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发表时间:2012-06-15T11:50:20.2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曹文霞[导读] 消毒剂的配制应严格按照使用要求,浓度适宜,浸泡物品时应戴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消毒剂。

曹文霞 (苏州市中心血站 215006) 【摘要】目的了解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现状,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血站工作流程特点的观察和日常质量管理制度,了解血站采血护士职业危害和安全防护应对措施。结果噪音、空气消毒、化学因素、针头刺伤、接触血液和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和心理因素都是血站采血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血站采血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从而预防职业危害。结论加强采血人员的职业风险防护管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控感规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足及时改进,采血人员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这样将会进一步降低采血人员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风险,才能更好地为献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关键词】采血护士职业危害防护【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150-02 职业危害是工作人员在履行职业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防护不当或工作环境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造成的职业损伤危害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导致与职业有关的疾病[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后,血站的工作程序不再是先化验后采血,而是经快速初筛 HBsAg后就采血,因此所采血液可能含有HBV、HCV、HIV等。目前,乙型肝炎和艾滋的感染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采血护士每天与血液打交道,而对职业危害认识不够,对采血护士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1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噪音仪器设备的噪声,外界环境的噪音,特别是流动献血车,一般都会停留在人流量较多的闹市区,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环境中,不仅对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还会使人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工作中易出错。

1.1.2空气消毒有些血站采用紫外线消毒,照射时由于辐射化学反应,过多吸收臭氧会导致中毒,有时为了保证献血车的空气消毒,常规上、下午各消毒1小时~2小时,工作人员无法离开。

1.2化学因素化学消毒剂是采血护士在工作中接触较多的物品,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

1.3生物因素 1.3.1针刺伤是采血岗位主要的风险因素。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在采血或热合时有时无意碰撞会发生刺伤。虽然大部分的护士注射了乙肝疫苗,但是HCV、HIV疫苗尚无问世,应值得注意。

1.3.2接触血液是采血岗位的另一风险因素(1)采血护士静脉穿刺不当,止血带过紧,进针速度过慢及进针角度不当,血液顺针头会溅到采血护士的身上。(2)采血结束,拔针时带有血丝,针眼按压不当渗血,更换棉球时血液污染护士的手指。(3)因热合采血管不当,使血液外漏而照成污染。

1.3.3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街头流动采血车外出采血,当血液外污染其他物品及环境时,只能简单擦洗而不能彻底清洗,无法杀灭细菌和病毒,当采血人员再次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时,皮肤极有可能被残留的细菌和病毒污染。

1.3.4心理因素护理工作繁琐、繁重,特别是集体捐血、周末献血人数是平时的2~3倍,护士经常处于职业应急状态,生活无规律,经常7h连续工作等,都容易造成护士的职业压力。

2 防护对策 2.1职业安全教育长期以来安全输血主要针对受血者和献血者,对采血者的关心太少,缺乏对采血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采血护士自我意识淡漠。因此,目前,对相应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卫生部先后出台了献血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和法规,采血护士也应加强自身防范,规范操作,加强岗前培训和职业安全教育,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建立护理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提高健康防护意识是血站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2.2物理因素的防护 2.2.1控制噪音,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及更新,降低噪音。流动采血车停放的选择,尽量远离噪音区域,建议在采血车附近设立固定电源,消除有车载发电机带来的噪声污染,定期维护和保养发动机和空调器;适当增加工作人员,控制车上人员流动量做好献血服务工作;调节饮食,平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多补充水分,以补充大量出汗和噪声导致的体内维生素损失,提高机体的耐受力。

2.2.2防止紫外线损伤,血站应配备新型的“循环式空气消毒机”保证在无人员无法离开的情况下,达到空气消毒目的。

2.3化学性危险因素的防护消毒剂的配制应严格按照使用要求,浓度适宜,浸泡物品时应戴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消毒剂。注意通风,保持采血室空气新鲜,温湿度符合采血要求。

2.4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 2.4.1洗手在接触血液前后都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采血室每采一名献血者都要用洗手液消毒一次,既可保护自己和献血者,又可保证血液安全。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3]。

2.4.2戴手套采血人员戴手套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不能防止针刺伤且对穿刺稍有影响,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血液与皮肤的接触,可减少70%-80%的污染4。

2.4.3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正确处理污染针头是防止刺伤的关键[5]。首先应提高采血人员防止意外发生的意识,操作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采血时一个采完后再采另一个,避免同时采完,同时拔针,严禁重新给用过的针头戴护套,以免针头刺伤。采血后应立即将针头热合剪下,放入有生物危险标志的耐刺防渗漏带盖利器盒,利器盒的盛量不得超过其容积2/3,容器要贴好标签,采血后按规定统一处理。

2.4.4清除血迹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凡接触血液的物品实行先消毒后清洁再消毒的原则。当血液外溢至桌面或地面时,用含有500mg/ml的有效氯的“84”消毒液滴在血迹上,医务人员带上手套,用纸巾吸干血迹,再用浸有“84”消毒液的抹布或拖把擦干桌面或地面,废弃物连同手套统一焚烧,当采血者手上沾有血迹时,立即用“84”小毛巾擦洗。

2.4.5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适应能力血站管理者在工作设计和安排上要符合卫生要求,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减轻护理人员紧张和心理压力。实行科学的弹性排班、轮班制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心理压力,将心理性职业损害降到最低。同时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时间和不同形式进行业务学习,尽快熟悉业务,并在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对各种场合的采血形成较强的适应能力。

3 讨论

随着人性化管理的提升,血站不仅要注重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对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也应逐渐加强,加强采血人员的职业风险防护管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控感规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足及时改进,采血人员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这样将会进一步降低采血人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风险,才能更好地为献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允中,医护人员职业危害[J].中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2,10(6):363

[2]Mishal Y,Yosefy C.Risk of transmission of viral disease by needle punctures and cut in hospital health care works[J].Harefuah,1998,135(9):337.

[3]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4]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洗手指南.中国临床医生,3002,31(6):19-20

[5]李琴晓.强化法律意识,减少护理投诉[J].现代护理,2002,8(8):638-6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