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蓝盐比色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1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抗坏血酸,也称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有着广泛的作用。
为了评估人体中维生素C的水平,需要进行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坏血酸测定方法。
一、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抗坏血酸浓度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抗坏血酸的还原性质来进行。
常用的滴定试剂是碘溶液,具体测定过程如下: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在酸性条件下加入多余的碘溶液,使样品中的所有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为双价抗坏血酸。
2.再滴加淀粉指示剂,使溶液呈现蓝黑色。
3.继续滴加碘溶液,直至溶液由蓝黑色转变为无色为止。
4.记录滴加的碘溶液体积V,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抗坏血酸浓度:C(抗坏血酸)=(V*m/体积)*M。
滴定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碘溶液的浓度需要严格控制,过量的碘会氧化其他还原物质,导致误差增加。
二、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是将样品中的抗坏血酸与为之制备的滴定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例如利用四氢吡喃溶液作为指示剂,通过判断溶液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三、比色法比色法是根据抗坏血酸颜色的变化来测定其浓度的方法。
常用的试剂有二甲基亚胺、二苯基胺等,通常形成有色络合物,并根据络合物的颜色强度来判断抗坏血酸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测样品加入试剂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化。
2.将溶液转移到量筒或比色皿中,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转化为抗坏血酸浓度。
比色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缺点是需要制备标准曲线,对试剂的纯度和光度计的校准要求较高。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准确且高效的抗坏血酸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再使用紫外光检测器检测抗坏血酸的浓度。
HPLC法的优点是精确度高,测量范围宽,对样品的处理方法相对简单;缺点是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总结:针对抗坏血酸的测定,滴定法、比色法、HPLC等方法是常用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综述
该方法常用于食品、 饮料、 血清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其中 ("!>2) 是测定抗坏血酸的标准试剂, 该法分析速 0, 6@ 二 氯 靛 酚 度快, 所需仪器设 备 简 单 , 但 "!>2 法 的 局 限 性 在 于 特 效 性 较 差 , 且染料不稳定, 许多化合物如酚巯基、 丙糖还原酮以及许多离子, 如亚铁离子、 亚铜离子、 亚硫酸根离子, 全能还原此试剂, 需要在 】4【 】:】 反应前用硫醇盐除去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减少干扰【0【 。
($ ) "! % 【"( 】李建平, 曹香玉 % 抗坏血酸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 分析测试学报, (& ) $##" , $# % 【"& 】 陶 锦 清 % 双 波 长 光 度 法 测 定 抗 坏 血 酸 的 研 究 % 淮 海 工 学 院 学 报 , (& ) "!!+ , 1 % 【"* 】马惠昌, 冯建章, 曹勃阳 % 饮料、 甜橙、 药片和尿液中维生素 0 的流动 注射分析 )$ , ($ ) 8 二氯吲哚酚光度法 % 分析化学, "!!# , "! %
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
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1. 测定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酚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酚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2. 仪器设备高速组织捣碎机分析天平漏斗锥形瓶:50ml容量瓶:250ml微量滴定管:5ml烧杯:250ml、50ml移液管:5ml、2ml、1ml3. 试剂1%草酸溶液2%草酸溶液2,6-二氯酚靛酚溶液20%抗坏血酸标准溶液0.001N碘酸钾标准溶液6%碘化钾溶液1%淀粉溶液4. 样品甘蓝、青椒、菜花、桔子、猕猴桃5. 操作步骤与计算(1)标准维生素C溶液的标定(2)2,6-二氯酚靛酚(染料)标定(3)样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6. 注意事项(1)微量滴定管的使用:a量程5ml,每小格0.02mlb每过量一滴即2-3小格,掌握好终点c加样时易产生气泡,要注意d接头易碎,要小心使用(2)样品取样后,应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中,以免氧化,测定过程要迅速。
(3)测定样品时必须同时作一空白对照,样品溶液滴定的毫升数须扣除空白液滴定的毫升数。
(4)滴定开始时,染料应迅速加入,直至红色不立即消失,以后逐滴加入,并不断振荡,直到粉红色15s内不褪色为止。
样品中可能有其他杂质也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但一般杂质还原该染料的速度均较抗坏血酸慢,所以滴定时以15s红色不褪为终点。
(完整版)维生素的测定复习题
(完整版)维生素的测定复习题Chapter10维生素的分析测定复习题一、填空题:1。
维生素是从营养观点归纳而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属于溶性维生素。
2.测维生素C通常采用草酸溶液直接提取,原因是:在一定浓度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消除某些还原性杂质对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
