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阿片类镇痛药物

合集下载

治疗疼痛的药物——阿片类镇痛药

治疗疼痛的药物——阿片类镇痛药

第二节吗啡吗啡为纯天然阿片类生物碱。

1806年德国化学家F.W.A.Serturner从鸦片中提出纯品吗啡;1847年Knorr确定其分子式;上世纪20年代初J.M.Gulland和R.Robinson提出吗啡的化学结构;1952年M.Gates和G.Tschudi人工合成了吗啡,才正式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虽历经一百余年,吗啡仍然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阿片类药物之一,因其止痛效果确切、价格低廉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为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标准用药,通常也作为其他阿片类药物临床评估的参考。

化学结构:分子式:C17H19NO3分子量:285.37一、药动学吗啡口服易吸收,由于肝脏和消化道的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其生物利用度为30%~40%,控缓释制剂与即释制剂生物利用度相近,直肠给药生物利用度变异比较大。

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吗啡无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接近100%。

吗啡的pKa为7.9,进入血管内的吗啡约有1/3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余在生理pH下呈游离状态,并迅速分布于人体大多数组织中,包括实质性脏器、空腔脏器甚至体液、皮肤、毛发等,其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约为1.0~4.7 L/kg。

只有游离状态的吗啡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和胎盘组织。

吗啡的辛醇/水(octanol/water)分配系数在pH7.4时为1.42,呈低脂溶性,亲水性强,虽然吗啡在机体内分布广泛,但其组织穿透力弱,因而只有极少部分吗啡(静脉注射后不到1%)能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发挥镇痛作用。

吗啡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为0.9~1.2 L/(kg·h),主要在肝脏代谢。

5%左右去甲基化生成去甲吗啡(normorphine),60%~80%葡萄糖醛酸化,其分子结构上3位和6位的羟基分别被葡糖醛酸替代,生成吗啡-3-葡萄糖醛酸(morphine-3-glucuronide,M3G)和吗啡-6-葡萄糖醛酸(morphine-6-glucuronide,M6G)。

治疗疼痛的药物——阿片类镇痛药(3)

治疗疼痛的药物——阿片类镇痛药(3)

第二节吗啡吗啡为纯天然阿片类生物碱。

1806年德国化学家F.W.A.Serturner从鸦片中提出纯品吗啡;1847年Knorr确定其分子式;上世纪20年代初J.M.Gulland和R.Robinson提出吗啡的化学结构;1952年M.Gates和G.Tschudi人工合成了吗啡,才正式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虽历经一百余年,吗啡仍然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阿片类药物之一,因其止痛效果确切、价格低廉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为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标准用药,通常也作为其他阿片类药物临床评估的参考。

化学结构:分子式:C17H19NO3分子量:285.37一、药动学吗啡口服易吸收,由于肝脏和消化道的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其生物利用度为30%~40%,控缓释制剂与即释制剂生物利用度相近,直肠给药生物利用度变异比较大。

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吗啡无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接近100%。

吗啡的pKa为7.9,进入血管内的吗啡约有1/3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余在生理pH下呈游离状态,并迅速分布于人体大多数组织中,包括实质性脏器、空腔脏器甚至体液、皮肤、毛发等,其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约为1.0~4.7 L/kg。

只有游离状态的吗啡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和胎盘组织。

吗啡的辛醇/水(octanol/water)分配系数在pH7.4时为1.42,呈低脂溶性,亲水性强,虽然吗啡在机体内分布广泛,但其组织穿透力弱,因而只有极少部分吗啡(静脉注射后不到1%)能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发挥镇痛作用。

吗啡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为0.9~1.2 L/(kg·h),主要在肝脏代谢。

5%左右去甲基化生成去甲吗啡(normorphine),60%~80%葡萄糖醛酸化,其分子结构上3位和6位的羟基分别被葡糖醛酸替代,生成吗啡-3-葡萄糖醛酸(morphine-3-glucuronide,M3G)和吗啡-6-葡萄糖醛酸(morphine-6-glucuronide,M6G)。

