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新解读

合集下载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一直在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也对整个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产能过剩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

宏观经济政策是造成中国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一直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大量的产能过剩。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鼓励企业以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出口为主要目标,这导致了生产能力的过剩。

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

因为企业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和低息贷款实现过度扩张,而不必担心市场需求是否足够。

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重工业向轻工业和服务业转型。

由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政策引导,一些重工业产能过剩转向了轻工业和服务业,这导致了新的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严重,而高新技术产业则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了新的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

技术水平也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进行技术进步和创新,这导致了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而市场需求的增长却远远赶不上生产能力的增长。

造成了产能过剩问题。

由于技术进步的不平衡性,一些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这也导致了这些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产能过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水平提升。

企业也需要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自身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产能过剩”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及思考

对“产能过剩”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及思考

对“产能过剩”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及思考1. 产能过剩的定义与现象分析投资过度: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大量投资于产能扩张项目,导致产能迅速增长,而市场需求却没有相应跟上。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这也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形成产能过剩。

政策因素: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投资和扩张的政策,使得企业纷纷投资兴建新工厂,导致产能过剩。

价格竞争激烈:由于产能过剩,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往往采取降低价格的方式进行竞争。

这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

产能利用率低: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很多企业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产能利用率严重低于正常水平。

投资效益下降:由于产能过剩,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投资回报率降低,导致投资者对新增投资的积极性降低。

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会导致部分行业过度发展,而其他行业发展滞后,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

产能过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1.1 产能过剩的概念在当前经济背景下,产能过剩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简单来说,是指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部分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化工等领域。

当这些行业的产能迅速扩张时,若市场需求未能同步增长,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这会导致企业面临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

还可能引发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等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

产能过剩可以划分为周期性产能过剩和结构性产能过剩两种类型。

周期性产能过剩主要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市场需求暂时性下滑;而结构性产能过剩则是由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因素导致的部分产业供给能力大于需求。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

关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探讨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市场需求成为影响制定企业生产计划的关键因素,然而,在经济危机余波未消的今天,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的生产过剩,或进一步描述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国内很多企业行业的普遍现象。

本文从分析产能过剩的具体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导致我国产能过剩的实际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标签:产能过剩原因措施一、产能过剩的概念按照一般的理解,产能即生产能力,因此,所谓产能过剩即指生产能力过剩,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活动中,通过人们的投入、建设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提供给人们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超过了大众的一般使用能力和平均购买能力的现象。

这其中,如果只超过了大众的一般使用能力,就属于绝对产能过剩的范畴;如果只超过了大众的平均购买能力,则属于相对产能过剩的范畴。

绝对产能过剩属于大众认知的范围,此处不再进一步阐述,而相对产能过剩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作者认为,所谓相对产能过剩是指,在相对稳定、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且大多数市场交易行为都受正常市场行为规则规制的条件下出现的生产过剩。

二、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很多社会形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生产能力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而由于生产能力不断发展而带来的产能过剩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经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的几千年时光中,传统的农业模式几乎完全依靠人们的双手来进行手工劳作,这样的生产方式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而由于社会制度的客观原因,这时人们的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属特定的阶级享有,普通大众只能追求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从整体上而言,几乎不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首先受益于这场变化,并将这些变化的成果伴随战争和侵略带到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近百年来,世界工业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改变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能量,缩短了商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人们的劳动所得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远远赶不上社会生产能力的发展,因此,出现产能过剩是必然的结果。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一、投资过度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大量投资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导致了产能的快速扩张,而市场需求并没有跟上。

在房地产领域,大量的楼盘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政府干预
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产能扩张进行了干预,通过财政刺激、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进行投资扩张。

这导致了一些企业过度扩张,追求规模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技术进步
中国的技术进步也是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技的进步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导致了企业不断增加产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种产能过剩就会形成。

四、金融体系问题
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银行信贷过于宽松,导致了企业获得融资的成本较低,进一步鼓励了投资扩张。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不惜提供大量贷款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投资,这也是产能过剩的一个因素。

五、市场竞争不充分
中国的市场竞争环境相对不够充分,一些行业存在垄断或垄断倾向。

这导致了一些企业过度扩张,而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需求。

一些地方政府也存在保护性的做法,通过限制外来企业的进入,进一步扩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投资过度、政府干预、技术进步、金融体系问题以及市场竞争不充分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市场化改革,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防止过度扩张和浪费资源。