3.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方法之一是2,6-二氯酚靛酚法,其原理是染料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酚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用标准的2。
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含维生素C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于15秒内不褪色为终点.二、判断1.(√)比色法检测维生素A 时,必须在比色槽内反应.三、选择题:1。
(A)“GB/T5009.159—2003”中规定的还原型总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是 .A. 固蓝盐B比色法B. 2,6-二氯靛酚滴定法C。
荧光法 D.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四、简答题1.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采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是什么?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多样→分离(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单样(同上)五、综合题1。
请详细介绍实验室中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时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用比色法测定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浓缩→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
在氯仿溶液中,V 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 62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 A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适用范围及特点本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高于 5—10μg/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差。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植物学实验技术一、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可以把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与红菲咯啉(4,7-二苯基-1,10-菲咯啉,BP)反应形成红色螯合物。
在534nm波长的吸收值与AsA含量正相关,故可用比色法测定。
脱氧抗坏血酸(DAsA)可由二硫苏糖醇(DTT)还原成AsA。
测定AsA总量,从中减去还原型AsA,即为DAsA含量。
二、仪器与用具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
三、试剂5%三氯乙酸(TCA);20%TCA;无水乙醇溶液;0.4%磷酸-乙醇溶液;0.5%BP-乙醇溶液;0.03%FeCl3-乙醇溶液;0.6g/L DTT;Na2HPO4-NaOH溶液:以0.2mol/L Na2HPO4和1.2mol/L NaOH等量混合;60mmol/L DTT-乙醇。
四、方法1. 制作标准曲线配制浓度为2mg/L,4mg/L,6mg/L,8mg/L,10mg/L,12mg/L,14mg/L的AsA系列标准液。
取各浓度标准液1.0ml于试管中,加入1.0ml 5%TCA、1.0ml乙醇摇匀,再依次加入0.5ml 0.4%H3PO4-乙醇、1.0ml 0.5%BP-乙醇、0.5ml 0.03%FeCl3-乙醇,总体积5.0ml。
将溶液置于30℃下反应90min,然后测定A534。
以AsA浓度为横坐标,以A534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线性方程。
2. 提取取植物叶片1.0g,按1∶5(W/V)加入5%TCA研磨,4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供测定。
3. 测定(1)AsA测定取1.0ml样品提取液于试管中,按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AsA含量。
(2)DAsA测定向1.0ml样品液中加入0.5ml 60mmol/L DTT-乙醇溶液,用Na2HPO4-NaOH混合液,将溶液PH调至7~8,置于室温下10min,使DAsA还原。
然后加入0.5ml 20%TCA,把PH调至1~2。
综合分析实验:实验3:果蔬中维生素C测定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 又名抗坏血酸, 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 而人体不能自身合成, 只能从食物和药物中摄取, 因此, 食品、药物中维生素C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荧光比色法、光度比色法、电化学法、滴定法、酶法、色谱法等。
辣椒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有些品种理论值可高达198mg/100g,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达70 mg/100g,西红柿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约20 mg/100g,但品种不同差别较大。
本实验利用荧光法和固蓝盐B比色法分别测定西红柿和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
固蓝盐B比色法是利用在乙酸溶液中,抗坏血酸与固蓝盐B反应生成黄色的草酰肼-2-羟基丁酰内酯衍生物,可在其最大吸收波长(420nm)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荧光比色法是基于维生素C 被氧化剂如活性炭或Cu2+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DHAA),DHAA 进一步与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产生荧光协同增敏作用, 通过对体系荧光强度的测定进行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
