主立宪制 (倡导______________) ,是中国政治近代化 的开端;③传 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利于中国 资本主义 发展。
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
知识要点
一、维新变法运动
1.背景:1895年,中日甲午 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 《 破产。
》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
康有为 2.兴起/序幕: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拉开
4.维新思潮的传播 (1)方式: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 (2)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 :主张学习西 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他的译著 《 天演论 》,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西方的 进化论 ----------学说介绍到中国,“生存竞争 ”学说成为 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3)作用:批驳 顽固派,宣传了西方 资产阶级政治 学说,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新课讲解
公车上书
时间 人物 内容 影响 1895年春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轰动京沪、拉开了维新变法运 动的序幕
探究研讨
二、维新思潮的传播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
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呢?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新课讲解
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
新课讲解
康有为与顽固派论战
新课讲解
三、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的高潮
1、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
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
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 临内忧(揭竿斩木)外 患(瓜分豆剖)
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学会
新课讲解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严复其及译著《天演论》
新课讲解
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
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影响: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新课讲解
“法者,天下之公器一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5.开始: 1898 年(旧历戊戌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令,标志变法开始。 6.主要内容 (1)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2)军事:训练新式 陆海军; 言论;开办新式学 (3)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开放 堂培养人才(开办了 京师 大学堂,即北大的前身), 科举考试 废除 八股文; (4)政治:取消 多余 的衙门和 无用 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