政府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消化过剩产能。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一点思考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一点思考
中 国产 能 过 剩 问题 的 一点 思 考
刘 燕
当今 中国行业产能过剩现状 就传统行业而言 ,目前 中国钢铁行 业产能 过剩 1 .6 亿 吨 以上 ,水 泥产能过剩超过 3 亿 吨。此外 , 有 色金 属行业 的电解 铝这些年 的无序扩 张也导致了长期产能 过剩 的风 险。其 产能 利用 率在 2 0 0 7年将 近 9 0 %, 由于盈 利丰厚 ,各地一窝蜂而上的结果 是产能扩张太快 ,行业 产能利用 率迅 速降低 。近两年已经降至 6 5 %左右 。 新 兴产业 也难逃 产能过剩的厄运 :风力发电机组 制造业 目前产 能闲 置逾 4 0 % ;光伏产业产能也严重过剩 ,据工信部下属 的光伏产业联盟的 统计 ,产能己经达 到了 3 5吉瓦 ,全 国光伏企业 总 产能在 4 O吉瓦 上下 , 比世界其他 国家的总装机量还 多。 从传统 的钢铁 、水泥 等基建行业 ,到光伏产业等代 表未来新兴 产业 发展方 向的高科技产 业 ,中国的产能过 剩是普 遍的 、全方 位的 。然 而 , 中国现在进入经济转 型期 ,当产能过剩遇 到经济转 型,产能过剩就成 为 更加棘手 的问题 。产能过剩将会成 为这五年新一届政府宏 观调控 中的巨


( 二 ) 地 方政 府 的绩 效 评 价 机 制 不 合 理 以及 市场 机 制 的 缺 失
中央对地方的绩效 评价机 制—— 唯 G D P是 图,是 形成 当今 中国独 特市场结构的关键所在。 中国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 的支持 :如政府给予企业 的土地价 格优惠 、税收优惠、出 口补贴等等 ;政府 的运行也离不开企 业 :企业是 个地方 G D P的 “ 贡献大户”,是地方政府政 权稳定 的 “ 定 心丸”,在 以G D P作 为地方政府绩效评 价唯一 标准 的今天 ,企业 的生存 状况 与政 府息息相关 。 所以 ,中国市场形成 了其独特 的现象 :经济学上基于企业追求 效益 最大化的优 化资源配置 的假设 ,很 多 时候 ,在 中 国企业 的身 上并不 适 用 ,地方政府对政绩 的追求才是最高 目标 ,G D P 、就业和税收 的重 要性 远远超过 了企业盈利 。在 GD P领导下 的地方 政府与 企业 ,市 场机制 荡 然 无存 。

中国产能过剩的原理

中国产能过剩的原理

中国产能过剩的原理
中国产能过剩的原理可以从供需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多行业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导致了产能过剩。

其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外部需求不足也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说,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房地产、钢铁、水泥等行业。

这些行业的投资规模过大,使得它们的产能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

另外,由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一些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也加剧了这一现象。

另外,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出口比较依赖于外部市场,这就使得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要解决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市场监管、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下大力气。

同时,也需要积极推动内需扩大、促进消费升级等,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的情况。

近年来,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产生了负面影响。

产能过剩的成因十分复杂,主要涉及经济、政策、产业和市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之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衡。

长期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过于注重投资和扩张性,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而过度投资于一些传统产业,使得这些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

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衡也表现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过度宽松,促使了资金的过度聚集和投资过度冗余,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的成因还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技术水平滞后有关。

我国传统制造业过剩严重,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产能严重超出了市场需求,造成了恶性竞争和利润下滑。

这些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品结构陈旧,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了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还与市场机制不完善和资源配置扭曲有关。

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当地产业的发展,通过扶持补贴等手段来维持行业的发展,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加剧了产能过剩。

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使得市场的资源配置发生了扭曲,产生了产能过剩问题。

金融体系的不合理和金融风险的加剧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成因之一。

在中国,由于金融体系过度侧重于信贷的流动性和数量,而忽略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持。

很多企业往往通过贷款来扩大产能,而不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这种行为往往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

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市场需求的变动也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之一。

面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和市场环境的不稳定,一些中国企业过分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忽视了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力的提升,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怎样认识中国的产能过剩