本实验选取Cu2+做氧化剂,该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 体系的稳定性好。
2% 乙酸的配制:量取20.0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1000mL。
西红柿样品处理:准确称取80g 左右西红柿,剪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机中预先加入50mL 2%乙酸),搅成匀浆,用布氏漏斗抽滤,滤液转移到250mL棕色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
橙子样品处理:将橙子去皮和籽后,准确称取50g左右,剪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机中预先加入50mL 2%乙酸),搅成匀浆,匀浆液转移到250mL棕色容量瓶定容。
定容液用漏斗过滤,干滤法(漏斗、滤纸承接烧杯干燥),注意每次过滤前摇匀容量瓶溶液再过滤,过滤滤液约60mL左右备用。
Vc储备液配制:准确称取0.2g左右维生素C溶解于蒸馏水中,并转移到100mL棕色容量瓶里,定容,放在暗处保存。
食品与药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方法综述
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方法综述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人体主要通过新鲜水果、蔬菜或药片来获取或补充维生素。
因此维生素C的含量成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和药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随着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心,食品营养中维生素C和医药品的定量分析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食品与药品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发展较为迅速,主要有滴定分析法、光度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流动注射法、液相色谱法以及原子吸收间接法等。
本文对比总结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范围,讨论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维生素 C又称抗坏血酸,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能够缓解多种疾病的氧化应激,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C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因此必须从食品中摄取,其中水果和蔬菜是人体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由于维生素C的性质不稳定,在氧气、金属离子(如Cu2+、Ag+、Fe3+)存在下以及碱性、高温等条件下,很容易被氧化,不能确保维生素C的含量恒定。
文献报道的食品与药品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滴定分析法、光度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流动注射法、液相色谱法(HPLC) 以及原子吸收间接法(AAS) 等。
表1中汇总了已报道的主要检测方法。
以下对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进行简要的叙述。
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1.滴定分析法采用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维生素C的氧化还原性质,通过化学反应,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根据样品溶液颜色的变化判定终点。
常见的方法有2,6-二氯吲哚酚滴定法(又称染料法)和碘量法等。
其中2,6-二氯吲哚酚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酸性环境中,红色的2,6-二氯吲哚酚与维生素C反应被还原为无色的酚亚胺,以2,6-二氯吲哚酚染料为滴定剂,用滴定剂自身的颜色变化指示终点,当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好被全部氧化时,溶液呈浅红色, 30s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其反应式如图2所示。
川大《食品理化检验》17春在线作业2知识分享
正确答案:
10.啤酒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终点时,溶液应呈()。
A.兰色
B.黄色
C.红紫色
正确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17春在线作业2
二、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70分。)
1.山梨酸和苯甲酸都属于可作为防腐剂使用的直链不饱和脂肪。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总酸高的食品尝起来肯定酸。
C.荧光法
D.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正确答案:
5.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蒸馏前,若加碱后消化液呈蓝色,此时应()。
A.不必在意,马上进行蒸馏
B.增加消化液用量
C.加入适量的水
D.增加氢氧化钠的用量
正确答案:
6.啤酒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的指示剂是()。
A.淀粉
B.孔雀石绿
C.酚酞
正确答案:
7.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常用的色谱柱是()。
201720172017秋春川大食品理化检验秋春川大食品理化检验秋春川大食品理化检验171717春在线作业春在线作业春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101010道试题共道试题共道试题共303030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时平行实验样品溶液的消耗量相差不应超过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时平行实验样品溶液的消耗量相差不应超过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时平行实验样品溶液的消耗量相差不应超过02ml正确答案
A.硬质玻璃柱
B.石英玻璃柱
C.不锈钢柱