第15章 阿片类镇痛药

第15章 阿片类镇痛药
治疗量的吗啡即可抑制呼吸,降低呼吸 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并抑制呼吸调节中枢。 使呼吸变深慢,剂量增大则作用增强。 (4)镇咳: 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消失。 镇咳作用较其他镇痛药强。作用机制可能与 吗啡激动延髓孤束核阿片受体有关。
吗啡药理作用—中枢作用
(5)催吐:
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引起恶 心和呕吐。
1.生理情况下对阿片受体不引起效应
2.能快速对抗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所致的呼 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 3.对各种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系统激活所 产生的休克、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等系列症 状有明显对抗作用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抑制或消除痛 觉。减轻由疼痛引起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不影 响意识。镇痛作用强大,反复用易成瘾。 2.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抑制体内PG的生物合成,镇痛作用较弱,同时 兼有解热、抗炎作用。用于各种钝痛,无成瘾性。
罂粟
鸦片
吗啡
可待因
海洛因
冰毒
摇头丸
大麻
镇痛药(analgesics)
4.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脑损伤者禁用
芬太尼
• 为强效镇痛药,镇痛效力是吗啡的80倍。
• 起效快,持续时间短。
• 镇痛剂量时对呼吸抑作用轻,成瘾性小。
• 与氟哌利多合用产生“神经阻滞镇痛”效果 ,适用于某些小手术或医疗检查。
• 可用于各种剧痛。
美沙酮
• • •
镇痛效价强度与吗啡相同,但耐受性 和成瘾性发生缓慢,停药后戒断症状轻。 广泛用于吗啡或海洛因成瘾者的脱毒 治疗。 适用于创伤、术后、晚期癌痛及多种 原因引起的剧烈疼痛。
第15章
阿片类镇痛药
概述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是机体受到伤害

常用阿片类药物

常用阿片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总结词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等作用,常用于治疗严重的肌肉骨骼 疾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详细描述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它们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同时也可以促进蛋 白质合成和骨基质形成。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及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
06
心血管系统药物
抗高血压药
甲基多巴
通过抑制脑内多巴胺重摄取,使神经末梢多巴胺 浓度升高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
肾上腺素
通过激动α、β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 作用不稳定,易产生耐受性。
去甲肾上腺素
仅激动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作用较 肾上腺素持久。
抗心绞痛药
硝酸甘油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心肌耗 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而抗心绞痛。
抗泌尿系感染药
01
磺胺类抗菌药
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等,通过竞争性结合敏感微生物的核蛋白体P
位点而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02
β-内酰胺类抗菌药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
用。
03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和细胞质分裂而发挥
抗菌作用。
佐匹克隆
一种非处方药,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 用,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和抑郁等 病症。
02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总结词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等作用的药品,常用于治疗轻至中 度的肌肉骨骼疼痛和其他疼痛。
详细描述

常用阿片类药物-0411

常用阿片类药物-0411
临床分类: 强阿片类-吗啡、芬太尼、美沙酮、哌替 啶、埃托菲、羟考酮 弱阿片类-可待因、二氢可待因、曲马多
三种阿片类药物的结构
CH3
N CH2
CH3 N
CH2
HO
O
吗啡
CH3O
OH
CH3O
O
OH
可待因
CH3
N
H CH2 H
O
OH
双氢可待因
阿片类药物之最
最古老
最有效
与人体最具亲和力 可各种途径用药
安全:起效时间与半衰期相近,可使 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解毒;
无极量:可随时加量,效果较好,副 作用较少.
多途径给药:口服 直肠 阴道 皮下 肌 注 硬膜外 蛛网膜腔
双氢可待因
双氢可待因(1)
普通片 药名:酒石酸双氢可待因片 英文名:Dihydrocodeine Tartrate 规格:30mg/片 生产:青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体液内分布均匀, 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 有毒,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或从肾脏 排泄,半衰期一般为1-4小时。
【功能主治】 用于癌性痛及术后止痛、关节 痛、神经痛及偏头痛。
【用法及用量】每次口服0.25-0.5g,1日3-4 次。1日量不宜超过4g。
【不良反应和注意】对胃肠道刺激较少,不 引起胃肠道出血。但可引起恶心、呕吐、 出汗、腹痛及面色苍白等。剂量过大可引 起肝脏损害,极少数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 死亡。
阿片受体
70s初证实脑内有阿片受体,而且各种镇痛药 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与它们的镇痛效力之 间呈现高度相关性
阿片受体可分为μ、δ、κ、及σ型,μ、 δ及σ型各又可分为1和2两种亚型
阿片类药物对不同型受体的亲和力及内在活 性不完全相同

第二节 阿片类镇痛药

第二节 阿片类镇痛药

第二节阿片类镇痛药一、作用机制阿片类镇痛药又称麻醉性镇痛药( narcotic analgesics ),就是一类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情绪反应的药物。

除少数作用弱的药物以外,此类药物若使用不当多具有成瘾性,但用于医疗目的并不会带来太大问题。

研究显示慢性疼痛患者长期采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时,成瘾的发生率极低。

表附录1-2 阿片受体激动后的作用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就是多平面的:外周神经有阿片受体;阿片药物可与位于脊髓背角胶状质(第二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 P 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入脑内;阿片物质也可作用于大脑与脑干的疼痛中枢,发挥下行疼痛抑制作用。