怎样认识中国的产能过剩
中国的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并存。在所有产能过剩行业都存在一个客观事实,就是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产能过剩,处处都是竞争惨烈的红海,利润率极低,不少企业是赔本赚吆喝,但是高技术产品或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存在供不应求,产能不足。普通钢材如卷材、线材、普通板材早已产能过剩,但科技含量高的钢材产能不足,有的产品到目前为止国内还生产不出来需要进口。我国的手机早已过剩,国产手机价格一路走低,但有人告诉我,到目前为止我国还难以生产一部完整手机,关键零部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就是整机的生产过剩与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不足甚至没有生产能力并存的现象。
中国产能过剩是企业盲目扩张和政府盲目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存在,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钢材、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光伏等过剩,其实其他产业如饭店、宾馆、服装、鞋帽、手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各个产业都过剩,但为什么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前者而没有集中在后者,有人说前者都是生产资料,后者是消费资料,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问题的实质是后者在自由竞争中由企业做出理性选择,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有那么多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的生产线,为什么今天大多数生产厂家都消失了呢,这就是竞争的结果。供大于求价格就下降,直至下降到了成本以下,谁生产谁赔本,当然就有厂家实在撑不下去,只好关张停业,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没有形成经济规模,对地方的经济及社会影响没那么大。而前者表面看是企业产品以及产能的过剩,是企业盲目上马的结果,实质是地方政府干预的结果。在现有的对地方政府考核目标和指标体系下,各个地区都在努力追求经济增长,实现所谓跨越式发展,都在尽一切可能招商引资,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为外商提供最优惠的条件,都在争取大项目,最终结果是生产项目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特别是同一项目在各个地区同时上马,出现了结构趋同,进而出现了产能过剩。因此,产能过剩表面看是企业投资过剩,实质是区域经济恶性竞争和地方政府过度引资的结果。特别是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乐此不疲地继续引进这些过剩产能,而在国家的相关部委居然能够获得审批通过。进一步讲,所有产能过剩的项目都经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批,可见,我们常说的钢材、水泥、电解铝等过剩项目又是审批的结果。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的下降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一、产能过剩问题的主要表现产能过剩指的是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的情况,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产品库存过高。

由于经济增长的减缓和市场需求的下降,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库存逐渐积累,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并造成价格下跌。

2. 工业生产效率低下。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部分企业难以实现生产成本的收回,进而影响工业生产效率。

由于资源和成本的支出不得不限制、降低,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3. 资本和能源资源被浪费。

由于产能过剩,很多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线的正常运作而不得不倾向于使用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从而导致了这些资源的浪费。

二、产能过剩背后的原因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投资规模过大。

由于短时间内大量的投资使得生产能力过剩,这也被称为投资误区,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同行业、重复建设。

中国在建设特定产业或区域时,往往重复地建设同类型的工厂,从而形成同行业、重复建设的现象,这也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3. 设计和技术不成熟。

由于科技供应商实力薄弱,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成熟,往往会导致产能过剩问题。

三、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对策:1. 防止投资规模过大。

保持适量的投资规模,同时确定合理的投资期限和回报标准,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产能过剩,有利于企业持续地发展。

2. 加强产业整合,避免同行业的重复建设。

建立完善的用地计划、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可有效避免产能过剩问题。

3. 改善技术和生产工艺。

对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几点认识

东方企业文化·策略 2011年3月155对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几点认识马 杰 杜永喜(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摘 要:近些年来,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困扰着我国经济,不仅制约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给我国今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对产能过剩有较清晰的认识,本文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产能过剩的含义、原因、后果及对策进行梳理,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产能过剩 含义 原因 后果 对策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3—0155—01 学术界对产业过剩的研究已经众多,本文只想把以前研究中存在的误区加以梳理,以期得到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产能过剩与通货紧缩通常人们认为产能过剩会造成产品存在积压、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率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因而通常伴随着通货紧缩。

而茅于轼(2006年)认为,经济紧缩只发生在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它和生产能力过剩并无直接的联系,只要这部分过剩的生产能力没有投入使用,就不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因此提醒我们在分析产能过剩时要与生产过剩加以区别。

二、产能过剩的原因再分析多数学者在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时一般认为投资过快增长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而投资过快增长一方面是由于资源价格扭曲,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强造成政府及政府所属企业在投资中所占比重过大且非理性增长,而政府如此强烈的干预经济则是由于中央对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