D.聚四氟乙烯管柱
正确答案:
8.铅与双硫腙生成红色配合物时酸度以()。
A. pH1.8-2
B. pH5-6
C. pH8.5-9
D. pH9-10
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物中抗坏血酸测定的意义2.掌握食物中抗坏血酸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抗坏血酸在新鲜的食物中主要以还原型的形式存在,故可以利用它的强还原性还原染料2,6一=氯酚靛酚而测定。
用标准碘酸钾溶液标定抗坏血酸溶液,然后以标定的抗坏血酸溶液标定2,6一=氯酚靛酚染料溶液,再用此染料滴定样品中的抗坏血酸。
2,6—=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褪去.当被测溶液中过量1滴染料时又呈现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在无杂质干扰时,被测溶液还原染料的量与其中所含抗坏血酸的浓度成正比还原型抗坏血酸+染料(红色)→脱氢型抗坏血酸+染料(无色)三、试剂1.1%、2%草酸溶液,白陶土,2.6—=氯酚靛酚溶液四.仪器烧杯,组织捣碎机、漏斗、滤纸、锥形烧瓶、微量滴定管、容量瓶、吸管五.操作步骤.1.样品洗净风干后,取适量均匀样品(100g)稍加切碎后,迅速加入等量2%草酸溶液.2.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打成匀浆3.称取10g匀浆于小烧杯中,小心地以1%草酸将样品洗入100ml量简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4.如取出部分溶液于50ml具塞量筒中,振摇数次,沉静置沉淀5.取中层液过滤,吸取滤液10ml,以标定过的2,6一=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淡红色,在15s内不退色为止6.用蒸馏水作空白滴定,如果料太浓,应适当稀释六.计算抗坏血酸(mg/100g)={(V1-V2)XT}/wx100W=100/(100+100)x(10/50)x10=1抗坏血酸={(1.88+132)/2-0.15)×T}/1x100=14.28 mg/100g V1:样品滴定时所用的染料毫升数.V2:空白滴定时所用的染料毫升数T:ImL染料所能氧化抗坏血酸的mg数W:滴定时所用样品稀释液中含样品克数七.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要迅速,因还原性抗坏血酸易被氧化.2.生食物的匀浆在容量瓶内振摇后可能有泡沫,可用戊醇数滴除去3.滴定开始时,染料溶液要迅速加入,自至红色立即消失,然后尽可能地一滴滴加入,并不断振摇.直呈粉红色15s不消失为止.样品中可能有其它杂质也能还原2,6一=氯酚靛酚,但其还原染料的速度均较抗坏血酸慢,所以滴定时以15s 粉红色不退为止.。
实验二固蓝盐比色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三)仪器与试剂 1.试剂 (1) 2 mol/L乙酸溶液 吸取 11.6 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 100 mL。 (2) 0.5mol/L乙酸溶液吸取29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3) 0.2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称取 9. 3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 N2O8 Na2· 2H2O)加水并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并稀释至100 mL。 (4)蛋白质沉淀剂 ①乙酸锌溶液称取 22.0 g乙酸锌[Zn(CH3COO)2· 2H2O],加 3mL冰醋酸溶 于水并稀释至100 mL。。 ②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 10.6 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加水溶解 至 100 mL。 (5)显色剂固蓝盐 B(Fast Blue Salt B)溶液准确称取 0.2 g固蓝盐 B,加水于 100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该溶液在室温下贮存可稳定3d以上。 (6)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精密称取0.2000 g抗坏血酸,加 20mL 2 mol/L 乙酸溶液,溶解后移入 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并混匀。此溶液相当于 2.0 mg/mL抗坏血 酸(10℃下冰箱内贮存可稳定2d)。 (7)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用移液管精密吸取 5.0 mL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 于100 mL棕色容量瓶内。加 5 mL 2mol/L乙酸溶液并用水定容。此溶液相当于 100 μg/mL抗坏血酸(临用时配制)。
根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 (1)2,6-二氯靛酚法 (还原型VC) (2)固蓝盐比色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3)2,4-二硝基苯肼法 (总VC) (4)碘酸法 (5)碘量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荧光分光光度法
• 根据上述性质,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 一般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前处理。VC通常采 用草酸、草酸—醋酸、偏磷酸—醋酸溶液直 接提取。在一定浓度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消 除某些还原性杂质对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 草酸价廉,使用方便,对维生素C有很好。 • 在乙酸溶液中,抗坏血酸与固蓝盐B反应 生成黄色的草酰肼-2-羟基丁酰内酯衍生物。 可在其最大吸收波长(420nm)处测定吸光 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食品中还原性抗坏血酸的测定
2,6—二氯酚靛酚
H+
2,6—二氯酚靛酚
(碱性-蓝色)
(酸性-红色)
还原
还原型抗坏血酸
还原态2,6—二氯酚靛酚 (无色)
过量2,6—二氯酚靛酚 (酸性-红色)
三、仪器与试剂
(一)仪器 1.组织匀浆机 2.微量滴定管 3.量筒、烧杯、吸管、锥形瓶 4.天平
六、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要迅速,因为还原型抗坏血酸易被氧 化,一般不超过2min。
2. 食物匀浆在量筒中振摇可能产生泡沫,可加数 滴异戊醇去除泡沫。
六、注意事项