二、阿片类药物的分类阿片类药物有多种分类方法:1、按化学结构:分为不啡类与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不啡、可待因) , 后者主要就是罂粟碱,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表附录1-3 强阿片类药物简表表附录1-4 弱阿片类药物简表2、按来源该类药物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 ( 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不啡 ) 与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

合成药物又分为四类:①苯丙不啡烷类 (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 ,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②不啡喃类 (morphinenans) ,如左不喃;③苯异不啡烷类 (bengmorphans) ,如喷她佐辛;④二苯甲烷类 (diphenylmethanes) ,如美散酮。

3、按受体类型可分为μ、κ、δ受体,该三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

从功能上还可能存在ε与δ受体,并可能进一步分为μ 1 、μ 2 、κ 1 、κ 2 、κ 3 与δ 1 、δ 2 等亚型。

表 3-2 为受体激动后的药理作用。

4、按药理作用分,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 ( 不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 ,激动一拮抗药( 喷她佐辛、纳布啡等 ) ,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与拮抗药 (纳洛酮等) 。

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主要激动κ受体,对δ受体也有一定激动作用,而对μ受体则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镇痛常用药介绍

镇痛常用药介绍

NSAIDs用于术后镇痛的主要指征
常用的口服NSAIDs 注射用NSAIDs
NSAIDs用于术后镇痛的主要指征 中小手术后镇痛
大手术与阿片药物或曲马 多联合或多模式镇痛,有 显著的阿片节俭作用 大手术后PCA停用 后,残留痛的镇痛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09
联合应用NSAIDs和阿片类药物获益更多
术后常用镇痛药物介绍
– 阿片类药物
– 对乙酰氨基酚
– NSAIDs
疼痛常用三种药物疗法
1
阿片类镇痛药
• • 按镇痛强度分类 按药理作用分类
2
非阿片类药物
• • 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3
镇痛辅助用药
• 抗抑郁药
• 抗惊厥药 • 激素类药物 • 局部麻醉剂/抗心律失常药
• 其他药物
芬太尼
哌替啶 可待因 羟考酮 曲马多
• 手术前、中、后期等剧烈疼痛
• 各种剧烈疼痛 • 中度以上疼痛 • 各种原因引起的中、重度疼痛 • 中重度疼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 2004:30-31
阿片类镇痛药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疗 效
优点: 镇痛作用最强 无剂量封顶效应 缺点: 对运动痛疗效较差, 不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促进恢复1 便秘2——最常见,持续存在于治疗全过程 恶心呕吐2 尿潴留2 瘙痒2 嗜睡及过度镇静2 眩晕2 呼吸抑制2——最危险,致死性 药物耐受、滥用及成瘾问题1,2
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
研究表明:单支剂量帕瑞昔布40mg静脉注射可迅速转化为伐地昔布 ,15分钟即 可透过血脑屏障 脑脊液中伐地昔布浓度(ng/mL)

常用阿片类药物-0411

常用阿片类药物-0411
--国食药监安[2004]71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泰勒宁在癌痛中的应用
泰勒宁作为一个中等强度镇痛药,由于其起效 快速,作用机理不同于吗啡。在癌痛治疗中遵 循“IBC”原则,即
I Initial Pain
初发痛(中度疼痛)
B Breakthrough Pain
爆发痛
C Co-administration in Severe Pain 重度疼痛联合应用
剂量转换
药物名称
等效剂量
倍数
羟考酮
20mg
1
吗啡
30-40mg
1.5-2
二氢可待因
80mg
4
羟考酮控释片(4)
不良反应 常见(>5%): 便秘、恶心、困倦、眩晕、呕吐、瘙痒、头痛、
口干、出汗、乏力 少见(1%以下):
全身性:以外创伤、胸痛、面部水肿、颈痛 心血管:偏头痛、昏厥、血管扩张、ST下降 消化:吞咽困难、嗳气、胀气、胃肠紊乱、食欲增加 神经:步态异常、焦虑、失眠、抑郁、幻觉、感觉迟钝、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体液内分布均匀, 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 有毒,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或从肾脏 排泄,半衰期一般为1-4小时。
【功能主治】 用于癌性痛及术后止痛、关 节痛、神经痛及偏头痛。
【用法及用量】每次口服0.25-0.5g,1日3-4 次。1日量不宜超过4g。
【不良反应和注意】对胃肠道刺激较少, 不引起胃肠道出血。但可引起恶心、呕吐、 出汗、腹痛及面色苍白等。剂量过大可引 起肝脏损害,极少数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 死亡。
片;退热净;雅司达 ,泰诺林,泰诺,斯耐普,一 粒清
【外文名】 Paracetamol,Acetaminophen,Fortolin,Panodol, Snaplets, Sufferin, Tylenol