但本文认为,这样一套逻辑只能从表面上解释产能过剩,现实中私有企业同样存在产能过剩,而当政府每次采用行政手段治理产能过剩过后,依然有大量私有企业进入,如果真的是库存积压、企业利润率下降,那么这些更为理性的私营企业为什么还要坚持进入呢?周其仁(2005年)认为,我国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行业一般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市场易入不易退且政府干预频频的行业。

论我国制造业中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

论我国制造业中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

论我国制造业中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能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然而,在制造业产能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产能过剩。

我国制造业中的产能过剩已不可避免,这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对国际贸易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一、产能过剩的表现产能过剩是指在拥有大量与市场需求相比生产的商品、工业品的情况下,经济无法消化这些产量。

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加突出。

在我国制造业中,一系列数据表明了产能过剩的存在。

例如,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传统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非常低;汽车、电子、机械等高端制造业也有重复建设和泛滥的问题;同时,制造业整体库存水平也很高。

二、产能过剩可能带来的影响每个行业在面对产能过剩时,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包括:1.生产效率下降如此低的产能利用率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且也降低了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随着库存的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减少,资本效益下降。

2.环境污染增加大规模的生产,特别是传统行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在不断突出。

由于能力过剩,企业生产的时间周期长,耗能量大,排放的大量污染物使环境质量面临很大压力。

3.行业竞争力下降,出现严峻的破产风险由于产能过剩,企业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在这种竞争下,企业想要获得生产成本的优势就必须大幅度降低价格,推行“恶性”竞争,企业的利润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破产风险。

三、解决产能过剩的方法要缓解我国制造业中产能过剩的问题与影响,有几点需要注意:1.调整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粗放式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革。

为避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应适当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创新科技研发企业在面对产能过剩的挑战时,应该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推进市场化改革如果想要解决制造业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就需要推进市场化改革。

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是指中国生产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多,超过市
场需求,导致产品供给过剩、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钢铁、水泥、铝等传统产业,也出现在太阳能
发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

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去产能:政府通过强制式的减产措施,对部分企业进行关停、搬迁、破产等方式,去除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减少过剩产能。

2. 转型升级:对于产能过剩的企业,应鼓励其进行技术改进、
产品升级以提高竞争力。

3. 减税降费:政府可以通过减少企业税负、降低利息等方式支
持企业发展。

4. 扩大出口:通过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减少对国内市场
的依赖。

5. 提高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社会消费等方式刺
激市场需求,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总之,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共同
努力,实施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以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
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关键领域和支柱产业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极为迅猛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然而,不可避免地增长速度放缓,现在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产能过剩。

本文将分析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1.投资过剩过去十年,由于中国赶上了一场基础设施和工业化的热潮,制造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大量的投资流向了制造业领域,引发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政府的产业政策鼓励制造业扩大产能规模,而高额的投资和低利润的环境使得企业不得不追求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缺乏差异化由于过去长期的快速增长,很多企业都在同一领域中竞争。

由于他们缺乏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也相对低廉。

这导致企业之间进行低成本竞争,而不是通过不同的创新和技术提升来提高竞争力。

这直接影响到产品差异化和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导致了过剩的产能。

3.国际市场不景气中国的出口市场一度被视为增长的关键力量。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和北美市场疲软,出现了不确定性和消费降级。

这降低了出口市场的需求,并导致一些行业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

4.环保和劳动生产力成本升高由于政府对环境保护和工人权益的重视,工业生产要求更高的环保和劳动保障。

这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制造业能力的下降。

由于一些企业未能及时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生产效率,以适应这些变化,他们面临成本上升和盈利下降的困境。

二、应对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对策1.开放创新市场中国应该不断地加强开放战略,以寻求新的市场和机会,扩大产品差异化,提高品牌价值。

中国应该加强对外贸易伙伴的联系和降低障碍,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加入国际市场。

2.技术升级与创新中国应该加强对自主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建立全面强大的创新体系,提高制造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政府应扶持技术与创新,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以及解决方法(3)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以及解决方法(3)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以及解决方法(3)从宏观层面分析,每一次经济的衰退期都伴随着整体产能利用率的低迷,而经济复苏则伴随着整体产能利用率的升高。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产能利用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高,则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相对较低,产能利用率的过低则会造成人员、生产设备的闲置及成本的浪费。