3. 样品匀浆液有颜色时,应加入一勺白陶土,振 摇脱色,过滤后,再取上层液滴定。
4. 样品中可能含有其它杂质,也能还原2,6-二氯 酚靛酚,但还原染料的速度较抗坏血酸慢,所 以滴定时以15s粉红色不退为终点。
进入实验室要求
1、使用化学试剂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2、注意玻璃器皿的使用,破碎。 3、仪器使用必须按照操作说明及教师指导进行,盲目
操作导致损坏者后果自负。 4、实验器材用过后要及时清洗,实验结束后,要将器
材摆放整齐。 5、课代表每次课均要安排值日生,负责打扫卫生。 6、课代表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后要填写实验室使用记录、
还原型抗坏血酸 (mg/ 100 g) V C 100 V 20 W
V—滴定时所用2,6-二氯酚靛酚的毫升数
C—1ml 染料相当于抗坏血酸毫克(0.05mg/ml)
W—5ml滤液中含有的样品克数 (0.25g)
100gx10gx5ml 200gx100ml =0.25g
1ml 溶 液 相 当 于 抗 坏 血 酸 0.05mg , 即 0.05mg/ml
实验二-食物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2. 样品测定
(1) 取样品100g剪碎后置捣碎机中,按 1:1(w/v)加入2%草酸制成匀浆。
(2) 称取匀浆10g于小烧杯中,倒入50m1具塞 量筒中,用1%草酸溶液冲洗烧杯,稀释至刻度, 振摇。如有泡沫影响定容可加数滴戊醇。
0.0528-0.0001mol/L的碘酸钾1.0ml相当于抗坏血酸 0.0528mg
(2)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
取已标定的抗坏血酸溶液5.0m1,1%草酸溶液 5.0m1于锥形瓶中,摇匀,用欲标定的2,6-二氯酚 靛酚溶液滴定至呈淡红色,15s不褪色为止。
1.0m2,l6二氯酚靛酚血 相酸 当 m的 数 于 g = C 抗 V1坏 V2
Cl
+N
HO C H
CH2OH
OH
还原型维生素C 2,6-二氯酚靛酚
OC
OC O
OC
HC
OH
Cl
Cl
+ NH
HO C H
CH2OH
O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氧化脱氢维生素C 2,6-二氯二对酚胺
滴定样品
【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组织捣碎机、5.0ml微量滴定管、 100m1容量瓶、50m1具塞量筒。
2.试剂 (1) 1%草酸溶液、2%草酸溶液、白陶土。 (2) 0.01mol/L碘酸钾标准储备液: (3) 0.0001mol/L碘酸钾标准应用液: (4) 1%淀粉溶液: (5) 6%碘化钾溶液: (6) 抗坏血酸溶液: (7) 碳酸氢钠溶液: (8)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操作步骤】
(1) 标定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吸取抗坏血酸溶液 (20μg/m1)5.0m1于锥形瓶中,加入6%碘化钾溶 液0.5m1,1%淀粉溶液3滴,再以0.000lmol/L碘 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终点为蓝色。
钼蓝比色法测定笃斯越橘成熟果实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及体系优化
钼蓝比色法测定笃斯越橘成熟果实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及体系优化作者:谭智文,宋春艳,郑美香,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谭智文,宋春艳,郑美香,崔百会,宗成文(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摘要:以笃斯越橘(Vacciniumuliginosum)成熟果实为试材,以钼蓝比色法测定笃斯越橘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Reducedascorbicacid,AsA)含量进行条件优化。
结果表明,3%偏磷酸-乙酸用量为100μL、5%硫酸和5%钼酸铵用量均为200μL、以去离子水补充至1500μL,30℃干热恒温浴显色40min,取出室温下放置1h后,在700nm下测定,所得数据稳定,准确性适合用于笃斯越橘果实AsA含量的测定;测得含量为(40.20±6.23)mg/100gFW。
关键词:笃斯越橘(Vacciniumuliginosum);钼蓝比色法;还原型抗坏血酸;测定与优化中图分类号:O6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7-1713-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07.047越橘属植物超过450种[1],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中美洲、非洲东南部中部及马达加斯加岛以及亚洲等地。
笃斯越橘(Vacciniumuliginosum)为杜鹃花科越桔属落叶灌木[2,3],是我国一种野生种越橘[4]。
笃斯越橘果可鲜食、也可加工,能够提制天然食品色素,浆果酸甜,果汁含有VC、VE[5,6]、Zn、Cu等,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6]。
目前,关于越橘属植物在抗性生理、光合生理、花色苷功能及分子生物学方面有较多研究[7]。
对于越橘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的测定及相关方法鲜有报道。
抗坏血酸(VC)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在许多新鲜水果、蔬菜中主要以还原型VC(AsA)存在[8]。
AsA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2,6-二氯靛酚滴定法[9]、碘量法[10]、分光光度法[11]、紫外分光光度法[12]、高效液相色谱法[13]、钼蓝比色法[14,15]等。
冻干甜椒贮藏过程中抗坏血酸及还原糖的变化
食品科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 第 37卷 第 9期
冻干甜椒贮藏过程中抗坏血酸及 还原糖的变化
屈维丽,臧 鹏 (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 100094)
摘要 : 以冻干甜椒为材料 , 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抗坏血酸及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揭示其 品质变化的情况。分别采用斐林试剂比色法、固蓝盐B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及还原糖的含 量。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冻干甜椒中的抗坏血酸和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并且随储藏温度 上升减少的速率增大。 关键词:冻干甜椒;贮藏;抗坏血酸;还原糖 中图分类号:TS 25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09-0032-03
