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有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

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50年代这一时间信息,并结合材料“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是我

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排除B;求同存异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才提出的,排除A;中苏同盟在这之前

已经建立,排除C;“积极响应”不符合史实,排除D。

2.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一直

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代表

C.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 D.彻底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双方在充分考虑对方实际情况的因素下建立“半外交关系”,

而这种“半外交关系”则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故C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自身实力的增强,并不是英国的弃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关系在当时的典型特征是互相敌对,故B选项错误;D选项中“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故D选项错误。

3.“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边倒的外交原则,该原则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新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一边倒而非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是冷战时期,和平与发展不是时代主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某年6月,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宣告成立,这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产生的国际组织,也

是欧亚大陆出现的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该组织

A.成立于1996年B.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D.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加强地区经贸以及人文合作,为地区间睦邻友好合作带来新机遇与新可能,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D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A排除;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5.下表反映了中国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A.“一边倒”成效显著B.加入了不结盟运动

C.冲破美国的遏制政策D.中国实力显著提高

【答案】C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此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据不断增多,反映出了中国冲破了美国的遏制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一边倒,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排除B;从材料看不出中国实力显著提高,排除D。

6.有学者曾这样评价美国前领导人的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材料中的“外交思想”

A.可能出自杜鲁门总统 B.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

C.意味着冷战政策结束 D.激化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矛盾

【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

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

料中的“外交思想”属于尼克松时期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7.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不是万隆会议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故B错误;是否有进步国家的参会也不属于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得到了各国的支持,故D项正确。故选D。

8.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外国投资的容纳量是非常广大的。”1953年《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出版时,却删除了这段话。对此,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

A.中国对外政策已从开放转向保守 B.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

C.美国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的政策 D.抗美援朝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

【答案】B

【解析】回答时注意时间“1953年”,从材料可以看出后来删除了“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当时在外交上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政策仍然是开放的,A 排除;C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交环境的变化B.国内政局的稳定

C.教育体制的改变D.经济水平的提高

【答案】A

【解析】20世纪60年代学习俄语的比例下降源于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正确;60年代中期中国政局受到“左”倾错误干扰陷入一定的混乱,故B项错误;这一阶段教育体制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缓慢,故D项错误。

10.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