另外,产能利用率亦可评估产能扩充的需求程度,若产能利用率过高,可能表示企业产能有扩充的必要性。

经对韩国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产能利用率的检验,显示出工业增加值、价格指数(ppi或cpi)、及货币供应量(m2)与产能利用率有直接的关联。

由此可见,经济周期与产能利用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1994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制度逐步放开,大量企业投入生产,我国产能利用率开始下降,但下降趋势在21世纪有所缓和。

然而,受到2017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和政府救市政策的影响,我国产能利用率开始进一步下滑。

目前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为72.3%,总体产能过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更加严重。

根据生产函数法对各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橡胶行业周期性较强,其产能利用率基本与我国整体产能利用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其中,除了煤炭采选业和饮料、纺织服装等消费性行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低于80%,存在产能过剩现象。

尤其是有色金属行业和食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 和 59%,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

2017年金融危机后,大量产能投入生产以刺激经济,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 2017年以后,产能利用率开始逐步恢复,而目前中国尚未出现回暖迹象。

在我国ppi连续两年负增长之后,预计2017年ppi乐观情况下同比回升至0.5%左右,谨慎情况下同比变动-0.4%。

我国ppi表征的工业部门通缩制约工业总体盈利表现。

从产能利用率与宏观周期来看,呈现出增长中枢下移与高通胀的终结的现象。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过剩于市场需求的状况。

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逐渐形成了各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还会对企业和行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产生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忽视了内需的发展。

这导致了一些行业过度扩张,产能过剩严重。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由于投资过度,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

政府对传统行业过度补贴与支持,也使得产能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与减缩。

中国需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对消费和服务业的支持,降低对制造业的投资,减少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的产能过剩与企业过度追求规模扩张有关。

许多企业在市场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仍然不断扩大规模。

这是由于许多企业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增加产能,扩大规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追求规模扩张的做法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

这就需要企业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产能过剩与技术进步不匹配也有关。

中国的一些行业在技术水平上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国内市场产生了过剩的情况。

中国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的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提升行业竞争力,减少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的产能过剩还与市场监管不力有关。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了价格战、恶性竞争等手段,导致了产能过剩的加剧。

政府部门在市场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需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产能过剩问题的发生。

全球经济不景气也是产生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一些行业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

特别是在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产能过剩及思考

产能过剩及思考

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原因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原因,有许多方面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阶段性过剩原因。

产能过剩是在不同行业之间相继出现的,产能过剩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可能这么认为,某个行业或某几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解决了,新的过剩行业又会出现。

其实这是市场经济规律造成的结果。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来看,本身就是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演进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演进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买方市场逐渐形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一直保持着供大于求的格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供大于求的行业也在逐渐向更多的领域延伸。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市场通过价格竞争机制实现利润变动趋势,以利润的增加吸引生产要素转移,生产要素过多集中于某一或某些行业,一旦过于超过市场需求,就产生了产能过剩。

第二.结构性过剩原因。

从各行业看,有些行业过剩,有些行业不足。

目前已经或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有不少,特别是一些门槛比较低的行业,如服装、纺织、日用品、农业中低端产品等;但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附加值高的还有进一步加强空间。

从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看,有的品种供过于求,有的品种仍然短缺。

比如钢材,我国炼钢能力,2004年底为4.2亿吨,2005年达到4.7亿吨,加上目前在建和拟建能力,将突破6亿吨。

2005年钢表观消费量为3.5亿吨。

虽然目前钢材还有利润,但利润增长幅度已经不高。

随着产能的大量释放,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会突显出来。

在总量可能过剩的同时,钢材结构很不合理:在现有产能中,低水平产能占40%。

其中,3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占总能力的27%;20吨以下的小转炉和小电炉占总能力的13%。

部分高附加值产品仍然不足。

冷轧硅钢片、轿车用板、高档家电板等高附加值产品需要进口。

第三.相对性过剩原因。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总体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广大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由于购买力水平低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而难以得到满足和充分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新解读
2013-10-23
来源:期货日报
对部分高增长的行业来说,产能过剩的判断需要放在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中考虑;对品种分析来说,应该特别关注这些行业在去产能过程中的供应问题
今年月,工信部将年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锌(含再生锌)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等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予以公告,要求有关方面力争在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落后产能,确保在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在这份名单中,除了水泥、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这个行业和期货市场上市的品种相关性不大外,其他的个行业或者有上市的期货品种,或者和相关的上市品种密切相关,如印染和化纤。