Abstract: This paper’s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ascorbic acid and reducing sugar in frozendried pimiento which sto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to open out the changes of its quality. The content of ascorbic acid was determined by colorimetry of Fehling’s solution, and the content of reducing sugar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 of Fast blue B sa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ascorbic acid and reducing sugar in frozen-dried pimiento gradually reduced, and the velocity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s rised. Key words: frozen-dried pimiento; storage; ascorbic acid; reducing sugar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抗坏血酸(Vc)的测定方法测定Vc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V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3.仪器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350nm及430nm波长的荧光计。
3.3.打碎机。
4.试剂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1)偏磷酸-乙酸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l冰乙酸及250ml水,搅拌,放置过夜使之逐渐溶解,加水至500ml。
4℃冰箱可保存7~10天。
(2)0.15 mol/L硫酸:取10ml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200ml。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0.15mol/L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4.1.配制。
(4)50%乙酸钠溶液:称取500g乙酸钠(CH3COONa·3H2O),加水至1000ml。
(5)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3g硼酸,溶于100ml乙酸钠溶液(4.4)中。
临用前配制。
(6)邻苯二胺溶液:称取20mg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7)0.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0.1g百里酚蓝,加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10.75ml,磨溶后用水稀释至250ml。
变色范围:pH=1.2 红色pH=2.8 黄色pH>4.0 兰色(8)活性炭的活化:加200g炭粉于1L 1+9盐酸中,加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至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置于110~120℃烘箱中干燥,备用。
钼蓝比色法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
钼蓝比色法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
维生素C(L-抗坏血酸),又称L-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通常是指偶氮腈
甲醛(L-3(2)-羟基-3-甲氧基-L-抗坏血酸)。
它在人体内可作为一种水溶性的抗氧化
剂而被提及,也可作为脂溶性Neuroprotection物质,例如尿苷酸和类胡萝卜素的亚化物。
因为它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害,有助于缓解因多重因素引起的细
胞老化。
维生素C具有两性,既可以当还原剂,又可以作为氧化剂,所以它经常被用来表征物
质中是否有未发生反应的还原型氧化物存在、计算氧化还原体系反应的平衡常数、测试化
学物质的还原性。
(1)准备硫代硫酸钠0.1mol/L(可以用巴马库罗素标准溶液),混合液(即被测物质)和检验液(维生素C标准溶液)。
(2)加入硫酸钼蓝溶液,搅拌均匀,以把所有的液体拌和在一起。
(3)将被测混合液中,加入当量量的硫酸钠,以使此混合液的pH值遵循此钼蓝比
色法的标准条件。
(4)通过调节pH值,在5.5-6.5的范围内,以确定最佳的发色条件,以生成发色的
标准曲线。
(5)查看ID色程来对比发色之前后的变化,若被测样本中含有颜料,二者之间发色
变化明显,可知该混合液中存在还原维生素C存在。
(6)最终,通过所观察的发色量和检验液的发色量的比较,可得出被测样本中维生
素C的浓度。
抗坏血酸的固色原理
抗坏血酸的固色原理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固色原理是基于抗坏血酸与二氯苯酚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睾酮胺盐酸盐(即2,4-二氯酚化合物),这是一种有颜色的产物,可以通过比色法测定抗坏血酸的含量。
具体的固色原理如下:
1. 将待测样品中的抗坏血酸与二氯苯酚缓冲溶液混合,产生酸性条件。
2. 在酸性条件下,抗坏血酸与二氯苯酚发生氧化反应。
3. 反应中生成的睾酮胺盐酸盐是一种具有颜色的化合物,其吸收波长在520 nm 左右。
4. 运用比色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生成物的吸光度,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或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来计算出抗坏血酸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可能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样品预处理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修正。