阿片类镇痛药=最实用

阿片类镇痛药=最实用

阿片类镇痛药第一节:概述: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甚或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变化。

——它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还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甚至诱发休克。

控制疼痛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之躯体痛(Somaticpai n):快痛、慢痛,对机械性、化学性、炎症性、温度性刺激均敏感。

内脏痛(Visceral pai n):对牵张、炎症刺激敏感。

神经痛(Neuropat hi c pai n):多由神经损伤或兴奋性增高引起,呈发作性或持续性,一般镇痛药无效。

躯体疼痛分两类:快痛(剧痛):(Fast pain, acute pain, sharp pai n)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激时立即发生,撤除刺激立即消失。

由A S -类纤维传导。

慢痛(钝痛)(chro ni c pa in, sl ow pa in, blunt pain)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发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疼痛除了使患者感受痛苦外,常伴有情绪、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

剧痛常引起失眠或其它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引起休克。

由无髓鞘的G类纤维传导。

阿片那与疼痛产生有关的物质:绝大多数情况下,伤害性神经末稍的有效刺激即为化学物质, 包括: 神经递质类(5-HT 、组胺、ACh )、激肽类(缓激肽、赖氨酰缓激肽)、 代谢产物(ATP 、ADP 、H+、K+)、 前列腺素类(PGE2)、 辣椒素(Capsai ci n )。

与疼痛传导有关的神经递质和调质:许多物质参与了痛觉信号的传递和调控过程,包括: 神经肽类:P 物质(SP )、神经激肽(NKA 、NKB ) 经典递质类:Gu )、GA3A 、5 — HT 、NA 腺嘌呤.阿片肽类(opi oi d pept i des )亮氨酸脑啡肽、甲硫氨酸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 内吗啡肽等。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二——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二——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二——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①初始剂量滴定。

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

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1),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

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

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

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

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4,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25%,并重新评价病情。

对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推荐初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于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按照表1要求进行滴定。

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

②维持用药。

我国常用的长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

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

阿片类镇痛药物

阿片类镇痛药物

阿片类镇痛药物作者:赵成龙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第06期阿片类药物是目前疼痛治疗的主力军。

“阿片”一词广义是指从罂粟的汁液中提取出的药物,包括天然产物吗啡、可待因,二甲基吗啡以及从中提取的许多半合成物质。

生物碱可止痛,鸦片中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最多(9%~17%),因此,吗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阿片类镇痛药物。

鸦片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是很多国人恐惧阿片类药物的历史原因,也导致了人们对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错误认识。

错误认识一: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成瘾性的发生率与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关。

静脉注射大量止痛药物,会使血液中药物浓度突然增高,脑内药物浓度也明显增高,超过所需要的止痛药浓度,易成瘾。

在慢性疼痛中,采用阿片类药物的控缓释制剂,药物在胃肠道内缓慢释放,使血液中药物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成瘾现象极其罕见。

在临床上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控释片、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片等。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以止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在常规剂量、规范化使用情况下,疼痛患者出现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

国外大型临床实验证实成瘾的患者只占0.029%,也就是说成瘾性发生率不足万分之三。

错误认识二:用阿片类药物意味着“临终期”将至目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至少有50%的中、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有一部分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经过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阿片类药物是可以减量甚至停用的。

而有些患者认为自己得了癌症,肯定活不成了,“临终期”将至,于是任由疼痛持续存在,坚持不服阿片类药物。

久而久之,导致患者生存欲望降低、治疗依从性差、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恶性循环,这样就缩短了生存期。

错误认识三:疼时再服阿片类药物部分患者担心服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或出现其他身体不适,内心深处抵触服药。