产能过剩的界定
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概念,在统计上一般采用“产能利用率”来衡量产能是否过剩和过剩的程度。

产能利用率又叫“设备利用率”,业内通俗些的说法为“开工率”,通常被定义为实际产出与产能(潜在产出)之比。

实际产出也就是当期所生产的商品的供应量,潜在产能一般是指在既有的制度条件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下所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

判断产能利用水平的方法包括调查统计法和估计法。

调查法主要通过自下而上的调查,统计出总体和不同行业的产能利用率。

估计法主要包括定义法、峰值分析法、生产函数法等。

其中定义法直接采取产量除以产能得出产能利用率,峰值法则是观测到的产出与潜在最大产出的比值,其中潜在最大产出假定在峰值年份产能得到充分利用,峰值年份的产能即为潜在最大产出;生产函数法估计实际产出与一定时间内在给定投入和技术水平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的比例,来分析生产能力的利用状况,应用较为宏观,对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的估计效果一般,在国别报告中采用此方法评估各国的产能过剩情况。

在我们的研究中,通过对产业链各种类型的企业样本的调研获得开工负荷情况并推导产能利用率较为常见,另外通过峰值测算加上峰值后期的产能投放情况综合进行估算也经常使用。

考虑到设备检修等因素,一般认为的产能利用率为工厂和设备的正常状況。

当产能利用率超过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率较长时间在以下,表示设备利用不足。

国内目前没有官方发布的产能利用率指标,许多研究机构或者学者估计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在—左右。

国内外产能利用率状况
发达国家的产能利用率比中国要稳定
发达国家的产能利用率比较高,并且相对发展中国家更为稳定,而发展中国家不仅是年度间的产能利用率波动较大,并且月度间的波动率也很大。

这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经过长期的市场机制的淘汰后,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技术设备也比较先进,对应的销售市场比较稳定,因而产能利用率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尚未完善,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产能利用率波动较大,且平均水平较低。

中国的产能利用率
据估算,我国的产能利用率在年跌至。

从数据来看,国内有三个阶段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分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后的轻工业产能过剩、—年以钢铁等重工业为主导的产能过剩以及年经济刺激之后的制造业整体产能过剩。

年金融危机后,大量产能投入生产以刺激经济,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年以后,产能利用率开始逐步恢复,而目前中国尚未出现回暖迹象。

根据对中国产能利用率的估计,年以来产能过剩的问题要比之前更加严重。

期货上市相关品种的行业产能利用率状况
轻工业:纺织行业、油籽压榨行业
涉及期货品种:棉花、、菜籽油、豆油、菜粕、豆粕
纺织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加入以后,纺织业被认为是国内受惠最大的行业之一,因此纺织业的投资力度也比较大,纺织行业处于持续景气之中,对于棉花和化纤的需求不断上升,但近几年随着外部需求的下滑,纺织行业的开工率不断下滑。

数据显示,年国产纱锭约为亿锭,年达到亿锭以上,但国内棉花的需求量从年度末的万吨下降到年度的万吨左右。

涤纶的上游原料是,在之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期货远期合约一般表现为升水现货。

而近几年随着产能的持续投放,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应过剩,开工率也由之前的满负荷(除去必要检修)降低到目前的左右。

油脂压榨行业的产能过剩更为突出,国内年大豆压榨产能约为亿吨,但大豆的消费量约为万吨,产能利用仅在左右,行业压榨利润年内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状态。

重工业与原材料:钢焦煤炭行业、有色行业
涉及期货品种:平板玻璃、螺纹钢、焦炭、铝、铅、锌
年,粗钢产能约亿吨,而产能利用率仅左右。

目前预估的最新的产能是亿吨左右,而最新的产量在亿吨。

从年开始,铜产能利用率开始迅速下滑,从下降到。

从—年,焦炭累计新增产能万吨,而销售增加量总共才万吨。

政府目前采取的去产能政策
之前中国政府一直强调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近几年工作重点由淘汰落后产能转向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具体方法:
一是消化产能。

刺激内需,扩大行业实际产量,提高产能利用率。

这种方式表现在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