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一)固蓝B盐比色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脱氢行抗坏血酸的测定。
2 原理在乙酸溶液中,抗坏血酸与固蓝盐B反应生成黄色的草酰肼–2–羟基丁酰内酯衍生物,在最大吸收波长420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 试剂3.1 乙酸溶液(12%)吸收12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mL。
3.2 乙酸溶液(2%)吸收2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mL。
3.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35g/L)称取3.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O8Na·2H2O]于水中,加热使之溶解后,放冷,并稀释至100 mL。
3.4 蛋白沉淀剂3.4.1 乙酸锌溶液(220g/L)称取22.0g乙酸锌[Zn(CH3COO)2·2H2O],加3 mL冰乙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00 mL。
3.4.2 亚铁氰化钾溶液(106g/L)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K4Fe(CN)4·3H2O],加水溶解至100 mL。
3.5 显色剂固蓝盐B(Fast Blue Salt B)溶液(2g/L):准确称取0.3125g固蓝盐B,加水溶解于100 mL。
3.6 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2.0mg/mL)精密称取0.2000g抗坏血酸,加20 mL乙酸溶液(12%),溶解后移入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2.0mg抗坏血酸(10℃下冰箱内贮存在2d内稳定)。
3.7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0.1g/L)用移液管精密吸取5.0 mL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2.0g/L)于100 mL棕色容量瓶内,加5 mL乙酸溶液(1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μg/mL抗坏血酸(临用时配制)。
4 仪器4.1 分光光度计。
4.2 10mL具塞玻璃比色管。
5 分析步骤5.1 试样溶液的制备取水溶C100饮料5.0mL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备用。
固蓝盐B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中抗坏血酸
固蓝盐B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中抗坏血酸
张文德;黄汉国
【期刊名称】《分析化学》
【年(卷),期】1993(21)5
【摘要】探讨了一种简便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在酸性介质中抗坏血酸和固蓝盐B的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为420nm.摩尔吸光系数为1.31×10~4L·mol^(-1)·cm^(-1).方法已应用于某些药物中抗坏血酸的测定,结果与碘量法一致,回收率为98.4%~105%,相对标准偏差低于3.7%。
【总页数】4页(P597-600)
【作者】张文德;黄汉国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4.1
【相关文献】
1.固蓝BB盐与固蓝RR盐特异性酯酶染色灵敏度的比较 [J], 周建中
2.固蓝盐B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中抗坏血酸 [J], 袁王旬;蒲永红;冯梅
3.固蓝盐B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及营养药剂中抗坏血酸含量 [J], 张文德;黄汉国
4.抗坏血酸-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藻中磷的研究探讨 [J], 黄城;周燕;曾淦宁;余骏;龙华;彭建平;陈委
5.固蓝盐B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性食品及饮料中抗坏血酸 [J], 张文德;黄汉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的水溶性质,除满足人体生理、生化作用外,任何
多余量都会排出体外。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光敏感,氧化后 的产物称为脱氢抗坏血酸,仍然具有生理活性。 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 -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 理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乙醚、 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酸性介质中很稳定, 既使加热也不破坏;但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易 于分解,特别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可大部或全部 破坏。它们易受空气、光、热、酶、金属离子等 的影响;维生素C对氧、铜离子敏感,易被氧化。
Hale Waihona Puke 根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 (1)2,6-二氯靛酚法 (还原型VC) (2)固蓝盐比色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3)2,4-二硝基苯肼法 (总VC) (4)碘酸法 (5)碘量法
(6)荧光分光光度法