常用阿片类药物

常用阿片类药物

芬太尼制剂
芬太尼注射液 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 芬太尼口腔泡腾片/棒棒糖
芬太尼透皮贴剂 (多瑞吉)
储库型多瑞吉vs.骨架型多瑞吉
储库型设计
骨架型设计
保护膜 药物存储器 控释膜 粘连层
保护膜 含药粘附层
储库型芬太尼
骨架型芬太尼
更小
骨架型: 比储库型面积更小
骨架型芬太尼血清浓度达峰时间 比储库型快4~8h
由对乙酰氨基酚参与 构成的复方阿片制剂
路盖克 (酒石酸双氢可待因/对乙酰氨基酚)
泰勒宁
路盖克
(酒石酸双氢可待因/对乙酰氨基酚)
泰勒宁
商品名:泰勒宁® 通用名:氨酚羟考酮片 本品为组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片含盐酸羟考
酮5mg 对乙酰氨基酚325mg 适应症
治疗各种中重度、急慢性疼痛 用量与用法
I Initial Pain
初发痛(中度疼痛)
B Breakthrough Pain
爆发痛
C Co-administration in Severe Pain 重度疼痛联合应用
567例慢性疼痛患者用药调查: 疗前VAS 5.91±1.05, 疗后VAS 0.67±0.82
100 %
80
60
40
双氢可待因(3)
用法用量:
普通片: 30mg/次, 4-6次/日, 口服
控释片: 20-120mg/次, 2次/日, 口服
剂量转换:
药物名称
等效剂量
倍数
吗啡
10mg
1
二氢可待因
30-40mg
3-4
可待因
60mg
6
注意: 当全日剂量超过240mg无效时,请改用其它药
双氢可待因(4)

阿片类、对乙酰氨基酚、糖皮质激素等镇痛药物区别、作用特点及用法用量

阿片类、对乙酰氨基酚、糖皮质激素等镇痛药物区别、作用特点及用法用量

阿片类、对乙酰氨基酚、糖皮质激素等镇痛药物区别、作用特点及用法用量阿片类疼痛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糖皮质激素等。

药物:可待因、曲马多、吗啡、羟考酮、氢吗啡酮、美沙酮、芬太尼等。

作用机制:阿片类药物与外周神经阿片受体结合可产生抗伤害和镇痛作用;与突触前膜阿片受体结合,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和 P 物质的释放,减少痛觉信号向中枢的传导;与位于脊髓背角胶状质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降低背角神经元的兴奋性;与大脑和脑干等中枢阿片受体结合,通过下行抑制通路抑制痛觉的传入。

作用特点:镇痛效应与药物剂量、强度相关,取决于药物分子量离子化程度、脂溶性、蛋白结合力、分布容积以及代谢和清除率。

临床应用:各种剧烈疼痛,是中重度癌痛首选药物,用于癌痛时注意剂量滴定,药物不良反应为便秘,需要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物: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洛索洛芬、尼美舒利、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

作用机制:抑制环加氧酶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作用特点及用法:无耐药性,不产生药物依赖,药理作用具有天花板效应。

使用原则:不超过每日最大剂量;避免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时,换用另一种药物有效;药物使用时警惕不良反应,消化道活动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出血、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需评估并合理地选择镇痛药物,慎用或禁用。

临床应用:牙痛、痛经、偏头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术后疼痛、骨关节炎等轻中度疼痛和慢性疼痛,为癌痛第一阶梯止痛用药。

对乙酰氨基酚作用机制:抗炎作用弱,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次之。

作用特点及用法:单独使用时止痛作用具有封顶效应,无耐药性,不产生药物依赖,不会引起凝血功能、胃肠道和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少数发生粒细胞缺乏症、贫血、过敏性皮炎、肝炎或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和慢性肝损害,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g;12岁以下儿童,每次10-15mg/kg,间隔46h,每日最大剂量不超100mg/kg/d。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

一、概述
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的发现: 1973年 提出存在阿片受体 1975年 从脑内分离出内源性配基 1980年 人工合成许多阿片肽物质 1993年 受体分子克隆成功 1994年 克隆出孤儿受体ORL-R 1995年 克隆出内源性配体孤啡肽FQ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一、概述
阿片受体在脑内分布广泛而不均匀 主要分为 μ、κ、δ 及 σ 型 脊髓胶质区、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内侧、

体 激
芬太尼


芬太尼
衍生物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阿芬太尼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吗啡概述
1. 吗啡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含量约为10%
2. 1925年 确定化学结构
3. 吗啡及其他有镇痛作用的阿片生物碱 都具有Ⅰ、Ⅱ、Ⅲ三个环构成的基本的骨架
4. 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都是以吗啡为基本结构
维持通气下,脑血流减少,颅内压降低
若呼吸抑制,PaCO2 ,CBF ,ICP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药理作用
对呼吸的作用
1.呼吸抑制:吗啡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降低呼吸中枢对 CO2的敏感性 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降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区对缺氧的反应
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少
吗啡
4.缩瞳作用:激动中脑前核阿片受体
使动眼神经兴奋,引起瞳孔缩小 针尖样瞳孔是吗啡中毒的特征之一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5.其他作用
恶心、呕吐:作用于极后区化学感受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