• 根据上述性质,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 一般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前处理。VC通常采 用草酸、草酸—醋酸、偏磷酸—醋酸溶液直接 提取。在一定浓度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消除 某些还原性杂质对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草 酸价廉,使用方便,对维生素C有很好。 • 在乙酸溶液中,抗坏血酸与固蓝盐B反应 生成黄色的草酰肼-2-羟基丁酰内酯衍生物。 可在其最大吸收波长(420nm)处测定吸光 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固蓝盐比色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目的要求 学习固蓝盐比色法测定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的原理及其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VC是一种己糖醛基酸,有抗坏血病的作用,所以又称作 抗坏血酸。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VC广泛存在于植 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 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桔等食品中含量尤丰富。本
(2)蛋白性食品固体试样混匀后精密称取5.0~ 10.0g,精确至0 001g;液体试样用移液管精密吸 取5.0~10.0 mL于 100mL棕色容量瓶内。加 10 mL 2mol/L乙酸溶液,乙酸锌溶液和亚铁氰化钾 溶液各75mL,加水定容。将全部溶液移入离心管 内,以3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供测定用。 同时取与处理试样相同量的乙酸溶液、乙酸锌溶 液和亚铁氰化钾溶液,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对 照。
2.仪器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捣碎机;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 1.样品溶液的制备 (1)非蛋白性食品 ①液体试样抗坏血酸含量在 0.2g/L以下的试样,混匀 后可直接取样测定;抗坏血酸含量 0.2 g/L以上的试样, 用水适当稀释后测定。 ②水溶性固体试样准确称取 1.0~5.0 g,精确至 0.001 g,加 5 mL 2 mol/L乙酸溶液研磨溶解后,移入100mL 棕色容量瓶内,加水定容。 ③蔬菜、水果样品称取鲜样可食部分20.00~50.00 g, 加等量的2mol/L乙酸溶液用捣碎机捣成匀浆。称取 10.0~20.0 g匀浆于 100mL棕色容量瓶内,加 5 mL 2 mol/L乙酸溶液,用水定容,过滤备用。不易过滤的样 液可用离心机离心分离,上清液供测定用。
(五)结果计算 按式(3-14)计算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式中 X——每百克(或百毫升)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mg; C——试样测定液中抗坏血酸含量,μg; m——试样质量或体积,g或mL; V2——试样处理液总体积,mL; V1——测定时所取溶液体积,mL。
(六)注意事项及说明 1.蛋白性食品常指奶粉、豆粉、乳饮料、强化 食品等。 2.蛋白性试样比色测定时,以试剂空白管为参 比的目的,在于消除蛋白质沉淀剂可能产生的呈色 物质,减少实验误差。 (七)思考题 1.比较 2,4二硝基苯肼法与固蓝盐 B比色法测 定抗坏血酸的适用性。 2.样品溶液制备时加入乙酸溶液有何目的?对 蛋白性食品若不进行除蛋白步骤,会对实验产生哪 些影响?
2.标准曲线绘制 取一套10 mL比色管,编号,按表3-12加入各 试剂。 表3-12 试剂配加表
各管加水稀释至10 mL,混匀并在室温下放置20 min后, 用1cm比色皿,以零号管为参比,于420 nm处测定吸光 值。 以抗坏血酸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 线。
3.样品测定 (1)非蛋白试样的测定 于二个比色管内精密吸取按非蛋 白性食品方法处理的样液0.5~5.0 mL(约相当于抗坏血 酸200 μg以下)和等量蒸馏水,以下按标准曲线测定方法 依次加入其他试剂。加水稀释至10 mL,混匀并在室温下 放置20 min后,以未加样品管为参比,测定样品吸光值,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抗坏血酸含量。 (2)蛋白性试样的测 定 于两个 10mL比色管内精密吸取按蛋白性食品方法制备 的样液(约相当于抗坏血酸 200 μg以下)和等体积试剂 空白溶液。各加入 1.5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0.5 mol/L乙醇溶液1.0 mL、1.25mL固蓝盐B溶液,加水定容。 室温下放置3min后,移入1 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管为 参比,于420 nm处测定吸光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抗坏 血酸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试剂 (1) 2 mol/L乙酸溶液 吸取 11.6 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 100 mL。 (2) 0.5mol/L乙酸溶液吸取29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3) 0.2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称取 9. 3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 N2O8 Na2· 2H2O)加水并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并稀释至100 mL。 (4)蛋白质沉淀剂 ①乙酸锌溶液称取 22.0 g乙酸锌[Zn(CH3COO)2· 2H2O],加 3mL冰醋酸溶 于水并稀释至100 mL。。 ②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 10.6 g亚铁氰化钾[K4Fe(CN)6· 3H2O],加水溶解至 100 mL。 (5)显色剂固蓝盐 B(Fast Blue Salt B)溶液准确称取 0.2 g固蓝盐 B,加水于 100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该溶液在室温下贮存可稳定3d以上。 (6)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精密称取0.2000 g抗坏血酸,加 20mL 2 mol/L 乙酸溶液,溶解后移入 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并混匀。此溶液相当于 2.0 mg/mL抗坏血 酸(10℃下冰箱内贮存可稳定2d)。 (7)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用移液管精密吸取 5.0 mL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 于100 mL棕色容量瓶内。加 5 mL 2mol/L乙酸溶液并用水定容。此溶液相当于 100 μg/mL抗坏血酸(临用时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